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高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附反思

合集下载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2.信息的特征:
-抽象性:信息是对事物属性的抽象表达,不受具体物质形态的限制。
-普遍性:信息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各种事物之中,无处不在。
-多样性: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可传播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语言、文字、电子信号等。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尤其是信息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2.掌握信息检索、评价和引用的方法,形成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使学生掌握信息分类、检索、评价和引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其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2.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3.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

1.1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案例围绕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第一章节“1.1信息及其特征”进行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如普遍性、客观性、层次性和时效性,以及信息在交流与传递过程中的基本方式。
3.故事引导:通过讲述与信息相关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
1.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信息是传递知识、观点和情感的载体。
2.信息特征的讲解:分别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客观性、层次性和时效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信息传递的方式:介绍信息在交流与传递过程中的基本方式,如口头、书面和电子等形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传递场景为例,如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情境模拟:设置模拟情境,如新闻采访、信息检索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故事引导:通过讲述与信息相关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小组评价: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公正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作业总结: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课标要求】“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课标分析】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大家公认的关于信息的概念。

对于课标中提出的“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我的理解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重要性与普遍性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有关事例是否属于“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能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很好地理解并能列举相关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三个流行的定义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畏难情绪,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过深的纠缠“信息”的概念与定义,而是通过丰富的信息实例,来丰富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然后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感性认识进行归纳,并建构起自己对“信息”的认知。

另外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相关的上机操作内容。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应该是来自不同初中学校的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形式主要采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的分组采用的是异质分组。

2.本节课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没有相关的操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

因此课堂中用到的信息事例,力争做到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真对高一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都有一种渴望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我在设计每项探究活动时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过程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维度(1)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

在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对是否属于“信息”能正确地进行识别与判断。

(2)能描述信息的特征,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2.过程与方法维度学生在对大量信息事例占有的基础上,去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去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去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信息的特征的举例说明,来进一步的加深对信息的特征的认识。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

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

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 1节,从内容上讲,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

前者是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章节,不能停留在概念的讲解和理论分析上,而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着手,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巨大作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方法与策略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

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其他3~4位同学继续谈,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信息技术教案 / 高中信息技术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第一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1.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信息持特征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探究【教学过程】导入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②小组合作,提取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要求至例举四条,组长提交实例,集体评论。

③什么是信息?学生举手回答。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也就是说,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称为信息。

教学活动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情景描述:因计算机房维护无法使用,老师想请你通知班上同学,下周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室里上课,你会怎么做?(口头通知、黑板上写通知、贴纸条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中,“知己知彼”是什么意思?“百战不殆”能说明什么?(价值性)(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2)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及其特征》优秀教学设计2套《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以李艺教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为蓝本(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的分析,探讨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可伪性一、设计思想李艺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教材,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它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

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

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

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第一章第一节,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信息和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教材中先是举了大量事例,通过的对事例的分析和对信息的传播过程的了解,从而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信息的基本含义,教材对信息的定义并没有做统一的定义,而是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归纳对信息的感性认识,达到意会的水平就好。进一步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从而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总之,教材从现实出发,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信息意识即回到现实中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游戏:猜谜语
2.案例分析:卖油婆和黄历婆的故事
鲍勃和托德的故事
玩游戏
分析案例
(二)分析案例,体会特征
展示案例
例1:体育盛事(体育)
例2:分享销售的经验于技巧(经济)
例3:啤酒与尿布(经济)
例4:象棋比赛(体育)
例5:赤壁之战(军事)
分析案例,积极回答每个案例体现了什么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感受信息的普遍性;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等,并能举例说明;
3.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都不是零起点,对于基础模块所涉及的各种常用软件比较熟悉,但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比较肤浅,还没有跳出“计算机”的概念范畴,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念混为一谈。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信息”的观念,但也同样容易因为信息太平常,而忽视它。由于本节是信息技术高中阶段的第一次课,学生都有种新鲜感和很高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合理引导学生去自主体会信息的含义和特征,从而认识合理使用信息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反思《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的第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实际开课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法,就容易把此课内容上得枯燥乏味,使高一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此科目大失所望,兴趣全无。

因而如何在整体上紧扣新课改的理念,从实处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流于口号、形式,我在本节课中进行了如下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效: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比如:在新课导入中,我借助一幅神奇的动态图片------“舞动的女郎”这一视觉媒体,围绕“女郎究竟是在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这一问题展开观察和讨论,甚至很多学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对上课内容产生了巨大兴趣,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疑问,同一幅图像每个人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竟然不完全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青少年是比较喜欢追求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的这种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在探讨信息的定义时,联系生活实际,准备恰当的教具(比如纸张,醋等),设置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积极的参与,利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方式,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获得体验,并结合经验信息,自己总结归纳信息的定义,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自主探究的任务。

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探究事物的能力和科学思考的精神。

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探究而自主获得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素养,转变为能力。

三、搜集经典素材,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本节知识点的重点,难点,一一罗列好后,打好知识点框架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借助网络平台,搜集一些经典素材,分别为重点和难点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将活动的目标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突破知识点的每一个重点、难点。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高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高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附反思

1.1信息及其特色一、教课内容剖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色〞是教育科学第一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根基?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因为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假如不过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感觉乏味,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指引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商讨,而后归纳获取悉识。

出缺少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增补。

这样能让学生踊跃参加,开朗讲堂氛围,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育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b5E2RGbCAP二、教课对象剖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才升入高中的学生,依据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关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能够让他们从大批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当获取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指引的作用。

p1EanqFDPw三、教课目的:1、知识、技术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样信息,感觉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色;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XDiTa9E3d2、过程、方法目标:培育学生从平时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平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激烈的求知欲,养成踊跃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加信息活动的态度。

RTCrpUDGiT生四、教课要点:、信息特色的。

五、教课难点:信息的含。

六、教课方法本观点性,践性弱。

采纳授法,法。

教课过程引入:同学,信息技程,我在初中段就已学。

那么下边同学一,什么是信息?在我平时生活中,你哪些属于信息?〔例〕 5PCzVD7HxA1:校园里声响,能够告我信息:上或下。

2:看校运会,能够得好多运会上的信息。

3:从网上能够得好多信息,如:学料、、新等。

4:在上能够认识国内外的信息。

⋯⋯:同学的例子特别好。

其信息在我平时生活周无不在,无不有,自然,信息不存在于我的周,同能够在我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听器来感知我的身体内部的化以确立病因,所以我能够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像、形、声音、情形、状等方式播的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_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及其特点》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载体3、信息的流传过程;4、信息的基本特点。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样信息,感觉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对信息的观点有基本的认识;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过观看视频、游戏研究、分组议论、事例剖析等方法,理解信息的含义及其特点。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喜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别人协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其信息修养。

三、教课重、难点: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基本特点四、教法学法剖析:教法剖析: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信息的学习兴趣;利用讲堂游戏,提高学生的参加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利用分组议论法,让学生踊跃主动的参加教课过程,增添学生之间的辅助和沟通;事例剖析法,与生活实质联系,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的理性思想;学法剖析: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五、教课过程设计教课环节简要教课活动介绍设计企图1、经过 3 幅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时辰需要(图片 +问题导入)信息,利用信息;一、新课导展现图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从而顺利自然地引入新2、进行恪守交通规则、时入课间,不去危险水域的教育。

3、图片和问题惹起了学生对认识信息的兴趣二、解说新1、课件展现,学生读三位专家给出的不一样的信息的定义。

让学生对信息定义的理解(1)信息论奠定人香农:信息是用来除去不确立性的东从三方面进行:课西,指的是拥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信息。

1、经过学习专家学者们对(一)、信(2)控制论奠定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信息的定义来理解,息的定义不是能量,它是差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2、经过差别信息的载体与1、信息与(3)钟义信教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信息的不一样来理解,信息的载是事物内部构造和外面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3、经过剖析信息的流传过体从而引出一个常用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指文字、符号、程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高一《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
计附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

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

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