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中风恢复期
康复科优势病种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一、概述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经昏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西医多见于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病发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二、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
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在整个生活中遭受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中风可分为急性期和康复期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护理要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风护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
一、中风急性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急性期指的是中风发作之后的头几个小时至几天之间。
在这个阶段,患者面临着生命和生活能力的威胁,因此护理要点如下:1. 快速反应:中风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快速反应和立即采取行动。
在发现疑似中风患者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呼叫急救并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观察和监测:在中风急性期,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指标,并密切关注任何新出现的症状或变化。
3. 维持呼吸通畅:中风可能会引起喉头肌肉无力或咽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面临呼吸困难的风险。
因此,在急性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头部抬高、吸痰和气管插管等手段实现。
4. 液体和营养支持: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往往会出现吞咽障碍,影响正常饮食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或胃肠外营养来提供液体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以确保患者身体的正常功能。
5. 预防并发症:中风急性期存在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和肺炎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按时翻身、进行皮肤护理、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中风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中风康复期指的是中风发作后的恢复和康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其日常生活功能。
以下是中风康复期的关键护理要点:1. 多学科团队合作:中风康复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个专业的护理人员共同合作。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等,他们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计划。
2. 功能恢复训练:康复期的护理重点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doc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
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许多病人就医时往往已错过“时间窗”,因此在抢救治疗同时建议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越好,越有助于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生活自理,真正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在不要过分迷信药物治疗,尽早介入康复,中风后遗症完全可避免或减轻医案启示一医案介绍:吴阿姨今年68岁,患糖尿病七八年,8月底因脑梗死住院治疗。
吴阿姨的老伴回忆,最初是一天早晨起床后,吴阿姨说不出话来,而且左手发麻、没劲儿。
但吴阿姨和家里人都感觉症状不重,想休息休息就好,没有就医。
三天后,吴阿姨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不仅说不清话,而且左胳膊、左腿都抬不起来。
这时家里人才着了急,赶忙到医院看病。
经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脑内科检查诊断为脑梗,立即收入院进行治疗。
专家分析: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又称中风,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出血性脑卒中即脑溢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风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
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
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
中风后1~3个月,康复黄金期
中风后1~3个月,康复黄金期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的患者超过200万,其中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一侧肢体瘫痪的症状,给其身心带来双重伤害。
由于对康复医学认识不足,大多数偏瘫患者在医院进行完急性期治疗后,以为别无他法,只能回家等死。
其实不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显示,偏瘫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并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多可恢复工作。
可见,中风偏瘫后积极进行康复值得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指导专家: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洪钰芳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孙克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董强整理:西捷2000年10月8日,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演出现场,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钱浩梁手举红灯的经典亮相一出现,那掌声真如雷鸣一般。
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此之前,钱浩梁老师曾在一次演出中突发脑出血,导致身体右侧偏瘫。
医生检查后断言:好了能扶着墙走走,不好的话也就这样了。
可是,当年已60多岁的钱浩梁不仅活下来了,会说话了,而且还能重返舞台!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奇迹是如何出现的?那就是积极康复治疗的结果。
康复治疗宜早不宜迟近年来,年轻化、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成了中风最典型的特征。
据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1人患中风、因中风死亡或致残,而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超过200万。
中风患者若及早抢救,大多能救回一命,但由于缺乏康复医学的相关知识,成功保命后的中风患者仍有近一半没有考虑到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于自己后期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也不关注,导致存活下来的患者中有至少70%会留下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以及心理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其实中风预后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康复的介入早晚和合理与否,而这些康复治疗的效果是挂吊瓶和吃药做不到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㈠.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㈡.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⑴.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⑵.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⑶.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⑴.风火上扰证⑵.痰瘀阻络证⑶.痰热腑实证⑷.阴虚风动证⑸.气虚血瘀证㈢.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㈣.标准住院日为≤28天。
㈤.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㈥.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㈦.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⑵.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⑶.凝血功能。
⑷.心电图。
⑸.胸部透视或X线片。
中风后到个是有效康复期
精心整理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
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月底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
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
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
医案结论:项准备工作,并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脑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重症、康复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实施溶栓、手术。
这都大大简化了诊治过程,缩短了抢救时间。
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医案启示三医案介绍:针对吴阿姨的病情,脑内科医生为她使用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以岭医院康复科的大夫来会诊,便为她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慢慢的,吴阿姨感觉左胳膊和左腿有了劲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已经可以活动了。
专家分析:胡秋生主任表示,临床上许多中风患者都存在治疗误区,很多人在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则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偏瘫等遗留的功能障碍,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从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医案结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恢复的程度与脑梗发生的位置、面积大小、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介入的早就会百分之百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尽早康复,其恢复的程度就要比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要好。
中风的康复计划
中风的康复计划中风的康复计划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导致大脑细胞死亡。
中风后的康复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风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的目标、康复的方法和康复的时间表。
康复的目标中风后的康复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康复计划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语言能力: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语言不流畅等。
康复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使其能够正常交流。
2. 恢复运动能力: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肌肉无力等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
康复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行走、上下楼梯等。
3. 恢复认知能力: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康复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正常思考、记忆和学习。
4. 提高生活质量: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康复的方法中风后的康复计划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具体来说,康复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中风后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电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
2.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是中风后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
3.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中风后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
认知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认知能力。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中风后康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减轻情绪问题。
最新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
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许多病人就医时往往已错过“时间窗”,因此在抢救治疗同时建议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越好,越有助于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生活自理,真正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在不要过分迷信药物治疗,尽早介入康复,中风后遗症完全可避免或减轻医案启示一医案介绍:吴阿姨今年68岁,患糖尿病七八年,8月底因脑梗死住院治疗。
吴阿姨的老伴回忆,最初是一天早晨起床后,吴阿姨说不出话来,而且左手发麻、没劲儿。
但吴阿姨和家里人都感觉症状不重,想休息休息就好,没有就医。
三天后,吴阿姨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不仅说不清话,而且左胳膊、左腿都抬不起来。
这时家里人才着了急,赶忙到医院看病。
经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脑内科检查诊断为脑梗,立即收入院进行治疗。
专家分析: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又称中风,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出血性脑卒中即脑溢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风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
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
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
【精】中风病恢复期或后
2、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 期。
(1)治 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2)穴 位: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 阴交、足三里。
(3)针刺操作: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 内关用捻转泻法行针1-3分钟;三阴交, 足三里用提插补法;刺极泉在原穴位置下 两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 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为度; 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以肢体抽动 为度。
2、中风病恢复期一般为脑梗塞发病2周后 或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后遗症期为发病半 年后,遗留意识、语言、肢体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等诸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3、头部CT检查示软化灶形成或见不同程度 脑萎缩。
【治 疗】
一、针灸治疗
1、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 (2)穴 位:肩髃、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昆仑、三阴交、太冲、地仓、人中。
(1)治 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⑤阴虚阳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伴烦躁失眠,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手足拘急或蠕动,舌红
绛或暗红,少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2、中风病恢复期一般为脑梗塞发病2周后或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后遗症期为发病半年后,遗留意识、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气虚血瘀证,加气海俞、膈俞、脾俞、血海以益 (3)针刺操作: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
痉挛劣势侧的针刺刺激手法可较强,进针手法要快捷轻柔,行针手法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
气活血。 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①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1分钟。
风痰阻络证,加风池、丰隆、阴陵泉、合谷熄风
化痰。 3、针刺治疗痉挛瘫痪患者时,因肌肉痉挛状态及肌张力增高,容易出现滞针,故病人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
神经康复临床研究规划
神经康复临床研究规划:神经康复亚专科拟通过临床研究,不断提高神经康复的临床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1)临床研究注重研究课题设计,紧靠联系临床。
同时注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前瞻性、实用性。
把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使我科科研工作有新的突破,以科研指导临床的发展。
(2)我亚专科的优势病种为“中风恢复期”,故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风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
中风恢复期往往伴随有多种的功能障碍,如运动、言语、吞咽、认知、心理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同时也可伴有多种并发症。
故在主要的研究方向下,拟发挥针刺、手法、艾灸、中药、拔罐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的优势,探讨其在临床应用成效,细化出多个重点的研究分支。
如“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研究”,“针刺结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研究”,“针刺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研究”,“针灸、推拿、中药等对中风恢复期并发症的治疗研究”等等。
(3)医院大力支持各科室的科研工作,设有院内课题,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新业务新技术等,对各类科研项目给予了不同层次的资金配套支持;对于发表的论文按级别对于版面费予以报销。
我科拟围绕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及重点研究分支,开展临床研究,积极申报相关课题。
拟申请2-3项院内课题,在院内课题的基础上,力争申请省级课题。
(4)加强课题研究常规管理,使课题研究能够扎实有序地开展,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
采取措施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确保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确切的目标和内容,加强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定期召开每个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组长(负责人)会议,让每个课题的全体成员都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研究。
(5)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共学互补,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做好科研型骨干医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让更多的骨干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能成为科研带头人,带动医师治疗与带教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中风病护理方案
脑病科四病区优势病种护理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痰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二)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三)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半身不遂1.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2.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指导协助患者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及关节运动,减少或减轻肌肉挛缩及关节畸形。
1 / 193.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
如患者不能作主动活动,则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
4.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5.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于患肢。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4)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5)穴位拍打:遵医嘱用穴位拍打棒循患肢手阳明大肠经(上肢段)、足阳明胃经(下肢段)轻轻拍打,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有下肢静脉血栓者禁用,防止栓子脱落,造成其他组织器官血管栓塞。
2 / 19(二)舌强语蹇1.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从患者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可与患者共同协调设定一种表达需求的方法。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说明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科按照护理部的要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三级中医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的相关评价指标要求,从本科实际出发,经过近1年的学习、实施、评价,整理编印本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本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并附有相关知识专科知识及基础知识,便于科室培训、护士学习及执行实施。
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3、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二、常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1、穴位按摩2、艾灸3、耳穴贴压(埋豆)4、穴位贴敷5、中药熏洗6、药熨7、中药外敷8、中药离子导入9、中频、低频治疗仪10、拔罐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四、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标准(目的、注意事项)五、病种常用中药应用注意事项六、常用经络穴位定位七、优势病种相关护理知识(一)中风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二)眩晕相关知识与技能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三)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常见证候(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2.痰热内闭证3.元气败脱证(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2.风痰阻络证3.痰热腑实证4.气虚血瘀证5.阴虚风动证(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四、健康指导五、护理要点六、护理难点七、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可从网上下载,在下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暂无下发中医护理方案的按此模式制定本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常见证候1、风痰瘀阻证2、气虚血瘀证3、肝肾亏虚证(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四、健康指导五、护理要点六、护理难点七、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可从网上下载,在下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中风恢复期临证体会
致残率高
大量资料表明,中风经抢救存活者中,50~ 80%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 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 甚至出现痴呆。其中约有3/4患者丧失劳 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人帮 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达到基 本痊愈。中风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 痛苦,对家庭、社会也带来压力和负担。
分期
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为:急性期: 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恢 复期:发病2周至半年。后遗症期:发病 半年以上。
据有关资料显示及个人临床多年的体会, 中风的最佳恢复期为6个月以内,德国耶 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中风病人发 病后的半年内是患者大脑功能恢复的关键 时期。据德新社和《明镜》周刊报道,耶 拿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奥托·维特领导的研究 小组发现,发生中风后不久,患者脑内γ- 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成分发生了改 变。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 经递质之一,约一半神经突触的神经递质 为GABA。
1、理气化瘀法
适用于恢复期早期,患者体质较好,正 气未伤,苔薄白,脉弦滑者。用血府逐 瘀汤加减,药用:红花、川芎、赤芍、 当归、柴胡、地龙、桃仁、枳壳、陈皮 等。
2、益气化瘀法
气与血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气为血 之帅”。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 循行的动力。气虚而滞,运血无力,血流 不畅,则脑络痹阻不通。中风恢复期患者 体质虚弱,正气损伤,表现为神疲倦怠、 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舌淡紫,或有舌体 不正,苔薄白,脉细涩无力。用补阳还五 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柴胡、桃仁、 红花、川芎、赤芍、当归、地龙、桂枝等。
1、清热化痰法
适用于中风恢复期表现为有痰热症状, 见口苦,舌苔黄浊,大便不畅者, 用黄 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天 竺黄、陈胆星、竹茹、鲜竹沥等。
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
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1. 引言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通常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恢复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他们能否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水平。
在中风恢复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 中风恢复期的特点中风恢复期是指中风后的一段时间,通常为数月至数年。
在此期间,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这些损害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使他们无法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活动。
3. 中风恢复期的健康教育内容3.1 联合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康复师、医生、护士等。
健康教育中应重点强调联合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到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和配合的必要性。
3.2 药物治疗中风恢复期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3.3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中风恢复期的患者非常重要。
健康教育中应包括饮食、运动、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3.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中风恢复期的核心内容,通过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
健康教育中应介绍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并提供指导。
4. 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了解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
这些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提高生活质量。
5.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了解治疗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参与康复训练,从而提高康复的效果。
中风恢复期健康教育应包括联合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康复训练等内容,帮助患者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
中风康复宜早不宜迟 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
中风康复宜早不宜迟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导读:偏瘫是中风最主要的后遗症,是指人体某一部分随意运动的机能减弱或者丧失。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周国平教授认为,中风偏瘫患者越早进行康复,预后越理想。
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14天后进行康复。
……偏瘫是中风最主要的后遗症,是指人体某一部分随意运动的机能减弱或者丧失。
据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的病人超过200万,其中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一侧肢体瘫痪的症状,给其身心带来了双重伤害。
由于对康复医学认识不足,偏瘫患者在医院进行完急性形期治疗后,以为被判了“死刑”,成为病床上的“死刑犯”,别无他法,只能回家等死。
其实不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显示,偏瘫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并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多可恢复工作。
因此,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长期在康复科中占据第一的重要位置。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周国平教授认为,接受康复治疗能让中风患者活得好,且活得久。
【专家简介】周国平,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7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中医临床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针灸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获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历任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主任、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设备处处长。
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临床针灸分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病种中风恢复期————————————————————————————————作者:————————————————————————————————日期:泗洪中医院针灸康科优势病种(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1、诊断1.1疾病诊断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1.2疾病分期1.2.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1.2.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1.2.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3证候诊断1.3.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1.3.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1.3.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1.3.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1.3.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2 治疗方案2.1特色㈠针灸2.1.1分期针灸针灸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取穴( 1 )软瘫期(Ⅰ一Ⅱ期) :体针治疗: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
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委中、尺泽均双侧取穴。
操作: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采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
内关:直刺1.0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进针 1.0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为度。
极泉:将上肢外展,直刺0.5至1.0寸,采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为度。
尺泽:屈肘直刺1.0寸,采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为度。
委中:仰卧抬腿,直刺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 2 )痉挛期(Ⅲ- 1 V期) :采用患侧取穴,上肢以手少阳经为主,下肢以足厥阴经为主,取穴:秉风、肩髎、清冷渊、外关、八邪、血海、照海、阴陵泉、三阴交、公孙、八风,可酌情交替使用。
毫针深刺,以获取深部组织强烈针感至痉挛被缓解,针刺过程不留针,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
(3)恢复期(Ⅴ—Ⅵ)采用患侧取穴,上肢以阳明经为主,下肢以阳明经及厥阴经为主,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绝骨、阴陵泉、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泄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1.2动气针法董氏针灸在治疗中风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取穴方面精而少,见效迅速。
(1)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
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
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2)灵骨、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
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1)先决定针刺穴道。
(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
,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
(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
2.1.3头针头针选穴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案, 具体选穴为:顶颞前斜线(MS6)、顶颞后斜线(MS7)、额中线(MS1)、顶中线(MS5),前两穴取瘫痪对侧穴位。
快速进针选用26—28号1.5—2.5寸不锈钢针,针身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人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将针快速推进到相应的深度。
操作:快速捻转术者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右。
连续捻转1-2分钟,然后静留针10—15分钟,再重复捻转2-3次,留针30-40分钟。
捻针时或留针时,家属协助患者(或患者自己)活动肢体,或进行PT治疗。
2.1.4并发症治疗(1)假性延髓麻痹---项针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O.40×50mm毫针,取项部双侧风池、翳明、完骨、天柱,刺入约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每分钟100转捻转手法各约15秒,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
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60眦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1-1.5寸,吞咽、治呛、发音分别直刺刺入O.3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15秒后出针,不留针。
(2)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三阴交。
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2.2特色(二)中药治疗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2.2.1.风火上扰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牛黄清心丸等。
2.2.2.痰瘀阻络证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半夏、天麻、茯苓、竹茹,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中成药: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等。
2.2.3.痰热腑实证治法:化痰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等。
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
2.2.4.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川牛膝、川楝子、熟地、茵陈、麦芽、川芎等。
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2.2.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
中成药: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2.3特色(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2.4特色(四)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理疗发病早起,应以临床抢救为主。
康复措施应早期介入,但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如果患者神知清醒又无进行性卒中表现,可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2.4.1物理治疗(PT)软瘫期:强调保持良好的功能体位,并由简单的卧位训练到肢体的训练,开始肢体被动、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包括床上体位变换、仰靠坐位训练和关节活动的训练,主动运动有bobath 握手,桥式运动等。
痉挛期:防止大量的功能运动,避免痉挛加重,诱发出联合反应和强化病理性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等。
此时宜开始进行抑制张力的训练,如降低躯干肌张力、抑制痉挛的训练,抑制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的训练,促进随意运动和分离运动的训练,以及提高肢体自主运动的训练。
恢复期:功能已基本恢复,进一步改善立位平衡、提高立位稳定的训练和下肢各关节分离运动训练。
一般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4.2作业治疗(OT)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作业治疗如砂板磨训练、滚筒训练、木钉训练、扶球训练、操球训练等方法改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认知和感知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4.3理疗应用电、光、声、热等物理因子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如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低周波、中频、超短波等。
2.5特色(五)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2.6特色(六)护理(1)体位的选择中风急性期患者的头部抬高15~30°最为合适,切忌无枕仰卧。
凡有意识障碍病人宜采用侧卧位,头稍前曲。
病初期可注意患者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神志清楚无吞咽障碍者,应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意识障碍早期,禁食1~2天,避免吸入性肺炎,或引起窒息;可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
3日后,如病人神志仍不清楚,无呕吐及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
在拔除鼻饲管后应注意喂食方法,体位应取45°半卧位;以茶匙喂食糊状为妥;喂食中呛咳时应拍背。
(3)口腔护理急性脑血管病人宜采取侧卧位,可用镊子夹棉球蘸湿淡盐水为病人擦洗口腔及唇部,还可用小纱布蘸湿温开水敷盖于口腔。
对有假牙的病人,睡前及饭后将假牙取下,用牙刷将假牙刷洗干净,放在清水杯中浸泡。
(4)呼吸道护理勤翻身多拍背。
能咳嗽者,鼓励病人咳嗽。
咳嗽困难而多痰者,应用超声雾化,属于痰热证可鼻饲竹沥水清化痰热。
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呕吐物及咽部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舌后坠者,可将下颌托起。
(5)皮肤护理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
可应用气垫床。
定时检查骨突部位是否有发红、发紫、水泡等现象,尤其是尾骶部,髂骨,大粗隆及足跟、内外踝、肩胛骨等处。
卧床病人早晚要洗脸,定期擦净,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及时更换床单以免发生褥疮。
发现皮肤有发红现象,应增加按摩次数,并使受压部位皮肤悬空,也可使用复元通络擦剂(草红花、川乌、当归、川芎)按摩受压骨突部,以活血通络,促进气血流通。
3.疗效评定(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疾病病情评价: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神志、肢体偏瘫、面瘫、失语等;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活动能力等;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或日常生活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