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讲义

合集下载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起源早,以农手为基础,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 占主导地位。 2.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活动受官府控制,逐步突 破时空限制,官营、专卖长期存在。 3.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边境、 对外贸易繁荣。 4.货币丰富:由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北宋:最早的纸币。 明代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组织:由官商到私商,明清现以地域为纽带的大 商帮。但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下。 6.场所变化:城市到农村;先定时空后打破
二牛二人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犁的改进 直犁到曲辕犁








犁评“进之则箭下, 入地也深;退之则 箭上,入地也浅”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制作材料:
骨、木、石
青铜、铁
(2)制作方法:
打制、磨制
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的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风力、水力)
(4)农具种类:
东汉技术趋于成熟
青瓷熊形灯
白瓷公道杯
唐 南 青 北 白
白瓷凤首瓶
越窑青瓷莲花碗
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涌现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明洪武——景德 镇窑釉里红四季 花卉纹瓜棱罐
明宣德——青花瓷器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 莲纹碗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的个体农业经济。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
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
落的时代特征。
四、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繁荣原因
(1) 国家政局:封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商业发展奠 定了基础。 (2)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 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府政策:政府放松对商品贸易的限制;统治者鼓励海 外贸易带来了海外贸易的兴盛。封建赋役制度的改革和人身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定时空:明代江南地区 三抓关键:掌握小农经济这一概念
第二步:析选项
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题干材料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A项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 正确
耕女织,故A项正确
B项 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 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 排除
(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
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
围内适用。” (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 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等。
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
解答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多运用以下方法:
(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 (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 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 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古代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古代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未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具体知识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接触,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感受,本课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还是比较多的。

按时间顺序梳理各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特征,有序不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

教学方法1.本课可采用讲述、课堂提问、史料阅读、历史比较、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结合课本自身和课外收集的图片来讲解,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本课学习最好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商业行为和现象,以便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事物来感悟历史。

2.在了解古代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原因及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从了解史实进一步深化到认识层面,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掌握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3.掌握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

4.分析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

5.分析“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过程与方法1.依据时代的变迁,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古代商业、城镇发展的历程,便于学生识记与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

2017高考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7高考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商周时期
井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 国时期
土地私有制 北魏均田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土地国有制
考点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形成条件 1)生产力: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2)生产关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特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本特征 1)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4)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5)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少商品交换)
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 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汉始置州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③宋代以制瓷业闻 名天下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考点一、“市”在历代的发展 朝 代 秦 代 市的发展情况 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①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②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③唐朝晚期: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 装饰。
宋代 清代
五大名窑: 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 (河南) (江西) (浙江) (河北) (陕西) 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雍正时期达到登峰 造极的水平
图一
图二
(2015、10)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 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 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图中耕作技术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 的根源是什么?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素材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资料汇编】一、中国商帮探密历来,中国商人商圈都带有神秘色彩,猫道鼠路各有绝招,形成了可圈可点的中国商帮。

记者经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中国人与犹太人并驾齐驱,历来都有经商天才,当今的中国已形成了以地域为标识的商帮商圈,并各有经商理念。

一、前不久,零点调查公司在京城商人圈内进行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粤商沪商基本上以正面形象为主;浙江、闽和东北商人的印象正负参半;豫商的印象负面为主。

依据是:粤商较早就出现了,胆大务实、精明灵活、擅长贸易,并与港澳及海外资本有紧密联系。

沪商则有经营头脑、精打细算、团结互助、讲究信誉,但谨慎保守。

记者从中国商业史沿革来分析,粤商沪商之所以印象最佳,空穴来风,实有缘由。

粤沪两地历来是中国最活跃的口岸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工业文明和海内外贸易由来已久,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期孕育着当地的商业文明。

用佛学语言来讲,粤沪商在悠久的经商史中修炼出以诚为信的经商理念。

成都商人在与粤商对照时说,粤商命脉中生来就有胆识超人的气质,敢为天下先,可能是海商性格,加之信息灵通,又与海外华人有来往,历来就是做大生意的好手。

粤商在改革开放初期敢“喝头啖汤”,当内地人还端着“铁饭碗”对“下海”经商观望时,广东仔已靠开发廊、贩服装和生猛海鲜、泊来商品,猛劲地掏内地人兜里的钞票了。

成都商人相形之下,历来就在天府之国的怀抱里,闭塞清闲,不肯吃苦耐劳,更不团结,守间小铺子,赚几个打麻将的小钱就知足了。

再说沪商。

上海历来是中国的繁华地,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上海人见多识广。

上海又被称做东方的欧洲,“关哝啥事里”的上海文明注定了沪商有自我主见的经商理念。

正如分析家所说,人们对沪商的看法与对上海货的印象有重要的关系。

上海历来是中国制造民用消费品及工业品最多、最精良的产地,其产品历来拥有良好的市场信誉。

这一点来说,其他地域的商人只能望其项背。

地域文明与商业文明相互渗透,所以各地商人的气质迥然不同。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考历史中,古代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它不仅关乎历史文化,更涉及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中,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

农业经济: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形式。

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种植和养殖。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

早在公元前2200年,我国开始修建渠道、水闸以及翻地等农业水利工程。

通过水利工程的使用,千年古河道灌溉制度的运用,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产品出口量及内部供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在古代中国,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加强对农业的扶持一直是古代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旺盛,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秦朝即已形成,因此使得农村经济体制逐渐稳定,以及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逐渐形成。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物、制器、制衣等各种行业都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堪比现代工业,受到精湛的技艺的制作的工艺美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的手工业也不同于现代工业,其生产主要基于农村手工作坊,工人在家中制作产品,同时也满足着当地居民的需求。

产品主要根据当地特色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商业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生产流通渠道拓宽,生产物品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商贸经济关注的是产品的交流与分配。

在古代中国,商贸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古代中国和汉代社会最蓬勃的时期。

贸易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开始,与此同时,货币经济的兴起使得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种类都得到了扩大。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
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工商业的管理 1.表现
度量衡 和货币,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 (1)秦朝:秦统一________
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 (2)汉朝 ①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
盐铁官营 制度,设盐官和铁官对盐、铁统一生产和 ②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__________
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学习思考](教材第 23 页)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提示: (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作用 (2)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 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 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生产方式 的出现和生长。 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 (2)在明清抑商政策的压力下,_______________
三、“海禁”政策
外国商人 到中国进行贸易 1. 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__________
的政策。 2.表现
朝贡 ”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_____
(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其后“重农抑 商”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 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 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 重要原因。 (3)“海禁”政策的推行,使中国经济在闭关锁国的状 态下延缓了发展步伐。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商品生产 的发展。 1.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__________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合作探究· 课堂讲练
探究点一 [史料研习]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史料一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 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解读】 (1)史料一应抓关键词:“伐木”“火耕”,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 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 (2)史料二中的图片隐含两层信息: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图中工 具为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
[易误提醒]对古代中国赋税的认识 (1)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行政的经济基础。 (2)赋税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 往往采取一些比较宽松的政策,减轻对农民赋税的征收。当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统治阶级就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属性所决定的。 (3)中国国家赋税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性。首先,它是在人类出现私有财 产、产生阶级和发生对抗,需要有一种凌驾其上的力量即氏族领导集团(后来是国 家)时,逐渐演变而成的。其次,赋税征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2015· 高考全国卷Ⅰ)《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 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 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 ①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 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②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③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④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足够,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昂扬,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快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答案】
(1)官窑:官营手工业,特地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

民窑:民营(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解析:第(1)问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形态,分析材料可知,“官窑”为官营手工业,特地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广阔民窑为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第(2)问从“A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得出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从“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得出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加;依据“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四个阶层分工不同,但是和手工业发展有关的是工商食官,也就是说在当时手工业仍然由官府垄断,另外从材料的出处也可以了解一些有效的信息,就是本题材料来源于《国语·晋语》,说明当时仍是商周时期,从而得出结论当时还未打破官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答案: D2.《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解析: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到城市,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B3.(2016·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一下期中)《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这里的“吾”的身份是( )A.官营手工业者 B. 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项。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 B4.《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当时( )A.纺织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B.男女平等,妇女的作用受到重视C.纺织业由国家经营管理,地位高D.主张实现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解析:妇功被称六业之一,说明纺织业在当时居于重要地位,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关联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

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

上述材料可说明( ) 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根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

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2.《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解析:题干中“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的描述体现出了临淄商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的说法有所夸大历史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政府的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6·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材料中的“市”()
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解析:题中材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草市到南北朝才出现,而且在农村,材料中有郑国就可看出是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应当是农产品,应当主要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B项错误;到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才被打破,故C项错误;宋以前,市场都要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通晓”“不觉抵暮”等可以判定夜市和瓦子的经营已经没有时间限定,材料没有讲市和瓦子的分布范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瓦子经营者的问题,排除C项;坊是居民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
5.(2016·福建福州格致中学期中)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当时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

答案: D
6.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映了( )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西汉、唐、北宋等朝代的长安、东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答案: D
7.(2016·北京市海淀区统考)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

这表明( )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②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③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④广东商人生意兴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材料“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
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反映了清朝前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

广东商人生意兴隆,结合所学知识,应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

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

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一、二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解析:第(1)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从商业店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二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二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明。

答案:(1)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

(2)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

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