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每章梗概
儒林外史的每章梗概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清朝儒林内外的种种灰暗与荣光,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病。
全书共分为二十回,以下是每章的梗概:第一回:梦断儒林社子正学士痛失场中文甲等,遭人讽刺离愤而去。
闲时结交了戴文简、杨文科、冯梅山等几位朋友。
第二回:班固自传方申极力追求功名,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
和戴文简交好认识了蓝花陆。
第三回:太尉亲信宋福保为小官,父亲宋伯仁追求俸禄,与洪亮卿交好。
太尉介绍了一个士人,但士人以国事为重,不与居官骄奢之辈来往。
第四回:祸中有福张藻为人耿直正直,屡遭冤屈,不肯徇私。
因为触怒了社子正学士,被贬去地方任职。
第五回:曾子夹消宋福保有人血气,父亲去世后心情激愤。
被张藻劝阻后决志追求功名。
在饭馆中与徐奎来往。
第六回:扬州试院宋福保考取了举人之级,钟监察在考试时一度误会宋福保作弊,后宋福保帮助钟监察重获失散的女儿。
第七回:有是非难串通作案的官民勾结屡禁不绝。
戴文简接到指令责令宋福保赶紧去江南巡按司任职。
第八回:糟马湾正当宋福保办事期间,梁侍郎诬陷宋福保,将其拘捕入狱。
杨文科设法营救,最终使宋福保被释放。
第九回:指鸡盗犀文科中举的人多以贿买判官之事为荣。
蓝花陆意外发觉宋福保不是那类腐朽之人,对其产生好感。
第十回:女捧贾帽杨文科家中发生丧事,套出冯梅山的办法救了宋福保。
杨文科的老板李梦阳上京考试,请求杨文科转手后送给杨公,并为杨文科打造一个前程。
第十一回:狂话懒书遭到上官遗诏贬斥后,杨文科痛心,决心远离官场,郭儿和自己改行教书。
第十二回:东园社日东园90岁寿宴上有许多学者聚集,四人去了东园,发现宴会上有中了闲书中通缉的人。
第十三回:暂退山野宋福保暂时回乡。
蓝花陆带领大家寻找复制为别人并参加考试的青年。
晓月婢女重拾攻读文书志向。
第十四回:冈峦匹夫蓝花陆使用计谋成功去世父亲的财产。
宋福保来往公堂安慰民情,得到民众的拥护。
第十五回:西湖月朝廷去除了一个贪官,并展示了一幅捉拿贪官的画。
儒林外史基本信息
儒林外史基本信息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或稍前。
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
这部小说通过故事,生动地描绘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追求、生活百态以及各色人物。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反讽小说。
它真实地描绘了清朝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
这部作品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同时也歌颂少数几位正面人物,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吴敬梓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语言,描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以及社会的窳败。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虽然《儒林外史》假托明朝,实际上是描述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但其中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
这使得小说
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性的喜怒哀乐。
儒林外史全部概括
儒林外史全部概括《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杰出代表。
全书共五十六回,以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为主线,勾勒出了明代儒生们的众生相。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世俗风气的败坏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林外史》以王冕的故事为开篇,接着讲述了周进、范进、娄三公子、娄四公子、蘧庄夫、马纯上、匡超人、旬玫、陈礼、牛布衣、张铁臂、杜慎卿、杜长卿、庄尚志、沈琼枝等众多儒生的人生经历。
这些人物形象各异,命运多舛,他们在科举的道路上挣扎前行,追求功名富贵,却往往陷入世俗的泥淖。
小说中,周进和范进是两个典型的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
周进家境贫寒,痴迷于科举,一生坎坷,终于在花甲之年中举。
范进则因中举喜极而疯,成为了儒林中的笑柄。
这些故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科举制度对儒生精神和生活的严重影响。
《儒林外史》在讲述儒生们命运的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小说描绘了村庄、城市、庙宇、考场等各种场景,生动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世俗风气和道德沦丧。
作者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表现,如乡绅、官员、商人等,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吴敬梓本身出身于显宦之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
他在创作《儒林外史》时,以亲身经历和听闻为素材,寄托了对于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崇高情操。
这部作品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真儒士和名士的褒扬。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手法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经典小说。
它通过对儒生命运的描绘,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同时,作为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反思。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科举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儒林外史22个人物介绍和特点
儒林外史22个人物介绍和特点引言《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绘了明末乱世时期儒学士人的生存状态。
本文将介绍该小说中的22个主要人物,并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描述。
人物介绍1.林则徐-字润之,号藏经阁,为人正直廉明-是慈禧太后的宠臣,被任命为长吏,致力于铲除腐败现象2.林则徐之妻-性格温柔善良,聪明机智-在丈夫退隐时管理家务,事必细致周到3.林则徐之女-聪颖伶俐,读书事业有成-是才华出众的女学者,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厚的研究4.林则徐之友-文人墨客,才华横溢-常常在茶楼饮酒作诗,是林则徐最知心的朋友5.陈邦骑-字苏子,曾在科举中中过第-是官场知名人物,聪明且有政治手腕6.陈邦骑之妻-妇道人家,善良贤淑-帮助丈夫处理家中琐事,对家庭管理有一套独到的方法7.李时中-字文学,工于书法-是林则徐的学生,有着过人的文学天赋8.李时中之父-一位普通的农民,勤劳朴实-通过倾其所有供儿子读书、买官,希望能够出人头地9.顾卫-慵懒散漫,爱打抱不平-是一个正直的人,为人慷慨大方,常常惹上麻烦10.顾卫之妻-精明能干,心思细密-帮助丈夫处理各种麻烦,是他最坚定的后盾11.张老头-性情豁达,懂得人情冷暖-是顾卫的好友,常常给他提供重要的生活教诲12.枚承修-虚伪奸诈,谎话连篇-是一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13.枚承修之妻-机智聪明,善于算计-和丈夫一起经营生意,凭借智慧实现家庭的财富积累14.赵国基-温厚仁慈,总是为别人着想-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15.赵国基之妻-勤劳贤淑,是个好妻子-在家庭中默默付出,照顾丈夫和孩子16.史大官人-虚荣心强,追求名利-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17.史大官人之友-精明机智,心思缜密-帮助史大官人实现他的阴谋,有着深沉的心机18.王德-忠诚耿直,为人正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为了国家权益而奋斗19.王德之妻-贞淑端庄,善于持家-精打细算,让家庭过上了优越的生活20.钟子昂-才华横溢,诗文绝佳-是一个文学家,对诗词有着深厚的造诣21.钟子昂之友-忠厚老实,待人真诚-和钟子昂一起交流文学心得,是他的得力助手22.红蝙蝠-狡黠聪明,善于算计-是一个精明的商人,通过骗术获取利益总结《儒林外史》中的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有的正直廉明,有的心机深沉,有的善良贤淑。
《儒林外史》简介
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
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
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病故。
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儒林外史》概述
《儒林外史》概述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末期知识分子及官绅活动的长篇小说,由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
全书共五十六回,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深入刻画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追求和表现,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人性的扭曲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
作品以王冕的故事为开篇,通过描绘一系列人物,如周进、范进、娄三公子、蘧庄夫、马纯上、匡超人等,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类型和性格特征。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在艺术手法上,《儒林外史》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技巧,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作品的语言运用也极为出色,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又有文言文的精炼典雅,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此外,《儒林外史》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
在科举制度的压迫下,许多知识分子为了追求功名富贵而放弃了人性的底线,从而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和批判,作品呼吁人们要摆脱功利心态的束缚,追求真实的人性和自由的生活。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阔社会视野的古典讽刺小说。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作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呼吁人们要追求真实的人性和自由的生活。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
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赴廷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两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但,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概括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概括摘要:1.《儒林外史》的作者和背景2.《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3.《儒林外史》的批判对象4.《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形象5.《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正文:一、《儒林外史》的作者和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活在清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败坏的时代,科举制度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敬梓创作了《儒林外史》,通过揭示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二、《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儒林外史》以写儒林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官僚政治和社会风尚。
全书共五十六回,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书中主要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儒生的毒害,讽刺了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现象。
三、《儒林外史》的批判对象《儒林外史》的批判矛头主要是针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许多儒生为了考中举人、进士,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尽管生活极为困顿,他们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这种制度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创造力,导致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
四、《儒林外史》的主要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有许多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
他们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
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
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五、《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儒林外史》采用了讽刺的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揭示了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
作品的艺术特色在于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为原型,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个性的形象。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详细归纳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详细归纳内容精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挖苦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挖苦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到达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挖苦之书〞。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安徽全椒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主要人物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主旨介绍作者在楔子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等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趋炎附势。
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
全书一开始就通过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科举制度是怎样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以及士子们热衷科举不过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地位,升官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一群考取科名的读书人,他们出仕那么为贪官污吏,居乡那么为土豪劣绅,从而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主要特点:1)该书一个显著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的运用了写实主义的挖苦艺术; 3) 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4) 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儒林外史 原文赏析
儒林外史原文赏析摘要:一、简介《儒林外史》二、分析经典句子赏析1.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2.自然景物描绘的魅力3.西湖游的细腻描绘三、总结儒林外史的价值正文:【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杰出的讽刺作品中,吴敬梓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描绘了他们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低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
【二】1.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在《儒林外史》中,有一首词表达了这个观点。
词中写道:“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这首词揭示了人们追求富贵功名的无奈和迷茫,表达了人生富贵功名终究是身外之物的哲理。
2.自然景物描绘的魅力: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有一段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著。
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
那黑云边上,镶著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
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
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这段描绘生动形象,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宁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卷。
3.西湖游的细腻描绘: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描述了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场景。
作者写道:“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
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
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这段描绘细腻别致,展现了西湖的美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儒林外史》通过描绘知识分子的生活,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儒林外史》概括
《儒林外史》是一部清代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了各类儒生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象,进一步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包括王冕、周进、范进等,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追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比如,王冕家境贫寒,却善画荷花,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与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儒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儒林外史》也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如官场腐败、人性的堕落等。
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都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端的讽刺小说,它对于我们理解清代社会、认识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反思人性的弱点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儒林外史》概括
《儒林外史》概括第01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第02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第03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第04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第05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第06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严监生病故。
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
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第07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
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
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
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第08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
儒林外史
一、作者与版本 吴敬梓( 1701 — 1754 ) 字敏轩,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 18岁中秀 才, 23 岁继承家产又很 快荡尽,被视为“败 类”。 33 岁迁南京,生 活贫困。 36 岁拒绝博学 鸿词科考试。 54 岁客死 扬州,朋友买棺收殓, 归葬南京。
《儒林外史》作于 36 岁后, 49 岁完成。 最早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最早刻本 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共 56 回,最末 一回是否吴作有争论,现通行的是人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55回本。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我国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即封 建的士大夫阶层;“外史”即不在官 修的正史之列。它是一部当时儒林人 物的精神风貌图,大部分人物都有真 人真事作影子,为免麻烦,作者把背 景放在明代。小说以反科举制度和功 名富贵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 程朱理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尚。
( 4 )科举制还造就了一批冒称风雅,不 择手段沽名钓誉的假名士。 多是科举场上败下阵来的知识分子。如杨 执中、权勿用、张铁臂。
2、对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的黑暗吏治 和程朱理学的批判。
( 1 )科举是通向官场的必经之路,而作官 是为了荣华富贵,因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成 了科举出身官吏的共同特征。有了科名,即使 不作官,也能以贡生、举人的身份,通过同年 或师生关系,勾结官府,鱼肉人民。
(2)马二先属于不失美德但被科举制 弄的麻木不仁的一类人。 他热心地宣扬八股取士的制度,认为 “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 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 第二件可以出头。” 因为痴迷于八股 文,结果变成一个麻木愚昧的人,游西 湖时,对美景浑然不觉,只说出一句八 股套话。
( 3 )科举制使勤劳纯朴的青年变成 了文人加流氓式的人物,如匡超人。 杀猪磨豆腐的匡超人,自从听了马二 先生的教导后,逐渐热中举业。为了 考试,丢下重病的父亲。考上秀才后, 到处打秋风。还在赌场抽头、假刻公 章、冒名代考。又到京城攀高结贵, 抛弃原妻,完全成了个追名逐利的忘 恩负义的无赖。
儒林外史的章节概括
儒林外史的章节概括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
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
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病故。
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儒林外史经典篇目
儒林外史经典篇目
-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这一回主要写了王冕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如何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
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儒林外史》的内容,你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儒林外史详细解读
儒林外史详细解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晚期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象。
《儒林外史》通过刻画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士人的多样面貌。
其中,既有追求功名利禄、钻营取巧的典型士人如范进,也有淡泊名利、坚持自我价值追求的士人如杜少卿。
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辛辣讽刺,也有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推崇。
《儒林外史》通过对士人生活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例如,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盲目追求,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对人性的扭曲;士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暴露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和冷漠。
同时,作品也通过对士人家庭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压抑和不公。
《儒林外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作者吴敬梓运用讽刺、夸张等手法,将士人的丑陋面和封建社会的弊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笑声中深思,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儒林外史》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度理解。
无论是对士人的嘲讽还是赞美,都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注。
他看到了士人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挣扎,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儒林外史》是一部深入剖析封建社会士人生活和思想的作品,它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貌和问题,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和人文关怀。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儒林外史概括
儒林外史概括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主要记载了明清
时期儒学家、官员们在封建社会中为抚理国家事务作出的努力历程。
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了盛世文化下的繁花似锦,展现出颇具儒家精
神的新时代文化。
主要的叙述者是在几大家族兼顾多方面之下不断努
力完成任务的大学问,故事以一系列古老金石书院学子、香火入官及
晚朝名臣为主要内容,中间曲折往返,极具史诗色彩。
小说描写的是充满着理性与困境的古代社会。
开局就是一场内斗,让学子们以密码勾联救了孤兰,随之还有学子们的考古般的调查,老
台的猜疑、虚构的谋略、修志贤之宴,都让小说略显神奇神秘。
实则
讲述的是明清文坛的繁盛,讥讽的是封建制度的弊端。
全书以儒学的
思想为基础,运用高雅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儒家文化背景中有着智慧、自由、勇敢特征的人物形象。
大量悬念故事和怪诞小谜等也给小说增
添了乐趣,书中穿插许多形形色色的西方知识,更是备受期待。
《儒林外史》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明清封建社会风貌。
从书中
更可见儒家主义在封建社会中的秩序规范,进而观察看到明清朝廷文
坛的辉煌,以及一个政客生涯的精彩起落。
整篇小说激发人类对于历
史发展的追求,文中所彰显的儒家传统思想已经广受社会的追捧,堪
称以宋朝儒学思维观照的当代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容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 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 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 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 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 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 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 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 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 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 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 范例。
最初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但在碰壁 之后,转而清高,其实全是一些毫无真才 实学,甚至连八股文也写不好的庸才。如 娄三、娄四公子、杜慎卿等。他们故弄风 雅,其实空虚做作;明明是趋势之徒,却 伪装不叩嘲,使 人发笑,也使人憎恶之行经。
第二部分:理想文士的探求
季遐年 王太 盖宽 荆元
卖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卖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体现了作 者在真儒、奇人两类士人理想追求破灭后, 对士子人生道路、人格范式的新设计;但作 者还是无可奈何其毁灭的结局。于是,积极 的探索热情与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变主宰了 作者的心灵,弥漫在《儒林外史》艺术世界 之中。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迟 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 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吴敬梓主张以“礼乐兵农” 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 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
第三部分:市井四奇人
市 井 奇 人
• • • •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 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 以 “幽榜”回映“楔子”。
第一部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一、儒生形象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二、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 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的贪求来获得 财富,压榨百姓。 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如王惠; 处乡则多是土豪劣绅,如严贡生、严 监生; 而王仁、王德的行径则充分暴露了这 些“代圣人立言”的道学儒生的虚伪。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三、形形色色的假名士
《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3、“婉而多讽” 的讽刺手法 • ①作品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 堂皇的言辞与卑鄙行为形成对照,将其卑鄙心理揭示出 来,形成强烈讽刺效果。 • ②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 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比,从而产生喜剧效 果。 • ③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 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鲁迅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 他更好的了。”“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 谓之绝响。”
《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1、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清人评价《儒林外史》,说“慎毋读《儒林外史》, 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2、悲喜交加的美学风格
吴敬梓对世态的讽刺,上升到了制度的 层面,作者不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某个个人, 而是把这种憎恨引向那个社会,引向那个 八股科举制度。所以,吴敬梓对人物的讽刺 中是带着同情和谅解的,是一种含泪的笑。
第 七 讲
作 者 介 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 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 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 自号文木老人。 科举世家、名门望族的高贵出身。 曾祖弟兄五人四进士,其曾祖父吴国 对是顺治十五年探花——祖辈两进士,其 中一榜眼;“五十年中,家门鼎盛”。敬 梓乃长房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