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研究近况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Vol.38No.6104神经根型颈椎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木巴拉克•开赛尔打米勇”(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最高且逐年在递增,并在分布人群中呈现出低龄化的发病趋势。
通过阅读了近十年来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研究文献,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多角度阐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中的针刺、艾灸、推拿等。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研究进展1概况1.1概念及分型根据《中华外科杂志>[1]最新的专家共识可知,颈椎病是指患处的颈椎椎间盘以及相邻的椎间关节等生理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机体病理改变存在,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通过颈部的交感神经、神经根、动静脉、脊髓等,并且出现相应的影像学结构改变和切合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按不同组织结构受累所引出的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其他型这四种分型,其他型包括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还有较罕见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其中神经根型的患者相比其他分型占比较多,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发作,疾病有自限性可恢复,若症状难以经休息自行好转,则需要介入接受治疗。
颈椎病是渐进发展的、反复发作的,漫长的病程会影响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情绪,降低生活质量。
1.2临床表现经专家倒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同时存在麻木、放射性疼痛,其不适放射感觉走向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手臂区域一致。
最开始患者能感知的症状为颈部的偶尔疼痛和发僵,在特定角度下甚至累及同侧肩部、胸背部疼痛,旋颈、咳嗽、深呼吸等会引起疼痛加重。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约占颈椎病患者的60%-70%。
颈椎病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上自头颅,下至腿足,浅始皮肤,深至某些器官都有异常表现。
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可形成脑萎缩、脑梗塞、脑中风等,并可影响胃及心血管,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手术风险大且支出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倾向于选择非手术治疗,而中医治疗因其疗效明确,无甚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最佳选择。
中医治疗颈椎病不是单纯的颈肩穴位治疗,还将和脏腑、经络、气血、关节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通常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引起,使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累及神经根,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1]。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2.1 组织结构改变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会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使神经根轴水肿、炎症、粘连而引发症状[2]。
2.2 动力性因素慢性劳损、外伤等导致颈椎关节失稳移位[3],进而刺激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背部疼痛麻木甚至颈项强直。
2.3 年龄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是因为颈椎退行性变,软组织退变,韧带钙化,致使神经根受压刺激出现症状。
2.4 不良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睡觉枕高枕,长时间使用电脑,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姿势均会令颈部肌肉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5 发育异常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均属于先天发育异常,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 [4]。
2.6 受寒寒邪影响了气血运行,肢体疼痛是由于得不到温煦濡养所致[5]。
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患者颈枕部或肩背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6]。
颈椎病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
“ 椎 疾 患 治疗 成 绩 评 分 表 ” 定 “ 椎 病 治 疗 成 绩 评 分 表 ”】 , 腰 制 颈 [ 包 括 临 床 症 状 、 查 及 日常 生 活 动 作 3大 项 目 , 床 症 状 分 为 检 临
颈 、 、 部疼 痛 、 肢 痛 和 / 麻 木 、 动 痛 、 痛 、 晕 4 单 肩 背 上 或 活 头 头 个 项 目 ; 床 检 查 分 为 压 痛 、 顶 和 / 椎 间 孔 挤 压 和 臂 丛 牵 拉 试 临 压 或
和 椎动 脉 型 颈椎 病 患 者 的平 衡 功 能 障碍 较 为 严重 , 提 出 定量 平 并
衡 功 能测 定 可 作为 颈 椎 病 的 辅 助 诊 断 依 据 。王 楚 怀 等 [ 自制 颈 2 性 眩晕 症 状 与功 能 评估 量 表 , 颈性 眩晕 患 者 的眩 晕 、 肩 痛 、 对 颈 头 痛、 日常生 活 、 工作 及 心 理社 会适 应 等 5 方 面进 行 评 估 , 能 方 个 功 面 主要 是 反 映 日常 生活 及 工 作 受 影 响 的情 况 。心 理 方 面 主要 反
都有级别评分 , 高 2 最 7分 , 据 治 疗 前 后 评 分 , 算 改 善 指 数 根 计
和/ 改 善 率 , 表 为 颈 椎 病 的 疗 效 评 定 提 供量 化标 准 。 或 此
目前 国 内 尚缺 少 适 合 评 定 颈 椎 病 的 简 便 、 效 和 普 适 性 的 有
量 表 C .3  ̄ 1 。现 在 广 泛 应 用 的 颈 椎 功 能 障 碍 指 数 ( h e k d a z t en c i — s
[ 3 魏 毅 , 伟 雄 , 业 峰 .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功 能 评 定 量 表 的 初 步 建 立 7 梁 蔡 椎 E] 中 国康 复 医 学 杂 志 ,0 3 1 ( ) 4 0 1 . J. 2 0 ,8 7 :1 —4 2 [ 3 缪 鸿石 . 复 医学 理 论 与 实 践 ( 册 ) M ] 上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8 康 下 [ . 上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一、基本情况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康复科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68例,完成路径62例,平均住院日19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路径的6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62例(应用率67.7%),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50例(应用率80.6%)。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8.1%),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2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疗效评价1.临床控制:10例(16.1%)。
2.显效:43例(69.4%)。
3.有效:6例(9.7%)。
4.无效:3例(4.8%)。
这6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提示,该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可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疼痛和麻木、并能改善颈椎活动,这与中医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关。
(二)疗效分析1.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1)缓解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在完成路径的62例患者中,10例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消失(16.1%),43例减轻(69.4%),这可能与手法起效迅速、中药汤剂和理疗作用持续有关,二者协同作用疗效更加显著。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和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和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疼痛和不适。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和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的疾病症状和疗效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和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症状。
本研究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中医适宜技术在颈椎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护理、疗效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医护理、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中医有效性、康复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手臂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目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侧重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副作用大、恢复慢等不足之处。
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快、无副作用等优点。
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对于中医适宜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研究还比较匮乏,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讨中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和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旨在验证中医适宜技术结合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缓解和康复的影响。
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近况_芦猛
262第11卷 第6期 2009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6 Jun .,2009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idicula-pa—thy,简称 CSR)是指颈段的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牵拉或压迫而引起的管辖区域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
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它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此病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本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同时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部分文献资料整理如下。
1 手法治疗万勇等[1]采用定点引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采用颈椎牵引、中频电疗和按摩,观察组增加颈部定点引伸手法。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2%和70%(P <0.05),表明定点引伸手法较传统的按摩手法效果显著。
李财等[2]采用推拿牵引卧位拔伸定点侧扳法等相结合的疗法治疗。
方法颈部推拿5min 左右,重点在颈部两侧和颈肩部。
牵引20~30min,完后采用卧位拔伸定点侧扳法治疗。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取得了满意疗效。
吴翔等[3]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单纯牵引治疗;治疗组以颈椎牵引、推拿疗法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变化上有显著差异。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牵引加手法治疗和单纯牵引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牵引加手法治疗较单纯牵引疗法更为显著。
丛德毓等[4]采取颈椎旁神经根阻滞法加颈部扳动法进行治疗。
结果痊愈 124例,显效 39例,好转 l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8%。
丁香等[5]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牵引机牵引,坐位按摩整合颈椎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2%。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推拿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度、颈活动度、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度、颈活动度、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针,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radiculopathy.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massage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reatment. The changes in pain intensity, neck range of motion, 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in pain intensity, neck range of motion, 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as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radiculopath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mass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radiculopathy, clinical efficacy正文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刺痛、麻木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主要为常规性治疗,观察组47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疼痛评分和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87%(46/47)高于对照组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8,P <0.05);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其疼痛程度得到控制,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康复疗法;颈部运动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疾病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在急性发病期会产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
现阶段此种疾病治疗方式较多,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较差。
有分析提出综合康复治疗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整体恢复效果[1]。
为提升患者整体康复状况,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总有效率、疼痛控制状况。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照组4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24~71岁,平均病程(45.29±4.36)岁,病程23天~19年,平均病程(15.34±0.34)年;观察组47例,男43例,女44例,年龄23~71岁,平均病程(45.27±4.24)岁,病程24天~19年,平均病程(15.41±0.28)年,患者基础性数据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为常规性理疗,其中主要采用高频离子配合湿热疗法,主要为高频透热治疗和电热电按摩治疗。
观察组患者为综合性康复疗法治疗。
主要分析为颈椎牵引,牵引时主要采用德国多功能牵引床,患者取仰卧位。
康复综合治疗8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康复综合治疗 8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其中研究组患者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康复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综合治疗;临床效果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退变引起的神经根病变,是目前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
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和低头伏案工作的增多,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多集中在40-60岁的群体,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
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普遍受患者的生活习惯、环境以及自身体质等因素影响,易诱发该类疾病。
患者发病时可有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手部肿胀、皮肤潮红、吞咽困难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
本文通过对8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研究,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4),其中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34-56岁,平均年龄为(44.9±5.9)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1-59岁,平均年龄为(46.3±7.7)岁。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以便对观察指 标进行量化评估,如采用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
观察周期确定与数据收集方法
观察周期
确定观察周期,如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等不同时间节点进行观察。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量表评估、医生检查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方式
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 善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如果患者的症状得 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影像学检查显示压迫减轻 或消失,则认为治疗效果良好。
03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指标选择与评估标准制定
观察指标
选择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的观察指 标,如疼痛程度、麻木感、肌肉力量 等。
生活习惯如长期低头、颈部姿势不良等也 会影响治疗效果。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 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05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结论 与建议
疗效观察结论总结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存在差异,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观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 算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结果呈现方式
采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将结果呈现出 来,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治疗效果。同 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提出进 一步的治疗建议和改进措施。
04
神经根型颈椎病察和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总体 有效率较高,表明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分析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晕、头痛、肩膀疼痛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工作习惯的不断恶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尚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评估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中医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减少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总的目的是通过本研究对中医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肩部酸痛、上肢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但手术风险大,恢复期长,且易复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00字】2. 正文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变,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手部感觉异常、手指麻木、手指无力等症状。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首先介绍了综合疗法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接着详细阐述了综合疗法在治疗该疾病中的应用,介绍了疗效观察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后总结了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疗法、疗效观察、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作用、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神经根受压,导致颈部疼痛、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该病多见于中年及老年人群,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严重的残疾。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参考。
通过对比分析疾病病因和临床表现,结合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期望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疗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我们希望了解综合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具体效果。
我们将比较综合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差异,评估其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综合疗法的概念和特点综合疗法是指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于疾病治疗中,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减轻患者症状的目的。
综合疗法的特点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西医及其他辅助疗法,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手段,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收诊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医骨伤治疗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显效、无效、有效率对比有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颈椎评分(分)、血清皮质醇(ug/L)、去甲肾上腺素(ug/L)治疗前、治疗后6.45±1.35、1.24±0.15、126.35±12.65、54.12±3.24、65.34±5.27、32.15±2.35和6.57±1.38、3.27±0.46、126.74±12.35、84.57±10.35、65.74±5.36、45.35±2.67,有差异,(P<0.05)。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中医骨伤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患者应激指标改善,这种治疗方案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患者生活会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患者可能会出现颈椎退行性病变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受限情况进行分析,还会出现上肢无力情况。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要充分的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并且要对患者出现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尤其是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可以引进中医理念,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疼痛程度[1]。
以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收诊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医骨伤治疗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收诊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医骨伤治疗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
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联合颈腰椎治疗仪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牵引联合按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牵引、按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按摩;临床疗效颈椎病是一种进展较为缓慢的退行性骨质疾病,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
因为颈椎间盘突出或者变性,导致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并且形成进行性骨椎与内平衡失调,分别挤压临近神经血管等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综合征,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
本文主要对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其中女30例,男40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51.2±2.9)岁;病程0.4~10年,平均病程(4.6±2.8)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联合颈腰椎治疗仪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①牵引。
患者取坐位,进行颌枕牵引,维持患者颈前屈15°,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10~1/6 kg,保持20 min,在牵引过程中,一定不要超出患者的承受范围,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2]。
②选用XT-510C型颈腰椎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3次/周,20 min/次。
3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给予牵引联合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牵引操作和对照组牵引操作一致。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
方法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采用颈椎牵引、温针灸夹脊穴、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疼痛评分。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疼痛,值得推荐并应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且趋于年轻化,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诸多研究报道指出,中医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6]。
基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筛选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筛选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经颈椎X线片、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证实,满足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以及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7]。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6.6±8.3)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23.7±32.5)个月。
研究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6.4±8.6)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23.5±32.4)个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夏烨;许金海;马俊明;叶洁;邬学群;莫文【摘要】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由于地区的差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也有所不同.X线、CT及MRI的检查各有侧重,表现多以椎间孔的狭窄、钩突关节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卡压为主.颈椎病的疗效评价量表间各有优势,现多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治疗上本文综述了中医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疗法、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等不同方式,并对药物分类及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中医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在方法学的研究和评定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医药疗法【作者】夏烨;许金海;马俊明;叶洁;邬学群;莫文【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名中医工作室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颈椎病系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者,称为颈椎病[1]。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2004年有学者统计[3],颈痛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15%长期伏案工作者比例明显高于体力劳动及站立劳动者。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颈椎病病理分型[4],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5种。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由中医骨伤特异性治疗所呈现的效果。
方法:82例对象取自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入院的患者(病历范围:2021年11月-2022年11月)。
依托随机平分原则将其中41例纳入对照组,即常规西医治疗组;剩余41例统一由观察组负责,施行中医骨伤疗法。
深入分析治疗成效、症状及功能改善相关数据,总结两种疗法的效果互异性。
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更为可观,有效率(95.12%)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组内患者症状方面客观积分、主观积分、总积分,以及颈椎JOA评分均处在对照组水平之上(P<0.05)。
结论:中医骨伤特异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为确切、显著,患者各项症状得以解除,利于颈椎功能尽早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骨伤;临床治疗;综合疗效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可单侧亦可双侧,常因长期驾驶、伏案工作、日常姿势不良等所引发。
此类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1]。
患者颈部肌肉僵直,活动时有弹响感。
累及背部肌肉与上肢疼痛明显,病变神经根所支配区域存在感觉改变、肌力减弱等表征[2]。
解析临床资料发现,多数患者自然病史存在自限性,病症有自愈倾向,因此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以系统性保守治疗为首选疗法[3]。
本文特选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组治疗,旨在探究中医骨伤疗法相较西医之所长,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82例对象经严格遴选方可纳入(病历范围:2021年11月-2022年11月)。
纳入标准:①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相符;②不同程度根性痛;③本人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基本信息:男、女比重24:17;29-62岁,平均(45.16±3.32)岁。
观察组基本信息:男、女比重26:15;27-65岁,平均(45.41±3.57)岁。
检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研究近况摘要: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由于各医家使用的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 给判定各种疗法的实际效果带来了困难。
尽管已经有多种量表在使用, 但缺乏适合中国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
因此, 建立一个全面综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已成为必要, 包括生存质量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应是未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的发展方向。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 包括颈周围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的颈椎病, 通常表现为颈及一侧上肢疼痛, 同时伴有该脊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缺失、运动功能缺损和反射改变[ 1, 2] 。
该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所有类型颈椎病中占60%左右[ 3] 。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4] ,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5] 。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拟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量表方面作一综述。
1 目前常用的疗效评价方法1. 1 根据国家和有关专题会议颁布的标准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根据颈项疼痛和上肢麻木等主症的改善情况分为治愈、好转、未愈, 或优、良、好转、无效。
钱雪华等[ 6]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7] 进行评定。
评定标准如下。
治愈: 原有病症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 原有症状减轻,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 症状无改善。
申洪波等[ 8] 参照2002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9] 中治疗颈椎病的指导原则进行评定。
症候积分标准按症状轻、中、重不同分别计1、2、3 分或2、4、6 分, 症候主要包括颈肩臂部疼痛、肢体麻木、畏寒肢冷等。
孙晴等[ 10] 根据1992 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定的标准[ 11] 进行评定。
评定标准如下。
优: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颈部功能正常, 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良: 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过劳后出现颈部不适感和颈痛, 肢体有轻微症状, 能坚持工作; 好转: 临床症状部分改善, 体征明显缓解, 过劳后颈肩部疼痛, 仍须进行治疗; 无效: 连续治疗3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1. 2 疼痛量表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 有学者[ 12] 采用疼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估, 主要有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s, V AS) 、语言评价量表( verbal rat ing scales, VRS) 、数字评价量表( numerical rat ing scales, NRS ) 、McGill 疼痛问卷( McGil l pain quest io nnair e, MPQ)及其改良版本等。
V AS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 最早由Huskission 提出[ 13] 。
国内临床上通常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V AS 卡, 在卡中心刻有数字的10 cm 长线上有可滑动的游标, 两端分别表示“无痛”( 0) 和“最剧烈的疼痛”( 10) 。
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 将游标放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 医生面对有刻度的一面, 并记录疼痛程度。
VRS 是将疼痛用“无痛( 0) ”、“轻微痛( 1)”、“中度痛( 2)”、“重度痛( 3)”和“极其重度痛( 4) ”表示的测量方法。
NRS 类似于V AS 法, 将疼痛程度用0 到10 这11 个数字表示。
0 表示无痛, 10 表示最痛。
被测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个数字上作出记号。
由于疼痛是一种具有复杂、多变性质的主观感受, 个体差异较大, 每一种疼痛也各具特点, 因此仅针对疼痛强度的评价所反映出的信息有限。
1975 年Melzack 提出了较完整、系统的McGill 疼痛问卷( MPQ) [ 14] 。
MPQ 是对疼痛进行多向性评价的方法, 已被应用于众多的急、慢性疼痛研究中, 具有实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1. 3 颈部残障指数量表左亚忠等[ 15] 运用颈部残障指数量表( neck disability index , NDI) [ 16] 进行评估。
NDI 量表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是由Vernon 等于1991 年根据Oswestry 腰痛功能障碍指数修改编制的, 是一个患者自评的问卷调查表。
评定内容包括疼痛程度、个人生活料理、抬起物品、阅读、头痛、注意力、工作、驾驶、睡眠和娱乐共10 个方面。
总分从0 分( 无残疾) 到50 分( 完全残疾) , 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
1. 4 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 分法程建明等[ 17] 采用日本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 分法[ 18] 进行评估。
田中靖久的症状量化表20 分法, 分别从临床症状( 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 共9 分) 、工作和生活能力( 3 分) 、体征( Spurling 试验、感觉、肌力、腱反射, 共8 分) 3 个方面观察。
1. 5 生存质量量表近年来, 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19,21] 。
左亚忠等[ 15] 研究认为, 推拿不仅可以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而且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活动能力。
SF-36 健康量表[ 22] 是最常用的生存质量量表。
SF-36 健康量表是在1988 年Stewartse 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 由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健康研究所研究发展而来。
该量表涵盖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8 个方面: 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另外还有健康变化, 用于评价过去1 年内健康改变。
每个维度根据公式换算为最终得分( 0~ 100) , 分数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 6自拟量表一些学者运用自拟评分量表。
王晓红等[ 23] 制定了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 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自我满意程度4 个方面进行评定。
周建伟等[ 2 4, 25] 制定了颈椎病( 神经根型) 中医证候测评量表, 从主症、颈部活动度、体征试验、上肢运动感觉、心理及社会适应、生活质量6 个方面进行评定。
张鸣生等[ 26] 制定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从主观症状, 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临床体征3 方面进行评定。
2 存在问题2. 1 疗效评价方法过于简单目前文献报道中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往往只关注症状、体征或某一项目的改善。
随着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以及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识到过去沿用的有关疾病防治措施的疗效评价指标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仅关注生命的保存与局部躯体功能改善, 既不能表达健康的全部内涵, 也未能体现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Ferrel l等[ 27] 认为健康状况应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4 个方面内容。
Wilson 等[ 28 ] 将评价疾病的结局指标分为生物学检查、临床症状、功能状态、一般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5 个层次。
临床疗效的评价应该在改善生物学指标的同时, 患者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也相应得到改善,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
2. 2 国外量表的文化调适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应用国外的量表, 而国外的量表大多限于欧美文化体系下, 由于我国与西方的文化、国情等有着明显差异, 反映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生存质量量表并不一定能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及适用于我国患者[ 29] 。
引用量表的译制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 对翻译后的量表还需重新进行修订和评价[ 30] 。
对于国外引入的量表, 万崇华认为, 对某些条目要进行适当的修订使之适合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称为文化调适[ 3 1] 。
方积乾认为量表的文化调适过程是考察新量表和源量表等价性的过程[ 32] 。
量表的跨文化调适包括两个阶段: 翻译和心理测评[ 33] 。
而有关颈椎病量表跨文化心理测评的参考文献较少, 大多数文献是对翻译方法的报道。
2. 3 未充分进行科学性考核量表的研制, 必须按照国际规范程序开发, 并对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科学性进行考核, 以确认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才能被推广使用。
以上自拟量表中, 王晓红等[ 23] 的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并未见其信度、效度考核的报道。
周建伟等[ 24, 25] 的颈椎病( 神经根型) 中医证候测评量表总体效度、信度满意,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测试样本较少, 导致研究结论的论证效力不够高; 量表包含的6 个因子( 分量表) 中, 颈部活动度成为方差贡献率最高的因子, 但其信度却最低。
3 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改变, 国外医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于疗效评价的重要性。
于是, 医学领域提出了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这一概念[ 34] 。
生存质量作为一个综合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评价指标逐渐被认为是评价临床疗效、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21 世纪初期, 由国际药物经济与疗效研究协会、欧洲生存质量评估协调处、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工作组和国际生存质量研究协会共同组成的统筹委员会提出[ 35] , 临床疗效评估应包括4 个方面的内容: 临床医务人员报告资料、生理报告资料( 实验室指标) 、照顾者报告资料和患者报告资料。
可见, 生存质量评价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和评定工具。
以症状性指标为主或以生存质量和症状性指标并重的量表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的工具, 已被国际医学专家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
4 结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量表较多, 由于各医家使用的疗效标准尚不统一, 给判定各种疗法的实际效果带来了困难, 所以, 建立一个全面综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已成为必要。
疗效评价量表除了能测量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 也应该能客观反映患者对治疗效果的真实感受, 包括生存质量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应是未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1 .. Jia LS. Curr ent conceptio ns o f cerv ical spondylotic myelo pat hy . Ji Zhu Wai Ke Za Zhi. 2004; 2( 2) : 123.. 126. Chinese. .. .. 贾连顺. 颈椎病的现代概念. 脊柱外科杂志. 2004;2 ( 2) : 123..126.2 .. Bog duk N. The anatomy and pathophysio lo gy of neck pain.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03; 14( 3) : 455.. 472.3 .. Wang B, Duan YP, Zhang YC, Wang QM, H uang ZM, Fan ZY, Zhuo SP. Epidemiolo gic research on the clinica l feat ur es of pat ient s w ith cerv ical spo ndy losis.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04; 29( 4) : 472..474. Chinese w ith abstract in English. .. .. 王冰, 段义萍, 张友常, 王启明, 黄兆民, 樊振勇, 卓尚丕. 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29( 4) : 472..474.4 .. Xu ST, Ge BF, Xu YK. Practice o f o rthopaedics. 2nd ed. Beijing : People. s Militar y Medica l Pr ess. 1999: 462..465. Chinese. .. ..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462..465.5 .. H uang YK, Niu ZY. Prog ress of no n..surg ery ther apy in tr eat ing cer vical spo ndy lot ic r adiculo pat hy . Sichuan Zhong Yi. 2003; 21( 12) : 16..18. Chinese. .. .. 黄宇康, 牛朝阳. 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进展. 四川中医. 2003; 21( 12) : 16..18.6 .. Qian XH , Sun P, Bi L Y, Shi Q. Clinical obser vation o f herbal ion penetrat ion plus tr act ion in t reating radicular cerv ical spo ndylosis. Shang hai Zhong Yi Yao Za Zhi. 2006; 40( 7) : 47..48. Chinese wit h abstract in English. .. .. 钱雪华, 孙鹏, 毕联阳, 施杞. 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 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7) : 47..48.7 .. State Administr atio n of T r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 nostic and t her apeutic effect ev aluatio n cr iter ia for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 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Nanjing Univ ersity Pr ess. 1994; 201..202. Chinese.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01..202.8 .. Shen H B, Bai YJ. Clinical study o f Jing tong ping pills in tr eating t he cerv ical spondy lot ic radiculopathy. Zho ng.. guo Jiao Xing Wai Ke Za Zhi. 2008; 16( 5) : 341..343. Chinese w ith abstr act in Eng lish. .. .. 申洪波, 白云静. 颈痛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 例疗效观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5) : 341..343.9 .. Zhen XY. Guiding pr incipl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new drug s of tr adit 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rial imple.. mentat ion) . Beijing: China Medical..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Pr ess. 2002: 346..349. Chinese. ..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46..349.10 .. Sun Q, Jia H F, Sun YJ, Liu B, Gong FT. T ractio n, herbal fuming and pre..cer vix fascia dilatation in treating cerv ical spo ndylotic radiculopathy. Shaanx i Zho ng Yi. 2008; 29( 7) : 887..888. Chinese. .. .. 孙晴, 贾海伏, 孙义军, 刘波, 龚福太. 牵引中药熏蒸颈前筋膜扩张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7 例. 陕西中医. 2008; 29( 7) : 887..888.11 .. Sun Y, Li GC. Summar y of the seco nd symposium of cer vical spo ndylosis. Jie Fang Jun Yi Xue Za Zhi. 1994; 19( 2) : 156..158. Chinese. .. .. 孙宇, 李贵存.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4; 19( 2) : 156..158.12 .. He J, Zhuang LX. Effect of cer vical tr i..needles fo r ner ve..ro ot cer vical spo ndylosis: an obser vation of 97 cases. Xin Zho ng Yi. 2008; 40( 11) : 67..68. Chinese. .. .. 贺君, 庄礼兴. 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 例临床观察. 新中医. 2008; 40( 11) : 67..68.13 .. Huskisso n EC. M easurement of pain. Lancet. 1974; 2 ( 7889) : 1127..1131.14 .. Melzack R. The McGill Pain Quest ionnaire: majo r pr operties and sco ring met ho ds. Pain. 1975; 1 ( 3) : 277..299.15 .. Zuo YZ, Fang M, Jiang SY, Yan JT . Clinical study on tuina therapy fo r cerv ical pain and disability, qualit y of life of pat ients w it h cer vical spondy lo sis. Shanghai Zho ng Yi Yao Za Zhi. 2008; 4( 25) : 54..55. Chinese wit h abstract in English. .. .. 左亚忠, 房敏, 姜淑云, 严隽陶. 推拿对颈椎病疼痛、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42( 5) : 54..55.16 .. Ver no n H , Mior S.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a study of reliability andvalidity. J Manipulative Physio l T her . 1991; 14( 7) : 409..415.17 .. Cheng JM, Mu JP, Peng L, Ao JB. Obser vatio ns on the efficacy of stellate g ang lion blo ck plus point injection for treating cer vical spondylopathy of nerv e r oot type. Shanghai Zhen Jiu Za Zhi. 2007; 26 ( 11 ) : 11..12. Chinese wit h abstract in English. .. .. 程建明, 穆敬平, 彭力, 敖金波.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07; 26( 11) : 11..12.18 .. Jiang H , Shi Q. The intro duction of a thera peutic effect ev aluatio n method of cervica l spo ndylotic r adiculo pathy . Zho ng hua Gu Ke Za Zhi. 1998; 18( 6) : 381. Chinese. .. .. 姜宏, 施杞. 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 中华骨科杂志. 1998; 18( 6) : 381.19 .. Xu CJ, Wang XL, Fan XL.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facto rs in cerv ical sy ndr ome. Yi Yao Chan Ye Zi Xun. 2006; 3( 15) : 4..5. Chinese w ith abstr act in Eng lish. .. .. 许成君, 王相立, 范学龄. 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 15) : 4..5.20 .. Tan CH . Surv ey and analy sis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emale cer vical spo ndylosis ptients. life quality . Lin Chuang H u Li Za Zhi. 2005; 4( 2) : 14..15. Chinese. .. .. 谭春红. 女性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分析. 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2) : 14..15.21 .. Chen CL, Wang Y, H e GP. Study o n depr essiv e diso rder s of crv ical spo ndy losis. Shanghai Jing Shen Yi Xue. 2007; 19 ( 2 ) : 106..107. Chinese with abstr act in English. .. .. 陈昌乐, 王艳, 贺国培. 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的研究. 上海精神医学. 2007; 19( 2) : 106..107.22 .. Ware JE Jr , Sherbour ne CD.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 SF..36) . I. Conceptual fr amew o rk and item select ion. M ed Care. 1992; 30( 6) : 473..483.23 .. Wang XH , He CQ, Ding MF, Zhang LM , H an M, Zhang YM, Lan Q. Assessment scale fo r cervical spondy lo sis. H ua Xi Yi Xue. 2005; 20 ( 2) : 232..233. Chinese w ith abstr act in Eng lish. .. .. 王晓红, 何成奇, 丁明甫, 张黎明, 韩梅, 张艳明, 蓝群. 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 华西医学. 2005; 20( 2) : 232..233.24 .. Zhou JW, Zhang F, Li CY, Wang M. The compilat ion and preliminar y va lidity rev iew of sy ndrome differentiatio n scale fo r cerv ical spo ndy lot ic radiculopathy. Sichuan Yi Xue. 2006; 27( 8) : 777..779. Chinese. .. .. 周建伟, 张凡, 李春雨, 王敏. 颈椎病( 神经根型) 证候测评量表编制及效度初步考察. 四川医学. 2006; 27 ( 8) : 777..779.25 .. Zhou JW, Zhang F, Li CY, Wang M. The compilat ion and reliability measur emen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cale for cerv 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Sichuan Yi Xue. 2006; 24( 8) : 31..33. Chinese. .. .. 周建伟, 张凡, 李春雨, 王敏. 颈椎病( 神经根型) 证候测评量表编制及信度测试. 四川医学. 2006; 24( 8) : 31..33.26 .. Zhang MS, Xu WC, Lin ZM , Chen Y. The r 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 f a 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 vical spondy losis. Zhonghua Wu Li Yi Xue Yu Kang Fu Za Zhi. 2003; 25( 3) : 151..154. Chinese with abstr act in English. .. .. 张鸣生, 许伟成, 林仲民, 陈茵.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25( 3) : 151..154.27 .. Fer rell BR, Dow KH , Grant M. Measur ement o 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surv ivo rs. Qual Life Res. 1995; 4( 6) : 523..531.28 .. Wilso n IB, Clear y PD. Linking clinical var iables w ith health..r elated quality of life. A conceptual model o f patient outcomes. JAMA. 1995; 273( 1) : 59..65.29 .. Zhang LW, Fu MQ. The cultur e trap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reign self..r epo rt scale. Xin Li Ke Xue. 2000; 23 ( 6) : 729..731. Chinese. .. .. 张力为, 符明秋. 借用外国自陈量表的文化陷阱. 心理科学. 2000; 23( 6) : 729..731.30 .. Beato n DE, Bombar dier C, Guillemin F, Ferr az MB. Guidelines fo r the pro cess o f cr oss..cultur al ada ptation of self..repo rt measures. Spine. 2000; 25( 24) : 3186..3191.31 .. Wan CH.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 Press. 1999: 43. Chinese. .. .. 万崇华. 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 43.32 .. Fang JQ.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licat ion of quality of life. Beijing : Beijing Medical Univer sity Press. 2000: 63. Chinese. .. ..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63.33 .. Acquadero C, Jambon B, Ellis D, Marquis P. Language and tr anslatio n issues. In: Spilker B. Quality of life and pha rmaeconomics in clinical t rials. 2nd ed. Philadel.. phia: Lippincot t..Raven Publishers. 1996: 575..585. 34 .. H ays RD, Anderson R, Revicki D. Psychometr ic consideratio ns in evaluat ing health..r elated quality o f life measur es. Qua l Life Res. 1993; 2( 6) : 441..449.35 .. Pat rick DL. Patient..r epo rted outcomes ( PROs ) : an o rganizing to ol for concepts, measures, and applica.. tio ns. QoL New sl. 2003; 3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