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教案
《月有阴晴圆缺》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1.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教学过程一、识月相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明暗球(拿出,并使它左黑右白地摆在教室讲台中央的高支架上)。
看见了吗?生:看见了师:在你的位置上看到这个球是怎么样的呢?把你看到的图像在这张记录纸上画下来,是黑的就把它涂黑,是白的就让它留白,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完成后,就推荐一名同学,把他的记录纸拿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享。
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好。
开始。
生:画,展示。
(师巡视)师:看着这些记录纸,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每个组涂黑的部分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所在地方看的方向不同。
(所在的位置不同)师:是这样吗?请同学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其他小组那儿去看看。
生:移动观察。
师:是这样吗?看来,同一个黑白球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图像也不一样(移开球)。
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过月亮吗?生:观察过。
师:你们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生:很圆,像月饼。
生:两边非常翘,像独木舟。
生:弯弯的,像眉毛。
师:月亮在天空中,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月相。
在一个月里,月相总在变化(出示7种月相),看,有满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亏凸月等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月有阴晴圆缺(点题)。
二、活动月相变化1、猜测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天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就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月球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在我们眼中形成的图像,当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时,阳光总是照射着月球面积的一半,也就是,当月球公转时,它总有,也总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 月有阴晴圆缺| 湘教版
2月有阴晴圆缺湘锰小学文英一、教学背景分析《月有阴晴圆缺》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引起了地球潮汐的周期变化,月相变化是科学教学难点之一。
而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识,只停留在十五满月上,不了解月相的整个变化过程,更不能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
仅靠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可能被动地接受了某些知识,无法体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这节课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了解月相成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对特殊天象观测有一定的兴趣;而对月相没有系统地观测过。
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不少同学敢于提出问题,对某些问题进行质疑。
但学生对月相方面的知识还是停留在很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月球的概况后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本课先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公转运动,然后再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
四、教法建议1.学生虽然已经对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了初步的推理以及想象能力。
但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地分析月相的成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天体运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利用科学实验验证自然现象,加强对月相成因感性的认识。
2.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成因,了解宇宙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
3.本课的教学,是按照“事实----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基本思路来组织教学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认识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以及月相的成因。
月有阴晴圆缺教案
《月有阴晴圆缺》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1.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教学过程一、识月相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明暗球(拿出,并使它左黑右白地摆在教室讲台中央的高支架上)。
看见了吗?生:看见了师:在你的位置上看到这个球是怎么样的呢?把你看到的图像在这张记录纸上画下来,是黑的就把它涂黑,是白的就让它留白,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完成后,就推荐一名同学,把他的记录纸拿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享。
听清楚了吗?生:听清楚了。
师:好。
开始。
生:画,展示。
(师巡视)师:看着这些记录纸,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每个组涂黑的部分都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所在地方看的方向不同。
(所在的位置不同)师:是这样吗?请同学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其他小组那儿去看看。
生:移动观察。
师:是这样吗?看来,同一个黑白球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图像也不一样(移开球)。
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过月亮吗?生:观察过。
师:你们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生:很圆,像月饼。
生:两边非常翘,像独木舟。
生:弯弯的,像眉毛。
师:月亮在天空中,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月相。
在一个月里,月相总在变化(出示7种月相),看,有满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亏凸月等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月有阴晴圆缺(点题)。
二、活动月相变化1、猜测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天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就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月球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在我们眼中形成的图像,当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时,阳光总是照射着月球面积的一半,也就是,当月球公转时,它总有,也总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月有阴晴圆缺|湘教版(2)
《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奉节县辽宁小学李兴坤【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验证分析月相变化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材料准备】月相变化的课件、明暗球2个、全黑球一个、手电筒、活动记录汇总单等。
一、引入课题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2、揭示课题:师:从谜语中你得到了关于月亮的什么信息?(月亮形状不同,有时圆,有时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亮的圆缺变化。
(板书课题:月有阴晴圆缺)二、认识月相1、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月亮?2、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月相。
(峨眉月、弦月、凸月、满月)3、揭示什么叫月相: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三、探索月相得变化规律1、介绍: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是按农历计算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一、初二、初三……2、介绍小知识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地球做公转运动。
月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一样,大约都需要27.3天。
完成一个周期的月相变化大约需要29.5天。
农历就是古代中国人根据月相变化制定的例法。
3、月相变化规律课件出示月相一个月的变化(生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板书)月相上半月是从缺到圆,右边亮。
下半月是从圆到缺,左边亮。
四、模拟实验1、月球和地球都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月相是怎么形成的呢?2、讨论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是否有变化?(生先说,后实验验证,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在一个全黑的球上,并转动球让孩子观察。
2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3、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4、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5、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6、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圆纸片,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点ppt)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点ppt出示月亮图)提问:古人有很多书写月亮的诗,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点ppt),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呢?(请两三个人说说)2、师:在古人的笔下,月亮如此的美好!其实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月有阴晴圆缺》(ppt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认识月相师: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ppt出示并齐读)师: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师:在农历的一个月里,我们能看到的不同的月相(点ppt)。
那月相是怎么形成的呢?先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三、月相变化1、师: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有变化吗?(模拟:手电筒照在球面上,发现任何时间月球都被太阳照亮半个球面,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约27.3天,因此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称为潮汐锁定)(点ppt)。
2、模拟实验“月相形成”活动任务:用半白半黑的球模拟月球,黑板模拟太阳,探究月相的形成。
活动指南:①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组长举着“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转动一圈,在八个方向停半分钟。
(注意月球亮部始终朝着太阳)。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月有阴晴圆缺湘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月有阴晴圆缺湘科版月有阴晴圆缺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主题。
在这个教案中,学生将学习有关月球的各种现象,包括月亮的阴晴圆缺、月食等。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不同形态,包括阴晴圆缺。
2.理解月亮不发光的原理。
3.了解月亮和地球的相对关系,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认识月食的原理和类型。
二、教学重点1.月亮的阴晴圆缺和月亮不发光的原理。
2.月球和地球的相对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粘贴纸、铁钉、白纸、手电筒。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1.教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不同形态,包括阴晴圆缺。
2.要求学生在晴朗的夜晚观察月亮的形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第二步:探究月亮不发光的原理1.教师通过展示黑板上的月亮插图,向学生解释月亮不发光的原理。
2.教师使用手电筒和铁钉来模拟太阳光线照射月亮的情况,让学生理解月亮是如何反射光线的。
第三步:理解月球和地球的相对关系1.教师使用黑板插图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对关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理解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第四步:认识月食的原理和类型1.教师向学生介绍月食的原理,包括全食和半食。
2.使用黑板插图或模型,让学生理解月食发生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月食。
第五步:小结和拓展1.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他天文现象,如日食和星座等。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月亮和其他天文现象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观测天文现象,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实践经验和兴趣。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笔记本的记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师可以设计小测验或小练习,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有阴晴圆缺》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对于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能解释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
2.难点:解释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进行月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月球的运动规律。
4.讲授法:讲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相实验材料:月亮模型、灯泡、绳子等。
2.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月亮的变化和月球的运动轨迹。
3.准备观察月亮的时间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亮的变化和月球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运动规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
3.操练(10分钟)进行月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在观察中。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月亮的变化。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 (4)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月有阴晴圆缺》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掌握月相的变化原因,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球的运动规律,解释月相的变化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运动规律,月相的变化原因。
2.教学难点: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变化。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月球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变化。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月球为什么会发生阴晴圆缺的现象?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月球的运动和月相变化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之间的联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再次强调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阴晴圆缺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月有阴晴圆缺》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月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们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天体的知识,如地球、太阳等,对月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月球的运动规律及其背后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知道月球的盈亏变化原因,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运动规律及其背后的原因。
2.教学难点:月球盈亏变化的原因,如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月球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月相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月球模型、灯泡等。
3.准备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月球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运动规律,解释月球的盈亏变化原因。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1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月有阴晴圆缺》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
课文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和较强的想象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掌握月相的变化原因,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认知较浅,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培养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掌握月相的变化原因,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运动规律,月相的变化原因。
2.教学难点: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内在联系,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准备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月亮,它有什么变化?”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变化原因。
–教师讲解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球运动和月相变化的关系。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说课稿(4)
湘科版科学六上《月有阴晴圆缺》说课稿 (4)一. 教材分析《月有阴晴圆缺》是湘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月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感受月球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月球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月球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知道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运动规律,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月球的变化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地球仪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月球模型,讨论月球的运动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讲解:教师讲解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变化。
4.实践:学生使用地球仪,模拟月球的运动,加深对月球变化规律的理解。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球的运动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球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1.月球的运动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地球→月球→太阳2.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关系–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月球公转:产生月球的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学科学《月有阴晴圆缺》说课稿
小学科学《月有阴晴圆缺》说课稿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小学陈新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二课书,分别是《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本课作为最后一节课,是在同学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探索。
与保守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笼统为直观,同学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同学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同学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
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通过同学探究,让同学了解到对于笼统的事物我们也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初步掌握这一方法2、通过探究,使同学对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同学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学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对天文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1、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对探月相变化的原因发生浓厚的兴趣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设计游戏、巩固学习。
5、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
主要通过让同学运用游戏的方法和常见资料来“模拟月相的变化”,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积极考虑,建立起“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发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将笼统的天文现象变为直观的科学探究,满足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培养了同学多方面的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教学、同学模拟探究、多媒体游戏相结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对天文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的主动参与者探究者。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月有阴晴圆缺》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月有阴晴圆缺》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在该课的教学中,本人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教师配以课件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
整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里,得到乐趣,获取新的科学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月有阴晴圆缺》湘科版
2 月有阴晴圆缺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第74页。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模拟实验与月相形成游戏,学生能亲身体验、感悟并总结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意识到我们可以建立模型来研究抽象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与人合作探究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探究月相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总结月相形成原因。
课前准备CAI课件、数个黑色实心球(将其中一个球的一面涂成白色)、记录表、投影仪、乐鼓、学生分组、桌子围成圆圈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出示谜面:圆似白玉盘,弯似银镰刀。
借太阳之光,与星星争辉。
2、学生猜测。
3、学生描述自己见到过的月亮形状。
4、出示月相图片,引出课题。
5、提问: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大胆说出你们的猜测。
6、学生大胆猜测。
二、活动月相变化1、提问: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有变化吗?2、过渡:我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3、学生明确: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之所以是亮的,那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4、请一位学生上台,教师讲述实验规则:投影仪当“太阳”,学生拿着黑色实心球当“月球”,站在投影仪投射的光前不停地转动实心球让“月球”自转。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5、学生做模拟实验、观察,说出发现。
6、学生实验,引起疑惑:既然月球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月亮不总是圆的,而是变化着的呢?7、过渡:现在我们就来做“月相的形成”游戏吧!8、教师边讲解游戏规则边示范:游戏场景画有太阳的小黑板代表“太阳”,黑白实心球代表月球(白色的一面为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黑色的一面为背着太阳的部分),我们围坐成的大圆圈为月球公转轨道,中间画的圆代表地球。
游戏规则全班分三组进行“击鼓传球”游戏,一组到内圆当地球人画月相,老师击鼓,其余同学在外圆圈传球。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月有阴晴圆缺 |湘科版
月有阴晴圆缺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知识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变化。
2、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3、知道月球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和规律教学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教学准备:篮球、半边涂上白色颜料的小皮球、手电筒、三球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夏天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可以捉迷藏、捕萤火虫……多么美好,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月亮写在了自己的诗歌,你知道的有哪些?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两句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谁能看出,哪一句是描写月球的。
什么叫月球的阴晴圆缺,月球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探索月有阴晴圆缺。
3、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月有阴晴圆缺二、认识月相,建立概念1、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过月亮吗?你们见过月亮是什么样的?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指名一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
2、用展示台展示部分同学的月相。
3、放课件(月相画片)4、小结并板书:月相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学生齐读两遍。
)三、探索月相形成的原因。
1、认识概念:1)你知道月亮的哪些知识?(指名说一说)2)晚上,我们看见月亮很明亮,这是月亮发的光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
小结:月球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3)大胆猜测:你知道月相是怎样形成的?2、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我的猜想: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实验器材:三球仪、篮球、手电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学生用篮球、手电筒模拟试验。
由于月球公转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地球上看到月球被照亮。
实验小结:通过观察和实验:你知道月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结:1)月球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
月有阴晴圆缺-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
月有阴晴圆缺-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2.能区分月亮的阴晴圆缺及其原因;3.能用文字和简单的图例来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4.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观测结果。
二、教学内容1.月亮的形状和特征;2.月亮的运动规律;3.月亮的阴晴圆缺及其原因;4.观察月亮的变化实验。
三、教学重点1.月亮的运动规律;2.月亮的阴晴圆缺及其原因;四、教学难点1.月亮的运动规律;2.模拟月球常见的阴晴圆缺现象。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1.向学生展示月亮的不同状态的图片,在学生中引发月亮的变化的好奇心;2.让学生小组讨论月亮的变化规律,并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
5.2 新课呈现1.通过示意图讲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及其运动规律;2.通过动画演示介绍月亮的阴晴圆缺及其原因,并指导学生使用支持观测的设备(如天文望远镜);3.向学生介绍通过观测、记录变化现象等实验方法来研究月球的运动规律。
5.3 课堂实验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2.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室外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变化过程以及自己的观察结果;3.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观测结果,并进行总结。
5.4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者科学杂志,了解更多有关月亮的知识;2.向学生介绍一些月球探测项目和成果。
六、作业布置1.回顾了解月球的特征和运动规律;2.回答月亮的阴晴圆缺及其原因应;3.结合自己的观测体验对“为什么看到的月亮的形状不同?”进行阐述。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月球的特征、运动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在观察月亮的变化、掌握月亮的阴晴圆缺及其原因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月有阴晴圆缺-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
月有阴晴圆缺-湘科2001版六年级上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月亮的运动规律。
2.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及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1.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月相变化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和形成阴晴圆缺的原因。
2.进行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月相变化的规律。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
2.掌握月亮阴晴圆缺的形成原因。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月亮表面的物理特征与阴晴圆缺现象的关系。
2.帮助学生理解模型和真实物体之间的异同。
三. 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引入本课时内容:阴晴圆缺和月面特征。
2.观察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1.展示月亮照片,演示月亮的角度和月相变化的规律。
2.利用模型和教具演示月亮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其轨道和影响阴晴圆缺的因素。
3.制作月相变化思维导图,总结月亮的运动规律和形成阴晴圆缺的原因。
3. 实验1.准备“球月模拟实验装置”,观察月亮的阳光照射部分与无光部分(半影区)。
2.准备“月相模拟实验装置”,演示月相变化。
3.让学生自由观察、操作,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4. 拓展1.了解其他星球的阴晴圆缺现象。
2.探究月球探测和登陆的历史。
5. 布置作业1.DIY月相变化模型。
2.画出月亮的阴晴圆缺过程。
四. 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实验、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掌握月球阴晴圆缺的规律。
2.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仔细、思考活跃。
3.编写对月球的描述,理解月面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月相变化的因素。
月有阴晴圆缺科学教案
月有阴晴圆缺科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是农历一个月2.掌握月相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的规律变化的。
3.通过实验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二、科学探究目标1.认真观察、能坚持记录月相的变化。
2,会收集并整理资料。
三、科学态度目标1.经历长时间坚持地观察记录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
2.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从观察月相变化中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月相变化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1)教师课件展示几幅不同地方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图,提问,这几幅图的月球有什么不同点?全班交流,学牛描述月相。
(2)教师讲授,由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
(3)教师提问,月相是变化的。
月相是怎么变化的呢?(4)教师引导学生你们用园形纸片代表月球,将圆形纸片剪成图中的月相,试着按照它们在农历一个月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出来,二、新课讲授(1)教师谈话:要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我们要通过观察去搜集证据来推理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播放资源《观察月相变化》,并结合课件进一步进行观察记录方法指导:①要按照农历日期进行观察记录。
②选择安全地点,要有大人陪同。
③观察月相时,不仅要注意形状,还要注意是左边亮还是右边亮。
④月亮升落时间每天会比前一天晚约50分钟,到农历二十时要等到22点左右才升起。
农历二十以后可以选择早上观察。
(3)教师播放《【知识解析】月相变化》视顿资源,将长时间观察活动变成能在课堂短时观察的活动。
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观察整理月相记录表。
3.了解月相变化规律教师播放资源《月相变化的原因》,总结月相规律,初一时没有月亮,看不到月相,这天的月相称为新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思路】
“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月相变化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有关月球的问题,对月相的形成他们也有很多的猜想。
本课可从学生的猜想说起,再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了解月相变化,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月球变化的成因。
本课包括一个活动:月相变化,活动旨在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记录以及分析和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继续训练学生根据获取的事实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奇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球的秘密,月相虽然是学生每天都看到的现象,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描述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六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我们的科学教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三)科学知识:
1.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学准备】
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谜面:圆似白玉盘,弯似银镰刀。
借太阳之光,与星星争辉。
2.学生猜测。
3.出示几张不同的月相图片。
4.提问: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说一说我们的猜测。
(二)活动:月相变化
1.提问: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有变化吗?
2.过渡:我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3.学生明确两点:
(1)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之所以是亮的,那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2)月球是绕着地球公转的。
4.阅读教材上面的图,明白:手电筒当“太阳”,篮球当“月球”。
5.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只让手电筒发出“太阳”的光(并不需要模拟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篮球也只需要在原地自转即可(暂不模拟月球的公转)。
选取大号手电筒并注意调整与篮球的距离……
6.学生实验,引起疑惑:既然月球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月球有时是这样的,多数时候却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做“月相形成”的游戏吧!
7.了解实验的情景(教材书上的图):画在地面上的2个同心圆,内圆代表地球、外圆圈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明暗球代表月球(白色的一面代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黑色的一面代表背着太阳的部分);黑板代表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