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口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

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2.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3.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4.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A.漠河---腾冲线B.秦岭--淮河一线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黑河--腾冲线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6.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少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8.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

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A.海拔800~1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10.海拔1000~1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较适宜②土壤较为肥沃③交通较为便利④经济较为发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1-12题。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人口容量(解析版)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人口容量(解析版)

专题07 人口考点03 人口容量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①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①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 2.D【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

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

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①①均错误,即ABC 错误。

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①正确,即①①正确,D正确。

故选D。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

图为北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丁城市是()A.深圳B.广州C.上海D.北京4.图示四城市后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B.基础设施条件滞后C.人口迁入政策收紧D.受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制5.四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有效途径有()①淘汰所有高能耗企业①加快发展新能源①实施北煤南运工程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A 4.D 5.D【解析】3.在图中可以看到丁城2018年人口规模较小。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数量变化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人口的数量变化

选择题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

“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图是1970年和2000年美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婴儿潮一代”人口高增长率的最主要原因是()A. 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B. 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C. 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D. 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2】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A. 快速增长B. 负增长C. 稳定增长D. 零增长【答案】【1】A【2】C【解析】【1】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引起“婴儿湖一代”人口高增长率的最主要原因是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所以A正确。

【2】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稳定增长,所以C正确。

选择题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产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

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

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应是A. 1880~1920年B. 1951~1980年C. 1981~2010年D. 2011年以后【2】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A. 养老设施完善B. 教育水平高C. 环境质量优越D. 就业机会多【3】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A. 老龄化加剧B. 儿童数量增加C. 出生率提高D. 劳动力增多【答案】【1】B【2】D【3】C【解析】【1】区域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有关,由图可知,选项涉及的四个时段中,1951~1980年时间段内儿童人口数多、老年人少,且曲线斜率最高,据此该时段人口增速最快,选B。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 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 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 主要依靠 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读世界
C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边缘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减小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
A 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A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人文因素 社会阶段
经济活动
人口分布特点
原因
经济 因素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主
相对分散而均衡
农业社会以 后
工业、交通和商业发 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
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海岸带人口稠密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 刺激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
社会
宗教、政府的政策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历史Leabharlann 开发历史早,人口一般较多思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指出该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说明导致 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辽宁三模]据统计,2023年末,吉林省人口跨省净迁入4.34万人,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人口净迁入,并保持增长势头。

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吉林省实现人口净迁入,说明该省份()A.高等教育领先,科技人才众多B.营商环境改善,产业集聚发展C.旅游景点多样,吸引人们迁居D.夏季凉爽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是就业,一直以来吉林省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先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夏季的凉爽更具有长期性,A、C、D错误,唯有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才能够吸引人口的迁入,B正确。

故选B。

2.吉林省人口拉力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长春市B.吉林市C.辽源市D.延吉市答案:A解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聚集了全省优质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人口拉力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容量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容量一、选择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大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16亿左右”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5.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己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小于发展中国家B.一定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C.具有警戒性的特点D.是一个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8.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汇总地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主的学科,其中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密度、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地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人口地理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归纳,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人口地理的基本概念人口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的人口现象,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是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口数除以面积得到,比如人口密度高的地区表示该地区人口多、聚集度高。

其次是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分布。

还有人口结构,指的是人口按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二、人口的迁移与人口流动在人口地理中,人口的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口迁移是指人员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行为,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内部迁移是指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大多数是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国际迁移则是指人员跨越国界进行的人口流动,常见的有劳务输出和移民。

人口流动是人口迁移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人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地理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数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例如人口的增多可以激发内需市场,扩大社会消费,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

但过高的人口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压力,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人口的增长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控和引导人口的发展。

四、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是一种全球趋势。

人口的城市化对地理的影响非常大,它改变了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

人口向城市迁移可以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的集中,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

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城市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问题等。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易错知识点总结选择题1、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现象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德干高原B.亚马孙平原C.长江流域D.非洲东部(2)下列影响图示现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矿产B.水源C.交通D.气候答案:D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人口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1)德干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500-600米,A不符合题意。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不符合题意。

长江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图中人口主要在海拔高度1000米附近,C不符合题意。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米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

D符合题意。

故选D。

(2)根据上题的分析,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空气对流减弱,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温和,适宜人口居住,因此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而不是河流、矿产和交通等因素。

D符合题意。

故选D。

2、“城归”类似于“海归”,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开始逆向流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城归”规模扩大的是()A.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B.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C.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D.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2)“城归”规模扩大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劳动力更加短缺B.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农村户籍人口年轻化D.农村土地撂荒情况加重答案: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城归”规模扩大是指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返回农村的数量增多,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有利于“城归”回乡创业,可以扩大该规模;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和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会增加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缩小“城归”规模;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对该现象影响较小。

高考地理专题之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高考地理专题之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高考地理专题之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一. 教学内容: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人口增长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3. 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4.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1.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学过程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

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

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8000年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现在人口数量人类出现约0. 1亿约6亿约30亿60多亿增长特点极其缓慢缓慢增长加快先迅猛增长,后缓慢下降“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持续性是指世界人口的发展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阶段性是指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人口增长特点又存在着差异。

“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图”1950~2019年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图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最慢的是欧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一、单选题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整体气候逐渐变干旱,降水减少。

各盟(市)人口分布和城镇化空间差异大,其中,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省会,包头是内蒙古著名的钢铁城市,乌海市是内蒙古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下图为2020年内蒙古各盟(市)区域图以及各盟(市)人口数量和占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内蒙古乌海市人口密度最大是因为( )A.人口数量多B.人口迁入多C.土地面积小D.水资源丰富2.呼和浩特城镇化较包头的主要优势是( )A.城市等级高B.钢铁工业发达C.能源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3.从环境承载力角度来看,人口数量会减少的是( )A.鄂尔多斯市B.赤峰市C.兴安盟D.阿拉善盟在当代中国,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正在并且将持续重塑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新的因素正日益成为人口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下图示意2005—2010年\2015—2020年各区域人口迁移比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4.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人口回流现象最明显的是( )A.东北地区B.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5.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其原因在于(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B.人口年龄结构优化C.迁移人口素质提升D.自然出生人口减少6.驱动省际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影响力在逐渐减弱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 .公共服务水平 C.环境舒适度 D.落户门槛落户意愿是指流动人口如果符合流入地的落户条件,愿意将户口迁入该地。

我国不同城市落户意愿差异较大。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流动人口总体落户意愿明显降低。

下面为我国部分城市落户意愿与城市规模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题。

A.经济增长水平 B.城市人口规模C.户籍价值变化D.落户政策变化8.在超大城市中,重庆落户意愿最低,这会导致( )A.城镇人口规模持续减小B.人口流动频率更加频繁C.城乡经济差异不断增加D.城镇化的质量不断提升9.克拉玛依等西部小城市落户意愿较高的直接因素是( )A.资源丰富B.环境优美C.经济发达D.交通便捷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读图,完成下面15~16题。

1.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A.确定城市用地类型B.统计该市人口数量C.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城市()A.①地区土地可能为居住区B.人口迁移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升高D.人口数量8时少于20时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

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13题。

3.据图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随着产业转移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外迁移B.中心城市中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大C.人口集中迁入区人均GDP增速更快D.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4.关于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

如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31~32题。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

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和因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有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总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全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大致呈现出人口稀疏、人口密集和人口过密三种类型。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移民两种类型。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返乡等。

国际移民是指人口跨越国界进行的迁移。

2.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加速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1. 人口结构的组成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其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年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性别结构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长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四、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主要包括超龄人口、少子化、人口流动等。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洲人迁往美洲: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 主义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无靠的情况下,飘 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宗教迫害,在 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奴隶贸易:欧洲殖民者在征服印第安人、掠夺金 银珠宝的同时,以印第安人为奴隶,逼迫他们在矿山、 种植园卖命。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 隶贸易。
2、人口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 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 数量。
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 大;反之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越大;反之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
产力水平高;② 水平低,需要的劳动
原 因
有良好的社会保 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口受教育水
力多;②社会保险和 福利制度不完善;③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平高,生育意愿 医疗进步;④人口基
不强
数大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 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影 率的提高;③老年人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
响 生活孤单、生活困难;④人口素质偏低;⑤
④劳动力不足;⑤青 产生持久的资源和环
壮年负担过重
境压力等
措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
施 移民
自然增长率
趋 势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
但一些国家会逐渐减 实施,人口增长将趋


复习资料114页
二、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人口自然增长 2、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
A 的是( )
某湖泊流入量与流出量相等时,比值为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家流向发达 国家,定居 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多
亚非拉 等
西欧、 经济发 北美、 展的地 西亚、 域差异 北非等
调整了劳动力 空间分布不均 的状况
二战前后各大洲人口流向的变化
二战前
欧洲
二战后
北美
拉美
大洋州
非洲
4、国内人口迁移
时 间 影响因素 特点
流向
农业经济的脆 大批迁 迁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
古 代 弱、频繁的战 移
件较好的地区
争、自然灾害
新 中 国
改革 开放

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
严格的户籍管 有组织 东部城市派员支援西部、
理制度
内地和边疆;农民由东
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成 立 后
改革 开放

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
地区发展不平 移,流

量增大
内地→沿海;山区→平 原;农村→城市;贫困 地区→发达地区;出现 大规模“民工流动”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越小;反之越大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 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 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778.5
914.3
283.4 1 799.4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 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 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 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 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C.丙省
B.乙省 D.丁省
人口的迁移----机械增长
1、概念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
内发生改变。
①空间位移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②居住地变更 ③时间限度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
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
D 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
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C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外出旅购打游工物
迁移的方向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
迁移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
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
迁移
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 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为欧洲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
(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
时 间
特点
19 世 纪
以集团性、 大批的移民 为主


迁出地
旧大陆 (欧亚 非)
迁入地 原因
意义
新大陆 欧洲的 在客观上开发 (美洲、殖民主 了新大陆、传 大洋洲)义扩张;播了工业文明,
新大陆 也改变了人种 的开发 的空间分布
从发展中国
二 战 后
1. 1. 0. 0. 0. 0. 0. 1. 1. 1. 43 23 1 89 90 78 93 85 1 12 36 26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判断
人口增 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根据模式的 高-高 特征判断 -低
高-低- 高
低-低-低
根据所处的 农业社
历史发展阶 会及其
段判断
以前
根据国家类 非洲原
型判断
始部落
工业化 初期
绝大多数 发展中国 家
后工业化 时期
发达国家及 少数发展中 国家(中国)
1、人口各年龄 段统计 2、产业比重 3、城市等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110)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过快,少年
题 人口老龄化
儿童比重过大
①经济发达,生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