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案例
《春》优秀教案设计
春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与“春”相关的汉字、词语、短语和句子;2.能够通过图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3.能够简单叙述春天的特点、春节的由来及其其中的文化元素,增强民族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及春节的由来;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画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并带领学生一起做有关春天的手势动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多元感受(2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纸和颜料,进行自由绘画。
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
并给学生播放节选自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音频,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诗歌朗诵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明季朝的杏花的感受,借此进行语言的训练。
3. 文化探究(30分钟)以图画形式展示春节相关文化元素,如年画、灯笼、剪纸、舞狮等,解释春节各项文化元素的由来及含义,并引领学生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并通过部分范文的指导,引导学生复述和叙述春节相关的题材。
4. 意义总结(10分钟)请学生自行思考,如果没有春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并请学生各自发言,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进行点拨和补充。
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2-3段的作文,讲述自己对于春天的印象,可以围绕春天的感受、春天的特点、春节的文化元素等话题展开,字数不少于150字。
四、教学评价1.作业: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评价;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讲、思考、发言、绘画等表现进行评价;3.实现目标评价:根据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五、拓展思考1.如果将这节课放在春节前的一个月,你该怎样调整课程设置?2.除了多媒体、图画、手势动作等方式,你还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3.请简单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并探究其文化底蕴。
《春》课堂教案设计
《春》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认识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的生命力和带来的希望和欣喜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在互动、合作和分享中感受美好的“春”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掌握春天的词汇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多元文化体验。
2.教学难点:扩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理解春天的特征,回忆和讨论春天的风景。
(2)认识春天的词汇,并练习相关的语法点。
(3)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和音频材料进行口语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
2.教学方法(1)引导式讲授。
(2)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在引导下进行讨论、合作和分享。
(3)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介绍课程主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春”的词汇或想法。
2.用漫画、图画或音频片段展示春天到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步骤二:讲授1.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图画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春天的特征和词汇。
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风景以及特征:(1)天气变得温暖,阳光明媚。
(2)花园里盛开着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
(3)家里的小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它们玩耍的身影可以在阳光下看到。
3.教师讲解相关的语法点和词汇,例如形容词和代词等等。
步骤三:交流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可以利用图片、漫画或者播放音频片段。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课程素材,讨论有关春天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评估1.在讲授时,可以进行小测验,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或者小作文。
3.通过记录课堂表现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
《春》优质课教案 (2)
《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3.发现并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春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实物图片:春季的花朵、昆虫等生物照片。
3.讲义: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4.活动道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春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这些图片中的事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导入讨论•教师向学生引导,提出春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等。
3. 观察春季植物•教师出示春季的花朵图片,让学生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并描述出来。
•学生们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花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4. 观察春季生物•教师出示春季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5. 小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关键词,例如:阳光、温暖、花朵、昆虫等。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活动1.实地观察春季的植物和昆虫。
2.组织学生在校园中搜集春季的植物和昆虫的图片和信息,并制作展板展示给全校师生。
七、板书设计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 阳光明媚 - 温度逐渐升高 - 植物开始生长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同时,教学中的观察和描述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朱自清《春》课教案
朱自清《春》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 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春》的背诵与理解。
2. 朱自清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2.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和印象,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2.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期待和愿望?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3 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4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场景描写。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展示。
3.5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春》。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享的效果。
4.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完成情况。
2. 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包括表达清晰、描写生动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春》原文及注释。
5.2 辅助材料1. 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2. 关于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氛围营造1. 利用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6.2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春》的教案设计
《春》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全篇文章,理解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描绘春天的美景。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春天的生命力、希望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春》。
2.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
3. 细节分析: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5. 课堂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春》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发言,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春》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春》语文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写作技巧探讨: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课文中具体的写作手法。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
(2)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2)讲解课文中涉及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春》教学案例及分析
《春》教学案例金风雪一、案例背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的现状可谓是一语中的。
因为新教材新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让人感受到“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这本是一篇传统篇目,现在放在新教材中教学,如何体现新教材的“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的理念?如何教出新味?我大胆作了一次教改尝试,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思维。
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课堂中师生互动,学生的意外质疑,使得这节课妙趣横生,如沐春风。
二、案例描述:前不久,我在七年级(4)班上《春》这篇课文,我仅用了15分钟就结束了讲解,余下30分钟,我便放手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自主探讨,设计了这样两个步骤:步骤一:(屏幕出示问题组)1.本文中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或你认为文中哪一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得最妙?)2.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仔细思考,聪明的你一定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
步骤二:(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屏幕出示问题: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定会有所感受,一起来谈谈,好吗?……在讲读到“春风图”的一段文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时,我讲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图’,最关键的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老师,我觉得您的说法不恰当。
朱自清的《春》教案
朱自清的《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
(2)理解并掌握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春》。
(2)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2)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朗诵《春》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散文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这位伟大的散文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他的描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2)课外作业: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要求用上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看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写作技巧。
3.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年级美术下册《春》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
4.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案例亮点
1.紧密联系生活,实现学科融合
本案例将春天的元素与美术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同时,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自然、语文等学科知识融入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如色彩、形态、氛围等,并能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描述。同时,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运用,提高对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技巧。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提高绘画创作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春天主题画作。
(四)反思与评价
1.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等。通过反思,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2.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资源,创设充满春天气息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本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创造。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23年最新-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优秀4篇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优秀4篇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篇一一、教学设想:课本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感悟。
二、教材分析:《春》是有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三、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散文的意境美。
3.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4.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前准备:学生:完成预习稿(包括朗诵)以小组为单位,选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或歌唱、或积累、或绘画、或朗读)教师:1、制作课件、2、准备“早春”短片六:教学过程:1、导入:1)多媒体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短片后,教师说: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吟诗作文,挥毫泼墨。
2)学生展示作品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感谢朗读组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文朗读,请同学们先各自朗读品味,然后每个小组合作朗读或者对读。
(教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2.精读文字3-7自然段,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3、读赏结合美点寻踪1)请以小组为单位再读文章,找出你喜欢的画面或句子,按照以下句式,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
(多媒体展示)我喜欢,因为:“以春草图为例,细致赏析文章写景特点和优美语言。
A:美的画面:我喜欢春草图:因为这幅画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也写出了爱春的人们在碧绿的春的大地上尽情嬉戏的欢乐情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春》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背景:《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长期以来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是很多教师上公开课的热门选择,很多名家都执教过此文,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篇文章无论从语言、结构、立意、还是写作技巧,都可大讲特讲,都可开掘出一些亮点。
在传统教学中,它很能体现出教师的才能。
我以前讲授此课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端的是如痴如醉,学生也是连连点头,又写又划,一节课下来,师生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认为一堂好课便是如此。
可是近年来新课改的推进,新观念新思路的教育,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思路。
我反思到以往教授此课时更多地是展示教师的能力,是以教师为主,以灌输为主,学生虽然受到感染,但不充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得到完全重视,在很多环节上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能力也未得到充分发展。
所以这次我尝试用新的方法新的思维,用新课改的精神来上这一课。
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定为:美文美读,充分朗读。
理清思路,积累品析。
教学过程包括下列环节:1、预习阶段,扫清生字,至少读三遍课文,做到熟悉文章内容。
2、初步感知,整体把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这个环节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充分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知不觉地有所领悟和体会,然后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得出结论,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3、积累品析。
教给学生积累品析的方法,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对此进行分析和品味,说出自己的感受。
突出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成为品味作品的主体。
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导入时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上课时能用心“感觉”。
、2、教学思路清晰,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教学顺序,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从课堂反应来看,效果不错,同学们通过学习很自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得到了美的熏陶。
朱自清春详细教案
朱自清《春》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2)能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3.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2. 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4. 写作练习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练习。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春》;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春天的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3)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或感受?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春》;(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题;(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2)学生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景物描写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篇一」思考的问题: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案例描述备课前的思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
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
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
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课堂实录片段一、研讨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2、交流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初中《春》教案设计
初中《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b. 课文中的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b. 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对春天有如此美好的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春特点:温暖、生机勃勃、美丽情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教学案例实践分析试题(3篇)
第1篇题目:小学语文《春》教学案例实践分析一、案例分析《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朱自清。
这篇课文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对该教学案例的实践分析。
【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春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学生展示:各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朗读感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5.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2)课后收集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词或散文,下节课分享。
【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达成本节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2. 教学方法得当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合理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二、教学反思1. 课堂导入方面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春景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收集春景图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自主学习方面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等原因无法完成预习任务。
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 合作探究方面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春》一课为例,讲述了一位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春》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朱自清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和欣赏。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芽”“破”等生字,会写“草”“花”等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春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细读课文,品析语言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雨”“春花”“春草”等。
2. 教师提问:“这些词语给你怎样的感觉?”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4.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7篇
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7篇朱自清《春》优质教学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教学设想多媒体教学,通过赏析该文,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课型新授课预习指导朗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简介1’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
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16’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
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春》朱自清获奖教案
《春》朱自清优秀获奖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文章内容分析:《春》是朱自清先生描写春天的一篇美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气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重点词汇和短语:春天的相关词汇和短语,如“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等。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词汇和短语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导入2.1 导入活动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美景,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发他们对文章的思考。
2.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文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语言的美感。
2.3 课文理解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章:词汇和短语学习3.1 词汇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加强对春天的认识。
3.2 短语搭配分析文章中的常用短语搭配,如“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等。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自己熟悉的类似短语,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4.1 比喻手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子,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作用和效果,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表达。
4.2 拟人手法分析文章中的拟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拟人的作用和效果。
让学生举例说明拟人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与文章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的教学设计广西南丹县中学龙慧林授课内容春课型讲读课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D.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λ过程与方法:A、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B、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
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体会美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λ重点1、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
λ难点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λ教学突破以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λ老师准备:剪辑并重新录制音乐《早春曲》、《春意盎然》;制作多媒体课件λ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资料及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听读、朗读中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学生完成)同学们,天气渐渐地冷了,冬天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
迎着冬天的笑脸,我想起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景。
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之中。
(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二)听配乐朗诵。
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
多媒体显示:听读,说感受的话。
(三)让学生谈谈听朗诵后的感受。
师:听了朗诵,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多媒体显示:听了朗诵,我听到了……/听了朗诵,我看到了……/听了朗诵,我感受到了……例:听了朗诵,我感受到了人们盼望春天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
)(四)自由朗读,分组(分为8个学习小组)讨论文章层次的起止段落。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课文思路(盼春—绘春—赞春)。
(五)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学生参加联读课文。
要求第1名学生读“盼春”,第2—7名读“绘春”部分,第8名学生读“赞春”部分。
(联读时不告诉学生起止段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层次理解是否正确。
)(六)经过自由朗读和小组代表的联读,全班交流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第一部分(①):盼春第二部分(②—⑦):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⑧—⑩):赞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1、诵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二、教学重点: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品析“春草图”(用多媒体显示品析步骤)1、朗读指导。
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会正确使用四种朗读符号(﹏﹏重音轻读;•重音;︱小停;︵拖音)2、第一次朗读(自由读),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
3、第二次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4、第三次朗读(男女生各读一层),悟一悟这段层次划分的问题。
教师提示可划两个层次。
教师明确: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是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5、第四次朗读(个人大声读),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偷偷”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写出了小草萌发的力量以及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而修改以后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6、美读,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提示:语调:轻快;感情:喜爱、赞美7、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①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其特征突出。
②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③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二)运用上面所学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每两个学习小组一幅图,分工协作。
(三)各学习小组发言人把本组讨论结果提交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1、“春花图”①特征: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②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
③语言:修辞—拟人、比喻、排比。
用词:第③句中的“闹”字写得好,好在它不仅写出了声音,还写出了热烈的气氛,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④感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图”①特征:和煦、芳香、悦耳②顺序:触觉、嗅觉、听觉③语言:修辞—引用、拟人、比喻3、“春雨图”①特征:细密、轻盈②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③语言:修辞—排比、比喻4、“迎春图”①特征:充满活力②顺序:由点到面(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2、背诵全文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寓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一)朱自清的《春》写得太美了,其实自古以来,春天一直是人们歌咏的对象,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互相交流并保存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然后任选一幅春景图,给它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
教师推荐部分诗句:(课件显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唐•杜甫《绝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二)选取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背诵并模仿写句子。
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选取写得好的在全班宣读。
(三)《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其实朱自清留给我们的美文不仅仅是《春》,他的《荷塘月色》,他的《背影》,他的《绿》都是不朽的篇章。
课后请同学们再次亲近朱自清,感受朱自清心灵中飘扬的那片风景。
(四)美文不朗诵不足以表现其美,推荐一位朗诵最好的同学进行配乐诗朗诵,让《春》的课堂教学在优美的配乐诗朗诵中结束。
(四)作业:1、整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2、课外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阅读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并作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板书:盼春春草图(草报春)山(朗润)春花图(花争春)春绘春总体轮廓水(涨)局部描绘春风图(风唱春)太阳(红)春雨图(雨润春)娃娃——新迎春图(人迎春)颂春三个比喻姑娘——美青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