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3课《电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并理解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目标: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二、进行新课(一)分享实验,引入新课。

一、半导体魔术引入新课(实物图,演示)(1)插电源,灯发光。

(2)拍手,灯发光(此处需要掌声)(3)拿开布,灯熄灭,拍手,灯不发光。

(4)盖上布,拍手,灯发光。

灯泡的精彩表现跟我们今天将学的电阻紧密相关,引出课题。

下面,请观察老师将进行的实验:二、两个实验引出电阻,建立电阻的概念。

(演示实验)实验一:将电源、开关、电流表、锰铜丝顺次连接,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

实验二:将电源、开关、电流表、镍铬合金丝顺次连接,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提问1:在刚才的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提问2:在相同的电压下,是谁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提问3:此实验告诉我们,导体导电的同时,还隐藏着导体怎样的性质呢?提问4:更换不同的导体连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不同,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教师)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二)进行新课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学生看课本64页,像学习电流、电压一样,了解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教师展示学生的导学案,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科学实验探究一、猜想教师通过提问,进入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环节。

提问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认为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谁的电阻大?提问2:用镍铬合金制成的电阻丝,它的电阻一定比锰铜丝的电阻大吗?猜一猜,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一)提出猜想(可能的猜想:长度、粗细即横截面积、材料、温度、质量)如果提到质量,找同一方向,如m=ρV=ρLS(二)、探究方法提问3:我们今天只探究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进行这些探究可以采用和哪些实验类似的方法?(说出一个即可,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提问4: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出方法)老师:刚才做的实验就是选择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铁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电阻的大小与材料有关)教师:现在,同学们就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电阻》教案-最新公开课

《电阻》教案-最新公开课

《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生]好像没有.[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生]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生]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生]…[师]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找找原因呢?二、进行新课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师]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想做做]请同学按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生]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师]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生]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生]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板书]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 1 MΩ=106Ω[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出示书图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生]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生]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是每根导线电阻的500倍.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生]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的电阻还小.相同电压下,电阻小的电流大,电阻大的电流小.所以电器工作时,用湿手去触摸用电器开关会很不安全.[师]积极肯定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并对他们能根据学到知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做法及同学的安全意识进行表扬.[师]人的双手间干燥和潮湿时的电阻不同.谁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能力不同?[生]木柴.木柴干燥时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湿木柴就是导体,就比较容易导电.[生]这说明干木柴电阻大、湿木柴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导体的电阻较小.[师]肯定同学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阻的知识明白绝缘体的本质.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师]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投影]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电阻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阻》章节,内容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具体涉及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电阻》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会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测量电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用电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多用电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器的长度、横截面积等,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使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

5. 知识拓展:介绍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电阻的测量方法。

3. 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在冬天,电热毯的加热效果会比夏天更好。

2. 答案:冬天电热毯的电阻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增大,从而加热效果更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如开展课外实验、组织学习小组等,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以及电阻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以及如何计算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教材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性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路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阻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性质,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电阻的性质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电阻丝、灯泡等;2.准备实验器材,如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3.制作PPT,展示电阻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电阻丝的电阻值,观察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正确答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电流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性质以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1电阻【教学目的】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定律【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教学媒体】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若干条,导线若干【教学安排】【新课导入】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

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1. 实验探究(1)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2)设计实验: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B、C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2:4。

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

D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

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

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A、B、C、D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

初中物理电阻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熟悉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能够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

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

4.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电阻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并了解常用的电阻单位及其换算。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4)滑动变阻器: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对电阻的概念、单位、决定因素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通过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3. 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阻丝、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2. 教学课件:电阻的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步骤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阻》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阻》教案

16.3《电阻》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和了解欧姆的生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了解电阻器、半导体、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学生视野,获得对科学的亲近感。

二、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关于导线的选材问题,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唤醒学生原有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分别把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接入同一电路,灯泡亮度明显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思考亮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抽象得出电阻的概念。

3.知识讲解,走进科学
学生阅读书本,自主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

展示大量生活中与电阻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电阻的理解的同时,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现
“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另外,简介欧姆的生平,感染、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比较本次实验与之前实验的不同之处,进而导出本次实验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切实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组内交流,自主获取、掌握本节重点内容。

5.知识拓展,扩宽视野
阅读书本的“科学世界”,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相关知识,增加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到物理有用,科学不陌生。

6.课堂小结,巩固所学
请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变阻器可以调节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流的大小。

一般的变阻器用电阻较大的导线和可以改变接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构成。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利用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

三、预习课本76页2分钟四、复习1、什么是电流?电何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物理学中用每秒钟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用符号I表示,I=Q/t,单位安培,单位符号A。

测量工具;电流表:。

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级,什么是电压?电荷的压力差。

有电源提供,符号U。

单位:伏特,用V表示。

测量工具:电压表,符号V,使用时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端。

测量○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只要用电压表“抱一抱”这个用电器。

电流表因为内阻很小,分析电路时刻直接当成一条导线。

电压的内阻很大,电流很小,分析电路时,刻看成开路。

那到底什么事电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电阻。

五、电阻1、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与电流有这样一个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小电阻越大,电流远大,电阻越小。

2、用符号R表示3、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Ώ,(解释Ώ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上来写)4、我们知道他的单位是Ώ,那1Ώ到底多大呢?导体两端给1V的电压(电荷的压力差)通过的电流为1A时,1Ώ的单位是比较小的。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电阻》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分组试验,使同学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试验的力量。

培育同学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同学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欧姆定律为人们供应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本节课将通过分组试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板书)三、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板书)1.试验原理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试验电路。

问:(1)采纳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设计试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便利地转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完整的试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同学分组试验的留意事项:(1)为便于试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试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试验,调整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看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试验。

(4)其它留意事项同平常一样。

出示试验数据记录表。

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指导检查。

试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试验组的同学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争论:(1)观看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试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白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巩固学问1.有的同学依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试验报告。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3节 电阻》公开课(教案) (2)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3节 电阻》公开课(教案) (2)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假设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以实验导入课题〕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 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镍铬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镍铬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镍铬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几种常见的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约1m长的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以略去不计.课堂演练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4页《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你能猜想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演示实验1: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可参考前面的演示实验〕;分析总结:前面的演示实验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虽然它们的长短、粗细相同,但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这说明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演示实验2: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探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系,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演示实验3:材料、长度一定,探究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仍然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演示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一个日光灯钨丝,如下列图,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偏转,再用酒精灯加热钨丝,观察比较电流表的偏转.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温度有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板书: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说明:(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个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总是客观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它的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也就是说导体电阻的大小并不随着它两端电压的上下、通过电流的强弱而变化.l 〔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用R=ρS 来表示,其中R为电阻,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ρ为电阻率〔由导体材料决定〕.〔3〕导体的电阻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局部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局部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但是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4〕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或本节配套课件中的例题,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课堂演练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66页《科学世界》,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并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导体与超导体的应用.〔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比导体大,但比绝缘体小得多,常见物质:锗、硅、砷化镓等.通常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物质电阻变为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低于该物质的临界温度时,该物质具有超导性.如铝在 1.39K 〔-271.76℃〕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的好处是:①在电厂发电、输送电能、储存电能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②制造电子元件时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可以大大缩小元件尺寸,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超导现象的具体应用有:制造超导电机、超导电缆,利用超导体可制造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电动机等.目前,超导体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原因是还没有发现常温下的超导材料.【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概念,知道了导体中都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其单位是以物理学家欧姆的名字命名的,其它的单位还有千欧和兆欧,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前三个都是导体内部本身的因素所决定的,只有最后一个温度取决于外界的条件.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这节课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另外这节的实验也有很多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渗透其中,假设实验器材充分,可以把该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2.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论断学生不好理解,有的还疑心,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待到得出欧姆定律后,再解释就会透彻了.3.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就更好了,它在许多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下高科技的东西对他们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电炉子〔或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认识比热容1.探究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并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多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上下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答复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板书:〔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2.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比热容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择优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沙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下列图,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食用油〔或沙子〕内、外温度到达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假设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师为了表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物理学中引进物理量——比热容.注意: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度数也相同,故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板书:(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3.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小资料》并思考,可以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分析、讨论答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泥土比水的比热容要小……板书: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答复〕不变.课堂演练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水的比热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变化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的《小资料》和P13页的《想想议议》,说说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应用水的比热容.生思考、分析、发表看法:因为水的比热容与其他的液体相比要大得多,这样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些.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黄昏往田间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田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真棒!大家分析得很对,请大家课后阅读教材P12~P13页的最下面两段文字,思考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演练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学会了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还明白了比热容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水的吸热本领最强.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生3: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温度、质量、体积都没有关系.生4:在生产、生活中,为什么经常用水作为取暖剂〔或冷却剂〕,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最大,在质量相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与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热量多;换句话说,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要多些.生5:质量相当的沙子和海水,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大约只有水的1/4,因此,沙子升高的温度大约是水升高温度的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我们赤脚走在海滩上,感觉沙子热烫热烫的,而海水却是凉凉的,就是这个道理.生6:为了保护大自然,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防止热污染,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知道了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变化的温度.而且明白了水的比热容较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这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与这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1〕水冷系统的应用人们很早就开始用水来冷却发热的机器,在电脑CPU散热中可以利用散热片与CPU核心接触,使CPU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输到散热片上,然后利用风扇将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带走.但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因此可以用水代替空气作为散热介质,通过水泵将内能增加的水带走,组成水冷系统.这样CPU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水中后水的温度不会明显上升,散热性能优于上述直接利用空气和风扇的系统.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用水作为冷却剂,也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黄昏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3〕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3节 电阻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3节 电阻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3.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镍铬合金线、铜导线、灯泡、电压表、开关、电池等。

实验导入:演示如图16-3-1所示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并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

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知识点11.电阻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中电阻部分的材料,解决如下问题:解决问题:(用课件展示)①电阻是表示的物理量。

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②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

③电阻符号是,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④电阻单位有、、,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⑤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阻器?⑥对于电阻,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和发现?学生活动:①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阻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

②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③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他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②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③板书电阻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知识总结:①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3节《电阻》教案-11页精选文档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3节《电阻》教案-11页精选文档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积极动手进行实验。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干电池2节(1.5V)、电流表1块、小灯泡(2.5V)1个、开关1个、铅笔芯、铜导线、镍镉合金线。

学生分组:电流表1块、小灯泡一个、金属丝、各种导体、酒精灯、电阻丝、导线、开关。

【教学过程】李元芳跑遍了所有五金店,只买到了“铜导线”和“铝导线”,就是买不到便宜的“铁导线”。

为什么买不到“铁导线”呢?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此事必有蹊跷!【提出问题】大多数导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铁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引入新课】同学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呢?通过对《第三节电阻》的探究,我们会找到答案。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学生竞相回答:导线多数是铜和铝做的,铁的电阻大。

此类回答虽不严密,也不急于纠正,待了解电阻后再做纠正。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二、探究新知【问题过渡】这里有两根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的亮度会相同吗?【实验演示1】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电阻》名师教案2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电阻》名师教案2
思考
交流
回答
思考
实验
总结
思考、
实验、
总结
思考、
实验、
总结
思考
交流
总结
知道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科学家的成就。
学会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应用。
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
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应用。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度对电阻的影响。
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三、巩固
练习
1.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 cm,另一条长1.3 m,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
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
使用器材
电源、灯泡、开关、镍镉合金电阻丝、铁丝等金属丝若干、电流表、酒精灯、火柴等
通过类比,能更好理解阻碍作用。阻碍作用。
2.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 MΩ=106Ω;1 kΩ=103Ω
科学家欧姆简介: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提出了经典电磁理论中著名的欧姆定律。为纪念其重要贡献,人们将其名字作为电阻单位。欧姆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关技术内容中,比如“欧姆接触”、“欧姆杀菌”、“欧姆表”等。
(学生进行实验)
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探究活动4:探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思考:需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电阻》教案》教案(公开课)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电阻》教案》教案(公开课)

《电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并理解它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教学准备】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导线假设干、电阻演示器,废日光灯管的灯丝,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将一只灯泡、两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演示比拟小灯泡的亮度。

〔引导学生,填写导学案,得出结论〕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学生自主学习〕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表示,电阻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另外来可用、作它的单位,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Ω=Ω,1MΩ=Ω。

完成以下单位换算:Ω=KΩ=Ω210000Ω=KΩ=MΩ〔二〕、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猜测〕【猜测和假设】猜测1: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测2: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测3: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测4:电阻的大小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设计、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是否有关说明新课开始的实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

表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提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3节 电阻的测量》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3节 电阻的测量》公开课(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稳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2.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教具准备】(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带灯座的小灯泡〔或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假设干、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例题1〔多媒体展示〕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教师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板书演算过程.解:根据欧姆定律I=R U 得R=I U =A4.0V 2.7=18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稳固应用,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I U R =.〕 师欧姆定律I=R U 可变形为IU R =,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 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 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教师肯定同学的答复并强调:对于变形公式IU R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 与U 成正比,R 与I 成反比的关系,但是I U R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进行新课】知识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1〕提出问题:师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灯泡的电阻是多大,该怎么办呢?〔2〕设计方案:师我们只要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a.如何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值?〔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b.如何能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值?c.欲使灯泡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d.要多测几次,观察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阻值是否相等,应怎样改变其电压值?接入什么器材好?生:器材的选取:如果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则电源用两节干电池就可以;电压表使用0~3V量程即可,电流表使用0~0.6A 量程即可,滑动变阻器应该挑选最大电流超过0.5A 的规格.教师总结实验本卷须知:①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②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③如果使用的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将其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这样拧接线柱时会越旋越紧.④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防止电路中电流突然过大.⑤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师下面请大家根据刚刚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报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探究报告〞.第*组实验探究报告〔多媒体课件〕[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IU R. [实验电路:][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源: V ;开关、导线假设干.[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大致估计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和最大电压值,选择适宜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计,则要选择量程较大的接线柱接入.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合上开关,并迅速断开开关〔试触〕,在开关合上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适宜〔量程大,还是小〕.4.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5.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注意: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时,应先将滑片移在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位置上,先测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值,再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测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弄清楚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使其电阻值增大或减小〕.在读取电流表、电压表数值时,要先弄清楚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以及该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3〕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4〕分析与论证: 学生根据公式IU R =计算出每次灯泡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 〔5〕评估与交流:师你能从这些数值中看出还有什么规律吗?生: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灯泡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其电阻值就越大.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总结:误差分析——电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都有一定的电阻,会使测出的灯泡电阻值与真实值间存在差异,电流表和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方式有两种.①外接法:如图甲所示,在外接法中,电压表的示数表示待测电阻R 两端的电压UR 、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电阻R 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I=I R +I V ,待测电阻值应为RR I U R =真,而测出来的电阻值I U R R =测,由于I >I R ,所以R 测<R 真,即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当待测电阻很小时,采用外接法可减小测量误差.②内接法:如图乙所示,在内接法中,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R 中的电流I R ,电压表的示数表示电阻R 两端电压U R 与电流表两端电压U A 之和,即U=U R +U A .根据R U I =,待测电阻值应为RR I U R =真,而测量的电阻值I U R R =测,因为U >U R ,使R 测>R 真,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如果待测电阻R 的阻值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电阻R 和电流表中的电流相等,由欧姆定律知U R =I R R 远大于U A =I R R A ,即U 近似等于U R ,使R 测≈R 真.因此,当待测电阻很大时,采用内接法.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课堂演练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延展】用其他方法测量电阻师在上一个实验中,用的是两块电表,电压表用来测电压,电流表用来测电流,那么,单独使用一种电表,如何测出灯泡的电阻呢?学生分组讨论,再由代表阐述本组创新的方案.教师总结:测电阻的其他方法〔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演练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了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器材的选取,知道了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更熟悉了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对仪器使用的理解.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伏安法〞测电阻是个典型的电学实验,所用仪器较多,操作比较复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应引起高度重视.2.实验电路图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得出,待画出电路图后,还要问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很关键的,有的学生看书上这样画,他就这样画,而说不出为什么.3.本卷须知可以放在实验进行中说明,或学生有问题时再指出,这样比单独占用一些时间要好一些,因为学生出错了,就知道去查错,从而加深对本卷须知的认识、理解和记忆.4.对个别同学的错误数据不要一味地加以否认,而要注意引导,看是因为读数引起的还是计算引起的,帮助他们查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电路连接有问题,也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老师还是要想得更远一些才好.5.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实验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实验结论.6.本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多测几次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而是要学生从屡次计算出来的结果中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对于灯泡的电阻,受灯丝温度的影响,求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第2节知识与技能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为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四、教学设计(一)复习什么叫导体?什么是绝缘体?金属导电的原因?电流是怎样形成的?(二)引入新课按课本图6.3-1给出的演示实验连接好电路.(1)先将铜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2)断开开关,将铜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3)思考两种情况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三)讲授新课电阻1、如果给上述实验电路中接入电流表,可以看到,灯泡亮的时候通过电路的电流大。

所以,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

通过上面的实验知道,导体虽然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较大,也就是说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而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较小,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kΩ=1000Ω1MΩ=10Ω。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阻教案》教案(公开课)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阻教案》教案(公开课)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课题]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在现实生活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作用,我们怎样突破阻碍,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

〔2〕、通过了解人的双手干湿时电阻不同,对学生进行平安用电教育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3〕、通过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理解,比方:把导线比作道路,电流通过导线就好比我们人沿着道路行走。

道路的长短、宽窄以及路面的好坏〔泥泞路、石子路、水泥路、山路〕对人在路面上行走的阻碍作用不同。

〔4〕、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的意识。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用具]视频展示台、电路板、电池组、导线假设干、小灯泡、开关、硬币、铅笔芯、塑料尺子等。

[教学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结合观察法、比拟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各种导线、各种开关触点导入语: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是用比拟昂贵的银做的。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廉价,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要学习今天的内容——电阻。

新课教学一、认识电阻概念演示实验:将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后,让同学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不同。

问题:1.由于哪个电路元件造成小灯泡亮度不同?2.相同电压下,为什么不同金属丝电流不同?教师讲述:通过演示实验,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是因为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发生变化,而电流发生变化是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而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3课《电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知道电阻单位及其换算。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感知电阻大小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部分电学知识,能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本节主要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的关系,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也比较难掌握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对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科技发展事例,帮助学生建立易于观察的模型,通过各种方法(如类比法)帮助学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通过学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难点:
电阻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在课上展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导线都是用铜或者铝制成的,而不用铁丝?(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