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现实思考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失德行为的伦理反思

当代大学生失德行为的伦理反思

何研究 当代 大学生 的失德行 为 ,并予 以提供切 实可行 的解决措 施, 正是贯彻落实 “ 立德 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 务的当务之急 。 1 当代大 学生存在 的主要失德行为 所谓失德 行为 ,即不合乎道 德规范 的伦理行 为 。而所谓道 德规 范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和 中华传 统伦理学所概 括和 总结 的、为中华 民族延绵流 传的核心价值 。而所 谓伦理行 为 , 伦理行 为是人在利害意识支 配下发生 的、可 以进行道德评 价 、 可 以言善 恶的行为。 当代 大学 生的整体风貌是积极 、健康 、向 上 的 ,整体上是道德优 良 、品质高 尚的合格 大学生 。但是 ,不 可否认 当代大学生 的失德行 为也广泛存在 于各个 方面 , 并 广泛 存在 于各个个 体和群体 。
的 道 德 主体 丧 失 。 1 . 2非德 非无德 行道德 判断上既不 是道德行 为 ,也不是非道德 行为 ,而是介 于二 者之间 ,这类非 善亦非 恶的行为 即非德非无 德行为 。这种倾 向多以平庸 的态 势 展现 ,并 同样存在于众 多的学生群体 中。例如 ,思想方面 ,不 以积极 、进 取 、向上为 目标 ,亦不甘于消极 、颓废 ,而是安 于 元所追 求的平庸态势 ;学 习方面 ,大学生不 以高分 、高能力 为 目标 , 亦不甘于不及格 , 而是 多追求 “ 6 O 分 万岁”的平庸 态势 ;
社会活 动方面 ,不 以踏 实 、努力 、争先为 目 标 ,而是抱着不 支 持 、不 反对 、不参与 的平庸 态势 ;生活作风方 面 ,不 以勤劳 、
朴实 、正派为 目标 ,亦 不甘 于好逸恶劳 、铺 张浪费 ,而是呈 现 奢 中带俭 、亦正亦邪 的平庸态势 ;性格 方面 ,不 以成熟 、负责 、 稳重 为 目标 ,亦不甘 于不 负责任 ,而是持有 天真无 知或油腔滑 调 的平庸 态势等。 这类 平庸 的态势 ,虽非无 德行为 ,但也不 是有 德行为 ,甚 至在某 些情况下此类行 为 比无德行为更为危 险。因为它在道德 价值判 断上并不明显 ,因而更 不容易为道德规范所约束 。所 以,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摘要】道德失范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愈发突出,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从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法、对社会的启示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源可能包括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法律制度的漏洞等多方面因素。

道德失范现象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降低社会信任度、加剧社会矛盾等。

然后,解决道德失范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强化道德教育、加强监管制度等方面。

道德失范现象的案例分析能够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其严重性。

只有深刻认识到道德失范现象的严重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社会启示、案例分析、思考1. 引言1.1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道德失范现象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指的是人们在道德准则上出现严重缺失或违背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法,并从中汲取教训,引起对社会道德的警醒。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下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

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省,更是对社会道德伦理的探讨。

我们需要追问:是什么导致了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道德失范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启示?通过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个人行为,推动社会的道德建设,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让我们共同关注道德失范现象,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

2. 正文2.1 道德失范现象引发的原因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可以有多方面的考虑。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是导致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金钱、权力等物质追求的欲望逐渐膨胀,道德观念逐渐淡化。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第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摘要] 去年,江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了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同年十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这些重要文献为指导,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分析,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应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分析对策2001年1月,江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同年十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审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具体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1.道德目标自我化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一个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学习动力的来源,有47.3%的学生认为“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高于认为“报效国家”的学生比例13个百分点。

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中“信仰共产主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让位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而择业标准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服从国家需要”二者之和所占比率不足10%,“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却占31.7%之多。

就连“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的人生话题,在今天的大学生中持“赞成态度”的同学仍有30%之多,还有近20%的人表示“难以判断”。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大学生的各个方面。

以下简要介绍大学生道德问题及对策。

一、学习问题1、抄袭别人的论文和学术作品。

许多大学生喜欢拿别人的论文来当作自己的成果,甚至把他们自己的学术论文抄袭到别人著作里去,破坏了学术诚信原则,影响学术水平提升。

2、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

学习往往无法靠自觉,也就是学生在学习领域里对自己并没有自律性和责任性,长期以来缺乏这种态度,会让学习更加缓慢,也就不能把最大的学习效率发挥出来。

二、道德问题1、中国大学生教育中“模仿”的文化的问题。

在中国的大学,由于传统的文化,往往以“模仿”去学习,不求创新,失去了该有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的正确认识也受到了影响。

2、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缺乏认识和执行。

由于大学里面没有强有力的道德制度,而每个人也没有清晰的道德标准,就会导致仁慈无助,道德价值的失落,一些道德规范的不违反,不仅影响自身成长,也影响了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

三、解决对策1、完善学校的道德规范以及纪律的规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今大学需要将道德规范和纪律写入法律法规,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明确道德要求,同时避免“模仿”式学习现象发生。

2、加强自身道德规范觉悟。

大学生应该将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作为自身成长的指导方向,增强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加深对道德价值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活中积极遵守道德准则,发挥好积极性和责任感。

大学生道德问题是时下非常关注的话题,如何解决它们,促使大学生道德素质良好,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

必须针对学习问题和道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只有通过这样的对策,大学生的道德才能有所提高,为我们强身健体、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更大的贡。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公关论坛将不利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4.缺乏网络诚信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同样也要求社会成员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但是一些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我的私利,出现了种种失信的行为,这种不良现象一旦泛滥,将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一股毒瘤。

当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网站课程上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的时候更有可能会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完成。

以及在网络考试之中,出现诸多的作弊行为。

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大学生的网络守信责任意识愈加淡薄。

5.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应运而生。

一些网络游戏开发者或者运营者为了博取流量,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提高玩家的参与度,进而赚取丰厚的利润,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使游戏人物更加多样,游戏场景更加逼真,让玩家群体的体验感更强更佳。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增长知识,减少日常生活学习的压力,但是部分网络游戏中暴力、血腥的场景容易使大学生在游戏里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的空余时间更加充裕,且少了之前家庭学校的严格管束,多数大学生在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放纵与自由的感受之后,越来越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导致网络游戏成瘾。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之后,深入剖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一)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网络信息监管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网络中的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

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机制有待健全。

在网络空间当中,每个用户都可以突破身份、地位的限制,成为信息内容的发布者与传播者。

试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

试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

试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作者:李晔概要: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已经愈发严重。

加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必须把各方面的因素深入总结,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式,全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道德的根源只存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中,离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谈道德根源是不切实际的。

道德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道德的进步,这个进步的过程不是平缓的直线,而是蜿蜒曲折的。

用来衡量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准不是人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否相适应。

只有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道德才是进步的道德,反之,就是落后的道德。

道德缺失是由于道德规范、准则出现模糊,甚至多元化,以致缺少统一、明确、公认的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使实际道德状态出现混乱或无所适从。

一、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突出表现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当今的中国继续谱写着辉煌的乐章。

但在物质繁荣、经济发达的背后却潜伏着令人担忧的道德危机。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术的殿堂,而且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纯洁的象牙塔。

学生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迈入大学的校园,为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突破人生的新飞跃。

在高校这个环境中,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诚信缺失。

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

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个道德现象,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手段、技巧都应该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而令人痛惜的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越发严重,学习方面:一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作业互相抄袭,企图通过作弊的方式通过考试;经济方面:一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却虚报家庭收入状况,骗取国家和学校的经济补助;就业方面:伪造虚假证书,各种仿造的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已屡见不鲜。

(二)价值观扭曲。

由于道德价值追求的迷失,一些学生的心灵严重扭曲,他们找不准生活的坐标,沉缅于一种安逸、享乐的生活中。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摘要】道德失范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表现为人们违背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

该现象的定义及特征包括对道德标准的忽视和违反。

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经济利益的诱惑、个人道德观念的淡化等。

道德失范对社会的影响是严重的,会破坏社会秩序和稳定。

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办法包括加强道德教育、建立道德榜样和完善法律制度等。

个人应该如何应对道德失范现象,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参与道德建设。

建立健全的道德体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道德失范现象,保障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道德失范现象、定义、特征、原因、分析、影响、解决办法、社会、稳定、重要性、个人、应对、健全、道德体系、防范措施、思考、文章1. 引言1.1 道德失范现象之思考在当今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存在于个人行为中,也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道德失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的缺失,更是对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的一种冲击。

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势在必行。

道德是社会的基石,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只有当每个人都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在现代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道德失范现象的危害,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健全的社会道德体系,我们才能共同抵制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2. 正文2.1 道德失范的定义及特征道德失范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或社会群体的行为偏离了道德规范,违背了伦理准则,出现了道德沦丧或道德缺失的情况。

道德失范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道德失范表现为个体或群体对于社会公序良俗的践踏和忽视。

骗取他人利益、偷盗财物、谎言欺骗等行为都属于道德失范的范畴。

道德失范可能导致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思想道德困境。

在传统观念和现代化价值观之间,他们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代人,具有重要意义。

1. 价值观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导致价值观念多元化。

他们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犹豫不决,思想上缺乏根基,容易被一些极端的思想观念所左右。

2. 自我中心主义盛行部分当代大学生存在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只顾自己的利益和需求,缺乏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他人的关爱,这对道德品质提出了极大挑战。

3. 民族精神淡薄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淡薄情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4. 成果主义导向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人为了名利地位不择手段,只追求物质成就而忽略了精神追求。

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导向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行为。

1. 建立多维度的价值观念学校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3.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 倡导全面发展不仅要强调物质成就,还要注重学生的精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心灵世界的丰富和完善。

5. 推动人文关怀学校应该注重人文关怀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人文素养。

三、加强社会共同努力1. 提高家庭教育家庭是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最直接因素,家长应当注重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爱孩子,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

道德失范的反思

道德失范的反思

道德失范的反思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是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宝贵财富,它在指导人们行为准则、规范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令人深思。

道德失范意味着个体或团体在道德行为上产生偏差,违背了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给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道德失范,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并寻找解决之道。

道德失范的出现,往往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的快速流动,人们面临着更多矛盾和利益的诱惑,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一些人不惜违反道德准则,从中谋求私利。

例如,商业领域的道德失范表现为商家不讲信用、售假、欺诈消费者等行为的频繁出现。

在政治领域,某些官员腐败行为屡禁不绝,道德败坏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痛心和愤怒。

道德失范还表现在文化领域的低俗化趋势以及思想道德的混乱。

一些娱乐节目和网络内容以低级趣味、猎奇和偏激的方式吸引观众,导致公众审美降低、仅追求低级趣味。

一些社会道德观念的混乱也在教育和家庭领域暴露出来。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不力。

在教育领域,一些学生表现出的作弊、欺凌等行为使人担忧,这也反映出道德观念相对薄弱。

道德失范的反思要从多个层面展开。

首先,个体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有社会责任感。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不违背正义原则,发展健康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对于那些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我们应该保持批判和警惕的态度,不宽容不义之事。

道德失范需要每个人去关注,去制止,才能发挥共同力量,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道德建设方面需加大力度。

政府应立法完善,增加道德教育的力度,培养公民们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

加强对商业、政治领域的监管,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同时,要积极引导媒体和文化产业发挥积极的正面影响,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传播。

大学生失范行为

大学生失范行为

大学生失范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目睹到一些大学生的失范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以期帮助大学生们塑造良好的形象,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一、大学生失范行为的背后原因1. 心理压力过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大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过大,使得一些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失去了理智,产生了各种不良行为。

2. 家庭教育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准确的判断,导致在大学期间容易发生失范行为。

3. 社会环境不良一些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不良的社会环境,例如校园暴力、不良风气等。

这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让他们误以为失范行为是一种时尚或者潮流,从而跟风而动。

二、大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1. 缺乏自律意识的表现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失去了自律意识,不重视学业,经常缺席课程,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违反考试纪律。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反省和监督,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 不良生活方式的表现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沉迷于网络游戏、追逐时尚、沉迷于娱乐活动等,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使自己无法成为有用之才,也造成了浪费社会资源的恶性循环。

3. 违反校规校纪的表现部分大学生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违反校规校纪,进行作弊、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校园秩序和学习环境,也有可能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严重损害了校园统一协调的价值观。

三、解决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方法1. 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分辨是非和良知的声音,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大学生失德现象演讲稿

大学生失德现象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失德现象。

失德,顾名思义,就是失去道德。

在当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然而,随之而来的失德现象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反思、去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以下是我对大学生失德现象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大学生失德现象的表现1. 学术不端:抄袭、剽窃、伪造实验数据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 考试作弊:为了追求高分,部分同学不惜作弊,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

3. 道德沦丧: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屡见不鲜。

4. 网络暴力:在网络上恶意攻击、辱骂他人,甚至散布谣言,严重影响网络环境的和谐。

5. 贪污腐败:部分大学生在校内外参与贪污腐败活动,败坏社会风气。

二、大学生失德现象产生的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2. 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 社会环境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暴力等现象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4. 个人素质不高: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道德观念淡薄。

三、如何应对大学生失德现象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3.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4. 提高个人素质:大学生要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强化监督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监督,对失德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四、结语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我们应当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践行道德规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制失德现象,为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而努力!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不断提高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谢谢大家!。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人类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产生了对道德的约束和规范。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失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这些道德失范的行为不仅对个体自身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如何对此进行思考并加以检讨,成为了我们理应面对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道德失范的原因。

道德失范往往源于个体的自私和利己主义思维,一味追求短期的个人利益,无视他人的权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另外,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常常导致人们对道德价值的淡化。

在功利主义的指导下,人们往往只追求快速的满足和享乐,而忽略了道德的纽带和良知的呼唤。

此外,道德失范还可能源于缺乏道德教育和培养的机会,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等多方面原因。

然后,我们应该对个体道德失范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对于个体而言,道德失范意味着自我修养和自律的失控。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个体往往陷入道德虚无和道义缺失的状态。

只有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检讨,个体才能意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重拾起道德责任和使命感。

个体需要认识到,道德失范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更应该在每一个选择和决策中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对于社会而言,道德失范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检讨社会价值观的规范和引导。

我们应该从个人层面开始,重视道德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理解公正和善良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和制裁。

只有建立起人人尊重道德、遵守法律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减少道德失范的发生。

此外,道德失范的思考和检讨还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结构和体制的问题。

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往往是道德失范的温床。

当一部分人沉浸在物质的享受中,而另一部分人却处于贫困和边缘化的状态时,道德失范就会成为社会的常态。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社会的公正和平等,倡导互助、关爱和包容的社会价值观,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尊严的生活环境。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发展。

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

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对道德的认同和尊重,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对于他人的权益不够尊重。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缺乏清晰的认识,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大学生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精神追求缺失。

在追逐物质利益的浪潮中,一些大学生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缺乏关注。

他们过分注重外在的物质享受,忽视了自我价值的发现和提升。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反映了社会对于价值观念的失衡。

再次,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网络成瘾。

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无限的信息和娱乐渠道,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中,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参与。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道德教育是关键。

大学应该开设相关的道德课程,培养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和尊重。

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引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的道德评价体系,让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学校可以加强人文教育,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针对网络成瘾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制定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思修】如何看待大学生道德失范

【思修】如何看待大学生道德失范

如何看待大学生道德失范(一)大学生道德认识的片面化片面化的表现——大学生道德认识有虽然普遍很高,但是他们的道德认识普遍的片面化,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在现实中更多地处于一种对道德认识的既认同又排斥的矛盾状态。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道德情感缺失的表现——当前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以及由情感问题引发的事情经常发生。

部分大学生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受不得委屈和挫折,在失败面前往往选择逃避。

对自身情绪情感的认识不够全面,过多关注自己的优点,不能直面自己的不足,喜欢听表扬,对批评则耿耿于。

不能很好地看待荣辱得失,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遇事不冷静。

(三)大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在困难、障碍和挫折面前,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既定的道德行为方向,很明显大学生做的不是很好,在道德原则面前缺乏应有的克制,容易动摇。

比如说大学生作弊,道德上明明是认为那是不应该的,但是他们受不了诱惑,还是有人去作弊。

(四)大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的矛盾冲突。

(1)大学生普遍认识到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纪律和维护社会公益的重要意义,但是真正能够把集体主义核心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践中的并不多。

(2)在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普遍都认为应该先人后己反对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表现为相互间的冲突和个体的不文明的行为。

(3)从认识上来说,应该重义轻利。

但在其具体的行为中更加注重利益获得。

表现为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以物质享受的多少的作为幸福的标准。

(4)在专业的选择上更加关注社会热门的专业,择业方面从个人角度考虑较多,而对社会需求考虑较少。

虽然认识上都知道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就业时要优先考虑国家需要。

(5)从认识上讲,大学生普遍认为具有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但是在实际的行为中大学生大学生上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修养不容乐观,没有形成独立稳定的是非观和美丑观善恶观荣辱观尚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现为缺乏内省和自我解剖能力在现实中表现尤为明显。

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

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

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在社会上是高层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的精英。

但是,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很多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道德状况提出了质疑。

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道德修养观问题日益突显出。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加深了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本文将从大学生道德缺失的表现、原因、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道德教育正文:一、道德缺失的表现(一)、责任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个人只要权利,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

很多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第一、“无兴趣”。

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

第二、“无所谓”。

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

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

第三、“无意义”。

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

(二)、价值观错位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

青年大学生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

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

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

04
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防 预对策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素养
01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
他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规范。
遵守校规校纪
0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维护校园秩序。
强化案例警示教育
0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失范行为案例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深刻认识
到失范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守法意识。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 们解决心理问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 力。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其产生失 范行为。
加强网络监管
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大 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鼓励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行为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失范行为及时予 以制止和惩处。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网络中的 不良诱惑。
建立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预警与干预机制。
旷课、逃学
部分学生对待学业态度消 极,经常旷课、逃学,严 重影响学业进度和成绩。
生活失范行为
奢侈消费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牌、奢侈品, 盲目消费,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
重。
酗酒、吸烟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酗酒、吸烟等不 良生活习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违反校规校纪
在生活方面,有些大学生不遵守校 规校纪,如晚归、外宿、使用违规 电器等,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

浅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近年来,在各地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几种现象,并探索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道德失范现象对策一、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敲响社会道德建设警钟1、社会公德失范现象2013年3月2日,据济南时报报道,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为了自己准备考研时能有如意的座位,不少学生用“占座锁”、“毒标语”标记各自“地盘”。

尽管这种情况只是在少数学生中发生,但从中仍可透视出整个社会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情况,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类似情况的发生。

首先是功利化的理想追求。

以往的大学生在谈及读书与理想的时候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现在的部分大学生更多的是将实现理想与只是局限于自身状态的改变或是获得一些可以预见的现实利益,而不是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理想显然不能发挥大学生应当传递的正能量。

其次是公共意识逐渐淡漠化。

这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完全从个人的主观意志出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服从学校老师管教。

这种“绝对自由”必然损害到他人利益。

同时,校园内散落在路边的垃圾、食堂出现的插队、教室里随处可见的“课桌文化”等现象,也都是大学生公共意识淡漠的集中反映。

2、家庭美德失范现象不久前,一位母亲到远隔千里的大学去看望自己的孩子,而这个大学生就因为担心自己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生生将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了校门口。

亲人相见不见应有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冷漠的拒绝和伤害。

这个大学生没有拿自己母亲带给他的粽子,原因仍是怕同学看到了自己家里的贫困,伤心的母亲最后自己孤身一人含泪离开了学校。

家庭责任是指个人作为家庭成员而应为家庭的维系和发展所尽的职责。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在“家庭”之中,又在“家庭”之外。

因为他们并未完全独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依赖于自己所在的家庭;但同时他们绝大多数远离父母,长时间在校园生活,而且独立性日渐增强。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1. 教育缺失当前,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校内存在着功利化、应试化、追名逐利的现象。

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智育培养,不能全面涵盖道德和社会观念的教育,削弱了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尊重。

2.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高校逐渐成为利益的场所,存在学分和学位的买卖以及各种考试作弊和抄袭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压力大、物质欲望强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让大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而信息的泛滥又让大学生难以辨别正误,导致行为失范的产生。

3. 家庭教育的失衡对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一是缺少约束、过度宠溺,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和冷漠;二是过于严苛,只要求孩子成功,忽略了对其品德和人格的培养。

这样的家庭教育缺失了平衡和综合性的德育,把孩子变成了名利自私的工具。

二、对策探析1. 进一步深化教育融入社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思想观念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平台。

让学生从学校时期就具备践行公德的意识和能力,并长期坚持这一优良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通过建立正确的制度和规范,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如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建立评价体系和制度,严厉打击不良行为,坚持事后追究和监督,并加强对一些社会公德标准或价值的推广,进而倡导一种全社会都将自己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氛围。

3. 倡导社会公德,塑造良好文化环境倡导社会公德,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必要条件。

社会应推崇正确的道德文化,将良好的社会公德理念深入人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此逐渐塑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公德环境,让人们真正的尊重公德、践行公德、发扬公德。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

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道德行为对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和秩序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能够目睹一些严重的道德失范的行为,这引发了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检讨。

道德失范是指个体在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出现严重的偏差和错误。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到个体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对于道德失范的思考和检讨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

人们的道德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教育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等。

在一些情况下,个体可能因为利益冲突、道德心理失衡或道德伦理观念不清而产生道德失范的行为。

此外,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大也给人们的道德行为带来了挑战。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一些人可能会选择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预防和纠正道德失范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家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通过身教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此外,社会应该鼓励公民参与道德建设,通过法律和道德约束,加强对于道德失范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同时,我们还需要检讨自身的道德行为。

个体的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

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道德观念是否明确,道德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准则。

在面对诱惑和利益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他人的道德行为,对于道德失范的现象持有批评和不容忍的态度。

此外,道德失范的思考与检讨还需要从社会制度层面加以完善。

建立健全的法律与道德制度是社会道德约束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各类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打造清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同时,媒体应该承担起道德宣传的责任,宣传道德典范,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归因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归因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归因研究
大学生的道德失范问题,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了解大学生自身对道德失范的归因,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行之有效。

本题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一定数量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的原始数据,然后运用归因理论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通过自我归因发现,大学生社会公德和家庭方面的道德失范更倾向于从外部环境中寻找客观原因,而学校方面的道德失范倾向于个人因素的内部原因。

在他人归因中,大学生对社会公德和学校的道德失范行为,他人归咎为外部因素造成,而家庭道德失范行为则是个人内部因素的使然。

比较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后发现: 自我归因的大学生,有维护自身形象的偏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带有一定的利己倾向。

在对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分别进行分析及对两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学校、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层面提出了克服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有效途径。

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介绍本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第三章是对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自我归因的统计分析;第四章是对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他人归因的统计分析及其与自我归因的比较分析;第五章探索大学生从失范走向规范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现实思考
作者:谭平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6期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道德失范行为:道德功利性明显,价值取向扭曲;道德权利与义务相分离,社会公德意识淡漠;道德冲突及困惑加剧,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

对此笔者从多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伦理价值链断裂;西方思潮及网络传媒冲击;学校德育体制缺陷;大学生自身成长特点等。

并提出政府唤起社会记忆,重构社会秩序和道德体系;高校培养道德生活的当事人,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等干预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
一、大学生道德失范概述
道德,是人们借助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生活习惯来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意识转型的敏感地带。

道德规范就是对道德关系、品德等提出的行为要求。

而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笔者认为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个体或群体在道德形成中出现的各种程度违反道德规范的活动和行为。

大学生历来被视为“天之骄子”,理应有理想、有追求、有素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然而由于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时期,复杂、多元的社会图景及诸多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大学生缺失崇尚道德、信守良知、勇担责任的担当等且形势愈演愈烈。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表现
(一)道德功利性明显,价值取向扭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协调甚至是畸形发展使当代大学生面对职业理想和现实社会需要的矛盾、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差距时,对优秀的传统道德产生了强烈抵触情绪,加上富二代、官二代、房奴等冲击与震荡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与倾斜,判断事物的价值不在于精神层面而取决于物质层面,模范人物已不再值得崇拜,而有权有是有钱的阶层成为心中的偶像,出现了正义与邪恶的错位及“学习无用论”“一切向钱看”的极端理念,表现出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倾向。

(二)道德权利与义务相分离,社会公德意识淡漠
当前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膨胀及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过于强调自我在道德生活中的权利,推崇“人人为我”的自私主义,拒绝履行甚至漠视道德的义务。

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甚至缺乏。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课堂上,逃课、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发短信打电话、
在课桌上乱写乱画、在教室吸烟吃零食;图书馆中,高谈论阔、谈天说地任意讲话、随意撕毁折叠公共图书、馆内占座现象屡禁不止。

日常生活中,在网上发布不健康消息、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场所举止不得体等。

(三)道德冲突及困惑加剧,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
纵观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实践,道德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存在着诸多的的冲突和矛盾,令当代大学生甚至是当代所有青年无所适从,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中要求遵循优胜劣汰的信条,另一方面在社会道德领域内却主张大家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要求加快商品的流通,鼓励社会大众参与消费,而另一方面在道德领域却提倡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际的生活与社会的道德规范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加剧了高校大学生的角色混乱及道德困惑。

于是在高校校园里大学生比吃比穿,不顾窘迫的家庭条件把自己佯装为阔小姐、公子哥;班干部、党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过程中存在请客送礼拉选票、游说老师等一系列不该有的诚信缺失现象。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
(一)社会层面
1.社会转型时期伦理价值链断裂。

我国进入改革深化的转型期后,道德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同步,各种新型的社会的关系还没得到相应规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随之而来的伦理价值链断裂精神家园逐渐丢失、德性伦理逐渐沦丧、道德冷漠继而引发道德失范。

当代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信息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耳濡目染这些社会负面现象,与之前通过学校、家庭、媒介等途径获得的道德价值观念存在明显冲突和碰撞,强烈的对比不适感充斥着内心,进而渐渐开始怀疑、动摇甚至排斥社会主流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

2.西方文化思潮及网络传媒发展对大学生的冲击。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西方文化思潮也随之传入中国。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强大的科技优势,大肆宣传西方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文化选择能力薄弱,批判鉴别能力不强,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些不良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趁虚而入。

同时,当代网络传媒多元化及开放性也是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因素之一。

网络的虚拟性削弱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使部分大学生很容易摒弃道德约束力和规范要求,产生人格的异化;网络的自由性弱化了道德责任感,使大学生个人主义滋长,自由意识泛滥,甚至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的技术高超的表现。

(二)学校层面——德育体制缺陷
德育体制虚无主义和包办主义突出。

应试教育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中虚无主义和包办主义盛行,学校虽然口头上重视德育,但实际上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出发点和归宿。

而包办主义
则是指学校扮演规训者和权威者的形象,忽略学生德育的真实情景,以简单机械教条化的方式传递道德知识。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不会去做的尴尬教育结果。

另外,德育内容层次脱节,顺序倒置。

在中小学大呼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在大学却强调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等社会公德。

这种倒置问题也使学校德育始终处于无序状态。

(三)大学生主体自身的成长特点
一方面,缺乏信仰,精神家园匮乏。

信仰是指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儒家、佛家、道家三大主流信仰,让处于各个阶层、各种遭遇的青年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属与寄托。

然而流传至今,受多方因素冲击,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普遍没有信仰,精神家园找不到共鸣。

很容易陷入举足无措的迷茫。

另一方面,易受物欲侵蚀,价值选择失衡。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而独立能力却还不强,很容易受到物欲侵蚀,价值选择失衡。

为了买iPad手机,17岁的小男孩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为赚零花钱,个别女大学生不惜出卖身体,并将这种“致富”之道推荐给同学好友……“金钱至上,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逐渐成为当下很多女大学生的处事准则。

道德失范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将有可能导致社会公德水平的滑坡。

因此,必须对此现象进行干预。

四、干预对策及建议
(一)唤起社会记忆,重构社会秩序和道德体系
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形成并非大学校园自我产生的,也不是书本上传承的,这与社会大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

因此政府要通过唤起社会记忆,重构社会秩序和道德体系。

一方面,完善相关制度管理,加大精神道德文明建设模式,帮助当代青年明确社会责任,找准社会定位,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效的融合。

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社会道德风气,使社会成员形成较为一致的愿景,用真实真切真情的社会热点事件来消解相互之间的隔阂感、陌生感和不信任感。

对不到的行为给予重罚,对优秀道德行为进行表彰宣传,在社会中掀起学正气、讲道德的风尚,创造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秩序。

(二)培养道德生活的当事人,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的基地,应该意识到目前德育体制的缺陷。

通过德育目的理念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管理制度化培养道德生活的当事人,明确德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生活,要多用案例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德育的内容要源于学生生活,即要从生活中树立榜样;德育的方式要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同时还要亲历学生生活进行德育活动,这就要求辅导员及班主任关心学生,融入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近况,进而真正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形成道德共同体。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解铃还须系铃人”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觉悟了,才有可能做到道德规范。

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具体而言。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观点,首先,高校大学生要全面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优缺点,明白自我价值之所在,坦然面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差距;其次,明晰自我与他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明白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相互的团结合作,在沟通和交往中诚信待人;再次,从盲目自发走向自由自觉。

对各种思潮及现象理性客观归因完善并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

参考文献:
[1]谢晖.当代青年的道德表现与体系重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2(04).
[2]郑敬斌,王立仁.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2(04).
[3]靖国平.培养道德生活的当事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3B).
[4]甘彩红,陈科屹,查竞龙.当代大学生学习师范行为的现实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