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课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本文属于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12罗布泊

12罗布泊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喽(shi4)裸索(luo3) 戈壁滩(ge1)无垠(yin1) 边缘(yuan2)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PPT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PPT课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预习反馈:
为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萧瑟 (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 (hé xù):温暖。
干涸 ( hé )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 (shì) :吞食;并吞。 裸露 (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 喻世事变化大。
预习反馈:
4、为什么会消逝?
5、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广阔美丽
罗 过去
湖 充满生机

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
河流清澈
生命绿洲
布 湖水干涸
死一般沉寂

现在
荒 漠
胡杨树成片死亡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思考: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
原 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因 盲目掘堤引水
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 真实性 • 形象性 • 抒情性
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 对比 拟人 排比 比喻 直接抒情
拓展延伸
假如罗布泊有了灵性,对自己百年桑 田颇有感触,此时,它面对祖国西部 大开发,非常急切地想对人们说些什 么?请你展开联想,大胆诉说。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 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 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 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 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 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 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优品课件之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优品课件之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优品课件
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萧瑟【xiāo sè】【释义】拟声词,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形近字】潇―潇瑟;和煦【héxù】【释义】和畅;温暖的【形近字】干涸【gān hé】【释义】无水:长时间干旱,不下雨,河道干涸。

【形近字】固―干固吞噬【tūn shì】【释义】①吞吃;吞咽;吞食。

②犹吞并,兼并③比喻消溶,湮灭。

【形近字】嗜―吞嗜,裸露【luǒ lù / luǒ lǒu】【释义】暴露在外;没有东西遮盖【形近字】果―果露【多音字】(lòu)露马脚(lù)露天戈壁【gē bì】【释义】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形近字】璧―戈璧;碧―戈碧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释义】沧海桑田,成语。

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aisy 2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aisy 2

1、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文中哪些语句能印证你的说法?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地方?文 中又有哪些语句能够印证这一说法? 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往日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
往日的罗布泊
绿林环绕

往日的罗布泊
水如明镜
河流清澈
鸟栖天堂
水丰鱼美
往日的罗布泊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 清澈的生命绿洲。
(2)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作者用一个‚又‛字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 坏生态的恶果,并且不只是一次,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 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美丽的月牙泉也因当地超采 地下水,水域面积骤减,请你用 饱含深情的文字给当地主管部门 写一封信,救救美丽的月牙泉, 不要让它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时 间5分钟。
(任选其一)
环保标语示例 头上一片蓝天,心中有个信念。面对环境污染,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保护我们这个家园,不要让这个家园受到 污染。 世上万物皆有生命,保护林木延长寿命。 河流是城镇的母亲,有水才有沙漠中的绿洲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保护水资源,拯救地球 吧。
吴岗
消逝 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资 料 简 介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 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 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 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 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蒙古语中有 “汇入多水之湖”之意,历史上罗 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最 后干涸时为450平方公里。
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
(1)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 似在 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 求救之手!‛ 这句话赋予了胡杨以人的感情,胡杨不愿倒下却又无可奈 何,这令人痛惜不已。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设计2节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设计2节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生作业本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课时环节ຫໍສະໝຸດ 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
(2分钟)
检查预习
新授
(38分钟)
小结
(3分钟)
作业布置
(2分钟)
一、导入: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我们编出了美好的人间仙境。其实还有一处详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那就是罗布泊。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能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层次对课文进行分析。
学以致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二、思维拓展训练
出示黄河的图片
面对罗布泊的经历,面对我们的母亲河,令我们忧患的是:黄河会变成新的罗布泊吗?你能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的家园吗?
[思维发散训练,引导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三、布置作业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导入
(2分钟)
检查预习
新授
(38分钟)
小结
(3分钟)
作业布置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
林 边 牧 歌
鸟儿款款飞
草木丰茂
碧波荡漾
水如明镜
蓝天白云
花 草 摇 曳
水丰鱼美
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 充满生机 环境怡人 生命绿洲
今天的罗布泊: 一片死寂的荒漠,胡 杨林成片死亡,寸草 不生,不见飞鸟,神 秘恐怖。
现在的罗布泊
朗读提示: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 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 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有的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 意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如: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 代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 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 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 受到了威胁。
从图示上我们看到,罗布泊是一片 沙漠,但它却曾经被称作“仙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老师将展示一组罗布泊的图 片。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文段,并带着 感情,为这些图片作解说吗?
罗布泊周边是 牛马成群、绿树 环绕、河流清澈 的生命绿洲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 充满生机 。
课后拓展练习:
1、搜集一些我们家乡有关环境问 题的资料,试给我们地方政府写一 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制止生态的恶化。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 我们现在或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让明天 更美好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 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 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
★课文再举青海湖、月牙泉二例,跟文章的
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呼吁人类要增强环境意识,拯救生态环境, 制止生态继续恶化。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地球我们的家园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2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地球我们的家园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文中具体语句,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我们的家园”,目的在于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保护意识。

同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融合抒情、议论的说明文,文章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表现罗布泊的变化过程及人们对罗布泊无情地破坏,对自然无情地掠夺,其中大量的数据值得好好品读。

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对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关注,但是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不够深入,对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地认识。

在说明文的学习方面,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其中对说明方法的判断掌握得较好,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3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文中具体语句,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来作家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起去走进这片神秘又危险的土地。

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一篇文章首先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它的文体,那么这篇课文的文体是什么?课题后板书“说明文”。

第二步就是要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罗布泊曾经是一片仙湖,文中有哪些语句能体现这一点呢?请大家动笔圈画文中体现“仙湖”的语句,说说曾经的罗布泊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板书“仙湖”)适时板书学生对曾经的罗布泊的特点的概括。

虽然曾经的罗布泊风景宜人,充满生机,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消逝了”,圈画文中描写现在罗布泊的语句,说说现在的罗布泊有怎样的特点?适时板书学生对现在的罗布泊的特点的概括。

根据学生得出的特点得出现在的罗布泊已成荒漠。

(板书“荒漠”)为什么罗布泊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在文中圈画出相关语句,并想一想根本原因是什么?适时板书学生得出的根本原因。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oc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初读课文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4ng)娱乐(yú)2.词语释义: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七年级语文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导学案
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吴岗
博士,男,1976年10月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报告文学作家。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选入人教版中学八年级语文课本。
导学
流程
自主学习
内容学法达成目标
合作探究
内容形式质疑解惑
展示提升
内容方式引导点拨
知识生成
成果整理延伸创新
阅读
文本
感知
内容
内容:具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法:结合预习课思考题思考
※自我思考:
1.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关键词。
①今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②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了?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
2.答复第一题后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根据巧妙的时间设置编写结构提纲。
内容:组长组织本组内成员交流每个成员鉴赏结果。
形式:共性的问题互相补充,个性的问题成员帮助加深理解。疑难问题组长搜集,向老师提出,共同探究解决。
重点交流: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得到什么教训?
2.本文的语言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几例体会各自的作用。
※相关知识——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根底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群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真纪实。

罗布泊12

罗布泊12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执教者:思源实验学校郁碧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突破
重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难点:
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

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

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原因。

德育目标: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

教学重点: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教材分析:本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学情分析:环境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所需时间久远,学生因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往往只在头脑中硬塞入了一些环保的理论知识,却不能真正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巨大影响,不知环境好坏与我们人类休戚相关。

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资料,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他们心底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与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具体资料;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⒈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⒉导语:一个曾经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竟变为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连飞鸟也无法穿越。

这种生态的巨变,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二、背景简介: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重庆市巴南区百节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巴南区百节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新人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培养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学难点:3.培养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二:正音:①瑟②和煦③干涸④吞噬⑤裸露⑥戈壁滩②⑦庇护所⑧近在咫尺⑨无垠⑩边缘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1.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一副景象?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观看幻灯片,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总结关键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过去: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生命绿洲人间仙湖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寂的荒漠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两次改道2、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理解主题:悲剧的制造者是谁?四:拓展延伸:像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悲剧仍在继续,你准备做些什么? 写一则环保标语。

头上一片蓝天,心中有个信念。

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保护我们这个家园,不要让这个家园受到污染。

世上万物皆有生命,保护林木延长寿命。

河流是城镇的母亲,有水才有沙漠中的绿洲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保护水资源,拯救地球吧。

五、总结号召:珍爱地球,维护生态平衡!六、课后作业:同步解析。

板书设计:昔日: 仙湖、绿洲现在:沙漠、神秘原因:改道、四盲。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 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 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 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 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 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地增加耕地用 水、盲目地修建水库截水、盲目地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 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干涸以 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 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 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 失了。
作者简介
吴刚,大学教授。《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 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见《2001年 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 2002年版)。
文本链接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 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则要求艺术加工,讲 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 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 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 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 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 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 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 作者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发出强烈的呼声,警醒世 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从前碧波荡漾的罗 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 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 苦的恐怖的罗布泊。 读9-14段,寻找原因。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 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 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 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 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列数字——人类行为巨大的盲目性 体现文章的新闻性
•作者在我们眼前描写了令人恐怖 的罗布泊,为什么要写罗布泊美 丽的过去?把对罗布泊美丽的过 去的描写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报告文学: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
品之间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通过具体、准确地数Fra bibliotek展现;•文学性:反映在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 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死去的胡杨 现在: 罗布泊——死亡之海
盐碱化
黄沙遍地
牛羊成群 过去: 罗布泊——美丽的仙湖
部分,调查你身边的生活环境,并
试写一封200字左右的公开信,呼吁 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 神秘 沙漠 是_________ 的________ ,接着回忆 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 的 美丽 _________ ,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 仙湖 四盲 原因是_____________ , 塔里木河改道 和_________ 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 、 青海湖 月牙泉 __________ 等地都需要拯救。作者呼 吁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 保护环境
4、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 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该句使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作用 是: 准确具体的说明人们行为的盲目,造 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初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设计:李琳 审阅:幸光辉 班级: 姓名: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导入新课】: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课前预习】: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鹭鸶( ) 栖息( ) 濒临( ) 戈壁( ) 无垠( ) 罗布泊( ) 2.解释词语: 沧海桑田: 近在咫尺: 浑然一体: 3.有关报告文学。

本文是一篇( ),它兼有( )和( )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 ),文学的特点则要求( ),讲究( )、( )。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 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当堂训练】: 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 àng (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 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画线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冷落、凄凉)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远眺(眺望)C .干涸(没有水)庇护(遮蔽) D .欢娱(使快乐) 吞噬(吃)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 .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

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西华初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设计:李琳 审阅:幸光辉 班级: 姓名:226.《 小石潭记》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前预习】预习案一、基础知识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探究案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游记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把找到的景物稍作整理后试着判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3.潭上有什么景物?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发现小石潭到观鱼时再到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是怎样的?西华初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设计:李琳 审阅:幸光辉 班级: 姓名:35.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样的特点?6.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7.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五、课堂小结训练案一、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如鸣佩环,心乐.之( )斗.折蛇.行( ) 明灭可见( ) 其岸势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 ( ) 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2.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 (1) 古今异义。

古: 古: 去 小生今: 今:(2) 一词多义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3.重点句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二、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西华初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设计:李琳 审阅:幸光辉 班级: 姓名:4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 “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 27.《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全文。

2.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

(重点)3.在同学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

(重点) 【知识链接】 一、岳阳楼介绍: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二、走进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

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预习案一、【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做好标记。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滕.( ) 涯.( ) 薄.暮冥冥.( ) 旷.( ) 属.予作文( ) 浩.浩汤.汤( )( ) 若夫霪.雨霏.霏( )( ) 嗟.( ) 谪.守( ) 岸芷汀..兰( )( ) 郁郁.青青( ) 潇湘..( )( ) 日星隐曜.( ) 衔.远山( ) 樯.倾楫摧..( ) ( )( ) 皓.( )月 迁客骚.( )人 山岳潜.( )形 宠辱偕.( )忘 朝晖..( )( ) 夕阴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谪守.. 越. 明年 政通. 人和. 百废具. 兴. 增其旧制. 属. 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郡胜状.. 横无际涯. 朝晖. 夕阴岳阳楼之大观.. 也 前人之述备. 矣 南极. 潇湘 若夫..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日星隐耀. 樯. 倾楫. 摧 薄. 暮冥冥 去. 国怀乡 满目萧然.. 至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西华初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设计:李琳 审阅:幸光辉 班级: 姓名:5岸芷汀.. 兰 而或.. 长烟一. 空 宠辱偕. 忘把. 酒临. 风 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 或. 异二者之为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微. 斯人,吾谁与归. 二、【预习检测】: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同学间的合作,解决下列重点字词,尝试翻译全文.............................. 1.通假字:百废具兴: 通 ,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解释: 2.一词多义:或: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 居:①居庙堂之高( ) ②不可久居( )通:①初极狭,才通人( ) ②政通人和(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不以物喜( ) 3.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 ②微.斯人: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