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02《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加减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分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3.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4.学生练习: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 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 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加法的概念,能够使用加法完成问题•学会使用“多少个”、“多少”等词语描述数量关系•能够通过实物模型、图形模型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1.2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运用身边的实物和图形模型解决问题•学会通过口算、竖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兴趣激发:通过有趣的实物和图形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好奇心•学生自信增强:通过口算、竖式计算的练习和实物、图形模型的解决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自觉性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及其运用•能在实物和图形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加法解决问题2.2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和图形模型形象地描述加法概念•运用竖式计算等方法快速解决问题三、课前准备3.1 教师准备•课前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准备好课件、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资源3.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熟悉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好纸笔等学习工具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课件中的数字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加法的运算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呈现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问“小明手中有两颗糖,小红手中有三颗糖,两人手中共有多少颗糖?”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4.3 讨论和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等资源,得出结论:“小明和小红手中共有5颗糖。
”教师通过竖式计算和口算两种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问题的解决方式。
4.4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其他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资源,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和解决其他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小结教师通过复习整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做一个总结,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加法概念和使用图形模型解决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给出不同数量的糖果,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数量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加减法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全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并能够用加减法表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孩子们分糖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感知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糖果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加减法的符号,结合具体的糖果情境,展示加减法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以糖果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他们对数数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同时,学生的数数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数数时容易出错,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数问题,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数数,能够数出1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数数,能够数出100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糖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颗糖果,引导学生观察糖果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数,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数糖果,每组数完后,汇报结果。
4.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数糖果的练习题。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的意义和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数数的方法–从1开始数–不重复、不遗漏2.运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数数的能力:观察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1.填一填
(三)课堂练习
()+()=() ()+()+()+()+()=()
2.横着看,每行()只,有()行。列式(
)。
3.一共多少个桃子?
(1)横着看,每行()个,有()行。列式是(
)
(2)竖着看,每列()个,有()列。列式是(
)
4.每盘有()个,有()盘,算式里有()个()相加。列式是( )。
5.数格子
(1)横着看,每行有()个格子,有()行。列式是(
)
(2)竖着看,每列有()个格子,有()列。列式是(
)
答案: 1. 5,5,10;2,2,2,2,2,10 2. 7,3,7+7+7=21 3.(1)5,3,5+5+5=15 (2)3,5;3+3+3+3+3=15 4. 4,4,4,4,4+4+4+4=16, 5. (1)8,3,8+8+8=24 (2)3,8,3+3+3+3+3+3+3+3=24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提出遇到的问题,杂乱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去数? 方阵的物体又可以怎么去数?共同反思过程,让知识再次得到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 几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内容《有多少块糖》。
下面我想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通过数糖块这个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了学生可能出现1个1个地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不同的数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1个1个,也可以几个几个数。
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的起始课,是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奠定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农村学生特别熟悉的玉米粒代替教材中的糖果,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数数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横着数,竖着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
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
三、说学法本节课《有多少块糖果》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数数这个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一个抽象过程。
我指导学生先从数玉米开始,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然后,通过两组糖果的出现,介绍什么是“横着数”什么是“竖着数”。
这样,为下面相同数连加做了铺垫。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有多少块糖果》是一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是,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难点是,横着数怎么列出加法算式,竖着数怎么列出加法算式。
第一个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些糖果,让学生观察并和同桌说说你想怎样数,然后拿出自带的玉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来。
通过提问知道学生有不同的数法。
第二个环节出示一行7个糖果,让学生观察横着数有7块糖果,也就是一个7,而且知道有2行,知道了2行就是2个7,竖着数一列有2块,有7列,也就是有7个2,这时候学生刚刚接触行和列,还没有弄明白,接着又出示一行3个糖果,用相同的方法。
为下面相同数连加做好了准备。
第三个环节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出示一行5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糖果,我们怎么来数?受上一个问题的启发,学生会想到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再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教材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计算一包糖果中有多少块糖,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他们对数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进行100以内的数的计数。
但是,对于复杂的加法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的实质,能够通过具体的情境计算出糖果的总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的实质,能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计算一包糖果中有多少块糖,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有趣的糖果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糖果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糖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糖果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数糖果,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直观、明了为主,主要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糖果情境的图片。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重点关注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糖果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糖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糖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介绍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加减法游戏和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加法和减法运算。
4.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得出答案。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并进行一些拓展练习。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有多少块糖说课背景本篇说课是针对2022-2023学年度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中“有多少块糖”这个问题设计的。
本篇说课将重点讲述如何教授学生利用排序和分组的方法求解“有多少块糖”的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有多少块糖”的问题;2.学生能够通过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解决“有多少块糖”的问题;3.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在本节课开始前,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并把它们放在课桌上。
在学生开始上课前,老师可以问学生课桌上有多少块糖,引导学生思考“有多少块糖”的问题,然后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排序和分组在学生理解了“有多少块糖”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讲解排序和分组的概念。
顺序排序就是把一些事物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务必要让学生理解,大小顺序可以是数字的大小,也可以是其他事物的大小,如颜色、形状等。
接下来,可以使用画图形象地展示什么是分组,让学生对它的概念有更清晰地认识,并帮助他们将所有糖果分成若干组。
3. 实例演示首先,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将课桌上的糖果进行分类。
然后,让学生将同一组的糖果数进行数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每组糖果数量的总和,学生可以计算出课桌上共有多少块糖。
4. 练习教师将准备10个糖果,让学生依照前文所述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数数,并计算出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块。
练习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5. 拓展在该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用一个大桶存放不同种类的糖果,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统计,找出共有多少块糖果。
在进行此项活动时,要鼓励学生使用已经学到方法,同时要引导他们发掘一些新的方法。
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实践,理解“有多少块糖”的问题以及如何用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解决它。
帮助学生提高使用排序和分组方法的能力,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有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加减法计算物体的数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通过数糖果的实践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物体的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糖果等零食有较大的兴趣,通过数糖果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物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物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糖果店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来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设置一个糖果店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糖果店的老板,你如何知道你有多少块糖呢?从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教学活动: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盒糖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数一数每组有多少块糖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计算两组糖果的总数。
3.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课件和动画,向学生讲解加减法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4.练习与巩固: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我会让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糖果,我们还可以用加减法来计算什么?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来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1《有多少块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3.1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糖的图片和数量,另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背景,进而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10以内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糖果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糖果图片,发现问题的规律。
3.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北师大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北师大版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同数连加。
同数连加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巩固加减法运算的关键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生活实际情景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同数连加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道同一个数可以多次连加,有多少个数就连加几次。
2.知道同数连加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
3.能够运用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知识点讲解同数连加是指同一个数重复加法运算的情境,例如:3+3+3+3,可以简写为4×3。
同数连加也可以使用数学符号∑(sigma)表示,表示的意思是“连加”的符号。
例如,4个3的同数连加可以表示为∑4×3。
实际情景引导同数连加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际情景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教室里发糖果,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块糖,然后再问同学们:“如果每个人都再发一块糖,你们一共有多少块糖呢?”同学们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即每个学生有两块糖,班上有20个学生,那么一共有多少块糖呢?即 2+2+2+2+2+2+2+2+2+2+2+2+2+2+2+2+2+2+2+2=40块糖。
练习环节1.同学们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例如教室里有5个桌子,每个桌子上放着5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答案是 5+5+5+5+5。
2.让同学们互相出题,练习解答同数连加题目。
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总结同数连加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同一个数可以多次连加,可以用数学符号∑(sigma)表示。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同数连加的运算方式和记号表示,以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记忆。
教学结论同数连加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是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际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同数连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有 多 少 块 糖》(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多少块糖
学科与年级
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与版本
北师大版
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小学数学计数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提升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有多少块糖》,看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吗?
•形成明确任务: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根据题目,计算糖果的块数。
2. 了解文章背景
•询问学生中谁有吃过糖果,他们会觉得多少块糖果比较合适。
•列举出学生们提及的数量,加以比较和分类。
3. 带入实例练习
•在黑板上写下问题:“小明手头有20块糖果,准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糖果?”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然后让其中一组的学生进行讲解。
•拓展问题:“如果每个小朋友要分到4块糖果,那么小明最少需要准备多少块糖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举出步骤,进行提问和讲解。
4. 强化练习
•通过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进行强化练习,引导学生们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计算出不同数量糖果块数的问题。
5. 拓展练习
•团队比赛:将学生分为两个团队进行比赛,完成一些计数问题的解答。
•及时反馈,激励学生,提高参与度。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了数学中的计数方法,掌握了计算糖果块数的技巧和步骤。
•通过实例练习和强化练习,学生们提高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团队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选自2013年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
一:读懂教材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糖果、圈小熊、数格子、数蛋糕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可以用更加简便的方法--乘法去算,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
二:确立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学习乘法做铺垫。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五:教学方式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六: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首先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充分经历探究新知通过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填一填,使学生学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也使学生明白,虽然有不同的数发,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3、联系拓展领悟新知“数蛋糕”活动,学生在列式解决5盘蛋糕,每盘有4个,一共有多少个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练一练“2,3”题的练习,数的对象的个数逐渐扩大,抽象程度也逐渐提高,学生积累的经验也更多。
师生总结: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能用相同加数连加的的算式来表示,但有的题这样做很麻烦,我们下节课一起研究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代替这种连加的方法。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 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1课时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课堂教学目标1.认识比与比例的概念;2.能够运用简单的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口算速度比较慢的四则混合运算;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1.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关系;2.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比例关系在朴素思维中的应用;3.学生需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比例想到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法:讲解比例概念;2.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存在比例的量;3.团队合作法:利用小组讨论方式提升学生观察表现及运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比例的概念教师先通过实际物品展示比例的概念。
比如:某种饮料按照8:2的比例配置,学生可通过观察已经开启的小瓶、大瓶饮料数量判断。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演示如何使用比例运算。
给出明确的问题:有100块糖,小明拿了一些,小红拿了2块,最后小张和小李平分了剩下的60块。
应用比例运算方法,求小明拿了多少块糖。
此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
在合作中,学生需要找寻问题中对应的比例关系,通过手算推导找出小明拿了多少块糖。
在找出答案后,教师需对每组的结果逐一检查验证。
3. 深度探讨再次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展开探讨,以问题为案例。
问题:两个数字之和为30,它们之间的比例为5:7,求这两个数字各为多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寻问题中存在的比例量,并寻找解答方法。
学生经过思考、提问、分析,最终找到解答的方法。
同时,教师监督每组的讨论过程,并对探讨结果进行检查。
4. 总结归纳教师主动与学生们互动,向学生们提问,引导他们总结、概括此次学习的核心内容。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样例设计等。
比例是什么?样例分析:100块糖,小明拿了一些,小红拿了2块,最后小张和小李平分了剩下的60块。
应用比例运算方法,求小明拿了多少块糖。
两个数字之和为30,它们之间的比例为5:7,求这两个数字各为多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地了解比例的概念与应用,并在团队合作中掌握了多种应用比例的方法,提升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吃糖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整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故事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运算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实际情境中的数学运算应用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享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吃糖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3.课堂讲解: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运算技巧。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说课内容]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北师大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块糖》,主要知识点为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说教材]“有多少块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通过数糖块这个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示了学生可能出现1个1个地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不同的数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1个1个,也可以几个几个数。
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的起始课,是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更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说学情]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往往对直观的事物较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需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说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难点: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说教学方法]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 学生自主活动: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收获从而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激趣:猜一猜。
课件出示:有位姑娘真漂亮,头扎两个小辫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一课 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多少块糖》,主要涉及数的概念和数的应用,学生要求掌握数数、比大小、运用数操作符表示数等数的初步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对数字能够做到熟记和有效利用。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包括快速数数和逐个数数。
2.熟记并掌握数字1-6的英文单词表达。
3.学会通过图形来加深对数量的理解,描述图形数量的变化。
4.熟练操作数操作符,如+、-、>、<等。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图形和数值来进行计算和比较,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记录、比较等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互动游戏来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如:大家喜欢吃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糖的知识,例如大家手里有一个糖果,可以通过数数来交流糖的数量,如何比较两份糖的多少呢?2. 学习内容(1)学习数字的表达通过数学歌曲或其他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记数字1-6的英文单词表达。
(2)数数方法的简介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介绍快速数数和逐个数数的方法。
(3)图形数量的描述引入关于糖果数量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图形如何描述数量的变化,如使用小碗来表示不同数量的糖。
(4)数的运用通过图形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比较数值,更好地进行数字的理解和计算。
3.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需要多加练习和思考,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后作业设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答案和解题方法,也可以布置到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图形数量的应用来加强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讲解速度和语言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2.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数字表达、数数方法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大量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下一步认识乘法的直观模型、体会乘法的意义、能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和技能出发,经历数一数,抽象出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规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看图正确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几个几个地数数,并列出相应的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列出连加算式,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法、练习法三、说学法在学习新知时,我引导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同桌间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数学语言表达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数数与列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相结合,充分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为后面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机灵狗给我们班同学带来了一堆糖,你们愿意帮它数一数这堆糖一共有多少块吗?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
2、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一)摆一摆,数一数利用学具小棒数一数,数完之后,汇报交流,有多少块糖?你是怎么数的?数完后,同桌之间交流数数方法,并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怎样数数更方便)(二)数一数,填一填分为三个层次教学:1、通过对比,认识方阵图。
2、横着数。
横着数:每行有7个,有2行,一共14个3、竖着数竖着数:每列有2个,有7列,一共14个。
“(三)说一说,算一算“大家能数一数,那能算一算吗?”教师出示课本“说一说,算一算”课件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你能算出图中有多少根棒棒糖吗?”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列出算式,有学生可能不能列出多种算式,教师要提醒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列出不同算式,学生完成之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总结“几个几的意义”(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几个几的意思,体会数学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6-17页《有多少块糖》。
2、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板块。
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了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旧教材是先出示方阵熊猫图,让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比较直接。
而新教材是先要把一堆杂乱的糖果数出来,从而引出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再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引导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
这样的教材编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入,也更容易消化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够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摆一摆(让学生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数一数(让学生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横着数和竖着数)、填一填、算一算等,注
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创设思维的环境。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数方阵的时候横着数,或者竖着数。
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按行数和按列数这样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我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号吗?今天是11月14号,也是小明的生日。
小明的妈妈要送他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妈妈买了什么?妈妈从商场里买回一堆糖果,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这样的设计借助动画去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糖果,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合作交流。
最后分享他们的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活跃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展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1块1块地数,2块2块地数,5块5块地数等数法,没有出现的,可以让学生注意看书或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
此时再提问,1个1个地数,或者2个2个地数,糖果的总数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学生能很快地发现不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物体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而总数不改变,小结。
)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出示教材第16页第二个活动图。
引入小故事:灰太狼有一袋糖,想知道有多少个,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数,聪明的喜羊羊把糖果摆成了方阵的形状,你知道它是怎么数的吗?
左图是按行数,右图是按列数。
提问学生:按行是怎么数?列又是怎样数?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明白行与列的区别,学生表述不完整的,要及时给予提醒和鼓励)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按行数”是横着数的,“按列数”是竖着数的。
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图下方的填空。
再提问学生说出他们答案。
学生回答完,再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表扬的时候可以用你的回答太棒了,你的想法很好等多种语言方式去鼓励学生。
左图,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14块。
右图,每列4块,有3列,一共12块。
(设计意图: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
这里要总结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刚刚的糖果真好看,这里还有一种更漂亮的糖果呢,这是超级棒棒糖。
①出示教材第16页第三个活动图,提问:想知道一共多少块糖,可以怎样数呢?(受上一个问题的启发,学生会想到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再引导学生根据两种数法列出不通的连加算式。
)
横着数,每行5块,有3行,即3个5相加。
加法算式:5+5+5=15(块)
竖着数,每列3块,有5列,即5个3相加。
加法算式:3+3+3+3+3=15(块)
观察两条算式发现最后的得数是一样的,不管横着还是竖着数,物体的总数不会改变,再一次积累数数经验,为乘法的学习做孕伏。
(3)强化训练,提升练习
课件展示出教材第17页的第3题,采用“竞赛”奖红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数方阵物体个数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跳远游戏好吗?看看谁跳得最远。
首先我们把1、2组分为A组,3、4组分为B组。
游戏开始了。
A组每次跳5格,跳了3次,一共15格。
3个5相加,加法算式是:5+5+5=15(格)
B组每次跳3格,跳了4次,一共12格。
4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12(格)
(4)回顾反馈,总结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全课,总结收获。
提出遇到的问题,杂乱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去数?方阵的物体又可以怎么去数?共同反思过程,让知识再次得到升华。
(5)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剩余的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况物体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总数不改变。
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即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即有多少个几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