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难点专项练五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湖北十堰4月模拟)在生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下,冰川退缩之后形成的地表上植被原生群落不断发生演变。

粗木质残体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小头直径大于2.5厘米的枯死木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

右图示意横断山区某冰川退缩区8个样地粗木质残体的碳贮量变化,下表示意这8个样地的冰川退缩年份和优势物种组成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不同阶段粗木质残体碳贮量的变化直接取决于( )A.土壤肥力B.植被密度C.水热条件D.种间竞争2.随着演替过程的持续,碳贮量最大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凋落物(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

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江苏七市二模)阿勒泰地区不同季节牧场位置不同。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从冬季到夏季,牧民转场途经的主要植被类型依次为( )A.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C.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荒漠草原D.山地草原、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荒漠草原7.冬季牧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因其( )A.水源充足B.积雪深厚C.产草量大D.相对温暖(2021河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

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重难点归纳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3年高考地理重难点归纳选择题1、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末山西省全省常住人口约为3491.6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减少2.23%,年平均减少0.23%。

其中太原市常住人口约530.4万人,城镇化率约为89.06%。

下图示意山西省主要城市分布及各市人口密度。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近年来,山西省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人口生育意愿低②人口流出多③人口老龄化严重④自然灾害多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太原与晋城面积相差不大,但太原人口密度是晋城的三倍多。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B.水源C.经济D.家庭(3)近年来太原的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这可能造成该市()①住房闲置②交通拥堵③用工困难④环境压力增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C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化的利弊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抚育成本高等导致人口生育意愿低,出生人口减少,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山西省人口外流,这是导致近年来山西省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是常住人口减少产生的问题之一,不是原因;自然灾害多发不是近年来山西省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2)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人口流入。

(3)太原的城镇化进程较快,吸引人口迁入,可能导致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压力增大、污染问题加重等。

2、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滨海地带B.河源地带C.河流中下游D.山麓地带答案:D【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解答】冲积扇常常形成于山麓地带。

故选D。

3、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非选择题限时练【含答案及解析】(五)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非选择题限时练【含答案及解析】(五)

非选择题限时练(五)(时间:40分钟)1.(2021·山东潍坊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子山(图1)整体海拔为4 500~4 700米,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石漂砾(砾石)和大约1 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古冰盖)遗迹,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

据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度超过500米的冰川。

图2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

图1图2(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推测理塘附近冰川侵蚀的强度并说明理由。

(3)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2020·江苏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图1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图2(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3.(2021·山东日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梯田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范。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迄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

这里为花岗岩山体,土壤为砂质土,土层厚。

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丰富,先民在实践中开创了独特的自流灌溉系统,201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里至今保留着原始的纯手工耕种方式,是古老稻作文明的范例。

专题5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项训练)-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原卷版)

专题5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项训练)-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原卷版)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专题5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项训练)一、单选题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不仅危害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①沿海多,内陆少①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①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①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①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我国洪水灾害类型多样,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

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区域是()A.海南省B.内蒙古自治区C.辽宁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下列关于沿海地区防御台风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①居民尽量减少外出①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①居民及时向低洼地区转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一次自然灾害之后,有人这样描述:大雨之后,肆虐的水流冲入翻腾汹涌的河流,轰轰隆隆地拍打着河堤,瞬间撕开一个口子,排山倒海一样冲向农田……。

据此完成5-6题。

5.文中描述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B.泥石流C.洪灾D.地面沉降6.该灾害发生时,合理的自救方式是()A.逃到高处B.向沟谷两侧迅速躲避C.立刻返回家中D.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读图完成7-97.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8.据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大陆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多C.台风在春夏秋季节均会登陆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9.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①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①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①出行建议乘坐飞机①农田夜间防御霜冻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021年7月,我国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强降水天气,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强化练 选择题技法专项练 技法五专项练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强化练 选择题技法专项练 技法五专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大泉河西岸 的砾石层崖壁上,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自北凉至元代一千年间建造的735座 石窟。下图为莫高窟河段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据唐代文献记载,莫高窟“凿为灵龛,上下云矗,构以飞阁,南北霞连,圣灯 照时,一川星悬,前流长河,波映重阁”。说明当时的大泉河( D ) A.流量较小,河床较浅 B.流量较小,河床较深 C.流量较大,河床较浅 D.流量较大,河床较深 13.莫高窟北区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 A.凹岸侵蚀强烈 B.河流冰期较长 C.岩石裂隙更多 D.岩性较为松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11题,与两侧沙丘坡面相比,丘间地植被相对较少,白天有较多的太阳辐 射到达地表,升温快,夜间地表长波辐射强烈,使地表气温下降快于两侧沙 丘坡面。随着地表气温的降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在地表凝结成露水, 使得丘间地形成露水的时间早于两侧沙丘坡面,A正确,排除B、C、D。
C.材料性能差
解析 第12题,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鸣沙山东麓大泉河西岸的砾石层崖壁上, 大泉河形成了五级阶地,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受下切 侵蚀影响,河床较深,D正确。A、B、C错误。 第13题,莫高窟北区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大泉河向北流,河道北部是凹 岸,凹岸侵蚀强烈,导致莫高窟北区破坏较严重,A正确。河流冰期、岩石裂 隙、岩性差异不大,B、C、D错误。 第14题,大泉河形成了五级阶地,且莫高窟开凿于砾石层崖壁,说明该区域 地质史上发生了河流下切洪积台地,C正确。大规模的褶皱运动会导致地 形起伏加大,图中地形起伏不大,A错误。大泉河形成了五级阶地,应是间歇 性抬升,B错误。图中没有信息判断出现大规模河流袭夺,D错误。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练五农业区位类含解析鲁教版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练五农业区位类含解析鲁教版

农业区位类(20分钟50分)非选择题(共5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4分)材料一图1为某某省区域简图,图2为泥石流发生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食用玫瑰花喜阳光,怕湿怕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25°C。

鲜花饼是以食用玫瑰花为原料,采用古法制饼工艺烘焙的某某特色糕点,起源于乾隆年间,原为宫廷御点,现已成为游客到某某旅游必带的伴手礼。

某某是食用玫瑰花的优质产地,当地聚集了大量鲜花饼生产企业。

近年来,某某省某某市从某某引进了7种食用玫瑰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

材料三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人类采取了很多方法与措施。

其中,保护湿地是应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自然解决方案。

湿地物种资源丰富,分布着大量的植物群落,拥有卓越的碳汇能力,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在有效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气候变暖的“缓冲器”。

近年来,某某省加大了湿地的保护力度,现已建成18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1)简述某某进行鲜花饼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与某某相比,简析某某引种食用玫瑰花的不利气候条件。

(3)从湿地能够缓解全球变暖的角度说明保护湿地的必要性。

【解析】第(1)题,某某鲜花饼生产的优势区位主要从土地、原料、劳动力、生产历史等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

从土地来看,某某土地租金较低;从原料看,当地种植食用玫瑰花的条件优越,原料充足,且品质好;从劳动力看,某某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从生产工艺看,历史悠久;这些都有利于某某生产鲜花饼。

第(2)题,与某某相比,某某引种食用玫瑰花的不利气候条件主要是春季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梅雨期降水过多,伏旱期温度过高);夏秋季易受台风影响;冬季易受寒潮影响。

第(3)题,根据材料“湿地物种资源丰富,分布着大量的植物群落,拥有卓越的碳汇能力,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因此,湿地缓解全球变暖主要是通过控制碳排放来实现;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湿地可以将大量的碳以固态形式固定在湿地中;湿地破坏会导致大量碳排放到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好题精练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综合训练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好题精练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社会热点/2024广东惠州调研]其次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梯田规模约2.8亿亩(1亩≈666.7 m2),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3.7%。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山区耕地面临严峻的边际化现象。

大规模梯田撂荒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与生态效应,确定程度上对粮食平安构成威逼。

据此完成1—3题。

1.梯田的分布主要取决于(B)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解题思路】读梯田面积分布图可知,广西、四川、湖南等南方低山丘陵广布地区梯田的分布面积广袤,故梯田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地形,B正确。

2.我国梯田撂荒最严峻的区域是(C)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南方丘陵D.环渤海地区【解题思路】读我国梯田撂荒率分布图可知,梯田撂荒最严峻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然后有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省级行政区,集中在南方丘陵地区,北京梯田撂荒率虽高,但面积较小,故C正确。

3.广东梯田撂荒率高,主要缘由是(A)A.外出务工人数多B.机械化程度低C.浇灌条件差D.水土流失严峻【解题思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但粤北、粤西地区山地多,多梯田,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大量外出务工,梯田因无人种植而撂荒,A正确。

机械化程度对梯田撂荒率影响不大,B错误;广东降水多,河流众多,浇灌条件好,C错误;由材料可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山区耕地面临严峻的边际化现象,大规模梯田撂荒,因此水土流失严峻不是广东梯田撂荒率高的主要缘由,D错误。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气候舒适性评价须要综合考量气温、湿度、风和日照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

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多年平均气候舒适性统计表(单位:天)。

据此完成4—5题。

城市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深圳74.3 13.8 62.4 86甲60.2 83.7 55.5 0.3乙75.9 14.8 63.6 82.8丙76.5 86.1 79.2 25.54.推想甲、乙、丙分别是(B)A.兰州、成都、香港B.长春、广州、贵阳C.哈尔滨、海口、重庆D.济南、沈阳、西宁【解题思路】读表可知,乙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舒适性与深圳很接近,说明该城市距离深圳很近,比照选项各城市可推断乙为广州;再结合甲夏季舒适度高、冬季舒适度最低,可判定该城市夏季气候凉快、冬天气候寒冷,应当是纬度较高的长春;丙地春夏秋三季气候舒适度都较好,可推断该地是纬度较低、地势较高的贵阳,故选B。

(附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重难点归纳突破

(附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重难点归纳突破

(附答案)人教版高考地理重难点归纳突破选择题1、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A~E期间城市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A.交通拥堵B.房价降低C.水污染减轻D.人口密度降低(2)可能与E~F期间城市化发展现象有关的是()A.城市环境质量改善B.城市房价降低C.乡村基础设施完善D.乡村水污染加重2、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水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

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径流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图中两种开发模式年径流总量外排比例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蒸发量B.降水量C.下渗量D.用水量(2)对城市补水下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A.蓄水池B.渗透砖C.下凹绿地D.雨水罐3、下图是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租水平:乙>甲>丙B.乙地的城市等级将来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甲地C.乙处只可能布局工业区D.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4、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产业或以第二、三产业为基础,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每个城市社区都有一个社区中心,它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康乐、文化、社会事务的场所,以及社区地方政府办公及开会的地方。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社区中心服务站改造议事会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该城市社区多位于()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2)影响图中城市社区中心形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A.土地B.人口C.交通D.旅游5、城市人口居住空间分布制约通勤距离,居住地远离工作地,则通勤距离远。

下图示意2017年上海市居民不同年龄段居住区位分布,阴影部分面积大小表示分布比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上海市60岁及其以上群体居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通达度B.物价水平C.社会服务D.工业布局(2)调查显示,上海市19~29岁群体通勤距离短于30~39岁群体。

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5 锋面系统【考点梳理】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2.影响我国的两个典型的准静止锋3.给我国带来主要降水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形成: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2)移动①正常年份推移规律锋。

(3)影响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次天气系统过境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尘暴最严重的时段是()A.4~10时B.8~14时C.14~20时D.18~24时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外来冷气团替代了本地暖气团②大气保温效应减弱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④降水天气带来降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C 2.C【解析】1.由图可知,10时~22时间天气能见度明显降低,说明沙尘暴天气强度大,且14~20时,风速极大,沙尘暴最严重,C正确。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模块一自然地理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3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答案 A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答案 D(2019海南单科,15,3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下题。

3.该钻井深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D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2023浙江1月选考,13—14,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图。

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答案 C(2022北京,5,3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答案 B(2022浙江6月选考,5—6,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5.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 A(2022浙江6月选考,11—12,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答案 D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8.(2022山东,18,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难点 土壤分布、性质与土壤破坏问题(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 土壤分布、性质与土壤破坏问题(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18 土壤分布、性质与土壤破坏问题(2022·天津·高考真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深受人类活动影响。

下左图为1990~2019年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经省区土地利用转型方向及面积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分析,关于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土壤侵蚀强度减弱B.气候变化导致各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均减少C.受到重度侵蚀的土壤面积和比例无显著变化D.1990~1999年间土壤侵蚀治理成效最为明显2.据图推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A.矿区生态修复B.退耕还林还草C.沙漠裸地农垦D.生活环境治理(2022·山东·高考真题)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

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4.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

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50乔—灌—草30.33916 5.73 1.410.36 200乔—灌—草34.00917 5.04 1.500.59 350乔—灌—草40.33914 4.42 1.500.37 500乔—灌—草46.6791418.51 1.41 2.56 650乔—灌—草74.3391319.27 1.370.40 800乔—灌—草68.6791315.23 1.38 1.02 950乔—草45.009127.78 1.400.50 1100乔—草40.33916 3.06 1.580.661250乔—草34.33915 2.32 1.62 1.98 5.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②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②土壤有机质含量②土壤含盐量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6.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7.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8.(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2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2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52(2024湖南临澧一中质检)河西走廊地区的沙丘地貌以流淌沙丘为主(见下图),其东西部之间在沙丘地貌演化上的差异,受控于区域尺度的主导风向。

当地沙丘往往沿着干河床断续分布或散布于绿洲边缘。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组合中,地理位置与当地主导风向搭配正确的是( )①河西走廊东北侧——东北风②河西走廊东北侧——西北风③河西走廊西北侧——西北风④河西走廊西北侧——东北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从沙源角度分析,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流淌沙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绿洲内部固定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B.砾质戈壁及风蚀地供应了丰富沙源C.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D.黄土高原土壤受风力作用吹拂至此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东北侧沙丘为西北—东南走向,西北侧沙丘为东北—西南走向,其东西部之间在沙丘地貌演化上的差异,受控于区域尺度的主导风向,输沙风向限制着区域近地表的输沙过程,进而限制着沙丘的走向和移动,故河西走廊西北侧为东北风,东北侧为西北风,②④对,D正确。

第2题,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流淌沙丘主要是由绿洲边缘的砾质戈壁及风蚀地供应了丰富的沙源,B正确;绿洲内部固定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应当导致绿洲内部沙丘的形成,A错误;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堆起的沙丘应当沿着干河床断续分布,C错误;由沙丘的走向可知,该地盛行风以东北风与西北风为主,黄土高原在河西走廊的东南方向,该地沙源不会来自黄土高原,D错误。

(2024河北秦皇岛一中模拟)营建人工植被是防治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防护林的防风固沙作用因风向、植被类型等的不同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吉兰泰盐湖(105°9'35″E~105°9'46″E,39°38'N~39°49'N)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其防护体系显著减轻当地土壤风蚀、削减盐湖湖面积沙。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专项练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专项练

第五章高考专项练(2024·广东卷)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觉,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倒塌物积累,倒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

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倒塌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倒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C.软岩抗侵蚀实力更强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峻2.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倒塌危害的措施,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A.岩土变形预警B.紧急岩体清除C.气象水文预报D.游客行为监管(2024·广东卷)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积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探讨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为0.25~0.50米/秒。

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状况。

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米3/秒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3~4题。

图1图23.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米3/秒降至6 888米3/秒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4.依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缘由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削减B.河道的水位上升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2024·海南卷)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下图)。

它是由夹杂石块的积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泥柱由坚实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

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

据此完成5~6题。

5.石顶泥柱的石块在其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雨水侵蚀6.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 )A.寒潮B.地震C.洪水D.虫蛀(2024·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重难点专项练(五)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重难点专项练(五)

重难点专项练(五)读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 人口增长快2.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B. 能源短缺C. 水土流失D. 淡水匮乏【答案】1. B 2. B【解析】2. 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为日本,日本与俄罗斯相比,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 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 乙地人口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4. 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答案】3. D 4. A【解析】试题分析:3. 图中只是人口年龄结构所占百分比,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人口增长数量,A错。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差异不大,B错。

乙地年轻人占比重小,年轻人数量不一定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较大,C错。

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D对。

4. 乙地人口现象是人口老龄化,乙国可能是人口大国,要考虑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不适合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A不合理,选A。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B合理。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C合理。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减轻年轻人负担,D合理。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区域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年全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重点强化练5 Word版含答案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重点强化练5 Word版含答案

重点强化练(五) 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1·河北保定模拟)2022年2月21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读图,回答1~3题。

1.接受“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A.便于管理B.人口密度大C.地价低廉D.地形平坦2.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接受“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A.仓储区B.大型居住区C.绿地D.学校3.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1.A 2.B 3.D[第1题,图式“大院式”和“街区式”最大不同体现在对外开放性不同,“大院式”内部比较封闭,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管理。

第2题,大型居住区内部人口众多,进出小区交通压力大,接受“街区式”布局模式,利于内部与外部交通线的连接,便于出行。

第3题,这种转变可把小区内交通与城市交通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小区内道路的利用效率。

] (2021·湖北八校联考)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预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

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

据表完成4~6题。

楼盘均价(元/m2)用地面积(m2)楼房走向容积率(%)建蔽率(%)甲 5 800 9 500 南北140 50乙 4 500 6 800 东北—西南300 60丙 2 800 13 000 东西270 30丁 3 600 8 600 西北—东南180 50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4.房价构成中,土地价格所占比重较大。

四个楼盘中,甲楼盘均价最高,其缘由最有可能是()A.靠近学校,属学区房B.远离市区,空气清爽C.城市中心,交通便利D.靠近河流,属江景房5.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假如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消灭瞬时强风。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型专训5地貌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型专训5地貌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型专训5地貌1、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浦东机场选址过程中,华东师大陈吉余等地理学家从地理学时空视角出发,提出把浦东国际机场原计划选址东移,建在潮滩之上,并在九段沙实施生态工程建设。

原场址东移640m,节省投资3.6亿元。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浦东机场东移的建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减少耕地的占用②滩涂虽然广阔,但是机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③飞机起降没有高层建筑的影响④符合长江河口的发育规律,对河口治理有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九段沙的生态工程(种青)建设( )A.种青条带拓展以后,阻流消浪作用增强,促淤作用也将增强,影响航道运输B.增加了草滩面积,为迁徙鸟营造了理想的栖息地,也增加了可供觅食的饵料C.泥沙淤积增强,长江口水质变差D.增加了栖息地,迁徙鸟对机场安全的隐患增大2、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时期的沙坎( )A.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B.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2.与甲相比,乙时期( )A.地壳抬升B.潮流减弱C.河流流量增加D.河口盐度上升3.如果该河口区位于珠江口,近年来沙坎最可能的运动状况及原因是( )A.向陆地移动用水量增加,径流作用增强B.向外海移动上游兴修水库,径流作用减弱C.向陆地移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D.向外海移动气候变化,流域内降水增加3、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云南喀斯特地貌区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单位:米)。

读下图完成1-3题。

1.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多处设立风力发电机组,该学习小组发现甲地并不适宜。

据图中信息,推测甲地最可能是( )A.山峰B.火山口C.天坑D.湖泊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沿图中虚线测出各测点地下同一岩层顶的埋藏深度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该虚线处地质地貌为( )A.背斜谷B.向斜谷C.地堑谷D.断层谷3.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专项练(五)读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乙地人口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4.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2016年全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第5~6题。

5.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6.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完成第7~8题。

7.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A.58% 24%B.19% 24%C.24% 19%D.19% 58%8.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2017浙江11月选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

完成第9~10题。

9.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③人口死亡率升高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含预测)。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少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1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2017浙江绍兴期中)下图是四川、浙江、河南和广东2015年人口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四个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14.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分别对应的省是( )A.浙江、广东、四川、河南B.四川、广东、浙江、河南C.浙江、河南、四川、广东D.四川、河南、浙江、广东下图为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1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有关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8.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下表是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江西户籍人口按流入地统计情况表(前五位占流动人口百分比)。

据表,完成第19~20题。

19.有关江西人口流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入地高度集中,但集中程度有所弱化B.流入广东比重降低,说明广东经济衰退C.2010流入福建省人口数量减少D.2010年流入该五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人口数量减少20.有关江西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跟随父母外出是人口流动主要原因B.务工和经商是户籍人口外出的主要原因C.因大型工程建设而导致人口迁移D.支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是迁移的主因读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完成第21~22题。

21.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B.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区C.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20世纪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有所减少22.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气候差异B.环境质量的改变C.经济收入的变化D.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为我国2017年春运节前迁出率和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

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机器、机械、建筑物、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第23~24题。

23.2017年全国春运节前大数据说明(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B.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D.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24.图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对我国的影响是( )A.实现东西部产业均衡布局B.增加省际人口迁移率C.加快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D.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2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1)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比重约为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12%,这标志着上海已进入 阶段。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26.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90~2011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 增长和 增长两方面。

(2)上图中,该城市人口增长率为零的年份是 ,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3)影响1990~2011年间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4)简述该城市的人口迁移状况对其的积极影响。

27.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活跃着十几万的浙江人,对沿线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一批浙江人在当地(虚线范围内)河谷地带承包大片农田种植棉花,然后就近加工成棉纱、棉布或衣服销售到沿线区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说出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

(2)分析在当地农工商结合发展棉花产业的区位优势。

(3)十几万浙江人活跃在当地,阐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重难点专项练(五)1.B 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0年,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还可从图中读出,1980年本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B 从图中1980年到201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且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亚洲国家中最可能是日本。

结合日本的国情,与俄罗斯相比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应为能源短缺。

3.D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

4.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20~64岁的人口比例较大,说明其劳动力相对充足,因此不需要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

5.D 通过读图分析,虽然少年人口抚养比先降后升,但老年人口抚养比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二者相叠加的结果为上升,即人口总抚养比处于一直上升,A项错误;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不显示总人口数,因此无法推算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为劳动年龄人口最大值,而不是总人口的最大峰值,C项错误;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从图中曲线斜率估读),故D项正确。

6.A 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应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A项正确;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也加大,B项错误;“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会提高人口增长的速度,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但会使得人口的峰值推迟,C项错误;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D项错误。

7.B 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8.C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9.A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正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误;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