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2)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结构2
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 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与前角
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
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 中继站,能把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 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 浅反射、深反射和内脏反射。
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大多数脊神经组成了三个主要的神经丛,即颈丛、 臂丛和腰骶丛。
颈丛:起源于C1-C4脊神经,其分支支配舌骨的 肌肉,以及颈部和头后部的肌肉。颈丛一个中央的 分支是支配横膈膜的膈神经,与呼吸的调节有关。
臂丛:起源于C5-T1脊神经,形成5个主要的神 经分支,分布支配上肢和肩部肌肉。
12 对脑神经记忆口诀:
1嗅、2视、3动眼; 4滑、5叉、6外展; 7面、8听、9舌咽, 10迷、11副、12、舌下泉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皮层的深面为白质,白质内还有灰质核,这些 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称基底神经节)。基 底核中主要为纹状体。
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前端粗、 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 脑的外侧,又分为苍白球与壳核。
尾状核与壳核在种系发生(即动物进化)上出 现较迟,称为新纹状体,而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出
大脑皮层的组织结构:
分 子 层:水平细胞,水平纤 维, 星形细胞。
外 粒 层:星形细胞,小锥体 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神经系统2
2、脑神经节:其结 构与脊神经节相似。 3、自主神经节:其 节细胞属多极运动神 经元,胞体较小,散 在分布,核常偏位, 尼氏体较粗且均匀; 卫星细胞少,不完全 包裹节细胞胞体;有 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节后纤维形成内脏运 动神经末梢。
五、血脑屏障:
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 和神经胶质膜构成。毛细血管 内细胞之间以紧密连接封闭, 内皮外有基膜、周细胞及星形 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围绕。
思考题
• 试述多极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 递过程。 • 比较周围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 维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 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 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胶质细胞的 形态和功能。
分子层:神经元小而少,主要是 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 外颗粒层:主要是许多星形细胞 和少量小型锥体细胞。 外锥体细胞层:有许多中、小型 锥体细胞,轴突组成联合传出纤 维。 内颗粒层:细胞密集,多为星形 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主要是大型和中 型锥体细胞,其顶树突伸到分子 层,轴突组成投射纤维。运动区 有Betz细胞。 多形细胞层:以梭形细胞为主, 轴突进人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 合传出纤维。还有锥体细胞和颗 粒细胞。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 分称灰质,不含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部 分称白质。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脑的 表层,又称皮质,皮质下是白质。脊髓 的灰质位于中央,周围是白质。在大、
小脑的白质内有灰质的团块,称神经核。在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称神 经节或神经丛。
一、大脑皮质:
1、大脑皮质神经元类型: 锥体细胞:分大、中、小三型。 胞体形似锥形,尖端发出一条较 粗的主树突,伸向皮质表面。轴 突自胞体底部发出,长短不一, 是大脑皮质的主要投射(传出) 神经元。轴突组成投射纤维发向 脑干或脊髓,或组成联合传出纤 维,发向大脑皮质同侧或对侧的 其它区域,把该皮质区域形成的 信息传递出去 。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2神经递质和受体
② N受体亚型 神经元型、肌肉型两个亚型。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1型烟碱受体) 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节 节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肌肉型烟碱受体(N2型烟碱受体) 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
③ N受体的阻断剂是筒箭毒碱 (Tubocurarine);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的阻断剂: 六烃季铵 (Hexamethnium);
⑷肽类Peptides:
① 下丘脑调节肽,7种 ② 阿片肽 ③ 脑-肠肽 ④ 其他: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升压素(VP) 缩宫素(OXT), 心房钠尿肽等
⑸ 嘌呤类(Purine):
腺苷(adenosine)、 ATP
⑹ 脂类(Lipid):
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PG) 神经活性类固醇
⑺ 气体类:
NO; CO;
5.神经递质的共存 ⑴ 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
一个神经元的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 同一种神经递质。
⑵ 递质共存现象: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神经递质或调质,末梢可同时释放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递质 。
递质共存的意义:
① 协调某些生理过程: 如:支配猫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 ACh:分泌唾液 VIP: 增加唾液腺血供, 增强受体对ACh的亲和力
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
腺体分泌增加:消化腺,汗腺 平滑肌收缩:支气管,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 抑制心血管活动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瞳孔缩小等。
② M受体亚型
M1、M2、M3、M4、M5等。 M1在脑内含量丰富; M2主要在心脏 M3和 M4存在于平滑肌 M4还存在于胰腺腺泡和胰岛组织,
介导胰酶和胰岛素分泌;
胆碱能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中能合成Ach 的神经元。
第9章 神经系统2
3)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投射纤维 终止于皮层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 形成突触联系,并通过若干中间神经元 接替,转而与大锥体细胞形成兴奋性突 触联系,诱发其兴奋;
4)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 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1)为丘脑第三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弥 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2)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的传导功 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升路径:
背侧丘脑 中央后回 腹后外侧 上部 核 背侧丘脑腹 中央后 后内侧核 回下部
外侧膝状体 枕叶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48
(一)丘脑的核团
1.感觉接替核: 此类核团接受除嗅觉外的第Ⅱ级神 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 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 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听觉、 视觉)。
2.聚合 意义:可使许多神经元的兴奋或抑
制在同一神经元发生总和。
3.中间神经元链锁状联系: 意义:兴奋冲动通过链锁状联系, 在空间上扩大了反应范围。
4.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 意义:环状联系是构成神经系统活
动反馈调节回路的基础。
1)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果 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一致,则传 出反应效应被加强和延续,产生后放现 象;这是一种正反馈。
(2)突触前抑制: 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突触后神经元 发生抑制,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轴—轴型突触的存在。 。
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
①B纤维兴奋→释放GABA→激活A末梢上 GABAA受体→A末梢Cl-电导(通透性 )↑→Cl-外流→A末梢去极化→传到A末梢 AP幅值↓→Ca2+内流入A末梢量↓→递质释 放↓→突触后EPSP变小→神经元C抑制。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 不同,分成两类。 1.特异投射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二)
⑶ 可逆性;
关于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 ⑴ 受体有亚型:对每个配体来说, 有数个亚型。这样同一ligand 在与不同亚型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多样 化效应。
⑵ 受体存在部位:受体不仅存在于突
触后膜,而且存在于前膜。大多数前膜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其作用是抑制前膜
递质的进一步释放,如NE作用于前膜
传出神经元
1.辐散 (Divergence): 辐散的意义: 一个神经元的兴 奋可引起许多神 经元的同时兴奋
或抑制,从而扩
大了反应的空间
2.聚合
(Convergence):
意义:可使许多 神经元的兴奋或 抑制在同一神经
元发生总和。
3.链锁状联系:
(chain circuit) 意义:兴奋冲动通
肾上腺素和NE与β 受体结合产生 的平滑肌效应以抑制为主,如:血管 舒张,子宫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
与心肌β 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兴
奋性的。
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α 和β 受 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 上α 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 脏的血管β 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张。
由于对骨骼肌血管的舒张作用抵
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血 压总的变化不大,只是血流在身体各 部位的重新分布。这样,对β 1受体的作 用变得突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
兴奋药。
(三)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种类复杂,受体也多,除 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外,还有嘌呤 受体、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兴奋 性氨基酸受体、甘氨酸受体等。 对于每种递质而言,都有几个受体亚型, 这样有利于特定递质对更多效应器细胞 做出选择性结合,产生多样化效应。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第九章神经系统 (2)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软膜
分为软脑膜和软脊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在脑室附近,软脑 膜、毛细血管和室 管膜上皮共同突入 脑室内构成脉络丛, 是产生脑脊液的主 要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根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脊神经 后根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颈髓(8节)
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胸髓(12节)
段,共31个节段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 第4、5腰椎之间进行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3.第四脑室
为延髓、脑桥与 小脑之间的腔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第四脑室的底即菱形 窝,顶朝向小脑,下 通中央管,向上借中 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借一个中央孔和两个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三)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 丘脑组成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1.背侧丘脑(丘脑)
2)非脑神经核
主要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红核和黑质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2)白质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3)网状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生命中枢), 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
《神经系统》PPT课件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6
1、脊髓的外形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7
2、脊髓横断面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8
3、马尾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9
4、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20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 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 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 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 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
❖ 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 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 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 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 约相当于25瓦。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44
三、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 老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歧视有缺陷少 年儿童,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少年儿童,以保 证少年儿童在学校学习、生活愉快。
21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 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 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 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 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 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 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 第2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件(2)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 中枢 神经系统 脊髓
脊神经
+ 脑神经
周围 神经 系统
➢ 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
脑干
小脑 脊髓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是控制人身体Fra bibliotek动的最高级中枢
运动中枢 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小脑:协调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被切除小脑后 的狗的走姿
脑干
脑干
✓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 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 动的部位
✓ 受伤会导致人立即死亡
➢ 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
脊 律的反应 髓 2、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
大 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 联系通路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 枢脑 神 经 系 统
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周
围 神
脑神经
经
系 脊神经
统
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具有感觉、语言、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 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 命活动的部位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 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 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三、神经元
视察讨论:
神经细胞与一般细胞有何异同?
➢ 神经元的结构
神
细胞体
经
纤
神
维
经 元
树突
较短而分枝多,接受信息神
崛起
经
轴突 一般只有1个,较长,传导信息末
梢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2、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 肾上腺素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
合的受体。
2、中枢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导:沿一个方向单向传导 2)传导延搁:突触传递时间较长 3)中枢兴奋的扩散和集中
*
39
18
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 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
39
19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中枢兴奋的集中:不同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最 后集中传递到中枢比较局限的部位。 中枢兴奋的扩散:某一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 常常并不只局限于中枢的某个部位发生兴奋,而是兴 奋在中枢内由近到远进行广泛传播。
*
39
41
4)中枢兴奋的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 和,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 总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
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 和生殖等功能。
*
39
33
第二节 神经生理
一、神经纤维生理
1、神经纤维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半断离情况下, 对 侧浅感觉, 同 侧深感觉障碍
2. 丘脑的核团 大脑皮层发达动物的感觉换元的接替站。根据我国神经生理 学家张香桐的意见, 丘脑的各类细胞群分为三大类 (1) 第一类:特异感觉接替核 接受第二级感觉纤维投射, 并传向大脑皮层 例如: 听觉 内侧膝状体 视觉外侧膝状体 后腹核:躯体感觉外侧腹核;头面部内侧腹核
(2) 第二类:联络核 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来的纤维,换元后 投射到大脑皮层某一特定区域. 听觉 内侧膝状体 丘脑枕 枕叶,颞叶 视觉外侧膝状体 小脑,苍白球腹外侧核皮层运动区
(3) 第三类:非特异投射核
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通过突触的联系, 弥散投射到整个皮层,维持皮层的兴奋状态。
4. 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 激动系统冲动,使动物
保持觉醒状态。切断此
通路,引起动物昏睡。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网状 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分区:根据皮层成分、结构特征共分52个区(Brodmann分区)
1. 体表感觉区
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 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
投射规律 1. 躯体感觉为交叉投射, 头面部感觉为双侧投射。
2. 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体表 部位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 有关。
3. 躯体感觉倒置安排,
下肢顶部、上肢中间、 头面部在底部,头面部
代表区内部是正立的。
(三) 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痛觉的病理生理 •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是产生的复杂感觉. •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临床意义重大. • 痛觉的中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感受器可能为神 经末梢,没有适宜刺激.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受体: GABAA (促离子型受体):Cl-通道; GABAB (促代谢型受体):通过IP3、DG增加钾电导; GABAc (促离子型受体):Cl-通道,分布视觉通路; 三者都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甘氨酸氨酸受体: Cl- 通道受体, 也可与NMDA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效应。
D2 样 (D2, D3, D4),受体激活后降低cAMP水平;
(4)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1)兴奋性氨基酸类: 谷氨酸 门冬氨酸 谷氨酸受体: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种亚型
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
NON- NMDA:AMPA 和海人藻酸受体
抑制性氨基酸类:甘氨酸
(闰绍氏细胞等的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 (部分大脑、小脑抑制性递质,
特点四区,再通过中间神经元到 大锥体细胞胞体,突触小体多。 3. 局部阈下兴奋易总和而产生扩布性兴奋。 4. 接受特异传导道的冲动,联系切断后动物仍 保持觉醒状态。
(2)非特异投射系统 经典传导感觉传到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通过脑干发出侧枝 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反复换元上行 丘脑第三类核 团 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特点:1。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 无点对点的联系不引起特 定的感觉。 2。终止于大脑皮层各层细胞, 与树突形成突触联系 3。局部兴奋不易总和,通过 电紧张扩布影响、改变细 胞兴奋性。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反射活动传入信号在中枢进行整合。 整合既有初级水平,也有较高水平。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省略
(三)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播 2.中枢延搁 3.兴奋的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六) 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1. 突触后抑制 2. 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活动引起的。 突触后抑制的分类: (1) 传入侧支性抑制 (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
(一) 痛觉分类
内脏痛 体腔壁痛 牵涉痛
(一) 内脏痛的特征 1. 缓慢、持续、定位不清、对刺激分辨率差 2. 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对使皮肤 痛的切割、烧灼等不敏感. 3. 大部分由交感传入纤维传递 (食管、气管为迷走神
经; 直肠、子宫为盆神经传入).
(二) 体腔壁痛 • 体腔壁浆膜受到刺激是产生的疼痛. • 特征与躯体痛相似. • 由躯体神经传入.
伸肌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屈肌运动神经元
(2) 回返性抑制 (recurrent inhibition)
伸肌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屈肌运动神经元
传入侧支性抑制
回返性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示意图
2. 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on)
产生过程: B 纤维末梢释放 GABA A纤维末梢去极化, 膜电位减小 A 纤维本身兴奋时末梢动作电位变小 进入 A 末梢的Ca++减少 递质释放量减少 运动神经元产生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 也有通过激活GABAB受体 或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改变 钾通道功能,继发改变Ca++ 通道活动,介导突触前抑制。
神经系统(2)
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脏以 1受体为主,可用心得宁阻断;
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以 2 受体为主,被心得乐阻断。 3) 多巴胺递质、受体系统 位于中枢三个部分: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 结节-漏斗部; 受体亚型:D1 样 (D1 D5), 受体激活后升高cAMP水平;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 一、中枢对躯干感觉的分析 一般由三级神经元接替。
躯体感觉传导通路及脊髓横断面示意图
(一)感觉传入通路
1.丘脑前的感觉传入系统
(1) 浅感觉传导路径 传导痛觉, 温度觉 和轻触觉 特点: 先交叉再上行
(2) 深感觉传导路径 传导肌肉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 和辨别觉 特点:先上行再交叉
第一、第二细胞群,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 特异投射系统 第三类核团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 非特异投射系统
3. 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除嗅、视、听觉以外的经典的感觉的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接替完成: 脊髓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 脊髓后角或脑干的 有关神经核团 丘脑感觉接替核 皮层的特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