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教育培养过程模式研究——以四川大学为例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拔尖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国家也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列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拔尖创新型人才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
一、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学科比较雄厚、师资队伍强大的基础上,将培养目标锁定于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发明创新能力的人才,被誉为“精英中的精英”。
1. 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关键所在。
高校应该注重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研究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高校还需要在教学体系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涵养、丰富自己的经验。
2. 专业设置的优化专业设置的优化也是提高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前沿来设置专业,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前沿的知识和发展方向。
同时,在专业设置中,高校还应该结合校内特色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方面更加专精。
3. 人才培养的细致管理人才培养的细致管理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状况等不同因素,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高校也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多重帮助,包括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监管,确保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为了有效实施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采取多种对策,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团队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 培养创新意识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发明和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专家课堂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发明和创新的重要应用价值和应用场景。
四川大学: 拔尖人才培养之道
四川大学:拔尖人才培养之道作者: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0年第08期:新高考实施以来,特别强调“院校+专业”,请问贵校有哪些王牌专业呢?四川大学: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16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其中口腔医学学科连续四届获评全国第一。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我校3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数居全国高校第三名,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制药工程、轻化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康复治疗学、美术学等专业。
同时,我校积极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专业,布局建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与新媒体”“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打造“医学+”“信息+”等“跨学科-贯通式”人才培养平台,开设数学-经济学创新班、计算生物交叉试验班、计算金融交叉试验班等交叉专业。
:贵校都有哪些培养拔尖人才的新举措?四川大学:我校重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08年率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重在启发思维、激发智慧、挖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川大模式”,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小班化教学。
探究式小班化的教学通过教学环节的改革,让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常态化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覆盖智慧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基于学生的志趣和潜质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方案,着力于学生潜质的挖掘与发展,強力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在分 析 现阶段 育现状 的基础 上 ,为 了更好 地
生命科学是一 门实践 } 生 学科 ,实验教学是生命科
遵循 人才 成 长规律 ,深化创 新 教育 教学 方法 ,由教
育部 、中组部 、财 政 部共 同实 施 了“ 基 础 学 科 拔 尖 学生 培养 试验 计划 ” ( 拔 尖计 划 ) 。2 0 1 1年初 ,在 教 育部 高 等教 育司 《 探 索 拔尖 创 新 人 才 培养 工 作 相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G 6 4 2 . 0 ;Q 3 3
E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Bi o l o g i c a l To p - n o t c h I n no v a t i v e
Pe r s o n ne l Tr a i n i n g
解 丽芳 ,林 宏辉
(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成都 6 1 0 0 6 5 )
摘要 :“ 拔 尖人 才” 计 划的 实施为广 大高等教 育工作 者提供 了一个平 台,为 了促进拔 尖创新人 才脱 颖而 出,完善拔 尖人 才培 养方案 ,四川大 学生物科 学国家级 实验教 学示范 中心在 实验项 目设 置、拔 尖人 才培养模 式、拔 尖人 才评 价体 系等方面进行
t i o n C e n t r e o f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a r r i e d o u t a s e r i e s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a t t e m p t ,s u c h a s i n t h e e x p e i r m e n t a l p r o j e c t s e t t i n g s ,t o p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1. 引言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重点。
然而,要想成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足够。
本文将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旨在为人才培养者提供有价值、高质量的指导。
2. 培养理念:全面素质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全面素质的提升。
这意味着培养者需要关注培养对象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领导力以及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只有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培养方法: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培养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活动,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这样,学生将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并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才能。
4. 培养方法:跨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另一重要方法。
在现实世界中,问题和挑战往往是复杂而多元化的,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培养者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并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和项目,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方法: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项目,培养者可以帮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 培养方法:导师指导导师指导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培养者可以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导师可以提供指导、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创新能力。
7.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关注全面素质的提升,并采用以兴趣为导向、跨学科融合、项目驱动学习和导师指导等多种方法。
四川大学召开“双特生培养计划”工作会召开
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 只有形成家校合力 , 才能更 有效地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林斯基说过 :学校和家庭, “ 不仅要一致行动 , 要向
儿 童提 出 同样 的要 求 , 而且要 志 同道合 , 抱着一 致
[] 李跃进. 5 高校辅导员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初探. 九江职业 技术
重要组成部分 , 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探索,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 。他对各学院的“ 双特生培养计划” 工 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 并提出了几点要求:双特生培养计划” “ 要坚持实实在在的培养人才 ; 坚持不急功近
利,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 坚持不屈才 , 积极寻求更有利于“ 双特生培养计划” 的方式 ; 坚持以“ 双特生培养 计划” 为试验 田, 逐步把个性化培养推广到全体本科生的培养中。
:
! 堂生墨想特征及高校辅导员工作对策研究
积极的尝试 。建立 网络互动平台与“ 0 对话 9 后” 交流, 虚拟社 区” “ 园论坛” B S等, 如“ 、校 、B 通过 网络深入了解和帮助“0 大学生 ; 9 后” 建立形势教 育网、 校园生活 网、 心理健康教育 网、 科技创新网、
信 息 2 0 1 083
( 加 强家 校合作 , 掘家庭教 育资 源 四) 挖 家庭是 孩子 成 长 的基 础 环境 , 庭 教 育在 孩 家
子 的 成 长 过 程 中 起 着 不 可 估 量 的作 用 。而 “ 0 9
后” 是在家庭 的极度关注和期待下长大的一群, 家
长 非 常渴望 了解 学校 、 班级 、 女 的最新状 况 。而 子
[] 黄洁, 3 宋振超. o ” 9 后 大报 2 1 0 0 1 1
辅导员往往要面对近 2 0 0 个学生 , 要想对每个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和实践反思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和实践反思人才战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拔尖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和强大支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内涵发展的自觉行动.通过分析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4所国内知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性﹐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规律.西南大学在含弘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走本土化道路,注重系统化实现整体协同,回归教育本原。
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的实践反思:拔尖创新人才科学内涵
研究型大学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报告中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博专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明确的目标选择、长期的优势积累和突出的创新业绩﹐被社会承认的学术、技术、企业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精英人才.知识越高深越渊博﹐思维越精邃越巧妙,方法越有效越卓越﹐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由这一文化而教育而培养而造就出的人才,其素质、其层次就越高,其品位、其格调就越醇,其影响、其作用就越大.显然,我们所要培养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就应是这样的拔尖创新人才.”"不同的学者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认识略有差异拔尖创新人才属于精英人才范畴,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具有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特征.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新事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全新的教育理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包括:社会检验理念、精英人才理念和创新人才理念。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要点三
成果与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人才特区”成果 斐然,培养出一批在科技创新、文化 传承等领域具有卓越表现的优秀人才 ,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 献。同时,该计划也推动了上海交通 大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深入发 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新 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从课 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构建符 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科研实践是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 段,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 高科研实践质量。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 在局限性,需要改进 和创新
研究目的和意义
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拔尖创新型人 才培养的全新模式
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为 改进提供依据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有创新精神 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持
02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 础
创新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01 02
创新能力定义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获得并提升自身在特定领域 的认知、技能和经验,从而能够提出和实现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的观点 、方法和成果的能力。
05
实践案例分析
北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案例
背景与目标
北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计划” 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
家和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实施方式
该计划通过设立跨学科课程、科研 实践、国际交流等环节,注重学科 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创新能力。
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_吴玉章学院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
高等理科教育 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吴玉章学院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思考3张红伟1 刘 黎1 高 博2(11四川大学 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0065;21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 为适应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特别制定了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模块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教学方法、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国际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推进我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院级素质教育课程 教学方法改革 科研能力 国际化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210 文献标识码 A吴玉章学院的成立,是四川大学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一个总结,旨在有效调动、组织、整合一流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沟通,衔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更有利的成长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7年12月,以吴玉章学院为契机的“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成功获准成为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为了更加贴近我校“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新办学理念和学院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吴玉章学院在2007年初开始了新一轮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指导思想学院以“发挥学科优势、构建创新平台、营造宽松环境、鼓励个性发展、打造拔尖英才”为办学目标,坚持“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强化责任、夯实基础、鼓励创新、重视实践、深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以“提供优质课程平台、推行导师全面负责、重视实践成果评价”为途径,培养造就一大批“个性品质一流、知识结构一流、实践能力一流、创新素质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竞争和全球化的挑战时,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各个领域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无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领域,都需要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比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在关键领域具备独创性和前瞻性。
二、理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项目学习、实验研究和跨学科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在教育环境上,可以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更多元化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动力。
三、实践案例以中国某高校为例,他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他们打破了学科壁垒,组建了跨学科的团队,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相互融合,从而培养出更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其次,他们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创新项目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培养创新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挑战与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标准和方法亟需进一步明确和优化。
其次,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榜样和引领者。
此外,还需要构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实践机会。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作者:徐晓媛,史代敏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32期徐晓媛1,史代敏2(1. 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09;2.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既可以是复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关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67 所高校的处级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依托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某个创新学院或某一特色专业等平台来展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来自学生本身的因素,也包括来自教师层面的因素,还有来自学校层面的因素。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动产学研合作。
关键词: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研中图分类号:C961;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03-0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因此,培养拔尖型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如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针对我国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调研的方式对目前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
调查涉及67 所学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调查对象为所在高校的处级管理人员。
共发放问卷67 份,回收67 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4 份,有效率为95.52%。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
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目前,高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加强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希望为高校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创新意识与素质创新教育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高校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针对未来创新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素质,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在未来发展中的强大竞争力。
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新导向课程设置。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开设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课程,让学生接受更加综合的知识技能培养。
2.创新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着重培养有一定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师资队伍。
3.开设多种形式的创新课程。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创新课程,如工程实践、创业实践、创新应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创业实践,提升创新能力1.提供创业资源。
高校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中心等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2.组织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打造创业导师指导团队。
高校可以针对创业导师建设实施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建立校外实习和实践机制,拓宽创新创业视野校外实习和实践机制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的创业环境与市场。
高校可以积极推进校外实习和实践的机制,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在校外实习和实践中,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推动校外实习和实践机制建设。
高校可以与各商业组织、政府机构等协作,共同推进校外实习和实践机制的建设,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以下是一些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1. 优化招生政策:高校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招生政策,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分数或考试成绩。
2. 改革教学模式:高校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讨论式、项目式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 加强科研训练: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应该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和创新方向。
5. 建立评价机制: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成绩、项目评价、导师评价等。
6. 完善奖励机制:高校应该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和荣誉奖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
同时,应该注重奖励机制的多样性和公平性,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得到肯定和激励。
总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人才日益成为各行各业所需的重要人才。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在当今社会,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
他们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高校在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时,需要结合现实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从而为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1. 优质课程的设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需要构建优质的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需要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创新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创新工作中游刃有余。
2. 项目化学习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
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的参与,更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导师制度的建立导师制度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导师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外实践活动的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高校应该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如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在保证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创新驱动下,高等教育的新发展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正在不断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强化基础学科能力的培养基础学科是各专业学科所依赖的基础,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保障。
高校应该在基础学科方面加强教育培养,贯彻“精品化、创新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该从开设课程、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精心设计和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兴趣,促进科技研究和创新的发展。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高校应该创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包括开设数字化课程、举办各类专业研讨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本专业的领域,还可以了解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思想和创新方法。
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三、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行为的先导,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和实践方式。
高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研究领域中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实现他们的创新想法。
同时,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咨询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可能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和实践上应用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
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有效的模拟实验室、职业实训和实地调研项目等,让学生与社会接轨,紧贴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高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性活动,如学生社团、科技创新大赛等,实现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借鉴,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循环式体系,它需要教师、学生、社会各方的共同协同努力和支持。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探索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高校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脑海中的火花,培养创新思维需要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教育引导学生具备挑战传统观念、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精神。
高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拓宽学科边界、开设跨学科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跨学科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校要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平台。
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来孕育和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条件。
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新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高校要强化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仅有理论的创新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科研训练、实践项目、实验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工具使用能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新知识和技能。
第四,高校要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创新项目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产学研合作也可以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学生的创新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拔尖创新型学生能力培养初探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拔尖创新型学生能力培养初探
刘孝利;吕弋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吴玉章学院是对四川大学优秀本科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以“汇一流学生,凝一流师资,融一流课程,创一流管理,出一流英才”为办院宗旨,实行宽口径的前期教育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后期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因材施教与个性培养相结合,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院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建立了“选拔——培养——激励——成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页数】5页(P11-14,58)
【作者】刘孝利;吕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教务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构建多渠道多方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初探——以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为例[J], 杨皓岚;王驰;刘孝利;
2.关于开展拔尖学生学术发展规划的思考——吴玉章学院的学生学术发展咨询项目工作 [J], 江依柔;周菡晓;刘孝利;
3.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为例 [J],
黄晓颖;甘永春;
4.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吴玉章学院 [J],
5.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吴玉章学院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思考 [J], 张红伟;刘黎;高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经济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四川大学经济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6月9日,我院举行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启动会。
会议邀请到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王xx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盖xx教授,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xx 教授莅临参会。
学院党委书记熊xx教授,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院长蒋xx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蒋xx 教授、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以及各系分管本科教学的副系主任、教学科研办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副院长龚xx教授主持。
党委书记熊xx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她谈到,经济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将本科教育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成功申报既是对我们多年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是希望和鞭策。
今后,我们将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根据教育部和四川大学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快专业谋划与布局,认真实施好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努力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教务处副处长李xx教授介绍了教育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背景,并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学成果、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培养质量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四川大学的具体工作要求和举措。
经济系系主任姚树荣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李旸教授分别汇报了目前我院两个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相关负责人盖xx教授以“打造国家经济学基地2.0,培养经济学拔尖人才”为题,对标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从目标定位、主要举措、育人机制、管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建设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的具体思路和举措;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相关负责人王xx教授详细阐述了在专业建设中,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引领“三新”即新思政、新财经、新西部建设的具体实践,他强调了要将专业建设与“一带一路”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深化国际合作,要将国际化人才培养落地西部,强化改革创新。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和实践反思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和实践反思
周光明;段书凯;杜彬恒;邹显春;朱亚萍;陈时见
【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8)005
【摘要】人才战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拔尖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和强大支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内涵发展的自觉行动.通过分析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4所国内知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性,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规律.西南大学在含弘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走本土化道路,注重系统化实现整体协同,回归教育本原.【总页数】8页(P150-157)
【作者】周光明;段书凯;杜彬恒;邹显春;朱亚萍;陈时见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务处,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务处,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务处,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务处,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务处,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教务处,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典型模式和路径反思 [J], 谭华伟;郑万会;张云;颜维华;朱小玲;刘宪;张培林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J], 郭敏;潘月敏
3.应用型高校的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评《科技人力资本视角下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J], 王守刚
4.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J], 韩雪
5.刑法因果关系的典型-非典型模式之反思 [J], 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英教育 个性化教育 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四川大学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四川大学本科
“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佚名
【期刊名称】《高校招生:高考指南》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正在着力构建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
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课程,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2
【相关文献】
1.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四川大学本科“323+X”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J],
2.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四川大学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J],
3.四川大学举行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首批项目结题汇报交流会 [J],
4.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四川大学启动“实践及国际课程周” [J],
5.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四川大学"323+X"本科生倒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准 确 定 位
对拔 尖 创 新 人才 培 养 , 国 家 主 要 从 如 下 七 个
方面来抓改革 : 一 是 学 生 的遴 选 , 二 是 教 师 的 配 备, 三 是培 养模 式 , 四是 营造 浓厚 的学 术 氛 围和开
育教 学方 法 , 探索 多种 培养 方式 , 形 成各 类人 才 辈 出、 拔 尖 创新 人才 不 断涌现 的局 面 。
到 2 0 1 0年底 , 全 国 已经 有 北 京 大 学 、 清 华 大
面: 准确定 位 , 精 心策 划 , 过 程管 理 , 效果 评 通大 学 、 南 开 大学 、 中国科技 大学、 南 京 大学 、 浙 江大学 、 西 安交 通大 学 、 吉林 大
念、 人 才选 拔 的新途 径新 机制 、 多 样 化 的 人 才 培 养
流 大学 和高 水平 大学 的步 伐 , 培养 一 批 拔 尖 创
新人 才 , 形成一 批 世界 一流 学科 , 产生 一批 国际领 先 的原 创 性成 果 , 为提 升我 国综 合 国力贡 献力 量 。
发展 规划 纲要 中还 对拔 尖创 新人 才培 养 改革试 点
一
拔 尖创 新人 才培 养方 面被 批准 进行 试 点 。
四川 I 大学 2 0 0 0年 起 就 开 始 实 施 “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综合 计划 ” , 到 2 0 0 7年 已成 为 国 家 级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创 新实 验 区” ,2 0 0 9年 又率 先 提 出有 四川 大 学 特色 的 3 2 3 +X拔 尖 创 新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在 拔 尖 创新 人 才培 养创 新方 面 四川 大学进 行 了培 养理
2 0 1 4年 9月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Re s e ar c h i n Hi g he r Educ a t i o n De v e l opm e n t
Se p. 2 01 4
第3 1 卷
第 3 期
Vo l _ 3 1 NO . 3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个 性 化 教 育 培 养 过 程 模 式研 究
当今 的竞 争其 根 本 是 人 才 的竞 争 , 特 别 是 拔 尖创新 人 才 的竞 争 。培 养拔 尖创 新人 才 已经成 为 国家 战略 。在《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要 ( 2 0 1 0 — 2 0 2 0年 ) 》 中 明 确 指 出 加 快 创 建 世 界
行 初步 研究 。
的反 映 ; b 、 兴 趣 型 。 兴 趣 是 人 的 认 识 需 要 的 情 绪
就是 以差异 化 研 究性 学 习方 式进 行 计 划 、 实施 、 检查、 改进 的循 环 培 养 , 效 果 评 价就 是 确 定 指
标, 对培 养过程 的 效果进 行评 价 。
关键 词 : 拔 尖创 新人 才 ; 个性 化 ; 创新 ; 差异 化 ; 培养 过程 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0 2 — 0 2 4 ( 2 0 1 4 ) 0 3 — 0 0 1 0 — 0 4
确定 位 , 精 心 策划 , 过程 管理 , 效 果评价 。准确 定位 就 是 从 职 业规 划 、 心 理特 征 、 知识 结构 课 程 体 系四方 面 , 对四 川大 学管理 学科 的 学生进 行 个性 化 分 类 。精 心 策 划就 是 在 学 生 个性 化 分 类
基础 上 , 确定 培养 目标 , 选择课 程 作 为 实施 载体 对 学 生进 行 管理 素质 和 能力 的培养 。过程 管理
及培 养模 式作 了要 求 : 探 索 贯 穿 各级 各 类 教 育 的
模式 、 个 性 化 人 才 培养 、 探 究 式 的教 学方 式 、 国 际 化 培 养机 制 和模 式 、 科研 促进 教 学 , 以及 教师 教育
创新 人才 培养 途 径 ; 鼓 励 高 等 学 校联 合 培 养 拔 尖
创新 人才 ; 支 持有 条件 的高 中 与大学 、 科研 院所 合
作开 展创 新人 才 培 养 研 究 和试 验 , 建 立 创 新 人 才
教学 的感 悟 和学生 学 习的 经历 收获 等多 方 面的探
索, 取 得 了显 著成果 。
本文 以四川大 学第 五期 新世 纪 教改 工程 项 目
《 四川 I 大学学生个性 化教育过程研 究》 为 研 究 基
培养 基地 。适 应 国家 和 社 会 发展 需 要 , 遵 循 教 育 规律 和人 才 成长规 律 , 深化 教育 教学 改革 , 创 新教
础, 对 四川大 学拔 尖 创 新 人 才 个 性 化 教 育 培 养过 程模 式 进 行 初 步 研 究 。研 究 的 内 容 包 括 四 大 方
以四 川大 学 为例
罗 骏 , 周 小 丁。 , 董 凯 宁
( 1 . 四 川大 学公共 管理 学院 ; 2 . 四川 大 学科 学发 展研 究院 )
摘
要: 对拔 尖创新 人 才培 养的 背景进 行 分析 , 根 据 四川 大 学 的具 体 情 况 , 对 管理 学科 的
拔 尖创 新人 才进 行界 定 , 提 出四 川 大学拔 尖创新 人 才个性 化教 育培 养 过程模 式 的 四 大方 面 : 准
京 师 范大 学 、 兰州 大 学 、 厦 门大学 等 1 7所 高 校 在
1 O
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教育 培养过程模式研究_一 以四J l 学 I
放 的平等 交 流 的氛 围 , 五 是制 度上 的创 新 , 六是 条
件方 面 的支 持 , 七 是 国际 合 作 。本 文 的研 究 界 定 在 培养模 式 方 面 , 对个 性 化教 育 培 养 过 程 模 式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