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掌握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3.探究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2.帮助学生探究文化认同的形成;3.教育学生尊重多元文化。

三、教学内容3.1 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通过PPT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农业时代;•农业文明带来了食品的丰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文明创造了城市和国家,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

3.2 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PPT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包括:•农业文明•城市文明•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政治制度创新•经济交通创新3.3 探究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形成通过小组讨论和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文化认同的概念,包括:•文化认同是个体对所处社会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个体接受和认同的文化中包括:语言、价值观、习俗、宗教信仰等。

通过课堂活动及家庭作业,鼓励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文化背景、习俗、宗教信仰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认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四、教学方法4.1 PPT演示法通过PPT演示,向学生展示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进行深入探究。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自己的文化认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4.3 家庭作业法通过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认同,从而提升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尊重。

五、教学评估5.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否掌握。

5.2 讨论表现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评估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对文化认同的认知。

5.3 作业评估通过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自己文化认同的了解程度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程度。

六、教学资源1.课件:古代文明课件;2.PPT演示;3.学生手册;4.家庭作业。

《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鸦片战争》出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说学情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熟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地图,学习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为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主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史前时期的主要文化遗址、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和事迹、夏商周更替的历史过程以及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八年级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史前时期和夏商周的历史了解有限。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前时期的主要文化遗址,如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等,以及这些文化遗址背后的历史意义。

(2)掌握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和事迹,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理解这些传说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3)熟悉夏商周更替的历史过程,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汤革命、周武王伐纣等重大事件。

(4)掌握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如农耕文明、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并能够分析这些特点对后世的影响。

(5)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1)运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史实出发,逐步深入探索未知的史前文明。

(2)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讲解典型文化遗址和人物事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场景的感知,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古代先贤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变革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掌握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新目标版初中历史8八年级上册。

2. 课件: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教材和笔记本。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 准备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设计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2. 导入导出:-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研究目标。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3. 教学展开:- 根据教材的布置,依次进行教学。

- 使用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 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4. 深化拓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研究。

- 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料,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复:-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复。

-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和课后作业。

6. 课堂点评:-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 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互动讨论,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笔记,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反思能力。

3.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2. 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

3. 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4.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爱好者社团和活动。

2. 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网站和电影资源,供学生拓展研究。

3.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部分:战争前的中英关系、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鸦片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以鸦片战争为例,分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2.历史资料:收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书籍、论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课堂讨论:提前准备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实际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抗日战争教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抗日战争教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抗日
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会描述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进程;
3. 学会评价抗日战争在国家和人民中心的重要地位;
4. 掌握历史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及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本《历史》第一课;
2. 多媒体课件;
3. 教师准备课堂小测验,手写黑板报等。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的图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出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认知和兴趣。

研究(30分钟)
1. 学生分组,自学第一课课文,运用“八字法”描述抗日战争发展概述,并让学生表达观点,课堂互动。

2.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检测(10分钟)
教师出题目,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在国家和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作业
1.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分组,制作抗日战争海报,展示在学校公共区域。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发展概述,
而且还掌握了历史分析和思考的方法。

同时,教师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及时的疏导和解答,提高了课堂效率。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最近,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的推荐成为了广大人们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历史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

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推荐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此话题向大家推荐几份优秀的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我想介绍一份来自《翻转课堂》的教案。

这份教案以"秦始皇时期"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式学习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悦地获得了有关秦始皇时期的知识。

该教案渗透了许多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一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实用性的历史教学案例。

我推荐一份以"围棋的历史"为主题的教案。

该教案以围棋这一传统艺术为切口,以让学生了解围棋的历史起源、演变流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为教学目标,通过引入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华民族制度文化等相关知识点,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该教案巧妙地结合了围棋的实际操作环节,以小组合作、交流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份教案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份值得推广的优秀教案。

我想推荐一份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教案。

该教案通过展开一系列知识渗透、思维挑战和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文化、政治、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史、成就和影响。

同时,该教案强调学生参与性、交互性和实践性,以小组合作、演讲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份教案精选了清晰、有序、深入的知识点,是一份能够有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优秀教案。

一份优秀的历史教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2)掌握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历史变迁的规律。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夏商周历史。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1)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商朝的更替与成就(3)周朝的兴起与发展2. 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过程(1)夏朝灭亡的原因(2)商朝的建立与盘庚迁都(3)周朝的东征与西讨3. 历史变迁的规律(1)朝代更替的必然性(2)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3)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基本情况(2)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过程2. 教学难点:(1)历史变迁的规律(2)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基本情况是什么?2. 讲解新课(1)教师详细讲解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2)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变迁的规律。

3. 互动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对夏商周历史的了解。

2. 深入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过程,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夏商周历史的发展过程,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运用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剖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

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5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1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准备好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展示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历史初中的第一课教案设计

历史初中的第一课教案设计

历史初中的第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了解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中国文明等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中国文明等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资料、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人类文明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
文明的发展》。

二、讲授(15分钟)
1. 人类文明的起源:通过讲述人类的早期生活方式和文化表现,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
起源;
2. 古代文明:介绍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中国文明等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3. 文明的传播和交流:讲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教师分组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的原因,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练习(10分钟)
教师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和持续发展。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师:我们来看看鸦片激增图表,随着鸦片走私数量 逐年增长,大量白银流入了英国。在这里,英国认为鸦 片有害,不鼓励本国人民吸食,然而为了获取巨额利润 却鼓励外销,这些彻底暴露了资本家的无耻的嘴脸。 师:鸦片的大量输入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小组讨论后交流发言) 生:…… 师:毒害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军队战斗力下 降、白银外流、吏治更加腐败等等。 师:毒品危害你们大,我们青少年对于毒品的态度 是什么? 生:…… 师:拒绝诱惑、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面对这种情况,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 皇帝,我们来看他是这么说的 出示材料(学生朗读) 师:根据材料,假如让鸦片继续泛滥会出现什么情 况? 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也无可以冲饷之银。 师:兵也没有了,钱也没有了,清政府的统治就 会……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受到中国的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样由鸦片到鸦片战争再到英国为什么发动侵略中国 的战争,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起来效果较好。
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不难发现,它与第一 次鸦片战争不是孤立的,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 有其共性。因此在教授这两课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 则能使学生对两起历史事件、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 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 本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理解、分 析和评价历史以及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这也是根据学 生怎样学来设计自己怎样教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看其本 质,也就是认清侵略者的本质和狡诈手段,得出鸦片战 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 的能力,这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两次鸦片战争还给我们共同的教训和启示:锁国就 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百年史是贫穷落后屈辱 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作为中华 民族的每个成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了解祖国的过 去,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建美好的明天。当今世界, 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开学第一课是每个学年的开始,它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重新适应学校的节奏将头脑复原到思考状态。

这对于历史教育来说尤其关键,因为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社会和文化,并给他们如何成为时代先锋的启示。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课程中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的精选教案:主题:认识历史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认识历史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展示课程内容:1.介绍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2.让学生思考历史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影响3.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展示他们的发现4.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教学策略:1.激活学生的思考:通过介绍历史的重要性让学生开始思考历史与文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影响。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让他们自由发挥想法,让学生开始了解和体验在小组内工作的价值。

3.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整个班级面前展示小组讨论的发现,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想法,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提出问题和意见。

评估方法:老师可以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主题讨论的质量。

老师还可以使用个人反思和小组反思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本教案的一些扩展想法,以帮助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1.把讨论主题转化为“为什么学历史”,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参考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时期来做讨论提示,例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3.使用数字化和多媒体材料提供更翔实的资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中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开学第一课是重头戏。

在这段时间内,老师们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知识体系。

通过本文提供的教学策略和一些扩展想法,希望老师们能够帮助每位学生成为一名时代先锋,放飞自己的未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1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课程标准](1)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初二历史第一课教学方案范文五篇

初二历史第一课教学方案范文五篇

初二历史第一课教学方案范文五篇初二历史第一课教学方案范文五篇人类的具体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所有人的历史,也必然是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

下面就是整理的初二历史第一课教学方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历史第一课教学方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

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探究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

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_开学第一课专题_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_开学第一课专题_

八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份既能保证上课质量,又可以使老师轻松很多。

那么,八年级的历史老师们,的教案你准备好了么?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通过猜谜和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以后教学。

3、学生能够明确历史社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包括上课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师 (拉近师生距离,出自南浦)环节一、浏览课本,了解内容。

1、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最大的不同和联系。

问题:浏览课本目录,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何联系?2、教师对学生进行看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教材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导语第一课第二课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附录环节二、了解作用,产生兴趣1、猜谜游戏通过猜历史类,促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晋室东渡(猜一历史人物)——司马迁秦桧乞和君王意(打一常用词语)——拜金主义太白全集(打一清代人物)------李鸿章湘云笔录(打一史学名著)------史记全是山东兵(打世界古代一国家)------普鲁士诸葛入蜀废旧法(打一世界近代史名词)-----------明治维新勤劳去百病(猜一历史人物)——辛弃疾泰山腾空(猜一历史人物)——岳飞全班考上大学(猜一历史人物)——毕升脱离险境(猜一古地名)——临安刚交十二月(猜一历史人物)——方腊木兰无长兄(猜一字)——歌绝非假冒(猜一历史人物)——(宋)真宗2、香港保钓人士登钓鱼被抓事件解析通过分析时事材料,了解历史古为今用的作用。

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下面是的初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xx和平解放。

通过学生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指导学生讨论xx解放的策略,培养其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xx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认识历史问题特别是x的复杂性。

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认识xx和平解放。

课堂预习1、【归纳】完成下面的两个简表: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其他决定选举了选举确定首都、国旗、纪年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任命任命2、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意义:3、年,x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

课堂导学一、筹建新中国(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筹建新中国”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什么特殊的作用?二、开国大典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页“开国大典”一目的内容,完成课本第7页材料阅读课堂检测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重要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1949年10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准性事件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开国大典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是Ax疆地区B青海地区Cxx地区D云南地区课堂固学1、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2、新中国的国旗是3、国歌4、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5、大陆统一的标志是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楚月彩
课时安排: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
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合作和探究学习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倾听同学的发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理由: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又加之学生还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学习本部分内容较为困难。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反思总结,能力提升──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设计学生自学提纲。

2.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教师: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

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2.开国大典时间、地点、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意义?
学生:依据上面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时间、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在教材空白处做标注),然后将预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小组合作讨论时解决。

【设计意图】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奠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倡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2.师生合作:教师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那令人振奋的场面,然后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引导】A.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B.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C.《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国旗,下列有关五星红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
②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
③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
④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⑤把五星红旗确定为国旗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引导】此题既有知识的延伸,又有基础知识的考查,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故答案为A。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和难点。

通过生生合作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
2.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
【引导】解放战争时期;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

3.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青少年要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的斗争,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进行的拓展和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准确掌握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的准备、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以及意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 C.周恩来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成立
1.2.3.4.5.达成学习目标《1》
7.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什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7小题达成学习目标《2》
8.下图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

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两位分别是谁?【设计意图】既有紧扣教学目标,侧重考查重点知识的题目,又有对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展和运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