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
法布施是啥意思
法布施是啥意思我经常听到法布施的名词,大部分都是给别人什么好处的意思。
但我们不知道这是啥意思?法布施是啥意思?今天,我就让大家一起来探索它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十块钱,就可以得到很多利益,并不需要费任何力气,这时我做了法布施。
也就是“没有力气”就可以获得好处。
那什么叫法布施呢?“法”就是法师教你的方法,也叫佛法。
“施”就是财物,即金钱、财宝等。
“法布施”就是用学到的佛法和道理,去帮助别人。
为什么说“法布施得人身,财布施得六根,无畏布施得力气”呢?因为“有三种布施比较简单,有三种布施最难做”。
第一种布施是财布施:给别人一些钱财,就能换来他人的感激和信任。
但是这种布施是出于自私,想得到一点点利益,并没有利他的心态。
第二种布施是法布施:当你遇到麻烦时,有人告诉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法布施。
但法布施有一定难度,必须你掌握了足够的佛法道理,才有资格为人解答。
第三种布施是无畏布施:就是帮助别人消除恐惧,战胜困难,实现梦想,就是无畏布施。
那么,怎样做才算是“法布施”呢?第一步:请法。
向法师或高僧大德询问如何修行。
第二步:随喜。
在行善之后,马上进行赞叹与随喜,并发愿将来再次行善。
只有这两步,才称得上是“法布施”。
若只有第二步而没有第一步,或者只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那就不是“法布施”。
佛法不同于世间法,不能像买东西一样购买,不能简单地用物质的东西来衡量。
一旦你做了“法布施”,就永远无法从中回收成本。
前面说过,法布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获得利益,得到好处。
比如,你看到一位生活困难的人,你捐助他,使他渡过难关,这是对他的法布施。
虽然你的善行结果,是获得了别人的感激,但你的目的并不是通过这个善行,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帮助他人。
若是这样,你不仅不是在做“法布施”,还会让他人认为你的善行带有目的性。
所以说,不要忘记,在你做“法布施”之前,先要做好“随喜”和“赞叹”,这样你的善行才有意义。
如果你做“法布施”是为了回收成本,那你所做的就不是“法布施”。
论文:什么是法
什么是法"法"字在当今汉语中多用来表示"法律"、"刑法"等意思,后来由"法律"引申出"标准"、"方法"等义,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但"法"字在古代本来是个会意字,从现在的字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前人将"法"字写作"灋",虽然非常复杂,但它的会意与意思却能看得非常清楚。
什么是法?法是人类才有的现象,它涉及的是人類生活中各種思想行为、活动、组织、社会关系等等。
"法"古写作“灋”,由水、廌、去三部分构成,有着很深的喻义。
水,一说指平坦之如水,喻示法犹如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另一说将人犯置于水面任由凛去,彰显神明的公平。
廌,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它似牛非牛,似鹿非鹿,并有着像山羊那样的独角,据说,,它有分别是非曲直的本能,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见人争斗时,用它的一只角向无理、有罪的一方触去,是非曲直,立见分晓。
它代表公平、正直与正义,能为人们分清是对错,犹如中国古代的神明裁判,借助着神的力量和方式来考验考察当事人,以确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无罪。
去,指惩办人间邪恶,就如古人所说“灋,刑也。
平之如水。
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西方文化中的法的词意与汉语中法的词意大异其趣。
古罗马时期用jus,意为得到国家权威或强力支配的正确的东西,法同时指权利,法即正义。
中世纪西方多用lex一词,意为“规则”,公正的选择,更多地是指制定法以区别于客观的、自然的jus。
英语中,法与规则用同一词:Law。
A law指单体法,The law 指整体法,以及另有指法律规范的orm和法律规则的rule。
在德语中Retcht一词兼有法和权利双重含义。
可见“法”在中西方文化的词意核心就是正义。
就如希腊正义与法律女神泰美斯,她用布蒙住双眼,代表一视同仁;她右手捧着天平,代表公平、公正;左手握着长剑,代表正义公平。
法治是什么?
法治是什么?一、从法的概念看1、法的西语词源“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威廉·洪堡(1)JUS AND LEX拉丁语中JUS的含义有两种JUS乃善与正义之学--法的意思;Jus est ars boni et aequi;Law is the art of goodness and fairness .错误不能产生JUS--权利的意思.Jus ex injuria non oritur;Rights do not arise from wrongs .LEX是罗马王政时期国王制定的法律或共和国时期的立法.2)法语:DROIT--正义等自然法;LOI--实定法;(3)德语:RECHT--正义等自然法;GESETZ--实定法.2、中文语义法“字古体写作”灋“。
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蔡枢衡:法读废,废乃禁也;法是逼的意思,逼是禁的意思;梁治平:法,刑也;法亦律也;刑,法也;律,法也。
二、从法律故事看苏格拉底审判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死刑。
合议庭组成:法官数量:500名。
裁判方式:无记名投票。
裁判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公诉人:三名雅典城普通市民,主公诉人为一名鞋匠,苏格拉底是他的客户之一,苏老对其手艺评价甚高,当然是指制鞋而不是指公诉艺术。
在古希腊法律中,市民不仅可以就受侵害的个人利益提起诉讼,也可就公众利益提起公益诉讼。
罪名:不敬神祗和以歪理学说腐蚀青年。
被告人:苏格拉底,男,七十岁。
职业:无业(因为哲学家在当时显然并不是一个可以赖以谋生的职业)。
政治面貌:雅典市民,享有公民权。
兵役状况:已服。
(年轻时曾为雅典城邦而战,且因为作战勇敢而受到战友的尊重。
)不良记录:经常在雅典城的路上及市场中拦截他人而并与之探讨生命的意义,只有在人们不堪其扰并承认对于人生意义一无所知时才停止纠缠,不顾及别人为了谋生而忙碌烦躁的心情。
法字的本义是什么
法字的本义是什么作者:艾克辉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4年第12期近来,汉字中的“法”成了各大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依法治国”“党内法规”“司法公正”“法治体系”……在10月23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
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确定了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法,为什么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法”这一概念都有哪些内涵?“法”字的本义是什么?字里为何有只独角神兽獬豸?关于法的概念,《辞海》中的解释是:法学用语。
(1)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历史上有两类性质的法,即剥削阶级的法和社会主义法。
法在世界各国语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义等含义。
但对其理解既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2)与广义的“法律”通用。
包括宪法、法律(狭义)、行政法规、规章、判例、惯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不成文法。
关于“法治”一词,《辞海》中同样也有详细解释: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
在中国,战国时法家大力提倡,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把法治和术治、势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明确提出“以法治国”“以法为本”“治强生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观点。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中国古代在“国家”这一概念出现后,法的概念也随之出现。
何为法?古籍中曾有很多记载,《管子·心术》中有“杀戮禁诛谓之法。
”《盐铁论·诏圣》中有“法者,刑罚也。
所以禁强暴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专著《尚书·吕刑》曾这样阐发过对“法”的看法:“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现在的“法”在古代正体写做“ ”,从水、从(zhì)、从去,是个会意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法”的解读为:“ ,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会意。
第一讲 法律是什么?
法的概念
(一)法和命令 由于法与命令之间即存在着相同性,又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仔细审查 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那种试图通过命 令来明确法的含义的做法必须以如下条件 的成就作为基础,这就是必须能够证明命 令引起的强制与法所带来的义务能够等同。 但是,这个任务的最终实现具有相当程度 的困难。
法的概念
(三)法与规范 1.法是否仅仅由规范组成?与规范相对的实际 情况能否被视为法的组成部分? 2.法官在解决纠纷的时候,必须依据法律规范 做出判断;否则,法官的行为就是任意的。于是, 问题就出现了,“法官运用法律规范做出判断” 这个表述是什么意思?法官真的受到法律规范的 约束吗?或者说,“依法律规范判决”是否仅仅 是为了掩饰判决实质上不过是法官个人喜好的结 果?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法律规范与行为之间的 关系。
法的形式特征
2.法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之中的行为(关系 行为、涉他行为或交互行为),而非纯粹 个人意义上的个体行为(自涉行为)。按 照行为是否具有行为人以外的对象,我们 可以将行为划分为关系行为与个体行为。 所谓关系行为,是指行为必然会涉及行为 人以外的其他主体;相反,当某人的行为 绝对不涉及其他主体的时候,这就是个体 行为。 3.法所针对的关系行为,不仅包括作为, 而且也包括不作为。
例如:A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其父母起诉到法 院,法院依据“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之规定,判处 A 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到自己的 赡养义务。除了相关的、规定赡养义务的法律规 定之外,法官还引用“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 德”之类的道德原则,进一步强调孝顺的道德义 务性质。 法官之所以做这样的引述,原因在于, 在他看来“孝顺父母”之道德义务是“赡养扶助 父母”之法律义务的来源,进而将法律约束力建 立在道德约束力的基础之上。将法律义务视为某 种特殊道德义务的看法,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 是普遍存在的。
什么是国际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国际法,它的作用是什么?国际法是指在国际社会范围内,规定各国之间关系以及国家行为的法律体系。
它是由国际惯例、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庭判例等组成,旨在维护国际安全与国家主权,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具体来说,国际法可以扮演以下几个重要的角色:一、调解纠纷,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国际关系中,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纠纷也就时有发生。
国际法则能够对这些纠纷进行调解,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并通过国际法庭等机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保护国家主权和权益国际法不同于国内法,它旨在保护国家主权和权益。
无论是经济活动、环境保护还是人权保障,国际法均有规章制度来维护各国的主权和利益。
三、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国际法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联合国成立的宗旨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同时扶持各国发展。
同时,国际法约束各国不得通过战争等暴力手段解决国际纠纷,这就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规范国际行为国际法作为全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规范国际社会的行为,防止错误和恶意行动发生。
例如,各国签署的国际公约要求它们遵守公约中规定的义务,执行公正和负责任的行为以避免严重后果,同时这也维护了全球法律秩序。
五、促进全球治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国际间互动日益频繁,全球治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国际法可以建立适当的机制来协调国际间关系和行为。
综上所述,国际法作为国际社会的法律体系,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国家主权与权益、促进国际合作、规范国际行为、促进全球治理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法是什么教案
法是什么教案教案标题:法是什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特点;3. 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小组讨论活动的题目和材料;3. 学生小组分组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分享一些与法律相关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解释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说明。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个小组讨论活动的题目和材料。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鼓励积极参与和分享观点。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概念澄清(10分钟)1. 整合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对一些概念进行澄清和解释。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六、应用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法律的应用和经验。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拓展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小组讨论活动的题目和材料;3. 学生小组分组卡片。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法律重要性和应用的思考和表达。
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法律的涵义。
2.我国制定法律的主要方式。
3.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理解: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明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法律、统治阶级、阶级意志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分析1、关于“法律的涵义”的分析因为第一课主要通过讲述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联系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我国法律的具体内容前,对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一个初步了解。
而弄懂什么是法律,则是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基础。
法律的概念是整个法律常识课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法律”一词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
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出发点。
重点从五个方面掌握:(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具体来说,奴隶制国家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封建制国家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可见,法律不是一切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它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
所谓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过去没有的法律规范。
所谓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原来已经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3)法律的实施方式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法律同其他行为规范最显著的区别。
保证法律实施的强制力主要指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
(4)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即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什么是法
什么是法?古写作“灋”。
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
氵,平坦之如水,一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一说将人犯置于水面凛去。
“廌”(zhì),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长的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似山羊非山羊,但它有像山羊一样的独角,据说,它有分别罪与非罪的本能,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见人争斗时,用它的一只角向无理、有罪的一方触去,是非曲直,立见分晓。
廌在古代是图腾动物,代表正直、正义、公正,或说是正义之神,能为人分清是非曲直、对错。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神明裁判。
所谓古代的神明裁判,就是借助于神的力量和方式来考验考察当事人,以确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无罪的原始审判方式。
去即对不公正行为的惩罚。
一说判决把人驱逐出去,从原来的部落、氏族中驱逐出去,于水上凛去(古代之流刑),或交由神明判决,由神兽触不直者去之。
关于“律”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律”在《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我国古代,往往法与律通用,从此“律”字广泛使用,其频率高于法,我国古代法典大都称为律,如秦律、汉律、魏律、晋律、隋律、唐律、明律、清律。
清末民初,把“法”和“律”连用,“律”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2、法的基本特征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香港高等法院(香港立法会大楼)前面的雕像:泰美斯是希腊正义与法律女神,以头脑清晰见称。
她用布蒙住双眼,代表一视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右手捧着天平,代表公平、公正;左手握着长剑,代表正义权威。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法的程序性,即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如去法院打官司,要先立案、提交民事起诉状、按法院要求时间参加开庭审理、择日接受法庭宣判。
法是什么
法是什么如果说我们从小就和“法”打交道,那可能最开始就是老师和家长灌输给我们的“争做守法小公民”了。
童年对法感性的理解,“守法”就是“上课不做小动作”、“按时完成作业”、“饭前便后要洗手”之类的,而“法”就是“行为守则”和“加法”吧。
等到稍大一些可以看懂法律节目的时候,看到或者听到有人因为违法而被警察抓住或者进监狱,这时候很自然的把“违法”定义为“做错事了”,而“法”就是法庭上审判员宣读的那些成条成款的文字了。
现在我成了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始独立正式的思考“法是什么”的问题,却发现自己无法对这个了解已久的“法”字下一个定义。
我知道就目前我的能力还不能透彻的研究这个问题,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要解决“法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应该从“法”这个字入手。
中文“法”字,在西周金文中写作“灋”与其他汉字一样,是一个绝妙的意象丰富的汉字。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灋,刑也。
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
”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够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屈的人。
其实无论是“法与刑”、“法与水”还是“法与廌”都可以说明的是:法象征着公平、正直、普遍、统一,是一种规范、规则、常规、模范、秩序,并且是以刑罚为后盾的。
西方语言中,“法”的语义更加复杂。
其实无论是拉丁语中的“jus”和“lex”,德文中的“recht”和“qesetz”,还是法文中的“droit”和“loi”,英文中的“law”、“norm”、“rule”、“act”等,其词义的核心是正义,是正义的化身,其次是权利,再次是规则,人的权利之规则。
综上所述,中外的共同点是二者均含有“公平”、“正直”之意,都是代表正义的一种规则。
“法是什么”的问题的争论可谓是“争论日复一日,没完没了。
”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和价值取向,对“法”的认识自然不尽相同。
无论是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还是分析实证法学派,他们的代表人物的观点都有突出的特点,即“公正”、“权利与权力“、“强制的规范”等。
法是什么
劳、斯、布、芬、克、卢、鸟
霍布斯:法是国家对人民的命令
非马克思主义
命令说
边沁:法是国家处罚犯罪的威吓性命令 奥斯丁:法是主权者的命令
民族精神论
萨维尼: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社会控制论
庞德:法是专门化的控制
公意论
卢梭:法是公意、普遍意志的体现
自由正义论
黑格尔:法是自由意志的表现形式
正义论
罗尔斯: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法是什么
法的含义
与“刑”通用
汉语
公平
明断曲直
西语
哲理意义上用法 国法意义上用法
当代中国
哲理意义上用法 国法意义上用法
广义法律: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
狭义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 律文件
法的本质
神意论
神的智慧 阿奎那、奥古斯丁
斯多葛学派:理性是自然法的基础
理性论
西塞罗:法是最高的理性
古典自然法学派:人的理性
还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马克思主义
社会连带关系论
狄冀:法经济条件所决定
辩证统一
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
国家是法的前提
由国家制定 由国家认可
明示认可 默示认可
法是实现国家意志的重要手段(不是唯一)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规范性 权利义务一致性 程序性
普遍性/概括性/普遍概括性
人机料法环中的法是什么
人机料法环中的法是什么人机料法环是指人、机器和材料等环节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整体优化和协调。
其中的“法”是指管理法则,也就是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制度和方法,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
在人机料法环中,“法”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化管理法:系统化管理法是以系统思维为核心,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整体化、协调化,形成一个有机的、互相关联的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制度和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流程,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 绩效管理法:绩效管理法是一种针对企业绩效进行管理的方法。
其核心思路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基础,计划、实施、检查和调整各项业务活动,以确保业务活动的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绩效。
3. 质量管理法:质量管理法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以客户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通过不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 成本管理法:成本管理法是指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控制其成本,以海量企业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制定成本控制制度和流程,采取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5. 创新管理法:创新管理法是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为企业创造更多创造性价值的管理方法。
通过制定创新组织、制度和流程,培养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内部创新和对外技术交流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人机料法环中的“法”是指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制度和方法,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
在不同的环节中,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可以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准确和高效的管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关于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1、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
下位法低于上位法,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大经省级人大批准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是中央各部委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
3、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
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
条例属于法规还是规章属于法规。
条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
管理条例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阶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区域内有效。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属于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质,在实施过程中与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应当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同法律一样列为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立法法》第六十五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条例的特点介绍内容的法规性条例是国家机关为控制或调整国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则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单项法规,又是制定以后,贯彻实施之前的具体化,细则化,从而保证基本法律的具体实施。
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必须依条款办事,否则将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经济的处理。
时效的稳定性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在一个相当长时限内,对其所涉及的对象行为起约束作用。
制发的独特性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其为“条例”。
法和法律的概念什么是法
法和法律的概念什么是法法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发布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用于调整和管理人类社会行为。
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护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法律是法的一种形式,是法的主要途径和表现方式。
它是由立法机关制定,通过正式程序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和制度,包括宪法、法典、法规、条约等。
法律是一种法的具体呈现,通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形式,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法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发布的。
法的制定权和发布权由国家或政府拥有,通过立法程序来确立和确认法规内容。
这保证了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颁布是为了适用于广大社会成员,无论是国民还是外国人,在国内或国际上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使其成为一种权威的社会规范。
再次,法是指导社会行为的一种规则和原则。
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和规则,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此外,法具有强制力。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和责任,并对违反法律者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法律的强制力保证了法律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权威性。
同时,法是一种变动的社会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律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战,进行修订和完善。
法律的修订和更新,既保障了法律的适用性,也反映了法的发展和进步。
从法律的角度看,法律是法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法的实施和运行的具体途径。
法律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发布和实施,保证了法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法律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法律作为国家或政府通过正式程序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
其次,法律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
什么是基础法律
什么是基础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或者其他法律行为主体制定并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规范和约束的一种制度。
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而基础法律则是法律体系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法律规范。
基础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中最基本的法律规范。
它通常由宪法以及其他具有基础性的法律构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组织结构、权力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并为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
除了宪法,基础法律还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它们对人们的行为做出了合法性的约束和规范,保障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基础法律涵盖了国家的政权、法律关系、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是法律体系的核心部分。
基础法律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首先,基础法律规范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每个公民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
其次,基础法律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保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有效运转。
此外,基础法律还规范了法律关系的建立和解决,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护。
基础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通常需要经过严谨的立法程序,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立法者会通过广泛的调研和专门的讨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实践中,遵守和尊重基础法律是每个公民和法律行为主体应尽的义务。
只有遵守基础法律,人们的行为才能符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造福社会。
总结而言,基础法律是法律体系中最为基础、重要的法律规范,它对人们的行为做出了约束和规范。
它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遵守和尊重基础法律是每个公民和法律行为主体的义务,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法的概念是什么名词解释
法的概念是什么名词解释法,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提到,但是对于法的概念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呢?法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具备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
在不同的领域和文化中,法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一种秩序和规则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力和公正的象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法的概念,并探讨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法是一个名词,它按照汉语的概念可以解释为规约、标准或者准则。
在这个意义上,法是一种对人类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准则或者原则。
人们通过法律制定和遵守,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的实现。
法不仅仅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还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约束。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为社会提供了保护,使人们能够在一个有秩序和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其次,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法是一种关于正义和公正的理念。
法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更多地关注于人类社会中的共同利益、公平分配和权力制衡等问题。
在伦理学中,法律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个体意愿的道德准则,它以普遍而抽象的方式来规定人们的行为,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
法律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管理工具,更是一种保障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基石。
此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法是一种社会秩序和权威的象征。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社会治理的秩序,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公正和可靠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性源自于它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以及社会对其约束力的普遍接受。
法律的权威性使得人们在社会中行为更加谨慎,也为争议和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公正和有序的方式。
最后,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法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表达。
法律作为一种约束和规范行为的方式,承载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着不同的法律体系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中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解读各个文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和变迁。
总而言之,法是一个涵义丰富且多维度的概念,它既是一种规范和约束行为的准则,也是一种关于正义和公正的哲学理念,还是一种社会秩序和权威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表达。
法律的定义是什么
法律的定义是什么法的作用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
那么,法律的定义是什么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5、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律的本质1、法律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法律的意义1、法律的秩序意义。
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保证着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国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这取决于人对理性能力的确信。
2、法律的自由意义。
法律提供给个人选择的机会,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
另外,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成为法律权利,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最后,法律通过划定自由的界限,为普遍自由的实现提供前提。
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为了每个人更好地实现自由。
3、法律的正义意义。
正义是法律的理想或价值目标,法律通过分配权利义务,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补偿受害者以恢复正义。
4、法律的效率意义。
在当代,法律对生活的渗透无所不在,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义更加重要。
在提倡兼顾平等与效率的同时,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实现。
法律是什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试题1法律是什么?答: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2、说一说法律与道德区别:答: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道德是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仰的力量维护的。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8、我国现行宪法是1984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11、9、我国的宪法日是哪一天?(每年的12月4日)10、国家设立宪法日的意义是什么?答:知法守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
12、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13、(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
1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5、宪法公民的(人身权)、(政治权)、(经济权)、(社会权)、(文化权)等方面的权利。
16、1954年颁布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82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17、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的。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