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动手做1》word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分组、合数、单数的特点,简单归纳数字;2.能够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简便地验证算式的正确性;3.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4.能够用1至9中的数字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5.能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有条理地口算。
教学重点1.归纳数字的方法;2.验证算式的方法;3.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数学关系的能力;4.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5.有条理地口算。
教学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数学关系的能力;2.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快速验证算式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2.列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简述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40-P53页的内容;2.学生思考课本所讲的例题,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情况进行练习;3.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方法及灵活应用。
互动探究(35分钟)1.老师让学生听一个数学故事,并带领学生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深入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2.老师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乘法的运用;3.老师带领学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口算,并引导学生口算的行文思路。
交流总结(12分钟)1.学生上台做题,展示所学的方法,并互相评价;2.老师让学生针对有意义的口算,进行大声朗读;3.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按照分组、合数、单数的特点,简单归纳数字;2.学生能够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简便地验证算式的正确性;3.学生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4.学生能够用1至9中的数字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5.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有条理地口算。
本节课作业1.手工制作一个1-9的数字拼图;2.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3.布置P54页的课后习题。
小结本节课介绍了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比较法解决问题;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了解比较法的应用范围;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法是什么;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数学是一门美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比较法是什么?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优胜劣汰,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蛋糕的口感和味道,来判断哪个更好吃;或者通过比较两条鱼的大小和重量,来判断哪条更肥美。
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出需要比较的事物;•第二步:列出比较的标准,比如大小、长度、质量等;•第三步:根据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比较法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找出哪个更快;比较两个水果的口感,找出哪个更甜。
(三)、练习(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法,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轻重等;再比如老师出示两把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四)、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把它们进行分类,并根据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比较法来解决它们的问题,然后写下来,明天可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比较法的知识和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自己的思维体系。
学数学就是在学一种思维体系,在日常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这一点。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教案1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1、小组汇报: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1)小组交流(2)汇报评议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动手做(一)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一、折一折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奉新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四有趣的图形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合。
课件、简笔画、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剪刀。
出示教师画的简笔画,如下: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画的画,画得好吗?你能说说每幅图像什么呢?每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学生看图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奥秘。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正方形纸,你能把它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折法:一是上下或左右对折,二是斜着对折。
师:用剪刀沿折痕剪一剪,比一比,看你折出来的两部分是不是一样的?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给予肯定。
师:还能想到其他折叠方法吗?(引导学生明确:只要通过正方形中心,就都可以把正方形分为一样的两部分,如图:。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长方形纸、三角形纸和圆形纸,像折、剪正方形纸一样,把这些图形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再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再上台演示,汇报。
师: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吗?(不是。
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其中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才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师小结:把长方形横着对折、竖着对折、斜着对折,只要沿通过长方形中心的任意一条线对折,都可以把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沿三角形不一样的那条边的中心和相对的顶点的连线对折,可以把三角形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沿通过圆的中心任意一条线对折,都可以把圆折成两个一样的半圆。
2.拼一拼。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间和下面拼图。
师:这些图都是几个小朋友折出来的纸拼起来的,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起来的吗?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动手做(一)》课件
格致中学小学部 陈维红
第一课时
把一张正方形的 纸折成一样的两 部分,怎么折?
我这样折:
我这样折:
把一张长方形的 纸折成一样的两 部分,怎么折?
我这样折:
我这样折:
把一张三角形的 纸折成一样的两 部分,怎么折?
可以这样折
把一张圆形的纸 折成一样的两部 分,怎么方形拼一拼, 你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四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拼, 你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四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 你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你会用
剪出一个
吗?
数一数。
(
)个长方形
(
)个三角形
(
)个三角形
(
)个正方形
是由哪些图 形组成的?
做风车
做风车。
做风车。
做风车。
全课总结
能够将平面图形进行简单 的分解和组合。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手做(一)》是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小棒、积木等材料进行建构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图形和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小棒、积木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小棒、积木等材料进行建构活动,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性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 动手做(一) 4教案 北师大版
动手做(一)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教学难点:涂颜色设计图案。
教学具准备:各种美丽图案、彩色笔、小棒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启发:人们利用这些图形可以创造和组合成许多美丽的、有趣的图案呢!它们会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美好和丰富。
二、欣赏图案。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案。
2.欣赏书上的图案。
依次投影出示课本40页的四幅图案,师生共同欣赏。
师:这么美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指着图形说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图形组成的图案,小朋友可以回家中去找一找,相信你能把它们找出来。
3.数学万花筒。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
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美在什么地方?
三、练一练。
让学生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学生如果有困难的,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学生合理的,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全课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能继续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北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北师大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拼图活动,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认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拼图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进行拼图。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拼图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剪刀、彩笔、黑板、投影仪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折纸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纸拼图活动。
2. 基础知识讲解:简要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拼图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动手做(一)2. 板书内容:折纸拼图活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折纸拼出一个有趣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完成折纸拼图,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折纸拼图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
但在部分学生中,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折纸拼图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创作更多的折纸拼图作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情分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对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
学生们非常喜欢学习动手做的课程,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会用纸折出好几种图案,也有的学生只能折出一种图案,还有些学生不会折。
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学生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而七巧板的空间图形变化,又将引出无数个奇妙的图案,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探索生活、审视生活、认识世界的有效载体。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3、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4、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剪刀、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探究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好朋友吗?(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你们还记得他们的特征吗?(记得,找孩子说一说)但是在他们身上,你还能发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想和老师一起探究的孩子请抱臂坐直。
1、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老师引导)生:我知道,可以找出正方形。
(怎么画呢?和大家说一说)孩子们都能正确地说出来。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动手做”的含义,在动手做的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美妙;2.引导学生在朴素的感性认识和策略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课程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亲手制作数学模型,从中感受动手做数学题的乐趣。
本课教学内容为小组制作等高线模型,并从中开展启示式的讨论。
课程安排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引入2.学生活动3.讨论与总结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左右,由一名组长带领。
每个小组从下面的物品中选择一个制作等高线模型的主题:–青蛙–树木–池塘2.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应该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开始制作等高线模型。
3.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应该向大家展示他们所制作的等高线模型,并且说明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制作模型。
4.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从已制作出的等高线模型中找出共性和不同之处,总结出制作任务中的思维和技能要求。
讨论与总结1.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经验,并总结出小组成员运用了哪些思维和技能;2.在小组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制作等高线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思维和技能,并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图;3.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根据每个小组制作的模型的大小,形状,完整程度和美观程度来进行评分。
课堂互动1.在制作等高线模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互帮互助,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2.在展示等高线模型时,学生需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与他人交流思路,表达自己的观点;3.在总结等高线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已经制作的等高线模型,总结出具有共性和不同之处的思维和技能。
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先介绍等高线概念,让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制作等高线模型;然后引入今天的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制作等高线模型,要求学生根据物品进行选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动手做(一)
至少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对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圆形的纸对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半圆。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是操作实践课,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喜爱折纸和剪纸,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图形的特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以后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很大的帮忙,并且培育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制造力。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深厚。
2.下面的拼图像什么?利用附页中图3剪一剪,拼一拼吧。
师:同学们赶快来剪一剪,拼一拼吧。
师:同学们都拼完了吧,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图形图片)
师:怎么样?是不是和你的一样漂亮。你还能拼出其他好玩的图形吗?
生:可以,这是我拼出来的。(图片)
师:真好看,相信同学们也拼出了好看的图形,我们接着来看第3题。
北师一下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
第2课时动手做(一)
课题
动手做(一)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动手做(一)》是位于北师版教材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对简洁图形的分解和组合,进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制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已有了大量的认识,经过学习《认识图形》后,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四种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低班级学生喜爱动手的特点学习《动手做一做》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
教学策略
1.依据低班级学生喜爱动手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剪拼等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
3.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5页的内容。
2.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概念,学习数的排序和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数的排序和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理解数学概念。
2. 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的乐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
2.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学生的动手操作。
3. 准备一个宽敞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物品,让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而引入数的排序和比较的概念。
3. 动手操作: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小卡片,让学生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排序和比较的方法。
4. 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讲解和反馈。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排序和比较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共同找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
八、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的排序和比较的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小游戏,与同学们分享。
3. 教师对学生的拓展活动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小棒、计数器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9课时第一课时买铅笔教学目标: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闇练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研究,它们也经常买一些研究用品。
上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扮演,师口述内容,生扮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分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
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分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何支?二、想一想,列算式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2、列出算式,15—9三、讨论15—9的算法1、让学生独立考虑,用小棒摆一摆,测验考试解题。
2、小组交换:你是如何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1)学习数字1-5的书写和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6-10(1)学习数字6-10的书写和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3. 第三课时:数的组成(1)学习数的组成,理解10以内的数可以由1-10这些数字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的组成过程。
4. 第四课时:比一比(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 第五课时:动手做(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完成指定的数学任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回答问题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教具,学习新知识,如数字的书写、认识等。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如数的组成、比一比等。
5.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2. 回家作业: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回家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先让学生折正方形,探索折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
·把附页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片分别折两部分,为以后学习“对称”积累活动经验。
第3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允许学生借助其他工具折出正方形。
第4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学生可以拼出他们喜欢的图案,教师可以把学生拼出的图案在全班展出,进行交流。
《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编写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四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某些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拼图。同时,这一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对称”的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用剪出的图形照样子拼一拼。
模仿拼图形,用剪出的图形照样子拼组合图形。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与同伴合作,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
与同伴合作拼图案,由于没有给出样板,所以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前两个问题是对图形进行分解,后两个问题是对图形进行拼补。
②请学生演示圆形纸的折法,并提问:还能从别的地方对折吗?把圆折成相同的两部分,有无数种折法,只要折痕通过圆的中心就可以了。要引导学生体会无论从哪里对折,折出的两个半竖着折、斜着折,都可以得到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学生能折出三种图形即达到要求。斜着折有很多种折法(如图),只要剪下来能够完全重合都是可以的。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题:4.2 动手做(一)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1 小时授课目标:1. 能使用各种物品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2. 发现事物中固定的模式和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教会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和物品。
2. 建立学生的常模意识。
3. 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
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规律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实物展示。
2. 各种材料和工具。
3. 班级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内容:一、教师引入1. 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动手做——随机制作。
2. 引导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事物,如动物、植物、自然景物等。
3. 用课件展示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自由制作环节1. 随机分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自由制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创作出有趣的东西。
2. 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小心使用工具,独立完成制作任务。
3. 教师巡视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分享展示环节1. 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拿出来,让他们交流分享和欣赏。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让他们从中发掘到事物中固定的模式和规律。
3. 欣赏并表扬出色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四、教师点评1.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出色的创意和创新。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开拓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寻找各种有趣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和卫生,积极动手、发挥想象力。
3. 布置作业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 动手做(一)教案与反思
2 动手做(一)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以及拼摆图形。
(教材第38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使学生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和剪刀。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将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使之变成正方形,再将折叠的部分展开,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观察这个长方形和刚才折成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2.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做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
二、学习新课1.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1)问题1:把教材附页图1中的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探究:(方法一)把正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二)把正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三)把正方形的相对的顶点对齐,然后对着,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如图所示:(2)问题2:把附页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探究:①长方形的对折方法。
(方法一)把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二)把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基本图形和立体图形。
2.能够识别并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学习如何用纸片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二、教学重点
1.如何识别和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如何用纸片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平面图形纸片、立体图形纸片、复制件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本图形和立体图形。
2.巩固第一学期的数学知识,回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逐步讲解如何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1.观察图片,分别介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要点和特征。
2.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处处可见,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中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纸片制作
1.教师现场演示,介绍如何用数个平面图形纸片,拼成一个立体图形。
2.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使用自己准备的纸片,尝试将不同的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4.检查与评价
1.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拼出的立体图形。
2.评价学生的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贴切教材,以生动的纸片制作为主题,引入立体图形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如何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是学生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多为学生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每个图形应该拼接的位置,便于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版-北师大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2、这节课,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小小魔术师,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将这些平面图形来个“大变身”,怎么样?
(二)引导操作,折拼图形。
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5、交流汇报:
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
1、教师出示教材第38页的图:
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18+2=12+6=14+5=
19-9=20-10=15-4=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试一试。
2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折纸拼图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
和组合。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三:折纸游戏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七巧板、黑板。
学具:七巧板、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把你喜欢玩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具,好不好?出示黑板:七巧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七巧板”(板书)。
二、操作感知,初步认识七巧板
1、猜一猜:它为什么叫七巧板?汇报发现,“七巧板是由7块板组成的。
”
2、分一分:(板书)动手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进行分类。
(全班互动,按图形形状分类)
你是怎么分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分法)
复习学过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师:看看它的外形与其它图形比有什么不同?
(它有四条边,不像正方形和长方形那样四四方方)
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三角形最多,有5块;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最少,只有1块;
3、比一比:(板书)
师:七巧板不但可以分一分,还可以比一比呢?请你动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块中等的三角形。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图形的大小)
3、师:你们知道七巧板的来历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七巧板,请它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吧!(一学生头戴七巧板头饰表演)
小朋友,你们好,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有2000多岁了,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有个叫黄泊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等。
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我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师:听了七巧板的介绍,我觉得七巧板真了不起,你们想知道七巧板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出示小黑板42页说一说)
4、欣赏:如何把正方形剪成7块图形,并注有编号。
你看到了什么?
5、知道了七巧板的组成,大家就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七巧板。
让学生剪下附页中的七巧板,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每一块涂上不同的颜色,做成一副彩色的七巧板。
三、动手实践,逐步体验七巧板
七巧板做好了,同学们都想拼一拼了,那我们就动手吧。
(板书:拼一拼)
1、拼图形
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欣赏课本43页1题:七巧板拼图案。
3、发挥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小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拼好后,师选几副作品展示,让学生说说你拼的是什么?
4、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谁会讲这个故事?(录音播放故事)
欣赏43页2题:用七巧板拼农夫、兔子、树。
5、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故事。
四、小结:玩到现在,你喜欢七巧板吗?你能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七巧板呢?(好玩的、有趣的、漂亮的……)(板书:有趣)这节课我们利用七巧板拼出了许多精美的图案,它千变万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五、拓展延伸,继续拼摆七巧板
师:同学们课上时间有限,课后小朋友可以继续利用七巧板拼各种有趣的图案,体验七巧板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