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题2

合集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就在于我们拥有历史悠远的文化底蕴,而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五千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文化自信深厚的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纵向时间脉络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的奇迹;从横向文化内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相较于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文化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之同步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增强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大势,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问题。

过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新闻、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传播效率慢,并且考虑到个人文化素质修养高低等问题,这些单一的宣传方式无法满足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期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纷繁复杂,但互联网和其他诸如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消费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有些甚至脱离人民群众。

新媒体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不当使之达不到预期效果,新型媒体行业在宣传过程中动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产生偏颇和误解,动摇了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春暖花开B. 井底之蛙C. 一箭双雕D. 开门见山答案:B2. 下面哪个句子中没有语病?A. 你好,我不是来晚的。

B. 星期天我们去了长城。

C. 她是我认识的那个人。

D. 上了初中,作业比以前多了。

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比喻?答: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点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使文字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请举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我喜欢古人所说的"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句句子。

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叹光阴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性。

三、阅读理解请参考附件中的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从文中可以了解到的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根据文中描述,该人物勇敢、聪明、有责任感,并且乐于助人。

2.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文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写作:1. 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2. 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

答:我选择题目1进行写作。

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小王子》,这本书通过一个小王子的冒险故事,讲述了关于爱、友情、责任等主题。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并且带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的精彩故事和深刻思想使它成为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本书。

以上是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陕西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2(含答案)

陕西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2(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陕西省中职学校高一语文教学质量期中监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复辟(bì)妥(tuǒ)协倔强(jiàng)兵不血(xuè)刃B.赓(gēng)续功勋(xūn)得逞(chěng)风雨如晦(huì)C.不朽(xiǔ)寄予(yǔ)旗帜(zhì)昂(áng)首阔步D.殷(yīn)切劫难(nàn)磅(pāng)礴矢(shī)志不渝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轮翻撕毁海外侨胞开天霹地B.过渡锤炼充分发挥发愤图强C.统筹彪炳总揽全局锐意进取D.气概铭记以史为鉴颐指气使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我是从前过老爷的下人。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很不好。

A.侍奉委屈情况B.伺候委屈境况C.侍奉委曲情况D.伺候委曲境况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20 世纪40年代后期,在国家命运生死攸关的大抉择背景下,费孝通以自己实地调查成果,为学生们讲授“乡村社会学”,课余留存的文字便成了《乡土中国》。

C.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暑期与社区的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B.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C.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多么来之不易!D.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广西柳州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广西柳州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柳州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2024级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它基于调查探讨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

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起先就是坚决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打算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惊讶。

2015年,中山高校副教授黄军就因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

当时有人预料,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

但是,从那时到现在才三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了呢?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好用性。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健康婴儿。

这明显比胎儿诞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的同时,赐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其一,基因编辑婴儿必需确保并符合将来诞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卑视和分裂。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洁,但实际操作起来特别困难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

黄军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胜利编辑修改,胜利率约为33%。

明显,这个胜利率并不足以获得平安性和胜利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般文论教材中谈到典型形象时,作者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

但是作者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

关于共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以巴尔扎克、别林斯基为代表,他们认为共性就是写出类的特征。

巴尔扎克谈到典型形象时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显然,巴尔扎克认为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

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

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逊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又猛烈又倔强,纯粹是新教徒的感情,性格坚强、固执、有耐性,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能够到各个大陆上去垦荒和殖民,等等。

所以我们说鲁滨逊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这种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

简言之,鲁滨逊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变成了普通名词,成了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别林斯基很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生动具体,但它们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

这是共性的第一个层面,即代表性。

典型形象的共性的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即深刻性,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1~5题各3分,6题6分,共21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怯.弱(qiè)纨绔.(kù)戏谑.(xuè)敛气屏.声(bǐng)B.拓.片(tuò)负疚.(jiù)悚.然(sǒng)沸.反盈天(fú)C.吞噬.(shì)脊髓.(suí)撬.开(hào)韬光养晦.(huì)D.石栈.(jiàn)朔.漠(sù)迁谪.(zhé)群山万壑.(hè)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C.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恣意(zì yì)贪婪(tān lán)纤巧(xiān qiǎo)B. 奉献(fèng xiàn)勤恳(qín kěn)腼腆(miǎn tiǎn)C. 沉默(chén mò)倾斜(qīng xié)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欣慰(xīn wèi)憔悴(qiáo cuì)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C. 由于受到天气影响,原定于昨天的活动不得不推迟到下周。

D. 他的演讲语言生动形象,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3. 下列诗句中,对自然景象描写最生动的一项是:A.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C.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王维《鹿柴》)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 下列成语中,与“亡羊补牢”意思相近的是:A.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B.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C. 悔过自新,痛改前非D.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洋洋得意、蔚为壮观B. 琅琅上口、汗牛充栋、美轮美奂C. 呆若木鸡、因噎废食、标新立异D. 水落石出、推陈出新、如数家珍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劝学》一文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7. 《庐山谣》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描绘了怎样的画面?8.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怎样的精神?9. 《阿房宫赋》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10. 《赤壁赋》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描绘了怎样的历史场景?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缄默(jiān mò)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倔强(jué jiàng)踌躇(chóu chú)C. 踌躇(chóu chú)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D. 倔强(jué jué)峥嵘(zhēng róng)缄默(jiān mò)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理想”,主要讲述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风轻轻地吹,云慢慢地飘,鸟欢快地唱。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B. 学习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这是不争的事实。

C. 学习是苦还是乐?这取决于个人的态度。

D. 学习是人生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学习是人生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

C.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D. 学习是苦还是乐?这取决于个人的态度。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没有德,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要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时代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的热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以报国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持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启发式教育,增加吸引力、趣味性,不断在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2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2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2021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在HY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换诺言而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A.萎靡危言耸听集合B.萎缩骇人听闻聚集C.萎靡骇人听闻集合D.萎缩危言耸听聚集【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才能。

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

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此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第一处,萎靡:指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萎缩:枯槁;〔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经济〕衰退。

此处和精神、意志没有关系,所以选用词语“萎缩〞。

第二处,危言耸听:成心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震惊,主观想象,事实上上并没有发生。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客观已然。

前文“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黑人仍然萎缩在HY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是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可知此处填写上成语“骇人听闻〞。

第三处,聚集:指聚集,既指物,也可指人。

集合指〔水流〕聚集;会合。

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此处是说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换诺言而聚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主语是“我们〞〔人〕,选用词语“聚集〞。

应选B。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高一期中调研试卷语文

高一期中调研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是:A. 窃窃私语(qiè)B. 惊弓之鸟(gōng)C. 满载而归(zài)D. 恍若隔世(hu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多种兴趣小组。

3. 下列词语中,与“举世闻名”意思相近的是:A. 举世无双B. 名扬四海C. 著名遐迩D. 名噪一时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这个苹果很甜。

C. 她的成绩很好。

D. 这个故事很有趣。

5.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是:A. 雕梁画栋B. 风和日丽C. 妙手偶得D. 滥竽充数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那个地方山清水秀。

B. 他们的歌声响彻云霄。

C. 他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城市。

D. 那个工厂的效益非常好。

7.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是:A. 碧空如洗B. 风驰电掣C. 妙笔生花D. 翻箱倒柜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嗓门大得可以震破窗户玻璃。

B. 那本书的内容丰富得让人叹为观止。

C. 这个西瓜大得像篮球一样。

D. 她的学习成绩好得让人羡慕。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那朵花在微风中摇曳。

B.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

C. 那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D. 这个公园的景色很美。

10.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是:A. 翠色欲流B. 碧波荡漾C. 翠色欲滴D. 翠绿欲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它是一部________诗。

12. 《庐山谣》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3.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下一句是________。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过年晓大雪纷纷扬杨地下着。

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

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

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

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

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终究哪天回他却说不准。

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

身为农民,她识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可这会儿她又担忧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

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HY,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场,她就开场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

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

但直到如今,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

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

是阻在了路上,还是HY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HY令如山,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

但她仍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

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来驱寒。

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

回头一看,却是女儿。

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

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

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 数罟(shù) 跬步(guǐ) 鞭笞(chī)B.残骸(hái) 商贾(gǔ) 琴弦(xián) 氓隶(méng)C.胆怯(qiè) 砯崖(bīng) 悯然(mǐng) 戏谑(xuè)D.石栈(zhàn) 省识(xǐng) 炮烙(pào) 吮血(yǔ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劲弩霄柝朔漠银瓶炸破B.切蹉嫡亲猿猱纨绔膏梁C.瞋视惨忍踱步没精打采D.寒暄沧海厮杀弃甲曳兵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每句话的画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要_______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②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对负责行政管理的相关官员严加_______不可。

③乡村月夜,朦胧而又静谧,________可以听见三两声嘶哑的狗吠之声。

A.汇合鉴别偶然B.会和甄别偶然C.汇合甄别偶尔D.会和鉴别偶尔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C.刚刚过去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铭记。

他们创造着奇迹,一如希腊神话中的众神。

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复制着让众生癫狂的神话。

D.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却绝非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

B.通过“三鹿奶粉事件”深刻表明,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自食苦果。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调研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叱咤/栅栏跻身/羁绊爪子/沼泽宽宥/保佑B.桎梏/痼疾湮没/殷红媲美/纰漏愆期/悭吝C.涟漪/罗绮信笺/缄默甬道/怂恿赊欠/奢靡D.酣畅/鼾声邂逅/松懈福祉/扺掌惬意/怯懦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B.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生态文明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影响。

C.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D.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诬蔑与仇恨。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①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日前批准了一种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大脑定速器”技术,这一无痛型疗法通过在病人大脑中植入微型装置,把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传递到大脑深层结构的目标区域以控制患者的震颤,帮助恢复正常行动能力。

②“大脑定速器”技术由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美敦力公司开发,被美国神经医学界认为是近30多年来帕金森氏症治疗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

作为帕金森氏症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大脑定速器”的治疗对象是10多万病情严重、不能靠药物彻底控制症状的患者。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1. (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 . 或师焉,或不焉2. (2分)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A . 然今卒困于此(《项羽之死》)B .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C . 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D .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3. (2分)下列各句中的画线词,不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的一项是()A . 负而前驱B .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C . 一夫夜呼D . 仓皇东出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也打破了春招的正常节奏。

多地早在春节假期期间就发布通知,暂时取消现场招聘会或延期举行春招。

近期,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________()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创纪录的毕业生数量()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今年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焦虑情绪也不可避免地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

________,高校和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有必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搞清楚疫情之下毕业生面临的急迫困难和问题,这也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高校和有关部门还要大力()就业渠道,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加强政策宣讲力度,并做好学生心理关怀和权益保障,全力为他们的就业求职保驾护航。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已先后推出就业手续“简办”“秒办”,开展网上招聘专项行动,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空中课堂”等,从而吃下定心丸。

________,考核之下,一些学校难免会为了数据好看心生掺水造假的侥幸,相关政府部门要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 21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缙.绅(jìn) 蜷.曲(quán) 付梓.(xīn) 毁家纾.难(shū)B.逆阉.(yān) 湮.没(yān) 羁縻.(mǐ) 分.当引决(fèn)C.逡.巡(qūn) 赊.账(shē) 眼翳.(yì) 妄.自尊大(wàng)D.户牖.(yǒng) 趿.拉(tā) 陶冶.(yě) 诲.人不倦(huì)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在中国,当有人问我家有多少人时,我回答我们有四口——而不是瑞典语中的四“个”。

我看到孩子们如饥似渴地等着我带着食品袋回家做饭。

B.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耸人听闻的。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如果把这些正确的理论置之度外,那无论如何也完成不好这项艰巨的任务3.下面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

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

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B.《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是说科学基础、黄金规则、道德热忱等来自东方的“光明”,而实验精神、科学方法等则来自西方的“法则”。

C.《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在思想方面,庄子提出了“兼爱”、“无为”思想。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更为后世史家所推崇。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5.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则今之.高爵显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终不能加胜于.赵C.①死犹为.厉鬼以击贼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A.为巡船所物色 B.君何以知燕王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7.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主辱,臣死有余僇C.敛赀财以送其行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二、文言文阅读(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江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4月21日上午制卷人沈玉山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执拗.(niù)悚.然(sǒnɡ)暮砧.(zhēn)溯.流而上(shuò)B炮烙..(páo luò)敛.(liǎn)容转徙.(xǐ)恬.然自得(tián)C.忖度..(cǔn dù)烟霭.(ǎi)惘.然(wǎnɡ)悄.无声息(qiǎo)D.盥.洗(ɡuàn)纨绔..(wán kù)石栈.(jiàn)马嵬.(wéi)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1)报纸杂志要开展重要活动,可以发出,组织征文活动。

(2)两千多年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

(3)澳门回归祖国,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的。

A 启示惊异毋庸置疑B 启事诧异无可辩驳C启事惊异毋庸置疑 D启示诧异无可辩驳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小时侯,父亲对我们兄弟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B敦煌石窟的几千尊的大大小小的石佛雕像,形态万千,简直是鬼斧神工....的雕塑品。

C张大爷通情达理,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D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农业是否稳定,是关系到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C.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D.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我们历史悠久的祖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只是暂时的。

解析:A项缺少“是”的宾语,应加上“的问题”或去掉“是”;C项动宾搭配不当,把“创造出”改为“提高”;D项不合逻辑,“历来是一个统一”与“分裂只是暂时”矛盾。

答案:B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李白,字太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蜀道难》就是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杰作之一。

B.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诗三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之作,或感叹时事,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感情深沉,韵律精美。

C.白居易,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的《琵琶行》是一首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

D.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6、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没有,但空旷、辽阔。

A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②浓浓的树影,萧瑟的秋风B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②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风C①虫的吟唱,淡淡的秋风②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①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②虫的吟唱,萧瑟的秋风、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8题。

(8分)君了与礼的关系舒善柏孔子对“礼”推崇备至的事例不一而足,这里举两个基本例子,如有一次谈到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是六十四人的舞乐,本是西周天子用的,而身为天子下面的大夫季氏竟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在孔子看来,当然是“不可忍”。

又如,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鲁衷公,请求衷公出兵讨陈恒。

可见,孔子对这种“臣弑君”当然是更不可忍。

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孔子推崇周代以来形成的礼制,是情有可原的,虽然这仍是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但对调节当时的社会矛盾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需要点明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礼”决不是对“周礼”的简单复制,而是有所损益的,正如他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者,虽万世可知也。

”这种损益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孔子站在新时代的前沿,大胆地提出“仁”的思想,并把“仁”的这种道德规范融入“礼”的具体内容中去。

即用“仁”来规定“礼”,遵循“礼”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仁”的境界。

如他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便说得十分明了。

总之,“礼”在孔子时代无疑被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礼制。

这种社会礼制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才会产生效应,而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思想人格的肩负者,君子理所当然成为“礼”的主要肩者,遵循礼制成为君子人格的修养的重要内容。

关于这一点,孔子作了不少具体的论述,如孔子要求尚“礼”而轻勇武,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再如孔子对君子在为学修养方面也是毫不放松用“孔”来约束,孔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说明所学知识如不用“礼”加以约束的话,就会违背君子之道,等等。

可见孔子对君子达礼的要求很具体,“礼”在孔子心目中成为体现君子人格最为直接的方式,君子想要成君子之名,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违背“礼”,否则,无从谈起。

这种逻辑在孔子看来无疑是顺理成章的,孔子之所以把“礼”与君子这么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礼”的内容是由“仁”来规范的,而作为理想的君子人格,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仁”的境界,君子要想上达于“仁”,首先必须遵循“礼”。

当然,如果说孔子所乐道的君子人格只停留在礼的层面,那无疑是不值得称道的,后世人们对这种君子人格称道的原因,主要是君子对“仁”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而“礼”作为一种治世制度,它只不过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它虽然是围绕“仁”这一核心思想所设置,但仅仅是一种对“仁”的表现方式,而远非“仁”的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现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

至于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我认为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只是时代不同,用以实现“仁”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而已。

因此,作为以“仁”为追求目标的君子人格,必须切实地遵循仁道,才能真正实现君子人格。

7下列关于孔子所提倡的“礼”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是孔子提倡“礼”的历史原因所在。

B.孔子提倡“礼”的结果是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也调节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孔子所提倡的“礼”在孔子时代是作为国家的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制度而存在的。

D.作为孔子提出的思想人格的肩负者的君子成为孔子所提倡的“礼”的肩负者。

8下面的引文,不属于孔子对礼的内容进行要求的一项是AA.“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者,虽万世可知也。

”B.“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C.“人而不仁,如礼何?”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9、以下论述,属于孔子把“礼”与君子紧密联系起来的最重要原因的一项是B A.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思想人格的肩负者,君子理所当然成为“礼”的主要肩负者。

B.“礼”的内容是由“仁”来规范的,作为以“仁”为追求目标的君子人格,必须切实地遵循仁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君子人格。

C.“礼”在孔子心目中成为体现君子人格最为直接的方式,君子想要成君子之名,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违背“礼”,否则,无从谈起。

D.理想的君子人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仁”的境界,而“仁”规定了“礼”,所以君子要想上达于“仁”,首先必须遵循“礼”。

10、下列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孔子在继承了周礼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仁”的思想,并把“仁”的这种道德规范融入到了“礼”的具体内容中去。

B.孔子有一种顺理成章的逻辑,就是君想要成君子之名,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违背“礼”,否则,无从谈起。

C.后世人对孔子所乐道的君子人格称道的原因,主要是君子对“仁”的遵循和永无止境的追求。

D.作者认为,在孔子的时代,作为以“仁”为追求目标的君子人格,必须切实地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4题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不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卞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卞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名敦实元:本来B.避英宗旧讳改焉讳:忌讳C.乃委手版归委:扔下D.部使者赵卞惑于谮口谮:诬陷1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为分宁主簿②请为公言之③徙知南昌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A.两个“为”字不同,两个“知”字相同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知”字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知”字也不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知”字也相同13.“虽下之,民不肯从”,如果给这个复句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A。

虽然……但是…… B.虽然……也……C.即使……仍然…… D.即使……也……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狱久不决——有个狱吏好久不能判决的讼事B.一讯立辨——审讯一次立即弄清了,C.如此尚可仕乎——像这样不听话怎么可以做D.临之甚威——接近他很害怕1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敦颐“治绩尤著”的一组是( ) ·.①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②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③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④事不经手,吏不敢决⑤卞守虔,熟视其所为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敦颐坚持原则,秉公判案,悍吏杀人讨好上级,他明察秋毫,不惜开罪上司。

B.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富家大族、黠吏恶少担忧被他判罪,于是就污蔑他。

C.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政绩显著,富家大族、黠吏恶少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