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必修一

合集下载

历史新课标必修一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

历史新课标必修一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1.(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人说:“由于这个宪章,你们实现了三十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德罗·威尔逊的理想。

”这里“威尔逊的理想”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联盟C.东南亚国家联盟D.国际联盟2.(2008年广东理基)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3.(2008江苏)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4.(2009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5.(2009江苏历史卷)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6.(2009海南历史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7.(2009海南历史卷)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 苏联已经解体B 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 中美关系好转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8、(10年广东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2) 性质: (3)影响: 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苏联的应对措施
经济: “经互会” (1949)
——对打破资本主义经济封锁起重要作用
军事: 华约的建立
(1955)
性质
结果 ——两极对峙局面
杜鲁门
美国为首的 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 家采取了除武装进 敌对行动 苏联为首 攻以外一切手段的 敌对进攻 的社会主 敌对行动,以遏制 义国家 共产主义。
铁幕
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P120学思之窗
1955 年 华 沙 条 约 组 织 成 立
1949 年 北 大 西 洋 公 约 组 织 成 立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形 成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 部热战的局面。 (1)德国分裂:
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 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 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雅尔塔体系
概念:

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一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有行的对抗,无形的伤害
世界上第一堵不是 用于抵御外敌,而是 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 的墙。
自由有许多困难, 民主亦非完美,然而 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 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 面,不准他们离开我 们。
——肯尼迪《柏林墙下 的演说》
朝鲜分裂
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 共和国
大韩 民国
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
朝鲜战争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 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 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和平砥柱》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 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 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 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
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美国应该尽力协 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 全的常态,没有它, 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 合理经济的再生,促 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 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感悟历史】
合作 对话 尊重 理解 包容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互利共赢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本课图解】
冷战:朝鲜分裂 热战:朝鲜和越 南战争
资 本
杜鲁门主义 欧
主 义 阵
美 国

西 欧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西德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知识与能力:雅尔塔体系形成;冷战开始;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并存。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雅尔塔体系。

背景,二战,反法西斯;华盛顿26国会议《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

内容,制裁法西斯【军事占领、强制民主化改革、审判战犯】,重划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战败国殖民地托管。

评价,实质是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特点,两极格局,既有对抗【冷战】又有合作;实力大体相当,遏制了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科技发展;对抗导致局部战争,国际关系不平等,大国强权政治;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瓦解。

2.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并存。

特点,两种政治制度、军事集团、经济体制、意识形态对立。

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分化,中苏关系破裂,法国带头反对美国。

3.冷战。

原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两极之间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对抗和竞争,形式有包围封锁禁运、颠覆、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

4.1945-1965年国际关系。

1】1945年10月成立联合国。

2】制裁战败国。

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纽伦堡审判战犯,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美国占领日本,东京审判,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3】冷战开始。

1946年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拉开冷战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实践;1948年美国扶植成立韩国,苏联支持成立朝鲜;1949年美国支持成立西德,苏联支持成立东德;1949年成立北约遏制社会主义;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经互会对抗欧洲复兴计划;1955年苏联等国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基础达标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A. 雅尔塔体系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答案:A2.(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新敌人”指的是()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二战结束前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此后开始了“冷战”,故选C项。

根据“昨天的光荣的盟国”排除B、D两项;二战结束前后,英美始终是盟国,排除A项。

答案:C3.(改编题)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D.使“冷战”局面相对缓和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都是军事政治集团,故选A项。

答案:A4.(2014·广州调研)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

“那场冲突”是指()A.古巴导弹危机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核战争危险”可知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故A项正确。

答案:A5.(2014·嘉兴基础测试)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答案:B6.(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体现这一做法的有()A.建立雅尔塔体系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D.实施马歇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最新教育文档

一、单选题1.据《西方文明简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

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对峙局面的形成”。

“又一事件”是指()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组织建立2.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

”该学者意在说明()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 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 D.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3.二战后,美国对某一突发事件作出声明:“如果我们有意去保卫欧洲、防范社会主义,……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

”这一事件是()A.“北约”成立 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A. 不结盟运动兴起B. 中国崛起C. 日本崛起D. 华约建立5.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表明()A.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B.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C. 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D. 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6.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A. 门户开放政策B. 罗斯福新政C. 欧洲一体化D. 马歇尔计划7.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4、冷战的表现: 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
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 材第P119页,完成下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政策措施 美国
杜鲁门主义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苏联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军事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4、冷战的表现: 自己动手: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
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 材第P119页,完成下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政策措施 美国
杜鲁门主义1947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苏联
军事
“美国今天是一 个强大的国家,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比 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就得挑 起领导的担子并承 担责任。” ——杜鲁门
问:
1)文中的“合理经济”、“自由制度”各指什么? 分别指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
【合作探究】1: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 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 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是慈善家吗?马歇尔计划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美国 实行此计划想达到什么目的?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苏“冷战”
1、冷战(COLD WAR)的含义: 2、冷战的原因:
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 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 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 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共40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共40张PPT)

考点2、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 响
1949年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 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考点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德国分裂(欧洲1949) 全面“冷战”朝鲜分裂(亚洲1948) 古巴导弹危机(美洲1962) 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亚洲1950-1953)
1、二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美苏对峙的原因
苏联的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战 后初期,在东欧地区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共有8个,他们是:南斯 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这些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之下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从而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世界当代史,王斯德》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杜鲁门
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考点2、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 响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 出(1947,3)标志冷战正 式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的实施
美 苏 冷 战 的 表 现
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的成立(1947, 9)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 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 织的成立(1949) 两极对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 响
1、杜鲁门主义(政治)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 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 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 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 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上的演说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拔高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拔高习题及答案
A.古巴导弹危机 B.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答案:A
D.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
答案:A
解析:“北约”是一个由美、英、法等国成立的针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A项正确,B项错误;“北约”的成立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同时也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排除。
8.某条约有如下内容:“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该条约的缔结标志着( )
6.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推行杜鲁门主义
A.德国 B.朝鲜
.古巴 D.越南
答案:A
解析:二战一结束,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由于不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西德和东德,德国被一分为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从时间上看,德国最早,故答案为A。
3.“冷战”把大半个世界都绑在了它的战车上,那么启动“战车”引擎的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北约”的建立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答案:A
解析:“引擎”指发动机,启动“引擎”意味着“冷战”之车处于待发状态,即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选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也是“冷战”的表现,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亦不正确。

高考 真题按课汇编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 真题按课汇编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1)

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 有没有进步作用?针对“马歇尔计
的举动”。
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1947年,美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 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目的:
Hale Waihona Puke 打破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世界对 社会主义国家的 经济封锁
遏制共产主义
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
1、1947年,美“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 美国是慈善家吗?马歇尔计划要
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 解决欧洲什么问题?美国实行此
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 计划想达到什么目的?其根本目
是赠予,10%是贷款。因 的又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与“杜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从盟友到对手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
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 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苏 美 英 法
四国 分区 占领 柏林
德 国 的 分 裂
柏林墙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一 九 六 一 年 修 筑 的 柏 林 墙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并派第七
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50年9月14日,美国军舰在仁川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同步测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同步测试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 罗斯福新政B. 马歇尔计划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成立欧共体2.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3.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

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

”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A. 继续与苏联合作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C. 与苏联分道扬镳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4.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该讲话()A.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 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C. 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D.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5.《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 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B. 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C. 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D. 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6.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A. 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B. 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C. 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D. 二战达成的协议7.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联合国的成立B.朝鲜半岛的分裂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D.世贸组织的建立8.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如: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等。

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国会的重重阻碍,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

据此可知美国()A.政府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B.分权制衡受到冲击C.缩减福利促进了科技发展D.国家垄断深入发展9.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

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

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

这一情形反映出()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10.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霸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胜利。

材料表明近代以来()A.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B.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C.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D.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11.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

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

美国的行动表明()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1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汇编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福建文综·2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

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A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BC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

【答案】D2.(2013·福建文综·24)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ABC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D。

【答案】D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

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天津文综·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考点】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解析】材料反映的意图是美国将领导世界,威尔逊时期是一战时期,当时美国没有达到金融、工业、贸易领域主导世界的地位,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没有苏联发展迅速,不具备实现材料意图的条件和实力,故B项错误;杜鲁门时期是二战后,美国各方面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绝对优势,企图称霸世界,与材料意图符合,故C项正确;肯尼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处于政治、经济实力逐渐下滑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出现,不利于实现材料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北京文综·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杜鲁门主义提出与北约成立)【解析】题干中电影主题转变的时间是1948年,转变后的主题是“威胁”,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故①正确;1949年,为了在军事上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牵头成立了北约,故②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③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独立而酝酿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夺中间地带;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黑人爵士乐【解析】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与材料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不符,故A项错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材料“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不符,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

【答案】D2015年题组1.(2015·四川文综·12)图2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朝鲜分裂)【解析】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C2014年题组1.(2014·福建文综·23)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抓住图片中三个信息:“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苏联国旗标志,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不能“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A项错误;欧盟成立是在苏联解体后,与图片中存在“苏联国旗标志”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符合“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美元$在欧洲版图,扶植欧洲是为了遏制苏联,符合图片两极对峙,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体现“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4·北京文综·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解析】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4·浙江文综·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成立【解析】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故A项错误;意大利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故B项错误;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冰岛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建立了“北约”,故C项正确;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4·上海单科·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考点】美苏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解析】《华约》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可以判定为《北大西洋公约》,故B项正确;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告各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4·山东文综·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扶植日本【解析】依据材料中“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的信息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A项正确;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建立,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故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6.(2014·海南单科·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解析】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2013年题组1.(2013·福建文综·2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这一周年事件作背景考查中国军队名称。

教材上的表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