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黟县民居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

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

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西递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西递是中国安徽省黟县的一个古代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西递的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报告对西递的建筑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保护状况。

二、建筑风格西递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安徽民居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优雅。

西递的建筑外观多为青砖灰瓦的结构,结构简洁大方,屋顶多为抬梁式和斗拱式两种形式,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房屋多为木结构,采用皮角结构,屋内无丁仔墙,空间感较大。

三、结构特点西递的建筑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平线条鲜明:西递的建筑多为单层或两层,底层多为堂屋,用于居住和接待客人,上层为起居室。

建筑外部的檐口和窗户都采用木板刻花和雕刻的装饰,线条流畅而鲜明。

2. 重点突出:西递的建筑设计着重考虑进门处和檐口的美感,门楼和檐口常常是建筑中的重要元素,突显了建筑的华丽和庄重。

3. 极富文化内涵:西递的建筑多以同时代文化为主题进行装饰,例如刻有中国古代文学名句和传世佳作的门楼和墙壁,使建筑更具文化内涵。

4. 紧凑而有序:西递的建筑布局紧凑而有序,整齐划一,完全符合传统建筑规范,形成了严谨而稳固的整体。

四、保护状况西递的建筑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进。

目前,大部分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可以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和结构特点。

另外,相关部门对西递的建筑进行了重点保护和修缮,力求使其保持原汁原味。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筑材料的老化和损坏、建筑结构的岌岌可危等。

针对这些问题,西递的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加强了建筑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力图尽量减少建筑的损坏和退化。

五、建议1. 加强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西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2. 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西递的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建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和保养。

3. 强化协调与合作: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推动西递的建筑保护和发展工作。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西递是中国建筑的一颗明珠,被称为“世界古建筑博物馆”,这里的建筑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痕迹,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本文将对西递的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中国传统民居较完整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修建的,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整个西递村的布局呈“凹”字形,呈现出朴实和谐的特点。

在西递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宏伟的宗祠和精美的民居。

宗祠是西递村最显眼的建筑,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

宗祠通常有三进院落,正殿通常是五楼高,非常宏伟壮观。

民居则呈现出独特的四合院风格,它们分别是官宦、地主和富商巨贾的住宅,反映了不同家庭的不同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在研究中,我发现了西递建筑的几个特点。

首先,西递的建筑几乎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是采用榫卯结构和插接技术将木材组合在一起。

这种建筑方式使得建筑更加牢固耐用,而且非常环保。

其次,西递的建筑风格简洁朴实,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体现了古人的朴素生活态度。

再次,西递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尤其是民居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西递成为了一幅自然景观画。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西递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

由于年代久远,西递的建筑已经出现了一些损坏和老化的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和保养。

其次,西递的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和价值也需要思考。

传统的四合院住宅对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划来说可能不太适用,因此需要考虑如何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让其发挥现代社会的功能。

总的来说,西递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通过对西递建筑的调研研究,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我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西递的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

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

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廖奔(中国文联)中文提要:徽州古村落极具特色。

其黟县的西递村、宏村古民居,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其进行考察,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讨乡村社会与古代文化生活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国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之路。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社会特征 村落文化 保护开发2001年7月8日至28日,笔者参加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班社会考查组,就安徽省古徽州地区民间古村落的保护、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一、选择古徽州地区进行考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生态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也随着申报联合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活动的展开,人们越来越加强了对各地现存古村镇的注目。

其中,古徽州地区的古村落有其突出特色。

这不仅因为黟县的西递村、宏村古民居,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因为当地还有着未能引起注目但具备相同价值的众多古村落,更因为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探讨乡村社会与古代文化生活形态之间的关系。

古徽州原又称新安,即今天的黄山市所辖地区。

黄山市的古代文物遗存主要体现在古民居方面,地面文物5千多处,其中古建筑4,700余处,主要是明清民居和祠堂,又有古牌坊110余座,可以说在这里古街镇、古村落、古巷里比比皆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大约有近百个。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崛起,徽州拥有了很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富庶繁华地区,徽文化在此基础上发达起来。

徽州最著名的历史建树当然是徽商网络,绵延上千年、雄踞400载,明清时期成为与晋商并立的两大经济力量,支配着中国的商业命脉,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曾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文化方面的概念则有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弈派、徽派朴学、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徽派刻书、徽州木雕石雕砖雕、徽州古傩戏目连戏、徽菜、徽漆、徽墨、歙砚等。

徽文化研究今天已经引起国际学界的注目和重视,据说徽学和藏学、敦煌学并列为中国地方文化的三大显学,国际讨论会已经开过多次,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徽学专家和专著。

【精编范文】安徽黟县南屏、宏村、西递、黄山考察报告 (1000字)-范文模板 (4页)

【精编范文】安徽黟县南屏、宏村、西递、黄山考察报告 (1000字)-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黟县南屏、宏村、西递、黄山考察报告 (1000字)安徽考察报告院系:__艺术设计学院__姓名:___ ___班级:_ _学号:____ ___201X年安徽考察报告一、考察时间:201X年11月1日——201X年11月12日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宏村、西递、黄山三、考察人物: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师生四、考察内容:国画、油画写生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色彩风景的掌握能力4、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六、考察过程:画里乡村古黟南屏201X年11月1日早上,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同学们兴奋的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向往乘上了去往安徽的大巴车,此次考察之旅启程了。

尽管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疲惫,可是细心的司机让我们感受温暖,几乎每到服务区师傅都会停车休息,当车平稳的驶进安徽境内时,别样的景致让昏昏沉沉的我们一下子精神起来,这个时候我听见车上同学的对话“安徽人肯定很有钱!”“为什么啊?”“你看他们的房子好高啊”车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

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

终于在长途跋涉过后到达我们写生的第一站——南屏。

初来这个古老的村落,同学们似乎并不是很欣喜,有人笑说来到了山沟沟,有人埋怨拥挤的住宿以及不完善的生活条件,有人不适应潮湿的环境,更有人独守思念……这一切现在看来真的是个假象,因为这些在后来的慢慢适应与慢慢感悟中一点点变化着,起初也许我也像同学一样,真的有点浮躁,草草的画几笔便跑去逛村子了,虽然在偷懒,可是这一逛却逛出了收获,逛出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西递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一个古村落,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古村落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完整的村落格局而闻名于世。

在这份调研报告中,我将对西递的建筑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首先,在西递古村落的建筑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的木结构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由松木和柏木建成,结构稳固,抗震性较强。

这些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檐式屋顶、攒尖式屋顶和歇山式屋顶。

檐式屋顶一般用于寺庙建筑,具有较高的重心,适合抗震。

攒尖式屋顶由两个相互倾斜的三角形构成,常见于居民住宅。

歇山式屋顶由四块三角形构成,一般用于商业建筑。

其次,西递的建筑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这些建筑大多布局均衡,和谐统一。

建筑群的中心大多是一座庙宇或祠堂,周围则是居民住宅和商业建筑。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居住、商业和宗教功能的有机结合。

此外,西递的建筑还注重窗户的设计和布置。

窗户是民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采光、通风和景观欣赏的功能。

在西递的建筑中,窗户通常采用木雕窗,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和吉祥的寓意。

窗户的样式多种多样,如牡丹花窗、鱼藻纹窗等,都展示了传统工艺的精湛与独特之处。

最后,西递的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建筑与周围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自然与建筑相互映衬的美景。

建筑中的庭院、假山和花园也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增加了整个古村落的景观魅力。

综上所述,西递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它的木结构建筑、和谐统一的布局、精美的窗户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魅力。

西递的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瑰宝。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西递的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多的认识。

黟县古建筑特色及其保护发展调研

黟县古建筑特色及其保护发展调研

黟县古建筑特色及其保护发展调研---以宏村为例1、地理位置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9.11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2、宏村水系○1独具匠心的水系设计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宏村形成村落的时间大约在南宋。

村落初期,只有山前那一条溪水。

明朝永乐年间,宏村人邀请徽州地理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划。

他详细审查山川走势,特别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

经过十年的探索,何可达确定了把溪水引到村民家门口的村落规划方案。

根据何可达的设计,村民先把村中那口仅有的小泉窟,开掘成一个宽阔的水塘。

他们按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称为“月沼”。

然后村民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再经过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

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的水渠。

村民们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控制水的流量,这样,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我想何可达有没有想到他的设计能造福宏村的人民这么长的时间呢?开始,村里的学堂是建在村口的。

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简单调查报告(最终版)关于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了解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及环境特点、背景文化。

调查时间:2015年4月3日至2015年5月3日。

调查对象:安徽省黟县境内东北部的宏村及东南部的西递古建筑及周边环境。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一、前言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它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的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

因此,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享受物质愉悦的同时,不得不对古代文明进行回望与借鉴,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并创造出新生命、新的文化可借鉴的资源。

所以,为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及周边环境,深刻感受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也为提高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我对皖南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建筑进行了考察调研。

二、正文1、基本概况: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位于皖南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拥有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和工艺精湛的徽派“三雕”,以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其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

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两条沿溪道路构成村庄主要骨架。

保存有124幢完好的明清建筑,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村庄呈“牛形”状,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

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

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

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

宏村调研报告

宏村调研报告

民族艺术考察报告考察人:学号:指导教师: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西递、宏村、南屏、樘越牌坊、屯溪老街等考察目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安徽一带的民族艺术精华,包括传统民居建筑、传统装饰图案、民族文化历史遗迹以及传统艺术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升华与运用等。

考察过程2011 年5月10日我们充满期待的坐上了前往安徽的汽车,在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此次考察的对象之一西递,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民族艺术考察。

当天我们就开始了对西递的考察,通过导游的解说和之前查阅书籍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西递的历史。

我了解到西递村名的由来,这里的河水在村的西边流过,而古时候这里有驿站,故因此的明西递。

村子座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我们又去考察了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

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

此外宏村的水设计的很巧妙,它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走进黟县,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漫居”

走进黟县,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漫居”

走进黟县,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漫居”高高昂起的马头墙,湖水清莲,拱桥如虹,成片的徽派建筑犹如一幅幅画走进了很多人心里。

黟县是安徽黄山市最小的一个县,也是最古的县城之一。

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吸引了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

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被称作“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有“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之称的西递张艺谋《菊豆》的取景地南屏“中国三大秋色观赏地”之一的塔川来到黟县,你会发现最大的烦恼是时间不够和不知如何取舍。

[宏村]宏村是徽派民居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村子,也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的取景地。

在宏村里,你可以静静地写生作画,可以钻小巷摄下最美的一刻,或就坐在南湖边上,看垂柳依依,沉入画里。

宏村五景,也令人流连忘返。

▼ 月沼湖▼ 南湖▼ 南湖书院▼ 汪氏宗祠▼ 承志堂[ 西递]有人说,宏村看水,西递则主要看建筑。

清晨或傍晚走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粉墙黛瓦马头墙,犹如穿越一般。

▼ 敬爱堂▼ 耕乐堂▼ 西园▼ 追慕堂[南屏]南屏位于黟县西南约4公里处,是典型的徽派古村,有“中国影视村”的美誉。

这里有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村内道路错综复杂,宛若一大型迷宫,因此又被称为“百巷村”。

春天,在一处山路的观景台上,能够俯瞰整个南屏村的油菜花景象,蔚为壮观。

南屏给人的感觉是小清新与百年徽州老宅混搭融合。

如果你喜欢安静,不喜欢喧闹,想多住几天,想放松,想放空,都可以来这里。

[塔川]塔川村,又名塔上。

穿过塔川村口的古木林,依清溪沿石阶拾级而上即可进入村内。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

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从黄、浅红到火红,极富层次。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

田地里白墙黑瓦的小村升起袅袅炊烟,景色如油画般优美。

[卢村]卢村位于黟县北部,是宏村附近的另一个小村,风景或许不及塔川抢眼,却因拥有一座稀世的木雕楼,而得以跻身旅游景点之列。

关于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前言一位著名的中国古代造园家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当我,第一次踏入黟县宏村时,相信当时也只有这句话能表达我的感概了。

我感到很庆幸,能在这个科技教育膨胀的时代看到这样一幅像是被历史遗落人间的长卷,古老而祥和。

置身于这些古村落中,如同回到了久远的历史文化长廊里,空气里弥漫着历史的味道。

而我,莫名地被它牵着鼻子走向长廊的更深处······追朔到最初,古徽州地处皖南丘陵,毗邻浙、赣,其间多山地,盆谷相接,林木茂盛,纵连新安江、水阳江等水系,湖泊密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

历史上的徽州包括今天安徽省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等地。

如今的皖南居民居住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真可谓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做铺垫确实不假,最重要的是,聪慧的古徽州人民并不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而是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同时并让它在宗族的管理下加以保护,把中国传统哲学里讲究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有机思想向世人诠释得淋漓尽致!才打造出了今天动人心弦的徽州古都。

因此,我就在这十五天的民俗采风活动中对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对走访过的景点如宏村、屏山、唐模、牌坊群、呈坎城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希望通过这次对皖南人居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描绘出其所处自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从而使今天的我们对其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

黟县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规划”特色徽州地区毗邻风水术盛行的浙、赣,在村落选址方面不但要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土的肥沃,而且还要符合风水的要求,选择一处聚风藏气、趋吉避凶、疪福后世的吉地。

在村落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意识地遵照理想的风水模式进行建设,已经有了自觉的规划意识。

就拿宏村来说,“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村落选址:按风水格局规划的水口景观;村内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的街巷;建有完善的、统一规划的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等各种生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都已经有自觉的规划意识,并在宗族的管理下,有效地组织和实施。

古民居探访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

古民居探访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

古民居探访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一、引言中国的古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黟县西递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古村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一直备受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与赞美。

本文将探访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带领读者一窥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

二、西递的历史西递始建于晋朝,有超过9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递曾是安徽省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尤其是明清时期,西递的繁荣达到顶峰,这也使得西递的古民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壮大。

三、西递的古民居西递的古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这些古民居均由红砖砌筑,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形式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合院”,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由四栋房屋围绕着一个天井而构成,具有独特的氛围和布局。

西递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孕育了很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也在这里举行,使得西递成为了古代文化的重要交流中心。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还能了解到西递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五、西递的艺术魅力西递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表演,如古法制砚、剪纸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了几百年的时间,至今仍然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和追捧。

此外,西递还有众多的手工艺品,如木雕、石刻等,这些艺术品融入了西递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六、西递的自然环境保护对于一个村落而言,自然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西递均严格执行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政策,从而保护了西递的自然生态环境。

这里的山水相融,鸟语花香,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七、结语黟县西递作为中国古民居的代表,具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探访西递,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与优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西递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当的古村落,其自然风光也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古建筑实习报告黄山屏山

古建筑实习报告黄山屏山

实习报告:黄山屏山古建筑考察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加深对古建筑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专业素养,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前往安徽省黄山市屏山进行古建筑实习考察。

此次实习旨在学习古建筑的结构、工艺、历史及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遗产。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屏山,位于黄山市黟县境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屏山古建筑群,包括祠堂、民居、庙宇、牌坊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通过对这些古建筑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工艺技术及历史背景。

1. 祠堂:屏山祠堂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

我们学习了祠堂的柱梁结构、斗拱造型、砖雕艺术等,了解了祠堂在古村落中的地位及其反映的家族文化。

2. 民居:屏山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多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布局合理,装饰简洁。

我们考察了民居的门窗、楼梯、屋顶等部分,掌握了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

3. 庙宇:屏山庙宇建筑庄严肃穆,艺术价值较高。

我们参观了庙宇的壁画、雕塑、牌坊等,了解了庙宇在古村落中的信仰地位及其与村民生活的关系。

4. 牌坊:屏山牌坊造型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古村落的精神风貌。

我们学习了牌坊的结构、雕刻技艺及其文化内涵。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我们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方面: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古建筑的结构、工艺、历史及文化内涵,提高了专业素养。

2. 实践能力: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掌握了古建筑的基本测量和评估方法,锻炼了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文化传承:我们深刻认识到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了保护古建筑、传承文化的意识。

四、实习总结此次黄山屏山古建筑实习,让我们对古建筑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为我国古建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受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

感受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

感受黟县西递的文化底蕴黟县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范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前来参观。

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里,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独特之处。

首先,我深深被西递古村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整个村落的建筑都采用了明清建筑的特色,汇集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我在村落里漫步,看到了一座座精美的宅院和坊楼,它们都以独特的布局和细腻的装饰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宅院的大门上方常常悬挂着尖顶的天井,屋顶则是用青瓦盖着,整体给人一种朴实、古朴的感觉。

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积淀。

其次,西递古村中的文化底蕴也是令我难以忘怀的。

村落里有许多古朴而有深意的文化遗存,如传统的牌坊、祠堂和古井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古井,在这里,我可以亲手体验到汲水的过程。

当我慢慢转动水井的螺旋杆时,清澈的井水慢慢地从井底流出来,这一幕让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生活中。

古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源,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此外,西递古村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

在村落的小巷中,我看到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车间,如绸缎制作、纸制品制作和木雕工艺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丝绸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耐心地用手工织布,然后再使用传统的染色技艺进行着色。

最终,他们制作的绸缎艺术品色彩斑斓、质感细腻,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通过亲眼目睹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西递古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我。

这里的建筑风格、文化遗存、传统手工艺以及人文魅力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里,我领略到了它与众不同的魅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安徽黟县宏村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安徽黟县宏村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安徽黟县宏村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

她始建于宋朝绍熙年间,距今已有800连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形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好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村中古民居鳞次栉比,由于宏村地形偏远,听说只在太平天国时曾遭战劫,一把火烧掉了很多老宅。

后来大多依照原样重建,保留至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这两句诗是徽州最为闻名的广告词,而宏村又是徽派建筑绝好的注脚。

似乎学校确实是冲着徽派建筑而去,咱们接着上届的足迹踏上去宏村的实习历程。

第一次去会这么远的地址,汽车、火车、汽车、火车、汽车,真的是看够了、玩够了、烦够了。

五点起来,匆慌忙忙整理前晚整理好的东西,生怕自己丢东西。

洗漱完,就奔食堂,以前能吃早饭的地址就不多,更何况是早晨五点多,凑合一下吃了点,没用饭就急急匆匆往人文馆跑。

还算自己腿长得结实,没拉最后,谢天谢地。

至此开始了梦中追捧的宏村实习,汽车上发了一本测绘实例表,无所事事的看了会,不知不觉就到了火车站。

挤火车是我一生中最烦的事,中国人多暂且不说,咱们这些男青年的优势全被大妈大婶的胡冲乱撞挤没了。

废了好大的劲才上的车,多亏咱们41个人座位联在一路,因此座位顶上的空地没被莫名其妙的占去。

刚上车就开始独自不舒畅,估量是早晨鸡蛋的问题,都是饥不择食惹得祸!或许远程跋涉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无聊的结局,咱们也不例外,北京的转站总算给了咱们一点缓冲的机遇。

第二天总算熬到南京,长江也见了,南京也看了,接下来六小时的山路可真让咱们这群人愁闷。

两天的火车真是死要命,中国最古老的绿皮加风扇,死闷死热,第一次体会到中国人确实多。

我从小都晕车的适应,六个小时的山路,结果我还没上车就开始晕了。

一上车汽车就有了感觉,后来吃了点冯柯教师给的药,可能是坐车太累了竟不知不觉睡着了,结果平安挨到了宏村,固然以路途的风光做代价。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调研团队对安徽省黟县的西递进行了建筑调研,旨在了解其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和特色,并为保护和传承西递建筑文化做出贡献。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西递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徽派建筑为主,古朴典雅。

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瓦顶,两层或三层,院落规模较大,错落有致。

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上,主要体现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技艺,既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又兼收并蓄了其他地方的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西递建筑风格。

此外,西递的建筑特色还体现在建筑布局上,主要是“三进式”布局。

门厅、天井、厢房三进合一,形成了独特的三进四合院建筑格局,为西递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西递的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库,是值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的危险。

因此,对西递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西递的建筑文化,调研团队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西递建筑的保护力度,避免因现代化建设而破坏建筑文化。

其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教育宣传等,提升人们对西递建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将西递建筑文化与旅游业
相结合,提升西递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推动西递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西递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西递建筑的魅力和价值,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西递的建筑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黟县民居考察徽州民居建筑,无论是古民居还是近代的仿古式民居,都有一种强烈的、优美的韵律感。

走进徽州,就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园林。

这里的每一个村落都依山傍水,十里苍翠入眼,四周山色连天。

但这村落里却大都极少有树,即便有,也是一些供观赏的灌木或花草,古木大树往往在村外较远的路口或山脚,并不影响村中的视线。

从远处看,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像一幅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又像一幅幅高调处理的艺术照片。

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随时随地都能领略迷人的画意,随时随地都能感到醉人的诗情。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流才子郁达夫被徽州的风光感染,写了一首《屯溪夜泊》的诗.“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至今仍保存着众多徽派古建筑,它们像一朵朵雍容典丽的艺术奇葩,妆点着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作为徽州建筑艺术典范的“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随着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朋友纷纷踏上徽州古建之旅。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

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

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

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

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11月我们去了安徽黟县进行民居考察、走访徽州古名居,了解当地民俗风情,我们考察了安徽最具代表的西递、宏村和南屏。

徽州民居的外貌是恬淡而清秀的,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

如果你再带着闲淡的心境走进村里,踏着青青的石板小路,静静地穿过几条小巷,再走进几户人家看看,你会有由恬淡进入醇浓的感觉。

浓重的文化气氛紧紧包围着你,时时催促你去不停地观看,还觉得眼睛不够用。

只要你抬脚迈进一家大门,就会迎面看到厅堂中间挂着的巨幅中堂,接着便会看到中堂下面佛龛上的自鸣钟及其两边摆放着的各种瓷瓶、瓷筒,属于古董类的艺术品,抬眼可以看到,随手可以摸着。

在徽州,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

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

在西递村,有一户人家天井中的十二个门扇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非常精细,虽然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浓重,却极有文化研究价值。

其实,徽州民居远不是单纯住人的房子,它是包括祠堂、家庙等建筑在内的整体概念,没有了祠堂也就没有了民居。

徽州从外地迁来的富家大户极多,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聚族而居,形成了极强的宗法观念和极严密的宗族组织。

“社则有屋,宗则有祠”。

宗祠是他们住宅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通过它来凝聚宗族里的人心。

徽州宗祠,没有一句话,没有一处说教,无声无息地立在那里;但当你走近它,继而进入它的腹地,就会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包围着你,激动着你,感染着你,使你不由自主地就接受了这种感染,接受了这种思想,哪怕是一种暂时的感觉,这种感觉也会永远地留在你的记忆里。

这是古人的文明。

现在再来看看徽州民居,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徽州古村落,一个首要的支撑点就是风水。

由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人注重从文化甚至“天理”上去寻找并赋予自己的居所以哲学意义,在村落的选址上,格外注重地势、天时和风水,甚至连房屋的朝向、树木的选择,徽州人都异常谨慎。

使得徽州的每一个村落,都有着近乎天成的框架结构,使得徽州建筑有着很强的概念性。

中国画里乡村——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这个古老的村落在整体结构上构思巧妙,可以说是徽州村落建设的典范。

它运用"仿生学",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宏村依山傍水而建,最令人惊叹的重要环节,是抓住了“水口”,截流河水,让山涧之水顺坡而下,然后沿着每家房屋修建水渠,清澈见底的山水可以从每家的门口经过,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而且有利于民宅的防火。

宏村在整个结构上有点像“牛”,它有着“牛胃”“牛腹”“牛肚”也就是南湖;还有牛肠,那指的是涓涓流向住户的水道。

这样的建筑意识,除了是对农业社会图腾“牛”的崇拜之外,还有着一种仿生的建筑方式:村落的布置巧妙地借鉴了牛的生理结构。

这里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从村外自然风光到村内水系、建筑、街道,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的保留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建筑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承志堂,皖南古民居中宏大、精美的代表作。

仿佛就是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前厅横梁上的“宴官图”,中门上方护楼板上的立柱雕着“渔樵耕读”,南北财神,斗拱上是“三国演义”,边门上方的“商” 字图案,全都层次丰富,人物繁复而生动,百余年后依然金碧辉煌。

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西递位于黟县东南部,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如一条大船的一间间船舱,村头高大的乔木和十多座石牌坊,宛如桅杆和风帆,四面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大海的波涛,村口的上百亩肥沃农田似湖田簇拥着村庄,像一只巨轮停泊在平静的港湾。

西递人以自己特有的聪明智慧,以这艘扬帆待航的巨轮,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应如何在学海、商海、宦海中一展才华,搏击中流。

西递村落选址布局遵循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被专家称为“东方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

当地宗谱中说:“村之船形,寓借水而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

”在西递村,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还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扇独特的“商字门”,即门的造型看上去犹如一个“商”字。

当地传说,这就是徽商发迹的启航之地。

西递村头的胡文光石坊,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可作为是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吧!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

门额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警醒,耐人咀嚼。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石雕门面,翘起的檐角上是鳌鱼,龙头鱼身,商人在封建社会虽有经济实力,但政治地位低,于是希望后代鲤鱼跳龙门,通过读书为官作宰所谓"学而优则仕",来光宗耀祖。

在村人心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传统思想中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可见一斑。

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南屏南屏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城西南4公里处,属碧阳镇管辖,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由于叶、程、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

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从村头到村尾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也是仅此一家。

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南屏,曾名叶村。

后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遂更名为南屏村。

据记载仅清代村中出任过知县以上官职人数就有14人,有记载的书画艺术家27人,至于外出经营成就事业的更是不胜枚举,南屏村进入鼎盛时期。

现全村有72条巷,36眼井,300多套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另建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家祠;其中,有保存较好的明代弘治年间建造依序排列在以横店到真公厅约200米的一条轴线上的“叶奎光堂”、“叙秩堂”等8座代表宗族势力的十分罕见的古祠堂群。

南屏村一度有“神台南山下、带月荷锄日”的理想田园风光和“鸡鸣桑树巅,依依墟里烟”的世外桃源,姚鼐、黄士陵、周瘦鹃等名人雅士先后在这里留下许多佚事佳话;村南的淋沥山曾是三国和太平天国时期的古战场。

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

大门上端悬挂着“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的金字匾额,显示着先祖的勋业,也使子孙蒙受荣光。

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

4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

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厅。

一进大门,就见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柱子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木制对联。

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

下厅是吹奏鼓乐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戏。

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祖宗牌位。

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

序秩堂大门以往只在重大节庆才开,平时走边门进出。

其大门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

小桥流水人家——屏山这里是黟县屏山村,屏山村位于西递和宏村之间,众所周知,皖南为山区,一般都是山村风格布局,可是进入屏山古村却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