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合集下载

治安案件查处课件——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查处

治安案件查处课件——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查处

第三节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处理
• ①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一枚以上; • 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的;
• ③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炸药、发射药、 黑火药一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千克以上、雷管三十枚 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三十米以上的;
• ④具有生产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不按照规定的品种制造, 或者具有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超过限额买卖 炸药、发射药、黑火药十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三十千克 以上、雷管三百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三百米以上;
妨害公共安全案件,是指妨害公共安 全,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依法应 当由公安机关受理、调查、处理的各种妨 害公共安全行为所构成的案件。
第一节 妨害公共安全案件概述
• 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特征
客体----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客观方面----实施了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该条规定的行为包括了非法制造、买卖、储存、 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9种行为 方式;
行为的对象则包括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毒原体等类危险物质
第三节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处理
• 一、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 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行为
本行为与相关犯罪行为的界限 : (1)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
第一节 妨害公共安全案件概述
• 三、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种类 (共24种 )
• 17.违法在铁路线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案 • 18.擅自安装、使用电网案 • 19.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案 • 20.道路施工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案 • 21.故意损毁、移动道路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案 • 22.盗窃、损毁路面公共设施案 • 23.违反规定举办大型活动案 • 24.公共场所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案

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例

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例

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例
案例一:故意投放危险物品妨害公共安全
被告人A因与甲公司存在贸易纠纷,为了报复甲公司,决定采取极端
手段威胁、恐吓对方。

A购买了大量爆炸装置,并在甲公司总部附近的公
共区域内故意投放,希望引起惊慌、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故意投放危险物品,妨害公共安全,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A的行为属于
构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罪。

据此,A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区域的安全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
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犯
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证据充分,被告人A应当对其犯罪行为承担法律
责任。

案例二:故意破坏交通工具危害公共安全
被告人B为了满足自己的复仇心理,针对C公司的批货物,在货车运
输途中,故意制造事故,将货车引爆,造成货车起火、人员伤亡。

目的是
想要同时危害到C公司的利益和对抗社会秩序。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破坏交通工具,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B的行为属于构成了危害
公共安全罪。

据此,B的行为不仅对交通工具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对人员的
安全和财产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被告人B应当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是两个案例,分别涉及了故意投放危险物品和故意破坏交通工具这两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些行为都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威胁和破坏,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

违反治安管理的⾏为有哪些违反治安管理⾏为的种类如下:扰乱公共秩序的⾏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为。

侵犯⼈⾝、财产权利的⾏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为。

关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为有哪些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违反治安管理的⾏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为的种类如下:扰乱公共秩序的⾏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为。

侵犯⼈⾝、财产权利的⾏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为。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外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外罚。

⼆、违反治安管理的⾏为对他⼈造成损害的1、⾏为⼈或者其监护⼈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1)第⼀章第⼋条:违反治安管理的⾏为对他⼈造成损害的,⾏为⼈或者其监护⼈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第⼆章第⼗⼆条: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四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严加管教。

(3)第⼆⼗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的,从重处罚:(⼀)有较严重后果的;(⼆)教唆、胁迫、诱骗他⼈违反治安管理的;(三)对报案⼈、控告⼈、举报⼈、证⼈打击报复的;(四)六个⽉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3、扩展资料: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违法⾏为种类繁多,其中很多⾏为都可能给他⼈造成财产的、⼈⾝的损害。

这些⾏为兼具⾏政违法性和民事侵权性双重特征。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殴打、伤害他⼈、盗窃、骗取公司财物等等。

对于此类违法⾏为,除了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其⾏政法律责任,予以警告、罚款乃⾄⾏政拘留的处罚外。

对造成被侵害⼈⼈⾝、财产等合法权益损害的,还应当依照有关民事侵权法律的规定由责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违法⾏为⼈给予应有的惩戒和教育,⽽且充分保护被侵害⼈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四章处罚程序第一节调查第二节决定第三节执行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第五条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七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八条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妨害公共安全治安违法行为的探讨

妨害公共安全治安违法行为的探讨



举 办 大 型群 众性 活 动 违 反 有 关 规 定 的 行 为 及 处 罚
( ) 一 申请举 办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应 当提交的文件 依据 《 群众 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 3条规定:举 办群 第 “ 众 性文化体 育的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 应当 向所在地的公安机 关提
出 书面 中请 。 并在 申请 时 提 交 以下 文 件 : . 1 活动 方 案 和说 明; . 动安 2活 全 保 卫工 作 方案 ; . 地 管 理 者 出具 的同 意 使 用 证 明 ; . 3场 4 申请 人 身 份 证 明及 无 违 法 犯 罪 记 录 ; . 律 、 规 和 规 章 规 定 必 须 经 有关 主 管 部 5法 法 门批 准 的活 动 , 当 同 时提 交 有 关 批 准 文 件 。 应 ”
发 生爆 炸 或 者燃 烧 、 尚未 造 成严 重 后 果 的 : 五 ) ( 具有 其 他 严 重 情 节 的 。 行 为 人 非法 携 带 本 条 第 一 款 第 ( ) 规 定 的爆 炸 物 进 入 公共 场 所 或 三 项 者 公共 交 通 工 具 , 未 达 到上 述 数 量 标 准 , 拒 不 交 出的 , 照 刑 法第 虽 但 依
动、 全部 交 出的 , 不 以犯 罪 论 处 。 可 ” 三 、 窃、 损 公 共 设 施 的 违 法 行 为 研 究 盗 毁
( ) 三 如何认定 “ 有发 生安全事故危 险的”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成 本 行 为 还 需要 “ 发 生 安 全 事 故 危 险 的 ”在 构 有 。 实 践 中, 种 应 当 是 一 种 可 能 性 , 是一 种 现 实 可 能 性 , 否 ” 发 生 这 且 是 有
工具 , 危及公共安全,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 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 关于审理非法制造 、 买卖、 运输枪支、 弹药 、 爆 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 6 的规 定:非法 第 条 “

妨害公共安全罪

妨害公共安全罪

妨害公共安全罪
妨害公共安全罪包括故意投放危险物质、故意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
通信设施、故意制造、故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因此在我国法律中,对于这些行为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首先,故意投放危险物质是指故意向公共场所投放危险物质,造成人员伤亡或
者财产损失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国刑法对于这种行为做出了严厉的惩罚,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其次,故意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通信设施也是一种严重妨害公共安
全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严重的危害,还会给整个社会交通系统带来严重的瘫痪。

因此,我国刑法对于这种行为也做出了严厉的规定,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最后,故意制造、故意散布虚假恐怖信息也是一种严重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引起社会的恐慌,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国刑法对于这种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总之,妨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对于这种行为,我国刑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治安处罚条例全文2019

治安处罚条例全文2019

治安处罚条例全文2019第一条为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治安处罚条例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这是针对生活中一些违法行为做出处罚的规定。

自201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最新的条例以来,很多人都不清楚该条例修改后的内容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就来为您做详细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第五条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七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57.10.22•【文号】•【施行日期】1957.10.22•【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治安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发布日期:1986年9月5日实施日期:1987年1月1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57年10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十二项和第一百条规定的精神,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损害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分,依照本条例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都依照本条例处理。

第三条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分为下列三种:一、警告。

二、罚款:五角以上,二十元以下;加重处罚不得超过三十元。

罚款在裁决后五日内交纳;过期不交纳的,改处拘留。

三、拘留:半日以上,十日以下;加重处罚不得超过十五日。

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的伙食费由自己负担;不能交纳伙食费的,用劳动代替。

第四条实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用具,必须没收的,应当没收。

由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得的财物,应当没收。

上述用具和财物,除违禁物品外,另有原主的,退还原主。

第五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下拘留、二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结伙打架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公园、商场、娱乐场、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听劝阻的;三、扰乱国家机关办公秩序,不听劝阻的;四、拒绝、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尚未达到暴力抗拒程度的;五、损毁国家机关尚在发生效力中的布告、封印的;六、污损名胜古迹或者有政治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的;七、出售、出租业经取缔的反动、淫秽、荒诞的书刊、画册、图片的;八、违反政府取缔娼妓的命令,卖淫或者奸宿暗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适用本条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返回
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运用
第六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下列三种:
(一)警告。

(二)罚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第1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94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运用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处罚第四章裁决与执行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适用本条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运用第六条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下列三种:(一)警告。

(二)罚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第七条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和查获的违禁品,依照规定退回原主或者没收,违反治安管理使用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可以依照规定没收。

具体办法由公安部另行规定。

第八条违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损失或者伤害,由违反治安管理的人赔偿损失或者负担医疗费用;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本人无力赔偿或者负担的,由其监护人依法负责赔偿或者负担。

第九条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十四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十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

第十一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治安处罚》条文释义与实务问题(三)

《治安处罚》条文释义与实务问题(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条文释义与实务问题(三)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第三十条[违反危险物质管理规定的行为及处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条文释义违反国家有关危险物质管理规定行为的认定及处罚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危险物质管理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

违反国家有关危险物质管理规定,这里的有关危险物质管理规定既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也包括部门规章、通告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制造,是指以各种方法生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行为;买卖,是指行为人购买或者销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行为;储存,是指行为人将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存放在仓库或者其他场所;运输,一是指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运送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邮寄,是指通过邮局把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寄往目的地;携带,是指将少量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从一地带到另外一地或进入公共场所;使用,是指在生产、科研或者日常生活过程中使用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提供,是指将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出借或赠与给他人或单位:处置,是指将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进行销毁或者作其他处理。

违反国家有关危险物质管理规定的认定。

在生产制造方面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和向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备案,擅自设厂,生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培养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或者厂房建筑和生产设备不符合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安全要求,又不采取安全措施;或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等。

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的严重后果

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的严重后果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的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后果是要根据构成罪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法律依据】《刑法》第114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怎么认定(一)该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区分两者的标准是使用危险方法实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如果行为人使用的危险方法是杀人、伤人或毁坏公私财物,其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构成该罪;如果其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

(二)该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1、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但后者必须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后果才构成犯罪;前者只要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

2、主观方面前者是犯罪的故意,后者由过失构成。

在司法实践中,对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的上述犯罪难以区分。

两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均已预见,并且都不希望结果发生。

但前者虽不希望却未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任何措施,而是心存侥幸任其发生,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均不违背行为人的意愿。

后者行为人则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相信具有可能防止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只是过高地估计和轻信了这些条件,才使得危害结果未能避免,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意愿。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解释有哪些(一)《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使用爆炸、投毒、设置电网等危险方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或者非法狩猎罪,同时构成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或者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08.28•【文号】主席令第38号•【施行日期】2006.03.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治安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第二节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四章处罚程序第一节调查第二节决定第三节执行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

第五条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

违反治安管理⾏为的种类违反治安管理⾏为的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了54个条款,详细列举了110多种违反治安管理⾏为,并将其概括为扰乱公共秩序的⾏为、妨害公共安全的⾏为、侵犯⼈⾝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为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的⾏为四⼤类。

具体来讲,包括: 1、扰乱公共秩序的⾏为 公共秩序主要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为主要涵盖以下⽅⾯: (1)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 (2)扰乱车站、港⼝、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 (3)扰乱公共汽车、电车、⽕车、船舶、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具秩序; (4)破坏依法进⾏的选举秩序; (5)扰乱⽂化、体育等⼤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等等。

扰乱公共秩序的⽅法很多,主要有: (1)⾮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交通⼯具,影响其正常⾏驶的; (2)散布谣⾔或虚假信息,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 (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4)扬⾔实施放⽕、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5)结伙⽃殴、追逐、拦截他⼈、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公私财物及其他寻衅滋事⾏为; (6)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从事邪教、会道门活动或者利⽤邪教、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体健康的; (7)冒⽤宗教、⽓功名义进⾏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体健康活动的; (8)⼲扰⽆线电业务正常进⾏的; (9)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程序的;等等。

2、妨害公共安全的⾏为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的⽣命健康及重⼤公私财产的安全。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妨害公共安全的⾏为主要涵盖以下⽅⾯: (1)⾮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上述危险物质被盗、被抢或者丢失,未按规定报告的; (2)⾮法携带枪⽀、弹药或者弩、⼔⾸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 (3)盗窃、损毁公共设施的; (4)移动、损毁界碑、界桩以及其他边境标志、边境设施或者领⼟、领海标志设施的; (5)⾮法进⾏影响国(边)界线⾛向的活动或者修建有碍国(边)境管理的设施的; (6)危害航空安全的; (7)破坏铁路交通设施设备或者危害、影响铁路⾏车安全的; (8)未经批准,安装、使⽤电⽹或者安装、使⽤电⽹不符合安全规定的; (9)在车辆、⾏⼈通⾏的地⽅施⼯,对沟井坎⽳不设覆盖物、防围和警⽰标志的,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防围和警⽰标志的; (10)盗窃、损毁路⾯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11)举办⽂化、体育等⼤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安全事故危险的; (12)旅馆、饭店等供社会公众活动场所的经营管理⼈员,违反安全规定,致使该场所有发⽣安全事故危险,拒不改正的;等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违法行为分类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违法行为分类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违法行为分类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违法行为分类在社会治安管理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各国都设立了相关的治安管理条例,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本文将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

一、妨害公共安全类违法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类违法行为是指那些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妨害公共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这类违法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对公共安全产生直接威胁,需要重点予以打击和处罚。

1. 暴力犯罪行为: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抢夺等行为,这些行为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恶意纵火:指故意放火、纵火等行为,容易引发火灾,对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爆炸物品的非法制造、携带和使用:包括制造、买卖、携带和使用爆炸物品的行为,这些行为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4.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对于没有持有合法许可证的人持有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依法应受到处罚。

二、侵犯公共秩序类违法行为侵犯公共秩序类违法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正常运行以及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这类违法行为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人身财产伤害,但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样需要给予处罚。

1. 寻衅滋事:指蓄意制造纠纷、打架斗殴、闹事等行为,严重干扰社会秩序。

2. 非法聚集、游行示威:未经批准擅自聚集、游行示威,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破坏社会安定。

3. 妨害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包括非法拦截交通工具、非法乘坐交通工具等行为,影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

4. 散布虚假信息、谣言:通过互联网、媒体等渠道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治安和公众正常生活秩序。

三、违反社会公德类违法行为违反社会公德类违法行为是指违背社会公德、伤害社会道德风尚的行为。

这类违法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影响极其恶劣,损害社会的良好形象和道德基准。

什么是妨害公共安全行为?有什么特征?哪些行为是违反妨害公共安全治安管理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

什么是妨害公共安全行为?有什么特征?哪些行为是违反妨害公共安全治安管理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了可能妨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及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其特征是:1. 妨害的对象是公共安全。

既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2.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尚构不成犯罪;3. 主观上即可以由故意构成,也可以由过失构成。

行为主体即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违反妨害公共安全-安管理行为包括:(一)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者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二)违反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三)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四)经营旅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供群众聚集的场所,违反安全规定,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五)组织群众集会或者文化、娱乐、体育、展览、展销等群众性活动,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六)违反渡船、渡口安全规定,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七)不听劝阻抢登渡船,造成渡船超载或者强迫渡船驾驶员违反安全规定,冒险航行,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八)在铁路、公路、水域航道、堤坝上,挖掘坑穴,放置障碍物,损毁、移动指示标志,可能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九)设置、使用民用射击场,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十)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或者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十一)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对沟井坎穴不设覆盖物、标志、防围的,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

处罚:1——8条妨碍公共安全行为之一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9-11条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 带、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行为(第30条)
该行为是指:在生产制造方面,未经主管部门 批准和向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备案,擅自设厂、 生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和 培养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或者厂房建筑 和生产设备不符合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 等安全要求,又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或者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等。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教学目的:掌握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构成要件 以及各种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界定。 教学重点、难点:违反危险物质管理规定行为,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行为,在航空 器上使用可能影响导航系统正常功能的器具、 工具行为,违反通道施工安全的认定。
课时安排:2 课时。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构成 第二节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4
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情节严重,处五日以上 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1)故意实施上述行为,经劝阻不听的; (2)多次实施上述违法行为的; (3)实施上述行为,造成一定的人员和财产 损伤,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5
52、违反规定举办大型活动行为(第38条)
(3)各种电线、线路老化,可能引发火灾的、 消防设施不符合法定要求。如灭火器超过使用 期限、没有按照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通道和紧急通道被占用,一旦发生事故, 消防车不能开进,人员无法疏散、逃离现场的 情形等。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7
53、公共场所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行 为(第39条) 经营管理人员:对上述场所有直接管理责任 的管理人员,如:部门经理、总经理等。
(2)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 件或者安全标志,主动纠正且未造成严重后果 的;
(3)在铁路沿线或周边放置石头、木块等障 碍物,未对行车安全影响造成影响的;
(4)在铁路线路、桥梁、涵洞处挖掘坑穴、 采石取沙,发现后经劝阻主动纠正的。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2
45、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行为(第36条) 46、违法在铁路线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行为 (第36条) 具体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擅自进入铁路、 地铁、城铁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 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没有造成后果的。
精选课件
2
第一节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构成
一、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二、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公共安全,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行为的主体大多是一般主体,个别是特殊 主体 四、行为的主观方面既可以由故意构成,也可 以由过失构成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3
第二节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场所在有关房屋建筑、消 防安全、便于疏散、严重超员等方面存在问题, 容易发生房屋倒塌,火灾,水灾,由于拥挤、踩 踏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6
具体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该项活动举办的场地与预计容纳的人数、 发放门票的情况等超过核定人员的有关规定;
(2)场地及其附属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存 在安全隐患的,如场地建筑不坚固,有发生倒 塌坠毁的可能性;精选件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4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情节较轻,处五日以 上十日以下拘留:
(1)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 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数 量较少或者不明知的;
(2)违法行为未造成危及公共安全后果的;
(3)经公安机关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 后,向行为人指出,行为人能够积极配合公安 机关,并主动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危险的;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3
47、擅自安装、使用电网行为(第37条第1项) 48、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行为 (第37条第1项) 49、道路施工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行为 (第37条第2项) 50、故意损毁、移动道路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行 为(第37条第2项) 51、盗窃、损毁路面公共设施行为 (第37条第3项)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8
37、盗窃、损坏、擅自移动航空设施行为(第34 条第1款) 38、强行进入航空器驾驶舱行为 (第34条第1款) 39、在航空器上非法使用器具、工具行为(第34 条第2款)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9
40、盗窃、损毁、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 机车车辆配件 、安全标志行为(第35条第1 项) 41、在铁路线上放置障碍物行为(第35条第2 项) 42、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行为(第35条第2项) 43、在铁路沿线非法挖掘坑穴、采石取沙行为 (第35条第3项) 44、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平交过道行为
(第35条第4项)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0
本条规定的铁路:正在使用中的铁道交通、地 下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11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情节较轻,处五日以 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盗窃、损毁铁路设施铁路设施、设备、 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价值较小且对行 车安全影响不大的;
(4)初次实施上述行为未造成后果的。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5
31、危险物质被盗、被抢、丢失后不按规定报 告行为 (第31条)
故意隐瞒不报:发生危险物质被盗、被抢或者 丢失后,责任人为了逃避追究责任,采取统一 口径,隐匿证据,破坏现场、掩盖事实真相等 方法,隐瞒不报的行为。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6
32、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行为(第 32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情节较轻,处警告或 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1)携带弩和匕首等管制器具主动交出的; (2)不明知是管制刀具并及时改正的。
精选课件
第七章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7
33、盗窃、损毁公共设施行为(第33条第1项) 34、移动、损毁边境、领土、领海标志设施行 为(第33条第2项) 35、非法进行影响国(边)界线走向的活动行为 (第33条第2项) 36、非法修建有碍国(边)境管理的设施行为 (第33条第3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