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复习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1.遗传的概念和意义: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
遗传的意义在于它决定了后代的遗传特征,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2.遗传物质的发现:以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928年,芬兰科学家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歧杆菌实验”证明了DNA的遗传性质。
1952年,赫尔辛基大学的赖特斯举行了著名的“赖特斯实验”,首次证明了DNA是细胞遗传物质。
3.DNA的结构:DNA分子是由两个相互扭曲的链沿同一轴线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分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四种,A和T之间通过两根氢键相连,G和C之间通过三根氢键相连。
4.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时,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过程。
复制过程分为解旋、复制和连接三个步骤。
解旋是指DNA双链分离,复制是指在每个模板链上合成新的互补链,连接是指将新合成的DNA链与模板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两个完整的DNA双链。
5.基因的概念: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是DNA上的一个特定序列。
每个基因都编码着合成一个或多个特定蛋白质的指令,决定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6.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指将DNA上的基因信息转写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将RNA上的基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7.突变的概念: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的突发性变异。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可以形成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物种的进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8.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型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功能特征。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9.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有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非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知识点是串联成高中生物内容的个体单位,学生在学习必修二第六章时要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基因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名词: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 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3、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 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4、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5、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复习提纲
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重点:1.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2.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及优点和不足一、复习提纲古老的育种方法过程: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优——选择育种良品种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原理:基因重组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植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得到F2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再自交,杂交育种方法直到得到纯合子①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动物杂交育种②F1自交(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③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测交优点:集中优良性状为一个体上,操作简便缺点:育种时间长;远缘(或源)杂交不亲和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优点: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缺点:目的性不强,有利的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通过基因工程育种目的性很强)二、要点辨析: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重点:1、基因工程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过程及应用一、复习提纲概念: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也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原理:DNA重组(不同生物之间基因重组)来源: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基因的剪刀特点: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体现酶的专一性和特异性)实例:Eco RI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间将该序列切开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将双链DNA分子片断“缝合”起来,恢复基因操作的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基本工具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①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具备因连接条件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鉴定和选择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的运输工具④对受体细胞无害易分离——运载体:质粒常用的运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育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基因工程的应用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应用于环境保护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二、要点辨析1、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并整合到其DNA分子中去的原因:不同生物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物质基础);都是规则的空间双螺旋结构(结构基础)2、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⑴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如⑵DNA连接酶的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即碱基配对以后,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边缘)“缝合”起来⑶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比较:①相同点:两者都能形成磷酸二酯键;都是蛋白质②不同点:Ⅰ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将DNA分子片断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
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知识点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如下:1.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作用。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基质,是细胞内所有功能和代谢的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化学活动中心,包含了遗传物质 DNA。
2. 细胞有七大特征:组成细胞、具有新陈代谢、具有生长发育、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有自我复制能力、具有遗传信息,并且遵循中心法则。
3. 细胞的大小:细菌细胞一般为 1-10 微米,动物细胞一般为 10-30 微米,植物细胞一般为 10-100 微米。
4. 细胞的增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增殖。
5.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并负责到两个新细胞中。
6.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又称为原生质裂变,是指细胞质分裂的过程。
无丝分裂常见于原核生物(如细菌)不涉及有丝分裂的真核生物。
7. 细胞分化与细胞重编程:多能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化和细胞重编程的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特定类型的细胞,细胞重编程是指对已分化的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其恢复到多能干细胞的特性。
8. 干细胞: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不断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根据分化潜能和来源,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9.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获得的细胞,具有很高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10. 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中,具有较低的分化潜能,主要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D.不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突变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可能不同答案:D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性是由环境决定的,突变频率虽然低,但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突变了的基因不都是隐性基因,B错误;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C错误;D、不同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突变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可能不同,如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突变传给下一代的机会较大,D正确。
故选D。
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
比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的感染。
如图为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铜绿假单胞杆菌并测种群数量,其中在a点向培养中添加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b点更换了培养液(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种群数量是下降是因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抑制铜绿假甲单胞杆菌的DNA复制,导致其不能生长B.从图分析可知,a之后,该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使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升高D.该过程中铜绿假单胞杆菌频率虽变化,但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a点向培养中添加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a点到b点体现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结核杆菌的选择过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七章知识要点
第六、七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一)定义: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四)实例:高产矮秆水稻的培育(五)应用: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六)优点:通过杂交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七)缺点:育种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7-8年)二、诱变育种(一)定义: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二)原理:基因突变(三)应用:“黑农五号”大豆,青霉菌高产菌株的选育(四)优点: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五)缺点:有利个体少,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一、基因工程(一)概念:基因工程:即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四)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五)过程:供体细胞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获得新性状(六)基因操作的工具1.基因工程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1)来源:微生物(2)种类:已发现的有200多种(3)特点:一种限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2.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1)符合运载体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2)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共同特点:都有侵染或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六)基本步骤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注意:要保持基因的完整性)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注意: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接。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复习
• 8.中国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 植入烟草的细胞中并“嫁接”到其DNA分子上,使烟 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回答: • (1)人的抗病毒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 。 • (2)在该实验操作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 和 。 • (3)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植物的 DNA分子上去,是因为 。 • (4)烟草有了抗病毒的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 了 。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共同有一 套 ,蛋白质的合成方式 。 • (5)这个事实也说明,现代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 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它们之间有着或 远或近的 关系。
杂交育种 原 理 常 用 方 法 优 点 基因重组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成倍减少) (成倍增加)
秋水仙素 处理
杂交
花药离体培养 用物理或化学 →单倍体→秋 方法处理生物 水仙素处理→ 纯种 提高变异频率 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 年限,育种时 间较短。
使位于不同 个体的优良 性状集中于 一个个体上
原理:基因突变
方法:辐射、激光诱变,化学诱变,太空育种等。 优点:能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因;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 的优良变异类型。 缺点:难以控制突变方向,无法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有利 变异少,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应用:太空作物的培育 、青霉菌的选育等。
练习 :请写出下面各项培育方法:
(1)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烟草新品种的方法 是 单倍体育种 。
各种器官大、 营养成分高、 抗性强
与杂交育种 有利变异少, 缺 技术复杂,需与 配合;获得 育种时间最长 需大量处理供 的新品种发 点 杂交育种配合 试材料 育延迟
• 1.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 种出现的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5)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5)专题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2)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5)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8)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2. 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典例1] 一个古生物学家研究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
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的依据是( )A.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B.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C.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的岩石层中D.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答案 C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典例2] 蓝细菌的出现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蓝细菌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物由异养型开始逐渐进化出自养型B.蓝细菌的出现,逐渐使原始还原性大气进化为氧化性大气C.蓝细菌的出现,为厌氧型生物进化为好氧型生物创造了条件D.蓝细菌的出现,为陆生生物向水生生物的进化创造了条件解析蓝细菌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逐渐出现了氧气,通过3O22O3的反应,使大气圈逐渐进化出臭氧层,能够有效滤过紫外线的辐射,为水生生物登陆创造了条件,所以D错误。
答案 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典例3] 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
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干旱时,乙物种比甲物种适应能力强B.在干旱时,丙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C.在干旱时,甲物种比乙物种适应能力强D.在干旱时,甲、乙两物种适应能力相同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干旱时,乙与甲相比,个体数目最大时,甲对应的叶面积更小,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更强,A错误;结合乙、丙曲线可知,长期干旱,叶面积较小时,乙的个体数目相对较多,因此乙的适应能力比丙强,B错误;结合甲、乙曲线,甲曲线峰值靠左,叶面积小时,曲线整体偏左,因此甲的适应能力比乙强,C正确、D错误。
生物必修二复习第6章
祝
您
4.在现代发酵工程中,利用下列哪一项技术,有目的 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 )
A.杂交育种
C.克隆
B.
D.DNA
答案: D
【课堂达标】
1、下列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 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是( B )
①诱变育种②基因工程育种③杂交育种④细胞工程育种⑤ 多倍体育种⑥单倍体育种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④⑤ D . ④⑥ 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C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3、在动物育种中,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巢,可 得到大量的变异个体,这是因为( B ) A .合子都是纯合体 B .诱发了雄配子发生高频率的基因突变 C .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 D .提高了基因的互换率
4.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答案: ) D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5.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产量一般都比较低,要想获得生产用
毒有害的化合物, __________ 环境中的重金属, 吸收 分解 __________ 泄露的石油,处理工业废水等。
2.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
,将某些
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 遗传物质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 ____育种方法是: 3.种间育种法是: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癌细胞特点:(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细胞癌变相关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细胞的衰老
生物体内的细胞多数要经过未分化、分裂、分化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F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减Ⅱ末期 有丝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Ⅱ后期 减Ⅰ后期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人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极低。
理论上,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均为1/2B.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C.苯丙酮尿症患者母亲的基因型为Mm和mm的概率相等D.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2答案:B分析:人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同。
正常人的基因型为:MM或Mm,患者的基因型为mm。
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未知,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A错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B正确;苯丙酮尿症患者(基因型为mm)母亲基因型可能为Mm或mm,概率无法计算,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即mm与正常人婚配(MM或Mm)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即mm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
故选B。
2、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
现有菊科植物的两个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在自然状态下,前者在夏季开花,后者在早春开花,不能正常杂交繁殖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属于受精前隔离范畴B.菊科两个种群开花季节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个种群内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D.两个种群因基因库的差异将导致隔离的产生答案:C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
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A、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
因此地理隔离属于受精前隔离范畴,A正确;B、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开花季节不同,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两种群开花季节不同,因此不能杂交繁殖后代,所以两个种群内的生物属于不同物种,C 错误;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D正确。
高一生物必修2第6章知识点汇总
期末复习丨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知识汇总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舂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二:」:打回鬥驭I 历史员飙和局阻性'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和局谦性生初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I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賞展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甚本单位 用数学方袪讨论基因埶率的变化 突变和基因車组产生进化的IS 材料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自役警裳物进隔离与物种形咸{蠶臨形咸中的作用 共同进化与生/共同进化 、:帚申生物I 物多样性的形成I 生物參样性的形成’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1)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 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1) 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 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3)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4)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 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 变异 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 抗药性。
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 棋选捋学说叫代牛罚讲化玮论的由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与円 生物迹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卜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答案:B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发生改变,C错误;D、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产生生殖隔离,或者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2、下图1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
图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中P点后的下一年中,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55%B.图1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C.b过程会定向改变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D.图2中RT段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之后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答案:A分析:1 .分析图1: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
2 .分析图2:图中QR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 OQ和RT段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不发生进化。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在某一地区存在着两种体色的蛾类,下表为该物种在地区建立工厂以前、不久以后和很久以后,不同体色虫的数量。
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解释最为科学()B.绿色蛾适应了环境变成了灰色蛾C.工厂排出的煤烟增加了灰色蛾的突变频率D.灰色蛾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答案:A分析: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指出种群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应环境的得到保留并且通过生殖使数量增加,不适应的逐渐被淘汰,数量因而减少,环境在不断地改变,适应的方式也随着改变。
A、建立工厂以后,由于环境受到污染,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灰色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频率定向改变,A正确;B、绿色娥随环境的变化,数量减少,说明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被逐渐淘汰;灰色娥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数量逐渐增加,绿色蛾无合成灰色体色的基因,故不能变成灰色蛾,B错误;C、工厂排出的煤烟改变了环境的颜色,不会增加灰色蛾的突变频率,C错误;D、灰色蛾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从其他地区迁入到该地区的,D错误。
故选A。
2、抗生素杀伤细菌的作用机理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等。
细菌中的突变品种能产生小分子配体与抗生素结合或者产生可以分解、修饰抗生素的酶类或者产生对于抗生素的转运蛋白或者产生抗生素的靶蛋白等方式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生素可破坏或干扰细菌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自身代谢或生殖等过程B.在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部分细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C.细菌的基因突变是自然选择结果,利于其基因多样性的增强D.细菌的基因突变对其种族的繁衍和进化有利答案:C分析: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答案:D分析:1、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2、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
3、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
金鱼草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C和c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产生粉红花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25+40)=40%,D正确。
故选D。
2、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经研究推测,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来自南美洲大陆,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因不同岛上的生存环境不同,地雀的鸟喙出现了显著差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3种地雀的全部基因构成了地雀种群的基因库B.不同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相同的C.鸟喙大小的差异是造成地雀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地雀个体影响其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分析: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
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2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答案:D分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迅速重演了它们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即都有尾。
同时,也说明古代脊椎动物原始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水中,所以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鳃裂。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由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D正确,故选D。
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答案:B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正确;D、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答案:D分析:发生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取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 .5%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答案:A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家蝇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若用A表示抗性基因,a表示敏感性基因,则甲地区中aa=78%,Aa=20%, 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 AA=1%。
A、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频率为2%+ 1/2×20%=12%,同理,乙地区的抗性基因的频率为4%+1/2×32%=20%,丙地区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1%+1/2×15%=8 .5%, A正确;B、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错误;C、杀虫剂不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留下了抗杀虫剂的家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经过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个体的性状是人类所需要的,而向这些地区喷洒杀虫剂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加,保留下来的是抗药性强的害虫,但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因此不属于人工选择,而属于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B.生殖隔离一定是不同种群的生物不能交配C.野生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答案:C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辐射、激光诱变,化学诱变,太空育种等。 优点:能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因;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 的优良变异类型。 缺点:难以控制突变方向,无法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有利 变异少,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应用:太空作物的培育 、青霉菌的选育等。
练习 :请写出下面各项培育方法:
(1)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烟草新品种的方法 是 单倍体育种 。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④ ①
(10)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11)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 互补配对的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可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 起来,即把梯子两边扶手的断口连接起来,这样 一个重组的DNA分子就形成了。
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主要有两类:
1)细菌细胞质的质粒
2)噬菌体或某些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受体细胞摄入DNA分子后就说明目的基因 完成了表达吗?
( 5 )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载体重组,所需的 两种酶是 ①限制酶 A、①② ②连接酶 B、③④ ③解旋酶 C、①④ ④还原酶 D、②③
( 6 )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 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 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分子 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 利用了酶的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9)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 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 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 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 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在进行 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 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中
(12)下列各项中,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A、选择“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B、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人工诱导多倍体 D、利用DNA探针检测应用水是否含有病毒 (13)基因工程中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 D、性状稳定,变异少
• 7.番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由于过早成熟而易 腐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种促进果 实成熟激素的合成,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培 育成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 1993年在美国上市,请回答: • (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 。 •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 “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 是 ,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 • (3)进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 是 、 、 • 、 。
• 4.湖南省溆浦一名女青年在自家一株桃树上发 现一个枝条上结的桃比其他枝条上的桃果大、 味甜、成熟期早,就向育种专家袁隆平请教如 何保存这一优良性状并扩大栽培。在袁隆平多 次指导后,该女青年培育成了一种新的桃树品 种,请问: • (1)该变异枝条的产生应属于何种变异? • (2)袁隆平传授给该女青年的技术应是 ( ) • A.杂交育种技术 B.诱变育种技术 • C.单倍体育种技术 D.嫁接技术 • (3)从生殖的类型来看,该技术属于 生殖, 它的优点是 。
• 5.以上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
• 5.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图中①的育种方法的名称是 ,依据的原 理是 。杂种优势在抗逆性等方面明显优于纯 种亲本。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生产上只要选择一些 具有杂种优势的优秀单株进行 • ,就可保留杂种优势。玉米、小麦等作 物的杂种优势一般只能利用F1,F2开始就会出现 现象。为减少每年均需制种的工作量,可利用 技术,将F1体细胞通过培养得到大量的杂种幼苗。 • (2)图中④过程对种子或幼苗进行相关处理的最佳作 用时期是 。 • (3)你能说出图中②、③、⑤过程的育种方法名称吗?
• 5.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 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人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 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 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 •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 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 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 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 株占总数的 ,原因 是 。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 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 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 染”,原因是 。
• 二、多选题: • 3.种子植物最典型的特征是依靠种子繁殖,下列 关子种子繁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后代适应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并可能出现较多 的变异 • B.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易发生性 状分离 • C.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人工选择后的品种大规 模的繁殖 • D.基因重组和突变的频率高,能够产生新的优 良品种
• 8.中国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 植入烟草的细胞中并“嫁接”到其DNA分子上,使烟 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回答: • (1)人的抗病毒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 。 • (2)在该实验操作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 和 。 • (3)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植物的 DNA分子上去,是因为 。 • (4)烟草有了抗病毒的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 了 。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共同有一 套 ,蛋白质的合成方式 。 • (5)这个事实也说明,现代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共同的原 始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它们之间有着或 远或近的 关系。
各种器官大、 营养成分高、 抗性强
与杂交育种 有利变异少, 缺 技术复杂,需与 配合;获得 育种时间最长 需大量处理供 的新品种发 点 杂交育种配合 试材料 育延迟
• 1.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 种出现的方法是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
• 2.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 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 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 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前一 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 •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 为2/3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 构发生改变
• 3.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人山 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 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B •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中的碱基对数目, 一定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 重组DNA分子导人羊的受精卵 •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 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 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 古代人类的育种方式--选择育种
原理: 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 劣留良,培养出优良品种。 缺点: 1· 周期长 2· 可以选择的范围有限
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
不能通过逐代自交,而应改为测交。
杂种优势
(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为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4)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对连接起来
B、 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
C、目的基因须由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D、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内切酶
A、高效性
C、多样性
B、专一性
D、催化活性易受外界影响
(7)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②④①
C、④①②③ A、干扰素
B、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B、习
( 1 )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起来,在基因 操作中应选用 A、只需DNA连接酶 B、同一种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只需限制酶
D、不同的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下列各项中,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 A、棉珠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 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 C、酵母菌中产生了干扰素
D、抗病毒基因导入土豆细胞中
原
理:基因重组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结
供体细胞
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目的基因 受体细胞 获得新性状
四个基本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 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 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特点:专一性。 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 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练习使用EcoRI 剪切目的基因
CTTCATG AATTCCGTAG AATTCCCTAA GAAGTACTTAA GGCATCTTAA GGG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