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集26 单元知识整合 doc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物理》。

复习内容为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具体包括:5.1动量守恒定律,5.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动量守恒的日常生活实例,如碰撞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动量的定义、表达式,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3. 教材内容梳理: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题目:1. 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1与质量为M的大车以速度v2相碰撞,求碰撞后两车的速度。

答案: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六、教学内容拓展动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粒子物理学、宇宙学等。

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七、课后作业布置1.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多例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动量守恒。

2.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

3.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波动。

4.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

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光谱、量子力学初步、核物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初步。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原子物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问题探讨等方式引入新课。

2. 知识回顾: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基础知识。

3.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

2. 重点、难点提示。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2)电磁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3)光学:选择题、填空题。

(4)热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5)原子物理:选择题、填空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2)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物理竞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划分;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四、课堂管理方面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是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评价方面
1.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反馈意见是否及时收集,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
1.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解清晰。
2.教学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是否注重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电磁学:重点关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定律。
3.热力学:关注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

1.先确定是Q还是U不变:电容器保持与电源连接,U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Q不变。

2.据平行板电容器C=εr S/(4πkd)来确定电容的变化。

3.由C=Q/U的关系判定Q、U的变化。

要点一电容器的动态问题分析方法4.动态分析如下表1.如图6-3-2所示电路中,A 、B 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G 是一只静电计。

开关S 合上充电完毕后再断开开关,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哪些做法可使指针张角增大( )A.使A 、B 两板靠近一些B.使A 、B 两板间加绝缘介质C.使B 板向右平移一些D.使A 、B 正对面积错开一些C D *体验应用*图6-3-22.物理模型(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如图6-3-3)由动能定理得:qU 加=1/2mv 2得:。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如图6-3-4)v x t =v 0t =L 1/2at 2=y y =1/2at 2=qU 偏L 2/(2mdv 20)v x =v 0v y =at 要点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6-3-3图6-3-42qU v m =加222200x y qU L v v v v mdv ⎛⎫=+=+ ⎪⎝⎭偏①位移→v y =qU 偏L /(mdv 0)②速度:20tan y x v v mdv ϕ==偏1.求解方法(1)从力的观点出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从能的观点出发,应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要点三带电体在重力场、电场中的运动1.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带电体在重力场、电场中受到的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可用正交分解法。

处理这种运动的基本思想与处理偏转运动是类似的,可以将此复杂的运动分解为两个互相正交的比较简单的直线运动,而这两个直线运动的规律我们是可以掌握的,然后再按运动合成的观点去求出复杂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2.用能量的观点处理从功能观点出发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时,在对带电粒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恰当的规律解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复习要点,需要一份高效又实用的复习教学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适用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详细教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多个模块的核心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掌握物理运算方法。

3.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二、能力目标:1.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系统性学习,让学生在物理学领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强化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力学1.运动的描述:功、能量、动能定理、位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匀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等。

3.牛顿力学:牛顿三定律、质点的平衡、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二、热学1.热学基础:温度、热量、热功当量等。

2.气体分子运动论:物态方程、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3.热传递:热传递方式、传热定律等。

三、电学1.电学基础:电荷、电场、电势能等。

2.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线、电势差、电容等。

3.恒定电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定理等。

四、光学1.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几何光学:像的形成、透镜和显微镜等。

3.物理光学: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光谱分析等。

五、声学1.声学基础:声强、声源和声波等。

2.声音传播:声音的反射、折射、干涉和共振等。

3.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共振和波幅等。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总结性课堂:回顾重点知识和解决常见难点。

2.探究性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体方式探究问题。

3.综合性课堂:要求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与冲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等;2.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3.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波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粒子物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的概念和定律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2.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习题集、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知识拓展:介绍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结构;2. 关键概念和定律: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解题步骤和技巧:简洁明了地呈现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动量和动能的转化关系;(2)热学: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电磁学:推导电磁感应定律;(4)光学:解释光的干涉现象;(5)原子物理:探讨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普活动等,提高物理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动量与动量守恒2. 碰撞与能量守恒3. 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4. 振动与波5. 电磁感应6. 交变电流7. 波粒二象性8. 原子核与核反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学会分析碰撞、天体运动等实际问题,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 掌握振动、波、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物理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实验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回顾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4. 知识点梳理: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六、板书设计1. 动量与动量守恒2. 碰撞与能量守恒3. 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4. 振动与波5. 电磁感应6. 交变电流7. 波粒二象性8. 原子核与核反应七、作业设计1. 动量守恒题目:(1)一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与另一质量为2m的静止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求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

答案:物体1的速度为v/3,物体2的速度为2v/3。

2. 天体运动题目:(2)地球半径为R,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求月球轨道半径。

答案:月球轨道半径为(4π²R³/GM)^(1/2)。

3. 电磁感应题目:(3)一长直导线通以电流I,导线长度为L,求导线周围磁场大小。

答案:磁场大小为μ₀I/(2πR)。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问题分析上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0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0

2011 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学设计10静悟导读纲要:(七)磁场【考试说明】磁场磁场、磁感觉强度、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四周磁场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仑兹力、洛仑兹力的方向洛仑兹力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和盘旋加快器ⅠⅠⅠⅡⅠⅡⅡⅠ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觉强度垂直的情况洛仑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知识网络】【考试说明解读】一、磁场1.磁场的方向:(1)磁感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规定在磁场中随意一点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 N 极的指向)为该点处磁场方向。

(3)对磁体:外面 (NS) ,内部 (SN) 构成闭合曲线;这点与静电场电场线 ( 不可闭合曲线 ) 不一样。

(4)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左手定章判断2.地磁场的磁感线散布特色:要明确三个问题:( 磁极地点 ?赤道处磁场特色?南北半球磁场方向 ?)(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N 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 极在地理的北极邻近;(2)地磁场的散布和条形磁体磁场散布近似;(3)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地磁场方向都是由北向南且方向水平(平行于地面);3.磁感觉强度(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安培力 F 跟电流 I 和导线长度 L 之乘积 IL 的比值叫做磁感觉强度,定义式为。

(条件是匀强磁场,或非匀强磁场中L 很小,并且 L⊥B)磁感觉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单位是特斯拉,符号为T, 1T=1N/(A( 2)对定义式的理解:①定义式中反应的F、B、I 方向关系为: B⊥ I ,F⊥ B,F⊥ I ,则 F 垂直于 B 和 I 所构成的平面。

②定义式能够用来量度磁场中某处磁感觉强度,不决定该处磁场的强弱,磁场中某处磁感觉强度的大小由磁场自己性质来决定。

③磁感觉强度是矢量,其矢量方向是小磁针在该处的北极受力方向,与安培力方向是垂直的。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026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026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026第1讲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理解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知道不引入参考系就无法确定质点的位置和运动在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会构建物理模型,再现物理情景,掌握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及联系重点:对概念的理解难点: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及联系知识梳理一、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 知识网络2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也叫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3 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代替物体用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就叫做质点可视为质点的情况:(1)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2)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4 参考系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

任何物体的运动离开参考系均无意义。

(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简便(4)当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坐标系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而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多种方法确定,如门牌号码可以确定住房的位置、经度与纬度可以研究航海船只的位置等等。

而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的位置通常是用直角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6 时间与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如第2s末、2s时(即第2s末)、第3s初(即第2s末)均表时刻时刻与状态量相对应,如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如:4s内(即0s至4s末)、第4s(是指1s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的换算: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时间与过程量相对应如:位移、路程、冲量、功等7 位置、位移、路程物体的位置可以通过坐标研究,而机械运动是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而位置变化的距离确立为位移。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集96 单元知识整合 doc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集96  单元知识整合 doc

第六课时 单元知识整合1、类比法:本章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要注意通过实验和类比的方法掌握。

如ф、△ф、△ф/△t 的关系可与v 、△v 、△v/△t 的关系类比。

2、因果关系法:楞次定律反映了“因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又反过来影响(“阻碍”)原因,从而引导我们既可由“因”索“果”,也可由“果”索“因”地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左、右手定则之间的区别,也主要是“因果”不同,左手定则“因电而受力”,右手定则“因动而生电”。

3、等效法:不规则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可用其等效长度替代;对复杂的电磁感应综合问题,要善于画出导体、框架的等效电路图。

4、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殊形式,E=n △ф/△t 和E=Blv sin θ是一般(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5、整体把握本章内容:本章涉及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两大规律,前者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后者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6、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要理顺力学量和电学量间的关系,关注安培力F=B 2L 2v/R 的二级结论并注意F 受v 的影响这一特殊点;电路问题要注意应用“先电后力”的思路分析。

7、电磁感应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因此有关电磁感应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综合性题目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例1】(上海松江区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卷)如图所示的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2)将线圈L 1插入线圈L 2中,合上开关S ,能使线圈L 2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线圈L 1中原磁场方向相同的实验操作是( ) A .插入铁芯F B .拔出线圈L 1 C .使变阻器阻值R 变大 D .断开开关S1)在上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实验仪器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2)BCD重点突破方法盘点知识网络【例2】(上海金山区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设计过这样一个实验装置:一块绝缘圆板可绕其中心的光滑轴自由转动,在圆板的中部有一个线圈,圆板的四周固定着一圈带电的金属小球,如图所示。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集16 单元知识整合 doc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集16  单元知识整合 doc

第六课时 单元知识整合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位移公式的运用,即基本规律的运用。

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

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tx v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210t 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一时间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适用于任何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 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5.逆向思维法就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情况. 6.图象法知识网络方法探究应用v-t 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7.巧用推论△x =x n+1-x n =aT 2解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 =x n+1-x n =aT 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x =aT 2求。

【例1】 (扬州市08届高三物理期中模拟试卷)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质量为m=0.8kg ,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υ-t 图象,求:(1)物块b 所受拉力F 的大小; (2)8s 末a 、b 间的距离。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

2011 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学设计 1 静悟导读纲要:(四)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考试说明】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ⅡⅡⅡ【知识网络】【考试说明解读】一、功1.功的计算公式 W=F?scos α .说明:⑴式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 s 是受力物体的位移,α是 F 与 s 之间的夹角 .由功的计算式可知,有力和位移不必定有功( α =90°时, W=0)⑵当 F、s、α确立后,某个力 F 对物体做的功有确立的值,与物体的运动形式( 不论是匀速或变速) 没关,也与物体同时遇到的其余力没关.2.正功和负功⑴. 当α< 90°时, W> 0,力对物体做正功,此时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进作用,此力叫动力 .⑵. 当 90°<α≤ 180°时, 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此时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挡作用,此力叫阻力,也可说成物体战胜这个力做了功.注意:力 (F) 和位移 (s) 都是矢量,功(W)固然有正负,但功是标量。

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 . 只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功率1.计算功率的两个公式⑴公式 p=W/t :是功率的定义式,算出的是在时间t 内力做功的均匀功率.⑵公式 P=Fv(F、v 在一条直线上 ) :当 v 为刹时速度时,算出的是刹时功率;当 v 为均匀速度时,算出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均匀功率。

若 F、v 不共线,夹角为θ时, P=Fvcosθ .2.机车起动⑴以恒定功率起动,其运动状况是:变加快 (a ↓) → (a=0) 匀速;⑵匀加快起动,其运动状况是:匀加快 (a 恒定, P 增大 ) →额定 P 后,作变加快 (a ↓ ) →(a=0) 匀速 .【例1】某人用F=100N的恒力,经过滑轮把物体拉上斜面,如下图,使劲 F 方向恒与斜面成 60°,若物体沿斜面运动1,他做的功是 j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 单元知识整合
悄悄告诉你: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③│F 1-F 2│≤F ≤│F 1+F 2│;④F 合=0(或a=0),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⑤明确力的作用效果。

一、关于力与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从力的概念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力,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研究力.
2.准确把握三种不同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并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防止“漏”力,找施力物体,防止“添”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
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从的是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知识点无论在静力学还是在动力学的应用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考中往往将其与一些数学方法,如几何法、图象法、函数法等结合在一起使用.
2.力的正交分解是在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的情况下求合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合成”.正交分解的优点就在于避免了对多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多次进行合成,分解后只要处理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问题就可以了.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基本方法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一般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即处于平衡的物体;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好受力图; (3)建立平衡方程;
(4)求解未知物理量,其中正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平衡问题中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是“整体法”与“隔离法”。

3.共点力平衡的几种常用解法: (1)力的合成与分解法 (2)正交分解法 (3)相似三角形法 (4)三力汇交原理
【例1】三根不可伸长的相同的轻绳,一端系在半
径为r 0的环1上,彼此间距相等,绳穿过半径为r 0的第3个圆环,另一端用同样方式系在半径为2r 0
方法整合
知识网络
重点突破
的圆环2(如图)环1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系统处于平衡。

试求第2个环中心与第3个环中心之距离。

(三个环都是用同种金属丝制作的,摩擦不计)
上的张力大小相等,设为T 。

设1、3两环的质量为m ,则2环的质量为2m 。

对2、3两环整体有:2mg+mg=3T ; 对环2有:2mg=3Tsinθ 解得:
2
20d r d 3
2sin +==
θ
所以,2、 3两环中心距离d=0r 552
【例2】(山西省实验中学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
题)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 的劈放在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倾角为30o ,如图所示。

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绳与斜面夹角为30o 。

(1)当劈静止时绳子的张力及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各为多大? (2)若地面对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劈的支持力的K 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K 值必
须满足什么条件?
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根据根据平衡条件得:
mg N T =+o o 30cos 30cos … o o 30sin 30sin N T =
解得:mg T 33=; mg N 3
3=
(2)对小球和斜面系统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根据平衡条件得有:
mg T F 230cos o N =+
o 60cos T f =;
由摩擦力公式得:N m K F f =
系统处于静止,则mg F f f 23K K N
m ==≤
所以, 93K ≥
对于空间力,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受力情况,把空间力转化为平面力进行处理。

【例3】如图所示,长方形斜面倾角为37°,其长
为0.8m ,宽为0.6m ,一重为25N 的木块原先在斜面上部,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要使木块沿对角线AC 方向匀速下滑,需对它施以平行于斜面多大的力F?(已知sin37°=0.6,
cos37°=0.8

方向看,木块在斜面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F 只有垂直AC 时木块才能受力平衡, 所以,F=(mgsin37°)·sin37°=9N 。

【例4】.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所受阻力会随物
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球形物体的收尾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极速度时所受阻力之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球型物体所受阻力f 与球的速度大小及球的半径的关系(写出有关表达式、并求出比例系数).
(3)现将C号和D号小球用轻质细线连接,若它们在下落时所受阻力与单独下落时的规律相同.让它们同时从足够高的同一高度下落,试求出它们的收尾速度;并判断它们落地的顺序(不需要写出判

1)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为平衡状态,有:
mg①
则f B:f C =m B :m C②
带入数据得f B:f C=1:9 ③
(2)由表中A、B球的有关数据可得,阻力与速度
成正比;即f v
∝④
由表中B、C球有关数据可得,阻力与球的半
径的平方成正比,即2
f r
∝⑤
得2
f kvr
=⑥
k=4.9Ns/m3(或k=5Ns/m3)⑦
(3)将C号和D号小球用细线连接后,其收
尾速度应满足m C g+m D g=f C +f D ⑧
即m C g+m D g=kv(r C2+r D2) ⑨
代入数据得v=27.2m/s ⑩
比较C号和D号小球的质量和半径,可判断C
球先落地。

1.如图所示,用弹
簧测力计来拉静止
在水平桌面上的木
块A,逐渐增加拉力,
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这一探究性的实验是用来说明( )
A.静摩擦力大小不是一个固定的值
B.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
C.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
2.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
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
两段绳都是水
平的.已知Q
与P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都是µ,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
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
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4µmg B.3µmg
C.2µmg D.µmg
3.(常州中学08届高三第二阶段调研)图中a、
b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
量相等。

F是沿水平方
向作用于a上的外力。

已知a、b的接触面,a、
b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
光滑的。

正确的说法是( )
A.a、b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B.a对b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a、b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a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受到的合
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4.用手握重为1N的瓶子,握力为20N,使其在竖
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则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为
____N,如握力增至40N,则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
为______N。

5.如右图所示,一千斤顶结构图,竖直杆固定在
圆孔O中,只能上下移动,
杆下端以滚轮与光滑斜
面接触,斜面倾角θ=30°,物体质量为200吨,
杆的质量及各处摩擦均不计,问水平力F至少为多
大才能使物块向上运动.(g=10 m/s2)。

成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