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

合集下载

《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一)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8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

当时中国人最乐观的估计是,我们能够抵挡住日本的攻击,并且把他们赶走。

……当时的人们想的是,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始终是一个小角色。

没想到8年之后,中国不仅赢了,还成了政治上的大国,任谁也不敢想。

”——据《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有多大》整理材料二:罗斯福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据《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鲜为人知的博弈》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2分)答案:(1)变化: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

原因:中国坚持抗战,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2)原因: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

2022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文档: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文档: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 Word版含答案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三)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21·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殊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

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

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分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宝和拥有良好的文化训练,照旧属于“民”的范畴。

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宝,二是靠文化训练。

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进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展起来。

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

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

”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

在拥有经济力气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消灭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淌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消灭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淌,而这种流淌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

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淌,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行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快速扩大,而且进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宝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头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预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社会流淌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淌分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进展的缘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淌的特点及其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0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鞍山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政制实行各级文官主管负责下的官僚体制,除中央朝廷有专司法律事务的机构和官吏外,地方司法由各级文官兼理。

在官僚体制下,主要依靠官吏的个人才能、经验维系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行,制度资源相对贫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选择执法官吏的几项标准:一是要“明义理,备道德,通经学”,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守法而又能于法外推情察理”;二是要有“至公无私之德”,这样才能使法律公平正直;三是“必用易直仁厚之长者”与“秉性刚直之人”;四是选用既能守法,又能灵活变通的人,即“守一定之法,任通变之人”。

——摘编自罗昶《中国古代司法的观念和制度略论》材料二: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

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监察官员说:“台察之任尤清要。

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汉魏时选用御史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而唐宋明清的监察官员大都选自进士出身;明成祖朱棣曾说:“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他甚至作出规定:御史之职,“勿复用吏”……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任命官职)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推官等政绩卓异者,经内外大员保举,考试合格入选。

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执法官与监察官选拔标准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选拔标准进行简要评价。

(13分)答案:(1)特点:依托文官体制;地方司法制度不健全;推崇良吏司法;法与情兼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受制于司法官素质;体现出德刑相辅(外儒内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5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5

1-5专题强化练(五)(45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汕头一模)陕西姜寨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一个,房内出土计有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

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A.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D.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解析】“石铲”是翻土工具,说明此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骨鱼叉”是捕鱼工具,“骨镞”是捕猎工具,可知此时仍开展渔猎活动,故选A项。

【答案】A2.(2023·潍坊二模)下表为古代地理著作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运河开凿的相关记载。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运河的开凿服务于()C.国家战略D.社会变革【解析】根据材料“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曰邗溟沟”可知,吴国为了北伐齐国,争霸中国,修建了邗沟,根据材料“昔吴王阖闾伐楚,以伍相带兵,因开此溪,以通漕运”可知,吴王阖闾为了征伐楚国,开通了运河,运送粮食,从材料来看,这一时期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国家整体战略,C项正确。

【答案】C3.(2023·北京房山区一模)有学者说:“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

”以下史事符合“阴用其实”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政策C.北魏孝文帝推行移风易俗D.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解析】根据材料“阴用其实”可知,历代皇帝借鉴商鞅政策,商鞅变法时实行盐铁专卖,汉武帝借鉴这一措施,实行盐铁官营,故选B项;西周时商鞅变法尚未开始,无法借鉴,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是为了鲜卑族更好融入汉族,巩固统治,商鞅虽也实行过移风易俗的相关措施,但与孝文帝改革侧重点不同,排除C项;商鞅遵循法家思想,并不主张三教并行,两者没有相似性,排除D项。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练习(综合部分)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练习(综合部分) Microsoft Word 文档

宿州市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练习(必修综合部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业高度发达。

《春秋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2.班固在《汉书》感叹:“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他这两段话可以看到他具有怎样的历史观念?A.因果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变迁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C.时序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D.证据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3.洪武十二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明代《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形胜》引旧志记载:“(当时的镇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邻。

”(如右图)这表明A.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5.明朝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该材料表明当地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C.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6.美学家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8-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8-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非选择题标准练(八)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16·河南豫北名校高三质量评估)(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世纪以后,随着工匠和商人在古代市镇的重新定居,中世纪的商业城市重新发展起来。

城市的发展使劳动日益专门化,后者反过来又导致手工业和贸易的急剧扩张,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到城市。

在意大利诸城市中,威尼斯较为独特,它没有广大的农业土地环绕,其居民依靠商业为生。

到13世纪,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开罗等地建立了大型的居住区,他们用盐、葡萄酒、毛织物和皮革制品来交换香料、丝绸及其他商品,并将它们销往欧洲其他地区。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市民的实力已经发展到足以抵制封建领主的要求并自己支配城市事务的地步。

经过长期斗争,威尼斯人最终获得了包括选举总督、司法独立、组织行会等一系列广泛的自治权利。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材料二临安是南宋大城市的一个缩影。

南宋末年,临安人口大约有124万,其居民需用的米、菜蔬、食盐、布匹等杂货,多从外地运来。

临安手工业发达,城内外住着大批“工役之人”;他们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不仅在市上出售,也运销到外地。

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铺“连门俱是”,买卖昼夜不绝。

商人按照行业组成商行,临安市有四百四十行,如布行、冠子行、销金行、鱼行、蟹行等。

商行不仅是商业组织,也是官府进行管理的途径。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当意大利在政治和经济上还是四分五裂的时候,其他欧洲国家已经逐步成为君主统治的统一国家。

意大利的富庶与虚弱吸引着充满雄心壮志的各国君主,自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入侵引起的一系列战争使得它面目全非。

虽然各城市最终得以复兴,但是它过去曾引以为傲的工商业已经无可避免地衰落下去。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尼斯与临安城市生活的异同。

(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威尼斯与临安最终未能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

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2

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2

非选择题标准练2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24·长沙市高三联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验了很大的变更。

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觉: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白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特别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化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

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到了13世纪中叶,参与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索》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务,这些事务为一种新的文明开拓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打算阶段。

1500年前后,很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觉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变更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高考非选择题题型专练含解析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专练1.[2015·北京高考]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

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

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

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用拉丁文撰写。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

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

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

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

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

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

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 1.(25分)xx·山西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自然法之父”的西塞罗曾提出“按自然而生活”的命题,依靠自然理性,过建立在事无差别的基础上的生活,他们遵循着某种自然律,而这预示着正义、平等、公平和博爱。

而后,罗马法学家将这种精神引入和嵌进罗马法的发展始终……罗马法学家强调正义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是合法的。

……罗马法中所使用的“理性”一词代表着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使人的道德、感情、举止高尚;它朴实又合乎情理,反对矫揉造作和横行霸道,它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丁仕奇《罗马法精神之于中国当代法治的启示》材料二:美国学者伯尔曼指出,“法律不仅必定是演进的,而且必须被视为是演进的”。

他认为,西方法律发展的过程开始于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也就是说,西方法制的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演进而逐渐发展的。

……法国在1789年由制宪会议通过了闻名于世的《人权宣言》,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学说和理论为依据,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接着又制定、颁布了1791年宪法……经过一系列划时代的法律革命,西方国家首先踏上法制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张翅《西方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材料三: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先后出现了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和民主派的民主共和,可以说以超浓缩的形式再现了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几百年来所经历的过程。

……面对强大的西方法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中国传统的法文化处于一种不变亦变的境地。

……至鸦片战争前夕,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与“户婚田土钱债”相关的民事纠纷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

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使得整个社会内部充满动荡与不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卷(含试题,含详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卷(含试题,含详解)

【创新方案】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卷(含2013试题,含详解)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片分别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的王宫、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

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作答。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了民主政治的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2.典型的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

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提取有关宋朝的城市生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解答的方向有二:一是从问题入手分析,找出回答的切入口。

比如本题设问中“《清明上河图》”“有关宋朝的城市生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二是仔细观察给出的地图,重点观察图中人物的活动及其分布情况。

答案:(1)政府对城市不再实行严格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2)宋代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宋代城市居民结构出现多元化的变化。

(4)城市居民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文化世俗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

非选择题标准练(七)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16·湖北省长沙市高三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世纪末,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贸易圈”。

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并不依赖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税收,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构成的。

由于商税的缴纳通过白银或是与白银相联动的纸币来进行,由此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

由于蒙古大汗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他们说的话会当作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文件库。

但是由于大汗是由皇室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就造成事实上大汗可以发挥的私人权力极少。

而且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材料二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

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

总统权力很大,有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等。

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如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甚至有权弹劾总统,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

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得到多数州的批准之后,根据宪法举行了选举,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尼尔森《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1)根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蒙古帝国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美国总统与蒙古大汗的类似之处,并分析美国总统具有这些类似之处的原因。

(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陆贸易圈’”“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构成的”“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他们说的话会当作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一个庞大的文件库”“大汗是由皇室成员推选而成的”“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等关键信息逐条归纳即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

1-1专题强化练(一)(45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福建百校联考)考古发现,在浙江的反山、瑶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遗址墓地,大都建有大型墓台,具有宽大的墓穴,随葬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在徐步桥、千金角、平邱墩、吴家埠、庙前等良渚文化遗址的墓地中,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

这些遗存可印证,良渚文化时期()A.中原文化得到扩展B.阶级分化较为明显C.神灵崇拜开始兴起D.贵族等级秩序确立【解析】根据材料“具有宽大的墓穴,随葬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的多少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阶级分化较为明显,故选B项;良渚文化不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排除A项;神灵崇拜并不是在良渚文化时期开始兴起,排除C项;分封制确立了贵族等级秩序,排除D项。

【答案】B2.(2023·厦门二模)考古工作者在石峁古城(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发现玉器、祭坛壁画等,经数字技术对残存城墙进行测绘,确认古城以“皇城台”为中心、面积逾400万平方米。

由此可见()A.新技术可复原古代生活场景B.夏文明的存在得以证实C.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尚未形成D.早期国家可能已经出现【解析】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形成等是早期国家产生的突出标志,材料中的玉器、祭坛壁画、城墙等都是早期国家形态所具备的元素,故选D项;材料中只是提及利用“数字技术对残存城墙进行测绘”,从而确定了石峁古城的位置和面积,并没有复原古代的生活场景,排除A项;石峁古城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夏朝建立的时间约是公元前2070年,晚于石峁古城,无法证明夏文明的存在,排除B 项;城墙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残存的城墙可以证明这一时期私有制已产生,排除C项。

【答案】D3.(2023·池州监测)据《管子·桓公问》的记载,“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设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2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1-2

1-2专题强化练(二)(45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

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抑制了豪强地主【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可知,上计制度涉及的方面基本都和农业相关,故选A项;“杜绝”表述错误,排除B项;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上计制度考核的对象是官员,而非豪强地主,排除D 项。

【答案】A2.(2023·温州二模)汉代太学创立之初即“设科射策”,对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

“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

……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

”据此可知,西汉太学() A.是西汉官员选拔的唯一来源B.以分科目为主要考试形式C.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D.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解析】根据材料“考试合格的按成绩的高低除授不同的官职”“其不事学……辄罢之”可知,汉代太学,每年都要考试太学生的学问和才能,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相应官职或除名,说明西汉太学生员出仕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故选C项;“唯一”说法错误,西汉官员选拔的方式还有察举制、征辟制等,排除A项;“设科射策”指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相当今之抽签考试,“科”是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而非科目,排除B 项;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3.(2023·广州一模)《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6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6

非选择题标准练(六)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16·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扩大社会福利保险,遏制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

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

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

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

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1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过程中的作用。

(9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四届美国政府都强调对国民经济的干预,都关注民生问题;不同点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出四届美国政府所采取政策的侧重点即可。

第(2)问,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推行的政策共同体现的精神是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民众的利益。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3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3

非选择题标准练(三)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16·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检测)(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南京大学王长江说:“从全世界来说,当时(指‘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唯一一个强国就是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是一个强国的象征。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摘编自《货币战争:英镑是怎样取代黄金的》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符合本国和西方利益的国际金融秩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挟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将大部分国家纳入其中。

英国作为美国的“特殊盟友”,一直是美国可以充分信赖的“小兄弟”,一直比较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

然而,中方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作为对这一金融秩序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英国在没有向美国打招呼的情况下就申请加入该行,我们看到的是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

认真分析英国这一举动,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摘编自轩毅《由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说开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镑能够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特点。

(7分)(3)由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8分)解析第(1)问,把握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这一关键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政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工业革命的影响)、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等方面组织答案。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等有效信息,从建立(美国主导)、内容(美元地位特殊、体系完备)、实质(服务于美国争夺霸权的需求)等角度加以解答。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5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5

非选择题标准练5时间: 25 分钟满分: 37 分1.[2019 ·太原市高三二模] 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中世纪末期的英国,英王的收入依靠于贵族或富豪的包税,国家的税收看法还没有形成。

财产阶级革命迸发后,议会整改财政,渐渐取销包税制,改由中央特意机构集中收税,公共收入和王室个人收入渐渐差别开来。

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关税和花费税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根源。

17 世纪末,英国政府刊行120万英镑的公债大获成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些措施支撑了政府的军事行动和国家书用。

议会对税款用途的审察发展为对政府活动进行事先审议、事中监察、过后问责的估算制度。

19世纪下半期,为对付国家管理职能不停扩大,缓解日趋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英国政府进行了以所得税、遗产税等为中心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

政府有了充裕的资本投入到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中。

——据刘晓路《现代财政制度的强国性与集中性——鉴于荷兰和英国的财政史剖析》等资料二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 1980 年开始推行“区分进出、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系,踊跃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

1980~1993 年的财政管理体系,其实是“财政承包制”。

1994年中央决定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系,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添,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派体系打下了基础。

2006 年取销了持续上千年的农业税,表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正”原则。

1978 年,全国财政收入的 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环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

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根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 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 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1)依照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剖析这些改革对英国成为现代国家所发挥的踊跃作用。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4-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4-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十四)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5分)(2018·某某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立法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其依据是儒家经典著作《周礼》首次提出矿业开发管理机构的设置。

春秋时期,政府提出了“官山海”的政策,对矿冶、制盐实行官营;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官营民采矿业政策;汉代时期矿产资源相关刑法比较多,其中汉高祖规定私自铸造货币者处以极刑……到汉武帝时期,政府对私铸货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禁止;隋唐时期,矿产资源的开采以铜为主,盐铁则比较少;唐朝和元明时期,矿业的发展较前期各代都更为发达,其中唐律规定货币犯罪及刑罚。

古代矿业刑事立法大多都是以皇帝诏书或者群臣奏章的形式出现,具有分散性、不成文性,实质上是当朝皇帝或群臣意志的体现,其中的立法虽然对矿业开发中造成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其是以政府的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被刻下深厚的中央集权的时代烙印。

——改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X围的同时,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到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方面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收回铁路主权和矿产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1898年,清政府颁布了《矿物铁路公共章程二十二条》,这部法律是我国近代矿业立法的开端。

20世纪上半叶,清末以及中华民国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矿业法规,规定了关于矿产开采与矿区环境利益协调;将仲裁及行政诉讼制度引入矿业纠纷解决机制中。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准许并鼓励私人开矿,后又提出“综合勘探、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方针。

“文革”时期,采矿业发展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某某国矿产资源法》,这部法律是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原则确立的,它开始关注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确立。

——改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题标准练(一)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016·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25分)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

清代李象琨在《棣怀堂随笔》中说:“吾郡之士半商人。

”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

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人群体的主要途径。

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材料二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

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的影响非常巨大。

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

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
期的湖湘经世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1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吾郡之士半商人”“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人群体的主要途径”等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社会解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等角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贺长龄、魏源、曾国藩等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题干导语“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1)表现:很多士人从商;出现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书籍;很多商人跻身于士人群体。

(6分)影响:导致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和四民观念的瓦解;有助于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近代经济的产生;绅商作为新旧社会转变发展的中介形态,在晚清收回利权、清末“新政”、地方自治等政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
型。

(7分)
(2)特点: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重视经世致用。

(2分)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嘉道时期“文字狱”的逐渐减轻;学术界有“经世致用”的传统。

(任答3点即可,6分)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是外国侵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已发生着历史转型,是内外因素合力所致。

(4分)
2.(2016·安徽省合肥市质检二)(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变化情况统计表
签发历史沿革》等资料整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我国护照主要版本变化中所折射出的历史信息。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严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在解答过程中应充分阅读表格中不同版本护
照所包含的相关信息,调用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答案政治:1971版护照上有“革命委员会”的字样,且因私护照几乎为零,体现了“文革”的时代特征,政治色彩浓厚。

(2分)
经济:从1980版护照开始,不再注明使用范围,反映了中国已经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

(2分)
外交:1949版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体现了当时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1版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国逐渐与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80版护照的使用范围为“前往世界各地有效”,说明我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关系。

(3分)
思想文化:由1953版、1971版护照使用繁体字到1975版护照使用简体字,体现了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版护照中因私护照占到80%,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分)
科技:封面材质、内页印刷、防伪技术上的变化,都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