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姜振宇教你察言观色

合集下载

姜振宇《有趣的表情》笔记

姜振宇《有趣的表情》笔记

不能只记一句话,要记住相应剧情基线,如果一个人惯常这样,那么这个动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更不具备可以去分析和判断的价值微反应,通常是在有对话压力(刺激源)的情况下(测谎、询问、批评,不适宜表达自己的对抗、反对性意见的情况)不由自主产生的很小的反应分析前提——对话情景(压力大吗/好朋友间对话)、人物类型、问对问题后的反应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会通过外在的表现展露出来,而且受特殊训练的人(演员、见过大世面的管理人员——只有在讲到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的情绪才会被调动起来)能比较好的隐藏情绪→需要寻找好的刺激源《有趣的表情》1-2:《探索微表情的奥秘》及《神秘的微表情》《lie to me》里面的说谎标准的分析1.人在兴奋(/内心当中感受到紧张、恐慌、不安、自己觉得被别人否定了而产生的出冷汗、热汗等由内而外所表现出的不适感×→自己触碰自己,只要你摸过了安抚了那个地方的异样感受,那么就会使不适感有所减退)的时候会导致鼻子里的毛细血管(具体为海绵状静脉丛)膨胀,造成鼻腔的异样的感觉,通常为痒痒的感觉,所以会用手去触摸一下鼻子→摸耳朵、挠头发、摸脖子、摸脸→常用于判断说谎,因说谎而产生愧疚感、不安等,而有安慰动作。

不能倒过来的逻辑,需结合更多的情景参数及当事人的基线比对2.手放在眉骨/额头处,表示羞愧×还有可能是思考、烦躁→当人感到羞愧时,很可能将手放在眉骨/额头处,用来建立视觉阻碍→对方看不清我的脸,我也不想看到你对我的表现所持的态度及其它的反馈→缓解我和你当面对峙所产生的紧张,因为我心虚,所以我藏起来羞愧时采取收缩的姿态,一言不发,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不会产生排斥等各种能量外放型动作3.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疑问、惊讶(持续时间略长,保持睁大眼睛的状态)(完全没想到事情会发生,表示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明知故问(人对所提问的问题有预期性的答案)的时候,眉毛通常会微微上扬当一个人所说的内容,他很自信→眉毛上扬、抬头挺胸啊,这么快皱眉→你此前已经想到过这种可能性了,不过事情的发生还是让你觉得比较严重,值得关注4.如果你质问人的时候,对方表示不屑,那么你质问对了,你问的问题是真相×→男人表现出不屑,除了心虚,还可能你问的问题太傻了轻蔑的经典反应时把上嘴唇提起来,可提两侧/一侧轻蔑(小的表演性质的反应)→否定,站在居高而上的位置自上而下的否定(100米我能跑得比博尔特快),你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一点诚意都没有、一点可辩驳的价值都没有一个有充分准备的人,会用轻蔑当临时挡箭牌,让对方觉得你问的问题好傻,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状况的呢,然后在间歇的时候,构象一下,接下来的争论怎么不漏破绽心虚的表现→逃离反应、阻断反应、安慰反应5.面部表情不对称表面在伪装吗轻蔑→一个人伪装出来的表情,通常会具备左右脸不对称的特征人的脸本来就左右不对称人的正常表情,是由心理的情绪对外界的反馈,自然而然引发的表情(不需要大脑去思考,你不用去想我要表演成什么样子,而是神经系统自动触发表情联动机制→肌肉运动是均匀的)。

大学奇葩选修课之“五宗最”

大学奇葩选修课之“五宗最”

大学奇葩选修课之“五宗最”作者:冉亚娉来源:《求学·文科版》2014年第05期最察言观色——心理应激微反应当红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的主人公莱特曼能够通过观察人在受到刺激时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反应,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正当粉丝为是否有如此神奇的“读脸”理论疑惑激动时,中国政法大学已经首次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主讲老师是江苏卫视《非常了得》栏目中走红的微表情专家姜振宇。

《心理应激微反应》课程只招收50人,几乎是瞬间就被抢空了。

姜老师说,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教人怎样察言观色,他将亲自编写教材,介绍身体的微反应以及眼部的情绪,并通过视频案例讲解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相互练习来教授这门课程。

对于这门课,学生们都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看《Lie To Me》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够学习这个课程,现在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了。

”“这个东西很有用,一定要学一学,找工作的时候解读一下招聘官。

”还有不少人想亲身体验一下“人肉测谎仪”。

不过姜老师说,目前,还没有学生主动挑战他。

最哲学——生死课生与死,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哲学话题,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进行探索与研究,但至今仍是一个谜。

广州大学的胡宜安老师自2000年开设《生死课》,10余年来,这门课已经成为广州大学的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备受学生欢迎。

在课上,学生会被安排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还要到殡仪馆、敬老院直面死亡。

2000年至今,已有上千名学生在课堂上为自己写下了遗书。

这门课也不考试,会让学生自己到医院、孤儿院做义工,之后提供一些照片、资料,作为考核的内容。

在胡老师看来,生死教育是最根本的生命教育,这门课不是为出奇而出奇,也不是一门简单预防自杀的课,而是教人如何应对亲人死亡带来的痛苦和缺失。

讲死是为了更好地生,更强调对周围人的关怀、爱和和谐相处。

而从学生选课的动机来看,已从最初单纯的求知意愿,转变为解决内心关于生死的心理困惑:“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不能随意抹杀它,我们要好好利用它,这就是上完生死课后我最深的体会。

学会察言观色的方法

学会察言观色的方法

学会察言观色的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要与不同的人相处。

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对方的表情和语气来判断对方的情绪和想法。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是指通过对对方的言辞和表情进行观察和解读,从而对对方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进行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察言观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避免出现误解和矛盾,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机遇和解决问题。

一、观察对方的语言和语气语言和语气是观察和判断对方的内心感受和态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对方说话的语气、语调和用词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想法。

例如,对方的声音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等都可以反映他们的情绪和态度。

如果对方的语气柔和、声音低沉,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到有些难过或者不开心,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和关心;而如果对方的语气大声、激动,则多半是因为他们感到比较兴奋,需要我们注意给予及时的倾听和回应。

二、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人们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姿态、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想法。

例如,如果对方的表情比较严肃,身体紧绷,眉头紧皱,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心情不好或者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而如果对方微笑着,肢体放松,眼神明亮,则多半是因为他们正在享受愉悦的时刻,我们需要及时赞美和鼓励。

三、观察对方的眼神眼神是人们表达内心感受和态度的重要窗口。

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想法。

例如,如果对方的眼神闪烁不定,不停地扫视周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紧张,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安慰和缓解;而如果对方的眼神坚定、自信,则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决定,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四、观察对方的行为人的行为也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态度。

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想法。

例如,如果对方的行动比较慢,做事情也比较犹豫不决,则说明他们不太有信心,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而如果对方的行动比较迅速,做事情也比较果断,则说明他们比较有自信和决心,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赞美和鼓励。

让你hold不住的选修课

让你hold不住的选修课

让你hold不住的选修课作者:蔡叶来源:《求学·理科版》2012年第04期开学后,许多学生又要纠结如何选课了。

人文类、社科类、艺术类……这些枯燥的理论选修课已不再“得宠”。

国外大学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风靡已久,国内大学三国杀、品酒、微表情、舞龙舞狮新鲜出炉。

面对既新奇又刺激的选修课,你能“hold住”吗?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教你察言观色看过热门美剧《别对我撒谎》的观众一定对“微反应”并不陌生,主人公莱特曼能够通过观察人在受到刺激时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反应,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中国政法大学则在2011年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微反应研究”选修课。

由于对这门学问的爱好,中国政法大学的姜振宇老师在2011年3月主持成立了中国首个专门从事应激微反应研究的小组,成员包括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刑事司法研究院、社会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部分老师和部分学生,并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

为了捕捉到更多表情变化细节,他们在埃克曼教授(莱特曼原型)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基础上做了一次创新,把两张静态图切换播放模式变为连放,这也使得数据更加准确。

在国外,微反应多用于协助司法机关查案、商业谈判、心理咨询等领域。

平均每小时咨询费超过5000美元,是一项神秘而高薪的职业。

在学校开设选修课,不仅是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一个人是否在说谎,还要教授在与人交流中,“读懂”对方的神态和肢体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在正确的时间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听进我的意见,让学生增加人际沟通的能力是这门课开设的初衷。

” 姜振宇老师如是说。

武汉大学,让你说得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正音》“来跟老师一起读,‘哥哥弟弟坡前坐。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上卧着一只鹅。

”别以为是走进了小学教室,其实这是“普通话正音”老师正在为一群发音不标准的大学生纠正读音。

开课的老师大多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专家,每年都担任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评委。

察言观色的技巧

察言观色的技巧

察言观色的技巧
多交朋友,多加入圈子,多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一次两次不容易看出一个人,长期地交往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见识的人多了,自己察言观色的感觉就有了,同时察言观色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高情商的人都喜欢用的察言观色的方法。

1、引导对方多说话。

2、挖掘对方的话外之音。

3、多看一些社交心理学方面的书。

4、从微表情,肢体动作中寻找蛛丝马迹。

5、从对方口头禅,说话习惯用语入手。

6、识别常见的情绪感受,平时多观察,多总结记录。

察言观色技巧

察言观色技巧

察言观色技巧
1. 嘿,要学会察言观色,那可得先从观察面部表情开始呀!就像你看到朋友皱着眉头,那是不是可能遇到烦心事啦?比如你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话,发现对方皱起眉,这时候你不就得赶紧调整话题啦。

2. 注意语气和语调也超级重要呀!别人说话声音突然变大,那说不定是有点生气了呢!像有次我和朋友聊天,他突然提高声音,我就知道可能刚才说的话他不太乐意听。

3. 肢体语言更是不能忽视呢!要是一个人不停地跺脚,那可能是着急呀!记得有次开会,有个同事老是抖腿,这不就显示他有点不耐烦嘛。

4. 还有眼神啊,那可是心灵的窗户!对方眼神一直游离,是不是心不在焉呢?就如同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眼神飘忽,老师就知道他没认真听讲。

5. 留意说话的内容也很关键呀!当对方总是重复某个话题,是不是说明对这个很在意呀!像我和闺蜜聊天,她老是说起一个事,我就知道她很看重这事。

6. 对环境的反应也能看出很多哦!在热闹场合却很沉默的人,可能性格比较内向呢!上次聚会,有个人就在角落很安静,可不就是不太喜欢这种热闹嘛。

7. 细节也千万别放过呀!比如衣服的整洁程度,也能反映一些呢!要是有人平常很整洁突然衣服有点乱,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啊?就好像平时很讲究的同事某天衣服有点邋遢,那肯定有啥不一样啦。

总之呀,察言观色真的处处都是学问,只要我们多留意,就能更好地和别人相处哟!。

微表情案例分析与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案例分析与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案例分析与微表情心理学微表情案例分析与微表情心理学快速眨眼表示很紧张或得意刚才答题者有一个偏头的动作,同时嘴角单侧上扬,有轻视、得意和挑衅的意味,潜台词就是我让你们上当了。

判定她所说的"请消防队员帮助摘掉手上戒指"这件事是假的。

5月2日,在江苏卫视益智答题类节目《非常了得》中,一位女选手因无法辨别对方回答是否真实,向栏目嘉宾、微反应专家姜振宇求助。

结果,通过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微表情,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小组负责人又一次准确判断了真伪。

其实,在此类辨别真假节目之前,网络热播美剧《Lie to Me》就将“微表情”这一原本属于科研领域的内容介绍给大众。

如今,随着相关科普读物的盛行,微表情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们果真能通过“读心秘笈”在最短时间内识别他人,甚至有益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和职场生涯吗,再能“装”的人也无法掩饰趁着来南京录制节目的间隙,微表情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后来随着《Lie to Me》(男一号就以他为原型)而普及。

微表情是微反应的一种,主要是指脸部细微的表情动作,也是相对容易观察到的微反应。

微反应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本能反应,是了解他人内心意图最准确的线索。

其不受思维控制,再能“装”的人也无法掩饰。

“嘴巴抿紧+下巴上扬,表示自豪;快速地眨眼,表示很紧张或很得意……”举例说明几种微表情。

人在产生情绪的时候,面孔对主要表情形态的本能反应是一致的,但由于社交规则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干扰,人们需要根据所处的情境,克制本能反应,换上一幅社交面孔。

因此,情绪产生的表情会很快被意志主导的社交表情(如讨好的笑,强颜欢笑等)打断和替换,仅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以不完整的形态转瞬即逝。

之所以叫"微",其关键点的转变,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4秒。

从2007年至今,一直研究“微反应”,曾经做过郭美美、王勇平等公众人物面对镜头是否说谎的分析。

如何察言观色

如何察言观色

如何察言观色,看透人心?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能帮助我们。

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微表情”的含义,我们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

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

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

因此,以微表情为代表的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常见微表情心理学分析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轻蔑:轻蔑的着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撒谎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 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紧张、愤怒、兴奋的微表情心理学分析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

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

如何使用察言观色技巧

如何使用察言观色技巧

如何使用察言观色技巧察言观色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言辞和面部表情来获取信息和了解其真实心理状态的技巧。

以下是如何使用察言观色技巧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观察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可以推测出他们可能的情绪状态,如愉悦、悲伤、恐惧等。

关注对方的眉毛、眼睛、嘴唇等部位的微妙变化,例如紧皱的眉头、轻微上扬的嘴角等,都可能透露出对方的情感状态。

第二步:注意言辞用词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些特定的词语,这些词语可能反映出他们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和情感状态。

比如,当对方用到一些消极的词汇,如“不行”、“没办法”等,可能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疑虑或不满意。

而当对方使用积极的词汇,如“希望”、“期待”等,可能表示他们对某件事情有较高的期望和兴趣。

第三步:观察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人们表达心理状态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观察对方的姿势、手势和动作,可以帮助判断他们的情感状态和思考方式。

例如,交叉的手臂和退缩的姿态可能表示对方感到紧张或不自信;双手握拳和站得笔直则可能表示对方感到充满自信或决心。

第四步:结合上下文分析在观察和分析对方的言辞和面部表情时,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进行综合分析。

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受到周围环境和特定情境的影响的,因此只有将言辞和面部表情结合上下文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第五步:练习和观察察言观色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观察才能掌握。

要提高自己的察觉力和观察力,可以通过观察身边人的言辞和面部表情来练习,也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和训练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巧。

总之,察言观色技巧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言辞和面部表情来获取信息和了解其真实心理状态的方法。

通过观察面部表情、言辞用词和身体语言,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仅供参考,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

微反应

微反应

读书笔记
非常好的案例分析书籍,推荐给大家,耐心看,仔细想,收获很大,对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起到了很好 的帮助作用,建议和微表情一书一起读,两本书里面的内容互相支持,可以加深理解。
需要反复研读,才会吸收大部分。
谎言并不是与事实不符合的表达,而是与主观的认知不符合的表达。
“说谎行为的最核心特征是:表达与认知相矛盾。
基线
3 问题9:微反应
能被控制住吗
4 问题10:表演
会克制住微反 应吗
5 问题11:有哪
些常见的研究 方法
1
2.1安慰反应
2
2.2冻结反应
3
2.3爱恨反应
4
2.4仰视反应
5
2.5领地反应
2.7胜败反应
2.6战斗反应
2.8呼吸反应
3.2听觉安慰
3.1视觉安慰
3.3口唇安慰
3.4肌肤安慰
本章总结
11.4微反应 分析谎言的
方法
11.5设计好 的谎言怎么 破
作者介绍
这是《微反应》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微反应》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本章总结
1
8.1战斗准备
2
8.2战斗发力
3
8.3防御保护
4 8.4专业人士
的例外情况
5
本章总结
9.2失败反应9.1胜利反应 Nhomakorabea本章总结
10.2呼吸的控制问 题
10.1呼吸的生理作 用
10.3呼吸增强
10.4呼吸减 弱和抑制
本章总结
11.2说谎的目的— —趋利避害
11.1什么是说谎
11.3说谎的形式

张绍刚PK刘俐俐_微表情读懂你_姜振宇

张绍刚PK刘俐俐_微表情读懂你_姜振宇

北京科技报/2012年/1月/30日/第049版科学专栏张绍刚PK刘俐俐:微表情读懂你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姜振宇在《非你莫属》节目中,主持人张绍刚和选手刘俐俐的表现引发人们众多争议。

据该栏目制片人和部分评审嘉宾透露,本段视频录制全过程超过一小时,剪辑后播出18分钟,因此画面、对话和内容逻辑的连续程度无法充分还原,故不能仅仅因为这段视频,就对人格、立场、道德、专业水平等属性做出是非、高低性评价或判断,而只能就各方表现进行描述性解读。

此文没有倾向性,仅仅是技术讨论,旨在和大家交流。

1.01'05",张听到“英雄双行体”时,扬眉+确认式提问=惊讶类情绪,表示没听说过;身体后仰+皱眉(有皱眉纹)+上眼睑并未等幅提升=厌恶类情绪,表示排斥。

2.01'05"-01'08",张确认式提问后,右侧眼动2次+同步眨眼3次,伴随“莎士比亚?”语言=质疑和不解,可确认上一条的惊讶类情绪。

3.在“It's kind of like……”之后,在没有实质内容表述之前断句,捂嘴、转身对张摇手说“我不是故意的”,在“故意的”之后全部气息呼出,看似是自嘲。

如果在意对方对自己用英语进行解释的行为有何反馈,气息会停留片刻,而不会呼尽。

呼吸尽,表示对自己的表述行为认可,无意根据对方的决定选择是否继续解释。

4.至01'27",“你说到莎士比亚创制了一个文体,叫英雄双行体?”张再次确认式提问,皱眉+眼睑闭合(左侧甚)=厌恶类情绪,表示排斥;眉头上扬+眉形扭曲=不解的无奈。

5.在刘解释“不是他创制的,但是他有写过”过程中,张连续眨眼8次,如果是真的不解并渴求接收解释信息的话,不会有此反应。

解读为排斥提升。

6.张问:什么高中?几年?为什么不在那升大学?刘答:费用高。

回国,中国变化好大,待在那边会傻掉的。

……完成上述问答过程后。

微反应(微表情)常识介绍

微反应(微表情)常识介绍

微反应(微表情)常识介绍微表情)常识介绍)常识介绍微反应(微反应(微表情产⽣原因⼈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第⼀反应是减少⾝体动作,保持瞬间静⽌,以便看清突发状况并判断对策。

从这种⾝体突然僵住或减弱活动的反应中,可以判断出对⽅感到吃惊,随后可能产⽣恐惧、愤怒或者喜悦的⼼理感受。

当⼀个⼈完整的动作或表情被压缩到极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不是⼀个夸张的表情或动作,⽽是⼀个极⼩的反应,极易被⼈们忽略,这种反应,就是⼀个微弱的反应。

词义解释 随着美国电视剧《别对我说谎》的迅速普及,“Micro-expressions”⼀词已被很多国⼈所熟知。

这个词并不是电视剧⽣造出来的,在美国保罗·埃克曼教授的若⼲著作,如《情绪的解析》《说谎》等书中就已得到⼴泛应⽤。

根据上下⽂,埃克曼教授确实⽤它来指⾯部微表情(时间⾮常短的或不充分的⾯部表情),⽤于判断被测试⼈的真实情绪,可⽤于测谎。

但是,通过查词典可知,“expression”⼀词的中⽂意思不仅仅指表情,⽽是涵盖了表达、表现、词句等多种意义。

⽽分析⼀个⼈的真实⼼理状态,也不应当仅仅限于⾯部表情,应当通过观察并分析表情、肢体动作、语⾔意义等被测试⼈的表现,才能全⾯判断。

因此,我们在这⾥使⽤“Micro-expressions”⼀词,其内涵就不仅仅限于⾯部的微表情,此处的“expression”⼀词更适合于翻译为“表现”。

严格来讲,“微反应”是个⼴义的“⼤词”,包括三个⽅⾯的内容:⼀是⼤家⽿熟能详的“微表情”,属于“⾯孔微反应”;⼆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够映射⼼理状态的⾝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动作” ,可以别扭地称为“微动作”,属于“⾝体微反应”;三是语⾔信息本⾝,包括使⽤的词汇、语法以及声⾳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微反应”。

但同时,“微反应”在通常汉语语境下,⼜会让⼈直接联想到⾝体的动作反应,即前⾯列举的第⼆个⽅⾯的内容“微动作”。

所以,“微反应”从这个⾓度讲,也可以作为⼀个狭义的“⼩词”,以便更贴近普通⼈的理解。

如何学会察言观色

如何学会察言观色

如何学会察言观色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基本的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含义的传达往往不尽人意。

因此,观察和解读人们的肢体语言,成为了学会察言观色的必修之技。

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察言观色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注重身体语言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身体语言往往比口头语言更能反映我们的真实想法和意图。

所以,身体语言是观察和了解别人情感的重要工具。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对方的姿势和眼神。

对方的姿势能够反映其信心、自尊心以及情感特征等。

比如,对方站姿坚定、直视自己,说明他自信,而转头转身等避开自己目光,则是表示其潜在的拒绝或者犹豫。

有关眼神的观察则更能洞察他人内心感受,目光不逃避,微笑时也出现眼部皱纹等,都说明他人心情愉悦,而目光逃避或者频繁停留等则暗示内心不安。

另外,人们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发出不同的信号。

大拇指向上表示好、满意;摇头则表示否定、拒绝。

而微笑则是一个极其有效的表情,表示的是愉快的情感和友好的意图,而皱眉和强项表示的则可能是担忧和疑虑等负面情绪。

总之,只要注重对方的身体语言,细心观察,就能够很快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

第二步:倾听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职场上,都显得十分重要。

倾听并不是听发言者说话而已,而是真正地体察其意思,去理解其背后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图。

首先,要排除外部环境的干扰,让自己与对方建立起身心的连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关注和体贴。

其次,倾听时,我们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要将自己的观点暂时搁置,倾听对方的意愿和想法,让其感觉到被理解、被认同和被接受。

最后,要及时给予回应。

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用点头、微笑、鼓励等方式表示自己的认可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用“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的意思是……”等方式再一次确认对方的确切意图。

第三步:练习自我控制强调察言观色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观察他人表情和身体语言,但这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微表情识别笔记

微表情识别笔记

微表情内容整理目录惊讶 (2)厌恶 (2)轻蔑 (2)愤怒 (3)恐惧 (4)悲伤 (4)愉悦 (5)7.3无意控制动作 (6)(一)头部姿势 (6)(二)面部表情 (6)面部: (9)身体微反应 (11)激发情绪: (12)(一)设问: (12)(二)逼问 (12)(三)去控策略 (12)辨析情绪: (13)(一)查找异动点 (13)(二)排除干扰点 (13)辨析感觉-契合表达: (14)案例解读 (14)12惊讶眉毛上扬;上眼睑提升,睁大眼睛,眼睛警觉;嘴部自然、松弛,张口吸气;表情只持续1秒种。

形态:惊讶=抬眉+睁眼(虹膜暴露增大)+张口吸气厌恶表情形态眉毛下压,皱紧双眉;眼睛眯紧或闭起,眼睑紧张。

皱鼻,上唇提升, 鼻翼两侧形成鼻唇沟。

闭嘴形态:厌恶=皱眉+闭眼+上唇提升(闭嘴)单边嘴角倾斜向上运动的同时单边嘴角收缩。

单边嘴唇上扬。

没有明显眉、眼、鼻的动作轻蔑=单边嘴唇上扬+微带笑意眉毛下压,皱眉;上眼睑提升,下眼睑紧绷、变直-睁大眼,怒视,眼神有力,三角眼;眼球上翻;鼻孔喷气,鼻唇沟、鼻翼提升、扩张;脸颊隆起,上唇提升,下唇外凸,咬牙切齿;收紧嘴唇,紧闭嘴,撅嘴,憋气,鼓下巴,嘴角下弯;缩下巴。

张口嘶吼。

愤怒=皱眉+瞪眼+闭嘴鼓腮或呲牙咧嘴3恐惧恐惧=皱眉+眉头抬高+瞪大警觉的眼睛悲伤4悲伤=眉头皱上扬+闭眼+咧嘴愉悦5愉悦=眯眼+咧嘴+嘴角上扬7.3无意控制动作(一)头部姿势头略微倾斜地偏向某一侧——在倾听或者对谈话感兴趣;头保持正直,尤其下颚在颤动——在压抑愤怒的情绪;头低到了胸前,下巴几乎触到胸骨,同时目光下垂——沮丧或者接受的意思;低下头,眼睛却仍然盯着询问者——意味着挑衅或者愤怒,而非沮丧或接受。

(二)面部表情眉毛下扬且并拢,眼睛瞪视,嘴唇紧锁——愤怒嘴角翘起且只展露在脸部的一侧——轻蔑印堂起皱纹,上嘴唇上扬——厌恶眉毛上扬且紧锁,上眼皮上扬和下眼皮绷紧,嘴唇微微张开水平靠近两耳——恐惧眉毛上扬,两眼瞪大,嘴巴微微张开——惊讶上眼皮下垂,两眼无光,两侧嘴角微微下拉——悲伤扯动眼窝周围的肌肉,会有鹰爪皱纹,嘴角上扬,形成眼袋,在眼角形成皱纹,脸颊上扬鼓起——快乐6眉毛眉毛下压,皱紧双眉;眼睛眯紧或闭起,眼睑紧张——厌恶眉毛下压,皱眉,呈“V”形,睁大眼,眼神有力,伴生硬目光——愤怒眉头向中间聚拢、上扬,睁大眼睛、虹膜暴露;眼睛警觉,眼神闪烁——恐惧眉毛抬得很高,并伴有嘴巴的微张——吃惊眉头紧锁,两眉中间部位的额头上抬,八字眉——悲伤眨眼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眨眼动作只有0.1秒。

网文DAY53|微反应——逃离反应

网文DAY53|微反应——逃离反应

网文DAY53|微反应——逃离反应
网文DAY53|微反应——逃离反应
《微反应》——姜振宇
概念:人和人身体间的距离可以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喜欢就靠近,不喜欢就远离
…………
1 恐惧型逃离
>脸色:恐惧时血液自动输送到下肢,因此脸色会发白
>体温:心跳加速、体表温度降低、头脑一片空白而反应迟钝、语言中断增多
>坐姿调整:收起舒适的二郎腿,将双脚一前一后摆好,挺直上身,好像注意到什么东西一样,双手撑住座椅扶手
>站姿调整:双腿一前一后面向情绪刺激源
>撤离方向:下意识往远离刺激源的方向撤退,吓了一跳
…………
2 厌恶型逃离
>头部:头与负面刺激源之间距离增加,身体支撑点不变
>躯干:轻微后仰
…………
3 隐晦的逃离
>视觉:视线从负面刺激源移开,漂移不定
>角度变化:对话中把头或者身体转向另外一边
#我的写作日常 #小说写作 #网文写作技巧 #每日书摘 #读书 #读书笔记分享。

审讯中的应激微反应的应用

审讯中的应激微反应的应用

审讯中的应激微反应的应用作者:姜振宇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4年第09期【本期主讲】姜振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微反应研究小组联络人;江苏卫视《非常了得》节目嘉宾;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特邀研究人员;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特邀研究人员。

曾为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青岛市公安局、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家委员会提供实际案件侦查讯问研究、顾问。

著作:《微反应》、《微表情》、《微反应——姜振宇教你察言观色》等。

[核心提示] 心里应激微反应技术的研发目的就在于通过解读行为人的外显行为,做出对其内心真实感受的准确判断。

将心里应激微反应技术运用于审讯中,正是利用施加有效的刺激源,观察嫌疑人在受到刺激后的短暂瞬间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情绪分类归属,推导嫌疑人的真实心态和感受。

准确把握这些反应的意义,能够大幅提升讯问的效率。

在职务犯罪侦查讯问过程中,从接触试探开始到对抗磨合阶段,嫌疑人和相关人基本上能够保持或沉稳、或流利的语言问答,而且由于提前有所心理准备,逻辑上的明显破绽不多。

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大多数侦查人员会注意到大量非语言的表现细节,比如坐姿的变换、手部的细微动作、双腿的不安抖动、呼吸的加剧或减弱,乃至于面部表情的夸张或僵硬,又或是眼睛转动的方向、眨眼的频率变化等等。

如果仅仅针对嫌疑人和相关人的语言进行判断和纠辩,很难发现他们的真实心态,讯问的过程也会更长。

这是因为,语言作为日常使用并饱受训练的工具,任何人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容易控制,也就更加容易作假和伪装。

嫌疑人绝不会在口头上承认自己的慌张或不安,但许许多多的行为线索被侦查员观察到之后,能够起到巨大的提示作用,帮助侦查员分析判断嫌疑人的心态变化,以至于在嫌疑人的焦虑程度达到峰值并产生动摇时,给予“致命的一击”,最终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拿到认罪供述。

那么,这些针对嫌疑人的表情、姿态、动作、呼吸的变化,以及抽烟、喝水、上厕所等异常行为的判断,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稳定规律?不同侦查员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否具有过硬的科学道理呢?全球范围内微表情的研究现状自从上世纪70年代Paul Ekman教授发布了雄厚的研究成果FACS之后,很多科研机构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对微表情和行为分析的研究,成果丰富。

姜振宇判断

姜振宇判断

姜振宇判断A吃惊表情超过3秒———有做作嫌疑B一般情况下快速连续说两声谢谢———没有诚意C回答有压力的问题后,舔嘴唇———说谎D笑时只有嘴和脸颊变化,而没有眼睛的闭合动作———假笑E嘴角单侧上扬———轻视F下眼睑紧绷———厌恶或愤怒●姜振宇十大经典判断1如果你是在回忆某件事情,那么眼神不应该是直勾勾地看着对方;2快速地眨眼表示你很紧张或是很得意;3嘴巴抿紧、下巴上扬这两者都是自豪的表情;4说话时抿嘴有时是一种欺骗的表现;5膝盖来回晃动是逃跑细节的变形,可能很有心理压力,想赶快结束;6如果整个表述过程都很稳定(没有波动),那就具有一定欺骗性,可能是在背东西;7听到别人对于自己自豪的事情给予否定,会不自觉表露出厌恶、轻蔑、撇嘴的表情;8人在回忆颜色和数字的时候,眼睛看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因为大脑功能分区不同);9一般人双手背在后面是紧张的表现,但如果他的手始终是松弛的,没有握拳、没有把手指绷紧,一般表示他对目前的情境是不适应的,有点紧张,但是他心里其实很有谱;10眼睛先往旁边看,再往下看,带有一定的欺骗性1单肩抖动------不自信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3中断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谎4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5抬起下巴------十分尴尬6揉鼻子------掩饰真相7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9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10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11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12瞳孔放大-----恐惧,性欲13话语重复声音上扬-----撒谎14肢体阻抗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15抿嘴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16摸脖子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17纵火与强奸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宣张自己的力量18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19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学生越会撒谎20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说什么的时候,使自己安心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21当真正的凶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轻蔑甚至是害怕但绝对不会是吃惊22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23亮出中指,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24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25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26眉毛向上,拉紧,恐惧27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摩挲自己的双手来使自己安心2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29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教你识别身体微反应

教你识别身体微反应

教你识别身体微反应
*导读:微反应顾名思义可就是当人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人体受到刺激不自然表现出来的表现。

这个是无法伪装的;你了解你身体的未反应吗?如何利用微反应识别谎言呢?
*识别身体微反应
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姜振宇这样解释微反应:它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反应,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

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反应,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反应之后。

因此,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的线索。

*教你看穿谎言
l、咬下嘴唇。

2、陈述话语时不断重复,音调升高。

对你的问题进行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例如: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3、双手紧握并有摩擦一种典型的自我安慰姿态,表明在自
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4、说类似我怎么会知道的话时眉毛上扬其实知道答案。

5、有欺骗的快感说谎者发现他的谎言被人相信时,所产生的满足感。

6、眼睛朝一个方向,而手指(或其他肢体)指向另一个方向说谎。

因为人在绞尽脑汁捏造事实时,肢体则完全跟不上。

7、耸肩表明在隐藏着什么。

如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8、当嘴中说是时,头却无意识地微微摇动。

非常了得姜振宇在南京大学的面部微表情讲座

非常了得姜振宇在南京大学的面部微表情讲座

面部微表情概述:面部微表情基线:眉毛水平,上眼皮遮住眼珠约1/4惊讶:扬眉,提睑,张嘴快速吸气厌恶:皱眉,用劲闭合眼睑,提上唇,颚肌收缩愤怒:皱眉,露牙恐惧:眉毛皱紧上扬,眼睁大,吸气悲伤:眉毛皱紧上扬,眼睛变小(或闭眼),咧嘴愉悦:眉毛水平,嘴角向耳侧拉伸,眼睛看不见人,痉挛式呼吸【真笑】【注意】真笑和假笑的区别在于,真笑应该是嘴越大眼越小。

身体的反应:冻结反应:有压力时,避免伤害安慰反应:吞咽,摸鼻子等小动作逃离反应仰视反应:占有心理优势的人负仰视反应:接受批评的人爱憎反应:别人和自己的身体距离的远近,由远到近分别代表:恐惧,恨,厌恶,陌生,喜欢,爱,结合领地反应战斗反应:肌肉紧绷,进攻变形胜败反应:胜利时,肌肉瞬间有强大的力量。

失败时,无力LIE TO ME十问作者:陈晓婉、詹晓燕、李腾飞、孙晨、姜振宇LIE TO ME停播了。

不知道为这篇文章起个什么标题好,因为它是一部神奇的电视剧,神奇之处既在于剧中的人物,也在于它激发了广大中国粉丝对“微表情”这个新奇词汇的狂热。

这部神奇的电视剧停播,是需要怀念,还是需要评论,是需要惋惜,还是需要回顾?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只好用这样一个事实的标题来命名此篇。

我们在LIE TO ME停播之际,讨论了下面的十个问题,希望和LIE TO ME粉丝们交流。

1、LIE TO ME中的Lightman是个神奇人物,他能够通过读脸上表情知道一切,理论上有这个可行吗?这个可能吗?知道一切肯定是电视剧塑造出来的能力。

通过对人进行应激微反应分析能够起到最主要的作用,是找到比较靠谱的方向,然后以此为依据,继续挖掘有效的信息。

所以,微表情准确读心、判谎,只是电视剧对人物能力的夸张表现。

现实生活中,测谎结论在绝大多数国家都不被认可为物证证据。

测谎仪(仪器类)最常见的应用是在侦查过程中,用于排除嫌疑人或者找到侦查方向。

连这种有机器、有数据的“客观结论”都不能被认可为真实,更何况是被更多人质疑的主观分析方法呢?实际上,我们目前所参与的真实案件,也仅仅是在分析嫌疑人心理和有价值的侦查线索,并不能用于确定什么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微反应很神奇吗?(2)
下静脉血管丛。兴奋的时候,全身的血管都会膨胀的,不仅仅是鼻子。
读者:连着吃了两次西瓜了,是不是作者在偷懒啊?!
作者:好吧,这次不吃西瓜了。
其实,更多人在迫不得已地说谎时(通常都是临时起意编造谎言),会出现明显的视线阻断,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谎言被当面拆穿,所以不敢从对方的眼睛里获得评价信息。当然,如果说谎的人的确是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确实会在叙述关键信息(尤其是虚假信息)的时候盯着对方的双眼看,这样可以在更加关注对方反应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诚。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严格地说,微反应分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情境分析。
第二步:人物分析。
第三步:设计问题。
第四步: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通过“微表情+微反应”等非语言反应线索来辨别真假。这一步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闪闪发光的叶片,而前三步则像是树根和树干。
一、情境很重要
微反应在专业应用中,常用来挖掘当事人不想直接说出来的信息,所以当动用微反应进行心理分析的时候,通常意味着事情比较严肃。在严肃的事情中,当事人总会使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会掩盖事实,甚至捏造事实。那么在动手分析他人之前,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微反应——姜振宇教你察言观色
第一章 微反应很神奇吗?(1)
一部Lie to Me,让很多中国人知道了还有这么一门神奇的功夫,能通过解读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识别谎言。要是真能够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洞悉人心,那周围人人的心理活动不就是透明的了吗?这么说我们都能成为洞悉一切的神?做神的感觉,真棒!
于是乎,Lie to Me的每一句台词都被仔细拆解,大量传播转载。当然,比较多的是字幕组翻译成中文的剧情台词。不过,这并不影响爱好者们的热情,每次遇到这样看似非常有知识含量的判断标准,都能让粉丝兴奋好一阵子,不但大量转发,还在评论中惊叹、赞美 学到东西了!
虽然我们不建议使用微反应来分析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和爱人,不过如果遇到脚踩两只船的坏家伙,“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既然对方的人品有问题,这时候就不再需要投入真情了。
这个姑娘就要比大多数专家专业得多,既能够观察细微的变化,也能够通过提出关键问题来确定基线用于比对。问题问得专业巧妙,又能观察入微,把男孩说谎时候的异动捕捉得一清二楚,实在是高手!
2.?这些标准不灵,不一定是标准的问题。在不同情境下,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些标准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情境分析和人物分析都很重要,还是那句话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3.?那些听起来特别神奇的大师、专家,仿佛只需要一眼,就能辨明世间的真假,这在成年人眼里是很可笑的,因为真实的世界很复杂,而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
有一个男青年,正在自己的宿舍里和正牌女友卿卿我我。突然,另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推门而入
男孩觉得有些尴尬,主动说
关键时刻的提问,在我们的微反应研究中被称为“有效刺激”。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动脑子思考应该怎么说,所以这个时候进行有效刺激,能让人对自己的表情和肢体控制力度降低,呈现出更多的微反应。我们来看看男青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哪些表现。尤其要特别注意一下眼睛。因为我们在这个例子里,是通过眼睛的异常运动来捕捉矛盾的。矛盾,才是找到谎言的线索。
比如说,在公司里面,和小马站在一个利益集团里的人(如铁血手下),如果小马跳槽,也许他们会一起走。那么这些人近期的言行就值得注意了。
反之,公司里和小马站在利益对立面的人,比如竞争对手及其团队,是否在得势之后有些什么异常举动,如果他们变得得意扬扬且有明显的排挤行为,那么小马的决策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些因素也应当考虑进去。
4.?如果真有这样的专家,那么请相信,他在作出判断之前,是经过非常周密的观察和思考,在严谨分析之后才说出的结果。在真正的专家眼中,思考过的内容要远远比说出来的东西多得多。
既然简单套用这些标准不对,那要怎样才能通过微反应来分析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呢?
二、一个靠谱的判断过程
就算是把Lie to Me里的所有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套用在实际情况中,也会弄得自己不断撞墙。那到底怎么分析才靠谱?请看下面的这个小故事。
总结:用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人,要根据情境,问对问题,确定基线,比对异动,才能得出靠谱的结论。在第二章中,我们会详细解释如何正确通过微反应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第二章 微反应的分析步骤(1)
在第一章中,我们知道,如果试图通过微反应来准确分析别人的心思,一定不能把电视剧或者互联网中总结的标准简单地拿来套用,而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这一章中,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小故事讲一讲,在使用“微反应”分析时,要进行的四个必要步骤。有了这些必备的起始步骤,才能在捕捉和分析那些出现在脸上、身体上的应激反应的含义时,更加准确。
情境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数据,分析清楚事件当事人关心的利害得失。由于人人都回避不开“趋利避害”的大原则,所以不论当事人作什么决策,其实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或者逃避可能的损失。根据这一原则进化而来的生存准则,是分析当事人行为的重要逻辑基线,非常重要。
当然,事是人做的,人又绝不止小马一个,所以还应该考虑更复杂的因素 利益集团。
5.?说谎的时候,说谎者会盯着对方看,以确定对方是否相信自己(还有的说虚情假意时不会眨眼)。
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些广泛流传的标准到底准不准。
小知识
有人借用认知神经学中的大脑左右半球分工差异和交叉控制肢体运动规则来为这种结论寻找“合理”解释。很多粉丝一方面对此深信不疑,一方面又在实际使用中屡屡碰壁。
1.?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面。
小马是中美合资公司的重要中层管理人员,手里掌握着一个重要的项目,掌握着一大批客户的资料以及公司的商务数据,但因为在三个月前的一次升职中,没有得到美方老板和董事会的认同,所以没能晋升到理想的职位,留在原职不动。
另外,还有人用大脑对肢体运动的交叉控制规则进行解释,把眼睛的运动方向和两侧大脑的交叉控制规则(左脑控制右侧肢体运动,右脑控制左侧肢体运动)生硬地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运动神经系统的交叉的错误认识。
为了提供良好的视觉信息,眼睛的运动必须保持同时、同向,否则就会导致视觉混乱。眼球是在6条眼外肌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转动,而每一根管理眼外肌的神经,都是听命于双侧大脑的指挥,注意是双侧。也就是说,每一只眼睛都同时被两侧的大脑管理着。所以,正常的眼睛运动都是同向的,而不会像肢体那样可以双侧不同向、不同时运动。总之,视线方向的表意解读和左右脑的分工以及交叉控制之间不存在那么简单的逻辑关系。
另外,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存在潜伏在幕后的黑手?比如,是否有可能有一家新公司,他们的老板正在召唤小马?没准儿,对小马最终决策起到最大影响作用的人是他的老婆?
最后,还可以了解一下,小马会在这个时候最在乎谁的感受?是自己,还是老婆、孩子、家人?还是一直以来很关照自己的老板?
总之,收集的信息越多,就对作出准确的利害逻辑基线分析越有帮助,而这些小马关心的因素,也是谈话中很好的问题素材,因为这些因素都能有效地让小马受到刺激。这样一来,分析小马在谈话过程中所作出的种种回答和微反应,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其心理动因,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这些判断规则真的这么神奇吗?
一、这些判断准不准?
下面一组广泛流传的“微表情谎言标准”,比较具有代表性,如:
1.?回答问题的时候,眼睛向左转表示回忆,眼睛向右转表示编造。
2.?单肩抖动表示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3.?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4.?说谎的时候,音量会提高(还有说降低的)。
小知识
男人鼻子里面有海绵体?
美剧中的台词用的是erectile tissue,直译为“勃起组织”。这个词好“隐晦”啊,直接会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联想到男性生殖器中的勃起组织 海绵体。于是,字幕组的一个翻译就让这条“知识”瞬间传遍全国。男人的鼻子里有海绵体,好邪恶!所以“男人说谎的时候,鼻子充血变痒,不由自主地去揉”这种说法就顺理成章地邪恶地成立了。实际上,男性鼻子的解剖结构和女性完全相同,并不单独存在海绵体。最接近“勃起组织”这个词的是海绵状黏膜
更可气的是,另外一个行事风格迥异的竞争对手却得到了小马梦寐以求的职位。
以上情况,公司里的人基本都心知肚明,这是重要的背景事件。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小马的工作态度逐渐地出现了一些改变,不再疯狂地加班,不再领着自己的团队开会讨论,而是经常去酒吧(此前很少去),经常在上班时间不及时接手机。晚些接手机的时候,都是推说当时正在客户那边谈事情不方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小马所领导的部门,此前一路稳健攀升的业绩在此后三个月不仅停滞不前,而且迅速下滑。
从这些迹象来看,小马是公司的一颗定时炸弹,存在很大风险。此时,老板需要确认小马是否会选择离职,甚至投靠另外一家同业公司,那么,老板就可以在谈话的过程中借助微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谈话,谈什么是核心。要想评估小马身上的忠诚度和跳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问对问题是关键。
如果不是这样的过往前情,换一个故事背景,比如小马一直发展顺利,业绩攀升,因而被老板怀疑有同业公司挖墙脚,那么这两种情况下需要提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差异,小马回答问题时的微反应所暗含的意思也会有很大差异。
当然,这毕竟还只是个例子,判断的依据还是单薄了很多,目的只是为了告诉大家,简单套用那些“不靠谱标准”肯定不行。至少要了解情境(发生了什么事)、人物(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问对问题(好的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再通过微反应找到矛盾。矛盾,才是谎言的尾巴。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对方在对话时反应好像有些不正常,这并不是必须通过学习微反应才能学会的本领,靠经验积累也行。不过,专业人员通常具备两个超越常人的地方:一是能够观察得更系统、更细致,也能更准确地观察到微反应所代表的含义;二是会通过设定基线刺激和有效刺激,用来比对对方的微反应是否违背了基线的反应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