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春》课例

《春》课例

《春》课例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春》的优美语言和作者细腻描绘出的美丽画卷。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春》的学习情境。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基调。

教师可提问:“你觉得《春》这篇文章怎么样?”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3. 深入阅读,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叠词、叠句等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技巧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描绘春天画卷中的作用。

4.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喜欢春天?”“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些段落?”等,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身边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春天的短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及反馈: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

2. 教师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春天的短文,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中。

2.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和作者的情怀。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语音语调,读出感情。

3.词语解释与积累(1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酝酿”、“卖弄”、“抖擞”等,解释含义并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段落赏析(20分钟)选取文中的几个典型段落,引导学生欣赏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

例如,对于描写春雨的段落,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雨的美丽;对于描写春草的段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拟人手法将小草写得生动活泼。

5.课堂讨论与答疑(15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6.课堂小练(5分钟)选取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例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通过这种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同时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0分钟)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朱自清散文《春》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途径,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通过对《春》这篇散文的阅读,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文中的主要意象,如春草、春花、春风等,感受作者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探讨文中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活力、生活的美好等。

2.2 语言特点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品味朱自清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含蓄等。

学习文中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春》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和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探讨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的自然景物和修辞手法。

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阅读材料。

采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如写读后感、进行实地观察等。

5.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或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对《春》这篇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春》课堂教案设计

《春》课堂教案设计

《春》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认识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的生命力和带来的希望和欣喜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在互动、合作和分享中感受美好的“春”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掌握春天的词汇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多元文化体验。

2.教学难点:扩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理解春天的特征,回忆和讨论春天的风景。

(2)认识春天的词汇,并练习相关的语法点。

(3)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和音频材料进行口语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

2.教学方法(1)引导式讲授。

(2)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在引导下进行讨论、合作和分享。

(3)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介绍课程主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春”的词汇或想法。

2.用漫画、图画或音频片段展示春天到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步骤二:讲授1.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图画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春天的特征和词汇。

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风景以及特征:(1)天气变得温暖,阳光明媚。

(2)花园里盛开着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

(3)家里的小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它们玩耍的身影可以在阳光下看到。

3.教师讲解相关的语法点和词汇,例如形容词和代词等等。

步骤三:交流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可以利用图片、漫画或者播放音频片段。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课程素材,讨论有关春天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评估1.在讲授时,可以进行小测验,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或者小作文。

3.通过记录课堂表现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文章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嫩绿”、“绽放”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理解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其次,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他们逐渐理解了这些表达方式在描绘春天景象中的作用。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词语深层含义和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加强指导。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描绘春天的语言和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理解了春天的美好,还学会了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春天的变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段落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从总写到分写,再由分写到总写的表达方式。
5.主题思想:探讨课文表达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写作特色: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表达。

《春》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自然景象或情感体验。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春天的感悟和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春天在你心中的形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春》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身边万物复苏的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美好。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尽量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6.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朱自清的《春》教案

朱自清的《春》教案

朱自清的《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

(2)理解并掌握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春》。

(2)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2)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朗诵《春》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散文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这位伟大的散文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他的描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2)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要求用上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看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写作技巧。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3年最新-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优秀4篇

2023年最新-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优秀4篇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优秀4篇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篇一一、教学设想:课本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感悟。

二、教材分析:《春》是有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三、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散文的意境美。

3.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4.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稿(包括朗诵)以小组为单位,选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或歌唱、或积累、或绘画、或朗读)教师:1、制作课件、2、准备“早春”短片六:教学过程:1、导入:1)多媒体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短片后,教师说: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吟诗作文,挥毫泼墨。

2)学生展示作品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感谢朗读组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文朗读,请同学们先各自朗读品味,然后每个小组合作朗读或者对读。

(教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2.精读文字3-7自然段,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3、读赏结合美点寻踪1)请以小组为单位再读文章,找出你喜欢的画面或句子,按照以下句式,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

(多媒体展示)我喜欢,因为:“以春草图为例,细致赏析文章写景特点和优美语言。

A:美的画面:我喜欢春草图:因为这幅画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也写出了爱春的人们在碧绿的春的大地上尽情嬉戏的欢乐情态。

《春》朱自清教案设计

《春》朱自清教案设计

《春》朱自清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春》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1.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2 教学内容1.2.1 朱自清简介: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2 《春》文本解析:分析《春》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

1.2.3 春的寓意:探讨春天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春》的文本内容理解。

2.1.2 朱自清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春》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2.2 理解朱自清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解析《春》的文本内容。

3.1.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春天的象征意义和人生感悟。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对比《春》的艺术特色。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播放与《春》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4.1.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春》,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4.1.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春》的文本内容,分析朱自清的文学风格。

4.1.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探讨春天的象征意义和人生感悟。

4.1.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2 教学安排4.2.1 第1-2课时:介绍朱自清简介,讲解《春》的文本内容。

4.2.2 第3-4课时:分析《春》的艺术手法和象征意义。

4.2.3 第5-6课时:讨论春天的寓意和人生感悟。

4.2.4 第7-8课时:案例分析,对比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篇一」思考的问题: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案例描述备课前的思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

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

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

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课堂实录片段一、研讨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2、交流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初中《春》教案

初中《春》教案

初中《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深度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和他的散文《春》。

2. 学生齐读《春》的标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春》,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解决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写一段话。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对春天有更深刻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春》教案设计

初中《春》教案设计

初中《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b. 课文中的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b. 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对春天有如此美好的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春特点:温暖、生机勃勃、美丽情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这篇散文的作者及其作品风格;
2.能够理解文中对春天的描写的情感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春天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春》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Step 3: 阅读散文
Step 4: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Step 5: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展示每个小组讨论的结论。

Step 6: 教师讲解
Step 7: 诗词创作
教室让学生以《春》这篇散文为素材,写一首自己的诗词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Step 8: 朗读分享
学生将自己写的诗词分享给同学,并进行朗读。

Step 9: 总结课堂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尊贵,鼓励学生要珍惜春天给予我们的一切。

Step 10: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日记或文章中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并写出自己在春天时会有哪些活动和感受。

教学扩展:
1.可以安排学生朗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或散文,并与《春》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观察和思考春天的变化,并写一篇观察春天的日记;
3.安排学生根据《春》中的描写,进行绘画创作,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7篇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7篇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7篇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教学设想多媒体教学,通过赏析该文,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课型新授课预习指导朗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简介1’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

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16’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

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春》教案

《春》教案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 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引出课题《春》。

2.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及其作品。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4. 深入研读
-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语言特色。

6.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春》教案:挖掘诗歌中的意象与抒情

《春》教案:挖掘诗歌中的意象与抒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这首诗;(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3)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抒情;(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2)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抒情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分析;2. 抒情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诗歌抒情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2. 相关资料:关于春天的图片、诗歌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春天的诗句。

2. 朗读与理解:(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春》这首诗;(2)学生自主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抒情,并与同学进行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等;(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诗中的抒情。

4. 创作与评价:(1)学生分组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所学到的意象和抒情手法;(2)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朗诵,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3)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各组的作品,选出最佳创作奖。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春》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教师提供其他描绘春天的诗歌,如《春晓》、《江南春》等;(2)学生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喜好。

2.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以春天为题材,自主创作一首诗歌;(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3)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最佳创作奖。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

教学案例初中语文《春》《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优秀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学生阅读与理解。

本教学案例将围绕《春》展开,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课文,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导入活动:《春》的背景介绍(1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春》这篇课文的兴趣,我会开展一系列导入活动。

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如花朵盛开、草地变绿等。

然后,我将呈现一幅描绘春天的画作,请学生观察画面细节,并描述画中的景色和情感表达。

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思考,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阅读与理解:深入探究《春》(3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春》,并帮助他们深入探究文本中的语言、情感和主题。

首先,学生们可以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我会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 《春》这篇诗歌通过哪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了春天的景象?2. 诗人通过什么样的语言运用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3. 《春》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拓宽自己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

三、课文赏析:诗歌的美与感悟(4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赏析《春》这首诗。

首先,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美丽的春天场景视频,并配以轻音乐作为背景。

随后,我会请学生用词语、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他们看到的春天画面,并让他们尽量运用一些诗意的表达方法,如拟人、夸张等。

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展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用简短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他们所赏析的春天画面及感悟。

四、创作与表演:《春》的再现(5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通过创作和表演进一步理解和利用《春》这篇课文。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者主题,以《春》为题材进行创作。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初中思维导图教学实践

朱自清《春》教学案例:初中思维导图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思维导图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青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也积极探索思维导图教学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实践。

一、课文背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名篇,是现代汉语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春天为背景,描写了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篇目,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文章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春》的内容,引导学生探讨生命意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春图,引导学生进入“春”的情境。

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一些特点,比如说“春天有哪些花开了?”“春天有什么动物在活动?”2. 阅读《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文章,再进行默读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调和节奏。

接着,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文中‘水漫金山’是什么意思?”和“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生命的奇妙?”3. 思维导图部分就是思维导图的环节。

将白板分成两部分,左边写“时光流逝”,右边写“生命意义”。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将每一段的中心词写在白板上,比如“花开”,“海浪”,“春雷”,“汉宫秋月”,“西湖春晓”,“人生得意须尽欢”,“小桥流水人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让学生根据每一段的中心词,画出一个思维导图。

例如,以“花开”为中心词,学生可以画出一个以“花开”为核心,附带“草满”、“人多”、“欢笑”等素材的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过程,让学生把朱自清的文章信息化和可视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别能力。

4. 总结部分在总结部分,让学生把各个思维导图串连起来,形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看到整篇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人教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春》教案

人教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春》教案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关于春天的喜爱,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式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掌握散文的基本概念和描绘春天的技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一些句式和词语的运用仍存在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写作的创造性:学生在仿写时可能会陷入模仿的框架,缺乏创造性,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想象力。
举例解释:
-对于句式变换的难点,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分析这句话中使用的比喻手法和句式特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类似的句式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描绘春天的技巧”进行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最喜欢的春天描写手法是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大家共同学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4.文化理解:深入体会课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春天寓意的理解。
5.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仿写描绘季节的短文,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应用: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嫩绿”、“绽放”、“明媚”等,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表达对春天的描绘。
-句子分析与理解:学习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如比喻、拟人等,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

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春》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春》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春》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课文和相关资料,熟悉教学内容。

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素材。

4.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春》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文本解读。

讨论课文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观点表达,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指导其改进。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或改编,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6.2 教学延伸探讨课文中所提到的春天的象征意义,如生命、希望等。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环保意义,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七章:作业设计与布置7.1 作业设计选择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语文教学案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研讨话题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一体化”如何构建?教材分析《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教学目标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掌握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美美地听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

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

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它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

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

播放完以后,学生们已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眼。

)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丽的春天吸引住了。

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大部分学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学生四处张望寻找闭眼者。

)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

(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1:简直太美了。

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

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从来没有这样去听过一篇。

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

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

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

要不是老师叫我,我真不愿睁开眼睛呀!(说完自己笑了一下。

)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

(生笑)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

草绿了,花开了,树发芽了,鸟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

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

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

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

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我的童年。

记起了童年在农村度过的春天,我跟伙伴们在河边放牛的情景。

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我们不时在草地上打滚,不时又爬到牛背上。

河里的鸭子也在悠闲地浮水,还不时地把头一咕噜扎到水中呢。

师:这个同学由作者的描绘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

不错,联想力较强。

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

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日记中。

(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美美地读师:像如此美的,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

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

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

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

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图画是根据内容的顺序编排。

学生边欣赏图画边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

有的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发现。

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美美地说师:时间到了。

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

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

开始发言。

生1: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

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安静而和平感”。

好!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绝,简直有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想想“小草偷偷钻出来”是怎样的情景,那种情态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时的娇颜,还有那个“钻”字又是何等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师:说得好。

你分析的非常透彻。

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生3:我认为“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写得好。

风本来是无味的,但他却写出了味道,风里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

师:把无色无味的风写成了有味的风。

“壮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认为这篇的结构美。

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

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渐次排比,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师:从整个结构入手,找出了美点。

很好!生5:“桃树、李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写得好。

他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就这些?(生点头)运用了修辞手法就是写得好吗?(有的学生笑了起来)生5:不是。

(显得不好意思)师:那好在哪里?生5:好在……好在……师:看来要再仔细想想。

那你先坐下来。

我们说它好肯定要说出一定的理由才能让别人信服吧!有没有哪个同学跟他找的是同一句?(生6举手)好,那你来说说理由。

生6: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

师:对。

我们只有这样说才有说服力。

不能只顾着讲好,一定要有理由哦。

恭鹏同学(刚才没说出理由的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位同学点头)好的,那我们再继续。

生7:我认为迎春图写得好。

因为前面的四幅图画都是写景,给人的感觉总缺点什么,就像欣赏一幅没上色的山水画,很单调。

而迎春图却写了人,就像给这幅画一个很好的点缀,给它涂上了色彩,把春的活力,把人对春的喜爱表现了出来。

师:嗯。

见解独到。

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

老师认为这篇不仅形式完美,而且内容丰富,激人想象;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

可说,美蕴含在中的每一个画面中,蕴含在的字里行间。

下面就请大家以我们刚才的发现为基础,分组讨论归纳这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讨论好的小组就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这组发现作者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随处可见。

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生2:我们觉得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我们以前学的那些那么难懂,特别是像“赶趟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些词语,感觉就像在说话,显得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师:语言美,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生3:我们觉得的结构严密。

就像前面惠璇(前面讲结构美的那个学生)所讲的一样。

这也该算是它的一个特点吧。

师:算!怎么不算呢?好,结构精美、严密。

生4:我们觉得作者是抒情高手。

表面上看描绘了许多春天的景物,但处处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作者抒情并不是像我们平时写的“啊!我爱你春天!”这样,而是显得含蓄,蕴抒情于描绘之中。

总之,要不是作者对春天有这么喜爱,我想是难写出这么美的来。

师:同学们谈得都比较好。

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3、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

边读边稍作分析。

)四、美美地写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

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

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

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

我想处于秋天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

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

看谁写得快,写得好。

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

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课后反思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

这次已经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

前两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

前两次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