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11.19•【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114号•【施行日期】2013.1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并制定印发了活动方案及实施细则。

在方案及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总结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为做好中医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估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实施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为做好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总结及评估工作,我司组织专家研究起草了《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及样稿(见附件,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供各中医医院在撰写总结分析报告时参考。

各中医医院也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增加总结分析的内容。

三、根据要求,中医医院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每个科室至少选择3个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组织实施,并对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

2013年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2013年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2014年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宁夏中卫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基本情况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卫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共32例,平均住院日12.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外治法(隔姜灸)。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94.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28例(93.33%),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0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1例(70.0%),耳针治疗30例(100%),外治法(隔姜灸)治疗20例(66.67%),内科基础治疗30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耳针治疗及外治法(隔姜灸),而口服中成药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不稳定,而且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普遍;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3.耳针及外治法(隔姜灸)因操作简便、作用较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方案中推荐的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5.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

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年8月康复科.

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年8月康复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NV261.项痹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ICD编码:M47.8.神经根型颈椎病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临床表现的总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治疗原则:根据经络辩证,项痹多属于手足太阳、少阳经、督脉,因此在取穴时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少阳、督脉经穴为主。

“颈七针”(风府、双风池、双天柱及双翳风穴)颈夹脊穴百会大椎列缺肩中俞肩外俞配穴:风寒痹阻者,加肾俞、命门、风门以温阳散寒止痹痛;血瘀气滞者,加膈俞、合谷、太冲以活血化瘀止痛;痰湿阻络者,加内关、丰隆、阴陵泉健脾和中、除湿化痰;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气海、血海补益气血、调理脾胃。

康复科优势病种

康复科优势病种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3版)一、概述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不经昏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西医多见于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病发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二、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缺血性中风(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一、基本情况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针灸康复科自2011 年至2013 年12 月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以来,共依照路径管理住院患者共72例,完成70 例,平均住院18.2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烫熨、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6 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6 例(93.8%),针灸治疗81例(100%),推拿治疗41 例(50.6%),中药熏洗治疗23 例(28.4%),烫熨治疗81 例(100%),内科基础治疗79 例(97.5%),其他疗法46例(5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

2013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1、慢性盆腔炎中医诊疗规范2、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诊疗规范3、崩漏中医诊疗规范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的患者一.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胎漏(TCD编码:BFR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丰有吉、沈铿主编,人们卫生出版社,2006年)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3周-28周3.证侯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胎动不安临床常见证侯:(1)肾虚证:(2)血热证:(3)气血虚弱证:(4) 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胎漏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胎漏。

编码:BFR040、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侯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相关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大便常规,白带常规检查(2)肝功能、肾功能。

(3)B超检查胚胎或胎儿情况(4)乙肝,HIV,TP,HCV。

2.可选择的项目: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支原体检查。

(八)治疗方法:参照道县中医院妇科诊疗规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2013年—2015年)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2013年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在所收治的病例中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无效病例原有的以西医治疗为主的疾病在加入了中医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

急性腰扭伤以往西医认为是小关节突紊乱,以牵引、局部封闭、神经沮滞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用中医手法治疗后立竿见影辅以推拿,中频,电针等疾病痊愈很快。

骨伤科病人,受外伤卧床以后,以往西医均给予止血药物,临床观察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 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通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仍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

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存在问题: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论著少。

4、中医为我国传统医学,师承及家传现象明显;中医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年轻人不愿学习中医,在人才建设方面较吃力。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针灸推拿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 〈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康复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方案优化

康复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方案优化

康复科诊疗方案及方案优化2010年中风康复诊疗方案中风(stroke)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

其定义为: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或死亡。

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中风的康复评定1.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①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 GCS﹤8分为昏迷状态,属重度脑损伤;9~12分为中度损伤;13~15分为轻度损伤。

②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2.运动功能评定①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Ⅰ阶段:急性期,发病数日到两周,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Ⅱ阶段:发病约两周后,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

Ⅲ阶段:发病两周到五周,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

Ⅳ阶段:共同运动模式减弱,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减弱。

Ⅴ阶段: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轻。

Ⅵ阶段: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③其他功能障碍评定:如感觉、认知、构音、心理等。

二.中风的康复治疗目标:通过PT、OT、ST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最大限度的促进功能障碍的改善,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适应症:①病情稳定,合并症和并发症稳定和得到控制。

②有明显的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运动、认知等障碍。

③有充分的认知功能可以完成学习活动。

④有充分的交流能力能和治疗师完成交流性活动。

⑤有耐受主动性康复训练的体质。

禁忌症:①病情过于严重或进行性加重中,如深昏迷、颅压过高等。

②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如严重感染、心肌梗死等。

③存在严重的系统性并发症,如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精神病等。

(一)康复治疗分期: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发病后数日,应以临床抢救为主。

康复措施应早期介入,但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如果患者神知清醒又无进行性卒中表现,可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专家手册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

专家手册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3年版)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部分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要求设置的5个一级临床科室必须独立设置。

2.检查病历时要由专家从病案信息库中随机抽取,不得由医院提供(下同)。

3.对指标3.2进行检查评估时,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临床科室中抽取2个临床科室,其中从内科系统临床科室和其他科室各抽1个(不含已抽取确定为检查对象的重点专科),共2个科室。

对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每项指标的实际得分。

4.对指标3.3.1—3.3.4项进行检查评估时,由专家在临床科室中随机抽取2个科室,其中从内科系统临床科室和其他科室各抽1个(不含已抽取确定为检查对象的重点专科)进行检查。

对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每项指标的实际得分。

5.对指标3.3.5进行检查时,由专家在制定了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的手术病历中随机抽查。

6.对指标3.9.3进行检查评估时,由医院提供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名单和设立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并从设立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中随机抽取2个科室实地考查。

7.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指经药监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8.处方情况评价方法:查看评审前一年度报表,并抽查评审当月某天的处方。

如该天处方比例远低于该年度的处方比例,则再抽查另外一天的处方以进一步核实。

中成药和西药在一张处方中的按中药处方计算,计算时应分别计入中药处方数和处方总数。

9.在对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时,备选科室不包括“治未病”科和重症医学科。

10.抽查病历,不特指的,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均可。

临床科室建设检查记录表(诊疗方案及应用)451.对指标3.3.4进行检查,查阅评审前3年资料时,如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尚未正式印发相关病种诊疗方案,则检查科室对本院自行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的资料。

中医诊疗方案优化是指对诊疗方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康复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康复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康复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附表1康复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1)脑卒中后遗症诊疗常规一、概述中风又名卒中。

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行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二、临床表现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

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

三、诊断依据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塞、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

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4.做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

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5.应注意与痫症、厥证、痉病等鉴别。

四、中医治疗1.药物疗法根据脑卒中的发病特点、现代康复理论的认识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特点,我们把脑卒中分期论治,分为三期即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

⑴弛缓期、痉挛期:弛缓期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的偏瘫侧肢体弛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多是中风的早期;痉挛期的临床表现为明显的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

①阳证症状:突然半身不遂,或神昏,面红目赤,躁扰不宁,项强,甚则抽搐,痰多息促,鼻鼾身热,口咽干苦,便秘。

舌质红或绛,舌苔黄、厚、腻或燥,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通腑醒神方药:中风1号或涤痰汤加减中风1号方药组成:羚羊角5g 夏枯草15g 生地10g 丹皮20g胆星5g 黄芩15g 等中成药: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清心丸等清心开窍类中成药;静脉滴注路路通或红花注射液,佐以醒脑静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

②阴证症状:突然半身不遂,或神昏,面色苍白,肢体瘫痪不收,二便失禁,气息短促,痰涎壅盛,四肢逆冷。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2)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①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②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③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5)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阻络证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接受。

中医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体现在特定病种的诊疗方案中。

本文就介绍中医在不同病种中的优势和诊疗方案。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和胃溃疡:中医认为,胃炎和胃溃疡是由于胃失和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胃脉和治疗胃气虚弱。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和推拿等。

例如,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胃痛和消化不良,可以使用四君子汤加减或六君子汤来调理脾胃气血,增强胃脉功能。

2. 肝炎:中医认为,肝炎是由于肝火上炎或肝阴亏损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清肝热、滋养肝阴。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等。

例如,对于肝火上炎引起的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热解毒,减轻肝脏负担。

二、呼吸道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肺失宣降和痰湿阻塞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肺气和祛痰。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例如,对于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和痰多,可以使用小青龙汤来宣肺化痰,促进气机畅通。

2. 支气管哮喘: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外感风邪、五脏失调或情志不畅引起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祛风、散寒、疏肝和宽胸。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刮痧等。

例如,对于湿热痰壅引起的气喘和咳嗽,可以使用二陈汤来清热降湿,平喘化痰。

三、心脑血管疾病1. 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失调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气血和降压。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和推拿等。

例如,对于肾阳虚引起的高血压,可以使用左归丸来温肾阳、降血压。

2. 中风后遗症: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气血不畅、痰积阻滞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活血化瘀、开窍通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例如,对于痰瘀阻滞引起的言语不清和偏瘫等症状,可以使用通窍活血汤来祛痰活血,恢复脑功能。

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偏瘫诊疗方案(2013)说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样板模块制定。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驱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制定①感觉和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一侧视野缺失;②交流障碍:失语、构音障碍;③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等;④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⑤其他功能障碍: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主症①+次症②~⑤任何一项+CT或MRI报告即可确诊脑卒中偏瘫。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二、治疗方案(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物理治疗(良肢体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康复训练等多项内容。

(二)针灸治疗1.治疗原则: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电针、灸法、拔罐等。

2.针灸方法:取穴:以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为主。

随证加减取穴:吞咽困难我们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院内制剂中风解语胶囊结合石学敏醒神开窍法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及廉泉治疗;尿失禁或尿潴留取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或热敷;肩-手综合征取肩三针,痛点刺络拔罐;语言-言语障碍我们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院内制剂中风解语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头针取语言区;舌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体针取百会、风池、廉泉、夹廉泉、通里、内关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偏瘫诊疗方案(2013)说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样板模块制定。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驱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制定①感觉和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一侧视野缺失;②交流障碍:失语、构音障碍;③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等;④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⑤其他功能障碍: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主症①+次症②~⑤任何一项+CT或MRI报告即可确诊脑卒中偏瘫。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二、治疗方案(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物理治疗(良肢体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康复训练等多项内容。

(二)针灸治疗1.治疗原则: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电针、灸法、拔罐等。

2.针灸方法:取穴:以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为主。

随证加减取穴:吞咽困难我们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院内制剂中风解语胶囊结合石学敏醒神开窍法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及廉泉治疗;尿失禁或尿潴留取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或热敷;肩-手综合征取肩三针,痛点刺络拔罐;语言-言语障碍我们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院内制剂中风解语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头针取语言区;舌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体针取百会、风池、廉泉、夹廉泉、通里、内关治疗。

要求: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

初病宜泄,久病宜补。

方法:针刺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3~5次/周为宜。

(三)推拿治疗选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太冲。

手法:滚法、点法、拿法、擦法、按法、揉法、摇法,扳法、推、抹。

操作:1.上肢部操作:患者先仰卧,医生拿揉患肩、肘、腕关节,同时配合肢体的被动活动,约5分钟,继而按揉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各1分钟,最后搓、抖、捻、勒五指。

2.背部及下肢部操作:患者俯卧位,医生先用滚法在背腰部膀胱经施术,然后按揉下肢部穴位,拿揉下肢部肌肉群;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最后搓、抖下肢。

3.语言謇涩按揉廉泉、通里,风府各一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4.口眼歪斜用抹法在瘫痪的一侧面部轻轻推抹3~5分钟,然后按揉颧髎,下关、瞳子髎,以局部酸胀感为度。

5.口角流涎可按揉面部一侧及口角部,再推摩承浆穴,约2分钟。

(四)其他物理因子治疗中药离子导入、蜡疗、磁振热、神经功能重建、吞咽治疗仪、减重治疗仪等(五)熏洗疗法针对偏瘫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臂或足部的肿胀,给予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熏洗患处,基本方法如下:牛膝(桂枝)独活川芎荆芥红花透骨草防风伸筋草用法:水煎熏洗肿胀肢体,一日一次,每次20分钟。

(六)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疾病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用上田敏评价标准。

(二)评价方法入院当天及入院15~20天均用上田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外伤性截瘫的诊疗方案(2013)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有典型脊柱骨折外伤史,于伤后立即发病。

(2)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2.西医诊断(1)脊柱骨折外伤史(2)神经系统检查:脊髓神经支配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区域是按照阶段分布的,截瘫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及感觉完全或部分消失,因此可以根据截瘫平面推断损伤部位及病情进展。

此外可通过检查腱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以及膀胱功能,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水平等。

(3)X线、CT、MRI等检查可显示脊椎骨折,脱位及病变的部位,性质与程度,以及手术术式及固定情况。

二、治疗方案(一)康复治疗A.早期康复急性不稳定期(卧床期)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2.膀胱功能训练3.神经功能重建4.床上体位变换训练5.CPM急性稳定期(轮椅期)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2.膀胱功能训练3.坐位平衡训练(转移床—轮椅)4.电动起立床5.作业治疗(ADL)6.神经功能重建B.中后期康复四肢瘫(T1以上损伤)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2.神经功能重建3.坐位平衡训练4.支具、自助具应用训练5.作业治疗(ADL)截瘫(T1以下损伤)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2.神经功能重建3.坐位平衡训练4.支具、自助具应用训练5.作业治疗(ADL)6.平衡功能训练7.步态平衡训练(二)针灸治疗(主要针对迟缓性瘫痪)取穴:1)上肢以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为主。

2)下肢以脾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丰隆、解溪、太冲为主。

3)腰骶部以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穴为主。

操作:常规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用断续波(或疏密波),留针30分,一日一次。

以上各型可加取损伤椎节上、下各两节之间的华佗夹脊穴、督脉穴以增强疗效,尿潴留针刺中极、曲骨、关元,局部可配合施灸、按摩或热敷;或运用提壶揭盖法取列缺或经渠、翳风穴治疗。

(三)推拿治疗患者平卧暴露瘫痪部位的肢体,一般先用摩法,然后用揉法和拿法拿捏肌肉。

迟缓性瘫痪可用指掐或指振等手法,取穴推拿;痉挛性瘫痪只能摩揉穴位,轻轻捶拍患肢,如有大小便不通者,应顺时针方向揉摩腹部数分钟,并取天枢、气海、关元推拿。

最后,患者俯卧,在腰骶部、臀部及大腿后部用滚法,预防褥疮。

(四)其他物理因子治疗蜡疗、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减重训练治疗仪等。

(五)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三、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基愈:能单独行走,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

显效:治疗前卧床或靠轮椅,治疗后能扶单拐或双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级或Ⅲ级,大小便控制1~2分钟;有效肌力提高1~2级,运动、感觉、大便均有好转。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肌力分级及评定方法0 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无能无力。

Ⅰ级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关节功能障碍诊疗方案(2013)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本病以肢体屈伸不利,筋挛节痛为特征。

病前多有外伤病史,舌质多紫暗,有瘀斑、瘀点,脉弦。

2.西医诊断标准(1)关节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疼痛,可见瘢痕和肌肉萎缩。

(2)关节功能位X线摄片可见关节间隙变小,骨痂生长良好及遗留固定物。

二、治疗方案(一)康复治疗对骨折中后期骨痂生长良好的患者可采用康复技术的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每次施术约20分钟。

注意事项:(1)治疗前详细查体,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患者应予以治疗,治疗中仔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治疗中避免暴力损伤,积极引导患者放松,争取患者最大的配合。

(3)有皮肤损伤患者应予以处理,避免加重损伤,诱发其他疾病。

(二)针灸治疗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则我们选取病变关节附近的相关穴位,行常规针刺、留针30分,一日一次。

具体取穴如下:腕关节取合谷、外关、内关、后溪肩关节取肩三针。

肘关节:曲池、小海、少海。

膝关节取犊鼻穴、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踝关节取昆仑、照海、三阴交。

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风市。

(三)推拿治疗先揉捏患侧关节及其周围肌群3~5分钟,继而被动屈伸患侧关节,屈伸时要求徐徐用力,不可强力屈伸,在屈曲或伸直到能够忍受的最大活动范围处,稳定5 ~10分钟,最后在关节处施用摇法20~30次。

(四)中药熏洗或外敷利用电磁炉煎煮中药熏洗患处,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方药如下:牛膝(桂枝)独活川芎荆芥红花透骨草防风伸筋草血竭,栀子,鸡血藤,乳香,没药,附子等。

外敷加味正骨膏(正骨膏+七厘散+金黄散),三日一贴。

(五)物理因子治疗包括蜡疗、神灯、中药离子导入、CPM等。

(六)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三、疗效评价评价标准痊愈:关节活动度正常、疼痛肿胀消失。

好转: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局部略有疼痛或肿胀或受累后轻微出现。

未愈:关节活动度、疼痛肿胀无改善。

评价方法:用关节活动度来进行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