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度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偏瘫诊疗方案(2013)
说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样板模块制定。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反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驱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制定
①感觉和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和一侧视野缺失;
②交流障碍:失语、构音障碍;
③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等;
④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
⑤其他功能障碍: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主症①+次症②~⑤任何一项+CT或MRI报告即可确诊脑卒中偏瘫。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二、治疗方案
(一)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物理治疗(良肢体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康复训练等多项内容。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电针、灸法、拔罐等。
2.针灸方法:
取穴:以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为主。随证加减取穴:吞咽困难我们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院内制剂中风解语胶囊结合石学敏醒神开窍法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及廉泉治疗;尿失禁或尿潴留取中极、曲骨、关元,局部施灸或热敷;肩-手综合征取肩三针,痛点刺络拔罐;语言-言语障碍我们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院内制剂中风解语胶囊
结合针灸治疗,头针取语言区;舌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体针取百会、风池、廉泉、夹廉泉、通里、内关治疗。
要求: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泄,久病宜补。
方法:针刺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3~5次/周为宜。
(三)推拿治疗
选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太冲。
手法:滚法、点法、拿法、擦法、按法、揉法、摇法,扳法、推、抹。
操作:
1.上肢部操作:患者先仰卧,医生拿揉患肩、肘、腕关节,同时配合肢体的被动活动,约5分钟,继而按揉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各1分钟,最后搓、抖、捻、勒五指。
2.背部及下肢部操作:患者俯卧位,医生先用滚法在背腰部膀胱经施术,然后按揉下肢部穴位,拿揉下肢部肌肉群;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最后搓、抖下肢。
3.语言謇涩按揉廉泉、通里,风府各一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4.口眼歪斜用抹法在瘫痪的一侧面部轻轻推抹3~5分钟,然后按揉颧髎,下关、瞳子髎,以局部酸胀感为度。
5.口角流涎可按揉面部一侧及口角部,再推摩承浆穴,约2分钟。
(四)其他物理因子治疗
中药离子导入、蜡疗、磁振热、神经功能重建、吞咽治疗仪、减重治疗仪等(五)熏洗疗法
针对偏瘫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臂或足部的肿胀,给予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熏洗患处,基本方法如下:
牛膝(桂枝)独活川芎荆芥红花透骨草防风伸筋草
用法:水煎熏洗肿胀肢体,一日一次,每次20分钟。
(六)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2.疾病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用上田敏评价标准。
(二)评价方法
入院当天及入院15~20天均用上田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外伤性截瘫的诊疗方案(2013)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有典型脊柱骨折外伤史,于伤后立即发病。
(2)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2.西医诊断
(1)脊柱骨折外伤史
(2)神经系统检查:脊髓神经支配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区域是按照阶段分布的,截瘫后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及感觉完全或部分消失,因此可以根据截瘫平面推断损伤部位及病情进展。此外可通过检查腱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以及膀胱功能,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水平等。
(3)X线、CT、MRI等检查可显示脊椎骨折,脱位及病变的部位,性质与程度,以及手术术式及固定情况。
二、治疗方案
(一)康复治疗
A.早期康复
急性不稳定期(卧床期)
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
2.膀胱功能训练
3.神经功能重建
4.床上体位变换训练
5.CPM
急性稳定期(轮椅期)
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
2.膀胱功能训练
3.坐位平衡训练(转移床—轮椅)
4.电动起立床
5.作业治疗(ADL)
6.神经功能重建
B.中后期康复
四肢瘫(T1以上损伤)
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
2.神经功能重建
3.坐位平衡训练
4.支具、自助具应用训练
5.作业治疗(ADL)
截瘫(T1以下损伤)
1.运动疗法+关节松动训练
2.神经功能重建
3.坐位平衡训练
4.支具、自助具应用训练
5.作业治疗(ADL)
6.平衡功能训练
7.步态平衡训练
(二)针灸治疗(主要针对迟缓性瘫痪)
取穴:
1)上肢以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为主。
2)下肢以脾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丰隆、解溪、太冲为主。
3)腰骶部以命门、腰阳关、肾俞、八髎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