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与迷失,特别是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习行为道德失范、网络行为道德失范、恋爱道德失范、社会公德失范等已成为亟须解决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突出问题。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入手,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揭示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着重探索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从而有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失范对策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敏感的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变化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受整个社会对主体的追寻的影响,主体意识逐渐萌发,他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我”与“个人利益”,但是由于其思想上的不成熟,尚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道德失范问题。

面对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深度分析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是目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在当今大学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学术论文造假;上网成瘾、浏览色情网站、散播虚假消息;恋爱关系畸形、过于开放、非正常性关系;不讲文明礼貌、不爱护公物等等。

这些不道德现象不禁令教育工作者感叹,今天的大学校园着实充满着危险的“道德危机”。

(一)学习行为道德失范经历过高考重压之后,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降低了要求和标准。

经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较差、理想缺失,这导致他们学习行为失范现象日趋严重。

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就虚构贫困证明;为了获得辅导员的批假,就编造各种谎言欺骗老师;为了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买答案作弊或者找人代替考试。

大学生群体中暴露出的学习行为道德失范问题举不胜举,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过错甚至是不妥,他们认为学习只是个人的事情,就算违反了纪律也上升不到道德层面。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公关论坛将不利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4.缺乏网络诚信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同样也要求社会成员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但是一些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我的私利,出现了种种失信的行为,这种不良现象一旦泛滥,将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一股毒瘤。

当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在网站课程上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的时候更有可能会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完成。

以及在网络考试之中,出现诸多的作弊行为。

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大学生的网络守信责任意识愈加淡薄。

5.沉迷网络游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应运而生。

一些网络游戏开发者或者运营者为了博取流量,吸引广大用户的关注,提高玩家的参与度,进而赚取丰厚的利润,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当中,使游戏人物更加多样,游戏场景更加逼真,让玩家群体的体验感更强更佳。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增长知识,减少日常生活学习的压力,但是部分网络游戏中暴力、血腥的场景容易使大学生在游戏里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的空余时间更加充裕,且少了之前家庭学校的严格管束,多数大学生在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放纵与自由的感受之后,越来越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导致网络游戏成瘾。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之后,深入剖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一)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网络信息监管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网络中的内容监管约束力度不够,导致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选择。

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机制有待健全。

在网络空间当中,每个用户都可以突破身份、地位的限制,成为信息内容的发布者与传播者。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在大学生身上出现,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主是多方面的,对此,文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树立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深化学校德育课改革、加强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家庭教育和网络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影响等。

标签:道德失范原因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对大学生的道德和道德教育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但是在一些大学生的身上,却屡屡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

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深思。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就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所在(一)道德观念模糊,社会公德意识差在现代社会,网络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意识发展迅速,不同文化与观念之间的融合与冲突,使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对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在面对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时,部分大学生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道德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差。

胡斌在闹市街头的飙车行为就是一起典型的无视公共秩序,肆意践踏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这与人们印象中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大学生形象有很大出入。

(二)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职业有两种:主业学习,辅业工作。

就学习而言,当前部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浮躁、应付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考上大学之后就应该松一口气,拿文凭是念大学的最终目的,平时学不学无所谓,所以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睡大觉、逛街、打扑克、打麻将、谈恋爱、上网聊天、打游戏、做生意等上面。

到期末考试时,由于平时在学习上投入不够,临考时准备不足,又怕考试不及格,于是便产生了作弊的行为,甚至“考试作弊已成为现在高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1]。

大学生失范行为

大学生失范行为

大学生失范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目睹到一些大学生的失范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以期帮助大学生们塑造良好的形象,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一、大学生失范行为的背后原因1. 心理压力过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大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过大,使得一些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失去了理智,产生了各种不良行为。

2. 家庭教育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准确的判断,导致在大学期间容易发生失范行为。

3. 社会环境不良一些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不良的社会环境,例如校园暴力、不良风气等。

这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让他们误以为失范行为是一种时尚或者潮流,从而跟风而动。

二、大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及其影响1. 缺乏自律意识的表现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失去了自律意识,不重视学业,经常缺席课程,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违反考试纪律。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反省和监督,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 不良生活方式的表现一些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沉迷于网络游戏、追逐时尚、沉迷于娱乐活动等,耽误了学习时间,导致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使自己无法成为有用之才,也造成了浪费社会资源的恶性循环。

3. 违反校规校纪的表现部分大学生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违反校规校纪,进行作弊、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校园秩序和学习环境,也有可能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严重损害了校园统一协调的价值观。

三、解决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方法1. 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分辨是非和良知的声音,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变得愈发频繁和多样化。

随着网络行为的增多,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开始出现失范现象,给校园网络环境和个人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1.1网络依赖过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经常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情况。

长时间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造成身体健康问题。

1.2网络欺凌和言语暴力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对他人进行侮辱、辱骂和人身攻击的行为,给校园网络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1.3隐私泄露和信息过度分享一些大学生习惯将自己的一切都发布在网络上,包括一些私密的信息,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和风险。

1.4网络诈骗和违法行为在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不谨慎进行网络诈骗、传销等违法行为,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

2.1心理原因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失范,可能是因为缺乏自律意识,过度依赖网络获得精神满足。

2.2社会原因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的不健康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一些不良信息、不实信息的传播,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3家庭原因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网络行为缺乏管理和引导,这也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行为失范。

三、解决对策3.1培养自律意识大学生需要提高对网络的自我管理意识,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规划自己的网络使用时间。

3.2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学校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规范网络使用行为,营造健康和和谐的网络环境。

3.3强化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建立正确的网络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健康规范地使用网络,教育孩子避免网络行为失范。

3.4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加强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风险意识,保护好个人和他人的网络安全。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如今,大学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

互联网丰富和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凸显,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消费以及网络学术等方面。

网络交往方面,交友的欺骗性、用语低俗、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

网络消费方面,存在着过度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乃至违法乱纪的消费。

而学术剽窃则成为网络学术方面的一大毒瘤。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既有技术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的原因,更有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兼容性等特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网络立法和监管的缺失,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及监管机制的不到位,所有这些都有可能诱发或助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而大学生心智的局限性,以及自身道德素养的不足,则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次原因。

由上分析可见,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多管齐下。

譬如,网络技术层面,要大力开发网络监管技术,弥补“网络漏洞”;社会层面,要净化网络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环境;高校层面,要坚持道德教育与体制化监管两手抓;大学生自身层面,则应锤炼心智,注意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提升,做一个有健全的道德人格的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失范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游戏沉迷。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游戏内容的吸引力,大学生往往在网络游戏中花费较多时间,导致学业受到影响。

二是社交软件过度使用。

社交软件的流行使得大学生频繁使用,但过度使用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对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不良信息浏览和传播。

由于网络信息泛滥和匿名性,大学生往往会在浏览和传播不良信息时失范,加重了网络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需要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一是合理规划时间。

大学生应当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如时间管理APP等,使其在保证娱乐时间的前提下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生活。

二是建立自我控制机制。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在使用社交软件和游戏时,根据学业需要制定规则,限制自己使用的频率和时间长度。

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学会区分不良信息和正常信息,避免参与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避免自身受到网络安全风险的威胁。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积极性,规划时间、建立自我控制机制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是关键所在。

倡导健康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负起的责任。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的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教育界和学校对该问题的重视。

尽管学校从各方面采取措施规范和约束毕业生的失范行为,但效果并不显著,失范行为还在继续发生,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因此,本文通过对毕业生行为失范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对该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标签:高校毕业生;行为失范;原因分析;对策研究毕业生行为失范是指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特定的氛围下自发产生的、公开的、无组织的、有悖于现行教育规范和社会规范的、暂时性的狂热行为。

离校前主要指的是毕业生从实习结束返校至毕业的这一阶段,时间大约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时间。

作为高校校园中的特殊群体,毕业生的行为失范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危害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而且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

因此,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使毕业生离校由无序转为有序,加强文明离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行为失范的表现(一)日常行为失范毕业生由于已经参加毕业实习,在工作单位自由程度较高,返校后很难适应学校的严格管理,认为学校的管理缺乏人性化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经常有违规行为发生,如作息时间不正常、个人行为自由散漫、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宿舍卫生极差等,造成了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困难。

同时毕业生的这些行为对在校生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以至于下届毕业生可以无师自通的继续实施该行为。

(二)学业失范毕业生的学业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论文答辩和毕业“清考”两个方面。

部分毕业生认为论文答辩是一种形式,是走过场,无论结果怎样指导老师都会给个面子让自己过关,所以论文准备和撰写不认真,答辩准备也不充分,原本用于准备论文的时间无所事事,生出许多事端。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前期学习中有不及格情况,认为学校会在毕业“清考”中网开一面,所以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作弊、找人替考事件时有发生。

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纵观人类社会公德发展史,社会公德作为社会生活的共识性准则始终与文明的发展同步。

社会越发展,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社会公德范围就越广。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社会公德意识也就越显得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当代社会,社会公德已成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然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比较突出,已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大学生公共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有部分大学生目无尊长、唯我独尊,注重自我而非公德,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淡薄,存在着不少违反社会公德准则的思想和行为。

突出表现在公共生活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公共秩序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等领域的行为失范。

(一)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二)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心的缺乏(三)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四)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毫不珍惜,缺乏应有的公德素养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却缺乏相应的高水准公德素养,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思的问题。

这里不仅有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传统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的缺失(二)现行教育制度中“公德”教育的隐性缺失(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体制的变革对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冲击三、加强大学生公德素养的对策思考良好的公德素养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公德素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文化层次相背离,缺乏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有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探讨

有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探讨

关于大学生行为礼仪失范的探讨一、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表现形式( 一) 课堂礼仪的行为失范。

进入大学后 , 学校过于注重师生平等 , 却无视了课堂礼仪反映的师生间的互尊互敬。

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展 , 注重教学的高效 , 却助长了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不正之风。

不仅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 , 课上玩、睡觉亦是平常,更有甚者课堂大声聊天、随意打断教师讲课 ,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 二) 师生、同学间交往礼仪的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尊重意识淡薄,缺少谦虚随和的态度。

对于师生间的交往 , 大学生丧失了路遇老师见面问好的意识 , 常常视而不见 ; 课下大学生更是对不投自己喜好的老师恶言相加 , 捏造、散布不良信息 , 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声誉。

在同学间交往方面 ,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 崇尚个性 ,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 假设与他人遇到分歧 , 经常意气用事 , 轻那么恶语相向 , 重那么触犯法律。

( 三) 校园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失范。

在校园公共场合缺乏公德意识, 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大学生在图书馆内高声打 , 大声喧哗旁假设无人 ; 占座现象严重 , 导致图书馆座位利用率低 , 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

大学生的不自律行为看似日常生活小事 , 但细节决定成败 , 这些行为不仅阻碍影响了他人, 更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

( 四) 仪容与服饰穿着的行为失范。

随着时代潮流的日新月异, 大学生衣着张扬个性、特立独行。

但有些大学生那么过度追求时尚, 盲目追求潮流 , 经常在校园中穿着奇装异服, 浓妆艳抹 , 与学生形象背道而驰。

二、造成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 中国教育制度弊端的限制。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 “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还十分普遍。

为获得优异成绩、提高升学率 , 大多数中小学选择“捷径〞,将教学工作完全扑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保山学院为例

大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保山学院为例

价值 观的多元化 、 竞争无序 等多方面 因素 的影 响 , 目前 大学生不 良行 为的面在扩大 , 良行为 的程度在 不
加深, 与高校 的和谐氛 围极 其不协调 ; 大学生不 良 为对高校人才 的培 养和社会 的发展产 生不 利影响。 行
以统计调查资料和公 开数 据资料 为依据 , 分析 大学生不 良行为的现状 , 并分析造成大学生不 良行为 的原
健康成长【 , 从而对建设平等、 团结 、 互助、 和 级四个专业的 2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 9 收回
谐 的校园文化有现实意义 , 同时研究大学生不 有效问卷 27 详细见表 1 8 份。 本研究样本基本
良行为也是高校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收 入 日期 : 0 l o 一 9 21—5O
3 .5 3 4
6 .1 48
表 2 问卷 调 查 维 度
维度 学 习方面诚信 生活方面诚信 经济方面诚信
家庭情况
问题序号 问卷项 目数 2359 , ,, 16 8 1 , , , ,0 4 7 1 ,2 ,1 1
1 ,4 1 3 l ,5
表 3的统计结果显示 : 5 . 有 6 %的学生经 8 常或偶尔一 、两次抄袭他 人作业或论文 ; 有 2 . %的同学偶尔一 、 73 5 两次作弊 ; 4. %的 有 63 9 同学上课经常或偶尔迟 到 、早退或旷课 ; 有 3 5 51 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或经济支出上 隐瞒 9 父母 。从 20 年至 2 1 年期间 ,全校共有 05 00
文 明素质 , 针对 大学 生 表现 出来 的种 种 不文 明
家庭情况 ; 消费隋况 ; 家庭困难原 因及缴纳学费 的主要来源等。详细信息见表 2 问卷维度。
22 被 试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包括网瘾、网络暴力、不当言论、隐私泄露等,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解决,包括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和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以保障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现状1. 网络沉迷问题严重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的比例不断增加。

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和社交平台,导致学业受损、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出现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

2. 网络暴力行为频发大学生在网络上遭受欺凌、侮辱、人身攻击等行为屡见不鲜,对受害者的心理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3. 不当言论泛滥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不当的言论,包括歧视性言论、谩骂他人、侮辱他人等,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4. 隐私泄露问题突出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隐私照片等被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1.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包括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修养、网络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和行为准则。

2. 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上的行为,对不当言论、网络暴力行为等进行严厉惩处,并加强网络监控,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3. 增强师生互动和辅导老师和辅导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问题。

4. 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减少网络沉迷的可能性。

5.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醒大学生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诱导,防范网络诈骗和隐私泄露问题。

毕业生离校期间“失范行为”的问题研究

毕业生离校期间“失范行为”的问题研究

毕业生离校期间“失范行为”的问题研究随着大学毕业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面临离校的压力和焦虑。

离校期间,“失范行为”一词在大学里也越来越常见。

毕业生在即将离开校园之际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理性、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酗酒、庆祝夜生活、拍照打卡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毕业生离校期间“失范行为”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一、失范行为的表现失范行为是指违反社会习惯和道德准则,违背行为规范,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

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酗酒和夜生活毕业生在离校期间往往会传统地进行酗酒和庆祝夜生活。

他们会和朋友在酒吧、KTV、夜店等场所喝酒、唱歌,这些行为往往带有不健康的习惯,例如过度饮酒、熬夜等,会对毕业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拍照打卡在毕业生离校期间,有些人会在学校校园里拍照打卡。

他们往往会选择人流量大的场所拍照,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以展示自己的毕业和离校情感。

这种行为往往带有“炫耀”的情感,很容易引发其他学生的羡慕和嫉妒,导致失范行为愈演愈烈。

3.烧毁物品和骚扰校园有些毕业生会在离校期间采取极端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离别情感,例如烧毁校园的垃圾、车辆等,或在校园里制造噪音、捣乱。

这些行为往往会影响其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校园安全带来威胁。

二、失范行为的原因失范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1.毕业心理毕业心理是指毕业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压力。

毕业生往往面临离校、求职、考研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毕业生的心理压力推向高峰。

面对各种困境和艰难,毕业生会选择通过酗酒、庆祝夜生活来纾解内心的压力和困惑。

2.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毕业生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里,毕业生可能会根据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和发帖来判断和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而这些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往往强调失范行为,引导毕业生迎合他们的行为规范。

3.愤怒和失落在离校期间,有些毕业生会体验到愤怒和失落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离别和分别的时候。

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

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

04
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防 预对策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素养
01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
他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规范。
遵守校规校纪
0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维护校园秩序。
强化案例警示教育
0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失范行为案例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深刻认识
到失范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守法意识。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 们解决心理问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 力。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其产生失 范行为。
加强网络监管
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大 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鼓励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行为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失范行为及时予 以制止和惩处。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网络中的 不良诱惑。
建立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预警与干预机制。
旷课、逃学
部分学生对待学业态度消 极,经常旷课、逃学,严 重影响学业进度和成绩。
生活失范行为
奢侈消费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牌、奢侈品, 盲目消费,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
重。
酗酒、吸烟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酗酒、吸烟等不 良生活习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违反校规校纪
在生活方面,有些大学生不遵守校 规校纪,如晚归、外宿、使用违规 电器等,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

浅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及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近年来,在各地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几种现象,并探索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道德失范现象对策一、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敲响社会道德建设警钟1、社会公德失范现象2013年3月2日,据济南时报报道,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为了自己准备考研时能有如意的座位,不少学生用“占座锁”、“毒标语”标记各自“地盘”。

尽管这种情况只是在少数学生中发生,但从中仍可透视出整个社会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情况,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类似情况的发生。

首先是功利化的理想追求。

以往的大学生在谈及读书与理想的时候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现在的部分大学生更多的是将实现理想与只是局限于自身状态的改变或是获得一些可以预见的现实利益,而不是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理想显然不能发挥大学生应当传递的正能量。

其次是公共意识逐渐淡漠化。

这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完全从个人的主观意志出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服从学校老师管教。

这种“绝对自由”必然损害到他人利益。

同时,校园内散落在路边的垃圾、食堂出现的插队、教室里随处可见的“课桌文化”等现象,也都是大学生公共意识淡漠的集中反映。

2、家庭美德失范现象不久前,一位母亲到远隔千里的大学去看望自己的孩子,而这个大学生就因为担心自己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生生将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了校门口。

亲人相见不见应有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冷漠的拒绝和伤害。

这个大学生没有拿自己母亲带给他的粽子,原因仍是怕同学看到了自己家里的贫困,伤心的母亲最后自己孤身一人含泪离开了学校。

家庭责任是指个人作为家庭成员而应为家庭的维系和发展所尽的职责。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在“家庭”之中,又在“家庭”之外。

因为他们并未完全独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情感上,都依赖于自己所在的家庭;但同时他们绝大多数远离父母,长时间在校园生活,而且独立性日渐增强。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1. 教育缺失当前,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校内存在着功利化、应试化、追名逐利的现象。

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智育培养,不能全面涵盖道德和社会观念的教育,削弱了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尊重。

2.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高校逐渐成为利益的场所,存在学分和学位的买卖以及各种考试作弊和抄袭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压力大、物质欲望强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让大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而信息的泛滥又让大学生难以辨别正误,导致行为失范的产生。

3. 家庭教育的失衡对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一是缺少约束、过度宠溺,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和冷漠;二是过于严苛,只要求孩子成功,忽略了对其品德和人格的培养。

这样的家庭教育缺失了平衡和综合性的德育,把孩子变成了名利自私的工具。

二、对策探析1. 进一步深化教育融入社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思想观念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平台。

让学生从学校时期就具备践行公德的意识和能力,并长期坚持这一优良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通过建立正确的制度和规范,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如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建立评价体系和制度,严厉打击不良行为,坚持事后追究和监督,并加强对一些社会公德标准或价值的推广,进而倡导一种全社会都将自己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氛围。

3. 倡导社会公德,塑造良好文化环境倡导社会公德,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必要条件。

社会应推崇正确的道德文化,将良好的社会公德理念深入人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此逐渐塑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公德环境,让人们真正的尊重公德、践行公德、发扬公德。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解决对策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日益频繁。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存在失范现象,包括网络游戏成瘾、沉迷社交平台、浪费时间浏览无用信息等。

这些失范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教育。

通过开设网络教育课程、组织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认知水平。

加强对网络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网络行为的重要性和后果。

建立起限制网络使用时间的机制。

大学生应合理安排网络使用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规定,限制大学生在晚上或上课期间使用网络,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实际社交活动,减少对虚拟社交平台的依赖。

学校可以开设各种社团、俱乐部等活动,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的社交中,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家庭也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建立健全的网络治理机制也是解决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

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和监督机制,对于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批评。

鼓励大学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道德准则。

解决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网络教育、限制网络使用时间、鼓励实际社交、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使用方式以及建立健全的网络治理机制都是有效的对策。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网络行为的规范性,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表征及其教育治理策略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表征及其教育治理策略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表征及其教育治理策略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引言•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型及特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表征•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教育治理策略•结论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领域,然而,伴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及其教育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背景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表征,包括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等主要问题,并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研究目的和方法02CATALOGUE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型及特点•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

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型利用网络空间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侮辱、恐吓等,导致受害者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在网络空间中传播色情内容、恶意挑逗等,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

在网络空间中散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造成社会混乱和恐慌。

利用网络空间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人身攻击等,导致受害者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个体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更容易做出失范行为。

匿名性网络空间的远程性使得失范行为可以跨越地域和时空限制,影响范围更广。

远程性网络失范行为类型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对社会和个体影响也各不相同。

多样性由于网络空间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导致失范行为难以控制和管理。

难控性网络失范行为的特点03CATALOGUE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表征一些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业受影响,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对策,道德,大学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

[对策,道德,大学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摘要:如今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几种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相关对策。

为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发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网络信息资源种类丰富,获取方便快捷,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广阔空间。

然而,网络中也充斥着多种消极因素,大学生整日沉迷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情绪压抑、性情孤僻、学业荒废,同时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造成大学生对道德取向产生絮乱,对大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网络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所面临的重要前沿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对网络学习功能缺乏正确认识。

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入校园的目的是更好的进行辅导教学和学习,网络信息丰富且搜索便捷,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丰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拓展知识层次与体系。

但在网络实际应用中却出现偏差,利用网络弄虚作假,不能将网络中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吸收而是单纯的为了应付,学生在网上下载他人文章据为己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严重的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还有一些人通过网络倒卖信息资源牟取非法利益,危害了网络信息安全、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网上言行不文明。

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网络活动中道德约束显得微乎其微,网上不文明现象经常发生,聊天身份资料一般不会写个人的真实信息,随意捏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王美玲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深感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大学生们出现了种种失范行为。

针对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我们当代大学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

中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冷峻思考,我们在思考失范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处在特定社会时期的高等教育真的能够适应大众化时代吗?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社会的反映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消化不良的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反校园行为频频出现。

而就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行为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深深地体验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状态。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良性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我们从高考的“魔掌”中走出进入我们期盼的“天堂”——大学时,我们发现这里是自我的天地:没人再唠叨你去学习,没人再叫喊你起早,不再有成堆的卷子,不再有月考、模考、高考的压力,这里真好!但是我们又有些迷茫:不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不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日子,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习惯了“一切被规划式”学习模式,突然自己管理自己一部分人真的有些迷茫了。

高考后学生们完全自由放任三个月之后便步入课程、生活节奏松散的大一,中学时代和大一阶段的衔接严重脱节,让我们误以为大学就是这种放羊状态。

我们在误解和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上网、视频、游戏、购物、恋爱让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信。

我们带着侥幸的心理旷课甚至逃课,因为在大学里我们是上百人授课的规模,老师只是抽查点名。

我们发现了管理的漏洞,于是我们就不停地钻空子,逃寝,考试变着花样的作弊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攀比消费,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怪圈现象。

在大学里学子们深受着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穿着打扮怪异,浓妆艳抹,发式一律成卷,发色多元趋势,单眼皮做出双眼皮,校园里堪称这些行为为美。

更有甚者让你乍眼看去难分性别,性别中性化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足为怪。

更让人忧虑的是我们的一些学生似乎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打闹,说脏话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失范行为已经不再是一己之事,它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昭示着我们的高等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了。

2005年11月19日《长春日报》第八版的“热门话题”提出“大学校园的‘十大现象’”:素质流氓化;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女生恐龙化;男生痴呆化;恋爱闪电化;补考公开化等。

媒体从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了审视和评价。

从媒体的评价中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道德素质低下;消费盲目跟从时尚、名牌;学业荒芜,逃课作弊成了家常菜;恋爱观的迷失现象更加普遍,恋到大四就分手成了校园名句。

媒体等社会各界的评价尽管有些偏激或不尽人意,但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学生的行为现象。

2005年7-8月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北京市部分城区的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对“中国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很不理想”;“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有自杀倾向”;“认为大学生学习态度非常好的比列只有8.5%”;“大学生的追求从道德自我完善转型为商业成功”,“从纯粹的精神追求向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转变”等。

面对上述我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失范行为,我们有必要进行原因分析。

[1]二、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1.社会规范失控“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的相对软弱,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

”而社会[2]转型期的社会失范却是导致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一个诱因。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之一,其行为模式当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教育社会学中,“‘失范’一词是由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最早提出用它来说明‘与道德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其字面意思是‘缺少规范’,主要指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继承发展了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缺席’,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

”而[3]本文将采用涂尔干、默顿两者的失范理论、控制缺乏说来论述我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失范行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从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型。

我们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正接受着严厉的冲击和考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也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探索中。

传统的教育理念正在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腐败现象做着无形的斗争。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近些年来社会失范行为更是屡见不鲜:“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表;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

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论文抄袭、学术失范等等,不一而足。

”[4]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及风气,势必造成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失,行为的失范。

2.文化的商品化“文化市场的社会管理控制系统失调,导致反主流文化的泛滥和失控。

”由[5]于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一些黑心的企业家们动起了文化市场的歪脑筋,不断地大量发行武侠、言情小说,色情和暴力影片,不良文化传播物品等。

他们利用学生、青年人对垃圾文化具有较低的抗诱惑能力的弱点,大肆侵蚀、毒害当代的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暴利的驱使下,垃圾文化屡禁不止,泛滥成灾,深深的毒害着当代青年学生。

然而真正激人上进、陶冶情操、健康向上的绿色文化太少,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使得整个文化市场呈畸形势态发展。

3.网络对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身心娱乐的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和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也给正处于青春浮躁期的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加之各种社会丑陋现象和腐败行为的不断上传和曝光,对当代大学生的失范行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著名“三段论”,“如果高等教育能为15%的适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高等教育就由‘精英教育阶段’开始向‘大众化阶段迈进’”。

[6]依据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我国于2002年就已经达标,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同轨,这显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我们更要看清事物的两面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把双刃剑,在它促进社会前进和拉动经济内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高校不断地扩招,扩大学校规模,这必然会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加剧,而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状况都很难满足层次不同的学生要求。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教育质量与数量矛盾的激化,学生们会变得懒散放纵,素质下滑。

这种失范现象在当代高校愈演愈烈,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确实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毕业生也势必增多,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加大,为了更好的解决自我的就业压力,更多的学生寻找到了增强就业的有力臂膀——考证。

在校的大学生很多都陷入了考证热之中,每天都在为计算机、英语四六级而奔波,无暇顾及我们的国语,这些失范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不是只为考证而疯狂学习,同时考证也不是我们生存之道的有力通行证。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育人和育才是密不可分的,只做好其一都不能成为教育的成功。

而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大潮,也在有形无形的冲击着高等教育。

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中,在当代青年学生最需要学校德育的时候,学校德育却陷入了转型困境:要么以不变应万变,但遭到当代青年学生的反感;要么把德育教育交付于某一位德育老师,上完一学期的课程便草草了事;要么干脆把德育交还于社会;更有甚者只追求业绩——学生考研率,教师发表学术文章量,教学规模等,德育成了软皮糖,丧失里应有的影响力。

想想我们的高等教育在一味的片面追求考研率、学术文章量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几十年都一直用同一教材,教师几乎一辈子用同样的方法去教授我们千差万别的几代十几代的大学生,时代是变化的,我们的大学生也在变化,这无疑要求教育也应是与时俱进的。

美国学者詹宁斯说过:“自然界用尽所有的心力,尽可能使得我们的一群孩子秉性各异,自然界不予余力地把无限的可能性隐藏其中,没有人能够确定或预言这些可能性。

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往往要根除这种多样性。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把个性多变的当代青年学生最后都教育成一个模板,我们应该考虑学生个体个性的差异,应该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教师对当代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一言一行。

在高等学校中,一些教师出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只有多发表学术文章,发表好的文章才有机会进职晋升。

但是这样做他们又有多少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呢?教课只是照本全书机械化的讲授,没有什么吸引学生的教学新理念。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为完成硬性教学任务,保证学生考试通过,就是教师们的教学终极目标。

想想课程内容是陈旧的,课程安排是松散的,老师的讲解是机械化的,学习只是为了期末考试,没有一滴鲜活的血液注入课堂,学生怎能不厌倦困惑呢?学生的困惑能向谁诉说呢?老师忙着搞学术,学校忙着搞扩招,领导忙着搞业绩,谁都没有时间真正的去管理我们的学生。

他们只有自我排解心中的困惑,于是旷课逃学作弊沉迷网络成为他们最佳的减压方式。

(四)家庭教育原因1.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

父母关心和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天津教育科研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84名逃学和有其他不良行为的中学生中有82名学生的家庭关系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