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中的察言观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试是一种通过面试官与应聘者面对面观察和交谈的双向沟通方式,由表及里考察应聘者相关能力素质的测评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不可或缺的一种人才测评方法,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它作为最终把关的一种测评方式。
那么,为什么进行人才的招聘选拔时一定要进行面试?可不可以不经过面试而直接录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各种测评方法中,面试的信息沟通渠道最多、信息量最大、利用率最高。
面试除了可以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行为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对非语言行为(也叫下意识行为)进行考察。
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指出: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
而且,面试过程中的这种沟通双向的、动态变化的。
面试中,应聘者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往往会对如何回答面试官的提问进行精心准备,从而可能导致语言信息的失真,而相对于语言信息来说,非语言信息,尤其是体态语言,不仅具有先天性或习惯性,而且是人们无意识或半意识状态下显示出来的,是人们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比语言信息更真实、更可靠。
语言信息可能会“言不由衷”,但非语言信息却常常是“真情流露”,它能对语言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验证作用。
因此,为了区分应聘者水平的优劣高下,面试官应当重视对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察言观色,将注意力主要放在非语言行为的辨别、接受与转释上。
非语言行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声的、未经过加工的语言,比如脱口而出的话、口头禅、习惯性的尾音;第二类是无声的身体语言,即身体各个部位无意识的动作,如眨眼、摸鼻子等;第三类是无声的习惯,如外表形象、穿着打扮,这些都能表露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来。
所以我们可以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对应聘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判断:
一、听其言
听其言,就是要观察应聘者的类语言。
类语言,是指人体发出的类似语言的非语言符号,如笑声、哭声、叹息、呻吟、哼哼及各种叫声,还包括说话时的方式、语音、语调、音调、音速、音响等。
1、言谈方式。
言语本身具有虚伪性,而一个人的言谈方式反映了他的思维和个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谈方式来辅助判断。
总的来说,说话的多少代表沟通和倾听的意识;说话内容的巧妙程度代表思维的敏捷程度与为人处事方式;与他人观点交锋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个是否自信,有亲和力和责任心。
2、语速语调。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在面试中,面试官可以通过应聘者表达句子时采用的语调和重音,理解其强调的重点及态度倾向,从而判断他的个性和能力。
通常而言,说话的快慢代表思维敏捷程度和个性稳重程度;说话音量的大小代表自信和谨慎程度;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的丰富程度则代表内外向程度。
3、口头禅。
口头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人长期生活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与使用者的性格、生活遭遇或是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头禅其实是一种心禅,标示着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从不同的口头禅里,我们可以大致读懂一个人的心。
二、观其行
观其行就是注意观察应聘者的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往往就是个人心底深处的真实意思。
它是下意识的,和心理话的关系最近,虚假成分也最少。
例如,同意、肯定或赞许会点头;反对、否定或批评会摇头;嘲笑他人会“嗤之以鼻”;得意忘形会“趾高气扬”;自身反省会“抚躬自问”与“扪心自问”;愤怒急躁会“戟指怒目”;心藏怒火会“横眉紧锁”、“牙关紧咬”;心里非常高兴会“喜笑颜开”、“手舞足蹈”。
这些现象表明,内在情感和素质存在着体态语表现的必然性。
人的体态语言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其身体动作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这也就给我们进行评价和判断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面试中应重点关注的体态语言有如下几点:
1、手势。
由于人的双手是暴露在外面的,我们非常容易看见,所以通过人们双手的动作变化,就可以大致猜出对方的想法和情绪。
2、握手。
通过握手,可以感觉出应聘者的个性、素质修养和心理状态。
握手的时间代表了对对方的尊重和热忱度;握手的力度代表了自信心、坚韧性;握手时掌心的方向体现出是否有支配他人的欲望。
3、站姿。
站姿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以及对他人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对方心理的变化,各种站姿可能会交替出现,面试官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4、走姿。
有人说脚是人的第二心脏,人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脚步动作表现出来。
每个人的行走姿势是在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性格特点已经慢慢固化在走路的姿势里了。
脚步的快慢反映了作风的干练程度;脚步的大小反映了个性是果断还是谨慎。
5、坐姿。
通过一个人的坐姿,也可以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心理。
坐姿是否稳反映了个性是否沉稳;身体前倾还是后仰,体现了对对方是尊重还是轻视;双腿是交叉、并拢还是放开,可以看出是当时的心情是沉着、紧张还是放松。
三、察其色
察其色就是要注意应聘者的形象语言。
形象语言,指通过外表、穿着、打扮、面部表情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
形象语言能够表明主体的身份、地位和职业,而且也可以表现情感和价值观念。
1、外表。
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的相貌反映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比如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人,其通常都是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相反,一个身体有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
眼界即心界,而面相即心相,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说的“相”不是指相貌而是指气质。
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来比其实际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气质,说明其社会阅历丰富,经过较多的事情,比较稳重、踏实,有领导能力;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比其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的气质,说明其心态阳光、开放、有活力。
2、发型。
头发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人的整体形象。
发型是一张表情丰富的脸,不同的发型显示着人们的不同性格和心理。
对于女性而言,头发的长度反映了其耐心和细致性程度,因为打理一头长发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发型越普通,其个性越大众化;发型越特别,在性格上越倾向于特立独行。
3、穿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穿着打扮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爱好、审美观、生活状况以及时尚嗅觉。
所以看清了穿戴,也就看清了性格。
从应聘者的服装款式上,可以揣摩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出他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这里所指的是衣着除衣服以外,还包括人身体上的眼镜、包、手表等各种饰品。
4、表情。
表情是指运用面部器官,如眉、眼、鼻、嘴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
人体语言学的创立者伯德惠斯特尔指出,人的脸部可做出大约2.5万种表情,是非语言信息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
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在求职面试中,从应聘者面部表情中获得的信息量可达50%以上,可以说表情是思维的画板。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借助于对应聘者面部表情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判断应聘者的情绪、态度、自信心、反应力、思维的敏捷性、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诚实性等素质特征。
表情的特点是动作“微”和消失“快”,比较难以观察,所以也叫“微表情”。
基本的微表情有如下几个:
作为表情的核心部分,眼睛泄露出来的内心秘密,是面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曾有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论述,还有一句歌词叫“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都不约而同地道破了眼睛的微观动作能显示内心情感的语言功能。
比如,瞳孔的放大与收缩,分别传达正面和负面的信息;视线的方向的高低代表了尊敬与傲慢;注视时间的长短,反映其对谈话内容的感兴趣程度。
此外,长在眼睛上方的眉毛,在面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丰富人的面部表情,双眉的舒展、收拢、扬起、下垂可以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内心活动,因此,有人把眉毛看作是心灵的窗帘。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眉毛其实就是一张心情的晴雨表。
每当心情改变时,眉毛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
总之,以上所总结的行为观察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的,我们应当把应聘者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不可抓住一点,不顾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比如许多应聘者会在面试时会试图顺应面试官的嗜好,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
因此,面试官应当从应聘者的言谈内容、逻辑思维、视线、音调、笑容、手臂姿势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他是否在说谎。
说谎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点:
1. 说话时不提及自己,多用“我们”来代替。
人们在说谎时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
2. 不断地反复讲述某一内容,这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3. 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前后不一致。
4. 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对答如流。
因为在叙述细节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因为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
5. 说话时眼睛向右上方看,或转移视线,不敢看面试官。
这是一种反射动作,当然有的人说谎时眼睛是向左上方看的,这时需要先问一个简单的真实问题进行校验,比如问你今天是做什么车过来的。
6. 正常说话时声音的音质和音调突然发生变化,这是为了掩饰虚弱的内心。
7. 身体会有一种不自在的表现,如牵强的笑容(两侧脸颊不均衡),脸色发红、掩嘴、频繁舔嘴唇、触摸鼻子、抓挠耳朵、抓挠脖子、拉拽衣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