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优秀教案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优秀教案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行程问题中顺流速度、逆流速度、水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的关系,以及零件 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进 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关键是正确地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 系,另外在求出 X 值后,一定要检 验它是否合理,虽然不必写出检验 过程,但这一步绝不是可有可无 的。
4/4
教师分析:(1)顺流行驶的速 度、逆流行驶的速度、水流速度, 船 静水中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生:顺流行驶速度=船在静水的速 度+水流速度。 逆流行驶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水流速度
教师引导:设船在静水中的平 均速度为 X 千米/小时。
教师提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是什么?
生:一般情况下,船返回是按原 路线行驶的,因此,可以认为这船的 往返路程相等。由此,列方程: 2(X+3)=2.5(X-3)
【教学设想】
本课时主要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掌握去括号,并通过分析行程问题,零件配套 问题的等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复习去括号的法则,并在这基础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
找出能够表示问题会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
引导式。
【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是学生在掌握了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题目。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仍存在解题困难,对于如何正确去分母,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水平。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正确去分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和总结解题规律。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形的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解题过程。

3.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规律。

3.操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解答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数学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教案

一、学习目标:1.理解去括号的理论依据,掌握去括号的方法;2.理解去分母的理论依据,掌握去分母的方法;3.会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4.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含括号、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悉解方程的一般步骤.难点:去分母时的注意事项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考点分析:一元一次方程在中考中是必考内容,常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如果单独出题,一般考查较复杂的带分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或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通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知识点】1.去括号解方程的去括号和有理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相似,主要依据的是乘法分配律.应注意,在去括号时,括号前边是负因数,去掉括号后所得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2.去分母一个方程中如果含有分母,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乘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母去掉.应注意:①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去掉分母后,要添上括号,防止出现符号错误;②整数项不要漏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例题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1.解方程:(1)5x-(1-x)=-13;(2)2(y-6)=3-(4y+8).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用去括号法则和移项法则解方程.解题思路:这两道题的解法是一样的,先去掉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把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的解.解答过程:(1)去括号,得5x-1+x=-13移项,得5x+x=-13+1合并同类项,得6x =-12系数化为1,得x =-2.(2)去括号,得2y -12=3-4y -8移项,得2y +4y =3-8+12合并同类项,得6y =7系数化为1,得y =76. 解题后的思考:在求出方程的解之后,应自觉检查解的正误.把所求的解分别代入已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养成验根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错误、避免错误.例2. 解方程:(1)7x -14=58;(2)16m -3=9m -23;(3)y -15-y -12=310.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中每个小题都含有分母,第(2)题去分母时应注意不要漏乘整数项.解题思路:解这三个方程都可以通过先去分母,然后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这五步完成.解答过程:(1)方程两边都乘8,得7x -14×8=58×8 去分母,整理得2(7x -1)=5去括号,得14x -2=5移项,得14x =5+2合并同类项,得14x =7系数化为1,得x =12. (2)方程两边都乘6,得16m ×6-3×6=9m -23×6 去分母,整理得m -18=2(9m -2)去括号,得m -18=18m -4移项,得m -18m =-4+18合并同类项,得-17m =14系数化为1,得m =-1417. (3)方程两边都乘10,得2(y -1)-5(y -1)=3去括号,得2y -2-5y +5=3合并同类项,得-3y +3=3移项,得-3y =3-3合并同类项,得-3y =0系数化为1,得y =0.解题后的思考:①解含有分母的方程去掉分母后,分子上的多项式要用括号括起来;②一般情况下,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有五个步骤,但并不是一定要经过这五个步骤.。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种方法——去括号与去分母。

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之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小组讨论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去括号与去分母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3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3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3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2.掌握解含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根据方程中各系数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运算步骤和运算方法,使求解过程更加简便.会解分数系数的分母中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方法.教学重点1.根据方程中各系数的特点,灵活选择去括号顺序解一元一次方程.2.将分母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分母为整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与等式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不同运用,深入理解解方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利用去括号解方程.(1)注意符号“+”“-”的改变,即括号前有正号不变号,括号前有负号必变号;(2)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例:3x+5(20-x)=6x-(8-x).去括号,得3x+100-5x=6x-8+x.2.利用去分母解方程.(1)不含分母的项,也必须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一定不要漏乘;(2)分子是一个多项式时,去分母后不要忘记加括号.例:21 105x x++=.去分母(方程两边乘10),得2 1010101 105x x+⨯+⨯=⨯.即x+2(x+2)=10.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勾画关键词,找出相等关系;(2)表示相等关系;(3)设未知数,列方程;(4)解方程、检验,并答题.本节课,我们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题目的几种类型进行学习. 新知探究类型一、利用去括号解方程【问题】1.利用去括号解下列方程:(1)2x +(10-x )=5x ;(2)353451243x ⎡-⎤⎛⎫+-= ⎪⎢⎥⎝⎭⎣⎦; (3)111273468195x ⎧⎫⎡+⎤⎛⎫+++=⎨⎬ ⎪⎢⎥⎝⎭⎣⎦⎩⎭.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解答.【答案】解:(1)去括号,得2x +10-x =5x .移项,得2x -x -5x =-10.合并同类项,得-4x =-10.系数化为1,得52x =. (2)去小括号,得6101635133x -⎡⎤+-=⎢⎥⎣⎦. 去中括号,得6x -10+16-15=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 =10.系数化为1,得53x =. (3)方程两边乘9,得7311246895x ⎡+⎤⎛⎫+++= ⎪⎢⎥⎝⎭⎣⎦. 整理,得731124615x ⎡+⎤⎛⎫++= ⎪⎢⎥⎝⎭⎣⎦. 方程两边乘7,得1247536x +⎛⎫++= ⎪⎝⎭. 整理,得124153x +⎛⎫+= ⎪⎝⎭.方程两边乘5,得2453x ++=. 方程两边乘3,得x +2+12=1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 =1.【归纳】(1)去括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内向外去括号,也可以由外向内去括号.(2)在解含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根据方程中各系数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运算步骤和运算方法,使求解过程更加简便.【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方程中各系数的特点,灵活选择去括号顺序解一元一次方程.例题之后,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类型二、利用去分母解方程【问题】2.利用去分母解下列方程:(1)35.0102.02.01.0=+--x x ; (2)0.40.850.030.020.520.03x x x --+-=.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解答.【答案】解:(1)分母化整数,得10201010325x x -+-=. 去分母,得5(10x -20)-2(10x +10)=30.去括号,得50x -100-20x -20=3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0x =150.系数化为1,得x =5.(2)分母化整数,得48532523x x x --+-=. 去分母,得6(4x -8)-15(x -5)=10(3+2x ).去括号,得24x -48-15x +75=30+20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x =3.系数化为1,得311x =-. 【归纳】当方程的分母含有小数,而小数之间又没有特殊的倍数关系时,直接去分母会使运算烦琐.为此,可以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小数化为整数,再求解.类型三、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3.有一辆汽车以 600 m/min 的速度经过第一、第二两座大桥,过第二座大桥比过第一座大桥多用 5 s 时间,又知第二座大桥的长度比第一座大桥长度的 2 倍短 50 m ,试求两座大桥的长分别为多少.【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问题中涉及了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1)汽车速度,过桥时间,两座大桥的长度关系;(2)第二座大桥的长度=2×第一座大桥的长度-50 m ;(3)过第二座大桥所需时间=过第一座大桥所需时间+5 s .【答案】解:设第一座大桥的长为x m ,那么第二座大桥的长为(2x -50) m ,则过完第一座大桥所需要的时间为600x min ,过完第二座大桥所需要的时间为250600x -min ,依题意,可列出方程525060060600x x -+=. 去分母,得x +50=2x -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 =-100.系数化为1,得x =100.所以2x -50=2×100-50=150.答:第一座大桥的长度为100 m ,第二座大桥的长度为150 m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3的分析与讲解,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熟练找出相等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三、列方程解应用题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98页习题3.3第1~4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乘除法对等式两侧的影响:在解方程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乘除法对等式两侧的平衡作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破坏等式的平衡。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的能力:学生往往在理解实际问题情境时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如何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方程。
举例解释:
如方程(2x+3)/4 = (x+1)/2,学生需要识别分母4和2的公因式是2,然后将等式两侧同时乘以2来去分母。此过程中,难点在于如何识别并正确处理分数,以及如何保持等式两侧的平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找公因式和去分母的方法掌握程度不一。有些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例题中,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两个重点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成果展示,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部分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知识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深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方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如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

3.3解一元一次方程(2)---去分母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此类型的方程;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进行归纳,感受 方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通过去分母,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通过埃及古题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探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活动一】温故知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如:3x-7(x-1)=3-2(x+3)。

其主旨思想是将方程通过去括号、移项,先让含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归到等号的左边和右边,然后,合并同类项化归成含有未知数的项=常数项的形式,最后通过系数化1,得到方程的解。

①4x+3(2x-3)=12-(x+4)② 6()421-x +2x=7-()131-x本节课我们一起再来探究一些实际问题,看看是否还能得到一些新的方程来帮助我们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对答案) 【活动二】探究新知数学小史料: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草书。

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用纸莎草压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1: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求这个数。

思考:(1)题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引进什么样的未知数,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分析: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这道题可以用方程33712132=+++x x x x 来表示生: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时找出采取不同解法的学生进行板演。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解法一:我们发现方程左边都是含未知数的同类项,可以合并;解法二:我们发现这个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再进行下面的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通过去括号和去分母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技巧和方法,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出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然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

二、探索新知1.去括号: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原理和方法。

具体步骤是: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技巧。

2.去分母: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去分母的原理和方法。

具体步骤是: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去分母的技巧。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具体步骤是:去括号、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

4.解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步骤是: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解实际问题的技巧。

三、巩固提高1.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明确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设计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化系数为1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考察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让下节的教学有的放矢。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补充练习
1、某中学组织团员到校外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一
部分团员骑自行车先走,速度为9 km/h,40分钟后
其余团员乘汽车出发,速度为45 km/h,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目的地,则目的地距学校多少km?

巩固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系统性。
☆板书设计
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分母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例1例2
针对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由学生判断对错。
可能的解法:重点讲解第二种解法
解法1:原方程可变形为:
…①
移项,有:
合并同类项,有:
系数化1,有:x=155
解法2:先化简:
两边同时乘以12,有:4(x-20)=3(x+25)
去括号,有:4x-80=3x+75
移项且合并同类项,有:x=155
利用学生的作业引出本课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练Hale Waihona Puke 巩固解以下方程:1、
2、
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用怎样的方式解方程?
2、这种方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所有的方程都要按照这个步骤来做吗?

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3.3第3题,第6题,第10题.
新课程P61第二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
新课讲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利用去括号法则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掌握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能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的能力.教学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相等关系,用方程模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求出未知数并说明解题步骤.(1)若5x-4=-9+3x,则x=________.(2)若7x+6=16-3x,则x=_________.【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如何解上面方程?学生回答:可以利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教师追问: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答案】(1)52(2)12.化简下列整式并说明你的依据.(1)2(6x+5)=_______________.(2)-3(7x-5)=_____________.【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如何进行整式的化简?学生回答:(1)有括号,先去括号;(2)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化简的最终结果不含同类项.【答案】(1)12x+10(2)-21x+15【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解方程和去括号知识,为引出本节课“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作铺垫.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 000 kW·h(千瓦·时),全年用电15万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是多少?【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问题中涉及了哪些量?学生回答:上半年月平均用电量,下半年月平均用电量,全年用电量.教师提问: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6×上半年月平均用电量+6×下半年月平均用电量=全年用电量.教师总结:在列方程时,“总量=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学生尝试作答.解: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 kW·h,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 000) kW·h;上半年共用电6x kW·h,下半年共用电6(x-2 000) kW·h.根据全年用电15万kW·h,列方程,得6x+6(x-2 000)=150 000.教师追问:如何解这个方程?教师提示: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学生尝试作答.解:去括号,得6x+6x-12 000=150 000.移项,得6x+6x=150 000+12 000.合并同类项,得12x=162 000.系数化为1,得x=13 500.教师总结: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是常用的化简步骤.教师提问: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学生回答:可以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来列方程.(1)下半年月平均用电量=上半年月平均用电量-2 000;(2)下半年月平均用电量=16(全年用电量-上半年用电量).【答案】解: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 kW·h,由题意,得16(150 000-6x)=x-2 000.去括号,得25 000-x=x-2 000.移项,得-x-x=-25 000-2 000.合并同类项,得-2x=-27 000.系数化为1,得x=13 500.答: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 500 kW·h.【新知】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列方程知识入手,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原方程与目标之间的差异,能分析、寻找消除差异的方法,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二、典例精讲【例1】解下列方程:(1)2x-(x+10)=5x+2(x-1);(2)3x-7(x-1)=3-2(x+3).【答案】解:(1)去括号,得2x-x-10=5x+2x-2.移项,得2x-x-5x-2x=-2+10.合并同类项,得-6x=8.系数化为1,得43x=-.(2)去括号,得3x-7x+7=3-2x-6.移项,得3x-7x+2x=3-6-7.合并同类项,得-2x=-10.系数化为1,得x=5.【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2 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用了2.5 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师生活动】教师提问: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由此填空:顺流速度____顺流时间____逆流速度____逆流时间.顺流速度=静水速度____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____水流速度.学生回答: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答案】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 km/h,则顺流速度为(x+3) km/h,逆流速度为(x-3) km/h.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得2(x+3)=2.5(x-3).去括号,得2x+6=2.5x-7.5.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0.5x=13.5.系数化为1,得x=27.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 km/h.【设计意图】通过例题1、例题2的练习与讲解,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列方程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1)~(4)小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3解一元一次方程(2)去分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3解一元一次方程(2)去分母》教学设计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1.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2.让学生了解数学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辉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探究,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去分母的意义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步骤解方程注意运算容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交流一、学前准备(一)请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3,7,2 (2)2,4,8 (3)3,4,6 (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二、创设情意: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草书。

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用纸莎草压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

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问:如果设这个数为x ,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这个数为x,由题意得,温馨提示: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计算方法的选择。

【导入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例1:解下列方程:422121xx -+=-+ 解:去分母,得____________________, 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______, 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 系数化1,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思我进步】: 1、怎样去分母? ( 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等式性质2) 3、去分母的注意点是什么? (1)去分母时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不可以漏乘。

最新人教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进一步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工程问题”中数量关系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等式的性质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下面是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 (出示课件2-4)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教师问1:思考题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学生回答: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33教师问2:引进什么样的未知数,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呢?学生回答:设这个数为x. 根据题意,得23x+12x+17x+x=33.教师问3:这个方程与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这个方程含有分母.教师:怎样解这个方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答这类方程。

(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方程:3x+12−2=3x−210−2x+35(出示课件6)教师问4:若使方程的系数变成整系数方程,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什么数?学生讨论后回答: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教师问5: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分子是多项式的要加括号,等式里的整数不要漏乘.教师问6:哪位同学试着解答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7)教师问7: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能找出错在哪里吗?(出示课件8)解方程:2x−13−x+22=1解:去分母,得 4x -1-3x + 6 = 1 ①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4 ②学生回答:总结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 教案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目标:1.掌握去分母的方法,完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通过总结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一步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3.感受等式性质的作用,增进对解方程的理解.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去分母”方法的探索.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问题1:去括号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等式的性质2是怎样叙述的?问题3:求12.4.9的最小公倍数.新课讲解1.创设问题情境:引言: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纸莎草文书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在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提问:(1)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3)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解:设这个数为,x 由题意得:33712132=+++x x x x 这个方程大部分同学是按“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求解。

但是多项系数是分数,需要通分,计算量较大。

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

则可使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那么如何才能化去方程中的分母呢?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要是方程中得分母去掉,显然只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

把方程两边同乘42,得到:42(x x x x +++712132)=33×42 即42×x 32+42×x 21+42×x 71+42×x =33×42 下面的过程按课本由学生自己完成。

为了更全面的讨论问题,再以方程53210232213+--=-+x x x 为例,归纳解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例解方程53210232213+--=-+x x x 要去掉方程中的分母,就要找到一个数,这个数就是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0,方程两边同时乘以10,于是方程左边就变为:10×(2213-+x )=10×213+x -10×2=5(13+x )-10×2同样,右边变为:)32(2)23(+--x x即:去分母,得5(13+x )-10×2=)32(2)23(+--x x去括号,得642320515---=-+x x x移项,得205624315+---=+-x x x合并同类项,得16x =7系数化为1,得x =167思路点拔:(1)去分母所选的乘数应是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应遗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3.3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含字母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用方程的解求含字母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中字母参数的值。

过程与方法
利用方程的解,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字母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字母参数的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队合作,用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方程的解,求含字母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中字母参数的值。

难点
根据问题的条件,如何列出关于字母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
作者及
工作单位
杨少溶潮安区实验学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并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本节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
3、去掉分母后的分子如果是单项式的话应加括号;
4、接下来还有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型和系数化1。
通过老师的示例和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边做边答,不仅能让学生对去分母的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而且对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理顺了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更能使学生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练习巩固
解以下方程:
1、
2、
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用怎样的方式解方程?
2、这种方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所有的方程都要按照这个步骤来做吗?

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3.3第3题,第6题,第10题.
新课程P61第二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
问这些图书有多少本?聪明的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展示学生的作业:设这些图书有x本,则
提问:
1、如何把这道方程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ax+b=cx+d的形式
2、演示两种解法
解法1:把方程转化成:
解法2:把方程转化成4(x-20)=3(x+25)
3、两种解法,你认为哪一种较简单?
引出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合并同类项
5、化系数为1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考察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让下节的教学有的放矢。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1]实验学校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向703班的学生发放
一些图书,如果每人3本,则余20本,如果每人4本,则缺25本,
针对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由学生判断对错。
可能的解法:重点讲解第二种解法
解法1:原方程可变形为:
…①
移项,有:
合并同类项,有:
系数化1,有:x=155
解法2:先化简:
两边同时乘以12,有:4(x-20)=3(x+25)
去括号,有:4x-80=3x+75
移项且合并同类项,有:x=155
利用学生的作业引出本课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1、能简化含数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
2、能让学生了解到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3、本节知识的学习也为将来学分式方程打下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能更好的为以后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对解方程的步骤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去分母解方程,体会数学的“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材分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后一个课时。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完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知识后,学生对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含数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已经能够顺利求解了,本节知识的学习,有三个作用:
补充练习
1、某中学组织团员到校外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一
部分团员骑自行车先走,速度为9 km/h,40分钟后
其余团员乘汽车出发,速度为45 km/h,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目的地,则目的地距学校多少km?

巩固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系统性。
☆板书设计
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分母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例1例2
新课讲授
例1.解方程:
教师示例。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提问:
1、第一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怎样去分母,这有什么根据?
3、去分母后会出现怎样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4、下面还有怎样的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问题。
1、为了去掉方程中的分母,第一步应该找到这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4;
2、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4,这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两边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