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2 繁荣的宋元文化 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6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的繁荣的文化。
内容涵盖了宋代的科技发明、宋代文艺的繁荣、元代的文学艺术等方面。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文艺繁荣;•掌握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掌握一些著名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文艺繁荣;•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宋元时期的文艺作品;•掌握文艺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步骤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宋代和元代的代表性文化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通过教师梳理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并让学生探讨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步骤三:学习宋代文艺的繁荣介绍宋代文艺的繁荣,包括诗词、戏曲、画等,并通过示范和欣赏著名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宋代文化的魅力。
步骤四:学习元代的文学艺术介绍元代的文学和艺术,包括元曲和元画等,让学生了解元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步骤五:思考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2.2 教学重点•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文艺繁荣;•掌握一些著名的文学、艺术作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点;•示范法:通过示范和欣赏著名作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宋元文化的魅力;•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设计3.1 情境设置情境一在一个历史博物馆参观展览,学生们看到了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感受到了宋元文化的魅力。
情境二学生们参与一个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通过回答问题和解释相关知识点,展示对宋元文化的了解。
历史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编号:2014-016班级:姓名:小组:号数【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了解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了解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领域成就概况史学《资治通鉴》主编体例起止评价文学宋词苏轼词及特点李清照词及特点辛弃疾词及特点戏剧元杂剧概念繁荣原因历史地位最高成就1.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著作体例起止时间简评司马迁司马光2.宋朝三大词人的作品特点和作者生活的时代有何联系?【归纳整理】你能否不用表格,而用另一种形式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让我们一起讨论!【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江苏常州)《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②战国七雄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对峙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2.(2010·内蒙赤峰)司马迁和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生活的朝代分别是A.西汉唐朝B.西汉北宋 C.秦朝元朝D.唐朝北宋3.(2010·山东青岛)辛弃疾(如右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4.(2010·山东青岛)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5./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BE%C2% ED%B9%E2&in=8247&cl=2&cm=1&sc=0&lm=-1&pn=2&rn=1&di=756921460&ln=1809“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了解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了解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2、宋朝三大词人的作品特点和作者生活的时代有何联系?【归纳整理】你能否不用表格,而用另一种形式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 )A 、纪传体通史B 、编年体通史C 、纪传体断代史D 、编年体通史 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A 、苏轼B 、柳永C 、李清照D 、辛弃疾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A 、散曲的兴起B 、昆曲的兴起C 、汉剧的出现D 、元杂剧的兴起5、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 ②词 ③曲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③②①6、下列有关《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B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记述了从春秋到五代末年的历史D 、编写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7、“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王鸣盛这是在称颂哪一部书?主编是谁?他为什么编写这部书?(2)王鸣盛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8、“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态度非常认真……他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鉴》的部分残高整整堆满了两间屋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这又是一种什么精神?(2)你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卷面该如何?。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6《繁荣的宋元文化》名师精编学案北师大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精题精讲例1 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例2《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A.战国到五代B.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C.战国到北宋D.春秋到五代●我夯基我达标1.宋朝史学有了新的发展,《资治通鉴》是一部()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2.《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司马光C.苏轼D.关汉卿3.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诗歌B.散文C.词D.小说4.下列属豪放派词人的是()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词的作者是()A.柳永B.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6.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是()A.文成公主B.王昭君C.李清照D.武则天7.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8.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A.京剧的出现B.元杂剧的出现C.豫剧的出现D.瓦舍的出现9.下列词作品中,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的是(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C.《念奴娇·赤壁怀古》D.《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0.11.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2)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3)“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4)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请试着写一下。
参考答案:(1)苏轼。
(2)豪迈奔放。
(3)赤壁战役。
(4)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与苏轼的词风类似,像他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题第16繁荣的宋元文化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难能可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教学重点:《资治通鉴》的体例教学难点:宋词的成就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北宋时期,一场激烈的朝廷论争围绕着一部名为《资治通鉴》的书展开,一些人坚持要毁掉这部已经雕版的著作,幸亏有人以书中有宋神宗的“御序”为由,将书保存下来。
你想知道这部幸免于难的《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书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可知道这首千古绝唱的出处?你是否想走进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世界,去尽情领略宋元文化的风采呢?内容分析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时期。
本节涉及了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等内容。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史书体例比较简表史学著作史书体裁主要特点《史记》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资治通鉴》编年体按时间顺序将史事和时间紧密结合二、意境悠远的宋词人物朝代代表作或名句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两宋之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元杂剧的含义。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成就。
2.能力培养(1)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的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思想教育(1)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了解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执着与严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努力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史学方面介绍了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
文学分两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是宋词的形成和成就,二是元曲的形成和成就。
史学和文学是本课的重点,突出反映了宋元文化面貌。
本节课的难点则是元曲和风俗画产生的原因,这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板书和放映资料片断。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二)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三)学习新课1.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提问: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思考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资治通鉴》,多媒体显示此书)《资治通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要求学生回答,引出作者司马光。
显示司马光头像)(1)作者:司马光司马光是个什么人?你以前知道他吗?(要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联系小学课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活跃一下气氛)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的司马光干什么呢?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的政治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2.科技成就:介绍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以及这些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文学艺术:讲解宋词、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如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宋元时期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
(二)教学难点
1.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有关宋元文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宋元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开展跨学科教学,如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让学生在多个角度领略宋元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对宋元时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章节的学习。
1.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繁荣景象?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揭示:这幅画正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宋元文化的实质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一、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司马光的《资治通鉴》;2.记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风及代表作;3.了解元杂剧。
二、预习导学:(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巨著___________;2、《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__________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_______共1362年的历史,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1、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两宋时期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北宋的苏轼开创了一代词风,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_______ __ 等。
3、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______ __ 、_____ ______。
4、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代表作有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 等。
(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1、元杂剧和散曲合称________。
2、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____ ___ 代表作是____ ____ 。
三、合作探究交流试分析《史记》与《资治通鉴》有何不同?四、知识巩固延伸:1.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开元盛世D.戚继光抗倭2.《资治通鉴》这一书名为宋神宗审定意为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国家的治理所以全书取材重在()A.历代王朝的兴盛得失B.历代重大军事斗争的经验C.各朝各代经济发展的政策D.历代王朝用人的得失3.开创一代词风,使之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著名词作家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4.在词中经常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5.戏剧得到空前发展的朝代是()A.北宋B.南宋C.元朝D.金朝6.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A.散曲的兴起B.昆曲的兴起C.汉剧的出现D.元杂剧的兴起7.苏轼和辛弃疾的共同之处是()A.都生活在南宋B.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C.都胸怀收复失地之志D.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够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培养比较问题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宋词作品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素质。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司马光的了解,明白成功伴随着艰苦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教学难点〗:元曲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国文化始终以其独有的源多流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完善素质,使我们不仅仅是中国人,还要具有中国魂。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化的一个片段――繁荣的宋元文化,在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中,领略它的风采。
(板书出示课题)我们知道,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我国古代的第一部通史是谁编写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之所以称之为“典范”,是因为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被后来史学家们所沿用,而突破这一体例,重新采用编年体编写史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2.16《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2.16《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北师大版●精题精讲例1 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例2《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A.战国到五代B.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C.战国到北宋D.春秋到五代●我夯基我达标1.宋朝史学有了新的发展,《资治通鉴》是一部()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2.《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司马光C.苏轼D.关汉卿3.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诗歌B.散文C.词D.小说4.下列属豪放派词人的是()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词的作者是()A.柳永B.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6.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是()A.文成公主B.王昭君C.李清照D.武则天7.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A.岳飞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8.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A.京剧的出现B.元杂剧的出现C.豫剧的出现D.瓦舍的出现9.下列词作品中,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的是(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C.《念奴娇·赤壁怀古》D.《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0.请把题中相应的空缺填充上。
人物类别主要成就史学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苏轼宋词宋词豪放派词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李清照宋词关汉卿《窦娥冤》11.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2)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3)“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4)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请试着写一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②认识目标: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了解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播放音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知道这首歌的作词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宋元时期伟大的词人。
宋元时期不仅出现了苏轼这样的词人,而且也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史学家。
(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65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86-87“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目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说一说: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2)司马光为什么要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资治通鉴》的体裁是什么?(3)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3.自学内容3:意境悠远的宋词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87—88 “意境悠远的宋词”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完成下列表格:(2)讨论:宋朝三大词人的作品特点和作者生活的时代有何联系?4.自学内容4:“感天动地”的元杂剧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89—90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元杂剧?(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3)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65—67(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讨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2.16 繁荣的宋元文化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1、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难能可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教学重点:《资治通鉴》的体例教学难点:宋词的成就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多达“史学双璧”提问:对《资治通鉴》的称誉,
赏析会。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一:七年级_历史_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设计姓名:吴曼玲工作单位:陆丰市河西中学培训班:陆丰电视大学序号:作业三:教学设计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北京师范大学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卷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它还可以识别不同风格的史书和《资治通鉴》。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纂特点可以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元代戏剧艺术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司马光的理解,我们了解到成功伴随着勤奋,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情怀依旧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节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杂剧。
难点:元曲的特点。
三、教科书分析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艺术等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
宋词是我它是中国古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思想丰富,有着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出不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E原》是一部文学、思想和艺术作品。
宋元文化的高度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它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个文化高峰。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北师大版
要注意对课本内容的重点的把握和文化形成繁荣的原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P85材料阅读。自我测评
1.《资治通鉴》的主编是( )。
2.下列史学著作问世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资治通鉴》 ②《史记》 ③《春秋》 ④《汉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3.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目标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分析思考能力
在8班上课时学生的课件的讲述非常到位
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线索的讲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复习巩固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针对学检的历史知识的技巧的把握
小结: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成果辉煌,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风格多样、取材广泛、思想丰富,优秀词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宋元文化高度发达,对中国以及世界闻名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繁荣的宋元文化》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学习目标:通过对司马迁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知识点:
一.关于《资治通鉴》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是什么?
二.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体
三.从司马光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四.完成下列表格:
辛弃疾
五.元杂剧的结构和角色是什么?
六. 元杂剧作家中最著名的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初中历史七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7
《初中历史七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7《初中历史七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7一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和风格,能够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不同风格。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通过对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学习,了解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
过程和方法:收集、分析、背诵优秀宋词作品,培养实践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作品鉴赏能力。
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讲述窦娥冤屈的故事,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对元代戏剧艺术的理解。
对北宋时期郫县诗人张俞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究和横向比较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文化的繁荣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这一时期历史、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的学术精神、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张宇一生的雄心壮志和爱国品质。
关注《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难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程录音机放《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在听的过程中看课文中的框题,结合老师提问进入新课。
(设计理念:当一开始播放歌曲时,学生们会感到放松和亲切。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熟悉这首歌,但老师为什么会播放这首歌?大多数学生不知道。
这让学生产生了疑问。
在问题中,他们急切地问老师答案,这导致了以下两个问题)老师的问题:盒子里介绍的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们轻轻地回答。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但又不具体。
引起学生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设问:请同学猜一猜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词的意思是什么?学生们轻轻地回答。
(设计思路:在学生猜这两个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能比较好回答,但后面两个问题,可能很多同学不能猜出正确答案,或表述不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案
●精题精讲
例1 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例2《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A.战国到五代
B.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C.战国到北宋
D.春秋到五代
●我夯基我达标
1.宋朝史学有了新的发展,《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2.《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司马光C.苏轼D.关汉卿
3.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诗歌B.散文C.词D.小说
4.下列属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词的作者是()
A.柳永B.辛弃疾C.苏轼D.李清照
6.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是()A.文成公主B.王昭君C.李清照D.武则天
7.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文天祥
8.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A.京剧的出现
B.元杂剧的出现
C.豫剧的出现
D.瓦舍的出现
9.下列词作品中,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的是( )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这是哪位文学家的名句?
(2)他的词的特点是什么?
(3)“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4)现代诗词作家中谁和他词风类似?你能默写出他们的一些词句吗?请试着写一下。
参考答案:(1)苏轼。
(2)豪迈奔放。
(3)赤壁战役。
(4)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与苏轼的词风类似,像他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12.“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的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作者写这些情节和台词,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窦娥冤》。
关汉卿。
深刻揭露了元代“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黑暗现实,表达了民众怨愤反抗的情绪。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连线题
苏轼《清明上河图》
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如梦令》
关汉卿《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张择端《窦娥冤》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A.苏轼B.苏辙C.苏洵D.辛弃疾
2.构成元曲的是()①元杂剧②京剧③越剧④散曲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3.你能分别说出下述材料的作者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阅读下面材料: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完成(1)~(3)题:
(1)材料中“此书”指什么书?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人?
(2)此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3)作者幼年勤奋学习的精神,今天我们应如何借鉴?
答案:(1)《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2)此书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
全书以与历代朝政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
该书记事准确可靠,文字简洁生动,对中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发奋自励,严于律己,勤奋刻苦。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
1.以“资治通鉴”为名的意思是()
A.揭示为君之要
B.用来警示百姓
C.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D.以经济实力治国家
2.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词作者是()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3.散曲起源于()
A.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B.古代的巫祭
C.原始宗教歌舞
D.宋代的说唱艺术
4.元杂剧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唐宋诗词的繁荣
B.关汉卿等一大批剧作家的出现
C.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D.元朝政治的黑暗
5.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开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6.小明性格豪迈,热情奔放,有强烈的爱国心.他读下列哪位词作家的词最容易引起共鸣( )
A.李清照
B.李商隐
C.柳永
D.辛弃疾
7.被英国学者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的是( )
A.孙思邈
B.毕昇
C.苏轼
D.沈括
课本第87页想一想答案:我们应发扬其勤奋刻苦、自觉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课本第91页材料阅读答案:元统一后,城市经济繁荣。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作为直接反映生活的戏剧形式元杂剧,适应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