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

合集下载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第二节种群与群落一、生物种群(一)种群的概念每一个生物群都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占据着一定的分布区域,这些同类的个体就是种群。

种群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由个体组成,但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结合而成的整体,种内个体可以交配、繁殖,具有交换遗传信息的能力。

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这些特征个体私不具备的。

一个种群有三大基本特征:⑴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的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型式。

⑵数量特征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动。

⑶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种群可大可小,大可以使超越国界的大型群体,小可以是池塘里的某一种鱼,甚至是实验室里的一种实验动物群。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中的种群大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来表示。

在自然界,动物种群密度在数量上变动范围很大,如节肢动物在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达数十万,田鼠每平方米最多几个,而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可能每平方千米也不到一只。

2、种群分布型式种群密度与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型式密切相关,种群分布型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随机分布型、均匀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补图形)随机分布型指个体出现是随机的、偶然的、不固定的分布形式。

如潮间带(涨潮时被潮水淹没,落潮时露出的地带)的小蚌蛤由海潮冲刷呈现这种分布;昆虫的幼虫在密度较低时也多呈随机分布。

均匀型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呈等距离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界并不多见,它一般发生在分布上阻碍较小的环境,或者由于种内斗争势均力敌,多个体保持大小相似的生存小圈的情况,人工栽培的植物多呈此分布。

集群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常集合成一定数量的个体群。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型式。

这种分布有利于种内个体自由交配、共同觅食、防止敌害等。

在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中非常普遍。

人类也是集群分布型的典型。

3、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个体的年龄分布情况,除了一年生的昆虫等一些短世代的动物不存在不同的年龄分布外,一般动物种群都有特定的年龄结构。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第四章-种群与群落(定稿)

第四章-种群与群落(定稿)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3. 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 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 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二、学习重点: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学习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自学导航】: 带着问题进课堂掌握学习主动权(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思考: 个体与种群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种群各特征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吗?(二)种群的特征:1. 种群密度概念: 是指在________ _或________ _中的个体数。

意义: 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 _。

调查方法: 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 __法。

(1)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某杂草的种群密度, 可用_________法, 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①调查对象: 一般选取__________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②样方多少: 一般来说, 样方数量_______, 调查结果_________。

③样方大小: 对草本植物而言, 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

④样方位置:要做到_________, 是取样的关键。

⑤取样方法: 法和法。

⑥测量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选取若干样方, 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应用_________ __法。

①应用范围: 活动能力 , 活动范围的动物。

②测量方法: 在被调查的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估计种群密度。

思考:在调查种群密度时, 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有什么不同?尝试在适用对象、统计方法和注意问题上分析?2. 出生率和死亡率:⑴概念: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 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1、定义不同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2、组成成分不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位不同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群落: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比如说,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构成了一个种群,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就构成了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关系:
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1. 2.
3.
4.
生物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现存的生物 普遍能适应环境 生物个体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表 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浮流生物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属于群落的是 ( C)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125万多动物中有120 万多是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 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企鹅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一)易混淆概念比较
1.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概念
种群水平的研究
群落水平的研究
种群数量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的空间结构:
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的基因库。
(8)血细胞计数板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10
10
11
9
8
大方格Ⅰ (0. 1mm3)
大方格Ⅱ (0. 1mm3)
25×16
16×25
若酵母菌样品稀释100倍后,统计计数板的大方格
内5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如上图所示,则样品中酵
母菌数量为 2.4×108 个/ml。
注意:显微计数法统计了所有的活菌和死亡的菌体。
酵母菌在封闭环境 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O
迁入时间
形成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条件 没有敌害等。
天敌数量增多等。
λ值
λ为某一定值。
λ的值是变化的。
K值
无K值。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有对应的K值。
增长率 增长 速率
等于λ-1。 逐渐增大。
一般来说逐渐减小。 种群数量在K/2时达到最大。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所以不能用样方法, 同时由于个体较小,所以也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2)血细胞计数板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振荡试管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 部时,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若酵母菌数量 过多,则应稀释后再进行计数操作。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植物群落特征
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群落中
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Synusia)
植物群落特征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这些种类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 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
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 种生物的个体群
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 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 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 基本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 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 象。
(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1 种群数量 :在一定的空间中某种生物个体的总体数目 2种群密度 :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目
J 型曲线
种群基本特征
种群增长型(据华东师大等,《动物生态学》,1981)
Print topics here 种群基本特征
种群稳定增长与自我调节示意图
01
六.种内关系 主要表现形式 : 竞争 (种内竞争具有调节种
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作用) 婚配制度 :一雄多雌制(高
等动物) 一雌多雄制(稀见) 单配偶值( 鸟类) 领域性 (鸟兽为多)
数目的多少(均匀度)两个参数的结合 常用香农-威纳指数H表示: H值越高不确定性越大,物种多样性也越高 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物种多样性是影响群路稳定的重
要因素之一。
植物群落特征
生态位(Niche): 群落中每一个生物中所占据的小生境(住所、空间)及其功能(作用)结合起来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枝叶覆盖地面的程度大,生活能力强和对生境具有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一、生物的分类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就越少。

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基本概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植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2)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食物链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成网状的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会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在生物学中,种群与群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而群落则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个种群通常由许多个体组成,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种属性和遗传特征。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繁殖、遗传和演化等基本生态过程。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种群的数量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压力、生殖能力等。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通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周期性循环、指数增长等。

种群还具有空间分布特点。

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种群的个体分布通常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

聚集性的形成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个体聚集在一起有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流,并提高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二、群落群落是由多个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群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如竞争、捕食、共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相互作用,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丰富度,越高的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物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另一方面,群落提供了种群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拓展: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④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2)从组成种群的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

(3)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J 型增长的关系式:N t=N0λt;(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拓展: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②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 值。

③渔业捕捞需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 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

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K 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6)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7)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②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不同的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就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拓展:①森林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 竞争 捕食 :猪笼草、 茅蒿菜、 狸藻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
2.同种生物成体以幼体为食,是种内斗争非捕食, 同种生物没有竞争关系。 3.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吃植物也是捕食。 4.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往往不只一种种间关系。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2、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 也有个别差异。 一般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 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 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
3.(高考试题:2007山东理综)下列选项不能 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A
4、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 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 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 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 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 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例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 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 是( B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一些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物学上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一个种群通常由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组成。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种种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种群的特点种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同一物种: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同一地域: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相互靠近的地理区域内。

- 交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互相影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捕食等相互作用。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 出生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出生而增加。

- 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死亡而减少。

- 迁移率:个体的迁移会改变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可以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例如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

3.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会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 疏密分布:种群密度高,个体分布比较密集;种群密度低,个体分布比较疏散。

- 影响因素:种群密度受到环境因素、资源可利用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适应性变化:种群在不同密度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

二、群落群落是指生态学上不同种群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内。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个种群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种群之间以及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数量和分布。

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来衡量。

- 物种数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种群(population)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

popul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populus,原意为人群,在昆虫学中译为虫口,分类学家译为居群,生态学家普遍译为种群。

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年生态系统所替代。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构成群落的每个生物种群都需要一个较为特定的生态条件;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上,有不同的生态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食物和种类等。

所以群落中的每个种群都选择生活在群落中的具有适宜生态条件的结构层次上,就构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结构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之分。

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对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如森林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就比农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高得多。

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群落内部的生态位就越多,群落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就相对不那么激烈,群落的结构也就相对稳定一些。

种群:1.太湖中所有的草鱼 4.浙江校园里所有的樟树 6.人口普查的调查对

群落:2.长江中左右的生物 3.天目山上的所有植物 5.杭州西溪湿地所有的生物。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植物:制造营养 动物:消耗营养 微生物:分解还原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 出现乔木
出现灌木群落 多年生草本植物 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
特点: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多 见松、杉等。
4)草原群落 特点:草本植物、羊马为多。
5)草原群落 特点:旱生灌木为主,动物少。
6)沼泽群落
特点:花蔺、水葱为主,常有珍稀动 物分布。
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如: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一种生 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栖息和寄生的场所等。)
的集合体; 有分层现象;
各种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3、各种类型的群落: 群落有多种类型。 按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
陆 生 群 落
水 生 群 落
4、各种陆生群落 1)热带雨林群落
特点:物种丰富,层次多。
2)常绿阔叶林群落 特点:物种丰富,多常绿乔木。
3)针叶林群落
生物在自然界中能独立生存吗?
种群 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 一定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特点: 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分、雌雄之别; 但必须是同一物种; 是个集合体,不是个体;
二、群落
1、群落: 一定地域或空间中,许多生物种群有规律地
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2、群落特点: 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种群和群落PPT.

种群和群落PPT.

A、微生物 B、动物
C、植物 D.动、植物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要适应环境
生物的生存受到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的温度、 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图中植物形态的变化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 因素的影响?

阳光
图中植物的分布主要是受了环境中什么因素的 影响?
水分 、阳光
阳光与动物的 生活习性也有密切 的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个体会受到其他 生物的影响吗?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1.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2.种间关系
❖ 互惠:彼此有利,分开后能独立生活,也叫种 间协作 如:花与蝴蝶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浮流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属于群落的是( ) A、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夜行性动物
梅花鹿
红腹角雉
(6)对四肢骨折的人,要就地取材,制作临时夹板固定;抬起时要托好骨折处。 师:上节课故事中的冬冬看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一定非常高兴。他一定会兴奋的说:“我下次再到动物王国参加大会,有了这些知识, 再也不会误吃变质的食物了”。 怀疑
幽默固然有用,但应聘者在面试时应保持严肃。 二、活动过程: 二、学习新课:
每个面试者应有各自的提问范围。 3、 那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保持心血管健康、增恰巧能够机体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 在这一环节,销售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解决客户在购买环节上的一些不同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种群和群落(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2013福建卷)3.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2013海南)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013江苏卷)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课标Ⅰ卷)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浙江卷)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广东卷)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2·1·c·n·j·y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江苏卷)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海南卷)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015新课标卷Ⅰ,4,6分)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2015年北京,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

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驱走大蚂蚁减少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2015年江苏,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性而言,杂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年江苏,22多选)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2015年广东,4)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图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 t=N0人t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2015年海南,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2013山东卷)26、(8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2(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2013海南)29.(9分)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

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高考生物模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___稳定性较低。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2013重庆卷)7、(20分)I.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II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013新课标II卷)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2013安徽卷)30.(20分)Ⅰ.(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②。

Ⅱ.(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h 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C3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