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_高考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1届高考《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课时安排:2 课时【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真善美、假丑恶的对立和较量。

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什么是我们必须远离和抛弃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对此作出判断和选择。

第一课时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探究】课本第86页【提示】马克思主义能够发现社会规律的原因,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这就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

马克思为什么能够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呢?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图示】地理环境物质――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最重要、最根本)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社会意识(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及风俗习惯)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 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一切工作的 根本出发点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地位 (2)党的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 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的 意义
(2012年浙江文综40.10分)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 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 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 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 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 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 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 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 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 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 活动的源泉。 ②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提供了必要的 物质条件。
③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 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2013年四川卷14)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 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 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 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 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 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 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 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 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 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1)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 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12分)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轮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人民群众的含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分析: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本讲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本讲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考点点拨】一、正确认识社会重要概念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人民群众: 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重要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C、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典例导引】 (2013 年北京文综,39,12 分)中国梦具有深 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某班同学围绕 “中国梦” 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 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 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 运动;(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课在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主要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 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 造者 1.从考查内 容上看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 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 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 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 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 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 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
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
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 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 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 旧。这说明 ( )
A.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B.物质在运动的同时又相对静止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生 活 与 哲 学
第 四 单 元
第 十 一 课 寻 觅 社 会 的 真 谛
瞄目标 析考点 明考向 抓热点 提能力
认识 社会 与 价值 选择
复习本课须把握1个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个 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个基本规律 核心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
提示 适应经济基础状况),3个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
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 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 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先于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阻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 作用。

2018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8届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物质与意识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 唯物主义 和 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对 社会存在 与 社会意识 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心主义 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问题在 社会历史 领域的具体表现。把辩证唯物 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 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 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制度和设施
反作用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 规律。 生产力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 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劳动者
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
生产力 三要素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三方面 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内容 产品如何分配
(1)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 展的总趋势 (4)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
1.从考查内容看,高频考点有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作用等。尤其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 用考查的频率最高,几乎每年考 题都会涉及。 2 .从考查形式看,既有选择题 , 也经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 , 但多 以选择题为主。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表现在 三方面: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材料一: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着由安徽凤阳 县小岗村18位农民于1978年签下的一张包产合同书。 当他们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合同书上按下18 颗鲜红的手印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书写 着一页新的历史。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 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给中国农村带来了 举世公认的变化。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社会关 系,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小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 状况规律)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 通 过 实践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 展总趋势 决定 生产 生产力 关系 反作用
(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规律)
经济 决定 上层 基础 建筑 反作用
—阶级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阶级社会 斗争 过程是曲折 的 途径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
(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 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_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_高考一轮复习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
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意 义 两个重要保证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5: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民群众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 杰出人物(历史英雄),其主体是劳动群众。 1、关键词:推动作用。 劳动群众 2、主体部分:劳动群众 3、当代构成:四个“者”(P.93“专家点评”) ●强调“当代”,为什么? 历史范畴! 人 民 群 众 全 体 公 民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
【原理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 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反对错误的社会 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例2: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 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 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 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例3: (2011•天津)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 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 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 一定同步。这说明( )
例5(2009,安徽)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
简要归纳
脉 络 梳 本 理 课 要 旨 提 图 纲 示 挈 领
1个总趋势 1个基本观点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2个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个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非对抗 性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 生产关系 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使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温馨提示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从方向上看是前进
的、上升的,具体的讲就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地位 ①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 人民群众 创 造的历史。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是 社会变革 的主 力军。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者、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为知识分子也是
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
全心全意 为 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人民服务,一切向 人民群众 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 为了 群众,一切 依靠 群众,从群
温馨提示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表现为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识
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的 自身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 作用与相互影响以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主干归纳
1个总趋势:社会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 1个基本观点: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条普遍规律: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3对关系: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关系。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深刻理解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明确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动力。 政治认同:坚信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全 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靶向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典例2 (2020·浙江卷)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
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
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
的矛盾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 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起阻碍作用
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①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②从重点论的角度看,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19/48
答题模式
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论述题一般解题范式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一。
②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材料分析 ③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时,促进生产力 发展,不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材料分析
16/48
哲学原理总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必背点)
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 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 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 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
启示:尊重生产关系一定要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包括政治思想、道德、 内容 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 法律思想、科学、艺术、 宗教、哲学等社会的精 方式 神生活。 △人类的社会生活 社会的物质生活
社会的精神生活
8/48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48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 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8全国Ⅰ40 2017全国Ⅰ40 2017全国Ⅲ20 2017全国Ⅲ21 2016全国Ⅰ22 2016全国Ⅲ22 2015全国Ⅰ16 2015全国Ⅱ19
试题调研P73考向1-1+3 P74对比记忆
10/48
知识拓展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 一位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以下五个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意识超 前于时代的发展。 2.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比如:18世界末19世纪初,德国经济还比较落后, 但是德国哲学超前发展。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继承性。比如:一个民族的哲学,文学,宗教信仰 等意识形式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连续性。 4.各种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比如:法律会对艺术产生影响,哲学会对文学产 生影响,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互相影响。相互影响说明他们是各自独立的。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①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 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B.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 革。 C.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 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
(约230年) 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1163年)
资本主义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约3000年) 封建社会 原子能空间技术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它有时会落 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 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轮复习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种完全不同的心
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以公益的心态、 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等关键信息。题干信息强调不同心
态对做事的不同影响,因而②符合题意;以公益的心态、
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
答案 A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点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阶级社会 矛盾 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基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矛盾性质 对抗性(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 解决方式 阶级斗争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
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提醒 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
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二



⑦___________ 反作用于 ⑧__________
物质财富 社会变革
群众
生产力 经济基础状况
群众
核心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整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
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含义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 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哲学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轮复习

哲学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轮复习
复习听写
请写出第四单元的单元题目、第11课的课题、框题和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寻 觅 社 会 的 真 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一课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实现途径
社会主义:改
革(改革的性质、目的、意义)
社会历史主体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立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2013四川高考)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 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 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 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 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 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 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 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 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 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 会管理创新的。(12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馨提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妙的钥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教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08江苏考纲: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社会主义上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运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知识结构: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的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内容②社会意识的含义: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B.C.(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从根本上说,,但它有时会,有时又会。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注意】★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1)唯物主义历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①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②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11课考点
• 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有? BCDF
A.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_辩__证__统__一_ (1)社会存在___决__定___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___反__映___。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 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
知识比较
“物质和意识” 与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物质和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区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 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
和意识何为第一性,是划 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别 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
唯一标准
主义的标准
讨论整个世界
讨论人类历史
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 系 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 用
• (2010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 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 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28.“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 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 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 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3)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B.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更迭,都是通过人民 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C.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指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具体内涵不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点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 含义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
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资
内容
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
料的生产方式
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三年级 思想政治
单元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 的反映。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决定作用的常见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 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体 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 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现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材料有: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 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识、发挥某种精神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 (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E
G H
按劳分配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上层建筑
决定 决定 生产力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反作用
反作用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08上海)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 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 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易错提示:
误区一: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一定对社会发展 起促进作用。 误区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误区三: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人 通过 创造 民 实践 群 众
历史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意 求 义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4、5
辩证唯 物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唯物的辩证法7-10 社会历史观11
人生观价值观12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 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 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易错提示:
误区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如影随形,相互决定。 误区二: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对社会存在 不起作用。 误区三: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
在不断向前发展。
误区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 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误区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系。 误区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主要考点
社会存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与社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总趋势: 高频考点有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发展 的总趋势 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一个基本观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 系、生产力与生产关 人民群众是历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 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 史的创造者 会的基 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盾运动、人民群众创 两个基本规律: 本矛盾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造历史的作用等。尤 生产关系一定 其是社会存在决定社 要适合生产力 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会意识、人民群众创 状况,上层建 造历史的作用考查的 筑一定要适合 社会历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频率最高,几乎每年 经济基础状况 史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高考题都会涉及。 三个关系:社 的总趋 会存在与社会 盾的特点 2. 从题型来看,主 势 意识、生产力 客观题都有,近几年 与生产关系、 人民群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主观题出现的非常多, 众是历 经济基础与上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需要同学们高度重视。 史的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层建筑 造者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 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地 位 区 别
作 用
对二者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 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回答是划分历史唯 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二者 物主义和历史唯心 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 主义的基本依据 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 依据
社会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贯 (最基本的矛盾) 穿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于 人 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社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会 (最基本的规律) 始 终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09,安徽)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 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 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
(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 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 社会意识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 ——精神方面 哲学 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A.科学发展观 F .自然地理环境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G. 文学艺术 C .生产关系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生产力
(2009年高考重庆卷)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 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 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 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 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 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 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 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联系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决定”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手推磨”和“蒸汽机”
“封建主”与“资本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生产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 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C 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家政权 B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意识形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基本观点要求我 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的利益而奋 斗。 ②党的群众观点。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 群众学习。 ③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 人 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 命 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历史 唯物主义赖以建立的根本。实践的观点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 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 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两个重要保证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 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历史英雄),其主体是劳 动群众。 1、关键词:推动作用。 2、主体部分:劳动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