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 精品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课标解读:1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意义:①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②美洲的传统社会覆灭,但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③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④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⑤自哥伦布时代起,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④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依次产生。

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历史必修二:单元总结: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主义经济、阶级、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清朝灭 思想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期间民族工业得 亡,民国政府实行鼓励政策,②新文化运动、维护共和 短暂
到空前发展,纺 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 的斗争;③无产阶级壮大, “春天”
织业和面粉业发 高;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为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抓关键: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 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 A项
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 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中所述变化,故D 项正确。
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正确
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体现、反映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 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结论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 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
①列强倾销商品、掠夺 原料,自然经济开始瓦 解;②外商企业刺激; ③洋务运动诱导
①经济结构变化;②阶级结 构变化;③早期维新思想形 成;④社会生活近代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 (农业文明)
自然经济瓦解 近代企业产生 社会生活变化
欧洲 (工业文明)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
冲击
新阶级、新思想
……
什么是旧航路?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 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 达地中海东岸。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 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阅读教材P33,填下表:
人物
迪亚士 达· 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时间
1487 1497-1498 1492 1519
支持国家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成就
到达好望角 绕过非洲到 达印度 抵达美洲 第一次环球 航行
西班牙
记忆技巧:
西往西
葡往东
时间顺序“的哥打折”
商品交换—— 欧洲销往美洲、非洲:酒类、布匹、武器、工 艺品……
政治:半殖半封开始 西起 方对 工中 业国 文的 明冲 崛击
经济:
小农经济解体
近代企业兴起
外资企业
洋务工业
思想:向西方学习
民族工业
(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入侵→攫取特权→外国商品冲击→小农经济 解体,近代企业产生 1.资本主义入侵 (1)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①黑人的反抗与斗争,打击了黑奴贸易。 ②工业革命开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 主义国家改变了剥削方式,变殖民地为其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 ③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民主、 平等、人道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推动奴隶贸易的 废除。
殖民扩张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改变

最新【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

最新【创新设计】20162017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
——1912年《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 问题: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何? 答案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 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3.对近代民主革命的作用 材料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 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 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 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答案
史论总结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府政策的影响: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及民国 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 货使民族工业发展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3)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带 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问题:结合材料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答案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应侵略需要,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2.侵略方针 “适地适产主义”。 3.表现 (1)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与控制沦陷区工矿业。 (2)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3)实行 物资管制 制度,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 (4)在沦陷区掠夺大量 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答案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材料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 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答案 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结束和的“开国”,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殖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 / 1。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整理ppt
径) 影响
对殖民者(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金和市场) 对殖民地(亚洲、非洲、美洲)(辨证分析 破坏性和建设性)
对世界而言: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经济联系加
强。
整理ppt
延伸阅读:
《大国崛起》共12集,分别讲述了九个大国的兴衰历程它们分别是: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

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影响 ③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④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对欧洲 对亚非美
⑤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整理ppt ⑥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对世界
重点突破: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
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 殖民掠夺之路,以及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 激情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结篇)。
《大国崛起》的导语写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
展的影响。
贯穿三课的主线是什么?
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
2.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的形成
3.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 形成途径 界市场整的理p主pt 要途径。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 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 史。
(5)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 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 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2.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经济 形态
现代化(近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 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 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 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 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 民主化。
现代化的基本进程: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 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 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 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19世纪六七十年 代产生。甲午战 争后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 “一战”期间进 一步发展。国民 政府统治前期发 展较快,后来日 益萎缩
是近代新经
济因素,瓦 解了自然经 济,有利于 社会进步。
在“三座大 山”的压制
新中国成立 后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 行了社会主 义改造
下艰难发展
技能提升
[规律]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成才之路 ·历史
岳麓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
1.1.1 集合的概念
主干结构 归纳深化 技 能 提升
主 干 结构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 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 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 欧美国家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 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

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初步实现城市化。

铁路发展情况(单位:千米)
①②为1913年的统计数字。

③为1871年的统计数字
以上统计数字转引自[美]龙多·卡梅伦(Rondo Cameron)《世界经济史》。

1 / 1。

第二单元_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提纲

第二单元_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_提纲

必修Ⅱ第二单元知识体系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一、新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开辟影响:①西欧崛起: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②美洲:传统社会覆灭欧洲资本原始积累③非洲:黑人被掠为奴隶④亚洲: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⑤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1、西班牙、葡萄牙(略)2、荷兰殖民扩张⑴背景:①位置优越、经商传统②新航路开辟更便于贸易发展③摆脱西班牙嬴得独立⑵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⑶范围:①西北欧、亚洲的远洋贸易、③“新大陆”的贸易⑷手段:殖民扩张、对外贸易、组建大型商业公司(重要手段)⑸影响:商贸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海上马车夫”3、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①物质基础(主要原因):国内资本主义工业非常发达,原因:②制度先进: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③武力后盾:最强大的海军手段:①海盗式掠夺②商业战争③商业活动④奴隶贸易结果:①实现资本原始积累,成为最大殖民帝国②其他地区被掠夺,长期落后。

4、殖民活动的影响:(角度:欧洲国家;殖民地国家;世界市场、世界体系)三、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①前提:英国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劳动力、资本的自由流通原因③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阶段技术的积累并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④市场条件:殖民扩展,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概况②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③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④其他领域:冶金、采矿等意义: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社会关系,生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2、第二次工业革命(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条件(3)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4)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表现(成就)(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史第一轮复习学案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一)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1.必要性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③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传统商路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去冒险,勇于开拓,追求财富2.可能性①科技方面:造船和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的进步②政治方面:葡、西王室的支持(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封建种植园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具体过程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新航路开葡萄牙(向东)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辟的过程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西班牙(向西)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影响①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推动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转型③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1.比较2.殖民活动的方式及影响方式①野蛮的掠夺②屠杀印第安人③贩卖黑奴④不平等的贸易影响①对殖民国家而言: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发展②对殖民地人民而言:巨大的灾难③对世界而言: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问题探究:为什么在欧洲的殖民掠夺中英国会崛起?①制度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率先在世界上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②经济上: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③思想文化上:受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文艺复兴中出现莎士比亚,宗教改革中出现国教,同时也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④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通过战争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⑤地理优势上: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⑥科技上:英国保护专利,鼓励科技发明者,科技发达;如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与普及⑦殖民优势上: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通过商业活动、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积累巨额财富,推动其经济发展三)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问题探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资金: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市场:通过殖民扩张或殖民战争开拓海外市场•劳动力:圈地运动致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落城市,农民成为自由劳动者•原料:殖民掠夺,国内资源丰富•政策:英国政府的保护专利政策•技术:英国在手工业工场时期积累的技术2.世界市场的形成①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②形成方式:国际贸易发展,人口和资本流通,武力威逼等③评价•积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全球一体化同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历史的进步•消极: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亚非拉殖民地处于附庸地位,列强之间的剧烈争夺,引发局部甚至世界大战四)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瓦解1.原因①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取得政治经济特权②小农经济本身的落后性2.表现①“男耕女织”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②“自给自足”的变化(农产品的商品化)③闭关锁国的变化(国门被打开)3.影响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出现了早期的无产阶级和新兴的社会阶层—买办②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风俗、交通通讯等方面五)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社会主义经济1840前:自然经济1840-1919•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增强•洋务经济:经历了产生、发展、衰落、消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1919-1956•自然经济:继续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加紧掠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产生、迅速膨胀和消亡•新民主主义经济:顽强生存并发展1956后:社会主义经济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①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②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化进程③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④推动了中国思想领域的近代化2.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①.发展历程a.产生:1870sb.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c.黄金时期:1912-1922d.日益萎缩:1937-1945e.走向破产:1946-1949②.特点从工业分布上看: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从产业结构上看:以轻工业为主从企业产生上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度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侵略和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购买机器,引进技术产生的从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从设备、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基础薄弱,许多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③.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推动因素a.政府的政策b.反帝爱国热情c.实业家们的爱国精神d.列强的侵略2)阻碍因素a.“三座大山”的压迫b.“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社会的动荡3.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根本:首先是西方工业文明在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的冲击;然后在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影响下,社会生活各领域随之变化具体1)政府的推动2)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思想影响3)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2.特点①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西方• 3.实质:东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 4.结果: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单元小结: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未能实现近代化的根源:社会性质、阶级的局限性。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1浅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认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1浅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认

浅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在夹缝中生存的近代民族工业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近代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兴衰过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发展。

(4)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2.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其主要特点有:(1)民族工业的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小工厂多,大工厂少,表明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较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3)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趁欧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空隙发展起来的,因而这种发展只能是暂时的、畸形的。

有的工业产品服从于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反映了它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

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兴旺的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同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 含解析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2.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先后出现.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2)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3)动力: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普遍被运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4)陆路运输: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5)海上交通: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3.完成: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4.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误区警示]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飞梭只是改革了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并不是机器的发明,而珍妮机是同时能纺出8根纱线的机器——纺纱机,因而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二、进入电气时代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背景(1)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发生的新技术革命。

(2)争夺世界市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动力。

3.特点(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2)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

(3)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4.成就(1)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标志性成就,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研究性学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研究性学习 岳麓版 必修2

.
.专业.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研究性学习
研究课题:推动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动力来自何方?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本单元的课题是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关系有两种观点:(1)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所做的一系列挽救中国的活动都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下产生的,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冲击—回应”论。

(2)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我们称这种观点为“中国中心观”。

那么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史学前沿问题,摆脱以前一些传统的观点和认识,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

要求:
1.针对以上观点先查找有关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历史资料,查找的范围大一些,视野开阔一些。

建议同学们读两本书:费正清(美)《剑桥中国晚清史》和柯文(美)《中国中心观》,这两本书是有关以上两种观点的权威论述。

2.根据所查资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可先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然后写出提纲。

3.论文包括:研究本课题的意义,你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论证过程。

4.论文要求5000字左右,且图文并茂,文章最后要有所引文献资料的出处,包括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页码等。

完成后用A4纸打印成稿,交老师指导,也可在班级内传阅,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对中国的冲击一、单选题(共17题;共68分)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2、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

这主要是()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3、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4、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

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5、20世纪20年代以后,集权国家利用新的大众媒介宣传集权思想,向大众灌输:如果希望民族得救,就必须有强而有力的领袖。

这些集权国家的统治者,经常利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两项发明顺利掌握权力。

这两项发明是()A、电话和照相机B、无线电和电影C、录音机和电视D、网络与电脑6、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D、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7、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一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8、李鸿章曾赞叹一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取得该项发明的人是()A、史蒂芬孙B、贝尔C、马可尼D、爱迪生9、1873—1910 年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以上统计材料表明()A、出口货物以农产品和工业制品为主B、中国出口货物比例逐渐协调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的发展D、中国经济具有半殖民地特征10、“国人倡用国货,热度日高。

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

”“我公司”可能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派军事企业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1、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差距有所缩小B、民族工业早于外国人所办工业产生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两类资本差距在不断扩大D、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压制,发展十分缓慢12、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16% 4.4% 7.3%1942 58% 78% 49%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13、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因素是()A、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4、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统治16、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

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1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

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较快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5分)18、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三位思想家?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19、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材料三: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

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埠通商后,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商的增多,烟台的涉外活动也逐渐增加,银行、洋行陆续开业,进出口额逐年上升。

外商运走的是花生、大豆等土特产,运来的是工业品,受此影响,农民逐渐走向通商之路。

材料二: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

但是,后来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以下是该公司1896—1917年部分年份大事记。

材料三: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

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

抗战胜利后,禾丰被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张裕公司在烟台的创办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张裕公司在最初的二三十年里取得成功的原因。

(3)材料三中,“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禾丰造纸厂“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4)从张裕公司的发展和禾丰造纸厂的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反映了洋布物美价廉,故A项错误;外国人取得在中国“自由经商”的权利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故B项正确;工业文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洋货大量涌入,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打开了中国市场,故D项错误。

2、【答案】B【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解析】【分析】从时间上看,主要是考察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运来的白银,不适用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大多是用于消费,而当时的中国是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丝与瓷生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