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徽州建筑文化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试论徽州古居形成的文化渊源

试论徽州古居形成的文化渊源

试论徽州古居形成的文化渊源“徽州”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交流圈,其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叠嶂,溪流纵横。

从以山越民族为主的人居群落到今天“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故里,徽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北方望族的三次大规模南迁,影响并融合了徽州文化,从而形成了今天极富地方色彩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

徽州古居属于我国安徽省,位于安徽、江西、浙江的三省交界处。

山越人在汉代以前居住于此,自秦朝建国以来,隶属中国地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划为新安郡。

到了唐宋年间,才更名为徽州。

庆幸的是宋代以后的时间里,这里的地理区域保存比较完整。

这样徽州就成为一代古城,并为我们完整地保存了较多的古代居民建筑。

因此,我国的文化内涵得以丰富和传承。

由于徽州的居民建筑群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所以被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像北京香山饭店,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就运用徽州建筑的特点,这种建筑特点在提升美学的同时也彰显了徽州建筑独有的魅力。

而今徽州居民群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徽州居民主要在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区,在安徽勤劳人民的双手下,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古时,徽州的住宅楼多为木制,而现代徽州人们除了依据地形打造了人工化的山水景致、连绵山峦、细细河流外,还建造了一些白墙黑瓦的精致建筑。

它将徽州原有的传统风味与现代人的要求结合起来,用一颗玲珑的心,创造出万种风情的徽州。

源自于天然的条件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及勤劳团结的人民,所以徽州大儒朱熹曰:“新安大好山水”。

现代化建设使徽州居民群有了人性化的自然,也陶冶了人民的自然化情操。

徽州变化的时间和政治因素徽州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行政地理概念,就其空间地域而言,徽州地处皖南,与浙赣毗邻,原为山越人聚居地,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间以少量盆地,区域文化相对落后,清代顾炎武曾记载:“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间,徽之四境:东有大鄣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扼。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_以徽州民居为例

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影响_以徽州民居为例

1第24卷08/2006建筑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受到地理、气候、材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使在相同的经济条件及物理环境条件下,建筑的空间形式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相比之下,在上述各种因素中,文化对建筑的形式与空间影响更为深远。

那么,文化是如何对建筑空间施加影响的?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比较完整的建筑体系进行研究。

皖南徽州民居就是这样一个完整、成熟而独立的建筑体系。

在此,我们以古徽州民居为例研究文化因素对建筑空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1 徽州文化背景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物产丰富,地形多变,易守难攻。

因而成为中原士族逃避战乱的首选之地。

在公元4世纪初晋未、9世纪唐末、12世纪初宋末的三次朝代更迭战乱中,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徒皖南。

经过与当地古山越人的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汉人为主的移民社会。

中原移民带来了当时中原先进的文化,经皖南青山秀水的陶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明中的一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唐宋以来,皖南开始人文兴盛,名人辈出,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

尤其到了南宋,其典型代表徽文化崛起,至明清,发展达到顶峰。

徽文化以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篆刻、徽州刻书、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众多的地方民俗风情等为代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在这些徽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应当数程朱理学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传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又容纳和改铸了先前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学哲学逻辑结构。

程朱理学性质以道体为核心,认为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背后有其必然存在的本质,以“穷理”为精髓,即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以然的道理,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存养”工夫,认为自然、社会、人生以至人类历史上,凡是善的、真的、正的、光明的都是天理,人应该排斥功利不求私欲,并主张“主静”“居敬”的功夫为修养方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认为人是天地的中心,自然和社会由于人而有价值,人对自然、社会有特殊的义务……此外,还有形神、魂魄、鬼神学说、“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学说等。

皖南徽派建筑特点

皖南徽派建筑特点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徽派建筑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融合
徽派建筑将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 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域文化。
儒家思想与道家观念的体现
徽派建筑注重儒家思想中的礼仪和道家观念中的自然和谐 ,表现在建筑布局、装饰细节等方面。
徽商文化的影响
作为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反映了徽商的商 业传统和审美观念,体现了徽商的精明能干和重义轻利的 精神特质。
徽派建筑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传统技艺的传承
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传统技艺,如雕刻、绘画、砖雕等,这些技艺需要得到传承 和发扬光大。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立法保护、修 缮维护、教育传承等。
05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现代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
旅游产业
皖南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旅游产业的重 要资源,如宏村、西递等地的徽派建筑群吸引了大量游客。
起源
皖南徽派建筑起源于唐代,兴盛 于明清时期,是古代徽州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
地域分布
皖南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南 部地区,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 市等地的古村落和城镇。
文化背景
皖南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体现了古代徽州地区的地理、 历史、文化和民俗特点。
历史发展与演变
03
结构特点与技术应用
木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木材选择与处理
皖南徽派建筑主要使用本地耐久 性好的木材,如杉木、松木等, 经过干燥和防腐处理,确保木材
的耐久性和防虫性。
梁柱结构
木结构体系中,采用梁柱结构,利 用斗拱、雀替等构件进行连接和支 撑,形成稳定且具有美感的建筑结 构。

徽州文化徽州宗祠文化与程朱理学思想

徽州文化徽州宗祠文化与程朱理学思想

徽州宗祠文化(一)、徽州宗祠形成的历史沿革和特点;徽州宗祠也可称之为徽州祠堂。

它不仅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而且是村落宗族财势和实力的“象征”。

村中部落的生活,宗族的繁衍、发展和兴衰,村落布局结构均与祠堂相关。

可以说一个村落宗祠的数量、规模和气势折射出这个宗族“烟火”的衰旺。

徽州现存祠堂最早的建于明弘治年间,至清代则多不胜举。

其大体分为总祠、分祠和家庙。

总祠,作为当时重要的公共建筑,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气势恢宏、庄严气派,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渐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

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民居簇拥,牌坊映照。

支祠平面多为四合院式。

而家庙是宗祠的一种特例,一般是官宦人家在家宅处所所建的祠堂。

一般较大的村镇,如歙县许村、昌溪,总祠与支祠在12个以上。

如此璀璨夺目的徽州祠堂和其丰富的宗祠祭祀内容成了徽文化的活化石,形成独帜一枝的宗祠文化。

那末,作为宗祠文化发源载体的徽州宗祠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对徽州宗祠文化的形成发展有何作用呢?第一、徽州祠堂的出现源于"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是维护封建宗法的需要,也是徽州宗法建制的重要表现之一。

清人赵吉士《寄园寄所寄》中这样描写道:"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

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九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子家礼,彬彬合度。

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挂一抔;千年之放,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

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

"陈去病在《五石脂》一书中也说:"徽州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

"民国《歙县志·风俗》还指出:“邑俗重宗法,聚族而居,每村一姓或数族,姓各有祠,分派别复祠。

”徽州一带以姓氏为基础划地聚居,一村一姓现象相当普遍,而且世代相沿,根深蒂固。

如古歙篁墩为程氏世居,棠樾为鲍氏世居,唐模为许氏世居,江村为江氏居,潭渡为黄氏世居;黟县西递为胡氏世居,屏山为舒氏世居;绩溪西关为章氏世居,上庄为胡氏世居等。

徽派建筑赏析

徽派建筑赏析

徽派建筑赏析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

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

后来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就成为最佳选择。

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便应运而生了。

正是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二、徽派建筑的构成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而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本论文旨在研究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徽州是中国南方一带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吸引了广大研究者和游客的关注。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进程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破坏,徽州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与传承徽州古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文化意义。

本论文将通过对徽州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保护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后人留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徽州古建筑的研究背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传承和保护意义:徽州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徽州古建筑,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和工艺技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徽州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山水相依,气候宜人,为徽州古建筑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徽州古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研究徽州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可以深入了解徽州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

3.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徽州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

徽派建筑是徽州古建筑的代表,它融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南方各地建筑风格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研究徽州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4.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推进,徽州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研究徽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徽州古建筑的保护现状、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可以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综上所述,徽州古建筑的研究背景包括其文化传承和保护意义、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徽州古建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魅力,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徽州民居的审美价值

徽州民居的审美价值

收稿日期:2006—08—02作者简介:宋左(1957—),男,山东省济宁市人,济宁市财政学校,高级讲师。

第29卷第4期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8月V ol.29N o.4 Journal of Jining T eachers ’C ollegeAug.2006 文章编号:1004—1877(2006)04—0040—06徽州民居的审美价值宋 左(济宁财政学校,山东济宁 272100) 摘 要:儒家和道家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形成了“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种不同的审美观。

二者构成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两个方面,体现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

本文以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探讨了徽州民居在村落址,民居建筑特色,庭院构建艺术,淡泊宁静的农耕文化以及建筑审美价值中所体现的社会伦理价值。

这些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天人合一;濠濮间想;农耕文化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一、环境的选择古徽州处在黄山地区。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特征,使此地在魏晋时期就开始出现为躲避战乱而从中原等地区迁来的望族和士绅。

文人仕宦把这里当成纵情山水、寄身泉林的“世外桃源”。

这种因“山限镶隔,民不染他俗”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现了当时徽州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审美欣赏到融入再到利用的自然化过程。

风水观念和文人的山林情趣是徽州人建村选址的基本理念。

人们尊崇的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的道理,形成了面向自然,崇拜自然,道法自然的生存观。

徽州人爱山水,视青山绿水为生命。

一块风水宝地须群山环抱似马蹄,绿水弯曲缓萦绕,才能使家族兴旺。

徽州人不仅在村落选址上讲究风水,注重环境,而且在村落建设中,尊重自然,巧妙地利用自然规律。

黟县宏村的构建在选址和利用自然环境上具有典型代表性。

整个村落呈现“牛”形布局。

北枕雷岗山,面临邕溪、羊栈二水交汇,南接广阔田畴阡陌“负阴抱阳”,村落以水系构建巧妙而著名。

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现实意义

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现实意义

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现实意义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徽州建筑艺术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民俗,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现实意义:1. 历史研究价值:徽州建筑艺术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建筑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通过对徽州建筑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徽州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交融、社会风貌等方面的问题。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徽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包括徽派绘画、徽派雕刻、徽剧、徽菜等诸多方面。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有助于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3. 建筑艺术借鉴:徽州建筑艺术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例如,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八字门、砖雕、木雕等元素,都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创新应用,丰富现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4. 旅游资源开发: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整合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对徽州建筑艺术的保护和利用,打造特色文化景区,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有助于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5. 爱国主义教育: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中蕴含着许多值得传承和学习的优秀品质,如儒家文化、道家思想、民族团结、艰苦奋斗等。

利用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6. 文化交流与合作: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增进各地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通过举办徽州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有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还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徽州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加强对其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谈徽州文化

谈徽州文化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徽州朴学。

也就是徽派考据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

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

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

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徽派建筑介绍

徽派建筑介绍

03 徽派建筑代表作品分析
宏村古村落
宏村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徽派建 筑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宏村的建筑风格独特,以黑白两 色为主色调,融合了徽派建筑和
江南水乡的特色。
宏村以水系景观为特色,村落周 围环绕着水塘和溪流,形成了独
特的景观。
西递古村落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另 一个著名的徽派建筑古村落。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徽派建筑的魅力,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 作。
国际影响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 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05 徽派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 的影响与启示
设计理念与手法借鉴
01
简约与自然
徽派建筑注重简约、自然的设计理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
02 徽派建筑风格与元素
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布局著称 ,这种风格起筑风格之一。
徽派建筑的布局通常以天井为中心, 注重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考虑风水因 素。
徽派建筑风格以粉墙黛瓦、马头墙、 砖雕、木雕、石雕等为基本元素,整 体色调以黑白灰为主,给人以清新淡 雅之感。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旅游开发
将徽派建筑作为旅游资源 进行开发,打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旅游景点,促进当 地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文化 创意产业,开发具有地方 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 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更新与改造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 ,注重保留和传承徽派建 筑风格,打造具有地方特 色的城市风貌。
特点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马头墙、白 墙黛瓦、天井等为特色,注重建 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强调实用 性和美感。

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的审美特征及现代启示

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的审美特征及现代启示

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的审美特征及现代启示季文媚(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230022)摘要: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承载着丰厚的徽州文化,审美取向侵染于儒释道美学思想。

由于受到程朱理学、风水学说、徽商文化、耕读文化的共同影响,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折射出其政治经济、社会伦理 和建筑技术等多维审美特征。

可从秩序美、中庸美、生态美三个视角分析徽州聚落布局、建筑空间、建筑立面、中轴线、天井、色彩与装饰等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并总结对现代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启示,以期为现代地域建筑设计及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徽州传统聚落;建筑;审美特征;现代启示中图分类号:JU-8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3-0182-006徽州传统聚落指源于宋、兴盛于明清而延至 于民国时期的古徽州辖区人们聚居而成的村、镇、城等。

[1]32徽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具有 典型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

作为文化载体的 徽州传统建筑,无疑承载了徽文化的精华,具有 明显社会性和时代性。

徽州传统建筑受到儒、释、道文化与宗族宗法、伦理道德的影响,不仅体现 了古徽州文化,也折射出经济、社会伦理和居民 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建筑从审美角度来看,首先 重视的是社会观念、伦理等级的美,中国建筑美 学是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艺术哲学。

[2]徽州传 统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鲜活案例。

徽州传统建筑 的轴线布局、空间开阖、平面组织、立面构成、色 彩装饰等均由当时的自然环境、宗法宗族、社会 伦理、生产生活、耕读文化、生态理念等一系列因 素共同决定的。

_、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秩序美聚落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单元,因此首先必须 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

聚落的形态与布局,既受 其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土地、水、林木等资 源的限制,更受文化、经济、气候、商业、交通、防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宗法制度维系整个封建社 会,呈现出秩序性和等级性,物化在徽州传统聚 落与建筑中,主要通过聚落格局、建筑空间、建筑 立面等方面呈现出一种“主次分明”而条理清晰 的有序性特征。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

2019年4月下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李红锋,陈晓耀(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摘 要: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儒释道是典型代表。

将儒释道文化融入我国的建筑发展史中,使建筑更具文化历史魅力,如亳州花戏楼砖雕中融入了儒释道文化,增强了其艺术的感染性,是文化与建筑有效融合的典范。

文章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儒释道的融合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释道文化,旨在促进我国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花戏楼砖雕;儒释道文化;古代建筑中图分类号:J3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08-0200-01——————————————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亳州特色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SK2018A0920)作者简介: 李红锋(1983—),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主体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灿烂的文化,深入社会的每一处角落。

其中,以儒释道三大主体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最为巨大。

亳州花戏楼砖雕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建筑代表,融合了儒释道文化思想,使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同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亳州花戏楼砖雕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天人合一、释家彻悟境界三大思想,既是对建筑艺术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传承[1]。

1 亳州花戏楼砖雕中的儒家文化1)福、禄、寿。

入世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显著特征,福禄寿就是儒家入世文化的典型,代表了儒家文化体系下所认定的人生价值。

在亳州花戏楼砖雕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系列作品,如“传胪赐宴”“‘福禄寿’三星高照”“魁星点状元”“鸡鸣戒旦”“五世其昌”等。

老艺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福、禄、寿思想融入设计理念中,通过绘制“多子多福” “进士及第” “五子登科”“子女贺寿”等图案进一步呈现儒家文化中的福禄寿思想。

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建筑看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入晚期封建社会,徽州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也进入徽州时代,在这一时代,徽州人几乎是在广义文化概念的所有领域都有非凡与伟大的创造,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繁荣。

随处可见的历史烙印在思想学术领域,徽州是曾经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源远流长;传统的经学研究,徽州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就代不乏人,大儒迭出;考据学上,至清中期,更是出现了以婺源人江永、休宁人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

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原世家望族的迁徙,在徽州是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唐宋遗泽的宗族社会,势力强大,结构稳定,构成徽州社会千百年发展的基础,由之直接影响的徽州土地制度、佃仆制度等。

而我在徽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给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和浑然天成的格局特色。

说到这黑白的颜色我就想到了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物——阴阳鱼太极图。

在走访了徽州古村落呈坎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对徽州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联系的想法。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具体为心神宁静,不轻举妄动。

而在徽州游览的时候,那高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优雅曼妙的美人靠无时无刻不在安抚我们那颗躁动的心灵。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道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

主张天人互动的和谐原则,这与我们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原则不谋而合。

而早在古代智慧的徽州人民便把这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在建筑中。

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依山傍水,枕山跨水,力求与自然完美的融合。

道教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道教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道教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宗教文化尤其是本国教派道教,与其共同发展,内容极其丰富。

由于传统社会以农立国的生产活动和宗法社会的长期存在,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教为本国教派,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渗入中国的文化、信仰、道德取向等方面,与中国建筑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道教的精神也体现在建筑中,尤其在美轮美奂的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中,百姓通过对建筑的解读更加深了对宗教的理解。

文中尝试解读道教文化的主旨及其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Religious culture, especially their sect of Taoism, its co-development, which is extremely rich. Due to the long-standing traditional society founded o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oi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Taoism for their own sec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beliefs, moral orientation,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he Taoist spirit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building, especially in the magnificent royal buildings and religious buildings, the peopl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 Can try to interpret the Taoism culture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flected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关键词:道教;文化;建筑Keywords:Taoism; culture; construction一、道教文化对室外建筑的影响宗白华在谈到建筑时说: “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现。

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

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

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徽州建筑装饰的文化审美研究摘要: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蕴意,附着在建筑上的装饰则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徽州的建筑装饰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重镇,研究装饰艺术必然绕不开徽州的建筑装饰。

它是徽州人民生活习俗与审美趣味的间接传达,精雕细刻的建筑装饰中,展现的不只是徽州艺人的高超技艺,还融入了徽州人民素朴的民风民俗、伦理道德等深厚的文化寓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徽州人民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理想以及遵从人伦教化的儒学涵养,自然之美与人伦之美交相辉映。

关键词:天人合一;自然之美;人伦美:J59 :A前言徽州地处皖南山区、黄山白岳之间,风景优美,民风质朴,奇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共同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徽派建筑”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群中崭露头角,在一些文明古村落,比如歙县、绩溪等地,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徽派古建。

对于建筑装饰艺术来说,它有效地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还给人以审美享受并且予以情感上的震撼,它在使人们体验到视觉美感的同时,又在向人们展现着其建造时代的人文景观。

徽州建筑装饰类型主要包括具有徽派风格的木、砖、石三雕艺术形式,以及既有防火作用又有装饰特点的鸱吻和最具特色的马头墙、天井等。

通过对这些建筑装饰的研究,我们从中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审美特征与文化特征。

一、“天人合一”理想――崇尚自然之美(一)中国崇尚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且一直是中国建筑所注重与追求的精神内涵。

“天人合一”重在“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西方的高扬“人类中心主义”,主张战胜自然、征服自然观点截然相反。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天人合一”观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孔子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孟子提出了“万物一体”论,孔、孟老庄等所阐释的“天人合一”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亲相近这样的和谐关系,这可以反映出人们崇尚自然的传统,而这在徽州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州建筑文化 : ①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 天人合一” 的思想 , 最终形成 了中国特有的古村落的 山林文化 。② 空 间 与形式 的辨 证统一思想 。老子以空间为主 , 形式 为辅的思想是 中国建筑理 论 的瑰 宝 , 奠定了空间在建 筑 中的
核心和主体 的地 位 ③ 时问与空间的统一思想 。形 成 了中华 民族 特有 的“ 四维 ” 间特征 。④ 有限 与无 限 空
XI AO n 。 W U h— u Ho g Z i i h
( .T et e d sr o l e t eNa j g fr sr nv r i ,Na n 1 0 7 h n ; . h p rme t f t h h i n t u e 1 h i ri u tyc l g , h ni e tyu iest mb n e n o y mig 2 0 3 ,c ia 2 T e De at n ,t eAn u I si t o Ar t
f h h u h .t e t o g ti e i h c ie t r h o y o h n h ti i t i k t a h p c s y t e t o g t h h u h sg m n t e Ar h t c u e t e r fc i a t a t s h n h tt e s a e i
mo ei o t n h n f r . H e p a ie h o iin o h o e a d c r u ft e s a ei ul — r mp ra tt e o ms e m h sz d t ep sto ft ec r n o p so h p c n b i d
t td nT os ie lg f e c f h uz o c i cu e utr : h o ail t o g t n osu yo a i oo yi l n e e i uArht tr l e ①tecmp t e h u h td nu ot h h e c u b i
维普资讯
第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卷 第 6期
20 0 6年 1 2月
安 徽 建 筑 工 业 学 学 报 ( 院 自然科学版)
J u n l fAn u n t u eo c i c u e& I d sr o r a h i si t fArht t r o I t e n u ty
o c i cu e id s r ,Hee 2 0 2 ,C ia f Ar ht t r  ̄ n u ty e f i 3 0 2 hn )
Ab ta t Th os d oo yi n ft ei p r a tp i s p y i e lge . Th tafc st e h ih u sr c : e Ta itie lg so eo h m o tn h l o h d o o is o a fe t h uz o Ar h tcu ec lu e Th os d oo y i p oo n n r a c iet r ut r . eTa itie l g s r f u d a d b o d,I si dc td t e f l wig p i t ti n ia e h o l n on s o
o hn n h n e c n i t a d cp utr f hn . t e i et s h u h f h omsu i f ia dtee d mi a c n n sa e l eo ia ② h a ci o g t e r n C a e l c u C d l ct ot f —
关 键 词 : 家 思 想 I 州建 筑 文 化 道 徽 中 圉分 类 号 : U8 2 0 6 T 6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4 I0 6 0 —8 —5 1 0—5 0 0 }60 60 2
S u y o a iti e l g l l e c ft ec lu a n Hu z o r h t cu e t d n t o s d oo y i fu n e o h u t r li ih u a c ie t r i
的对立统一 思想 形 成了由近知远 、 由有 限知无 限的建 筑空 间观 。⑤ 生命 的节奏 与变化 思想 。这种对生命 的 节奏与变化 的认识 已经成 为徽 州人 的一种思考方式 , 也是一 种处世态度 , 并最 终演化为性格特征 。⑥ 动与静 的辨证统一思想 。形 成运 动空 间和静止空间的互为组织 、 相互穿 插; 内空 间与室外空间的相互交错 、 室 互为 因 借 ;柔性空 间” “ 的出现等特征 。
Vo. 4No 6 11 .
D e . 2 06 c 0
道 家 思想 对 徽 州 建 筑 文化 的 影 响研 究
肖 宏 , 吴智 慧
(. 1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 学院, 南京 2 0 3 ;. 10 7 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艺术 系, 合肥 202) 3 02

要: 道家思想是影 响徽州建筑文化 的重要哲学思想之 一。道家思想 渊源广博 , 主要在以下方 面影 响 了徽
t e b t e ft e n t r n u a iy i c m eit en h n e i a ce tv l g o e tc lu e h ewe n o h a u ea d h m n t . t o n o b ig t e e d m c n in i a ef r s u t r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