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临床路径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临床路径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神经病学》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缺血中风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缺血中风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塞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 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火上扰(风阳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暗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基本治疗: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针灸治疗学》中经络

治则:调神通络、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处方: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头晕: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中封、太溪、纠外翻;足下垂:解溪、胫上(解溪上三寸);便秘: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中级、曲骨、关元。

操作:水沟用雀啄术,百会、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中脏腑

治则: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水沟、素髎、百会、内关

辨证加减:闭证加十宣、合谷、太冲开窍启闭;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回阳固脱。

操作: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素髎、水沟采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十宣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柱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至四肢转温为止。

为加强疗效,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可选用相适应的其他针灸疗法配合治疗。

1.电针:中风患者急性期多表现肢体弛缓不用,可采用断续波或疏波,以肌肉颤动为度;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可出现肢体强痉,则不予电针治疗,或于非挛急侧的腧穴上予电针治疗。

2.头针:可选用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如头皮下,动留针30分钟,行针期间可鼓励患者配合肢体活动。

3.穴位注射:脱证患者,选用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于足三里、肾俞、关元、气海等穴,选取2穴,每穴注入1~2ml。

(二)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原则:平肝熄风,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滑利关节。治疗宜早期治疗为主,可于软瘫期开始治疗。

手法:滚法、一指禅、按法、拿法、摇法,配合患肢关节运动。

总体步骤:仰卧位:滚法于肩关节,上臂,前臂,腕部,揉法于肩关节,摇法于掌指关节,柔指关节,搓肩部,滚法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揉腿内侧,配合:肩,肘,腕,髋,膝,踝及各小关节的被动运动。

注意事项:注意中风三期的治疗要因人因时制宜。

(三)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肢体等速肌力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

(四)科室特色治疗

1中药敷贴:中风病(脑梗死)常见瘫侧手足部肿胀、疼痛,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院内中药制剂调敷局部为主,每日一或两次。

2中药熏洗: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肿胀,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活血通络中药为主,加减熏洗患肢,每日一或两次。

3物理因子治疗

(1)中频电脉冲治疗:有消炎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等作用。

(2)低频电脉冲治疗:能兴奋神经和肌肉,对废用的性肌萎缩能引起节律性、强直性收缩,从而有效的防治肌肉萎缩,恢复肌肉的生理功能。另外还能产生镇痛作用。

(3)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促进神经反射弧建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微博治疗:对炎症组织有消炎、止痛作用,作用部位较深。

(5)经颅磁刺激治疗:脉冲电磁能直接穿透颅骨及血脑屏障,能在脑内形成立体感应电场,通过感应电场与脑细胞电位差现象,能对脑细胞产生协振效应,能给大脑补充能量,达到改善脑内血液循环加快细胞新陈代谢,改变大脑异常功能。(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缺血中风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中脏腑:

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羚角钩藤汤、温胆汤加减。

中成药:灌服或鼻饲安富牛黄丸、口服局方至宝丸、牛黄清心丸等。

痰蒙清窍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