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居考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北方民居考察报告

篇一: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

北方民居建筑调查报告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北方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直

承担着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居建筑

逐渐由原来的单纯居住实用性发展到了居住实用与艺术性并举的过

程,北方民居由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迎来了发展的顶峰。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

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

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

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

筑特色。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

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

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

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

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

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

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不难看出,毗连

型的构成是在宅第上满铺成片的房屋,中庭和边角留出一口口尺度不

大的、供通风采光的天井,结合不规则的地段因地制宜组合成灵活多

变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外观。而离散型的布局,使各栋单体建筑相对

独立,呈现一进进规则的庭院和一栋栋定型的宅屋。这里的空间比较

刻板、平淡,这里的房屋都是硬山、悬山的统一定式,既缺乏顺依

地形的高低错落变化,也缺乏诸如南方的风火墙之类的建筑轮廓变

化。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

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

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

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

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

体量,他们都

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

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

粗犷。

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性能

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总的来说,北方民居体现了其对地理条件的适应性,这反映了物

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在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人与人之间

缺乏联系,这就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北方民居总体

可分为3类,一种是以老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等级观念森严的建筑风

格,另一种是黄土高原上依地理条件而出现的窑洞建筑,第三种是以

华北平原地区由于特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大型宅院建筑。

一、四合院建筑艺术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

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

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

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侧

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

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

(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

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

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

北京菊儿胡同——设计师吴良镛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

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

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

正院、偏院、

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

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

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正房就是北

房,也称上房或主房。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

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

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

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

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

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二、窑洞建筑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

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

的地形,凿洞

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

中靠山窑应用较广窑洞建筑最

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

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

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

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

侧,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

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刘加平先生曾经这样评

价窑洞建筑: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

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

三、宅院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