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管理

管理是技术,也是艺术,管理的对象既有人,也有事,说到底还是人,而管理人的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管理人,就必须懂得人性。管理者该理解和关注,人性到底是什么?如何运用?这是管理者能够影响、激励和带领团队走向远方的必要前提。

感性、理性,是人性最重要的两个基础

过往我们都会从理性的角度出发,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或者决策,甚至建立各种测评工具和模型。

事实上,虽然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但感性的影响对每个人却是无处不在,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感性的特点,就是我们的认知或者结论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事实本身上的。好与坏,大与小,快与慢,这些判断都来源于比较而不是事实本身。

付出、或者帮助别人,本来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但当我们做了什么之后,我们就会用内心的期待去比较对方的反馈;比如,你辛苦为爱人做了一顿饭,本来这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对方回来没有表现出你期望的情绪反馈,你就会觉得失望,甚至指责对方我都已经如何如何了,你却没有如何如何,心理的落差就会非常大。

感性还表现在对人的评价上,因为投缘,性格风格相仿,怎么合作怎么愉快,偶尔的失误或错误也不会影响判断。但如果对方和自己风格不同,就非常容易横挑鼻子竖挑眼,难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方的行为;感情还体现在趋同性上,本来自己的心情蛮好,但是,周围的人都很低落,自己就很容易受到影响;本来自己的观点是A,如果周围所有人的观点是B,自己就会受到影响,趋同于B。

感性的特点,要求我们管理者要学会关注员工的情绪和期望值,进而管理员工的期望值。而管理期望值的核心,就是处理好员工的期望和现实感受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否则,管理和员工之间的距离和落差就会加大,最终走向分裂。关于期望值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说白了,学会让员工爽,就学会了利用感性的人性。

趋利是人的本性

无利不起早,出门三分利,有钱能使鬼推磨,威逼利诱,都是在描述利的重要作用。任何不尊重员工利益诉求的管理行为,最终都只能被证明是失败的。我们无法寄希望于员工自动自发的努力,我们无法指望员工像老板一样不计报酬甘愿付出,我们更无法统一员工的思想。

所谓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离不开利益和身份这个重要的前提。真正聪明的管理行为,是利用员工对利益的追求,统一员工的目标,从而结成利益

的共同体。公平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这就是人性;尽量公平,让自己不吃亏,这就是利用人性。文化和价值观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利益作为载体,既不牢固,也难以长久。

利,既包括物质上的收益,也包括精神上的满足。许多管理者只会用物质上的利益来激励下属,这种方式后患无穷,一旦公司的发展陷入停滞,管理者就无法再满足员工的诉求,此时员工心态的改变已经即成事实,最后的结果就是挥泪换人。因为,加薪带来的满足感和激励作用,不会超过三个月,过了这个时间,激励因素就变成了保健因素,一旦停止或者缺失,员工就会牢骚满腹,看不到希望。

精神上的利益诉求,需要调动,更需要满足。两者比较,调动精神上的需求,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学会营造氛围,营造上进、学习、参与和结果导向的团队环境,同时有意识地制造压力感,让员工从单纯地关注物质,到关注精神上的回报。精神上的满足感是长久而充实的,如果一个人只盯着物质利益,很有可能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感极度缺失。所以对需求理论的运用,核心并不在于了解员工需求从而满足它,而是引导员工正确的需求,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激励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激励之道。

人的本性有避害的特点

避害的含义不仅仅是避免危险,还包括一切可能给自我带来压力、负担、责任和障碍的东西,我们在面对这些危害时的本能反应就是逃避。

在人类的早期,当生存是第一位的需求时,自己的利益自然就被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这种曾经让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随着协作的不断增强,慢慢地被定义成了自私。有意思的是,自私其实是相对的,所以它本应该是个中性词。结果恰恰是因为人性的自私,它被演变成了贬义词。

除了避害,自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一切的思想、观点、判断的来源,和随后的行为反应,都是从自我出发,然后推己及人的。我们渴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但这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的认知必须不能仅仅局限于自我。这个很难。在强化自我角色意识的同时,我们必须修炼一个重要的能力——换位思考。

因为人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而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减少误解,增强合作。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下属,难以达成工作的要求;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产品,难以赢得市场的青睐。把自己当别人去审视,把别人当自己来谅解,把别人当别人去尊重,把自己当自己去坚守。做不到这几点,你的人生就始终是在自嗨。

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希望被认可

我们不仅需要亲人的认可,朋友的认可,同事的认可,领导的认可,我们还需要对手的认可,敌人的认可。当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认可让我们体现价

值;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认可让我们燃起热情和希望;当我们付出的时候,认可让我们感受到回报。认可似乎就是动力的源泉,一旦认可缺失,我们就会丧失安全感和存在感,就会形成落差,内心会感觉没有寄托,进而失去前行的动力。所以,无论是上下级之间的管理,还是同事间的合作,认可都是极为重要的前提,不可或缺。

指责别人最容易。指责的容易,对应的就是认可的难,我们都需求被认可,偏偏认可他人成了最难的事情。作为儿女,渴望父母的认可;作为爱人,渴望对方的认可;作为下属,渴望得到领导的认可。获得自己最看重的人的认可,几乎成了很多人追求一生却没有得到的奢望。因为缺乏认可而导致的离开,不仅在职场上,在生活中都成了最深切的痛。

这和人性有关,人都是自我的。所以我们常常过多看到自我的亮点,而忽略别人的付出;我们常常关注自我的需求,却忽略他人的感受;我们需要彰显自己,也就常常无意识地贬低别人。

事实上,员工被认可后带来的向上的动力,远远大于被批评后带来的向下的阻力,因为前者是顺应人性,后者是和人性较劲,前者的力量是两个人的合力,后者的力量是一个人的力量再减去被批评带来的阻力,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位置越高,越孤独,越需要认可。所以下属要学会认可上级,让他有成就感;而管理者也要意识到,你对面的员工,和你一样需要认可,这就是人性的使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