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获取资料

合集下载

农村农业信息化方案

农村农业信息化方案

农村农业信息化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研究方法 (2)第二章: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3)2.1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3)2.2 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2.3 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4)第三章: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3.1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3.2 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4)3.3 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5)第四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5)4.1 农业物联网技术 (5)4.2 农业大数据技术 (5)4.3 农业智能装备技术 (6)第五章: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6)5.1 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 (6)5.1.1 国家层面政策 (7)5.1.2 地方层面政策 (7)5.2 农业信息化法规建设 (7)5.2.1 法律法规 (7)5.2.2 部门规章 (7)5.2.3 地方性法规 (7)5.3 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实施 (7)5.3.1 完善政策体系 (7)5.3.2 加强法规宣传和培训 (8)5.3.3 强化监督与考核 (8)5.3.4 创新政策与法规实施方式 (8)第六章: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8)6.1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8)6.2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 (8)6.3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9)第七章: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9)7.1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9)7.2 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 (10)7.3 农业信息化服务效果评价 (10)第八章: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电商 (11)8.1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11)8.2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电商融合 (11)8.3 农村电商政策与法规 (11)第九章:农业信息化项目管理 (12)9.1 农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概述 (12)9.2 农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流程 (12)9.3 农业信息化项目管理评价 (13)第十章: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3)10.1 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13)10.2 农业信息化发展挑战 (14)10.3 农业信息化发展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三大农业数据库数据库简介

三大农业数据库数据库简介

三大农业数据库数据库简介农业数据库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科研、农业管理以及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许多农业数据库,其中三大农业数据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

本文将对三大农业数据库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库、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图书馆数据库和粮食农业数据中心数据库。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库: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是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库是国内最权威和综合的农业数据库之一。

该数据库涵盖了各个农业领域的大量数据,包括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经济指标等。

该数据库还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统计数据,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全国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并进行农业生产决策和规划。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全面、及时更新、易于操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分析等领域。

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图书馆数据库: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图书馆是美国农业领域的主要信息资源中心,其数据库为全球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文献和相关数据。

该数据库汇集了各类农业期刊、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技术资料等,内容涵盖了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等多个学科。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该数据库获取到最新的农业研究成果,从而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

此外,该数据库还提供了农业生产指南、农业政策文件等,以便用户了解和使用美国的农业技术和政策。

粮食农业数据中心数据库:粮食农业数据中心是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的官方数据库,旨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和农业相关数据。

该数据库包含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等各类数据,并提供了多个指标和指数,如粮食自给率、粮食消费和粮食进出口等。

通过粮食农业数据中心数据库,用户可以深入了解全球粮食与农业的发展趋势,为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决策支持。

以上介绍了三大农业数据库,它们分别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库、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图书馆数据库和粮食农业数据中心数据库。

村级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村级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村级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村级农业信
息化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村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我们村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生产
全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这一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动态掌握气象信息、及时发布农业政策等。

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二、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我们村引进了一些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施肥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的量,减少了人工管理的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

我们村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村里的农产品推向了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通过这一平台,我们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了拓展,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农民培训与服务。

我们村开展了农民信息化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了
农民的信息化素养。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农民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农民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的来说,村级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为村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
NEAU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人机交互界面
问题处理程序
模型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农业模型库
农业数据库
农业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
NEAU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农业人员
人机交互界面
农业知识获取机制
解释机制
推 理 机
现阶段目标任务
无线寻呼服务
移动电话
呼叫中心服务
传统媒体服务
报纸等文字 表现形式 广播等有声 传媒 有线与无线 电视服务 电影多媒 体光盘
Digital Agriculture Foundation 课程授课讲义
各章习题
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专业教研室
第一章 数字农业概述
NEAU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NEAU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 农村社会、经济的信息化 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农业研究的信息化 农技推广信息化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农业管理信息化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NEAU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以农业专家系统为核心,集成先进、适 应的信息技术,构建面向农村使用的智能化 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示范应用,推进农村信
息化进程。
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NEAU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集成农 业知识
农业专家系统开发 平台(工具)研发
构件技术 智能技术 网络技术

农业行业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方案第1章农业信息化概述 (4)1.1 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 (4)1.2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 (4)1.3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4)第2章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5)2.1 农业物联网技术 (5)2.1.1 环境监测 (5)2.1.2 智能控制 (5)2.1.3 产业链追溯 (5)2.2 农业大数据分析 (5)2.2.1 数据采集与整合 (5)2.2.2 数据分析模型 (5)2.2.3 应用案例 (6)2.3 农业遥感技术 (6)2.3.1 遥感数据获取 (6)2.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3.3 应用领域 (6)2.4 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6)2.4.1 智能识别 (6)2.4.2 智能决策 (6)2.4.3 智能 (6)2.4.4 应用案例 (6)第3章农业生产信息化 (6)3.1 精准农业技术 (6)3.1.1 概述 (6)3.1.2 关键技术 (7)3.2 智能农业设备 (7)3.2.1 概述 (7)3.2.2 关键设备 (7)3.3 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7)3.3.1 概述 (7)3.3.2 平台架构 (8)3.3.3 平台功能 (8)第4章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8)4.1 农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8)4.1.1 系统概述 (8)4.1.2 系统功能 (8)4.2 农业电子商务 (9)4.2.1 电子商务平台概述 (9)4.2.2 平台功能 (9)4.3 农业供应链管理 (9)4.3.1 供应链管理概述 (9)4.3.2 供应链管理功能 (9)4.3.3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9)第5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 (9)5.1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9)5.1.1 系统架构 (9)5.1.2 关键技术 (10)5.1.3 应用案例 (10)5.2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10)5.2.1 检测方法 (10)5.2.2 检测设备 (10)5.2.3 检测标准与规范 (10)5.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10)5.3.1 风险评估方法 (10)5.3.2 预警模型 (10)5.3.3 预警系统实现 (11)5.3.4 应用成效 (11)第6章农业市场信息化 (11)6.1 农业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 (11)6.1.1 信息采集体系构建 (11)6.1.2 信息处理与分析 (11)6.2 农业市场预测与决策支持 (11)6.2.1 预测模型与方法 (11)6.2.2 决策支持系统 (11)6.3 农业品牌信息化建设 (11)6.3.1 品牌信息化管理体系 (11)6.3.2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2)6.3.3 农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12)第7章农业科技信息化 (12)7.1 农业科研信息化 (12)7.1.1 建立农业科研数据库 (12)7.1.2 构建农业科研协作平台 (12)7.1.3 信息化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12)7.2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12)7.2.1 农业技术信息资源整合 (12)7.2.2 农业技术信息化推广模式 (12)7.2.3 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12)7.3 农业教育资源信息化 (13)7.3.1 农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 (13)7.3.2 农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 (13)7.3.3 农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13)7.3.4 农业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13)第8章农业政策与信息化 (13)8.1 农业政策信息化 (13)8.1.1 政策信息化概述 (13)8.1.2 农业政策信息化应用 (13)8.2 农业补贴与扶持政策信息化 (13)8.2.1 农业补贴政策信息化 (13)8.2.2 农业扶持政策信息化 (14)8.3 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14)8.3.1 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14)8.3.2 政策法规主要内容 (14)8.3.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4)第9章农业信息化区域发展 (14)9.1 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15)9.1.1 发展现状 (15)9.1.2 存在问题 (15)9.2 农业信息化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 (15)9.2.1 发展战略 (15)9.2.2 发展规划 (15)9.3 农业信息化区域发展模式与经验 (15)9.3.1 发展模式 (15)9.3.2 发展经验 (15)第10章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15)10.1 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15)10.1.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15)10.1.2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 (15)10.1.3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15)10.1.4 区块链技术为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变革 (15)10.1.5 农业与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15)10.2 农业信息化产业创新与升级 (15)10.2.1 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改造 (15)10.2.2 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16)10.2.3 农业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16)10.2.4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 (16)10.2.5 农业信息化产业生态的构建与优化 (16)10.3 农业信息化政策与制度创新 (16)10.3.1 政策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举措 (16)10.3.2 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16)10.3.3 农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创新 (16)10.3.4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6)10.3.5 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完善与落实 (16)10.4 农业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展望 (16)10.4.1 农业信息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紧密结合 (16)10.4.2 农业信息化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作用 (16)10.4.3 农业信息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 (16)10.4.4 农业信息化在乡村组织振兴中的价值 (16)10.4.5 农业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摸索与实践 (16)第1章农业信息化概述1.1 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xx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xx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我区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从 XX 年就开始着手建设信息化网络体系,并认真按照中央、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我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

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为了以局内局域网和 xxx 农村信息网、中国杨梅网等“三网”全面开通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并积极通过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区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1、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初具雏形。

XX 年以来,我们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极大艰难,投入资金 20 多万,配置电脑,购置硬件设备,租用了一条带宽为独享 10M 的光纤。

采取“双网”建设方案,组建了百兆以太网系统的局内局域网和十兆以太网系统的互联网 ,既实现了全局各科室间信息资源在内网系统内的有效共享,又全面实现了全局 40 台电脑均能通过局域网上互联网查找、获取、采集信息的两个物理上彻底独立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2、信息网站建设日渐完善。

XX 年 11 月,我们按照“农民的良师益友,农村干部的时尚帮手”的宗旨,建成开通了xxx 农村信息网,为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初步实现了信息网站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同时我们还抽调专人,结合本区农业生产工作实际,在信息网站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和完善。

努力完善信息网站系统,现已建成为了后台的动态管理,纯静态网页生成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网站信息上传和更新的动态管理。

并针对性的增设了供求信息、办事指南等栏目,添加了“ FSO”动态交互生成的供求信息和相关评论以及效能革命网上调查数据库系统。

并将信息网站与国际、农业部、国内兄弟市、县、区各相关网站建立友好链接,与接入省农业信息网的“一站通”系统,建起站内信息关键词搜索系统,使浏览者十分便捷的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强化了信息网站的功能。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pptx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pptx
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牛肉和猪肉将高4060%,糖类大约30%,小麦、玉米和奶粉4060%,食用油60%,植物油超过80%。
全球饥饿人口由8亿增至11亿,创下50年来最高纪录 !
粮食的资本、能源属性凸现,世界粮食将告别廉价时代!
✓ 近10年全球谷物生产、需求同 步增加 全球粮食消费刚性攀升:年增 长2-3% 世界谷物库存量下降:5年下降 5个百分点
(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史学家认为,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 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 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之所以说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采集和狩猎。
(四)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1. 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世界范
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第二、现代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而 运用的农业; 第三、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技术所武装 的农业; 第四、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体的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现代农业 发展的重要动力。
✓ 近47年来的粮食价格:两次价 格高峰 近5年所有食品价格指数与粮食 同步增长
✓ 粮食与石油能源紧密关联: 5年石油上涨2倍,生产资料价 格同期升高3倍
✓ ……
全力推进新的绿色革命
✓ 鉴于全球人口激增、耕地锐减、环境恶化、 粮食短缺等问题,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 保障粮食供给的唯一出路。
✓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今后粮食增长的 80%将依赖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提高必 须依靠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提高、水源保证 以及农机、化肥和农药等手段。

农业行业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农业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农业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农业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农业信息化概述 (2)1.2 智能化农业发展背景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 (4)2.1 农业物联网技术 (4)2.2 农业大数据技术 (4)2.3 农业云计算技术 (4)第三章: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技术 (5)3.1 智能农业传感器 (5)3.1.1 传感器种类及功能 (5)3.1.2 传感器布局与优化 (5)3.2 农业无人机应用 (6)3.2.1 精准施肥 (6)3.2.2 病虫害防治 (6)3.2.3 农田遥感监测 (6)3.3 智能农业 (6)3.3.1 种植 (6)3.3.2 施肥 (6)3.3.3 除草 (6)3.3.4 收割 (6)第四章: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7)4.1 农业信息管理系统 (7)4.2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7)4.3 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7)第五章: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 (8)5.1 智能农业生产监测 (8)5.2 智能农业生产决策 (8)5.3 智能农业病虫害防治 (9)第六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政策法规 (9)6.1 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9)6.1.1 法律法规 (9)6.1.2 政策文件 (9)6.1.3 行业标准 (9)6.2 智能化农业政策法规体系 (10)6.2.1 法律法规 (10)6.2.2 政策文件 (10)6.2.3 技术规范 (10)6.3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政策实施 (10)6.3.1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10)6.3.2 完善政策体系 (10)6.3.3 强化政策执行 (10)6.3.4 优化政策环境 (10)第七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案例 (11)7.1 粮食作物智能化种植案例 (11)7.1.1 项目背景 (11)7.1.2 技术方案 (11)7.1.3 应用效果 (11)7.2 蔬菜水果智能化种植案例 (11)7.2.1 项目背景 (11)7.2.2 技术方案 (11)7.2.3 应用效果 (12)7.3 畜牧业智能化养殖案例 (12)7.3.1 项目背景 (12)7.3.2 技术方案 (12)7.3.3 应用效果 (12)第八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12)8.1 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12)8.2 智能化农业发展趋势 (13)8.3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 (13)第九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区域发展 (13)9.1 东部地区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13)9.1.1 发展现状 (14)9.1.2 发展策略 (14)9.2 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14)9.2.1 发展现状 (14)9.2.2 发展策略 (14)9.3 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14)9.3.1 发展现状 (14)9.3.2 发展策略 (14)第十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15)10.1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5)10.2 促进智能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 (15)10.3 完善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政策体系 (15)第一章:引言1.1 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以及农业市场服务的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个人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个人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农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一些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主要包括农业数据采集和分析、农业生产管理
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我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农田的土壤、气象、水质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方面,我参与了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和农业生产管理软件的开发,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管理工具。

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参与了农业机械和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农业无人机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在这些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积累,通过参与
农业信息化工作,我熟悉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掌握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了解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其次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和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如何更好地与农民进行沟通,使得农业信息化工作更加顺利。

最后是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通过参与这项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参与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
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很多成长和进步。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农业信息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有哪些方面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有哪些方面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有哪些方面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有以下六个方面。

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

目的是及时收集信息,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管理问题。

2、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及时准确向广大农民提供与农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固定资产投资、物价变动、资金流向等各种信息,指导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

3、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

收集并传递与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有关的技术进步信息,包括农业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科研动态。

4、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

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和农副产品流通、收益成本等方面信息。

5、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发布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资源和环境信息。

如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气象环境等信息。

6、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

向广大农民提供生活消费方面的信息服务,介绍主要消费品的性能、价格和供求趋势等。

推动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海南省考研农业信息化复习资料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海南省考研农业信息化复习资料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海南省考研农业信息化复习资料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农业信息化中,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更是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以海南省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海南省考研农业信息化复习提供相关资料。

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农业领域开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海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海南省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1. 农产品生产管理使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在海南的龙池农场,通过无线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而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方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田资源利用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农田资源。

例如,在海南的临高县,通过搭建农田信息化管理平台,农户可以根据自己农田的实际情况,通过上传农田土壤样品检测报告等数据,获得个性化的土壤肥养和农作物种植方案。

3. 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业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数据记录和追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海南的琼海市,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都可以被记录下来,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获取到产品的详细信息和溯源数据。

4. 农业保险判断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业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为农业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在海南的乐东县,农户通过上传农田的土壤水分、气象、病虫害等数据,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风险判断,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农业保险政策,降低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农业大数据应用在海南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3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制度:1.信息收集。

为确保农业信息采集的广泛性。

原始性、基层性、高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收集农业信息:一是县(市)农业工作站利用县、乡、村已形成的信息报送体系获取本地农业动态(范本)、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产销信息报送市农业信息中心。

二是积极发展农业单位、农业企业、农业杂志、产销大户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襄樊农业信息网上安家落户,为他们免费或优惠制作主页,提供虚拟空间和二级子域名。

这样既丰富了农业信息内容,同时了降低了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了采集效率;三是结合本地实际,从报刊和互联网上搜集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四是抓住农业时节,深入基层、深入农贸市场、农业企业实地调查采访,获取第一手的文字、音像资料;五是网上用户通过“供求信息”和“农业论坛”免费发布信息,通过农业电话咨询热线传递信息。

2.信息分析。

农业信息化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为(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根本目的。

要将农业行家___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收集全国、全球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资源信息,悉心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的市场前景。

信息专家要密切结合本地实情,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市场调研,发布权威性高、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经济性强的指志意见,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

卖哪儿。

卖啥价。

”的问题。

农业信息中心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加强市场分析研究,积极开展农产品风上贸易、中介服务等工作。

3.信息发布。

农业信息中心以发布有用农业信息,并将之准确及时传递到用户手中为己任。

农业信息用户由于层次不同,经济条件差异,我们必须因人因地而异,采用没的传递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上发布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网每天由专人及时更新农业新闻、农业气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行情,不断充实农业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等内容。

二是与襄樊电视台联合开办《金以土地》农业专栏节目,拟每月单周三襄樊电视台23频道、8频道播放一期,每期___分钟,内容包括农业快讯、新技术、看市场、致富经、农闲事等版块,该套电视节目方圆___公里地域都可收看到,覆盖全市及外地___多个市县区。

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1.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阶段农村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零散信息化到网络化、集约化的过程。

最初,农村信息化主要通过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民开始使用电脑和网络获取农业信息。

现如今,农村信息化正朝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方向发展。

2. 农村信息化的现状目前,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农民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可以随时获取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信息。

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农村电商试点,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1. 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信息化技术,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病虫害防治方法、农作物种植技术等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 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农田、农作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农产品加工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可以帮助农村干部更好地了解农村经济情况,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

四、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挑战1. 技术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普遍技术水平较低,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的挑战。

部分农民因为不会使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无法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2. 数据不对称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农民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价格和政策信息,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剥削。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农业信息化研究

农业信息化研究

名目一、我国农业的困境1、自然资源的限制我国人均耕地亩,缺乏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淡水资源人均2200立方米迷左右,缺乏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2、农业市场的制约农产品的本钞票不断增高,许多价格高于国际水平,许多进口农产品的价格更低。

生产小规模与消费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买难和卖难同时存在,这确实是根基市场现状。

3、生态环境的制约农业不仅带来产品,而且对保卫生态也有特别大作用,然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4、农产品高质量制约无公害、有机食品需求的提高,以及农产品平安咨询题的发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劳动力质量制约农村劳动力素养相对较低,掌握新知识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都市化开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劳力大量减少。

为突破我国农业开展的种种制约因素,必须开展现代农业来提高农业效率。

二、农业信息化变更农业信息化将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治理、效劳等模式。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个农业产业链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平安和食品平安。

目前要紧表达在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业移动互联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变更〔从农资销售、中介效劳、土地流转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

1、开展现状1.12025年我国将进进农业时代农业是小农经济,农业是种植大户时代,而农业是现代农业。

当前我国每个农村劳动力的平均耕地占有量约为6亩左右,假定每户3-4个劳动力,那么平均每户的耕地数量为18-24亩。

依据我们测算,到2025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均耕地面积有瞧到达26.87亩,每户3-4个劳动力,那么平均每户的耕地数量为80-107亩。

因此,到2025年全国平均耕种规模可到达农业2.0的标准。

东北地区〔三省一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在农业规模化方面也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来瞧,东北地区市全国平均的3倍。

而黑龙江省更是在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人均售粮、人均粮食都居于东北主产区中的第一位。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村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村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村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村信息化已成为农村振兴的必然趋势。

如何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村信息化的关系紧密。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民获取农业生产的最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广泛。

农业生产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优化管理。

比如,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浪费和损失;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监测和追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三、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农业现代化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农村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推广。

只有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接受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四、农村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天气预报、农业政策等信息,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农业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

五、信息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支持。

现代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扩大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来源。

六、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信息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七、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信息化需要产业界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

产业界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和研发,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农业信息站工作制度

农业信息站工作制度

农业信息站工作制度一、总则农业信息站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的重要服务窗口,承担着为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

为了规范农业信息站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和发布农业相关信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3. 加强与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的沟通与协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信息服务。

三、工作内容1. 信息收集:广泛关注国内外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2. 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农业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加工和分析,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农业信息资料。

3. 信息发布:通过农业信息网站、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农业信息,提高农业信息的传播效果。

4. 信息咨询:为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部门提供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部门的信息素养,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6. 农业信息化项目推广: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工作原则1. 客观公正:坚持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收集和发布农业信息,维护农业信息站的公信力。

2. 服务至上:以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部门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

3. 创新进取: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4. 协作共享:加强与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协作,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五、工作流程1. 信息收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农业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加工和分析,形成农业信息资料。

农业信息化的一级学科

农业信息化的一级学科

农业信息化的一级学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一级学科。

农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包括农业信息系统、农业遥感技术、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农业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它通过集成和处理农业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农业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农业市场动态、科学安排农业生产计划、管理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流通等。

通过农业信息系统,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遥感设备获取农业相关的信息,如土壤水分、植被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等。

农业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农田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通过对农业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和管理支持。

农业物联网是将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物体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农田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农业物联网还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追溯和品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业大数据是指通过采集、存储和分析农业相关的大量数据,为农业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大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时空变化规律,预测农田的产量和品质,优化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调度。

同时,农业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分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帮助农民科学决策和管理。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的一级学科将继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信息化获取学院名称:信息学院专业班级:农业信息化学号:20159060504 姓名:刘畅地理信息系统(GIS)一、GIS的发展史[1]史前:15,000年前,在拉斯考克(Lascaux)附近的洞穴墙壁上,法国的Cro Magnon猎人画下了他们所捕猎动物的图案。

与这些动物图画相关的是一些描述迁移路线和轨迹线条和符号。

这些早期记录符合了现代地理资讯系统的二元素结构:一个图形文件对应一个属性数据库。

18世纪:18世纪地形图绘制的现代勘测技术得以实现,同时还出现了专题绘图的早期版本,例如:科学方面或人口普查资料。

约翰·斯诺在1854年,用点来代表个例,描绘了伦敦的霍乱疫情,这可能是最早使用地理方法的位置。

他对霍乱分布的研究指向了疾病的来源----一个位于霍乱疫情爆发中心区域百老汇街的一个被污染的公共水泵。

约翰·斯诺将泵断开,最终终止了疫情爆发。

20世纪初期:将图片分成层的“照片石印术”得以发展。

它允许地图被分成各图层,例如一个层表示植被和另一层表示水。

这技术特别用于印刷轮廓-绘制,这是一个劳力集中的任务,但他们有一个单独的图层意味着他们可以不被其他图层上的工作混淆。

当所有的图层完成,再由一个巨型处理摄像机结合成一个图像。

彩色印刷引进后,层的概念也被用于创建每种颜色单独的印版。

尽管后来层的使用成为当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典型特征之一,刚才所描述的摄影过程本身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 因为这个地图只有图像而没有附加的属性数据库。

60年代早期[2]:在核武器研究的推动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导致通用计算机“绘图”的应用。

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由联邦林业和农村发展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渥太华研发。

罗杰·汤姆林森博士开发的这个系统被称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 ),用于存储,分析和利用加拿大土地统计局(CLI,使用的1:50,000比例尺,利用关于土壤、农业、休闲,野生动物、水禽、林业和土地利用的地理信息,以确定加拿大农村的土地能力。

)收集的数据,并增设了等级分类因素来进行分析。

CGIS是“计算机制图”应用的改进版,它提供了覆盖,资料数字化/扫描功能。

它支持一个横跨大陆的国家坐标系统,将线编码为具有真实的嵌入拓扑结构的“弧”,并在单独的文件中存储属性和区位信息。

由于这一结果,汤姆林森已经成为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尤其是因为他在促进收敛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中对覆盖的应用。

CGIS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完成,但耗时太长,因此在其发展初期,不能与如Intergraph这样的销售各种商业地图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竞争。

CGIS一直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并在加拿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化的土地资源数据库。

它被开发为基于大型机的系统以支持一个在联邦和省的资源规划和管理。

其能力是大陆范围内的复杂数据分析。

CGIS未被应用于商业。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使得象ESRI和CARIS那样的供应商成功地兼并了大多数的CGIS特征,并结合了对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分离的第一种世代方法与对组织的属性数据的第二种世代方法入数据库结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产业成长刺激了应用了GIS的UNIX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飞速增长。

至20世纪末,在各种系统中迅速增长使得其在相关的少量平台已经得到了巩固和规范。

并且用户开始提出了在互联网上查看GIS数据的概念,这要求数据的格式和传输标准化。

二、GIS的定义[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采用地力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GIS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

(2)从科学的角度,GIS是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3)从功能上,GIS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

(4)从系统学的角度,GIS忽悠一定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生活上的应用除了地形地貌,卫星地图上还可显示市民户籍信息——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你的居住地就被锁定,身份信息会形象地出现在卫星地图上。

昨天,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启用人口GIS 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按图“索”人。

1、卫星地图——几秒钟可找到你输入名字或身份证号码,鼠标一点,几秒钟后查询人的信息便会出来。

与以往平面图示不同,被查询人的所有信息(包括居住地、周边环境、隔壁邻居等),都被标识在卫星地图上。

“这就是GIS地理信息系统!”昨天,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科监支队负责人说。

以往,居民信息在派出所进行登记后,民警只能在电脑上以表格形式进行查看,内容单一不直观,许多居民居住地,民警也不清楚具体位置。

但在卫星地图上,查询者的信息将会形象地显示在他居住楼层的上空,“几秒钟,就可以按图找人。

”2、犯罪分子——警方找他更容易据悉,九龙坡区率先在全市推出该系统,并在杨家坪、西彭和九龙三个派出所辖区进行试点,目前,九龙派出所辖区的部分地区已初步实现地图定位,市民信息已存进九龙坡区警方的电脑数据库,当民警查询这些地方的市民信息时,还能在地图上找到周边信息,例如附近网吧、最近的治安岗亭和药店,甚至是被查询者的邻居等。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已采集信息上万条,覆盖了试点地区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以及违法犯罪人员的相关信息。

3、精确定位——住家周边信息全有GIS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犯罪分子有效搜寻。

警方一旦确定犯罪分子,他的居住地和邻居信息立马就会在系统上显示,在此居住多久,和谁打交道多,民警再将这些信息告诉周围邻居,让大伙随时提防,这样也大大减少了查找的难度。

警方表示,今后,该系统还将会和全区监控系统进行联动、GPS车辆信息定位,让民警更加便利地为市民服务。

四、GIS的功能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一种具有信息系统空间专业形式的数据管理系统。

在严格的意义上, 这是一个具有集中、存储、操作、和显示地理参考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例如,根据在数据库中的位置对数据进行识别。

实习者通常也认为整个GIS系统包括操作人员以及输入系统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应用于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

例如,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能使应急计划者在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较易地计算出应急反应时间,或利用GIS系统来发现那些需要保护不受污染的湿地。

五、GIS的特点[2]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2、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3、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4、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六、GIS的分类1、按功能:专题地理信息系统(Thematic GIS)区域地理信息系统(Regional GIS)地理信息系统工具(GIS Tools)2、按内容:城市信息系统自然资源查询信息系统规划与评估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GIS中使用的技术七、GIS的信息来源对于源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变量的位置。

位置可能由经度、纬度和海拔的x,y,z 坐标来标注,或是由其他地理编码系统比如ZIP码,又或是高速公路英里标志来表示。

任何可以定位存放的变量都能被反馈到GIS。

一些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正在生产制作能够直接访问GIS的计算机数据库。

可以将地图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输入GIS。

GIS系统同时能将不是地图形式的数字信息转换可识别利用的形式。

例如,通过分析由遥感生成的数字卫星图像,可以生成一个与地图类似的有关植被覆盖的数字信息层。

同样,人口调查或水文表格数据也可在GIS系统中被转换成作为主题信息层的地图形式。

八、资料采集[1]数据采集——向系统内输入数据——它占据了GIS从业者的大部分时间。

有多种方法向GIS中输入数据,在其中它以数字格式存储。

印在纸或聚酯薄膜地图上的现有数据可以被数字化或扫描来产生数字数据。

数字化仪从地图中产生向量数据作为操作符轨迹点、线和多边形的边界。

扫描地图可以产生能被进一步处理生成向量数据的光栅数据。

测量数据可以从测量器械上的数字数据收集系统中被直接输入到GIS中。

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另一种测量工具中得到的位置,也可以被直接输入到GIS中。

遥感数据同样在数据收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由附在平台上的多个传感器组成。

传感器包括摄像机、数字扫描仪和激光雷达,而平台则通常由航空器和卫星构成。

大部分数字数据来源于图片判读和航空照片。

软拷贝工作站用来数字化直接从数字图像的立体象对中得到的特征。

这些系统允许数据以二维或三维捕捉,它们的海拔直接从用照相测量法原理的立体象对中测量得到。

现今,模拟航空照片先被扫描然后再输入到软拷贝系统,但随着高质量的数字摄像机越来越便宜,这一步也就可被省略了。

卫星遥感提供了空间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这里卫星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包来被动地测量从主动传感器如雷达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频谱或无线电波的部分的反射系数。

遥感收集可以进一步处理来标识感兴趣的对象和类例如土地覆盖的光栅数据。

除了收集和输入空间数据之外,属性数据也要输入到GIS中。

对于向量数据,这包括关于在系统中的对象的附加信息。

输入数据到GIS中后,通常还要编辑,来消除错误,或进一步处理。

对于向量数据必须要“拓扑正确”才能进行一些高级分析。

比如说,在公路网中,线必须与交叉点处的结点相连。

像反冲或过冲的错误也必须消除。

对于扫描的地图,源地图上的污点可能需要从生成的光栅中消除。

例如,污物的斑点可能会把两条本不该相连的线连在一起。

九、GIS系统的建立方式1、利用商业化GIS软件完成对空间数据所需的处理分析,并把结果输出到中间文件,然后在专业的系统下调用中间文件实现专业模块。

此模式不要求开发的系统中进行空间分析,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但是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之间的将变得松散,而且系统的整体性差、操作繁琐。

2、借助GIS软件平台自身实现空间数据处理,然后在利用其提供的开发接口二次开发出专业模块以处理相关信息。

这种开发方式的优势在于即可充分发挥出GIS软件平台在空间分析上的功能,又可通过开发的专业模块处理专业信息。

但是,专业模块是内嵌在GIS 软件平台内的,随平台的存在而存在,这就给程序的移植遭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时GIS软件平台的界面并不十分友好、操作也略显复杂。

3、利用高级编程语言调用产品化的GIS组件以处理空间数据,同时直接开发出专业的系统模块。

此种模式直接面向用户,根据用户的偏好开发系统界面、针对实际业务设计功能模块,这就使得系统易于接受和使用;而且此类系统是完全独立于其它软件系统的,便于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