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教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作者:王晓静来源:《南北桥》2024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48[摘要]“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多措并举,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高职院校应坚持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当下之需,立为长远之计,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思想认识、守正创新、组织机构、监督落实等方面规划设计出标本兼治的“三教”改革推进举措,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先后出台,从政策、机制等方面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别是“三教”改革赋予了新内涵。
1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目标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
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以有效教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教 学 质 量是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生 命 线 ,注 重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是 高 职 院 校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必 然 要 求 。近年 来 , 随着 教育 教 学改 革 举措 的不 断 变化 , 学校 、 教 师 和学 生都 在 逐 渐适 应 之 中 , 而通 过 课 堂 教 学来 发 挥 这种 实 质 性 的变 革 , 是 直接 而有 效 的 , 且 只有 提 高 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性 ,才 能在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中保 证 教学 质 量 ,增 强学 校 的办学 能 力 。因 此, 研 究 高 职 的有 效 教 学 , 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 培养 合格 的职业 技术 人才 有着 重要 意 义 。[ 1 1 4 8
( 二) 有 效教 学 关 注教 学 效 率 , 要 求教 师 有 时
间与效 率观念
关 注教 学效 率 , 即在 单位 时间 内 , 学生 的学 习
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成效高。 教师在教学时 , 既不
能跟 着 感 觉走 , 也 不 能 简单 地把 “ 效率” 理解为“ 花 师教 多 少 内容 ,而取 决 于对 单 位 时间 内学 生 的学 ( 三) 有 效教 学 关 注教 学 效 益 , 将 学 生 的进 步
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反思 , 提 出注重教 学的有效性是高职院校提 高教 学质量 的必然要 求。以兰州石化职 业技 术 学院教 学改革 实践为例 , 探讨 了以有效教 学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 学改革 的相 关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 教 学改革 ; 有效教学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 高等 学校 高职 高专文化教 育类 专业教 学指 导委 员会 “ 十二 五” 规鬟 n 教育科研课 题一般 项 目“ 加
一
( 一) 有 效教 学 关 注 学 生 的进 步和 发 展 , 要 求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职业教育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挑战。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正逐渐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构建知识和技能体系。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教学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强调实践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养。
3、综合性与跨学科性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个工作任务中。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行动导向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在合作中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行动导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2、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研讨,探讨该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和背景选择。
正文部分则从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成果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最后结论部分提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和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展望。
通过深入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意义”、“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分析”、“案例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教学改革”、“启示”1. 引言1.1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讨意义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推动教育教学内涵的提升。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隔阂。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则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操作、项目实训等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将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主题选择背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育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话题。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1. 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适应能力。
2. 课程设置滞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学校开设的课程与行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3. 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力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缺乏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培养需求。
4. 教学手段滞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滞后于时代发展,过分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运用的机会,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1. 与社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改革,能够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 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联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机衔接和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的探究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的探究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
以下是对于这个主题的一些探究:一、教学设计1. 目标明确:在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体、可衡量,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学习能力,以便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这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项目作品等方式实现。
二、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
这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 评价内容全面:教学评价应当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3. 评价结果反馈:教学评价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4. 关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为省职教所培训准备)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最新版)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是基础知识 技能(70%),创新精神、生存生活能力、人 生规划、批判性思考、交流合作等都在10%以 下,而身心健康只有11%左右。(2008年大一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出现的问题令人思索;2010 年10月底在南京召开的国际体育教育会议关于 学生身体素质的报告令人深思)
(三)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要贴切 在选择方式方法的标准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几 点要求: 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式方法选 择的基本参照。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 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是要符合学科特点,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方式,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 的着重点来选择。(如“语文”,离开了“朗 读”,有效感悟就难以想象;“思品”没有了 体验就不会有有效教学。) 四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 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式的重要基础。 五是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
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 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巨大变化。(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 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 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 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地理课程标准)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 的不断前进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 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尤其重要。 问题要具有生活性、思维性、互动性,精炼性。
关于思维性:就问题本身思维程度而言,我们 一般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 域”的分类,把问题分成知识类、理解类、运 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或测验中,过度地强调 了前两个类别:知识(记忆)和理解(材料信 息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复杂思维的 后四类的培育。
职业院校有效教学课堂文化构建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有效教学课堂文化构建研究摘要:有效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研究多年,我们在关注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及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往和行为方式的整合所构成的课堂文化,有效的教学与有效的课堂文化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
本文从强化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树立“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加强课堂调控管理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专业课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即实践第一,动手第一,直观第一的原则、巧妙使用教学机智积极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和控制课堂纪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五个方面浅谈职业院校有效教学的文化构建研究。
关键词:浅谈职业院校有效教学文化构建研究。
所谓的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最大发展的课堂文化。
这种文化是相互冲突、磨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是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文化物质,在表层体现为课堂教学的心理和支撑,在深层体现为课堂教学中的人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价值观等等。
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是将课堂文化限定在有效教学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是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它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情境性的、简化和净化的文化。
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旨在彰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蕴,关注行为主体也就是学生与教师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师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互动与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分享并不断创新、发展、提高和完善课堂文化生活。
它的特点是:有效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是一种关注师生“本我”生活世界的文化;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文化;是一种持久的文化。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职业院校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构建。
一、强化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树立“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职业学校主要是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实用、够用”和促进素质教育为原则确立课程目标;制定面向不同专业的、适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
高职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2 . 高职学生“ 厌学” 现象严重 。 高职学生虽然是进入了 校门, 但是他们对 自己将来的就业及学 习都没有充分的准 备 。首先在知识上 , 高职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结果是不 太理想的, 否则不会进职业 院校。 其次在心理上 , 多年的学 习成绩不佳 以及老师和家长的责备 、 冷漠 , 已在学生心中 深深积淀 , 使他们对各种课程都怀有厌恶情绪 , 认为老师 讲 的东西无用、 没趣 , 为 了得到毕业证书 , 又不得不勉强应 付。由于面对的是这样 的学生 , 高职教师也开始产生职业 厌倦感 , 不愿意与学生交流 , 大多只是应付教学工作而 已, 根本不考虑如何使学生“ 学有兴趣 、 学有乐趣 、 学有成效 ” 。
【 教学设计 】
高职教 育应该如 何进 行有效 的课程教学设 计
蒋光玉
( 黑 龙江林 业 职业技 术 学 院 , 黑龙 江 牡丹 江 1 5 7 0 0 1 )
摘要 : 课程教 学改革是 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 问题之一 。文章对当前 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 问题进行 了分析 . 阐述 了高职教育课 堂教 学设计改革 的必要性, 以及高职教育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 。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 职 业能 力 ; 教 学设 计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计 改 革 势在 必行 。
三、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评定高职课程教学设计质量的好坏 , 关键是看能否通 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作为我们 高职教师应抛弃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观念 , 以符合高职特
征的教学理念来指导高职课堂教学设计 。 我认为高质量 的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 以下几个原则 。 1 . 以强化职业能力 目 标 为核心。 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在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随着中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仍存在困惑和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系统地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设计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旨在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教育目标和要求;二是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三是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为教师在实践中提供指导和借鉴;四是总结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具体的专业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0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先进教学理念,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教学做”一?w化教学模式改革背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校内教师也大多来自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尚未摆脱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前高职院校中,教师普遍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更有甚者,一些教学计划中的实训实验课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诸实施,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高职院校从企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数量也相对有限,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要求,而企业中的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重实践轻理论,又由于自身单位工作原因,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经济领域和行业出现了此消彼长,兴衰交替的局面,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为了应对生源逐渐萎缩的客观现实,各高职院校不断增设新专业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招生压力。
这就必然导致新专业的迅速扩张和专业教师相对短缺以及教学硬件设施跟进滞后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普遍实施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例如,评价体系单一,考试考核制度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把实践和理论割裂开来,并在考核中重理论、轻实践。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出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合格毕业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
非科学知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无效的知识。如寓言、 神话等内容并非是科学的,但可以启迪人们思考,可以 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 质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和知识的智慧含量。
教学必须要有个体意义,对不同学生而言,同样的教学 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中,其知识的有效性价值是不同的。 即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是“个体性”的,“有效知识”只 能是“个体的有效知识”。对A同学有效的知识,对B同 学不一定有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精心 选择、加工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科 学地学习。有效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 教学中学习个体的有效知识量和知识教学对学生智慧发 展的作用,把知识教学与学生智慧发展统一起来,变传 统的知识型教学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智慧型教学。
➢ 有魅力。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 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学生进步和发展 的内涵,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 的根本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 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 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既重视必需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 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 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从新的层面来理解教学中的情意和过程因素:情感、态 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 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 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认知和情意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相互统 一的。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摘要: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师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
目前,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走访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团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不仅会阻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还会对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并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质量教育;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曾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理念。
但是从当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现状来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院校领导只有对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些有助于其发展的有效策略,才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实用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原则与目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有明确要求,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有一半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要求教师至少有三位以上且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师建设团队结构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促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从而在院校内形成竞争与互助的良好生态体系。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而言,推动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者之间密切相连,缺一不可,教师是传道授业的实践者,教材是建设课程的主体,而教学模式则是高职院校进行优化与改进的重要途径,教材和教师的改革与建设都依赖于教学模式来实现。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
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以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课堂教学工作责任,规范师生课堂行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励教师以高尚师德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教师课堂教学职责(一)教师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身先示范。
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须严格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原则,严禁传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坚决杜绝庸俗、不健康的内容进入课堂。
(三)教师应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互动,创新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重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积极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特征,积极探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要坚持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岗位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有机融入课程,并借助数字化平台及资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期盼及热情,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一)课前1.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地位,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衔接。
2.结合专业特点,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促进高职教育有效教学的研究
标” 。学习 目标具有导向 、 启动 、 激励、 凝聚 、 调控 、 制约等心理作用 , 这 是 国 内外 的学 习实 践 都 证 明 了 的 。 习 目标 的确 立 能 促 使 学 生 产 生 学 学 所 谓 有 效 教 学 ,就 是 在 符 合 时代 和个 体 积 极 价 值 建 构 的前 提 下 , 习动 机 。 早 地 明确 自 己应 该 要 学 会 什 么 , 理 的安 排 学 习 生 活 , 步 尽 合 稳 其 效 率在 一 定 时 空 内不 低 于平 均 水 准 的 教 学 。 教 学 成 效 如 何 , 不 是 到 达个 人 目标 。 因此 .教 师 有 必 要 也 有 义 务 让 学 生 及早 明 确 学 校 、 并 专
的不 明确 . 习态 度 不 端 正 , 之 缺乏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与 积 极 性 , 习 效 22 师 资 的定 位 学 使 学 .
果 差。
13 师资定 位不准确 - 在 学 校 教 育 这 个 特 定 的 舞 台 上 , 师 和 学 生 这 两 个 角 色 起 着 决 定 教 性 作用 , 在 二 者关 系 中 教 师处 于 主导 地 位 。 因 此 教 师 角 色 应 如何 定 而 位 . 接 影 响 到 教 学 效 果 的 好 坏 。由于 不 同 类 型 的 学 校 教 育 , 教 育 的 直 其 性质和培养对象 ( 学生) 即 目标 定 位 的 不 同 , 资 水 平 的 要 求 也 应 相 应 师 不 同。当下相 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定位不合理 , 未能真正达到高
1 影 响 高 职 教 育 有 效 教 学 的 原 因
课 指 教 师在 规 定 时 间 内有 没 有教 完 教学 计 划 中 的 内 容 或 教 得 认 不 认 真 , 业 、 程 以及 课 程 授 课 各 阶段 的学 习 目标 。 而 是 指学 生 从 授 课 中有 没 有学 到 什 么 、 生 学 得 好 不 好 或学 生 能 否 熟 学 高校类 型的不同, 目标 定 位 也 不 同 , 能 错 位 和 越 位 . 是 提 高 教 不 这
课堂教学理念下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
.
、
“
”
,
,
,
,
,
,
,
,
“
”
。
三
1
.
、
改进 策 略
,
,
进 行 有 效 的 教学 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
,
。
二
1
.
、
原 因 分析
、 。
课 程标 准学 习 不 够
, ,
课 程标 准 是教师教学 确定教学 目 标 方法 的 依据 虽 然 一直 在强调 课 标 的重 要 性 但 有些 老 师 没 有深 人 研读新 课 标 没 有将 课标 的要 求落实到 自己 的每一 堂 课 中 2 教 材钻 研不 够 部 分 教师 没 有 通 览 教 材 未 正 确 理 解教材 的 编 排 意 图 因 而不 知道 课 堂 教学 的重 难点是什 么 如 何 采 取 有 效 的措 施
T
e a
改i
n
了
g Re
下
o r
r
m
21 期
[ 教学 改革 」
(总 第
539 期
20 1 6年
第
)
课 堂 教 学 理 念下 有 效 教 学设 计 的思 考
郭素芳
( 内蒙古 建筑 职 业技 术学 院经 济管 理 学 院
、
,
高职院校特色实验教学理念研究
的突飞猛进 的过 程 , 者认 为 企业 在这 方 面表 现 是非 常理 业 实践学习 , 双师型” 师转变 ; 导员从 学生 的养 成教 笔 向“ 教 辅
性的 。
育、 做人做事 等方 面, 对学生加 以引导 。 () 大 学 生 做 学徒 过 程 中 , 们要 求 学 生认 真 完 成 2在 我
摘
要: 实验教 学是 高职教 育“ 学研 ” 产 办学体 系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 分 。改 变当前 实验教 学的现 状 , 开创 高职 院校 实
验教 学新局 面是提 高高职院校 办学水平的 当务之 急。要努 力采取重塑 实验 室建设 目 , 筹完善 实验 室基础 设施 , 强 实 的 统 加
交流协 调能力 , 是观察学生 们 能否敬业 爱 岗 , 特别 能否 吃苦 识 , 并加 强基 础专业理 论的实训 , 理论 课和 实训课 的分配课
: 。学 生进 企业后 , 根据 企业 的具体 产 品、 耐劳, 工作作风是 否扎实等 等 。总 而言之 , 生在 企业 的前 时最好 能达 到 1 1 学
维普资讯
Sp 0 8 e ,2 0
现代商 贸工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aeI ut n T n r
20 08年第 9 期
高职 院校 特 色 实验 教 学 理 念 研 究
陈丽 霞
( 武汉交通职业 学院, 湖北 武 汉 4 0 6 ) 3 0 5
划 的挑选 。所有 这些 , 因为企 业 希 望学生 稳 定 的为 企业 短 ; 是 也便 于学校 在 和企 业 的 沟通 中 , 有一 个 互 相合 作 的平
工作 。 台。 实践证明, 在大学生毕业前, 坚持择优推荐和学生 自愿 () 7学生 们 在 企业 当学 徒 , 业 认 为 学生 们 在 培 养期 企 间 , 坏了产品或用 坏了工具是 正 常现象 , 要 的是 学生 们 相结合 的原则 , 做 重 选拔 大学生到企 业做 学徒 , 进行 以就业 为导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学生 的个 性培养与全 面发展 , 取得尽可能多 的教学效 果” , 其核
心是教学的效 益。学生 有无进 步或 发展是 教学有没 有效 益的 唯一指标 。观点之二认 为 , 有 效教学 是指 “ 教 师通过 教学过 程
交往 、 文艺等等 ) , 无不渗透着对话关 系。——话语就其本 质来
说便具有对话 的性质。 ” 可见 , 要 真正掌握 一种 语言 , 必须从 对
共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 意的现 实问题 , 探讨 高职公 共英语教 学方法改革 , 旨在提 高教 学质量, 实现更加有效的教 学。 [ 关键词 ] 有 效教 学理念 ; 高职公共英语 ; 教 学方 法; 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0 2 — 0 1 3 9 — 2 0
结合 , 且 以对话为主要教学方法 。
有效教学 ( e f e c t i v e t e a c h i n g ) 理念 源于 2 0世 纪上半叶西方 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 在美 国实用主义 哲学和行为 主义心理学影
响 的教学效能核 定运动后 , 引起 了世 界各国教 育学者 的关 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3 . 0 2 — 0 7 0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备受 关注。近年来 , 由于各 高校招生规
模不断扩 大 , 高职高专 生源整体 质量 明显下降 , 英语更 是参差 不齐 , 因而 “ 怎么教 、 怎么学 ” 才 能让学生 在有 限的时 间内进行
第2 6卷第 2 期
2 0 1 3年 2月
高职课堂革命的内涵
高职课堂革命的内涵高职课堂革命的内涵、动因与策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红利驱动下,高职教育成效显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尽管如此,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诸多问题,边缘、无趣、低效的课堂,“远离靶心”的奖项“、未曾落地”的课改和“高不起来”的质量等。
为此,教育部长XXX生发出“课堂革命”的集结号,直击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痛点难点。
高职教育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践行课堂革命,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
一、高职课堂革命的内涵(一)教师教学维度:突破“XXX”范式,创设“为学而教”课堂如今,创设智慧课堂和变革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建议基点,为此,变革以传授知识为逻辑起点的教育观念,必须首先突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室中心的三中心合一范式,摒弃“为教而教”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逻辑起点,变“适教课堂”为“适学课堂”,变“以教定学”为“以教辅学”“以教助学”“以教引学”,秉承“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新课堂观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以学观激发课堂青春力量,以新研究观点燃课堂研究激情,积极创设“为学而教”课堂。
以“研究导向”为特征,为学生“学”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有效教学,有“学”才有“教”,“学”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杜绝“水课”,打造“金课”。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师傅精诚合作,增进在校学生与在岗员工互通交流,把“教”扎根得更深更实,让“学”领悟得更透更好,创设“为学而教”课堂,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学”想尽办法、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二)学生研究维度:突破“以教定学”范式,创设“合作探究”课堂学生是研究的主体,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主战场。
“以教定学”是以“教师如何教”来设计“学生如何学”,用教师的“教”来决定学生的“学”,其逻辑是教师教得好,学生必然学得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 学 (f cv ecig eet et hn ) i a 的理念 源 于2 世 纪上 半 叶西方 的 0
是否 吻合 。 教学有效益是指教学活
教 学科 学化运 动 , “ 是 教学 是艺 术
动不仅 实现了教学活动 的价值 , 达
成教学 活动的 目标 , 而且教学结果
还是科学 ” 之争的产物 。教学是艺 对 教学的效率 问题 , 即怎样 的教学 术, 这是2 世 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 是有效 的 、 0 低效 的或无效 的 。所谓 论 中占主导地 位的教 学观 , 主张影
学把握适合高技 能人 才培养的教学设计 , 有利于 实现 高职 院校 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有效教 学; 学设计 ; 教 高等职业 院校
中 图分 类 号 G 文献标识码 72 1 A 文 章 编 号 10 — 2 9 2 1 )5 0 5 — 4 0 8 3 1 (0 0 0 — 0 3 0
作者简介 : 惠康 (9 7 )男 , 牟 1 6 一 , 浙江台州人 , 台州科技职业 学院副书记 , 副院长 , 教授 。
与时 间紧密联 系 , 教学效率是指单 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 出。 教
为重 要 的是 ,有效 教学 理论 关 注 征或 品质 ,如个人外表 、魅力 、 整
学生 的进 步与发 展 ,突 出教 学 活 洁、 良和亲切 、 力 、 善 智 机智 、 开放 、 学有 效率 是指 在一 定 的教 学投 入 动 的结果 和教学 目标要 与特 定社 热情 、 幽默 等 ; 二是 与教学 工作相 内产生尽可能 大或 多的教学产出 。 会 和个 人 的教 育 需 求 相 吻合 , 强 关的特征或 品质 ,如体谅学生 、 对
因此 , 减少投 入 、 增加 产 出就成 为 调 教学 的结 果要 与教学 的投 入相
学生有 高要 求 、 学能 力强 、 教 学科
教学活动有效 率所追求 的 目标 。 有 匹配 , 所有 这些 , 与高 职院 校 的 知识丰富 、 都 教学的适应性强 , 。 等等 效教学 中的有效果 、 有效益是指 由 校 企合作 、工学 结合 的人 才培 养 对 60 高职学生 ( 2名 男生40 、 1名 女
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 的收益 、 教学 活动价 值 的实 现和 教学 活动 目标
的达成 。具体地说 , 学效 益反 映 教 的是教 学 活动 的结果 及教 学 目标 与特定 的社 会 和个人 的教 育需求
( ) 效教 学的理 论 渊源及 有 效教 学概 念频 繁地 出现 在英 语 一 有
足某种需要 , 这是 教师劳动 的本真 目标 。 效益一般指效果和利益。教
、
有 效 教 学 的基 本 理 论 及
其在 高职 院校 教学 中的迁 引
国实用 主义 哲学 和行 为主 义心 理
学影 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 动之后 , 教育文献之 中。 有效教学 理论 与实 践有利于克 服教 学的随意性 , 随 并 着教学工作 的专业化发展而发展 。 “ 有效教学 ” 的提 出 , 主要是针
学 结合 为基 本路 径培 养高 技能 人 科学 的基础 , 而且 还可 以用科学 的
方法来研究 。于是 , 人们 开始关注
教学 的哲学 、 理学 、 心 社会 学 的理 论 基础 , 以及 如何 用 观察 、 实验 等
科学 的方法来研究教学 问题 。 受美
取得某种结果 ,达到某种 目的 , 满
教学过程产生结果 , 这种结果是 由
虑教学投入与教学产 出的关系 。 如
模 式相契 合 。在 高 职院校 大力 开 生 20 ) 1名 进行 问卷调查 , 他们赞赏 的教师特征或品质情况如表 1 所示 ( 每人 可选 多项 , 最多不 超过3 ) 项 。
于教 师认 清学生 特点 、社会 需求
与预期教学 目标 、 与社会和个人 的
“ 有效 ” 即包 括有效果 、 , 有效益 、 有 教育需求一致或吻合 。 效率一般是 指单位 时问里完成 的工作量 , 效率
响教学过程 的因素是 复杂的 , 教学 效率三个层 面。 效果一般 指 由某种
收 稿 日期 :09 1— 8 20 — 20
预期来判定的 , 但这两者都没有考 展 有效教 学 的实践 和研究 ,有 利 果教学 产生了所期望 的结果 , 但相 对 于结 果而言 , 所作 的教学投入不
才 ,构建 有效 教学 体 系是基 本 之 策, 而实 现有效 教学 的关键是抓好 教学设计 。
一
进行研究 。 随着2 世纪 以来科学 大 多指 好 的 结 果 , 学 效 果 即 指 教 但 0 教
思 潮 的影 响 , 们 明 确 地 提 出教 学 人
也是科学 。也 就是 说 , 教学不仅有
牟 惠康
( 台州科技 职业学院 , 浙江 台州 3 82 ) 10 0
摘
要
注 重教 学 的 有效 性 是 高职 院校提 高教 学 质量 的必 然要 求 。 有 效教 学 包括 教 学 有 效 果 、 效 益 、 有
有 效 率 三 个层 面 。基 于对 高职 教 师 有 效 课 堂教 学行 为 特 征 的分 析 , 以有 效教 学理 念 构 建 高效 的 课 程 体 系 , 科
教学 质量 是 高等 职业 教 育 的
结果是丰 富的 , 以用科学 的方法 难
活动 、力 量或 因素所产生 的结果 , 学 活动的结果 , 包括受教学影 响所 能显示 出来 的一切成果 , 它考察 的
重点是学生 的学 习进步与发展 。 在 教学活 动中 ,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
生命线 , 注重教学 的有效 性是 高职 院校提 高教学质量 的必然要求 。 在 新 时期 ,高职院校 以校企合作 、 工
21 年第 5 00 期 第 3 卷 1 总 6 3期 0
职业 技 术 教 育
VOC 1 AT 0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I ON
No 52 0 . , 01
Vo. 1 31 Ge ea .0 n r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6 3
以有效教学 理念推进 高职院校教 学设 计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