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复习。种群和群落(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2)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3)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2.标志重捕法 (1)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2)注意事项 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对所调查的动 物生命活动无影响。 (3)误差分析 利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种群密度会偏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在实际情况下,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被重捕的机会会降低。 ②动物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的脱落。 3.黑光灯诱捕法 调查对象:趋光性昆虫。
初生 演替
起点 时间和 速度
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速度慢
次生 演替
起点 时间和 速度
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 时间短、速度快
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 (1)环境不断变化;(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
的 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
原因 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
意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
义 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十讲 种群和群落
1.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辐射对种群概念的理解、种群数量的变 化、种间、种内关系等知识点。
2.以种群的增长曲线的物理模ຫໍສະໝຸດ 图和表格信息理解种群数量的 变化。
3.以群落的动态变化为线索,涉及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及人 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一、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解题模型
2.模型解读 (1)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 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演示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演示课件
1.种群密度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 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2)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 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N=(4+6+8+8+9)/5=7只/m2
=70000只/hm2(注意:1hm2=10000m2)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 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 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 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E·环境中天敌增多 G·寄生生物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F·环境中阳光不足 H·寄生生物减少
• 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长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幼__年___个体多,_年__老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不_断__增__长_________。为此,我们 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计__划__生_育_____政策。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 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这 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

第23讲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

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种群的“S”型增长
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随种群密度增大,种 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 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①环境容纳量(K值) ②K值是可以变化的
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1 种群的数量特征
5、性别比例 (1) 定义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6.应用实例
①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性别比例,低密度。 ②渔网网目不能过小,防治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 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构建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
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 量每年以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 一年的λ倍。
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t=N0λt
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曲线 ①a段:λ>1且恒定,_种__群___数__量___呈__“___J_”__形___增__长__。______ ②b段:λ减小,但仍大于1,群__数__量___逐__年___增__长__,___种__群___出__生__率___大__于___死__亡__率___。_ ③c段:λ=1,种__群___数__量___维__持__相___对__稳_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d段:λ<1,种__群___数__量__逐___年__下___降__,__种___群__死___亡__率__大___于__出___生__率__。__ ⑤e段:λ呈上升趋势,但仍小于1,种__群__数__量___逐__年___下__降__,___种__群___死__亡__率___大__于___出__生__率___。_

第65讲 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65讲 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3.在一个培养瓶中,细菌数量会一直按这个公式 描述的趋势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①不会。因为培养瓶中营养物质和空间是有限的。 ②实验验证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 概念: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公式
曲线图
Nn=N0 ·2n
科学精确,但不够直观 直观,能反映变化趋势,但不够精确
检 我爱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节
第1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5-66页,建构种群增长模型和J型曲线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资料分析

在害虫种群密度达到多少 时喷洒农药,既能减少环 境污染,又能防止虫灾发 生?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捕捞 多少? 才能既不会使资源 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 利用?
➢ 模型假设: 理想条件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 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 ——时间
Nt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
λ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怎样 计算繁殖n代的数量?
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 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 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 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的实验题考点攻破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的实验题考点攻破

(12)种群和群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题考点攻破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于计数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相机,不适合采用样方法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粪便DNA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4.调查类实验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关键手段。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群落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狭长区域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等距取样法B.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可导致调查值偏小C.调查某森林群落的植物丰富度时,应采用样方法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5.科研人员连续多年调查了某种大型动物的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其中N t表示当年种群数量,N t+1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虚线p表示N t= N t+1。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般使用样方法调查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B.AC段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CD段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D点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达到K值6.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进行采集B.装置①中的金属筛网能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C.装置①主要用于采集体型较大的小动物D.装置①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置于70%的酒精中7.为了研究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某学习小组在校园的不同地点、不同深度进行取样,然后进行土壤动物的分类和统计。

第64讲 种群的特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64讲 种群的特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0-63页,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一.种群密度

➢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 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个体数 空间大小(面积/体积)

(3)黑光灯诱捕法
①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nm左右的紫外线电光 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②适用范围: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 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课堂小结

逐个计数法
适用 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最准确
10个
10个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④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样方 ① ② ③ ④ ⑤
株数 种群密度(株/m2)
3
7 N = 3+7+7+2+5
7
5
2
= 4.8株/m2
5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资料:为了更好的留住这群 美丽的黑颈鹤,湿地工作人 员一方面要为它们准备充足 的食物,通过投喂鱼苗,为 它们建立”安心食堂“,另 一方面要避免某种鱼种群过 度繁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跟踪训练

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不合理的一组是( D )
A.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原卷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原卷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一群鱼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 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 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4.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5.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 种群数量和密度B. 种群年龄组成C. 种群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

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 雌性个体也减少D. 种群出生率下降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 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B.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8.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 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 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 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9.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 1个孩子)。

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④性别比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5.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主要由光照决定,动物的分层由栖息空间和食物决定。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b、曲线中注意点:
(1)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研究的意义: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种群和群落 一轮复习概论

种群和群落 一轮复习概论

•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
不相符的是( D)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 种群关系
•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 (富)度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
C 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思考:
• 1.为什么调查的是双子叶植物的种 群密度而不是单子叶植物的?
• 2.调查的基本步骤? • 3.取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4.如何进行计数?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样方的选取
样方数目的确定。取样多少随调查地段 的总体面积而定。总体面积大,选取的 样方数目宜多些;总体面积小,选取的 样方数可少些。一般地说,选取的样方 越多,求得的种群密度越接近实际情况。
老年 成年 幼年
衰退型年龄组成
出生率<死亡率
(3)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 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 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算
(1)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 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 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 计值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4、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年龄组成3种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大小。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高,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3)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正方形样方)、等距取样法 (长方形样方); 计数原则: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预测变 化趋势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迁入率迁出率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昆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蚜虫、跳蝻)。

(2)标志(记)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初捕标记数x再捕数)/再捕标记数,算出总数再求出种群密度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种群增长曲线:(1)“J”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建立模型: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λtO·条件:理想条件(空间不限,食物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种群增长率:不变(λ-1)无K值(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专题17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7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7 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1)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捕捉数量为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比较:2.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②根据上图分析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以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例如:若某城市2012年出生10人,死亡2人,迁入20人,迁出13人,该城市总人口数为1 000人。

(1)出生率=新出生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0‰(2)死亡率=死亡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3)迁入率=迁入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20‰(4)迁出率=迁出的个体数目÷个体总数=13‰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三.空间特征—⎩⎪⎨⎪⎧①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②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③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均匀性分布型 随机分布型 集群分布型四、存活曲线1、类型Ⅰ(凸型):如:人类,很多高等动物2、类型Ⅰ(对角线型):如:水螅,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3、类型Ⅰ(凹型):如:牡蛎和树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计算公式:Nt= N 0λtλ代表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 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J”型增长时,λ>1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 时为02. K 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1)K 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 值。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2节 种群ppt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2节 种群ppt

•种群分布型(浙江科技版) •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 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可以有不同的分布 型。小空间尺度上种群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和集群分布如图所示:
•(1)小空间尺度上生物种群的分布受到种群内 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受到物理环境的结 构影响,或者同时受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 •(2)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种群内的个体都是成 聚集分布的,如北美洲大陆上的越冬和繁殖鸟, 都集中分布在几个被称为“热点”的地区。种 群在热点地区有比非热点地区高得多的种群密 度。又如中国的大熊猫种群,就成群分布而集 中生活在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秦岭等山 脉。
• 4. “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 5. 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探究 • 6. 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因 素 • 7.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 8.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 探究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
答案:
同种
数量
制订计划
标志重捕法
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
• 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 养地中海鳎鱼,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 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大同一个池塘中的地 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 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8个池塘中的鱼可看作 两个物种,八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 答案:D
•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 的是( • • )
• 1. 种群的分布型哪种类型常见? • 【提示】 集群分布是常见的分布型,如 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蛾类因趋光性、蚯蚓因趋湿性和藤壶附着在 同一块岩石上而形成集群。人类在地球表面 也呈集群分布。 • 2.种群均匀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 【提示】 均匀分布是种内斗争的结果, 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 部空间所进行的斗争,以及沙漠植物争夺水 分所进行的斗争,都能导致均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 30只
第1次捕捉12只,标志
第2次捕捉10只, 有标志4只
放回原种群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 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如城市人口的变化。
4.年龄组成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图例
年龄比例
年幼个体大于 年老个体数
各年龄期个体 比例适中
年幼个体小于 年老个体数
出生率与死亡率 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变化 增大
稳定
减小
意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模型假设:
理想条件下
建立模型:
Nt=N0 λt或“J”形曲线
实验或观察: 现实条件下:高斯实验
检查修正:
“S”形曲线
(1)“J”型增长曲线
理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Nt=N0t
第二年的数量
= 第一年的数量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2)“S”型增长曲线
环境条件有限 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种群的数量是 经常变化的。 种群数量的变 化包括增长、 波动、稳定和 下降、消亡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人为控制(家禽,畜牧) 捕杀野生动物 滥砍乱阀 环境破坏影响生物生存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6.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决定密度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外界环境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估算法
一、样方法
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 ③ 在理想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J型曲线;
对象:植物,昆虫的卵,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原则:随机取样 注意:样方的大小和样方的多少 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二、标志重捕法
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常用取样 方法: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标志重捕法
(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
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
怎样控制害虫 数量,以防止虫灾 发生?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牧民在承包的 草场上该放养多少 头羊,既能保护草 原,又能取得最好 经济效益?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
有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
(3)注意事项: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
间不能消失。
(4)计算公式
个体总数 N 初次捕获标志数
M
再次捕获个体数 n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 m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授课人:呼市一中李琳
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思考题
(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B D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5.性别比例 意义: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①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
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 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 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
比较“S”曲线和“J”曲线
“S”曲线
“J”曲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有限 环境资源无限
பைடு நூலகம்有无K值 曲线
有K值
数种 量群
无K值,持续增加
K值
种 量群

K/2值
时间
时间
种群增长速
增 率长
K/2值
率曲线

长 率
种 群 增
K 时间
时间
K值和K/2值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K/2(最大 灭鼠后,防止鼠 增长率) 的种群在_K_/_2__附
1、种群密度:
(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 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 同。 (3)调查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 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近,这样鼠的数 量会迅速增加, 灭鼠效果不好
K(环境容 降低_K_值___,改变 纳量) 环境,使之不适
合鼠生存。
捕捞后,使鱼的种 群数量维持在K_/_2___, 这样鱼的种群数量 会迅速恢复。
保护__K_值__,保证鱼 生存的环境条件, 尽量提升K值_____
• 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
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淘汰个 体数 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 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 个体数 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b
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 实验原理: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② 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
增长率=0
种内斗争 捕食者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率随着种群密 度的增加而按一定 的比例下降
增长率
思考: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 能在“K”维持稳定吗?
• 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 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着,在不利 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 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