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训练答案对比赏析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通过课文《水调歌头》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水调歌头练习及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
“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1、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水调出头》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2、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统领全词。
高度概括了作者这个中秋之夜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
《水调歌头》赏析习题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名句赏析】上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苏轼《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苏轼《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江城子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释】: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
【翻译】:昨天黄昏时下着纤纤细雨。
今天天亮打开帘子,雪大得想要与屋檐齐平啊。
江天相接,没有地方认的出来青帘。
自己孤身挨冻坐着由谁来陪伴我?揩着有顽疾的病眼,捻着衰老的胡髯。
朱使君能在宾客满堂时畅快舒达,水晶盐是在为谁而甜。
手中把弄着梅花,向东远望思议着陶渊明。
雪像故人故人又像雪,虽然可爱确是有人嫌弃。
【赏析】:这是苏先生托物言志的一首词。
意思有两点:一、作者自身的实际状况;二、作者的理想生活状态。
词中可以看出苏先生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很大,并且处于一种可以随意拈来的化境。
词的上下阙通篇来看,方能明白的窥见苏先生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将词中出现的场景和名词统统的揉一下,然后再展开,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先生当时的状况和寄意。
当时大雪,开句却写是雨,黄昏与晓时间上的颠倒,表示已经是下了一整天的样子,先生处于一种身体很不好的状态中,但联系下阕可以看出先生心中还是一种很安静的期望能够隐逸的想法,与效法陶先生去,但是好像时下的状况已经不能够了。
词中朱使君还能够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畅快舒达,这也对照苏先生的苦闷,水晶盐,应该是咸的,但是在这里说为谁甜,也是禅思想的一种运用,不关乎五感,其实质一也,手把梅花,也可以效仿采菊东篱下的陶潜,杂糅一起的情景多半是想表达:现实并不如意,不如早归去也就是最后一句点明的意思,雪,高洁也,似故人,可亲也,雪,故人,世人多爱之,但是(苏先生)仍然却还有人(当权者)憎恨。
【阅读训练】:(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
从《江城子》《水调歌头》看苏轼“以诗为词”
从《江城子》《水调歌头》看苏轼“以诗为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文、绘画、骈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堪称古代中国文坛的一代宗师。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特别是《江城子》和《水调歌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
首先,苏轼追求语言的纯粹性和音律的和谐性,他将诗与词相结合,使得他的词作达到了一种音韵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江城子》是苏轼晚年写的一首自述词,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名利的无奈与看淡。
词中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己心灵的深入反省,通过风景与内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让词作的意境更加深刻,乐曲更加动情。
同样,他在《水调歌头》中也是以诗词的形式来呈现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了词的音韵,达到了音律的和谐及情感的表达。
其次,苏轼在词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对话,在情感上愈加深沉,文字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他善于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情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或意象的方式,将词作的意境向读者展开。
《江城子》中的“长恨生”、“大江东去”等意象,让读者对苏轼的痛苦心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水调歌头》中的“人生如梦”、“人生自是有情痴”等词句,凝练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另外,他还善于运用对话的方式,使词作更富有情境感。
通过对话中角色的不同身份和立场的反复对话,既展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又增加了词作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最后,苏轼在《江城子》《水调歌头》中的“以诗为词”也体现了他对词的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苏轼在创作时不拘泥于古代词人的格律和技巧,既尊重了古人的传统,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他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观点,追求自由自在的艺术表达形式。
《江城子》的长词结构和《水调歌头》的体裁变化等都是苏轼对传统词作形式的创新。
通过自由而灵活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他的词作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易于传播。
《水调歌头_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
浏览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以下问题。
(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空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酷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答案:参考(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圆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但愿和亲人团圆的欲望)②对亲人的美妙祝贺;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便可)。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篇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江城子》阅读题答案
苏轼《江城子》阅读题答案《江城子》是宋代大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整理了苏轼《江城子》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阅读答案(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对妻子的美好形象各采用了什么不同的写法,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情感。
(4分)(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
(评分标准:本题4分。
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评分标准:本题4分。
写法、情感各2分。
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情感表达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情感表达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
)⑴这首词主要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主要抒写词人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⑵这首词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
虚实结合。
词的上片是写现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写出了词人在梦中看见亡妻的样子,词人多少的相思苦痛蕴含其中;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
(1)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现出来?(4分)答:悲痛哀伤;“凄凉”“泪千行”“断肠处”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作品比较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作品比较阅读阅读苏轼的诗词,完成问题。
(甲)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丙)阳关曲·中秋月北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中秋月》熙宁十年(1077年)中秋,苏轼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共度佳节。
(1)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3)甲丙两首诗中描绘月光都用了“转”字,结合诗句分别说说该字的精妙之处。
(4)甲丙两首诗都写在中秋佳节之际,说说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月亮(2)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
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
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
(3)“转”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移动,暗示时光流转,夜已深沉。
(4) (4分)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在《阳关曲.中秋月》中则感叹兄弟相聚时间之短,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初一水调歌头试题及答案
初一水调歌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属于______体。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3. 《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向往。
4.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起舞弄清影”来描绘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调歌头》中的内容?A. 举杯邀明月B. 但愿人长久C. 江水流春去欲尽D. 把酒问青天2. 《水调歌头》中的“起舞弄清影”一句,所描绘的是:A. 诗人自己B. 月亮C. 嫦娥D. 影子三、简答题1. 请简述《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水调歌头》全文,回答问题:1. 苏轼在诗中是如何表达对月亮的赞美的?2. 诗人在诗中提到“我欲乘风归去”,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五、写作题1. 以“中秋夜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中秋节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一、填空题1. 词2. 月亮3. 团圆4. 月亮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四、阅读理解题1. 苏轼在诗中通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句,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向往。
2. 诗人在诗中提到“我欲乘风归去”,表达了他想要摆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五、写作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行创作。
)。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苏轼》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两首词,回答问题[甲]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江城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28、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乙词以“芙蕖”喻指。
29、试比较两词中加点的“弄”字的含义和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30、对两词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哀筝”,是从乙词总的旋律来写的;说是“苦含情”,是从乙词的感情来写的。
B.乙词的最后,没有正面描写人物,而是写弹筝人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C.甲词中写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词人的心绪矛盾的。
D.甲词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很值得伤感。
31、对甲词中的“高处不胜寒”一语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吗?32、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又不尽相同,试作简单的分析。
参考答案:28、朝廷;弹筝的美丽女子。
29、“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忽闻江上弄哀筝”的“弄”字意为“弹奏”,它传达的是弹琴者漫不经心的情态。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鉴赏附答案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鉴赏附答案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鉴赏附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2——23题。
(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2分)
2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提示:可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构思方面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22.(2分)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放达开阔。
或,作者
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23.(2分)示例:思想内容上:作品情感曲折变化,作者对人生别离的思考,激起各类读者的共鸣;词中对
美好生活的祝愿成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情怀乐观、豁达。
艺术构思上:结构精巧,想象奇特。
融写景叙事议
论抒情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
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并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水调歌头苏轼_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
《水调歌头苏轼_水调歌头阅读试题答案》摘要:何年,绍兴二十四年(5)廷试高宗(赵构)亲擢进士,都是至美物但面接上是起悲歌所谓以美衬悲、愈愈深者也水调歌头试题答案【】《水调歌头》完成面练习明月几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人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明月见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表达词人美愿望句是3.“起舞弄清影”“弄”用得哪里?.谢庄《月赋》有“隔千里兮共明月”诗句与词句思相近但境上不尽相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明月几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做出”思表明舞姿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美妙.前者是“无我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人共享月光美情景;者是“有我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美愿望水调歌头试题答案【】下面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处何处更似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词人简介张孝祥(370)安国别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法父亲张祁任直阁、淮南运判官少年阖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5)廷试高宗(赵构)亲擢进士授承事郎签镇东军节判官由上岳飞辩冤当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省正历任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舍人等职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建康留守外还出任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地方长官乾道五年(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湖居士集》、《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3首词【】①词作作者请祠侍亲获准乘舟沿江东归途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种芳草上阕写了怎样景色?请用己话进行描述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夕阳斜照广阔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两岸草木呈现出片葱绿春色;夜幕降临弯残月高挂天际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遭遇抒发己宦海漂泊倦和怀才见弃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期盼水调歌头试题答案【3】无名氏①平生太湖上短棹几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长剑换取扁舟叶归老渔蓑银艾②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④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释①说作者是宋朝南渡词人张元干②银艾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绶带因用艾草染成绿色所以叫艾③三江流入太湖吴淞江、娄江、东江④挽天河出杜甫《洗兵马》两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8.词开平生太湖上短棹几写往日太湖游那么轻松愉快目是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9.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运用了什么故?请简要阐述起悲歌原因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8.①与如今重到愁与水云多构成对比②奠定全词慷慨悲壮基调面写愁绪作铺垫(答对得分)③再引出愁所以深广原因昔日曾想抽长剑斩胡虏今日却志不展而叹息既知今日何不当就绝官场归隐故乡山水不与苟安君臣伍而感伤(3分) 9.化用晋人张季鹰因秋风思故乡吴江鲈鱼脍、莼菜羹故暗寓江南很美有鲈鱼与美酒相送己归隐生活但是诗人却又不愿也不忍归隐因而写出这首悲愤诗歌(能答出用了何得分答出脍新鲈斟美酒表归隐志得分能释出起悲歌是不愿不忍悲愤得分)原因词人面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收复原现实报国无门而愤然欲弃匣长剑换取归隐丘壑以扁舟叶相送渔樵江渚日子但又毕竟心怀报国志心存净洗胡尘千里收复原失地心所以又不禁发出了慷慨悲壮愤激声(3分定要结合词答题答出词人矛盾情感)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心声因而受到重视词系题吴江桥上因而全紧紧围绕江水立平生太湖上短棹几这几有说不清多少次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下抒写愁绪作了铺垫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释接下词句却是感情连续抒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拟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地方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先说己无作官说归隐不能下片用三三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感情从喷涌而出通脍把鱼肉切细从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物但面接上是起悲歌所谓以美衬悲、愈愈深者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全句谓己生长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打算正因有了这打算上片所说以剑换舟打算才实现丘壑隐也才蹉跎那么这打算能否实现呢?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清泪因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战斗收复失地作者切设想也都因朝廷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苏轼-水调歌头》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苏轼?水调歌头》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
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
“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
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
苏轼水调歌头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1、《水调歌头》①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
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1、翻译: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怎比得上在人间!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2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时间作词的情形3、内容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⑴上阕:矛盾心理:表达对“天上”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解脱;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⑵下阕:回到现实,积极心态,互相祝福,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4、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情感: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四、细腻品味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名句赏析】上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2024年初中语文《水调歌头》对比阅读含答案
水调歌头对比阅读【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谢无逸闲居。
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曰:“每欲问公一事,辄忘之。
尝闻人言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
”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得。
”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5.【甲】【乙】两篇诗文的作者分别是同为(朝代)的和欧阳修。
(2分)6. 解释诗文中的加点词。
(4分)文言实词积累高处不胜寒(1)胜负者歌于途(2)负临溪而渔(3)临谢无逸闲居(4)居7. 对【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B.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C.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D.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8. 梳理【乙】文的内容,填写表格。
(6分)场景 生活特点滁人游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3)________的生活(1)________(2)________ 太守醉 9. 下列对【甲】【乙】诗文中的“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都通过“醉”遮掩深藏于内心的郁愤。
B .都借助“醉”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C .“醉”的背后都暗含了现实中的不如意。
D .“醉”后的反应都表现在行为举止夸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训练答案对比赏析 《江城子》 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ng),自难忘(wng)。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又有断肠处一说) 注释: (1)乙卯:公元 1075 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 ling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 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6)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9)顾:看。
(10)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水调歌头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 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 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 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相关试题及答案 1、甲乙两词都极富想象力,甲词以天上宫阙喻指 ,乙词以芙蕖喻指 。
(2 分) 2、试比较两词中加点的弄字的含义和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 分) 3、对两词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说是哀筝,是从乙词总的旋律来写的;说是苦含情,是从乙词的感情来 写的。
B.乙词的最后,没有正面描写人物,而是写弹筝人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 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C. 甲词中写天上和人间、 幻想和现实、 出世和入世, 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 词人的心绪矛盾的。
D.甲词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很 值得伤感。
4、对甲词中的高处不胜寒一语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写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吗?(2 分) 5、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 ,与《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又不尽 相同,试作简单的分析。
(2 分) 【参考答案】
1、朝廷;弹筝的美丽女子。
2、起舞弄清影的弄字意即戏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 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 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 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 忽闻江上弄哀筝的弄字意为弹奏, 它传达的是 弹琴者漫不经心的情态。
3、D 4、根据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5、前者:是无我之境,只是客观地描述分局两地的人们共赏月光的情形。
后者:则是有我之境,是作者寄语远方的弟弟,也寄希望于明月之有情。
对比赏析: 江城子赏析 这首 《江城子》 作于乙卯 (公元一○七五) 年, 这时他四十岁, 在密州作官。
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
生死阔别,本词的时 间跨度达二十年。
上阕写死别十年, 一直对亡妻铭记在心, 但亡妻若能见到自己, 也会认不出来,因我过于衰老。
于是由悼亡到自伤,哀婉凄凉。
尘满面道尽十年 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
下阕记梦,兼写生前死后。
小轩窗,正梳妆,既是 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
相顾无言二句,状写今日失意、哀苦无处诉的 情怀。
具体真实,生动传神。
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 沉的感情。
水调歌头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 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 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 渗进浓厚的哲学 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江城子》阅读训练答案对比赏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