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价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建设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城市综合衡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城市化质量、城乡发展差距等多个方面。

1. 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城市人口规模大致能够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和市场容量。

城市人口规模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分布情况。

城市化率高通常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社会资本充裕。

4. 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差距大小。

城乡发展差距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指标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只有全面评价这些指标,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城市化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多个方面。

1. 交通指标交通指标包括城市道路密度、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程度、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方面。

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拥堵程度。

2. 水利指标水利指标包括城市供水量、排水排污设施完善程度、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多个方面。

水利指标反映了城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肖志雄【摘要】为给安徽省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参考,针对安徽省四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中存在工业带动力不强,农业优势特色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偏低,四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够等制约因素;并依据安徽的发展特色和相关政策,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深化信息化与其余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和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等促进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实现具有安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10【总页数】4页(P156-159)【关键词】四化同步;发展;制约因素;路径选择;安徽【作者】肖志雄【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于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继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深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工业化是指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信息化作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是指各行为主体或经济主体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

城镇化通常包括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测度

城市化水平测度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目前确定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主要指标法。

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和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水平。

以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状况指标为主,而城市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标。

②复合指标法。

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具体城市进行分析时,往往使用不同的指标设计方法。

一般而言,度量城镇化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化率”,即: 一个国家或区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但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利用人口比重的方法来计算或预测城镇化水平已经不能全面体现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镇化水平。

课本上有四点原因。

(主要指标法)1、城镇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与统计2、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能反映城市化其它实质。

4、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的总体规模。

(用复合指标法)城市化水平测度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

同:都有三个大的步骤。

用的都是层次分析法。

1、指标体系的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的确立)2、各体系权值的确定(因素分析法、专家打分的方法)3、城镇化水平的测定(分值比较)异:1、指标体系内容的差异(1)第一类:经济现代化, 包括人均 GDP、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非农产业比重和城市居民收入 4 个指标; 第二类: 基础设施现代化, 包括人均铺装道路面积、百人拥有电话机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城市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 4 个指标; 第三类: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均居住面积、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市区绿化覆盖率、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人均生活用水量 5 个指标(2)人口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下层的指标就不罗列了)(3)人均 GDP、非农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以及第三产业人数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城镇化率、城镇规模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和城市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城镇化率是评价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城镇化率反映了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程度的直观指标。

城镇化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城镇化率的衡量可以综合考虑城市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数量等因素。

其次,城镇规模结构是评价城乡发展差距和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

城镇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对于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规模结构可以通过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城市面积等指标来反映。

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能够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第三,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财政支出、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考虑。

合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强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打破户籍制度的障碍等,都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城市的人居环境可以从空气质量、水质水量、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绿地面积等方面进行考虑。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五,城市创新能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考虑。

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够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城镇化率、城镇规模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和城市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Vo 1 . 2 7 No . 6
De c . 2 01 3
安 徽 省 新 型城 镇 化 与农 业 现代 化协 调 发 展 研 究
陈宝兰 , 王 园
3 0 6 01 ) (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 院, 合 肥 2

要: 新 型城镇化 是我国新 时期发展 的红利 , 实现新 型城镇化 与农业现 代化协调发 展是加快安 徽省经济 发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An h u i ,t h i s p a p e r b u i l d s t h e i n d e x s y s t e m t o r e f l e c t t h e i r c o n n o t a t i o n ,c a l c u l a t e s t h e i r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l e v e l b y t h e wa y o f p r i n c i p a l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a n d me a s u r e s t h e d e g r e e o f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An h u i b y s p a c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me t h o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Th e o v e r a l l l e v e l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An h u i i s t o b e i mp r o v e d . C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i n v a r i o u s r e g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 me a s u r e s a r e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水平测度李致平;李菁菁【摘要】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解读及发展机理的梳理,立足于安徽省发展现状,针对性地设计了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个维度的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CRITIC权重赋值方法对省内各地区201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内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其中合肥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芜湖、铜陵次之,安庆市发展水平最低;至十二五规划中期,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符合“一带一圈一群”的战略布局,但“带、圈、群”模块间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呈降序的阶梯状分布.【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5【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作者】李致平;李菁菁【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城镇化作为一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其发展速度与质量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发展早期受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于“恢复-发展-调增-徘徊”的起伏涨落的状态,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后,我国生产力获得迅速解放,城镇化也迎来了“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

[1]就安徽省而言,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自1978年的12.62%提高到2000年的28%,再到2012年的46.5%,提高了2.5倍;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城镇化在推动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普遍伴随着半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冒进、城市规划不合理、城乡关系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中央及地方政府报告中多次强调“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力争实现城镇化内涵型增长。

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何处,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探索。

安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一套表平台【官网】

安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一套表平台【官网】

安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一套表平台【官网】导语:安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一套表平台如何登录?具体网址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台窗口,欢迎直接点击窗口登录!点击登录:安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企业一套表平台2016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按姓氏笔画排序)重大项目立项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2016LD01基于图模型的大数据方法及应用马双鸽太原理工大学2016LD02高维线性及非线性时间序列的统计推断及应用王辉中央财经大学2016LD03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理论与分析技术创新研究田茂再中国人民大学2016LD04国家统计局主要专业领域核心指标变迁研究郑京平国家统计局2016LD05新经济统计测度研究姜澍统计科学研究所重点项目立项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2016LZ01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统计指标研究马风涛山东科技大学2016LZ02数据驱动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构建马继福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LZ03中国“新经济”统计测度体系的构建马蓉兰州财经大学2016LZ04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及其潜力分析尹伟华国家信息中心2016LZ05复杂数据下线性及部分线性CQR模型的研究王江峰浙江工商大学2016LZ06复杂高维数据模型的统计推断田瑞琴浙江农林大学2016LZ07能源消费结构对雾霾污染影响的统计测度与预测研究任毅重庆工商大学2016LZ08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谣言传播机制及大数据统计建模分析研究刘万平重庆理工大学2016LZ09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研究刘利西南民族大学2016LZ10非正规经济社会核算矩阵编制及在居民收入分配分析中应用刘波浙江财经大学2016LZ11大数据视角下区域金融信心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刘喜华青岛大学2016LZ12基于云计算的高精度空间插值方法与应用闫长青山东科技大学2016LZ13长三角地区重污染城市能源消费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研究何凌云中国矿业大学2016LZ14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预测方法研究何强统计科学研究所2016LZ15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测度与评价研究吴翌琳中国人民大学2016LZ16时空经济系统半参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张元庆上海师范大学2016LZ17排序集抽样下随机删失数据的非参数估计及应用张良勇河北经贸大学2016LZ18中国公共数据库质量控制的多粒度优化方法研究张振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LZ19新常态下环境规制政策对资源配置影响的测算及评价张彩云南开大学2016LZ20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形成与社会风险防控的大数据统计研究张耀峰湖北经济学院2016LZ21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减贫效应测度与提升对策研究李勇刚安徽财经大学2016LZ22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半参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李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6LZ23碳排放峰值约束下的区域分配机制研究杨芳厦门大学2016LZ24新常态下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及动力转换研究肖宏伟国家信息中心2016LZ25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三新”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辛金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LZ26湖北省各市州“双创”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陈战波湖北经济学院2016LZ27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常态经济预测方法及应用陈梦根北京师范大学2016LZ28“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研究林少萍暨南大学2016LZ29我国户籍登记系统覆盖评估研究胡桂华重庆工商大学2016LZ30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布局环境风险识别及评价研究赵宏天津工业大学2016LZ3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海量数据随机处理与联网交互技术研究赵峰山东科技大学2016LZ32大数据驱动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统计测度及预测方法创新研究徐铖铖东南大学2016LZ33“中等收入陷阱”跨越背景下收入水平与工业化特征量化指标互动关系国际比较徐强商务部2016LZ34基于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的粮食作物生产风险度量晁娜娜中国农业大学2016LZ35异质性大数据下广义线性模型的MAXIMIN似然估计及其应用秦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LZ36能源品阶视角下我国能源统计核算及其资产负债表编制郭文南京财经大学2016LZ37高维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图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高伟西安财经学院2016LZ38众创空间运行指数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崔祥民江苏科技大学2016LZ39区域产业转移进程中生态补偿的测算方法研究曹蕾淮阴师范学院2016LZ40战略新兴产业人力资本统计测度及应用研究梁俊平常州工学院2016LZ41大气污染环境危害及其经济社会损失定量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研究隗斌贤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16LZ42灾害预防的极值统计时空模型研究龚敏庆贵州大学2016LZ43基于混合评价信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曾守桢宁波大学2016LZ44我国城镇化速度综合评价及预测研究谢天成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6LZ45基于大数据条件下的抽样学习理论研究谢笑盈浙江师范大学2016LZ46省际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与比较研究廖中举浙江理工大学2016LZ47大数据背景下关于社交网络舆情监测的研究蔡佳广东财经大学一般项目立项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2016LY01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特征与宏观效应研究:统计测度与数值模拟丁志帆河南大学2016LY02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评体系与贸易潜力研究于璐瑶西安财经学院2016LY03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马守荣湖南大学2016LY04新经济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统计建模及实证研究孔凡柱淮阴工学院2016LY05社会资本视阈下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王宇新合肥工业大学2016LY06大数据背景下行政记录与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整合研究王守琪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6LY07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王韧重庆工商大学2016LY08耗散结构视角下碳市场减排效率:测度指标及提升策略王健江苏大学2016LY09利用大数据进行互联网消费统计研究王凌志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2016LY10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评价、测度及控制研究王艳伟云南农业大学2016LY11新常态下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统计评价研究王铁山西安工程大学2016LY12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中国——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王颂吉西北大学2016LY13函数型数据自适应聚类分析的方法与应用研究王德青中国矿业大学2016LY1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丛日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LY15“新常态”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性、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包耀东南通理工学院2016LY16诚信文化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评价研究左锐西安财经学院2016LY17统计云中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递进分类挖掘算法研究申彦江苏大学2016LY18贫困地区人口动态变化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影响机制与应对策略申鹏贵州大学2016LY19贝叶斯网络数据分析与因果推断的应用研究刘一绥化学院2016LY20大数据统计学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践逻辑研究刘军华西安财经学院2016LY21基于SEEA-E的能源核算分析及实证研究刘妍琼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6LY22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研究刘佳骏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LY2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北省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刘明兰州财经大学2016LY24我国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及实证研究刘春艳黑龙江大学2016LY25高维纵向单调缺失数据下半参数模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刘娟芳河南师范大学2016LY26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研究孙欣安徽财经大学2016LY27跨界与融合——“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孙春贵阳学院2016LY28基于人口大数据的弹性退休制下社会养老保险精算模型与应用研究孙荣重庆工商大学2016LY2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孙致陆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LY30新常态下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朱永跃江苏大学2016LY31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过程中职工家庭福利的动态变化及政策效应朱洪革东北林业大学2016LY32基于层次贝叶斯的多源遥感数据时空统计建模与分析朱瑜馨淮阴师范学院2016LY33系统耦合推动下中原经济区碳排达峰的情景统计研究许广月河南大学2016LY34五大发展理念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标体系构建、测评及金融支持路径邢苗山东科技大学2016LY35大数据金融背景下信用风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邬文帅华东交通大学2016LY36基于大数据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研究闫庆武中国矿业大学2016LY37“一带一路”实施效果评估——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何庆光广西财经学院2016LY38地方政府政务诚信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宋长青西安财经学院2016LY39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上市公司资金效率问题研究张先敏青岛科技大学2016LY40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评价、预警及其监管研究张兴旺西安财经学院2016LY41大数据条件下道路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法的改进研究张志俊长安大学2016LY42国际比较项目规格品国家平均价格推算方法研究张迎春青岛大学2016LY43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与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与对策研究张建伟安阳师范学院2016LY44改进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联动作用研究张倩西安财经学院2016LY45基于大数据和复杂网络的城市交通系统建模研究及应用张培俭青岛大学2016LY46中国新经济崛起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改进研究张彩琴山西省统计局晋中市调查监测中心2016LY47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景气指数体系研究李伟浙江财经大学2016LY48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适度筹资水平测算研究李华业滨州医学院2016LY49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组合评价研究李旭辉安徽财经大学2016LY50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资源—环境耦合作用的时空差异研究李芳林江苏大学2016LY51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的洪涝灾害预警研究李涛西安财经学院2016LY52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李敏淮阴工学院2016LY53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框架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李新运山东财经大学2016LY54并行计算技术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汪茂中国地质大学2016LY55中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的综合评价及风险监控研究苏卫东齐鲁工业大学2016LY56基于知识图谱的城镇化发展主题分布与演变趋势研究邱立新青岛科技大学2016LY57基于空间统计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标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邵汉华南昌大学2016LY58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邹德玲浙江万里学院2016LY59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新型聚类算法研究陆伟西安财经学院2016LY60我国新经济发展指数构建及其应用价值研究陈月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LY6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量化指标统计核算建模及实证研究陈兆明淮阴工学院2016LY62新经济视角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陈昕山东科技大学2016LY63东盟国家统计体制研究陈新华广西财经学院2016LY64大数据分层抽样对深度网络泛化误差的影响研究陈蔼祥广东财经大学2016LY65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统计研究周天绮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16LY66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OFDI行为的产能化解动因研究周瑞辉南昌工程学院2016LY67我国实时经济景气指数编制及应用研究周德才南昌大学2016LY68大数据下的贫困人口识别与可视化研究易莹莹南京邮电大学2016LY69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及其改革方案研究罗刚飞浙江工商大学2016LY70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的农户意愿研究范乔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LY71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的数据整合与信息化——以陕西省为例郑丽西安财经学院2016LY72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研究金福子燕山大学2016LY73基于DEA的技术转移服务效率统计测度与评价:山东省的实证姜铭青岛科技大学2016LY74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服务业发展规律研究施美程清华大学2016LY75产业结构同构化测度指标的构建、评价及其应用:基于成分数据统计胡玉琴浙江财经大学2016LY76利用大数据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研究赵晓燕山东科技大学2016LY77我国碳市场发展背景下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优化统计研究赵慧卿天津商业大学2016LY78生态文明背景下绿色金融统计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钟雄广州大学2016LY7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经济效应研究饶华南昌工程学院2016LY80不完全数据下非参数回归模型的检验及其应用徐红霞安徽工程大学2016LY81城市无线网络中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模型研究徐洋贵州师范大学2016LY82基于Hadoop的城市交通流量统计分析平台设计与研究袁芬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16LY83北京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钱岩北京市统计局2016LY84异质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下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研究铁卫西安财经学院2016LY85新型城镇化中城镇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及其统计属性崔玮江苏大学2016LY86我国公共文化投入绩效评价统计研究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2016LY87“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统计建模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谌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LY88供给侧改革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低碳潜力研究黄宜云南省统计局2016LY89服务消费对产业结构诱导效应的机理与政策研究黄容南昌工程学院2016LY90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律与模式研究曾丽君山东科技大学2016LY91中国产业政策的定量评估及其经济效应研究韩永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LY92“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合作研究韩景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LY93高维数据降维技术的逐次投影寻踪建模与实证研究楼文高上海商学院2016LY94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熊健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LY95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协同效应的统计测度研究谭訚齐鲁工业大学2016LY96社会化媒体信息可信度统计评价研究樊茗玥江苏大学2016LY97我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公平效应的测度评价与成因分析潘文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6LY98“互联网+”环境下电商评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薛云华南师范大学2016LY99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薛颖西安财经学院2016LY100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魏浩北京师范大学。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社会探索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陈家敏王知桂[内容提要]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6个层面构建长江经 济带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采用 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其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良好,且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 度水平居于中间位置,且各省份的差距不大;西部地区除了重庆之外,其他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处于落后状态。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熵值法耦合协调度中图分类号:F015, F0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670(2021)1-0090-10— '引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最早在2007年由学者张荣寰提出来的。

由于当时正处于我国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期”,而传统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能有效拉动经济快 速增长,所以新型城镇化并不是经济研究的重点。

一直到2013年中央关于城镇化工作会议的 召开和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关文件的发布,新型城镇化才逐渐受 到各界学者们的关注。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升级改造,其核心是在不牺牲生态环境 为代价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促进城乡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此,如何构建指标体系科学有效地评价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以便 出台实施相关政策,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有不少研究成果。

王新越等(2014)认为“以人 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并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活方式、创新研发、生态环境以及城乡一体化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发现东部新型城镇化 发展较快,中、西部普遍发展较慢w。

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及评价方法

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及评价方法

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及评价方法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而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和评价,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有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并探讨如何综合各种模型来评价城市化水平。

一、传统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1. 城镇人口和城市化率模型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它将城镇人口和城市化率作为主要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其中,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这种模型简单易操作,可以方便地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情况。

但是它忽略了城市规模的大小和不同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差异,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2. 飞地城市模型飞地城市模型是指在一个省份或地区中,一个或多个城市在该地区形成的以城市为中心,外围包围着一定面积的区域,这些城市就像“飞地”一样独立存在的现象。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城市规模和分布情况。

3. 市场规模模型市场规模模型是将城市的市场规模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但是这种模型同样没有考虑城市之间在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以上三种传统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虽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发展到今天,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模型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

那么,是否有更加精准和科学的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式呢?下面,我们将介绍相关领域所涉及到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

二、新型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1. 智能城市测度模型智能城市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将城市各种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城市。

在智能城市测度模型中,主要考虑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并以数字化城市设施、人民生活水平、社区关系等作为主要评判指标。

2. 网络活力测度模型网络活力测度模型从城市网络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城市在经济、文化及城市空间方面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以及互联网、数字经济和社交网络等作为主要评判指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储金龙【摘要】As a big agriculture and population province, Anhui is one of the two experimental provinces of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e lies in on-site urbanization.the paper makes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role of counties in An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its position and function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country,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Anhui Subregion,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Counties are the core and key link on the work of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inAnhui.(2)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ies in Anhui is one of the great tasks to carry out the great deci⁃sion of promoting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by the State Council.(3)Counties are the important supporting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agglomeration in Anhui. Finally, it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counties development in Anhui from development modes and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choice and so on.%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徐雪
【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年(卷),期】2024(40)10
【摘要】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

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

(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

(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总页数】6页(P100-105)
【作者】徐雪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7;F299.2
【相关文献】
1.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非均衡性分析
2.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
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动态演进及来源分解
4.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5.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摘要:新型城镇化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发展绿色城镇与人性化城镇,使城镇化发展可持续、高效集约和各地区相互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得到安徽省2009至2018年以及2018年16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测度;发展不平衡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1978年至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7.92%迅速提高到59.58%,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加了6.6余亿人,全国城市数量从193 个增加至672个。

但以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片面追求增加城镇人口数量,造成了生态失衡、土地资源浪费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1]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老龄化加快的情形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工业化模式制约了城镇化发展,因此急需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向和主要驱动力。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践行科学发展观理念,从片面注重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到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转变。

[2]安徽省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省份,在2015年被正式确立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以来,省政府响应国家政策,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驱动,城镇化水平快速稳步提升。

理论指导上,《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认为目前安徽省城镇化建设从外延扩张发展为内涵的提升,坚持速度与质量并行、质量为主的发展方式。

具体实践上,安徽省将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核心,改革机制体制,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城镇的综合承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

[3]本文进一步从质量角度认识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安徽省各市新型城镇化得分,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文献综述首先关于评价指标方面,以往用单指标,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来评价城镇化水平,数据易于比较,但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反映较少,因此我国学者基本采用多指标评价法,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新型城镇化水平。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余江叶林摘要: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和中国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综合专家群决策的网络分析法和基于变异系数的因子贡献法,构建三层次四维度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和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测度和比较。

结果发现:(1)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较快,但各主要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城镇化速度远高户籍人口城镇化,资源环境水平严重滞后且差距持续扩大;(2)中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并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和短板各不相同;(3)中国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划分为质量同步、质量超前和质量滞后三类7种组合,超过一半的地区存在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率的情况,质量滞后仍然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测度;比较作者简介:余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Email:yujiang@。

叶林,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7BJY219)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 Construction, Measure and ComparisonYu Jiang(Associate Professor, Wuhan University)Ye Lin(Associate Professor,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targets in 2020 of the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taining of three levels and four dimensionsby the combination of GD-ADP and CV methods , and make the evaluation for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of 31 provinces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00 to2016 .We find that:(1) The level of China's new-urbanization has improved rapidly after 2000 till now but unbalance between the major dimensions; (2)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exists distinct gap among provincial urbanization and the elements of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 unbalance within provinces.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presents obvious feature of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s in descending orderfrom eastern coastal region to central region then to western region; (3) compared to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new-pattern urbanization,all the provinces (cit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lassifications and seven distinctive types.More than half of the region's urbanization quality lags behind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the quality of lag is still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urbanization.Key words: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easure; comparison一、导言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伴侣,既是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过程和客观趋势,同时也是一国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如何测度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镇化水平内涵、测度指标及水平测度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城镇化水平内涵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其本质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提倡以人为本、以居住和工作为中心的城镇化理念。

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镇人口比例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例普遍较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城镇人口规模小,城市化率较低。

2. 城市化质量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建设水平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3. 农业转移率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外流率低,农业转移率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下。

4. 城乡差距大: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

二、测度指标为了测度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可以从城镇人口比例、城市化质量、农业转移率、城乡差距等方面建立测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包括:1. 城镇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来进行测度。

2. 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质量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水平、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水平等指标,可以通过城市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公共服务品质等指标来进行测度。

3. 农业转移率:农业转移率是衡量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的指标,可以通过农业人口的城镇化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率等指标来进行测度。

三、水平测度方法为了测度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测度,具体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城市生态环境载体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引导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城镇化过程。

新型城镇化侧重于以人为本、以质量为先、以生态宜居为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高品质、高水平为基本方向的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

而评价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则是评价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否符合规划定位和目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希望为新型城镇化的科学评价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经济指标1. 城市化率:城镇化率是衡量国家城镇化程度、城市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2. 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通过城镇化率和地区经济总量、人均GDP 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 城市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评价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考察城市化进程中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方面。

二、社会指标1. 教育水平:城镇化程度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城镇化率和各项教育指标(例如高等教育率、教育经费投入及学生人数比例等)的关系来评价城镇化对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用。

2. 医疗卫生水平:城市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城镇化率和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人员数量及卫生服务覆盖率等指标的相关性来评价城镇化对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

3. 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保障情况,包括养老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等。

三、生态环境指标1. 绿地率:城镇化进程中要关注城市的绿化面积,评价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反映城市绿色覆盖面积的多少。

2. 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化进程中要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PM2.5浓度、臭氧浓度等环境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反映了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可以评价城市生态环境是否受到有效保护。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

新型城镇化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及评价结果运用。

本文件适用于对县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县城 county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政府驻地镇或街道及其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所辖区域。

城镇化 urbanization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4 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综合系统的客观性评价原则。

坚持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相关联的科学性评价原则。

坚持发展引领、分类评价的合理性评价原则。

5 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可用于进行不同县城横向或同一县城不同年度纵向比较城镇化发展水平。

本评价指标体系可结合专家意见,增加或减少相关指标。

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时,应将同类型县城1进行比较。

注1:县城分为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和人口流失县城五类。

本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4个。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6 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GDP 与该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每个居民对该地区的经济贡献或创造价值的指标,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1)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区域内常住人口 (1)式中:区域内常住人口是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2)计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2)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单位为%。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一、总体框架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是以政府多部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的指标体系,结合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建立的各类指标,经过科学研究和权衡确定具体指标内容,以有效体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一种综合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划分
1、基础指标
(1)城乡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农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

(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投资发展。

(3)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就业形势、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

(4)资源环境:资源利用率、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能源消耗量等。

2、指导指标
(1)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化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绿化率、城市环境等。

三、基本原则
1、强调科学性:指标体系要求科学可行,基于地域发展背景和
实际情况,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指标内容和指标体系。

2、强调实用性:指标体系要求实用性强,提高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和可操作性,以满足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3、强调完善性:指标体系要求完善性高,建立高效完善的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指标体系,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数据指标

城市化数据指标

城市化数据指标
城市化数据指标通常用于衡量城市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化数据指标:
1.城市化率:也被称为城镇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它通常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人口规模:指的是城市中的人口数量,通常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等形式来反映。

3.城市建成区面积:指的是城市行政区内已经建设并具备城市功能的地区面积,反映城市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4.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用于衡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5.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6.城市住房状况指标:包括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成套率等指标,用于衡量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住房水平。

7.城市教育文化卫生指标:包括城市中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规模、文化设施的拥有量和使用情况、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等,反映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8.城市交通状况指标:包括城市的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交通拥堵状况等,反映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出行条件。

9.城市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以上是常见的城市化数据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城市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 赋予 了更 多 的 内容 。 学术 界对 于新 型城镇 化 的研 究 主要集 中在新 型城 镇化 的 内涵 、 特征[ 6 3 、 动力 机 制1 7 ] , 新 型城 镇化 与产 业 的关 系 . 新 型城镇 化 发展水 平指 标体 系 的构 建 等方 面 。杨重 光认 为 . 新 型城镇 化是 在 科 学 发 展 观 的指 导 下 ,大 中小 城 市 合 理 分 工, 城 市 带领农 村发 展 , 从 而形成 国民经 济全 面 、 和
展, 城 乡一体 化 发展 。
2 . 2评价 体 系构 建及模 型 构建
新 型城 镇化 战 略决策 提供 理论 支撑 。
2 新 型 城 镇 化 内 涵及 其 评 价 指 标
2 . 1新 型 城 镇 化 内涵
指标 体 系构 建 的原 则应 遵循 全 面性 、科 学性 、 公平 性 、 层次 性 、 可 比性 、 可操 作 性 。这样 才 可 以较 客观 的评 价城 镇 化发展 水平 。 指标 体 系的构 建依据
乡一体 化 发展 的城镇 化 道路 。 笔 者认 为新 型城 镇化
的 内涵 区别 于 传统 城镇 化 , 体 现在 更加 注重 城镇 化 的质 量 提 升 , 注 重 经 济高 效 、 资源节约 、 居 民 幸福 、
城乡统筹 、 可 持 续 发展 等 , 使大 、 中、 小城 市 有 序 发
基 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了 3 3个 因子 , 对 安徽省 1 6个 地 级 市 2 0 1 1年 的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测 评 。 结果 表 明 , 安徽 省 新 型城 镇 化 发 展 水 平 空 间 差 异 明 显 , 马鞍 山、 合 肥城 镇 化 水 平 较 高 ; 安 徽 省 新 型 城 镇 化 水 平 与人 口城 镇 化 水 平 不 甚 匹
配; 安徽 省各 市人 口规 模 与 新 型城 镇 化水 平 呈 一定 的 负 相 关 。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水平 ; 综合测度 ; 安徽省 【 中图分类 号】 F 0 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一 l 1 0 4 ( 2 0 l 4 ) 0 2 — 0 0 6 5 - 0 4
州 院 乡
J o u r n a l o f Ch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 年 4月 第 2 8卷 第 2 期
Ap r .2 0 1 4 Vo 1 . 2 8 No . 2
安徽省新 型城 镇化发展水 平测度
刘 鸽 , 刘 复友 r , 储金 龙 , 夏 永 久
发 展等 问题 . 新 型城镇 化 成 为城镇 化 发展 的必 由之 路。 党 的十八大 提出要走 新型城 镇化 的道路 , 科学地 测度 和评价新 型城镇 化发展 水平是 制定城 镇 化发展 战略 的基础 。 安徽 省委 、 省 政府提 出建设 新型 城镇化 目标 , 重点 实施 “ 1 1 2 2 1 ” 工程, 科学 规划 城 市功 能定 位 和布 局 , 积极稳 妥推 进新 型城镇化 。 新 型城镇 化水 平 是检测 城镇 化建设 、 量化城镇 化质 量 的重 要 指标 .
( 1 .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2 2 ; 2 . 安 徽 省 城 乡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0 2 2 )
【 摘 要】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 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 化内涵的基础上 , 从经济 、 社会、
镇 化发 展水 平测 度 是近 两 年来 才开 始关 注 的 . 但 是 许 多 专 家 学者 很 早 就从 很 多 方 面 对 新 型城 镇 化 进 行 了分 析 和 阐释 。新 型城 镇 化 不 同于 以往 的城 市
化, 其 不 仅 仅 在 于表 述 上 的 简单 变 化 , 而是 其 内涵
新型 城镇 化 内涵 , 在参 阅前人 研究 的城镇 化发 展水
学术 界对 于 城镇 化水 平 的研 究 比较 多 。 新 型城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l 1 一 O 3
基金项目: 安徽建筑大学博士专项基金 : “ 基于县域尺度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分析” 。 作者简介: 刘鸽( 1 9 8 8 一 ) , 女, 河 南 洛 阳人 ,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城 市 规 划 理 论 与 设 计 ; 刘 复友( 1 9 6 2 一) 男, 安徽 枞 阳人 , 安 徽 省城 乡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教 授 级高 工 , 硕 士生 导 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城 乡 发展 与规 划 。
谐 和 可持 续发 展 的城 市化 道路 。 彭红 碧[ 8 1 认为. 新 型
城 镇 化 是 以科 学 发 展观 为 引领 。 发 展集 约化 和 生态
我 国许 多省份 如陕西 、 河北、 新疆 等地 都 已经做 : 过新
型城镇 化水 平 方 面 的研究 [ 1 - 3 1 . 目前 对 安徽 省 的新 型 城 镇化水 平方 面的研究 还 比较 缺乏 ,需要进 行 : 量化
化 模 式,增 强多 元 的城 镇功 能 , 构 建 合理 的城 镇体 系, 最终 实现 城 乡一体 化发 展 。余学 友认 为 , 新 型城
镇 化 就 是 着 眼解 决 “ 三农 ” 问题 , 强 调城 乡 统 筹 、 城
的考量 。 文章 建立评 价指标 体系 , 对 安徽省 新型城 镇
化水 平进 行测度 .希望通 过研究 得 出安徽省 各市 新 型 城镇化水 平表 征 、 影 响因素 , 以及 人 口城镇 化; 水平 与新 型城镇 化水平 间 的关 系等 ,从 而为安徽 省进 行
1 引 言
城镇 化 是我 国现代 化建 设 的历 史 任务 , 也: 是经 济社 会 现代 化 的重要 标 志。 传 统 的城 镇化 片 面: 追求 经 济 内 涵 和规 模 的 扩 张 , 造 成 了资 源 浪 费 。 环境 恶 化, 城 市 综 合 承 载力 下 降 , 大、 中、 小 城 市 不 能协 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