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2013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3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绝密★考试结束前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A.按生产要素分配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按能力大小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答案】D【解析】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⑤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即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自己的能力工作,并按照全面发展的人的合理需要获得生活资料。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民主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辨证统一,没有人民民主就不能有效的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对敌人的专政又是人民民主的保障;在人民内部,是民主和集中的辨证统一,人民既要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因此,人民群众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8年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真题)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017)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A【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
C选项错误,实践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选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能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2017)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答案】C【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
B选项错误,题干中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的内容直接等同于现实存在,并没有看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外部世界,但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D选项与题干无关,人的意识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和⼈⽣问题的学说※3、物质的唯⼀特性是( D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林※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D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 A )A.对⽴统⼀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性原理※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A.⽭盾特殊性原理B.⽭盾同⼀性与⽃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的原理D.⽭盾发展不平衡原理※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上学和诡辩论的统⼀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统⼀C.物质和运动的统⼀D.连续性和⾮连续性的统⼀※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盾的观点D.物质第⼀性,意识第⼆性的观点11、新⽣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经产⽣就是强⼤、完善的东西※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对抗性⽭盾决定的B.⽭盾的主要⽅⾯决定的C.主要⽭盾和次要⽭盾共同决定的D.⽭盾的主要⽅⾯和次要⽅⾯共同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的是(B )A.⽣活⽅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D.⼤脑发育程度※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5、⼈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产⽅式D.⼈⼝因素16、⽣产⼒的客观性在于(A )A.它是构成⽣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们在⽣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种⼈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然界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B )A.⼈的客观的活动B.社会⽣活的物质⽅⾯,即以⽣产⽅式为主的社会物质⽣活条件C.全部社会关系D.不依⼈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8、理解整个⼈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产关系的发展史B.⽣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争的发展史19、划分阶级的唯⼀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化标准20、杰出⼈物是指(D )A.各阶级的领袖⼈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物C.同情劳动⼈民的历史⼈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的历史⼈物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命是指(B )A.思想⽂化技术领域的重⼤变⾰B.⾰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命政权的篡夺※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23、⽣产⼒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们在⽣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种⼈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然界※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A.⼈脑的主观创造B.⼈脑的客观反映C.⼈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次飞跃和第⼆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是不确定的,”这是(C )A.诡辩论B.实⽤主义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上学的观点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般规律的科学C.⽣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28、在⽣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们在⽣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个社会的⽣产⽅式,是指该社会(B )A.⽣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B.⽣产⼒和⽣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性,这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整理
注释:1.以下标有“☆”的为非重点知识,属于了解范畴;2.红色字体为标注。
标注了的,字少尽量背下,字多的要理解;3.以下属个人根据老师平时勾画整理,非老师整理;4.后两章好像没听到哪是重点,按网上的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发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详见第2页第2段)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详见第2页倒数第3行)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性的客观事物,如实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革命性: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详见第14页第2.3段)4.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详见第17页第1段)5.崇高的社会思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详见第18页第2段)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详见第29页第二段开始)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即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即思维决定存在)。
(详见第29页最后3.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C.《共产党宣言》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C.客观实在性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D.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B.投身社会实践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A.缺乏实践的观点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D.形象性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C.不确定性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哲学13.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4.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15.关于社会分工的产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D.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16.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B.价值1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不变资本18.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19.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20.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1.资本主义生产的成本不包括D.固定资本未折旧的部分22.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除了商人有独立的投资外还必须有A.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工23.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C.平均利润24.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26.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27.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B.斯大林28.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民主集中制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有31、BC B.黑格尔C.费尔巴哈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32、ABC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D.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实践活动33.下列各项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有33、BCD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4.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有34、BCD B.感觉C.知觉D.表象3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界定的有35、ABD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D.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6.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主观条件包括36、BC B.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C.社会平均劳动强度3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37、ACDA.I(v+m)=II cB.II(v+m)=I c D.II(c+V+m)=I(V+m)+II(v+m)38.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生产价格与价值关系的有38、ABCDA.生产价格的形成要以价值为基础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D.社会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相等39.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39、AB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有40、ABC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C.实行按劳分配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非选择题部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01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及参考答案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4.错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问答题
1.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与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要求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的社会。
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至2017考研真题)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017)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经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削减,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更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快速攀升,甚至“爆表”。
这种看似“冲突”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
“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敬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驾驭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相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相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A【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实践确定相识,实践活动是人类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
C选项错误,实践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选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能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学问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2017)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答案】C【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 选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
B选项错误,题干中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的内容干脆等同于现实存在,并没有看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外部世界,但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创建性的反映,可以创建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D选项与题干无关,人的意识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全国2013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全国2013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9.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0.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A.承认真理的相对性是一致的B.承认真理的全面性是一致的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是一致的D.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1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1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C.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5.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不同作用C.取得劳动产品的不同方式D.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16.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1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8.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2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实用主义B.利己主义C.自由主义D.民主主义21.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B.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C.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2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23.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24.资本主义制度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市场价格C.商品的社会价值D.商品的个别价值25.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A.无产阶级 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 D.社会化的生产力26.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A.财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27.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着作是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28.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29.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30.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013年12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013年12月)一、单项选择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9.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B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2.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1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4.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C )A. 古希腊哲学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第一章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B.马克思和圣西门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D.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答案:D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物质性C.世界的可知性D.世界的多样性正确答案:A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C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粱、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答案:A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B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 )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B.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规律C.通过改造规律反映客观世界D.通过改造世界消灭客观规律正确答案:A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神秘天意的启示正确答案:C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正确答案:D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正确答案:D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B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正确答案:D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 )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准备性因素D.渗透性因素正确答案:C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C.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改变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答案:D14.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道德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文化素质正确答案:C15.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正确答案:A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正确答案:B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确答案:C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检察机构B.法院C.警察机构D.议院或国会正确答案:D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正确答案:A20.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比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正确答案:C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 ) A.剩余价值率B.平均利润率C.银行的贷款利率D.银行的存款利率正确答案:B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B.监事会C.理事会D.股东大会正确答案:D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 )A.土地的经营垄断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C.土地的肥沃程度D.土地的地理位置正确答案:B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正确答案:B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 )A.基础设施的建设B.战略性科学研究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正确答案:C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A.能够消除经济危机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C.能够防止生产过剩D.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确答案:B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B.巴黎公社原则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D.生产力决定论正确答案:C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答案:A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A.贫富差距的拉大B.革命领袖的出现C.政治腐败的蔓延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正确答案:D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 )A.彻底的批判精神B.完整的理论体系C.鲜明的政治立场D.严密的逻辑结构正确答案:A,C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 )A.内容和形式B.必然性和偶然性C.本质和现象D.可能性和现实性正确答案:A,B,C,D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 )A.永恒性B.有用性C.客观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C,D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 ) A.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D.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正确答案:C,D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历史观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正确答案:A,B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正确答案:A,B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两大部类的平衡B.总供需的平衡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正确答案:C,D38.生产成本的形式(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正确答案:B,C,D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 )A.生产国际化B.贸易国际化C.区域集团化D.经济全球化正确答案:A,B,C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正确答案:A,B,C,D简答题4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11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A .感觉B .知觉C .表象D .分析1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 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 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1C、中国D、俄国1 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 . C 2 . A 3. A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 0. A 11 . A 1 2. C 1 3. D 1 4.A 1 5. C二、多项选择题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 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 831 年和 1 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 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 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6?1 斯密B、大卫?6?1 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6?1 圣西门B、沙尔?6?1 傅立叶C、罗伯特?6?1 欧文D、托马斯?6?1 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 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 . BCD 2. BCD 3. ABC 4. BC 5. AB 6. ABC 7. CD 8. AB 9. BCD 1 0. ABCD三、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20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2013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 B.持续性C.客观实在性D.可知性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A.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 B.核泄漏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C.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D.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学习科学理论 B.投身社会实践C.了解实际情况D.制定周密计划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能动性C.抽象性D.形象性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A.普遍性 B.特殊性C.不确定性D.绝对性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 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哲学 B.物理学C.数学D.语言学13.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4.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5.关于社会分工的产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社会分工是私有制的产物 B.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C.社会分工是资本主义的产物D.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16.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A.使用价值 B.价值C.商品供给D.商品需求1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D.流通资本18.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剩余价值19.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20.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和流通资本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21.资本主义生产的成本不.包括A.工人的工资 B.原材料的耗费C.固定资本的折旧费D.固定资本未折旧的部分22.商品资本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除了商人有独立的投资外还必须有A.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工B.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分工C.商业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工D.商业资本家和商业店员之间的分工23.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利息24.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D.生产集中取代自由竞争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B.国家管理企业,企业引领市场C.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微观规制D.国家政策引导,市场自由竞争26.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是A.经济手段和经济计划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和经济计划D.法律手段和经济计划27.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C.布哈林D.托洛斯基28.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D.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29.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C.集体问责制D.民主集中制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C.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3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D.马克思和恩格斯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3.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玉米、高梁、小麦之间的关系属于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A.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实事求是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教育属于C.准备性因素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人的本质在于C.人的社会属性15.具体劳动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B.劳动力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8.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D.议院或国会19.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A.购买阶段20.年剩余价值率是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21.资本主义商业企业的利润率应大体相当于B.平均利润率2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D.股东大会23.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是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24.把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B.辛迪加25.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一般不参与C.普通消费品生产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控B.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某些矛盾27.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D.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30.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具有31 AC A.彻底的批判精神C.鲜明的政治立场32.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32 ABCDA.内容和形式 B.必然性和偶然性 C.本质和现象 D.可能性和现实性33.规律的特点表明,规律具有33CD C.客观性D.普遍性34.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检验今天人们提出的全部认识,这说明34 BCB.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 C.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3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35 AB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36.货币的基本职能有36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3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37 CD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38.生产成本的形式38 ABCD A.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模糊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39.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39 CD C.区域集团化D.经济全球化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40 ABCDA.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C.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三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三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3.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B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4.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 B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C、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5.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 D )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7. 生产关系是反映( A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8.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9.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0.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作用,这属于( A )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D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D )A.按生产要素分配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按能力大小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民主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C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4.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B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5.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劳动力流动全球化6.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B )A.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D.资本主义私人经济7.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D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康采恩D.跨国公司8.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D )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平均利润9.在平均利润率不变、借贷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B )A.社会心理因素 B.习惯和法律传统 C.历史和道德因素 D.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C )A.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价B.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D.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A )A.生产过剩B.商品短缺C.长期萧条D.持续高涨12.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D )A.提高平均利润率B.提高剩余价值率C.提高资本积累率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3.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 )A.议会制B.普选制C.三权分立制D.民主共和制14.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B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超额剩余价值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力价值1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7.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C )A.历史命运的安排B.纯粹的历史必然C.时代发展的需要D.纯粹的历史偶然18.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段之间(A )A.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B.道德观念的巨大差异C.政治理念的根本对立D.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19.“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邓小平D.江泽民2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D )A.运输设备B.传动装置C.动力系统D.生产工具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D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C.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22.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B )A.激发求知欲望B.指导社会实践C.满足好奇心理D.发展个人兴趣23.“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C )A.唯物主义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唯心主义先验论D.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A )A.实践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论的观点2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3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绝密★考试结束前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答案】C【解析】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C.客观实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答案】C2、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答案】D3、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4、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答案】A5、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答案】D6、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
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答案】B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答案】C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答案】C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答案】B1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答案】C1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三个理论来源。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个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二,思维能否认识或真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时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时间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意,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3、运动观(定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反对错误观点)。
定义: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与运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时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4、意识观(起源、本质、能动作用)。
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P27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P 能动作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多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实践观(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与分化)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主观能动性为人类所特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的必然性,就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及普遍性的特点。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客观规律性是属于物质世界自身;主观能动性是属于意识。
但两者又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1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首先,客观规律向主观意识的转化,这是说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用观念去把握这种规律,这时客观规律便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
其次,人的意识再把自己认识的规律同目的、理想结合起来,形成计划、方案、政策、方针等,并把它付诸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使之又转化为客观的东西。
上述的全部过程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所以尊重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毫无作为,恰恰相反,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7、联系与发展的本性8、。
9、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关系,方法论意义)。
10、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掌握度的意义、量变质变及其关系,方法论意义)定义: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辨证关系: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意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方法论意义)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前进性和曲折性: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第二章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使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他认识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在时实践的基础上对课题的能动反映。
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自主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产物。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区别: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新旧两种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两者之间又有性质上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有两个缺陷:首先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莱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4、真理及其客观性。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5、真理的二重性及方法论意义。
6、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式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第三章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的表现形式)。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式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社会存在三个部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社会存在也称作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主要是指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社会意识及其构成(三个层次及划分依据)。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同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5、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念、关系)。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声场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发展。
11、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理论。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声场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