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科学-校本课程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2)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常见动植物,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使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动植物,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学具:画笔、画纸、放大镜、小盆栽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大家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分享他们的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常见的动植物特点。
(2)教师展示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浮力实验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具有特定特点的物品。
(2)幼儿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课后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动植物:图片、名称、特点。
2. 简单科学现象:现象描述、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至少三种动植物的特点。
2. 作业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答案:观察到一个科学现象,如浮力现象,并解释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使幼儿对身边的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而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科学息息相关。
中班的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心,通过科学活动的参与,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实践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中班的科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带给小朋友们的启发与收获。
一、观察昆虫在校园中可以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虽小,却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形、行为习性和生活习惯,中班的小朋友们能够发现许多奇妙之处。
比如,通过观察蝴蝶的生命周期,他们可以了解到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蚂蚁的分工合作,他们可以学习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观察让小朋友们对生命的奥秘充满了兴趣。
二、实验探索小班的小朋友们非常喜欢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索,他们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科学原理。
比如,我们可以进行水的沸腾实验,让小朋友们观察到水受热后形成气泡并渐渐变热,直至沸腾。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理解了水的沸点和沸腾的原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让小朋友们在玩乐中领悟到原色的混合会产生新的颜色。
这些实验不仅让小朋友们在探索中培养了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小朋友们可以亲身体验到科学的神奇。
在班级里,我们通常会让小朋友们亲手播种种子、浇水、给予阳光和养分。
通过观察,他们会逐渐发现种子发芽后变成幼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逐渐长高,并长出了叶子和花朵。
这个过程让小朋友们不仅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四、自然中的力量中班的小朋友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自然界的力量,比如重力、磁力以及电力。
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和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这些力量的存在和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磁铁吸引小珠子,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磁力的强大;我们还可以进行水的上下运动实验,帮助他们理解重力的概念。
这些活动既能拓宽小朋友们的科学知识,又能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观察和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科学。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认识水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第二节: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3. 第三节:土壤的奥秘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土壤的重要性。
4. 第四节:植物的生长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5. 第五节:声音的产生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2. 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3. 讨论法:让幼儿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水、空气、土壤、植物、声音产生装置等。
2. 材料:观察记录表、实验材料包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具,发现科学现象。
3.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4. 讨论:让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6. 作业:让幼儿填写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四节:植物的生长(续)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植物种植实验。
4. 讨论:让幼儿交流自己的种植体验,分享植物生长的喜悦。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浮力等,并通过实践探索,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原理,如影子、静电、浮力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动手实践,探索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气球、硬币、塑料杯、水、盐、小船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其他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气球和硬币为例,讲解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讲解浮力原理,通过塑料杯、水、盐和小船实验,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浮力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讨论影子、静电、浮力等现象的产生原因。
4.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这些科学原理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阻挡光线,产生影子。
2. 静电: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3.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答案:如观察树叶的影子、水中的浮萍等,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并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实验,如制作浮力小船等。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活动背景科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活动的参与,可以开发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科学实验。
活动内容1. 带头寻找科学现象活动开始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带头的学生,他们的任务是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
可以观察的范围包括自然界、生活中的物体、人体等。
每个小组收集到的科学现象记录在小组内的表格中。
2. 分享科学现象带头的学生将小组收集到的科学现象整理成简洁的报告,向全班进行分享。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讨论,增强大家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3. 进行小实验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项目进行探究。
实验项目可以是水的沸点、物体的浮沉、颜色的混合等。
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实验结果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向全班介绍实验设计和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5. 制作小册子每个小组根据科学现象和实验的内容,制作一个小册子。
小册子可以包括科学现象的插图、实验结果的描述以及对科学原理的解释。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活动评价本次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完成观察、实验和制作小册子的任务。
通过活动的参与,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延伸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可以安排参观科技馆或邀请科学专家到班级进行科学讲座。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们身边的科学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们身边的科学科学是幼儿园大班语言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科学,幼儿能够发展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好奇、探索的兴趣。
同时,幼儿也能通过科学的学习,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科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幼儿园课堂中的科学实验,更是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幼儿园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可以让幼儿学习科学的机会和资源,比如植物、动物、水、空气等等。
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这些科学现象,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特征。
在植物方面,我们可以安排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学校里的花园,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所需要的养分。
接着,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种植。
在种植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种子在土壤中发芽生长的过程,从而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规律。
在动物方面,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小动物,比如昆虫、蚯蚓等。
幼儿可以观察它们的形态和行为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小实验,比如观察昆虫的蜕变过程、蚯蚓的移动速度等等。
通过这些实际观察和实验,幼儿能够对动物的特点和行为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除了观察和实验,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室内外的小探险活动,让他们观察、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科学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动脑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游戏和活动,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开展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比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制作简单的风车、纸飞机等,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物体的重心、平衡等物理现象。
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比如溶解颜色、观察物质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能够体验到科学的奥妙,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我身边的科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我身边的科学
一、社团简介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通过组装、动手、思考等对社团成员进行各种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社团成员由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保的学生报名组成。
我们开展一些主题科学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做环保的宣传员,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环保事业,提倡环保低碳生活。
最后,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在全班展示交流,同时得到师生的宝贵建议,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成果。
二、课程目标与特色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从生活中观察-提出疑问-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果”的严谨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践行低碳环保,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三、课程实施。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浮力等。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并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影子、静电、浮力实验材料等)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太阳下的影子、摩擦产生的静电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影子为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记录在记录表上,并用画笔、彩泥进行创作。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科学现象:影子、静电、浮力等科学原理:光的传播、电荷、密度等实践活动:观察、实验、记录、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并分享。
答案示例:我发现晚上灯光下的影子比白天太阳下的影子更长。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学校中是否能够主动发现并探索科学现象,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身边的科学现象、简单科学原理、科学探究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尺子、水、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探究材料,包括磁铁、气球、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气球、磁铁等物品,展示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磁铁为例,讲解磁铁的性质、磁极、磁力等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力。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教具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4. 知识讲解与拓展(10分钟)针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讲解相关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科学现象:磁性、浮力、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磁力、浮力原理、光的传播等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记录下来。
(2)运用所学科学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 答案:(1)例如:磁铁能吸引铁钉,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等。
(2)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是因为磁力,物体受到浮力是因为浮力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分享,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家庭小实验,激发科学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规律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水、杯子、纸巾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物体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气球演示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产生的电荷。
(2)教师展示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让幼儿观察水面的变化,引导他们了解液体形状与容器的关联。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科学现象。
(2)动手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实验,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1)科学现象: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静电现象、液体形状与容器等。
(2)自然界规律:摩擦生电、液体形状与容器关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科学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进行绘画,无需文字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继续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然界中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纸张、小石子等。
学具:彩笔、画纸、小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能生长得这么好?”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物质;(2)吹气球可以使气球变大,放开气球,气球会飞走;(3)纸张可以折成不同形状,增加其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磁铁吸引小铁钉,观察磁铁的吸力;(2)吹气球,感受气球变大和飞走的现象;(3)用纸张折成不同形状,比较稳定性。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简单科学现象:磁铁吸铁、吹气球、纸张折叠2. 自然界规律: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情况;(2)用磁铁找一找家里的铁制品;(3)用纸张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表;(2)找到的铁制品;(3)折纸作品及心得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实践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要求,结合教材《我们身边的科学》第3章“生活中的科学”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水的浮力、光的反射等;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水的浮力等科学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的激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镜子、放大镜、植物生长观察盒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光的反射为例,教师用镜子、放大镜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图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探索活动(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水的浮力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浮力的因素。
提问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原理、实验方法、应用。
2. 水的浮力:实验过程、影响因素、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思考植物生长与光照、水分的关系。
2. 答案:植物生长与光照、水分密切相关。
光照充足、水分适中,植物生长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水表面张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兴趣;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反射、声音传播等科学原理;重点: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小鼓、小锤、气球、硬币、水、卡片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科学现象?”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反射:用镜子演示光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体验;(2)声音传播: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3)水表面张力:将硬币放在水面上,让幼儿观察硬币浮在水面上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反射:镜子、反光物体;2. 声音传播:小鼓、空气;3. 水表面张力:硬币、水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科学现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我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和水表面张力,这些内容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具有一定探索性和趣味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们身边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放大镜、磁铁、气球等)、PPT、教学挂图。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物体等。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挂图,讲解本章内容,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让幼儿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如“为什么磁铁能吸铁?”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力、思考能力合作、分享、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至少3个。
2. 答案示例:现象1:树叶为什么会变色?答案:因为叶绿素在秋天会分解,使树叶颜色改变。
现象2:为什么水会结冰?答案:因为温度降低,水分子运动减慢,逐渐凝固成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一、二节,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探索简单的科学原理”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物体的浮沉、了解风的形成、探索光影关系、观察植物的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实践,使幼儿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如浮力、风力、光影关系等。
教学重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沉实验器材、风的形成演示器材、光影实验器材、植物生长观察器材等。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表、放大镜、小盆栽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浮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浮沉现象,教师讲解浮力原理,引导幼儿理解浮沉现象与物体密度、体积的关系。
以风的形成为例,教师通过演示器材,讲解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浮沉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制作简易风车,感受风力对风车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浮沉现象:物体密度、体积与浮力的关系风的形成:空气流动、风力作用光影关系:光的传播、影的形成植物生长:光合作用、营养需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身边的科学现象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浮沉现象,记录物体名称、浮沉情况及原因。
观察风对周围事物的影响,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浮沉现象:如塑料瓶、木块浮在水面上,石头、铁块沉入水底。
原因是塑料瓶、木块密度小于水,石头、铁块密度大于水。
风的影响:如风吹动树叶、纸片,使风车转动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身边的科学现象、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探索自然界的科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参与科学小实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到身边的科学现象,参与科学小实验。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视频,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如简易火山爆发、彩虹糖等。
指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答案。
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怎样让小船浮在水面上?4. 分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提出一些课后探索任务,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继续发现科学。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水的沸腾、冰的融化、树叶变色等实验原理:简易火山爆发、彩虹糖等探索: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怎样让小船浮在水面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尝试制作一个简易的火山爆发模型,并介绍实验原理。
2. 答案:观察家中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可包括: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简易火山爆发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实验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性。
我身边的科学-校本课程
我身边的科学
一、社团简介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通过组装、动手、思考等对社团成员进行各种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社团成员由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保的学生报名组成。
我们开展一些主题科学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做环保的宣传员,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环保事业,提倡环保低碳生活。
最后,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在全班展示交流,同时得到师生的宝贵建议,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成果。
二、课程目标与特色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从生活中观察-提出疑问-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果”的严谨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践行低碳环保,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三、课程实施。
身边科学科学校本课程纲要[1]
阜康市天龙小学身边科学校本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身边科学2、主讲教师:向珍3、教学材料:改编4、课程类型 :科技思维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两课时6、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目标: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生活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4、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6、学会合作交流。
周次课程内容安排一课堂常规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吹泡泡的学问四不倒翁的秘密五沉浮玩偶的秘密六用纸锅烧水七翻板游戏八香灰的特异功能九比一比,谁搭的桥最结实三、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规模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四、课程评价建议(一)评价原则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1、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2、价内容多元化。
注重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考察,涉及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大板块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
注重以质评为基础;考察认知层面与行动层面。
如:“认识概念等知识”与“观察、操作、情境测验”等表现。
3、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适时增加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在多次评价中不断转变与发展,注重评价实施的日常化,通俗化。
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4、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操作应用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
我身边的科学
一、社团简介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通过组装、动手、思考等对社团成员进行各种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社团成员由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环保的学生报名组成。
我们开展一些主题科学体验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做环保的宣传员,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环保事业,提倡环保低碳生活。
最后,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在全班展示交流,同时得到师生的宝贵建议,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成果。
二、课程目标与特色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从生活中观察-提出疑问-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结果”的严谨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践行低碳环保,应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三、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