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课标篇目二十一小石潭记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

三十八、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

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译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没有理睬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蔡桓公又很不高兴。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又没理睬他。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蔡桓公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药物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全文中心】本文通过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告诉了人们有病要及早医治,要防微杜渐,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课题二文言文阅读清单六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上12与朱元思书课件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课题二文言文阅读清单六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上12与朱元思书课件

若: 好像
(3)虽乡.之所谓奇胜
乡: 同“向”,从前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及,因相携以往。
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
.
4.登上扫叶楼后,作者写景的顺序是由 近 到 远 。而后,作者获得了
怎样的感悟?(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话回答)
示例: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使人赏心
悦目的内在价值。(或“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不能有轻“易”重“难”
的心理;或不能只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
【参考译文】在四望矶上有扫叶楼,离我家不到一里地,竟然从未去过。辛酉 年秋天,金坛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访我,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 这座楼建在(四望矶的)小山之顶,(山上)土净石秀,(小楼)旁边大树茂密,山 风从西面吹来,落叶纷纷,(满地的)青黄两色的叶子堆叠交杂,绚烂得像一幅 织锦。等到(我们)向上登上(扫叶楼),(放眼看去)这里近接城区市井,远连江 心小岛;云烟缭绕的村舍,沙滩边的水鸟,江中的风帆,(这些)幽深而旷远、瑰 丽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现在案头席边。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异美景,又怎 能超过这里呢?
登扫叶楼记① 管 同②
四望③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
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 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④江岛,烟村 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②横柯上蔽
断 动词,向上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本义:方位名词,东、西
句中意思: 向东或向西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下(二)课标篇目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下(二)课标篇目

三十二、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__鲜艳,美丽__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豁然开朗..古义:__开阔而明亮__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屋舍俨然..古义:__整齐的样子__今义:形容很像(4)阡陌交通..古义:__互相通达__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妻子和儿女__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古义:__与世隔绝的地方__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6)无论..魏晋古义:__不要说__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7)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不值得__ 今义:不充足,不满(8)处处志.之古义:__做标记__ 今义:志向(9)未果.古义:__实现__ 今义:果实,结果2.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原意:诧异,在文中的意思:__对……感到惊异__ (2)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复前.行原意:前面,在文中的意思:__向前__(3)形容词用作动词欲穷.其林原意:贫困,在文中的意思:__走到……的尽头__(4)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初极狭,才通.人原意:通过,在文中的意思:__使……通过__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原意:出现,在文中的意思:__拿出__3.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__舍弃__屋舍.俨然__房子__(2)闻鸡犬相闻.__听到__村中闻.有此人__听说__(3)出不复出.焉__出去__皆出.酒食__拿出__(4)志处处志.之__做标记__寻向所志.__标记__(5)寻寻.向所志__寻找__寻.病终__随即,不久__4.重点实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沿着,顺着__(2)落英缤纷...英:__花__缤纷:__繁多而纷乱的样子__(3)才.通人才:__仅仅__(4)豁然..开朗豁然:__开阔的样子__(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类__(6)阡陌..交通阡陌:__田间小路__(7)悉.如外人悉:__完全,都__(8)黄发垂髫..自乐黄发:__借指老年人__ ....,并怡然垂髫:__借指儿童__怡然:__愉快的样子__(9)咸.来问.讯咸:__都,全__问:__询问消息__(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先世:__前辈,祖先__(11)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隔断,隔绝__(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陈说,述说__(13)皆叹惋..叹惋:__叹息,惋惜__(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邀请__(15)此中人语.云语:__告诉__(16)既.出既:__已经__(17)便扶向..路扶:__沿,沿着__向:__原先__(18)诣.太守诣:__拜见__(19)遂.迷,不复得路遂:__最终__(20)高尚..士也高尚:__高洁__(21)欣然规.往规:__计划,打算__(22)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问(通往桃花源的)路__二、文言虚词1.为捕鱼为.业__作为__为.具言所闻__给__不足为.外人道__对,向__2.之忘路之.远近__结构助词,的__渔人甚异之.__代词,指见到的景象__桑竹之.属__代词,这__具答之.__代词,问题__3.屋舍俨然.__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__4.见渔人,乃.大惊__竟然__5.遂与.外人间隔__连词,和__三、句子翻译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三十三、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中心】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表达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__属__现在写作__嘱__,意思是__嘱咐__2.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__第二年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__规模__ 今义:制度(3)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__动词,写文章__ 今义:名词,文章(4)横.无际涯古义:__宽阔__ 今义:与“竖”相对(5)薄.暮冥冥古义:__迫近__ 今义:与厚相对(6)去国..怀乡古义:__离开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古义:__国都__ 今义:国家(7)春和景.明古义:__日光__ 今义:景色(8)宠.辱偕忘古义:__荣耀__ 今义:偏爱(9)把.酒临风古义:__持,执__ 今义:介词(10)微.斯人古义:__没有__ 今义:微小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原意:防守、把守,在文中的意思:__指做州郡的长官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原意:文章,在文中的意思:__写文章__③忧谗.畏讥原意:谗言,在文中的意思:__说坏话__(2)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原意:无用的,在文中的意思:__荒废了的事业__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贤明,在文中的意思:__贤明之人__(3)名词用作状语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知识梳理

(二)课标篇目七、《论语》六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说__现在写作__悦__,意思是__愉快,高兴__(2)学而不思则罔__罔__现在写作__惘__,意思是__迷惑不解__(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有__现在写作__又__,意思是__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__2.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古义:__同一师门的师兄弟__ 今义:盟友(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义:虚指,可译为“几个”,在这里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今义:数词,三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时间,在文中的意思:__时常,常常__(2)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旧的,在文中的意思:__学过的知识__原意:新的,在文中的意思:__新的体会和发现__4.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__了解__温故而知.新__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__5.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习:__温习,复习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怨恨,心里不满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__(4)思而不学则殆.殆:__危险。

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__(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__走路__(6)择其善.者而从.之善:__优点__从:__采纳,听从__(7)三十而立.立:__成就,意即有所成就__(8)四十而不惑.惑:__疑惑__(9)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上天的旨意,由天主宰的命运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__(11)不逾矩..逾矩:__超越法度__二、文言虚词1.而学而.时习之__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人不知而.不愠 __转折连词,可译为“却”__2.不亦说乎.__反问语气词,相当于“吗”__3.可以为师矣. __语气词,相当于“了”__4.择其善者而从之. __代词,指“善者”,即优点__三、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下(一)非课标篇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下(一)非课标篇

八年级(下)(一)非课标篇目二十七、细柳营(2008已考查)司马迁【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犒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犒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犒劳将军。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九上(一)非课标篇目三十七、愚

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九上(一)非课标篇目三十七、愚

三十七、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铲平两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那样的土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课标篇目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课标篇目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

二十三、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古义:__多指门__ 今义:人家(2)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_想__ 今义:念头(3)相与步于中庭..古义:__庭院中__ 今义:不再构成词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义:__有职无权人__ 今义:无事可做人古义:__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2.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念无与为乐.者原意:快乐,在文中意思:__游乐__(2)名词用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原意:脚步,在文中意思:__漫步,散步__3.重点实词(1)欣然..起行欣然:__快乐样子__(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_于是__(3)怀民亦未寝.寝:__睡觉__(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一同,共同__(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__形容水澄澈_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__只是__二、文言虚词1.与念无与.为乐者__介词,和__相与.步于中庭__介词,跟,同__2.相与步于.中庭__介词,在__3.盖.竹柏影也__原来是,表示推测__三、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

__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人。

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水草交织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影子。

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人罢了。

__四、文意理解1.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反映了他当时心态。

你怎么对待他这种心态?(课后习题)__元丰六年已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五个年头了,虽然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然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却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一非课标篇目十九干将莫邪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一非课标篇目十九干将莫邪

十九、干将莫邪干宝【原文】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

其妻重身当产。

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

”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

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

即以斧破其背,得剑。

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译文】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给楚王铸造宝剑,三年才铸成。

楚王生气了,想杀死他们。

宝剑有雌雄二剑,当时干将的妻子身怀有孕,将要分娩,干将对妻子莫邪说:“我替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会生气,我去见他,他一定会杀我。

你如果生的是男孩,长大了,就告诉他:‘出门望着南山,看见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就在那树的背上。

’”于是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

楚王非常生气,叫人仔细察看,说:“宝剑共有两把,一把雄剑,一把雌剑,雌剑送来了,雄剑还没有送来。

”楚王发怒了,立即杀死了干将。

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他长大了,他就问母亲:“我的父亲在哪里?”他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把他杀了。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课题二文言文阅读清单六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上15周亚夫军细柳课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课题二文言文阅读清单六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八上15周亚夫军细柳课

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 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 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 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
动词,到,往
②不闻天子之诏 结构助词,的
(5) 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副词,于是,就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副词,才
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应为“文帝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翻译:文帝委
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
(2)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翻译:天子被感动了。)

周亚夫军细柳 目

1
a
原文呈现
2
a
主旨特点
a
3 知识归纳整理
1 原文呈现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 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 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 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 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 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
3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
2.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介. 胄.之士不拜 本义:铠甲和头盔
句中意思: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二课标篇目八三峡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二课标篇目八三峡

八、三峡[北魏]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阙__现在写作__缺__,意思是__断缺__2.古今异义(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__如果__今义:自己(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__属于两个词,动词“到”和介词“于”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3)良.多趣味古义:__确实,实在__今义:好,美好(4)属.引凄异古义:__连缀,连续__今义:属于(5)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义:__古人穿的下衣,裙的一种__今义:衣服,包括上衣和裤子3.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原意:奔跑,在文中的意思:__奔驰的快马__②空谷传响.原意:发出声音,在文中的意思:__回声__(2)形容词用作名词回清.倒影原意:清澈,在文中的意思:__清波__(3)形容词用作动词林寒.涧肃.原意:清冷,在文中的意思:__显出清冷__原意:寂静,在文中的意思:__显出寂静__(4)名词用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霜,在文中的意思:__结霜,下霜__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__介词,在__自.非亭午夜分__连词,假如、如果__(2)绝沿溯阻绝.__动词,隔绝__哀转久绝.__消失__绝.多生怪柏__极高的__(3)长常有高猿长.啸__长时间地__巴东三峡巫峡长.__指空间大,长度__5.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略无:__一点没有,完全没有__(2)重岩叠嶂.嶂:__像屏障一样的山峰(3)隐.天蔽日隐:__遮蔽__(4)自非亭午..自非:__如果不是__....夜分亭午:__正午__夜分:__半夜__(5)不见曦.月曦:__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__(6)至于夏水襄陵..襄:__冲上,漫上__陵:__大的土山__(7)沿溯..阻绝沿:__顺流而下__溯__逆流而上__(8)或.王命急宣.或:__有时__宣:__宣布,传达__(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__快__(10)则素湍..绿潭.素:__白色__湍:__急流的水__潭:__深水__(11)回.清倒影回:__回旋__(12)绝多生怪柏:__山峰__(13)悬泉..瀑布悬泉:__从山崖流下的像是悬挂着的泉水__(14)飞漱.其间漱:__这里是“冲荡”的意思__(15)清荣峻茂....清:__水清__荣:__树荣__峻:__山峻__茂:__草茂__(16)每至晴初霜旦....晴初:__天刚放晴的日子霜旦:__降霜的早晨__(17)属引.凄异引:__延长__二、文言虚词1.其.间千二百里__两地__2.虽.乘奔御风__即使__3.不以.疾也__相当于“如此”“这么”__4.则.素湍绿潭__则是__三、句子翻译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课标篇目二十四生

遵义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课标篇目二十四生

二十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曾__现在写作__增__,意思是__增加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衡__现在写作__横__,意思是__阻塞,不顺畅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拂__现在写作__弼__,意思是__辅弼,辅佐__2.古今异义(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__被举用,被起用__ 今义:举起(2)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狱官__ 今义:士兵(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__这样的__ 今义:判断词(4)曾益其所不能..古义:__不具备的能力__ 今义:不可以(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__征验,表现__ 今义:出征古义:__了解,知晓__ 今义:比喻3.词类活用(1)动词的被动用法舜发.于畎亩之中原意:发现,在文中的意思:__起__(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劳.其筋骨原意:劳累,在文中的意思:__使……劳累__②饿.其体肤原意:饥饿,在文中的意思:__使……饥饿__③空乏.其身原意:缺乏,在文中的意思:__使……经受贫困之苦④行拂乱.其所为原意:混乱,在文中的意思:__使……扰乱__(3)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原意:惊动,震撼,在文中的意思:__使……惊动__原意:坚忍,在文中的意思:__使……坚忍__(4)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原意:过错,在文中的意思:__犯错误__(5)动词用作名词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原意:进入,在文中的意思:__在里面,指国内__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原意:出去,在文中的意思:__在外面,指国外__4.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__起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发出__(2)拂行拂.乱其所为__违反,阻挠__入则无法家拂.士__辅弼,辅佐__5.重点实词(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__形容词,安逸__(2)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__田间__(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__捣土用的杵__(4)百里奚举于市.市:__市井__(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_所以__任:__担子,责任__(6)饿其体肤..体肤:__身体__(7)曾益..其所不能曾益:__增加__(8)人恒.过恒:__常常__(9)衡.于虑衡:__阻塞,不顺畅__(10)而后作.作:__奋起__(11)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__有法度的世族大臣__(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__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__ 二、文言虚词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__介词,从_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给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在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标篇目
二十一、小石潭记(2006已考查)
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澈__现在写作__彻__,意思是__穿过,透__
2.古今异义
(1)影布.石上
古义:__映,显现__ 今义:布匹
(2)佁然
..不动
古义:__愣住的样子__ 今义:静止的样子
(3)不可久居.
古义:__停留__ 今义:住
(4)乃记之而去.
古义:__离开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5)崔氏二小生
..
古义:__年轻人__ 今义:戏曲中的一个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
原意:西方,在文中的意思:__向西__
②下.见小潭
原意:下面,在文中的意思:__在下面__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原意:空中,在文中的意思:__在空中__
④日光下.澈
原意:下面,在文中的意思:__向下__
⑤斗.折蛇.行
原意:北斗星,在文中的意思:__像北斗星那样__
原意:蛇,在文中的意思:__像蛇爬行那样__
⑥其岸势犬牙
..差互
原意:狗的牙齿,在文中的意思:__像狗的牙齿那样(2)形容词用作动词
似与游者相乐.
原意:快乐,在文中的意思:__嬉戏,逗乐__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原意:凄凉,在文中的意思:__使……凄凉__
原意:寒冷,在文中的意思:__使……感到寒冷__ 4.一词多义
(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自,由__
隶而从.者__跟随__
(2)乐心乐.之__以……为乐__
似与游者相乐.__逗乐,嬉戏__
(3)清水尤清.冽__清澈__
以其境过清.__凄清__
(4)差参差.披拂__形容词,长短不一__
其岸势犬牙差.互__动词,交错__
(5)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大约__
不可.久居__可以,能够__
(6)游皆若空游.无所依__游动__
同游.者__游玩__
5.重点实词
(1)隔篁竹
...隔:__隔着__
篁竹:__成林的竹子__
(2)伐.竹取道伐:__砍伐__
(3)水尤.清冽.尤:__格外__
冽:__寒冷__
(4)卷.石底以出卷:__弯曲__
(5)为坻.坻:__水中的高地__
(6)为屿.屿:__小岛__
(7)为嵁.嵁:__不平的岩石__
(8)潭中鱼可百许.头许:__表示数目不确定__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__依托__
(10)俶尔
..远逝俶尔:__忽然__
(11)往来翕忽
..翕忽:__轻快敏捷的样子__
(12)犬牙差互
..差互:__互相交错__
(13)悄怆
..幽邃悄怆:__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__
(14)隶.而从者隶:__随从__
二、文言虚词
1.以全石以.为底__把……当作__
卷石底以.出__表承接,相当于“而”__
以.其境过清__介词,因为__
2.而潭西南而.望__连词,表修饰关系__
隶而.从者__连词,表并列关系__
乃记之而.去__连词,表顺承关系__
3.乃.记之而去__副词,于是,就__
三、句子翻译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_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

__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__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__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幽深极了。

__
四、文意理解
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课后习题) __小石潭的特点是“石底”“水尤清冽”。

文中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仅写出了石底的特点,而且写出了石底翻卷出水面的种种形态。

文中写“水尤清冽”是通过写潭中的鱼来实现的。

“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水清所致,写鱼就是在侧面写水清。

__
2.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你如何看待作者这样的感受?
__①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特征时融入了自己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是乐,一方面是凄清。

②我能够理解作者这种特殊的感受。

看到美丽的景色,自然让人心情愉悦,然而生活中遭遇挫折,加上环境的凄清,难免又产生悲凉之感。

(或者我不认同作者的这种感受。

我们青少年,应该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
3.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__作者的心情由先前的“心乐之”,到后来的“悄怆幽邃”。

变化原因: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游赏的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