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合集下载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

陶渊明的诗歌以唐宋八大家之首,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价他为“诗神”。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概述陶渊明出生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原籍江苏泰州市靖江县,祖籍江西于都县,是中国南朝时期善文名士,他的家世显赫,曾祖父陶侃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将领,父亲陶青是东汉末年的大臣,对陶渊明十分疼爱。

陶渊明年少时聪明机智,学有余力,对经书、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

他还曾经参加过举行诗经讲解的庆赞学派。

后来,陶渊明历任上虞县令、太原太守等职,他对贬官、流亡、官尽、入山等不同的官场人生态度和思想变化,都有深入的思考和记录,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主要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主要包括散文、诗歌与书信。

在广泛的文艺作品中,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不仅仅包括了官场人生、亲情友情,还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有《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于304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它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美丽的桃花花园里建造了自己生活的乌托邦,他们在这里肆意畅游、和平安居,一直到死都不离开这个地方。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的一个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场上奸诈不堪的批评。

三、艺术特点陶渊明的艺术特点是“清新、自然、醇厚、幽远”,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醇厚朴实,笔调幽远深邃。

他的诗歌中有浓厚的田园风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躲避官场和政治阴谋的厌倦,也热爱自然风光,写下了很多美景和文学启示。

他的作品倡导诗人要有理念,要对自己的心态、情感、行动有准确、形象、明晰的理解。

四、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着乡土气息和深邃的情感,长期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方向,也成为历代文学家所学习的对象。

陶渊明 简介gong

陶渊明 简介gong

陶渊明1、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改名陶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陶29岁时出仕做官,到41岁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再不出仕做官,期间有5次出仕又辞官的经历。

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开创了田园诗派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称陶渊明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2、东晋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心怀“大济苍生”的抱负。

中年:“误入歧途”出仕做官。

晚年:“归隐田园”彻底隐居,22年再不出仕。

3、具体历程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陶渊明9岁丧父后,家庭衰微,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甚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太元七年(382年),陶渊明18岁时,前去投奔父亲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

他热情地款待了陶渊明,并让陶渊明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起用陶渊明。

不料,不久陶渊明就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

陶渊明回家不久,谢玄就因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逝。

陶渊明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不知所措,于是天天借酒浇愁。

陶渊明

陶渊明
个人简介
陶渊明(约36年— 427 年),又名潜,字元 亮。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汉族, 浔阳柴桑人(今江西 省九江市)。东晋末 期南朝宋初期诗人、 文学家、辞赋家、散 文家。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 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 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 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 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参军,镇军参 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 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 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 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 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 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 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母 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 他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 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 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他死时才五十余岁。 当时一般社会情形很不景气,他住在江西浔阳柴桑,和一 般衰乱时代的多数乡下读书人一样,主要靠种田过活,境 况非常窘迫,人口又多,收入不能维持极简单的生活。迫 于饥寒,只得放下犁头去求官。他的第一任官是京口镇军 参军,那是他才二十三岁左右(晋隆安三年),两年后, 奉使到江陵;同年冬天,母亲去世,他居了两年忧,到了 二十八岁那年,又起来做建威参军,第二年三月奉使入都, 八月补彭泽县令,冬十一月就因为不高兴束带见督邮,解 印绶归田。 总计起来,他做官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以后再也没有出 来做官。 从二十九岁弃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 中,他都在家乡种田,生活极苦,虽偶得朋友资助,还是 有挨饿乞食的时候。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关于陶渊明简介资料

关于陶渊明简介资料

关于陶渊明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关于陶渊明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0xx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仕宦生涯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以及其著名的名言。

一、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陶渊明,字元亮,号晋卿,生于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是东汉末年(公元3年)至西晋初期(公元4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陶潜是当地的小官,家境优越。

17岁时,他考取了进士,成为唐朝官员,曾在江南、淮南等地担任过多个县令和刺史职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官德政、退隐思考的时期;中期返乡种田、诗歌创作的时期和后期以文论时事、与世无争的时期。

尤其是他在中期因为反对当时官僚集团的统治而选择回到故乡隐居,以田亩为生,净心修身,用诗歌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史和田园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一生写作大量,估计达两千多篇,所创造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极为丰富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他的诗歌在题材上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描写和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观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流传至今,其《桃花源记》更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

此外,他还有一些哲学隐喻和杂谈的作品,例如《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通过对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念的探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

三、陶渊明的人物形象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清心寡欲、追求自由独立的田园墨客,他忠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宁肯选择隐居而舒适地生活,也不愿意掩盖自己的真正内心。

他的形象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代表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四、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的名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他的名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关于田园生活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最好的六首诗

陶渊明最好的六首诗

1、《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来自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住适还历错权医头武简头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型棉把怎作者雷总算又归返林山。

2、《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创选民切州屋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3、《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给里二内笔南。

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4、《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 陶渊明28 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 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 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 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 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病故。

归田后20 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 首。

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陶渊明死后100 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8 卷,并亲自写序,作传。

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 卷本《陶潜集》。

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9 卷本。

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 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

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

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

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 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

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

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

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

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 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 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陶渊明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形影神三首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

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

”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

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缺一。

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陶渊明

陶渊明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shǔ)。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短寿的饮料)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朱熹曾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
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 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 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其实,陶渊 明的这一点,不仅晋宋时期的文人无 人做到,即后代的文人也很少象他那 样能够超越仕与隐的矛盾。
唐代的诗僧灵澈有诗云:“相逢尽到
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正道出 了自古以来官僚文人在仕与隐问题上 的矛盾心态。正由于后代文人很难做 到真正摆脱名利的束缚,所以陶渊明 才成了后人心中高风亮节的象征。


金代元好问也评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2)、情、景、理的统一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 不已,乃识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 境产生的。 谢诗重句,陶诗重意,谢诗雕琢,陶诗天成。
所以方东树《昭味詹言》中说:“陶公不 烦绳削,谢则全由绳削,一天事,一人功 也。” 陶渊明诗不仅情景结合,有意境,而且还 有哲理色彩。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 而以求自安?”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 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浮丘居士,晋代末期至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家族
世代居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因为世事变幻曾经数次迁居,故笔名浮丘居士。

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豁达自由、境界高远、思想深邃而著称。

其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广为传颂。

他的思想主张主张“隐逸自乐”,认为人心应当与自然相契合,
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他自幼好读书,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和道家思想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他的思想独具特色,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和生命价值,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这个社会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宁静、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它深刻阐述了人性的向往和自由,反映出崇尚自然、蔑视人的僵化、功利、权力的农民知识分子的美好愿望,以及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多数诗与生活息息相关,描写了他的生活、自然风光、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对于农村生活和田园诗歌的发展贡献巨大。

其中《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对于隐居乡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现实的尽可能不沾染,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探究和认识,深化了人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的
理解和体悟。

另外,他的诗歌还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他对于时局的关注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和援助。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的作品在当代仍然广受读者的赞誉,他的诗文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影响至今不减。

陶渊明

陶渊明
诗 五 首
焦作十八中 初二五班
30.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 居》、《饮酒》。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 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 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 死亦足! 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 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 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 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 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 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 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 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 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 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 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元勋,***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参***、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资料

陶渊明资料

陶渊明资料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陶渊明的古诗

陶渊明的古诗

陶渊明的古诗
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4.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5.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6.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7.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
时还读我书。

”。

陶渊明(最全)PPT课件

陶渊明(最全)PPT课件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 天真的性情。道德修养上 “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 “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 “纵浪大化” 。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
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10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题材内容
❖ 诗歌分类:共存诗120首 ❖ (一)田园诗 ❖ (二)咏怀诗 ❖ (三)咏史诗 ❖ (四)行役诗 ❖ (五)赠答诗
9
陶渊明的思想
❖ (一) 安贫乐道的思想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 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努力保 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鄙视出仕,但绝不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 又希望功成身退。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 但是他能用“道家思想”来求得平衡。 “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先师有遗训,忧道不 忧贫”。“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贫富常交战,道 胜无戚颜” 。
8
3、思想个性(以辞官彭泽令为界分两期)
前期:积极谋仕,有“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又依顺 自然,有“遁世以独善其身”的随事行藏。 (以儒为主)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儒 道 双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 ——《感士不遇赋》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5
两个分期:
1、前期(41岁以前)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彭 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隐居 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

陶渊明的所有诗

陶渊明的所有诗

陶渊明的所有诗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杂诗【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杂诗·其二【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资产阶级的父亲,导致了陶渊明的三仕三隐?
陶渊明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曾祖父为后代积攒了一些财力和人脉,但是到陶渊明父亲的手已经不成为当时的贵族阶层,当时门阀制度严密,没有了贵族的身份,陶渊明的仕途夭折的预兆已经显现。

家道中落是一大坎儿,历史上不少家道中落的人,往往是昨日锦衣玉食,今日便是粗茶谈饭,明日就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问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雪芹的身世及其所写的《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成败,乾隆皇帝下江南,接待的场面之盛大,花钱如流水的各类准备,金银之多已经让这些人没有了金钱的概念,等到后来抄家,曹雪芹穷困潦倒,幸好可以著书以慰心灵,把那周遭的浑浊展示在世人面前。

陶渊明的家也不例外,到他父亲手中时已经远远不能和其曾祖做比,只能算得上能娶上一房小妾的小资产阶级。

这对陶渊明的影响是长远的一生。

陶渊明的父亲是一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娶了一房妾,生下了比陶渊明小三岁的程氏妹。

但不幸的是,陶渊明的父亲在其八岁时就羽化登仙只剩下两个女人一对儿女生活,在陶渊明十二岁的时候,其庶母离开人世间,剩下他的母亲和程氏妹三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作为当时名士的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不忍之下将他们接到自己家里住着。

孟嘉在当时也是有名的人物,家中的藏书非常之多,尤其是儒家的经典之多,陶渊明从小就包围在儒家经典著作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才有了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读书人千百年来的责任,没有人不抱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想,陶渊明的读书责任也难逃于此。

东晋时期人们好玄学,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喜欢讨论老庄等一些人生哲学,而是政治的原因,门阀制度下贵族和庶族之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凭借着父辈的功绩就可以稳坐高官,并且和贵族通婚,亲上加亲,贵上加贵。

剩下的人,扭转人生无望,看不到读书改变命运的成功希望,从而也断送了以仁义为民助君治国的妄谈。

孟嘉是当时谈论玄学的名士之一,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之间影响到还是孩子的陶渊明,因此,在陶渊明的身上同时具有着儒家和道家两种修养。

在现实生活的碰撞中,儒家的思想可以让陶渊明去做官,一方面可以解决家贫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可以学以致用,大济苍生。

而道家的思想更能让陶渊明解脱尘世的束缚,官场的羁绊,让其回归到田园的生活,在自然的原野上做一匹脱缰的野马,就像久困于笼中的鸟儿回到了原来生活过的树林子,被限制在小池子中的鱼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深渊之中,自由任逍遥。

在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中,陶渊明选择了三次出仕,又选择了三次归隐,最后一次真正归隐田园,回归到自然之中,没有官场的喧嚣,只有田园生活的宁静。

最终陶渊明选择了道,在田园中饮酒放歌,披星戴月,守朴归真。

没有陶渊明的父亲这样小资产阶级的失败,就不会有陶渊明这样的“百世田园之祖,千古隐逸之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