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测试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双基训练右图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①③②2.1981-1995年期间曲线①数值的变化说明( )A.城市化进程减缓 B.第三产业发展迅速C.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D.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鬼城的形成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4.当前我国一些地区鬼城指数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读“不同国家城市化现象和城乡移民图”,回答5-7题。

甲乙5.乙图表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 B.发达国家城市化早期C.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D.发展中国家的逆城市化6.下列表示的地理现象与其对应的国家,组合正确的是( )A.甲图-日本 B.乙图-尼日利亚C.乙图-美国 D.甲图-英国7.乙图中,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高、中收入者外迁-环境因素B.高、中收入者外迁-政治因素C.年轻专业人员内迁-历史因素D.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环境因素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1980-1984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 B.2个C.3个 D.4个9.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的改善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非农化率是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版)

2022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并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与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相平衡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加地区氮负荷。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现显著变化,使城市氮负荷发生相应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氮负荷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2005~2015年该市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交通用地C.农用地 D.城镇居民区2、2010~2015年该市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却不断下降,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逐步分散工业的布局B.工厂规模逐渐缩小C.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D.工业产业转换升级答案:1.B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交通用地和城镇居民区总氮负荷增加较多,农用地变化不大,工业用地先增加后减少,林地减少。

与城镇居民区相比,2005年交通用地的总氮负荷较少,所以2005~2015年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交通用地,B正确。

第2题,由材料可知,氮负荷与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生物的固氮作用有关。

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并不意味着工业生产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一定增多,如果工业产业转换升级,高耗能产业减少,排放的氮氧化物也随之减少。

工业用地面积的增加,无法推测出工业布局、单个工厂规模;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可能会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

D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4.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补充地下水②增加下渗量③解决城市洪灾④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D 4.A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蒸发量减少,但对降水量影响不大,故D正确。

高考地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2023·临沭质检]下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雨水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墨尔本市采用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表现在()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分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2.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A.雨水花园B.透水性人行道C.绿地D.屋面3.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A.气温日较差增大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地表径流汇聚速度加快D.城市内涝现象消失[2023·湘豫名校联考]下图为2000~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及用水总量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013年后我国城镇用水总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水资源储蓄总量在不断地减少B.城镇人口因迁往农村不断减少C.农村地区实施了节水灌溉措施D.国家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5.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可能会导致()A.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基本上逐年增多B.城镇降水量—蓄水量总体处于平衡状态C.城镇污水生产—处理总量均在逐年减少D.城镇自然—社会水循环的矛盾日益尖锐[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

如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

据此完成6~8题。

6.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

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高层建筑多C.河网密度大D.地面车流多7.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参考答案:1.D透水性人行道增加了雨水下渗,D项正确;雨水下渗增多,以及雨水蓄水池的建设使地表径流减少,A项错误;城市下渗水量增多,以及蓄水面积的增大会使水分蒸发增多,C项错误;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或者是水分蒸发增多导致大气降水增加,B项错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训练 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训练 新人教版

第二节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6·浙江温州第二次适应性测试)为了引入气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将构建多条宽度500m以上的通风道。

读北京城市规划风道分布图,回答1~2题。

1.风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有( C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降低中心地区地价C.减轻城区大气污染 D.提高人口自然增长2.风道中最适合布局( C )①绿地②工业用地③交通用地④商业用地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从题干信息看,“为了引入气流缓慢城市热岛效应”,风道建设完成后,气流会加速污染气体的扩散,减轻城区大气污染,选C。

第2题,根据题意,“宽度500m以上的通风道”适宜布局绿地和交通用地,选C。

(2015·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图a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

该城市有2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b)或公路涵洞的方式。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D )A.地形 B.气候C.铁路交通 D.水运4.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B.防城市内涝C.阻止行人穿行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该地“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结合图可以看出,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4题,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是为了减少铁路给两侧带来的交通阻隔,减小对城市的交通干扰。

(2016·陕西西工大附中第四次适应性训练)广州珠江新城为国家级中心商务区。

下图(a)为广州市局部示意图,图(b)为珠江新城附近可能出现的人口流动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分析,该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最有可能分布在图(a)中的( B )A.西北角 B.二沙岛C.海心沙 D.西南角6.图(b)中能反映珠江新城附近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 D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5题,高级住宅区应分布在环境优美、河流上游、文化区附近。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检测试题》(解析版)

考点44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一、选择题2016年北京市霾天达到10天,集中在1月~3月和10月~12月。

读图,回答1题。

1.据图信息,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少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2~3题。

2.据图可推断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城市化可能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4~5题。

4.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居住在城市人口约为2000万C.约2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5.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埃及 B.印度 C.美国 D.中国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类表示发展中国家B. 乙类表示发达国家C. 目前甲类国家城镇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7.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包括A.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 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为主、副中心。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读图,回答8~9题。

8.天津城市形成的最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水、陆交通便利 D.资源丰富9.根据总体规划,至2020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练:第七章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练:第七章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含解析

第二节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烟台模拟)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显示( A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C )A.2038年B.2040年C.2047年D.2050年3.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C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②提高制造业水平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第1题,劳动力人口=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

据图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A正确;在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前提下,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C错;城镇劳动力人口比重2040~2050年基本无变化,说明城镇劳动力人口增长缓慢,则城镇非劳动力人口缓慢减少,B错;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D错。

第2题,由材料可知,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量÷全国人口总量。

结合图示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67.3%,205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73.6%,所以我国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发生在2040年至2050年之间,选C。

第3题,读图可知,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低于50%,人口红利消失,青少年和老年人比重高,我国应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②④正确;我国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①错;农业方面应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科技,提高机械化水平,而不是增加耕地面积,③错,选C。

(2019·陕西月考)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指标,反映了某一区域要素在高一级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区位熵值越大,说明地位和作用越高。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城市海拔高度变化图,据此回答小题。

【1】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A.所有城市平均海拔都在200米以下B.各时期新创城市海拔都高于原有城市C.城市开发总体呈现由低到高的开发时序D.新创城市与所有城市平均海拔的变化趋势一致【答案】C【解析】读图,横轴表示朝代,纵轴表示海拔。

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有些城市海拔大于200米,A错。

在秦代和西汉,新创城市海拔与原有城市相同,B错。

城市开发总体呈现由低到高的开发时序,C对。

新创城市变化起伏较大,与所有城市平均海拔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D错。

【2】三峡地区的这种城市开发时序导致的后果可能是A.土壤盐碱化B.酸雨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D.热岛效应加强【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的是三峡地区城市开发的海拔高度的变化,高海拔区的城市开发,破坏植被,可能导致水土流失,C对。

植被破坏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酸雨严重等问题,热岛效应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与海拔升高关系不大,D错。

【考点】读图能力考查,城市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大多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的人群,不可能居住城市的高级住宅区,A错。

“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大部分是迫于就业或住房压力做此选择,B错。

“钟摆族”大多乘座公交车或火车上下班,C错。

“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D对。

【2】设置“潮汐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城市交通管理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优化配置道路资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答案】C【解析】“钟摆族”的出现,导致上班、下班时,上行、下行车流量的差异巨大,设置“潮汐车道”,主要是可能优化配置道路资源,使交通更通畅,C对。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禁止大货车进入市中心B.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管制C.把大树大规模移进城市D.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答案】C【解析】大货车进入市中心,会造成交通拥堵,应限制;加强城市交通管制,有利于城市交通条件改善;提倡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但把大树大规模移进城市,一是不容易成活,二是破坏原生态环境,不适合城市发展;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能有效减少城市中心拥堵。

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环境问题。

2.回答下列各题【1】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B.绿地面积减少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D.经济发展趋缓【答案】A【解析】城市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必然会引起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2】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一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答案】C【解析】发展私人小汽车会加重交通拥挤,A错误。

市中心地价昂贵,不应该发展住宅区,B错误。

环境污染严重不能以限制重工业发展为代价,应该合理发展, D错误。

建设卫星城是解决城市规模过大的重要方式。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城市建设后:①蒸发量减少;②地下径流减少;③地面径流增加。

从城市建设前后的数据对比可知,地下径流减少了18%,蒸发量减少了15%,地面径流却增加了33%,故降水后,大量雨水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正确答案选D。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下径流增多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答案】C【解析】城市建设必然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面径流增加。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读题可知: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这是地区城市郊区化的过程,与外来人口控制,逆城市化无关,其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其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故A正确。

【2】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答案】B【解析】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改变了地表状况、径流、下渗、蒸发等环境受到一定的改变),故B正确。

这与主导风向改变无关;城市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城市热岛会明显减弱。

【考点】主要考察城市化知识的应用。

2.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以来我国连续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抑制房价的增长。

读我国某大城市房价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1】关于M、N两处房价的高低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M处房价偏高,交通通达度好B.N处房价偏低,交通通达度差C.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D.N处房价偏低,地势较低【答案】C【解析】两地都位于3 000元等房价线的外侧,但M处依山傍湖景色优美,远离铁路噪音,房价较高。

【2】某大型化工企业有意到该城市建设分厂,其选址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化工厂容易造成水污染,③位于河流的下游,远离市中心,地价较低,靠近铁路和河流,水陆交通便利。

3.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监测并估算该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的变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A.RS和GPS B.RS和GISC.GIS和RS D.GPS和GIS【答案】B【解析】要监测并估算该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的变化,就得先获取各年的土地利用信息,这要用到RS,然后进行分析、管理、计算等,这要用到GIS。

2025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1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21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据图推断( )A.1978-2011年其次产业就业比重始终高于第三产业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缘由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其次、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

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其次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

选D。

第2题,读图甲可知,1978-2011年,其次产业就业比重先高于第三产业,后低于第三产业,A错。

2011年,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当,且都高于其次产业,D错。

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其次、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

读图乙可知,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B错。

选C。

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缘由;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肯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激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

选D。

答案:1.D 2.C 3.D(2024·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气的驱动,也受制于村民就业方式的改变的影响。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

专题6.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能训练落实体验刚时应用素能通黄[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城市化2014年6月18日至6月22时11时,南方强降雨过程造成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9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89.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26人因灾死亡,城市内涝严重。

下图为城市径流量、降水量过程曲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 C三曲线的含义,正确的是()A. A—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线B. B-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C. B—降水过程线D. C-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解析:选B。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硬化地面增多、湿地遭破坏,当城市遭遇强降雨时,会导致排水不畅,径流量峰值提前。

根据三条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A表示降水过程曲线,B表示城市化后的水位过程线,C表示城市化前的水位过程曲线。

2 •导致B曲线比C曲线径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有()①水泥路面多②排水不畅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径流量峰值提前,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再加上排水不畅,导致积水。

考向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5 •成都一诊)下面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图甲)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图乙),读图回答3〜4题。

3.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布局在城区()A. 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解析:选A。

依题意,工业布局从环境角度看,应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避免污染城市的空气和水源。

华北地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工业区应布局在西南郊和东北郊。

工业区不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上游,图中东北郊有河流流入城市,故不宜布局工业区。

所以工业区应布局在西南郊。

4. 据图乙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A. 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 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D. 郊区生态环境改善解析:选D。

从图中可看出近十年来,城区耕地、林地和草地为负值,说明其面积在减少,建设用地为正值, 说明其面积在增加,则城市规模在扩大,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郊区耕地为负值说明种植业没有迅速发展;郊区林地、草地为正值,说明植被覆盖率上升,则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大都市郊区某村落3年内进展为城镇的示意图,完成1~2题。

1.村落进展后,当地居民某日发觉一直使用的老井水有异味,经卫生防疫站抽干井水消毒处理后,井水仍旧有异味。

这口井水的污染源最有可能是A.动物落入水井,腐烂所致B.地表水漫涨,灌入水井C.生活废水污染了地下水D.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2.该地都市化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阻碍要紧是A.山体破坏,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B.垃圾增多,无法处理,污染环境C.路面封闭,容易发生“雨涝”D.早涝灾难增多,气候专门1、C2、C【解析】本题考查都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阻碍。

1、据图分析,老井位于河谷,新老建筑稠密,人口众多,井水的污染源最有可能是生活污水。

2、据图可知,村落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村落进展后,最有可能引发的问题是路面封闭,排水不畅,发生“雨涝”。

读我国都市化进展时期示意图,回答3~4题3,目前,我国都市化进程处于A.初期时期B.都市郊区化C.成熟时期D.再都市化4.时期Ⅱ中,都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要紧缘故有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峻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A4.C【解析】3.在时期Ⅰ,都市的人口分布特点为:距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逐步向郊区递减;这是都市化初期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

4.都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是逆都市化的要紧表现,逆都市化的缘故: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上升,环境污染严峻,郊区环境优美;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某都市进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动身来设计都市与地区和请进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进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某都市体检图,回答5~6题.5,图中都市“越来越胖”要紧表达了该都市在进展中存在的间题是A.都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都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都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都市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6.图中所示说明,和谐都市要紧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生态的综合、平稳进展B.都市人文、社会的进展情形C.都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都市经济进展水平5.A6.A【解析】试题考查可连续进展5.图中都市“越来越胖”表达了都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A正确。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能检测-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能检测-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能检测-6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都市化进展时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都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时期B.郊区都市化C.逆都市化D.再都市化2.时期Ⅱ中,都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要紧缘故有()①交通不便②地价上涨③污染严峻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从图上能够看出,我国目前都市化进程已过了初期时期,但还没有达到都市人口显现负增长时期,即逆都市化和再都市化;由于都市人口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导致都市人口向外流淌,继而引发商业、服务业等相继外迁,显现郊区都市化现象。

第2题,随着都市人口增加和大都市迅速膨胀,就业困难、地价上涨、住房紧张、都市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农村。

答案:1.B 2.B下面图甲为“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A.都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时期B.都市化进程进入衰退时期C.显现逆都市化现象D.城乡差异扩大4.图乙中a、b表示不同都市化时期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解析:第3题,E→F时期,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进入逆都市化时期。

逆都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都市化进一步进展的表达。

第4题,图乙中b 时期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都市化初期时期。

答案:3.C 4.B(2020·浙江十二校联考)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都市规模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①中甲地地价变化的缘故和图②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进展中国家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C.都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D.都市规模变小、进展中国家6.图②反映了该市()A.都市化水平比较高,都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都市化水平比较低,进展缓慢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显现了郊区都市化现象D.都市核心区规模减小,显现逆都市化现象解析:①图中甲地显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都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中央经济劳动会议发起,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解经济布局的重要计谋,为经济长期稳定较快成长开辟新空间。

据此回答1~2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生齿数量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范畴D.城市生齿在总生齿中所占的比重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生齿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1~2.剖析第1题,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生齿的增加、城市生齿占总生齿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此中城市生齿占总生齿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2题,“城中村”的出现,说明这些地区从产业上已经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上看,仍象农村,这说明该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答案 1.D2.D读1990~2019年湖南省以及天下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天下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历程基本停滞C.2019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天下差距进一步缩小D.天下城市化历程已进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稳定4.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B.资源缺乏,城市成长的后劲不足C.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布局不合理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3~4.剖析第3题,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天下水平,但是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向;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天下城市化水平都处于中期加快阶段。

第4题,经济成长水平较低,产业布局不合理是湖南省城市化历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 3.C4.C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成长历程示意图。

2022年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专练39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含解析)

2022年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专练39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含解析)

专练39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2021·天津高三二模]北京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镇副中心——通州,已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结合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图(下图),完成1~2题。

1.由图表中数据推测()A.北京市人口迁出人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B.郊区人口快速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心区人口迁出C.图示期间远郊区人口增速最大D.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2.逆城镇化对北京的影响()A.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减缓B.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C.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D.北京房价得以最终遏制[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二模]景观效应指数能够反映城市局部区域景观对城市热岛的作用强弱,若该指数大于1,表示景观对城市热岛有减缓作用,数值越大减缓效果越好。

下图示意某城市自城市中心至郊区的景观效应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距该城市中心23~25km的城市景观区内,主体为()A.林木园林景观B.水域湿地景观C.工厂厂房景观D.广场草地景观4.依据景观效应指数,城市规划工作重点是()A.限定城市的服务范围B.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C.扩大城市的服务职能D.设定城市的服务等级[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空屋”是指长时间无人居住和打理的闲置房屋。

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

现在,即便在东京等大城市,空屋也越来越多。

2013年日本境内“空屋”达820万所,占全国房产总数的13.5%,有研究机构称,2033年日本空置房屋比例将升至20%。

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空屋银行”政策,以低价甚至免费形式鼓励人们入住乡镇空置房屋。

据此完成5~6题。

5.过去,日本的“空屋”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本国人口迁往国外B.人口死亡率升高C.房屋简陋寿命较短D.城镇化的发展6.导致东京等大城市的“空屋”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有()①社会养老机构发达②逆城镇化影响③大城市房价高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21·北京高三二模]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第17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第17讲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7讲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据此完成第1题。

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

据此完成2~3题。

2.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3.“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巴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下表为巴西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由30%4~6题。

4.A.滞后城市化现象B.虚假城市化现象C.农民盲目涌向城市的现象D.大城市急剧膨胀的现象5.这一现象给巴西带来的城市问题是()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②就业困难③贫富差距大④家庭小轿车拥有量增加⑤环境污染问题严重⑥城区范围不断扩大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⑤6.解决巴西城市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扩大城市用地规模B.调整第二、三产业结构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7~8题。

7.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A.制造业的外迁B.市区环境污染C.城郊农业发展D.城市用地不足8.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C.人口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D.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加速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高三地理(湘教)一轮复习试题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三地理(湘教)一轮复习试题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1.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若图中的B-E阶段,“内涵式"为其城市化扩容的主要模式,则该国家可能是()A.美国、日本、德国B.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C.日本、韩国、新加坡D.加拿大、俄罗斯、巴西2.图中E-F阶段反映的是( )A.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解析:第1题,B-E阶段,该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如果此阶段该国城市化采取的是“内涵式”扩容模式,那么该国一定是面积较小、人口较为稠密的国家,故可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第2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降低,说明这段时间有部分人口往小城镇和农村迁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1。

C 2。

C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4.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A.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B.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C.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D.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解析:第3题,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包括城市人口(非农人口)比重的增加,因此C正确;如果城市化进程合理,不一定产生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A、B错误;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不一定超过第二产业,因此D错误。

第4题,今后我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D正确。

答案:3。

C 4。

D5.(2013年高考广东卷)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1~2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数量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1~2.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2题,“城中村”的出现,说明这些地区从产业上已经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上看,仍象农村,这说明该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答案 1.D2.D读1990~2019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C.2019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4.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B.资源贫乏,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C.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3~4.解析第3题,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城市化水平都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第4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湖南省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 3.C4.C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解析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为中心的城市群。

答案B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第6题。

6.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解析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但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等排放废热较多,也有“热岛效应”的存在。

答案A读我国2019年31个省(市、区)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收入图,回答7~8题。

7.由图可以得出的正确推断是()A.人均GDP高的省(市、区),城市化速度快B.人均GDP高的省(市、区),一般城市人口比重大C.人均GDP高的省(市、区),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严重D.人均GDP越高的省(市、区),城乡差别越大8.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除直辖市外,城市化水平高的省区城市多C.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人口总量比四川省小D.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用地总量比四川省大7~8.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人均GDP高的省(市、区),如沪、京、津、浙、粤、辽等省,城市化水平都超过了50%,由此可说明人均GDP高的省(市、区),一般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第8题,读图可知,海南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45%,四川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30%;但海南省的总人口远远少于四川省,因此海南省的城市人口总量比四川省要小。

答案7.B8.C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表示“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发展变化过程”,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表示中国工业化率的曲线是()A.①B.①C.①D.①10.①曲线20世纪70年代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政策的影响C.环境的恶化D.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9~10.解析第9题,根据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的定义及学过的相关知识可判断①为日本的城市化率,①为日本的工业化率、①为中国的工业化率、①为中国的城市化率。

中国的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属于滞后城市化,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0%多一点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第10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下降。

答案9.B10.A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1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11~12.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乙城市圈80年代、甲城市圈90年代、丙城市圈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低于1%,属于低自然增长率,故选项A正确。

第12题,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应该位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较高;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较快,与丙城市圈相比,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较发达国家低,故D项正确。

答案11.A12.D读“2019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3~14题。

13.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4.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13~14.解析第13题,城市中心区迁出人口18.1万+12.4万+0.2万=30.7万,没有人口迁入;城区边缘区迁出人口23.3万人,迁入人口12.4万+0.28万=12.68万;近郊区迁入人口23.3万+18.1万+6.1万=47.5万,没有人口迁出;远郊区迁入人口0.2万,迁出人口6.1万+0.28万=6.38万。

故D选项正确。

第14题,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致使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产生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大量人口迁往郊区,产生郊区城市化,故B 项正确;我国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A项错误;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C 项错误;郊区城市化不会使城市人口规模逐渐缩小,D项错误。

答案13.D14.B15.2019~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19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解析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年均增长大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年均增长,城镇人口密度不一定升高;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没有超过发达国家;2019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2019年我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从题中数据可知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大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

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图1中,A、B、C、D、E、F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

(2)图1中E→F反映了______________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4)图2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逐渐扩大a(2)逆城市化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A(4)发达国家劳动力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低17.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1950年至201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①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

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