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高考考点及答案42 寻觅社会的真谛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2.(2020·全国Ⅰ卷)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
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
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
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备考指导 1.解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阐明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以“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为议题,运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 普遍规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说明改革的必要性 3.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说明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真题实战]
1.(2021·湖南卷)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
神话也就消失了。”这表明( B )
①神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
②神话作为一种虚幻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
③神话作为一种主体的想象源于主观自由创造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4.“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
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
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B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2社会历史的发展
考点2 社会历史的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普遍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提醒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3)解决途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①改革的可行性:我国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四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络反腐”“海推直选”“阳光政府”等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
这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制约【解析】“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A项排除;材料也没有经济基础的信息,B项排除;D项“相互制约”表述错误。
【答案】C2.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解析】该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故舍A项取B项。
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项错误。
D项不合题意。
【答案】B3.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④实践是认识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B4.鲁迅曾经说过: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的这一句话告诉我们()。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
鲁迅的这一句话主要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A。
B项本身说法不正确。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十一课练习:寻觅社会的真谛1.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异,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不尽一致。
一项措施出台很难使所有人同等受益,总会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一个人在改革中不可能始终受益,难免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
上述材料说明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②社会意识不可能统一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5.“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
上述观点表明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6、“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高中思想政治总复习及答案22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规范练22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2020·北京师大附中期末)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下列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有()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说明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简政放权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④错误。
故选C项。
2.(2021·福建厦门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这是基于()①成功改造客观世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依据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③人的主观世界影响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原因在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同时人的主观世界影响着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②③符合题意。
成功改造客观世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要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依据,①错误。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知识导航必修4: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标要求素养目标1.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政治认同:认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尊重社会历史规律,认同和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科学精神: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正确分析改革举措,明确改革的意义,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公共参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思维导图易错明辨1.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改错: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改错: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错: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改错: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5.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改错: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6.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改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7.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改错: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高考政治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0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40 寻觅社会的真谛一、单项选择题1.(2020·广东省高三模拟)2020年3月27日,国务院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主要对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项目涉及的行政法规以及实践中不再适用的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为各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同步②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选择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其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从哲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诚实劳动比美好梦想更能实现个人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②人们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把美好梦想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每个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特色的口头禅。
比如,革命战争年代,很多人民军队指挥员的口头禅是“跟我上”;20世纪60年代,全国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党叫干啥就干啥”“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等口头禅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激励。
由此可见,口头禅( )①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②能反映特定时代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能展示人的个性追求,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故能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指出,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高一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答案及解析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发展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题干说的是手推磨、蒸汽磨代表的是生产力,封建主为首的社会、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体现的生产关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不是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故排除④,故答案应选A。
【考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点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难度适中。
2.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称霸世界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很明显④的说法错误,正确答案是A。
【考点】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情况,另外因为本题是四选三的题型,而且本题④的说法错误比较明显,考生只要把④排除,即可找到正确答案。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答案】A【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故BCD项错误。
本题选A项。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讲义)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0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目录考纲考情 (1)思维导图 (1)知识梳理 (2)考点精讲 (2)考点1 社会历史的本质 (2)考点2 社会历史的发展 (6)考点3 社会历史的主体 (11)典例精析 (13)易混易错点 (15)【考纲考情】【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个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个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个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个观点和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个基本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3个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个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考点精讲】考点1 社会历史的本质(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1)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2)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3)形式:①经济领域: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②政治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③精神文化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4)结论: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⑴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试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并用其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这是因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答案】D【解析】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本题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科学的社会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有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C项中“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的观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相关知识。
2.汉语言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如“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是品格低劣的意思。
而在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指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
这说明()A.新事物被人们认识、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答案】C【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对“另类”这个词意的理解,体现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B两项与题意不符。
D项本身有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种观点体现了()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分析事物联系的具体性和多样性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菜篮子”一头联系着农民,另一头联系着市民。
政治必修4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政治必修4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易混易错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错误。
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022高考政治二轮:寻觅社会的真谛(1)(解析、解析)
2022高考政治二轮:寻觅社会的真谛(1)(解析、解析)实现人一辈子的价值28.P2[2020·北京卷] 下图漫画中人的逆境启发我们,实现人一辈子目标要()A.有坚决的理想信念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D.努力进展自身才能28.B[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知识点。
漫画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高点”,表达了有坚决的理想信念,“来来回回许多次”做到了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但人的逆境在于“站上高点专门困难”,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是主观缘故。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
34.P2[2020·广东卷] 对下图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判正确的是()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确信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抗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表达方法论的指导意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4.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漫画《以大为荣》没有表达创新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
漫画《以大为荣》中的创作者一味追求作品的大,创作目的和动机违抗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故②符合题意。
创作者是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所进行创作,不管正确的价值观依旧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都具有导向作用,故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33.P2[2020·江苏卷]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能够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
”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33.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一辈子价值的制造与实现。
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题干中的“任何人都能够学到”、“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说明学习雷锋同志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正确。
20.P2[2020·课标全国卷] 汉代的匡衡青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42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2019·浙江宁波联考)“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主席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A.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B.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C.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C解析:习近平主席这段话说明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9·吉林调研)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他的实践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滋养了无数继承者,穿透20世纪以及21世纪,形成了有巨大韧力的学术藤蔓。
马克思虽然去世近一个半世纪,但他的思想不仅始终“在场”,而且改变了世界。
这说明() ①科学的理论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②科学理论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③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马克思的思想改变了世界,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①入选;题中强调马克思虽然去世近一个半世纪,但他的思想始终“在场”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入选;题中强调意识改造客观世界,而不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②排除;题中强调马克思的思想改变了世界,并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排除。
故选B项。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哲学上看,其理论依据是()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依法治国,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故排除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②④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项。
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A.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C.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答案:B解析: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选B项,排除D项。
A项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C项错误。
5.(2018·广东湛江一模)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及工作状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秩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亟须建立一种新的人伦秩序。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对社会意识提出新要求②生产关系的变化需要新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③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④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推动社会存在变化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未涉及,排除。
6.(2018·山西晋城一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转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具有随时性、随意性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④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表述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表述错误,国家性质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属于认识论,不属于唯物史观,故排除;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生产关系,而属于上层建筑,故排除;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D项。
8.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下列选项中与此寓意相吻合的有()①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②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最高价值追求③文化价值观反映人们的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创作文学艺术作品的源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题意强调要尊重人民的文艺创作主体地位,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答案选D项。
9.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②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③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①④符合题意,从唯物史观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③不符合题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的重大举措,而不是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
所以B项是正确的。
10.(2018·江苏南京一模)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这一要求()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②通过完善上层建筑以巩固经济基础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④表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国家监察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①排除;④表述错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1.(2018·湖南衡阳一模)2018年1月13日,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新时代语言文字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出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更加均衡、更加充分的精神食粮。
不仅应更加关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还应以语言文化活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构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空间里的“诗和远方”。
可见,要做好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应()①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②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顺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这次会议指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应作出相应的变化,这体现了其做到了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②符合题意;题干中还提到“应以语言文化活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构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空间里的‘诗和远方’”,这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符合题意;整体对部分有决定作用,①观点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12.目前,我国有1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镇237个,5万以上人口的镇876个,原有的“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按照“十四五”规划,我国将推进特大镇有序改市,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特大镇改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④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体制机制创新不是理论创新,①不符合题意;“特大镇改市”是对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因此②符合题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③观点片面且与题意不符;通过“特大镇改市”的改革有利于解决阻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矛盾,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项。
二、非选择题13.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
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
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的原因。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针对现在经济领域中存在诚信缺失等现状,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